CN100432759C - 具有相同信号延迟的平面显示面板及其信号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相同信号延迟的平面显示面板及其信号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32759C CN100432759C CNB2005100040866A CN200510004086A CN100432759C CN 100432759 C CN100432759 C CN 100432759C CN B2005100040866 A CNB2005100040866 A CN B2005100040866A CN 200510004086 A CN200510004086 A CN 200510004086A CN 100432759 C CN100432759 C CN 10043275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line
- line
- main signal
- auxilliary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信号线结构,应用于平面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第一主信号线、一第二主信号线、一第一辅信号线及一第二辅信号线。第一主信号线,是配置于基板上,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第二主信号线是配置于基板上,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第一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一路径。第二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二路径。且第一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与第二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是实质上相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平面显示面板(Flat Panel Display),且特别是有关一种使用具有相同的等效电阻值的不同信号线而使信号延迟时间相同的平面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已取代传统阴极真空管显示器,而成为主流的显示器,而显示面板目前常遇到的问题是由驱动电路的芯片输出的信号传输到达与像素电性连接的扫描线或数据线的时间不一致,而导致影像成像不佳。其主要的理由是因为芯片的输出接脚的间距与数据线间距或扫描线间距不同的故,使信号传输线路的排列方式呈一扇形,而使得每条信号传输线路的长度不同。兹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图1是芯片及像素区连结示意图。芯片101具有数个接脚101a、101b、101c及101d,像素区102具有数个数据线或接收线的接收端102a、102b、102c及102d。金属线103具有线路103a、103b、103c及103d分别连结接脚101a及接收端102a、接脚101b及接收端102b、接脚101c及接收端102c与接脚101d及接收端102d。如图1所示,接脚101d至接收端102d的距离小于接脚101c至接收端102c的距离。接脚101c至接收端102c的距离小于接脚101b至接收端102b的距离。因此,线路103a的长度会大于线路103b,线路103b的长度大于线路103c。以此类推,越外围的线路长度越长。请参照下列电阻公式:
R=ρs*L/W
其中,R为电阻值,ρs为面阻率,L为线路长度,W为线路宽度。
如上述电阻公式可得知,当线路长度越长电阻值就越高。因此,如图1所示,103a的电阻大于103b,103b的电阻大于103c,103c的电阻大于103d。所以当信号由芯片101传送至像素区102时,信号经过线路103a的时间便大于经过线路103b的时间,信号经过线路103b的时间大于经过线路103c的时间。如此,将会造成像素区102于显示影像时,因信号延迟不同而成像不佳。
目前习知技术解决因电阻而造成成像不佳有以下几种方法包括:改变线路宽度、改变面阻率(材料特性)等。然而目前利用改变线路宽度或是改变面阻率等方式虽然能达到使不同线路的电阻值相同,但在制程条件上却需要作较大的修正因而浪费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显示面板,不需要在制程条件上作过多修正,便能达成使平面显示面板中不同信号线的等效电阻值相同,使传输信号传输至像素区域(pixel area)的延迟时间相同,以提高影像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信号线结构,应用于平面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第一主信号线、一第二主信号线、一第一辅信号线、一第二辅信号线。第一主信号线,是配置于该基板上,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第二主信号线,是配置于该基板上,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第一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一路径。第二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二路径。且第一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与第二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是实质上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平面显示面板,是由一信号输出装置所驱动,信号输出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各用以输出一第一信号及一第二信号,平面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像素区域、及一信号线组。像素区域是形成于基板上。像素区域具有第一接收端及第二接收端,且第一接收端及第二接收端用以分别接收该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信号线组,是与该信号输出装置及像素区域电性连接。信号线组包括:第一主信号线及第二主信号线。第一主信号线是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第二主信号线是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第一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一路径。第二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二路径。第一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与第二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是实质上相等。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目的、特点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芯片及像素区连结示意图。
