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2615C - 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2615C
CN100432615C CNB2005800207970A CN200580020797A CN100432615C CN 100432615 C CN100432615 C CN 100432615C CN B2005800207970 A CNB2005800207970 A CN B2005800207970A CN 200580020797 A CN200580020797 A CN 200580020797A CN 100432615 C CN100432615 C CN 1004326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auge head
inner part
displacement
constant velo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207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3176A (zh
Inventor
高木武
小山实
中谷光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3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26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261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例如将具有规定的偏差量的外部件(12)的筒状部(20)支承在外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30)的支承部(34)上。另一方面,将保持杆(38)插入到形成在外部件(12)的轴部(18)上的凹部内。此时,设置在支承部(34)的顶端的球(40a~40c)插入在筒状部(20)的球槽(22a、22c、22e)中。在该状态下,使转动部件(62)转动以使测头(42)抵接在筒状部(20)的内壁上。微调尺(46)的测量芯(106)随着该测头(42)的移位而移位,该位移量显示为微调尺(46)的指针的变化量。

Description

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其用于测量等速万向节的外部件和内部件中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球槽中心的距离(偏差量)。
背景技术
图8表示现有已知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以下也简称为等速万向节)10的概略剖面图。等速万向节10具有:外部件12、内部件14、和夹装在这些外部件12和内部件14之间的滚动球16。
外部件12具有轴部18和开口的筒状部20,在该筒状部20的弯曲的内壁上设有彼此以相等角度隔开的六个球槽22a~22f。
上述内部件14在保持于保持件24的状态下插入在筒状部20的内部。这里,如图9所示,在内部件14上以对向直径方向外侧鼓出的弯曲的外周面进行切除的方式设有内侧球槽26a~26f,所述内侧球槽26a~26f的个数与外部件12的球槽22a~22f的个数相同。并且,从内部件14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设有贯穿孔27。在该贯穿孔27中配合有驱动轴DS。
另一方面,在保持件24上设有从该保持件24的内壁贯穿到外壁的窗口28。上述滚动球16容纳在该窗口28中,并且插入在外部件12的球槽22a~22f和内部件14的内侧球槽26a~26f之间。
在这种等速万向节10中,当设该等速万向节10的中心线L与从滚动球16的中心朝向该中心线L引出的垂线的交点为C点时,理想的是:作为内侧球槽26a~26f的曲率(r)中心的A点、和作为球槽22a~22f的曲率(R)中心的B点距离C点相等间隔,AC=BC成立,即A点和B点相对于C点偏移相等距离。这里,称A点为球形内表面的中心,称C点为球槽中心。
但是,通过锻造成形而连续制造出的内部件14彼此的尺寸未必完全相同,与基准值之间多少存在偏差。换言之,不能说AC=BC一定成立。
因此,例如分别测量从内部件14的一端面(面向外部件12的筒状部20内部的封闭端面的面)到A点、B点的距离,然后这样进行筛选:如果这些距离在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内,则该内部件14适合作为内部件,如果这些距离在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外,则该内部件14不适合作为内部件。在专利文献1、2中提出了在此时使用的尺寸测量装置。
另外,该筛选作业还在锻造成形的后续工序、例如热处理、磨削加工等机械加工结束后实施。
而且,外部件12也通过锻造成形而连续地制造出多个。因此,与内部件14一样,外部件12彼此的尺寸也未必完全相同,与基准值之间多少存在偏差。因此,在锻造成形加工、热处理、磨削加工等结束后,如图8所示,测量从筒状部20的封闭端面到B点、C点的各距离a、b,然后从b减去a来计算偏差量,并这样进行筛选:如果该偏差量在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内,则该外部件12适合作为外部件,如果该距离在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外,则该外部件12不适合作为外部件。
作为此时使用的外部件的尺寸测量装置,除上述专利文献1之外,例如还公知有专利文献3、4中所记载的外部件的尺寸测量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68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6-977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8-6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56-16920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内部件的尺寸测量装置中,需要进行测量到A点的距离的作业和到B点的距离的作业。即必须进行两次尺寸测量。另一方面,在专利文件1、3、4所记载的外部件的尺寸测量装置中,也需要进行测量距离a的作业和测量距离b的作业。
