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5593C - 跨乘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乘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5593C
CN100415593C CNB2005101142867A CN200510114286A CN100415593C CN 100415593 C CN100415593 C CN 100415593C CN B2005101142867 A CNB2005101142867 A CN B2005101142867A CN 200510114286 A CN200510114286 A CN 200510114286A CN 100415593 C CN100415593 C CN 1004155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ift
car frame
vehicle
main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142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2755A (zh
Inventor
小杉诚
岩永定
村山拓仁
松田公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2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2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55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559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乘式车辆,以减小发动机的热和振动对换档致动器的影响。该车辆包括:头管;包括从头管向后延伸的主车架的车身框架;由车身框架悬挂的发动机;变速器,其布置在发动机处并包括具有多级变速齿轮的换档机构;离合器机构,其在切换变速器的变速齿轮时中断旋转传递;和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其自动地操作离合器机构并切换变速器的变速齿轮。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操作换档机构的换档致动器,当从侧面观察时其布置成在车身框架位于其间的情况下与变速器相对;以及将换档机构和换档致动器接合到彼此的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换档致动器安装到车身框架。

Description

跨乘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进了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布置的跨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已知的跨乘式车辆包括摩托车。摩托车通常具有变速器。发动机曲轴的旋转被变速器改变并传递到驱动轮。变速器包括换档机构和离合器机构,换档机构具有主轴、驱动轴和多级变速齿轮,离合器机构在切换变速齿轮时中断旋转的传递。另一种已知的摩托车具有自动化手动变速器机构,用于自动地操作离合器机构和切换变速器的变速齿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A-2003-320861(第1-6页,图1-7)
发明内容
因为传统的自动化手动变速器机构的换档致动器被布置在发动机之后并直接布置在发动机上,所以换档致动器易受发动机的热和振动的影响。此外,因为换档致动器布置在发动机和车身框架之间,所以在发动机和车身空间之间需要用于换档致动器的空间,由此造成难以减小整个车辆的尺寸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并具有提供这样的跨乘式车辆的目的,该跨乘式车辆中换档致动器不易受发动机的热和振动的影响,并且该跨乘式车辆可以减小整体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头管;车身框架,其包括从所述头管向后延伸的主车架;由所述车身框架悬挂的发动机;变速器,其布置到所述发动机并包括具有多级变速齿轮的换档机构;离合器机构,其在切换所述变速器的所述变速齿轮时中断旋转的传递;和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其自动地操作所述离合器机构并切换所述变速器的所述变速齿轮。所述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操作所述换档机构的换档致动器,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换档致动器布置成在所述车身框架位于其间的情况下与所述变速器相对;和将所述换档机构和所述换档致动器接合到彼此的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所述换档致动器安装到所述车身框架。
“主车架从头管向后延伸”表示在广义上主车架相对于头管向后延伸,包括其中主车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结构,如以下实施例所述。
根据本发明,当从侧面观察时换档致动器布置成在车身框架位于其间的情况下与变速器相对,并且经由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接合到换档机构,由此被安装到车身框架。因此换档致动器不直接安装到发动机。此结构可以减小发动机的热和振动对换档致动器的影响。