图2A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组的示意图。
图2B是沿着图2A的剖面线2B-2B′的剖面图。
图2C是部分信号线组的等效电路图。
图3A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组的示意图。
图3B是沿着图3A的剖面线3B-3B′的剖面图。
图3C是图3A的部分信号线组的等效电路图。
图4A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组的示意图。
图4B是沿着图4A的剖面线4B-4B′的剖面图。
图4C是第四实施例的部分信号线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图2A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组的示意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剖面线2B-2B′的剖面图。平面显示面板200是由一信号输出装置204(数据驱动器或栅极驱动器)所驱动。平面显示面板200,例如为一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基板202、像素区域206及信号线组208;信号线组208包括数条主信号线与辅信号线。请参照图2B,主信号线是由第一金属材料210所形成,平行设置于基板202之上,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212所形成,实质上相对于主信号线平行配置。信号输出装置204与第一金属材料210电性连接,信号输出装置204具有第一输出端204a及第二输出端204b,第一输出端204a及第二输出端204b各用以输出第一信号S1及第二信号S2。像素区域206是形成于基板210上,像素区域206具有第一接收端206a及第二接收端206b,第一接收端206a及第二接收端206b例如为扫描线或数据线的一端。第一接收端206a及第二接收端206b用以分别接收第一输出端204a及第二输出端204b输出的第一信号S1及第二信号S2,而第一输出端204a及第二输出端204b即为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的输出接脚。像素区域206的数个像素,由第一信号S1及第二信号S2所驱动。
如图2A所示,信号线组208包括数条主信号线与辅信号线,将以两条主信号线及两条辅信号线为例以说明本发明。
信号线组208包括:第一主信号线208a、第二主信号线208b、第一辅信号线222、第二辅信号线226、二个第一穿透孔223a及223b与二个第二穿透孔224a及224b。第一主信号线208a及第二主信号线208b是由第一金属材料210所形成。第一主信号线208a连接第一输出端204a及第一接收端206a,第二主信号线208b是连接第二输出端204b及第二接收端206b。而第一主信号线208a、第一辅信号线222及第一穿透孔223a及223b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一路径。第二主信号线208b、第二辅信号线226及第二穿透孔224a及224b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二路径。第一主信号线208a及第二主信号线208b的长度不相等。第一辅信号线222及第二辅信号线226是由第二金属材料212所形成。二个第一穿透孔223a及223b,是配置于第一主信号线208a上,用以电性连接第一主信号线208a及第一辅信号线222。二个第二穿透孔224a及224b,是配置于第二主信号线208b上,用以电性连接第二主信号线208b及第二辅信号线226。二个第一穿透孔223a及223b及第一辅信号线222的等效电阻值,与二个第二穿透孔224a及224b及第二辅信号线226的等效电阻值不相等。二个第一穿透孔223a及223b的距离与二个第二穿透孔224a及224b的距离不相等。而第一主信号线208a、第二主信号线208b、第一辅信号线222及第二辅信号线226为金属导线。
请参照图2C,其绘示图2A的部分信号线组的等效电路图。R1a是第一输出端204a至第一穿透孔223a间的电阻值,R2a为第二输出端204b至第二穿透孔224a间的电阻值。R1b为第一主信号线208a于第一穿透孔223a、223b间的电阻值,R2b为第二主信号线208b于第二穿透孔224a、224b间的电阻值。R1c是第一穿透孔223b至第一接收端206a间的电阻值,R2c是第二穿透孔224b至第二接收端206b间的电阻值。R1d为第一穿透孔223a的电阻值,R1e为第一穿透孔223b的电阻值,R2d为第二穿透孔224a的电阻值,R2e为第二穿透孔224b的电阻值。R1f为第一辅信号线222位于第一穿透孔223a及第一穿透孔223b间的电阻值,R2f为第二辅信号线226位于第二穿透孔224a及第二穿透孔224b间的电阻值。R1b并联于R1d、R1f及R1e并与R1a及R1c进行串联,R2b并联于R2d、R2f及R2e并与R2a及R2c进行串联。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信号线208a的长度大于第二主信号线208b,并使第一穿透孔223a及223b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穿透孔224a及224b间的距离,而使第一辅信号线222的有效电阻长度大于第二辅信号线226的长度。借由调整第一辅信号线222的长度与第二辅信号线226的长度,可以使得第一主信号线208a、二个第一穿透孔223a及223b及第一辅信号线222的整体等效电阻值(第一路径),与第二主信号线208b、二个第二穿透孔224a及224b及第二辅信号线226(第二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实质上相等,如下列式一所示。如此,当第一信号S1通过第一主信号线208a及第一辅信号线222传输时,与第二信号S2通过第二主信号线208b及第二辅信号线226传输时,第一信号S1与第二信号S2具有实质上相同的信号延迟。如此,将有效地提升显示面板的影像品质。在本实施例中,亦可仅用第一主信号线及第一辅信号线形成第一路径。第二主信号线及第二辅信号线形成第二路径,并借由改变第一辅信号线及第二辅信号线的电阻值,使第一路径及第二路径的等效电阻值实质上相等。
R1a+R1b(R1d+R1e+R1f)/(R1b+R1d+R1e+R1f)+R1c=
R2a+R2b(R2d+R2e+R2f)/(R2b+R2d+R2e+R2f)+R2c
(式一)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其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组的示意图。信号线组308包括:第一主信号线308a、第二主信号线308b、具有第一线段371a与第二线段371b的第一辅信号线322、具有第三线段371c与第四线段371d的第二辅信号线326、二个第一穿透孔323a及323b与二个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径是由第一主信号线308a,第一线段371a、第二线段371b与两个第一穿透孔323a及323b电性连接所形成。第二路径是由第二主信号线308b,第三线段371c、第四线段371d与两个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电性连接所形成。