即,在现有技术的尺寸测量装置中,必须要进行两次尺寸测量。进行这样的作业不仅操作烦杂而且会导致不能高效地进行测量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其能够容易且高效地求出外部件或者内部件的偏差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其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求出外部件或者内部件的偏差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其用于测量等速万向节的外部件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其球槽的中心的距离,支承预先对从球形内表面中心到球槽的中心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的、成为测量基准的外部件,并且将球分别插入到在该外部件的开口的筒状部的内壁上设置的球槽中的几个中;使配置在上述球彼此之间的测头突出,并使其抵接在上述筒状部的内壁上;将上述测头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作为基准位移量;支承作为测量对象的外部件,并且将球分别插入到在该外部件的筒状部的内壁上设置的球槽中的几个中;使上述测头突出并使其抵接在上述筒状部的内壁上;计算上述测头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与上述基准位移量的差。
即,在本发明中,将偏差量为预定值的外部件作为测量基准,比较该基准外部件的尺寸和作为测量对象的外部件的尺寸。因此,通过一次性的简单的尺寸测量,就能够容易地求出测量对象的外部件的偏差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迅速测量外部件的偏差量,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测量效率。
在该测量方法中,当上述测头的位移量和上述基准位移量的差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作为测量对象的外部件的尺寸精度在允许范围内。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其用于测量等速万向节的外部件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其球槽的中心的距离,上述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包括:底座;支承部,其立设在上述底座上,并支承上述外部件的开口的筒状部;保持部,其配置在上述支承部的上方,并保持上述外部件的轴部;多个球,它们定位并固定在上述支承部的顶端,并分别插入在设置于上述筒状部的内壁的多个球槽中,而且设置成个数少于上述球槽的个数;测头,其配置在上述球彼此之间,并且相对于上述筒状部的内壁抵接或者离开;移位机构,其用于使上述测头相对于上述筒状部的内壁抵接或者离开;和位移量显示部,在上述测头与上述筒状部的内壁抵接时,该位移量显示部显示该测头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容易且简单地测量与偏差量对应的测头的位移量。
在这种尺寸测量装置中,为了使测头可以自由地接近或者离开筒状部的内壁,例如只要将测头设置在转动部件上,并使测头随着该转动部件的转动动作进行移位即可。即,在转动部件的一端部固定有测头,随着该转动部件的另一端部被推压部件推压而进行转动动作,该测头接近筒状部的内壁,另一方面,随着转动部件的另一端部从推压部件的推压力中释放,该测头离开筒状部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其用于测量当在外部件中组装内部件而构成等速万向节时,该内部件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其内侧球槽的中心的距离,支承预先对从球形内表面中心到内侧球槽的中心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的、成为测量基准的内部件,并且将球分别插入到设置于该内部件的内侧球槽中的几个中;使配置在上述球彼此之间的测头突出,并使其抵接在上述内部件的位于上述内侧球槽彼此之间的外周面上,并将上述测头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作为基准位移量;支承作为测量对象的内部件,并且将球分别插入到设置于该内部件的内侧球槽中的几个中;使上述测头移位并抵接在上述作为测量对象的内部件的外周面上;计算上述测头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与上述基准位移量的差。
即,在本发明中,将偏差量为预定值的内部件作为测量基准,比较该基准内部件的尺寸和作为测量对象的内部件的尺寸。因此,通过一次性的简单的尺寸测量,就能够容易地求出测量对象的内部件的偏差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迅速测量内部件的偏差量,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测量效率。
在该测量方法中,当上述测头的位移量与上述基准位移量的差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作为测量对象的内部件的尺寸精度在允许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其用于测量等速万向节的内部件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其内侧球槽的中心的距离,上述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包括:架台;容纳部,其设置在上述架台上,并容纳上述内部件;保持机构,其配置在上述容纳部的上方并具有保持杆,该保持杆设有穿过上述内部件的贯穿孔的部位;多个球,它们配设在上述容纳部的内部,并分别插入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件的多个内侧球槽中;测头,其配置在上述球彼此之间,并且相对于上述内部件的外周面抵接或者离开;移位机构,其用于使上述测头相对于上述内部件的外周面抵接或者离开;和位移量显示部,当上述测头与上述内部件的外周面抵接时,该位移量显示部显示该测头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且简便地测量与偏差量对应的测头的位移量。
在这种尺寸测量装置中,为了使测头可以自由接近或者离开内部件的外周面,例如只要将测头设置在转动部件上,并使测头随着该转动部件的转动动作进行移位即可。即,在转动部件的一端部固定有测头,随着该转动部件的另一端部被推压部件推压而进行转动动作,该测头离开上述内部件的外周面,另一方面,随着上述转动部件的上述另一端部从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中释放,该测头接近上述内部件的外周面。