此外,因为换档致动器可以紧凑布置在当从侧面观察时其不与主车架交叠同时防止突出到车辆侧面的位置中,因此可以减小对驾驶员姿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a)是车身框架的俯视图;并且图2(b)和2(c)是车身框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车身框架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致动器布置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致动器布置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示出离合器操作单元的布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示出离合器操作单元的布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离合器操作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致动器布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发动机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11是离合器致动器、换档杆和换档机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离合器致动器、换档杆和换档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离合器致动器、换档杆和换档机构的剖视图。
图14是离合器致动器的侧视图。
图15是车把把手的开关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自动化手动变速器机构的系统图。
图1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致动器布置的侧视图。
图19是示出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致动器布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应当理解到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实施例中,摩托车被示为跨乘式车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可以是机动三轮车、四轮车等。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包括头管3和车身框架2。车身框架2至少包括从头管3向后延伸的主车架4和从主车架4的后部向下延伸的后臂支架5。主车架4包括从头管3延伸到左右后部的两个车架4a(还参照图2(a))。两个车架4a的后部向下延伸以连接到后臂支架5。如图2(a)和3所示,车架4a连接到后臂支架5的部分4b沿着车辆的宽度向内弯曲以形成小的宽度。如图3所示,两个车架4a每个都具有在下部处向下延伸的发动机安装部分4c和在每个车架4a的后部处向上延伸的车座轨安装部分4d。
后臂支架5的左右上部5a连接到车架4a的连接部分4b。后臂支架5的上部5a每个都具有向后延伸的后撑条安装部分5b(参照图2(a))和向前延伸的发动机安装部分5c(参照图3)。如图2(a)所示,后臂支架5的构件5d具有向前延伸的发动机安装部分5e(参照图3)以及向后延伸的连接件安装部分5f和减振器安装部分5g。如图4所示,车座轨6的前部安装到车座轨安装部分4d,并且后撑条7安装到后撑条安装部分5b。车座轨6的后部和后撑条7的后部被接合在一起。
如图1所示,前叉10在头管3中枢转。在前叉10的上端处布置有转向车把11,在下端处布置有前轮12。燃油箱13布置在主车架4上。在燃油箱13之后,布置有车座14。车座14布置在车座轨6上。
主车架4和后臂支架5悬挂发动机20。发动机20由主车架4的发动机安装部分4c和车架4a支撑,并且还由后臂支架5的发动机安装部分5c(参照图5)和发动机安装部分5e(参照图3)支撑。
后臂支架5绕枢转轴22支撑后臂21的前端以允许垂直摆动。后臂21的后端支撑后轮23。后臂21经由连接机构24和后减振器单元25由车身框架2支撑。连接机构24具有车身侧连接件24a和后臂侧连接件24b。车身侧连接件24a的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后臂支架5的连接件安装部分5f。后臂侧连接件24b的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后臂21的连接件安装部分21a。车身侧连接件24a的中部和后臂侧连接件24b的第二端可旋转地接合到一起。后减振器单元25的下部由车身侧连接件24a的第二端支撑,并且其上部由减振器安装部分5g支撑。后减振器单元25布置在后臂支架5之后。
如图4所示,后臂支架5具有向后突出的脚踏板支架26。供驾驶员放置脚的脚踏板99沿着宽度从脚踏板支架26向外伸出。
如图1所示,车身框架2还具有整流罩27。整流罩27包括覆盖转向车把11前部的上整流罩27a、和覆盖主车架4的前部与左右侧以及发动机20的左右下部的下整流罩27b。上整流罩27a经由撑条(未示出)由车身框架2支撑。上整流罩27a形成车辆的前表面和左右侧。上整流罩27a具有安装到车辆的前上部分的透明屏28和头灯29。后撑条7具有用于覆盖车座14的左右侧和后轮23上方空间的侧封盖30。
发动机20的类型完全不受限制。本实施例的发动机20是水冷四冲程并列四缸式。在发动机20中,气缸轴(未示出)相对于水平线以微小角度向前倾斜,并且容纳曲轴31的曲轴箱32由车身框架2沿车辆宽度悬挂在两侧上。
如图1所示,发动机20包括变速器40。变速器40包括与曲轴31平行布置的主轴41、与主轴41平行布置的驱动轴42、和包括多级变速齿轮49的换档机构43,并且变速器40与曲轴箱32成为一体。主轴41支撑离合器机构44。离合器机构44在切换变速齿轮时中断旋转的传递。
驱动轴42具有驱动链轮48a。链条47缠绕在驱动链轮48a和布置在后轮23处的从动链轮48b上。由此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链条47传递到后轮23。
将说明布置在摩托车1中的自动液压变速器控制单元50(参照图16,以下称为自动化手动变速器机构)。
自动化手动变速器机构50自动地操作离合器机构44并切换变速器40的变速齿轮,并且包括用于致动离合器44的离合器致动器60、用于切换变速器40的变速齿轮的换档致动器70、和自动变速器控制(自动化手动变速器)所需的其他部件。
图5至9示出了离合器致动器60的结构。如图6所示,离合器致动器60形成为离合器操作单元63,其中各个部件与安装板61成为一体。因为离合器致动器60与其他部件成为一体形成离合器操作单元63,所以方便了组装工作及其维护。安装板61具有固定到其上的啮合孔62(参照图7和8)。如图7所示,离合器操作单元63以这样的方式被固定:啮合孔62装配到固定在发动机20后部的凸起20a上,并且安装板61的安装部分61a利用诸如螺栓的紧固构件64紧固到后臂支架5的构件5d。当从侧面观察时(参照图1),离合器操作单元63的位置被发动机20之后的后臂支架5环绕,从而不容易被干扰。