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处在于,如图3A所示,第二实施例的二个第一穿透孔323a及323b的距离小于二个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的距离,且第一穿透孔323a、323b与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信号线308a及第二主信号线308b的中间部分。亦即,二个第一穿透孔323a及323b是设置于第一主信号线308a的两端之间,二个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是设置于第二主信号线308b的两端之间,且二个第一穿透孔间323a及323b的距离小于二个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间的距离,第一辅信号线322具有第一线段371a与第二线段371b,第二辅信号线326具有第三线段371c与第四线段371d。第一线段371a与第二线段371b的一端是分别与第一输出端304a与第一接收端306a电性连接,第一线段371a与第二线段371b的另一端是分别与二个第一穿透孔323a及323b电性连接,第三线段371c与第四线段371d的一端是分别与第二输出端304b与第二接收端306b电性连接,第三线段371c与第四线段371d的另一端是分别与二个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电性连接。第一主信号线308a与第一辅信号线322的长度差,是小于第二主信号线308b与第二辅信号线326的长度差。请同时参照图3A及图3B。图3B是沿着图3A的剖面线3B-3B′的剖面图。如图3B所示,基板302上具有形成主信号线的第一金属材料310,在第一金属材料310上配置有形成辅信号线的第二金属材料312。在第一金属材料310及第二金属材料312间是利用二个第一穿透孔323a及323b电性连接。请参照图3C,图3C是图3A的部分信号线组的等效电路图。在图3C中,R1a是第一主信号线308a中从第一输出端304a至第一穿透孔323a间的电阻,R2a为第二主信号线308b中的第二输出端304b至第二穿透孔324a间的电阻值。R1b为第一主信号线308a于第一穿透孔323a与323b间的电阻值,R2b为第二主信号线308b于第二穿透孔324a与324b间的电阻值。R1c是第一主信号线308a中第一穿透孔323b至第一接收端306a间的电阻值,R2c是第二主信号线308b中第二穿透孔324b至第二接收端306b间的电阻值。R1d为第一辅信号线322由第一输出端304a至第一穿透孔323a的电阻值。R2d为第二辅信号线326由第二输出端304b至第二穿透孔324a的电阻值。R1e及R1f分别为第一穿透孔323a及323b的电阻值。R2e及R2f分别为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的电阻值。R1g为第一辅信号线322由第一穿透孔323b至第一接收端306a的电阻值,R2g为第二辅信号线326由第二穿透孔324b至第二接收端306b的电阻值。如图3C所示,R1a与R1d及R1e并联,R1c与R1f及R1g并联,并与R1b进行串联。R2a与R2d及R2e并联,R2c与R2f及R2g并联,并与R2b进行串联。借由调整第一辅信号线322的两个线段长度,与调整第二辅信号线326的两个线段的长度,可以使得第一主信号线308a、二个第一穿透孔323a及323b及第一辅信号线322(第一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与第二主信号线308b、二个第二穿透孔324a及324b及第二辅信号线326(第二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实质上相等,如下列式二所示:
R1a(R1d+R1e)/(R1a+R1d+R1e)+R1c(R1f+R1g)/(R1c+R1f+R1g)+R1b=R2a(R2d+R2e)/(R2a+R2d+R2e)+R2c(R2f+R2g)/(R2c+R2f+R2g)+R2b(式二)
第三实施例
请同时参照图4A、图4B,图4A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组的示意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剖面线4B-4B′的剖面图。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是,第三实施例还包括一第一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信号线414a与一第二氧化铟锡信号线414b,是分别配置于第一主信号线408a于二个第一穿透孔间的上方及第二主信号线408b于二个第二穿透孔的上方。第一氧化铟锡信号线414a及第二氧化铟锡信号线414b是分别借由二个第一穿透孔423a、423b与二个第二穿透孔424a及424b与第一主信号线408a、第一辅信号线422以及第二主信号线408b、第二辅信号线426电性连接。亦即本实施例的第一路径包括:第一主信号线408a、第一辅信号线422、二个第一穿透孔423a及423b及第一氧化铟锡信号线414a。第二路径包括:第二主信号线408b、第二辅信号线426、二个第二穿透孔424a、424b及第二氧化铟锡信号线414b。使第一主信号线408a、二个第一穿透孔423a及423b、第一辅信号线422及第一氧化铟锡信号线414a的整体等效电阻值(第一路径),与第二主信号线408b、二个第二穿透孔424a及424b、第二辅信号线426及第二氧化铟锡信号线414b(第二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是实质上相等。如图4B所示,第一氧化铟锡信号线414a是配置于形成主信号线的第一金属材料410及形成辅信号线的第二金属材料412的上方,并通过第一穿透孔423a及423b与第一金属材料410及第二金属材料412电性连接。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4C,其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信号线组的示意图。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是,本实施例亦可将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材料310于二穿透孔间配置氧化铟锡信号线(ITO信号线)420,亦可达到如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等效电阻值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平面显示面板,在信号线组中虽然第一主信号线及第二主信号线的电阻值不同,但通过配置第一辅信号线及二个第一穿透孔于第一主信号线与配置第二辅信号线及二个第二穿透孔于第二主信号在线,使第一主信号线、第一辅信号线及二个第一穿透孔(第一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与第二主信号线、第二辅信号线及二个第二穿透孔(第二路径)的等效电阻值相同。在制程上不需额外作改变,便能解决因信号延迟不同而成像不佳,而提高平面显示面板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信号线结构,应用于平面显示面板,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主信号线,配置于该基板上,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
一第二主信号线,配置于该基板上,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