在任一种尺寸测量装置中,均可通过一次性的简单的尺寸测量来容易地求出偏差量。因此,能够缩短尺寸测量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的概略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中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在图1中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中,转动杆以使测头移位而指向筒状部的内壁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的箭头方向剖面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的概略整体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中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在图5中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中,转动杆以使测头移位而指向筒状部的内壁移位的状态的、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图8是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概略剖面图。
图9是构成图8中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内部件的概略整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结合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的关系,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以下也称为外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的概略整体立体图,并且图2表示主要部分纵剖面图。该外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30具有:底座32;立设在该底座32上的支承部34;作为保持部的保持杆38,该保持杆38通过柱状部件36配置在该支承部34的上方;定位并固定于支承部34的顶端的三个球40a~40c;配置在这其中的球40a、40c彼此之间的测头42(参照图2);用于使该测头42进行转动动作的移位机构44;以及作为显示测头42的位移量的位移量显示部的微调尺(micro gauge)46。
如图2所示,底座32是具有侧板48和顶板50的中空体,在其中的侧板48上连接有突出板52,该突出板52向该底座32的中央部延伸。而且,在该图2中表示的是图8所示的外部件12支承于支承部34的状态。
在该突出板52上旋合有螺钉54。螺钉54通过螺母56止脱,在该螺钉54的内部容纳有未图示的螺旋弹簧和推压销60,该推压销60从螺钉54突出、并在该螺旋弹簧的作用下始终向图2中的上方施加弹力。
推压销60的顶端部与转动部件62抵接。该转动部件62具有:沿图1和图2中的X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水平部64;和从该水平部64的一端部垂直立起的垂直部66,在水平部64上通过使上端面略微凹陷而形成有阶梯部68。另一方面,垂直部66插入在设于支承部34的切口部70中,并且通过螺钉74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于设置在支承部34附近的轴支承部72上。
另外,在垂直部66的顶端面上突出形成有测头连接部76,上述测头42以面向柱状部件36的方式配设在该测头连接部76上(参照图2)。
在支承部34的顶端部如上所述地设有三个球40a~40c。即,支承部34具有:立设在底座32的顶板50上的杆状部件78;设置在该杆状部件78上的大径部80;和配合安装在杆状部件78的顶端面上的凸缘部件82,上述球40a~40c由大径部80和凸缘部件82夹持。
构成移位机构44的杆84设置在底座32的一个角部(参照图1)。杆部件88与该杆84连接,并且可自由转动地由设置在底座32上的轴承部件86a、86b轴支承,在杆部件88的大致中间部定位并固定有转动推压部件90。从图1和图2可知,在底座32的顶板50上沿箭头X方向形成有长条状的槽92,转动推压部件90的弯曲的推压面穿过该槽92并抵接在上述转动部件62的阶梯部68的端部上,由此来推压该阶梯部68。
在底座32上设置有截面为大致L字状的L字形撑条98,该L字形撑条98具有底壁部94和垂直壁部96,在该L字形撑条98的垂直壁部96上沿箭头X方向设有长孔100。
通过上述长孔100的螺栓102旋合在长方体形状的微调尺撑条104上。由此将该微调尺撑条104定位并固定成沿与上述槽92的长度方向(箭头X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Y方向)延伸。
在该微调尺撑条104上旋合有构成上述微调尺46的测量芯106。而且,从微调尺撑条104的下端面突出的该测量芯106的末端部穿过槽92并与转动部件62的阶梯部68抵接(参照图2)。
而且,微调尺46的刻度盘可以旋转。即,能够将刻度盘上刻有0的部位(原点)设定在任意位置。
在柱状部件36的面向支承部34侧的侧面上连接有连接部件108,通过该连接部件108将上述保持杆38配设在上述支承部34的上方。即,在连接部件108上并列配置有大贯穿孔110和两个小贯穿孔112a、112b,并且两个小贯穿孔112a、112b处于夹着大贯穿孔110的位置,上述保持杆38通过贯穿大贯穿孔110而位于支承部34的上方。并且,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分别贯穿小贯穿孔112a、112b,保持杆38和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借助于穿过各自头部的连接杆116而相互连接。
而且,在保持杆38的下端部设有圆锥部118。
在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的下端部分别设有大径圆板部120a、120b,螺旋弹簧122a、122b的一端部落位在这些大径圆板部120a、120b上。该螺旋弹簧122a、122b的另一端部落位在连接部件108的下端面,由此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始终朝向支承部34施加弹力。
在连接部件108的上方连接有手柄杆支承部件124,手柄杆126插入在该手柄杆支承部件124的插入槽125中,该手柄杆126通过转动轴128而被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在该手柄杆126的前端部安装有截面为大致コ字形的把持部件130,U字形槽132a、132b设置于该把持部件130的前端部,上述连接杆116通过垫片134a、134b配合在U字形槽132a、132b中。
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30基本上如上所述地构成,下面,对其作用效果结合与尺寸测量方法的关联来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偏差量为预定值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10的外部件12,将该外部件12作为测量基准(以下也将该外部件称为基准外部件)。
如图8所示,外部件12具有轴部18和开口的筒状部20,在该筒状部20的弯曲的内壁上,设有彼此隔开相相等角度的六个球槽22a~22f。在将该外部件12安装到外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30上时,使杆84在图3中的双点划线位置上待机,并且使手柄杆126向图1中的箭头A方向转动。把持在把持部件130上的连接杆116随之上升,其结果是保持杆38和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向上方移位。此时,螺旋弹簧122a、122b被压缩。
接着,将手柄杆126保持在转动后的状态,同时如图2所示,将外部件12以筒状部20覆盖支承部34的方式载置在该支承部34上。此时,如沿图3中的IV-IV线的箭头方向的剖面图即图4所示,支承部34的球40a~40c插入在六个球槽22a~22f中的三个球槽22a、22c、22e中。当从插入在球槽22a、22c、22e中的球40a~40c的中心向外部件12的中心线L(参照图8)引出的垂线处于与中心线L在上述C点相交的位置时,球40a~40c被锁止而不会再进一步插入到球槽22a、22c、22e中。外部件12也随之停止。
由此可知,选择球40a~40c在图8所示的AC和BC彼此相等的点停止的外部件作为基准外部件12。
如果在将球40a~40c配合在球槽22a、22c、22e中之后,释放手柄杆126,则螺旋弹簧122a、122b由于伸长而对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的大径圆板部120a、120b向图1的下方施加弹力。由此,手柄杆126向箭头B方向转动,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和通过连接杆116与该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连接的保持杆38跟随该动作向下方移位。保持杆38的圆锥部118最终插入在设于外部件12的轴部18的顶端面的凹部136中,由此将外部件12以倒立的姿态进行保持(参照图2)。
即,基准外部件12在球40a~40c插入到与滚动球16相同的位置的时刻被定位并固定。
接着,如图3所示,当使杆84向箭头C方向转动时,转动推压部件90的弯曲的推压面从转动部件62的阶梯部68离开。转动部件62随之从转动推压部件90的推压力中释放,另一方面,通过容纳在螺钉54中的螺旋弹簧对推压销60施加弹力。推压销60随之进一步向图2的上方突出,从而推压转动部件62的阶梯部68的下端面。
当这样推压转动部件62时,垂直部66以轴支承该垂直部66的螺钉74为支点,向筒状部20的内壁进行转动动作。同时,微调尺46的测量芯106被阶梯部68推压而向上方移位。该位移量作为指针的变化量显示在微调尺46上。
如图4所示,测头42的前端最终抵接在筒状部20的内壁上。通过该抵接,使转动部件62的转动结束,进而使测量芯106向上方的移位结束。微调尺46的指针显示测量芯106直到该时刻为止的位移量。
为了将该位移量作为在测量其他外部件的偏差量时的基准,要对该位移量进行零点修正。即,使微调尺46的刻度盘旋转,将当前的指针位置作为原点。
这样,将与基准外部件12的偏差量对应的测头42的位移量作为微调尺46的测量芯106的位移量来进行测量,然后使杆84向箭头D方向(参照图1、图2和图3)转动。由此,转动推压部件90再次推压阶梯部68,其结果是,转动部件62的垂直部66和测头42以螺钉74为支点,向从筒状部20的内壁离开的方向转动。并且,通过从转动部件62的水平部64的下端面对推压销60进行推压,推压销60压缩螺旋弹簧60并陷入螺钉74内。当然,测量芯106向下方侧移位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微调尺46的指针也随之移位到原来的位置。如上所述,由于将指针移位后的位置修正为原点,因此恢复到原来位置的指针表示刻度盘的负值。
然后,如果使手柄杆126向图1中的箭头A方向转动,则与上述情况相同,连接杆116上升,保持杆38和复位用杆部件114a、114b向上方移位。由此将基准外部件12释放。
接着,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步骤将偏差量未知的外部件定位并固定在外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30上,并且使测头42抵接在该外部件的筒状部20的内壁上(参照图4)。微调尺46的测量芯106随着该测头42的移位而移位,最终使得指针移位。
如果外部件的偏差量与如上所述测量的基准外部件12的偏差量一致,则指针位于原点。当然,如果外部件的偏差量小于基准偏差量则指针表示为负值,如果大于基准偏差量则指针表示为正值。如果这些负的幅度/正的幅度在与偏差量的公差范围内相对应的允许范围内,则该外部件作为满足预定尺寸精度的外部件被运向下一个工序。另一方面,负的幅度/正的幅度较大的外部件由于偏差量超过公差,因此作为不满足尺寸精度的外部件而在该时刻被排除。
这样,通过将偏差量为预定值的基准外部件12定位并固定在使球40a~40c与滚动球16位于相同位置的位置上,并作为原点(测量基准),从而通过一次性的简单的测量就能够容易地判断接下来测量的外部件的偏差量是否在公差范围内。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基准外部件12定位并固定在滚动球16停止的位置上,并且使测头42抵接在该基准外部件12的内壁上,来首先求出与偏差量对应的该测头42的位移量,接着将该位移量与其他外部件的位移量进行比较,判断该外部件的偏差量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一次性的简单的测量就能够容易地测量外部件的偏差量,因此能够提高测量效率。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通过使转动部件62转动来使测头42移位,但只要可以使测头42接近/远离外部件12的内壁,则可以是任意的移位机构。
此外,从基准外部件12的测量方法的说明可知,还可以直接从微调尺46的刻度读取偏差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以下也称为内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的概略整体立体图,并且图6是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该内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230具有:架台232;设置在构成该架台232的顶板234上的容纳部236;具有保持杆240的保持机构242,该保持杆240通过柱状部件238配置在该容纳部236的上方;定位并固定在容纳部236内部的三个球244a~244c;配置在这其中的球244a、244c彼此之间的测头246(参照图6);用于使该测头246进行转动动作的移位机构248;和作为显示测头246的位移量的位移量显示部的微调尺250。