一第一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该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一路径;以及
一第二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该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二路径;
其中,该第一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与该第二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是实质上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信号线是位于该第一主信号线之上,并借由至少两个第一穿透孔与该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及该第二辅信号线是位于该第二主信号线之上,并借由至少两个第二穿透孔与该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信号线的长度是大于该第二主信号线的长度,该二个第一穿透孔间的距离大于该二个第二穿透孔间的距离,及该第一辅信号线的长度是大于该第二辅信号线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氧化铟锡信号线与一第二氧化铟锡信号线,分别配置于该第一主信号线及该第二主信号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氧化铟锡信号线是借由该二个第一穿透孔与该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该第一路径,以及该第二氧化铟锡信号线是借由该二个第二穿透孔与该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该第二路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信号线具有一第一线段与一第二线段,该第一线段与该第二线段的一端分别与该二个第一穿透孔电性连接,以形成该第一路径,该第二辅信号线具有一第三线段与一第四线段,该第三线段与该第四线段的一端分别与该二个第二穿透孔电性连接,以形成该第二路径。
7.一种平面显示面板,是由一信号输出装置所驱动,该信号输出装置具有一第一输出端及一第二输出端,该第一输出端及该第二输出端各用以输出一第一信号及一第二信号,该平面显示面板包括:
一基板;
一像素区域,是形成于该基板上,该像素区域具有一第一接收端及一第二接收端,该第一接收端及该第二接收端用以分别接收该第一信号及该第二信号;以及
一信号线组,是与该信号输出装置及该像素区域电性连接,该信号线组包括:
一第一主信号线,是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
一第二主信号线,是由第一金属材料所形成;
一第一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该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一路径;及
一第二辅信号线,是由第二金属材料所形成,并与该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二路径;
其中,该第一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与该第二路径的整体等效电阻值是实质上相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信号线连接该第一输出端及该第一接收端,以及该第二主信号线连接该第二输出端及该第二接收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信号线是借由至少二个第一穿透孔与该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及该第二辅信号线是借由至少二个第二穿透孔与该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线组还包括有一第一氧化铟锡信号线与一第二氧化铟锡信号线,是分别配置于该第一主信号线及该第二主信号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氧化铟锡信号线是借由该二个第一穿透孔与该第一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该第一路径,以及该第二氧化铟锡信号线是借由该二个第二穿透孔与该第二主信号线电性连接,以形成该第二路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信号线具有一第一线段与一第二线段,该第二辅信号线具有一第三线段与一第四线段,该第一线段与该第二线段的一端分别与该第一输出端与该第一接收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线段与该第二线段的另一端分别与该二个第一穿透孔电性连接,该第三线段与该第四线段的一端分别与该第二输出端与该第二接收端电性连接,该第三线段与该第四线段的另一端分别与该二个第二穿透孔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040866A CN100432759C (zh) | 2005-01-07 | 2005-01-07 | 具有相同信号延迟的平面显示面板及其信号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040866A CN100432759C (zh) | 2005-01-07 | 2005-01-07 | 具有相同信号延迟的平面显示面板及其信号线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2650A CN1632650A (zh) | 2005-06-29 |
CN100432759C true CN100432759C (zh) | 2008-11-12 |
Family
ID=34853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040866A Active CN100432759C (zh) | 2005-01-07 | 2005-01-07 | 具有相同信号延迟的平面显示面板及其信号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3275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77133B (en) | 2005-09-05 | 2007-03-21 | Au Optronics Corp | Fan-out wire structure |
CN100388101C (zh) * | 2005-10-12 | 2008-05-1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扇出导线结构 |
CN105388647B (zh) * | 2015-12-15 | 2019-09-2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及液晶面板 |
CN106019659B (zh) * | 2016-07-29 | 2019-12-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基板及其修复方法、制作方法 |