如图5所示,架台232具有底板252、顶板234和使这些底板252和顶板234分离的垫片254,顶板234从垫片254架设到设置在上述柱状部件238上的阶梯部256。
在垫片254和顶板234的侧部连接有侧板258。上述移位机构248支承在该侧板258上。
如图6所示,移位机构248具有转动部件260。该转动部件260具有:长条状的水平部262,其沿着图5和图6中的X方向延伸;垂直部264,其从该水平部262的一端部垂直立起;和弯曲部266,其弯曲形成在该垂直部264的顶端,并且朝向容纳部236延伸,在水平部262的下端面连接有延长部件268。而且,在水平部262的下端面设有凸部270,通过该凸部270与延长部件268的凹部272的配合,转动部件260和延长部件268相互连接在一起。
这里,在垫片254和顶板234上设有切口部274,水平部262穿过该切口部274。而且,穿过了切口部274的水平部262通过转动销278轴支承在L字形支承板276a、276b上,该L字形支承板276a、276b相互对置地立设在切口部274附近。
另外,在水平部262的前端部连接有具有环状凹部的第一销280。另一方面,在底板252上、在该第一销280的下方架设有第二销282,该第二销282在顶端部设有贯穿孔。而且,在这些第一销280、第二销282上卡定有螺旋弹簧284。该螺旋弹簧284的两端部弯曲成圆弧状,其一端穿过第二销282的上述贯穿孔,其另一端与第一销280的上述环状凹部卡合。通过该螺旋弹簧284对转动部件260始终向第二销282侧施加弹力。
而且,在弯曲部266的前端面上以面向柱状部件238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上述测头246。
轴部件288跟随构成移位机构248的杆286转动,并穿过侧板258的贯穿孔。而且,在轴部件288上通过连接销290定位并固定有转动推压部件292。如后所述,当杆286向箭头D方向放倒时,转动推压部件292的弯曲的推压面抵接在上述转动部件260的水平部262上,从而推压该水平部262。而且,连接销290与设置于轴部件288的前端面的大致中央的贯穿孔配合。
在侧板258的前端部设置有沿箭头X方向延伸的长孔294。穿过该长孔294的未图示的螺栓旋合在长方体形状的微调尺撑条296上。由此将该微调尺撑条296定位并固定。
在该微调尺撑条296上旋合有构成上述微调尺250的测量芯298。而且,从微调尺撑条296的下端面突出的该测量芯298的前端部抵接在延长部件268的上端面上。
而且,微调尺250的刻度盘可以旋转。即,能够将刻度盘上刻有0的部位(原点)设定在任意位置。
在侧板258上、轴部件288和微调尺撑条296之间,支承有构成止动机构300的长方体状板部件302。在该长方体状板部件302的前端部旋合有螺栓304,该螺栓304的前端延伸至上述转动部件260的水平部262的前端部附近。
在构成架台232的顶板234上设置了具有阶梯部306的贯穿孔308。另一方面,在上述容纳部236的底部突出形成有圆柱状突出部310(参照图6),通过该圆柱状突出部310与上述贯穿孔308的配合,将容纳部236定位并固定。而且,在进行该配合时,容纳部236的底部落位于上述阶梯部306。
露出到顶板234上的容纳部236和设置在该容纳部236的上端面上的环部件312都是大致圆环状,在这些容纳部236和环部件312的与上述测头246对置的一侧,以从外周面切到内周面的方式设有竖式切口部314。测头246从该竖形切口部314通过,并且与容纳在容纳部236中的内部件14的外周面抵接(参照图7)。
在容纳部236的内部如上所述地定位并固定有三个球244a~244c。即,这些球244a~244c由容纳部236的底面和上述环部件312的舌片部313的下端面夹持,上述舌环部件312比该容纳部236的上端面略宽。
在柱状部件238中面向容纳部236侧的侧面上连接有连接部件316(参照图5),通过该连接部件316将上述保持杆240配置在上述容纳部236的上方。即,在连接部件316上并列配置有大贯穿孔318和两个小贯穿孔320a、320b,并且两个小贯穿孔320a、320b处于夹着大贯穿孔318的位置,上述保持杆240通过穿过大贯穿孔318而位于容纳部236的上方。并且,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分别穿过小贯穿孔320a、320b,保持杆240和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通过穿过了各自的头部的连接杆324而相互连接。
而且,在保持杆240的下端部设有插入部326(参照图6),该插入部326的直径与设置在内部件14的中央的贯穿孔27的直径相对应。
在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参照图5)的下端部分别设有大径圆板部328a、328b,螺旋弹簧330a、330b的一端部落位于这些大径圆板部328a、328b。该螺旋弹簧330a、330b的另一端部落位于连接部件316的下端面,由此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始终向容纳部236施加弹力。
在连接部件316的上方连接有手柄杆支承部件332,手柄杆336插入在该手柄杆支承部件332的插入槽334中,并通过转动轴338而被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在该手柄杆336的前端部安装有截面为大致コ字形的把持部件340,U字形槽342a、342b设置在该把持部件340的前端部,上述连接杆324通过垫片344a、344b配合在该U字形槽342a、342b中。
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230基本上如上所述地构成,下面,下面对其作用效果结合与尺寸测量方法的关联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偏差量为预定值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10的内部件14,并将该内部件14作为测量基准(以下也将该内部件14称为基准内部件)。
如图7所示,在内部件14上通过对鼓出地弯曲的外周面进行切除而设有内侧球槽26a~26f,所述内侧球槽26a~26f与外部件12的球槽22a~22f的个数相同。并且,从内部件14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设有贯穿孔27。在用内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230测量该内部件14时,使杆286在图6中的双点划线的位置待机,并且使手柄杆336向图5中的箭头A方向转动。把持在把持部件340上的连接杆324随之上升,其结果是保持杆240和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向上方移位。此时,螺旋弹簧330a、330b被压缩。