CN107689208A (zh) * | 2016-08-04 | 2018-02-13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oled驱动线信号延迟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207008253U (zh) * | 2017-07-28 | 2018-02-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US11049891B2 (en) * | 2018-12-05 | 2021-06-29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Pixel array substrate |
WO2022133909A1 (zh) * | 2020-12-24 | 2022-06-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61157A (ja) * | 1996-12-03 | 1998-06-19 | Sony Corp | 表示用半導体装置 |
JPH10339880A (ja) * | 1997-06-09 | 1998-12-22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319834A (zh) * | 2000-03-30 | 2001-10-31 | 夏普株式会社 |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 |
US20030117540A1 (en) * | 2001-12-20 | 2003-06-26 | Park Dae Lim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line on glass typ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556937A (zh) * | 2002-06-11 | 2004-12-22 | 索尼株式会社 | 半导体器件、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和反射式液晶投影仪 |
-
2005
- 2005-01-07 CN CNB2005100040866A patent/CN100432759C/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61157A (ja) * | 1996-12-03 | 1998-06-19 | Sony Corp | 表示用半導体装置 |
JPH10339880A (ja) * | 1997-06-09 | 1998-12-22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319834A (zh) * | 2000-03-30 | 2001-10-31 | 夏普株式会社 |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 |
US20030117540A1 (en) * | 2001-12-20 | 2003-06-26 | Park Dae Lim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of line on glass typ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556937A (zh) * | 2002-06-11 | 2004-12-22 | 索尼株式会社 | 半导体器件、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和反射式液晶投影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2650A (zh) | 2005-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32759C (zh) | 具有相同信号延迟的平面显示面板及其信号线结构 | |
US726755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s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172285C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00399166C (zh) | 电子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及电子模块 | |
EP0766118A3 (en) | Active-matrix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defective pixel | |
CN109872667B (zh) | 信号检测系统及显示装置 | |
US9874793B2 (en) | Narrow fram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arge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0673409A (zh) | 液晶显示模组 | |
CN10975474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0410744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修补线架构 | |
CN106405951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维修方法 | |
US7532302B2 (en) | Method of repairing gate line on TFT array substrate | |
JP4065883B2 (ja) | 配線構造と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 |
CN114660859B (zh)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CN11266970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1669478U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1847638A (zh) | 主动组件阵列基板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 |
US11574935B2 (en) | Pixel array substrate | |
CN103189791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5542622A (zh) | 显示面板 | |
EP4177870A1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0689847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00353215C (zh) | 配线结构和平面显示器 | |
TWI293178B (en) | Signal line structure being used on flat display panel and flat display panel | |
CN101534399B (zh) | 解交错具有交错扫描线场的视频信号的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