接着,将手柄杆336保持在转动后的状态,同时如图6所示,将内部件14容纳在容纳部236的内部。此时,如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箭头方向的剖面图即图7所示,容纳部236的球244a~244c插入在六个内侧球槽26a~26f中的三个内侧球槽26a、26c、26e中。当从插入在内侧球槽26a、26c、26e中的球244a~244c的中心向内部件14的中心线L(参照图8)引出的垂线处于与中心线L在上述C点相交的位置时,球244a~244c被锁定,而不会再进一步插入到球槽26a、26c、26e中。内部件14也随之被定位。
由此可知,选择球244a~244c在图8所示的AC和BC彼此相等的点停止的内部件作为基准内部件14。
在将球244a~244c插入到内侧球槽26a、26c、26e中之后(参照图7),如果释放手柄杆336,则螺旋弹簧330a、330b因伸长而对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的大径圆板部328a、328b向图5中的下方施加弹力。由此,手柄杆336向箭头B方向转动,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和通过连接杆324与该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连接的保持杆240也跟随该动作向下方移位。保持杆240的插入部326最终插入在内部件14的贯穿孔27中,由此将内部件14可靠地进行保持(参照图6)。
即,基准内部件14在球244a~244c插入到与滚动球16相同的位置的时刻被定位并固定。
接着,如图6所示,当使杆286向箭头C方向转动而立起时,转动推压部件292的弯曲的推压面从转动部件260的水平部262离开。转动部件260随之从转动推压部件292的推压中释放,另一方面,跟随螺旋弹簧284的收缩,转动部件260的水平部262被向底板252侧拉近。其结果是,转动部件260以转动销278为支点,向容纳在容纳部236中的内部件14侧进行转动动作。同时,微调尺250的测量芯298被延长部件268推压而向上方移位。该位移量作为指针的变化量显示在微调尺250上。
另外,此时,在转动部件260转动动作过大的情况下,该转动部件260的水平部262抵接在止动机构300的螺栓304上。即,阻止了转动部件260继续进行转动动作。
如图7所示,测头246的前端最终抵接在内部件14的弯曲的外周面上。通过该抵接,使转动部件260的转动结束,进而使测量芯298向上方的移位结束。微调尺250的指针显示测量芯298直到该时刻为止的位移量。
为了将该位移量作为在测量其他内部件的偏差量时的基准,要对该位移量进行零点修正。即,使微调尺250的刻度盘旋转,将当前的指针位置作为原点。
这样,将与基准内部件14的偏差量对应的测头246的位移量作为微调尺250的测量芯298的位移量来进行测量,然后使杆286向箭头D方向(参照图5和图6)转动。由此,转动推压部件292再次推压转动部件260的水平部262,其结果是,转动部件260以转动销278为支点进行转动动作。即,测头246从基准内部件14的外周面离开。此时螺旋弹簧284伸长。
当然,此时测量芯298向下方侧移位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微调尺250的指针也随之移位到原来的位置。如上所述,由于将指针移位后的位置修正为原点,因此恢复到原来位置的指针表示刻度盘的负值。
然后,如果将手柄杆336向图5中的箭头A方向转动,则与上述情况相同,连接杆324上升,保持杆240和复位用杆部件322a、322b向上方移位。由此将基准内部件14释放。
接着,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步骤将偏差量未知的内部件定位并固定于内部件用尺寸测量装置230的容纳部236中,并且使测头246抵接在该内部件的外周面上(参照图7)。微调尺250的测量芯298随着该测头246的移位而移位,最终使得指针移位。
如果内部件的偏差量与如上所述地测量的基准内部件14的偏差量一致,则指针位于原点。当然,如果内部件的偏差量小于基准偏差量则指针表示为负值,如果大于基准偏差量则指针表示为正值。如果这些负的幅度/正的幅度在与偏差量的公差范围内相对应的允许范围内,则该内部件作为满足预定尺寸精度的内部件被运向下一个工序。另一方面,负的幅度/正的幅度较大的内部件由于偏差量超过公差,因此作为不满足尺寸精度的内部件而在该时刻被排除。
这样,通过将偏差量为预定值的基准内部件14定位并固定在使球244a~244c与滚动球16位于相同位置的位置上,并作为原点(测量基准),从而通过一次性的简单的测量就能够容易地判断接下来测量的内部件的偏差量是否在公差范围内。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基准内部件14定位并固定在滚动球16停止的位置,并且使测头246抵接在该基准内部件14的外周面上,来首先求出与偏差量对应的该测头246的位移量,接着将该位移量与其他内部件的位移量进行比较,判断该内部件的偏差量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一次性的简单的测量就能够容易地测量内部件的偏差量,因此能够提高测量效率。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转动部件260转动来使测头246移位,但只要可以使测头246接近/远离内部件14的外周面,则可以是任意的移位机构。
此外,从基准内部件14的测量方法的说明可知,还可以直接从微调尺250的刻度读取偏差量。
另外,偏差量的测量对象不限定于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外部件或者内部件,例如还可以是双偏置式等速万向节(DOJ)的外部件或者内部件。

Claims (8)

1.一种等速万向节(10)的尺寸测量方法,其用于测量等速万向节(10)的外部件(12)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其球槽(22a~22f)的中心的距离,其特征在于,
支承预先对从球形内表面中心到球槽(22a~22f)的中心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的、成为测量基准的外部件(12),并且将球(40a~40c)分别插入到在该外部件(12)的开口的筒状部(20)的内壁上设置的球槽(22a~22f)中的几个中;
使配置在上述球(40a~40c)彼此之间的测头(42)突出,并使其抵接在上述筒状部(20)的内壁上,将上述测头(42)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作为基准位移量;
支承作为测量对象的外部件(12),并且将球(40a~40c)分别插入到在该外部件(12)的筒状部(20)的内壁上设置的球槽(22a~22f)中的几个中;
使上述测头(42)突出并使其抵接在上述筒状部(20)的内壁上;
计算上述测头(42)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与上述基准位移量的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万向节(10)的尺寸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测头(42)的位移量和上述基准位移量的差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作为测量对象的外部件(12)的尺寸精度在允许范围内。
3.一种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30),其用于测量等速万向节(10)的外部件(12)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其球槽(22a~22f)的中心的距离,其特征在于,
上述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30)包括:
底座(32);
支承部(34),其立设在上述底座(32)上,并支承上述外部件(12)的开口的筒状部(20);
保持部(38),其配置在上述支承部(34)的上方,并保持上述外部件(12)的轴部;
多个球(40a~40c),它们定位并固定在上述支承部(34)的顶端,并分别插入在设置于上述筒状部(20)的内壁的多个球槽(22a~22f)中,而且设置成个数少于上述球槽(22a~22f)的个数;
测头(42),其配置在上述球(40a~40c)彼此之间,并且相对于上述筒状部(20)的内壁抵接或者离开;
移位机构(44),其用于使上述测头(42)相对于上述筒状部(20)的内壁抵接或者离开;和
位移量显示部(46),在上述测头(42)与上述筒状部(20)的内壁抵接时,该位移量显示部(46)显示该测头(42)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30),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头(42)固定在转动部件(62)的一端部,随着该转动部件(62)的另一端部被推压部件(90)推压而进行转动动作,该测头(42)接近上述筒状部(20)的内壁,另一方面,随着将上述转动部件(62)的上述另一端部从上述推压部件(90)的推压力中释放,该测头(42)离开上述筒状部(20)的内壁。
5.一种等速万向节(10)的尺寸测量方法,其用于测量当在外部件(12)中组装内部件(14)而构成等速万向节(10)时,该内部件(14)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其内侧球槽(26a~26f)的中心的距离,其特征在于,
支承预先对从球形内表面中心到内侧球槽(26a~26f)的中心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的、成为测量基准的内部件(14),并且将球(244a~244c)分别插入到设置于该内部件(14)的内侧球槽(26a~26f)中的几个中;
使配置在上述球(244a~244c)彼此之间的测头(246)突出,并使其抵接在上述内部件(14)的位于上述内侧球槽(26a~26f)彼此之间的外周面上,并将上述测头(246)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作为基准位移量;
支承作为测量对象的内部件(14),并且将球(244a~244c)分别插入到设置于该内部件(14)的内侧球槽(26a~26f)中的几个中;
使上述测头(246)移位并抵接在上述作为测量对象的内部件(14)的外周面上;
计算上述测头(246)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与上述基准位移量的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速万向节(10)的尺寸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测头(246)的位移量与上述基准位移量的差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作为测量对象的内部件(14)的尺寸精度在允许范围内。
7.一种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230),其用于测量等速万向节(10)的内部件(14)的从球形内表面的中心到其内侧球槽(26a~26f)的中心的距离,其特征在于,
上述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230)包括:
架台(232);
容纳部(236),其设置在上述架台(232)上,并容纳上述内部件(14);
保持机构(242),其配置在上述容纳部(236)的上方并具有保持杆(240),该保持杆(240)设有穿过上述内部件(14)的贯穿孔(27)的部位;
多个球(244a~244c),它们配设在上述容纳部(236)的内部,并分别插入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件(14)的多个内侧球槽(26a~26f)中;
测头(246),其配置在上述球(244a~244c)彼此之间,并且相对于上述内部件(14)的外周面抵接或者离开;
移位机构(248),其用于使上述测头(246)相对于上述内部件(14)的外周面抵接或者离开;和
位移量显示部(250),当上述测头(246)与上述内部件(14)的外周面抵接时,该位移量显示部(250)显示该测头(246)直到抵接为止的位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速万向节用尺寸测量装置(230),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头(246)固定在转动部件(260)的一端部,随着该转动部件(260)的另一端部被推压部件(292)推压而进行转动动作,该测头(246)离开上述内部件(14)的外周面,另一方面,随着将上述转动部件(260)的上述另一端部从上述推压部件(292)的推压力中释放,该测头(246)接近上述内部件(14)的外周面。
CNB2005800207970A 2004-06-24 2005-06-14 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6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7022/2004 2004-06-24
JP187021/2004 2004-06-24
JP2004187021A JP4284240B2 (ja) 2004-06-24 2004-06-24 等速ジョイントの寸法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3176A CN1973176A (zh) 2007-05-30
CN100432615C true CN100432615C (zh) 2008-11-12

Family

ID=3577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07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615C (zh) 2004-06-24 2005-06-14 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84240B2 (zh)
CN (1) CN10043261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417B (zh) * 2008-11-03 2010-04-14 杭州正强万向节有限公司 十字轴万向节检测机
CN102425983B (zh) * 2011-08-24 2014-08-13 李心杏 一种测量钟形壳沟道和内球面的装置
KR101720945B1 (ko) * 2015-08-12 2017-03-29 박지종 캘리퍼 하우징 씰 그루브용 게이지
CN106091863A (zh) * 2016-06-03 2016-1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六工厂 深孔沟槽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7179037B (zh) * 2017-06-02 2023-02-28 宁波珈多利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节回转中心距对比式测量仪
CN107314731B (zh) * 2017-08-30 2019-12-06 平湖市宇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检测球笼外星轮中心差的检具及使用该检具的检测方法
JP6764965B2 (ja) * 2019-02-20 2020-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環状体の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7221571B1 (ja) * 2022-10-21 2023-02-14 ダイセイ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9622A (ja) * 1993-02-26 1994-09-0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等速ジョイントのボ−ル検査装置
JPH09210605A (ja) * 1996-01-30 1997-08-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ボール溝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9622A (ja) * 1993-02-26 1994-09-0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等速ジョイントのボ−ル検査装置
JPH09210605A (ja) * 1996-01-30 1997-08-12 Nissan Motor Co Ltd ボール溝測定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J系列等速万向节节圆直径测量分组. 朱孔敏,肖伟斌.轴承,第无卷第11期. 1999
BJ系列等速万向节节圆直径测量分组. 朱孔敏,肖伟斌.轴承,第无卷第11期. 19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10459A (ja) 2006-01-12
JP4284240B2 (ja) 2009-06-24
CN1973176A (zh) 2007-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2615C (zh) 等速万向节的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
US10514393B2 (en) Gimbal assembly tes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219450B (zh) 弯管机心轴
US739259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dimension of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CN108942411B (zh) 一种基于球头万向节的3d寻边器
CN109883291B (zh) 一种桥梁梁体竖向位移的测量装置
CN219531923U (zh) 一种长轴件同轴度快速检测装置
KR101949785B1 (ko) 전시 후시 이동이 편리한 측지측량시스템
US5131159A (en) Spherometer
CN112444181B (zh) 一种测量牙掌空间尺寸的装置及方法
CN117029628A (zh) 一种飞机零件圆弧半径快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3335581B (zh) 内螺纹接头中径定位样板及中径测量方法
JP4284241B2 (ja) 等速ジョイントの寸法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0410708C (zh) 套管的紧固装置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显微干涉仪装置
CN210321614U (zh) 轴承组件长度测量装置
CN208013016U (zh) 一种建筑物工程检测设备
CN207717058U (zh) 一种零件校正机构
CN217330948U (zh) 一种v形杆的三杆端关节轴承球心点位置测量装置
CN217520389U (zh) 一种施工模板预起拱高度检测装置
CN216645232U (zh) 一种全自动影像测量仪高精度镜头调直调节装置
CN219083950U (zh) 测量工具
KR101949787B1 (ko) 현장에서의 원거리 표고측량을 위한 수준측량장치
JPS6035847Y2 (ja) カツプリング芯出し治具
CN212620719U (zh) 一种便携式建筑倾斜角度测量装置
CN116007549A (zh) 一种薄壁回转件中心孔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