如图5和9所示,换档致动器70与换档位置检测器S2成为一体(参照图9),这两者被构造为换档控制单元72。集成为换档控制单元72方便了组装工作、维护等。如图5所示,安装支架73固定到后撑条7。换档控制单元72被安装成使得换档致动器70利用诸如螺栓的紧固构件74固定到安装支架73。由此换档控制单元72被布置成与变速器40相对,在从侧面观察时主车架4位于两者之间,并且换档致动器70位于主车架4之后。
换档机构43和换档致动器70利用换档动力传动装置接合起来。本实施例的换档动力传动装置是换档杆75。当从侧面观察时,换档杆75横跨车身框架2。在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车架4a的后部向下延伸以在连接部分4b处连接到后臂支架5的左右。换档杆75横跨连接部分4b(参照图5)。如上所述,连接部分4b沿着车辆宽度向内弯曲以形成小的宽度(参照图2)。
参照图10,将说明离合器机构44的详细结构。
本实施例的离合器机构44例如是多片式摩擦离合器,其包括离合器壳体443、与离合器壳体443成为一体并用作摩擦板的多个摩擦片445、离合器凸台447以及用作与离合器凸台447成为一体的摩擦板的多个离合器板449。发动机20的曲轴31一体地支撑齿轮310。主轴41支撑可绕主轴41旋转并与齿轮310啮合的齿轮441。离合器壳体443与齿轮441成为一体。转矩经由齿轮441从曲轴31传递到离合器壳体443。转矩通过多个摩擦片445和多个离合器板449之间产生的摩擦而从离合器壳体443传递到离合器凸台447。
齿轮441可旋转地支撑在主轴41的第一端处(在图10中的右侧上)。离合器壳体443与齿轮441的凸台成为一体。因此,其可以在限制沿主轴41轴线的运动的情况下绕主轴41转动。离合器凸台447与主轴41的第一端成为一体(相对于齿轮441更靠近该端部)。
离合器凸台447布置在圆筒形离合器壳体443内。齿轮441、离合器壳体443、离合器凸台447和主轴41的旋转中心相同,即位于同心圆上。
圆筒形啮合凸起441A设置在齿轮441的凸台上。具有将装配到啮合凸起441A上的啮合孔443A的啮合部分443B设置在圆筒形离合器壳体443的第一端处(图10中的左侧上)。离合器壳体443通过将啮合凸起441A装配到啮合孔443A中而被固定到齿轮441。
摩擦片445每个都是环形薄板。摩擦片445的外缘由圆筒形离合器壳体443的内周支撑,以使得摩擦片445的平面基本上垂直于主轴41的轴线。这允许摩擦片445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43沿着主轴41的旋转轴线稍稍移动,并且限制离合器壳体443在主轴41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旋转。
摩擦片445的平面之间具有指定间隙(稍大于离合器板449的厚度)。
离合器凸台447是圆筒形的,并在离合器凸台447的第一端处(图10中的左侧上)具有环形凸缘447A,环形凸缘447A的外径基本上等于离合器板449的外径。围绕离合器凸台447的圆柱的外周,支撑有多个离合器板449。这允许离合器板449相对于离合器凸台447沿着主轴41的轴线稍稍移动,并限制离合器凸台447在主轴41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旋转。
离合器凸台447固定到主轴41的第一端(图10中的右侧上),使得凸缘447A位于离合器壳体443与啮合部分443B相邻的一侧上。
离合器板449每个都是环形薄板。离合器板449的内缘由圆筒形离合器凸台447的外周支撑,以使得离合器板449的平面基本上垂直于主轴41的旋转轴线。
离合器板449的平面之间具有指定的间隙(稍大于摩擦片445的厚度)。
离合器板449的外径稍小于圆筒形离合器壳体443的内径。摩擦片445的内径稍大于圆筒形离合器凸台447的外径。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沿着主轴41的轴线交替布置。在每个摩擦片445和每个离合器板449之间,沿着主轴41的轴线存在微小的间隙。
在交替的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的外侧并在主轴41沿轴线的外端上,在离合器壳体443邻近啮合部分443B的一侧上(图10中的左侧上)存在由离合器凸台447的凸缘447A构成的压力部分447B。压力部分447B沿着主轴41的旋转轴线与压力板451一起夹持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以在每个摩擦片445和每个离合器板449之间产生摩擦。
圆筒形离合器凸台447具有与其一体并沿着主轴41的轴线延伸的多个圆筒形导向件447C。压力板451包括与导向件447C啮合的多个导向件451A。压力板451可以沿着主轴41的轴线通过导向件447C和导向件451A而相对于离合器凸台447并与其同时地移动。压力板451被离合器致动器60驱动和控制。
压力板45具有平面压力部分451B。压力部分451B基本上平行于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的平面。
离合器机构44包括多个弹簧450,以使得这些弹簧分别环绕圆筒形导向件447C。弹簧450将压力板451向图10中的左侧偏置。换言之,弹簧450在压力板451的压力部分451B靠近离合器凸台447的压力部分447B的方向上偏置压力板451。
压力板451经由例如深槽滚珠轴承457等而在其中部与推杆455的第一端(图10中的右侧上)可旋转地啮合。推杆455的第二端(图10中的左侧上)与圆筒形主轴41的第一端的内部啮合。在圆筒形主轴41内部,紧邻推杆455的第二端(左端)设置球459,并且在球459的左侧处设置推杆461。
推杆461的第一端461A从圆筒形主轴41的第二端突出。推杆461的突出的第一端461A与构成离合器致动器60一部分的活塞463成为一体。活塞463由油缸主体465导向以沿着主轴41的旋转轴线自由滑动。
当作为加压流体示例的液压油被供应到活塞463和油缸主体465所包围的空间中时,活塞463被向图10中的右侧推动。由此活塞463经由推杆461、球459、推杆455和深槽滚珠轴承457将压力板451向图10中的右侧移动。当压力板451以此方式被推动到图10中的右侧时,压力板451的压力部分451B从摩擦片445分离,因此离合器脱离啮合。
当离合器机构44进入啮合时,压力板451被弹簧450向着离合器凸台447的凸缘447A(向着图10中的左侧)偏置。因此,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被夹在离合器凸台447的压力部分447B和压力板451的压力部分451B之间,以在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之间产生摩擦,由此允许转矩从离合器壳体443传递到离合器凸台447。
另一方面,在离合器机构44脱离啮合的情况下(在不传递转矩的分离状况下),压力板451由推杆455移动到图10中的右侧。因此压力板451的压力部分451B从与压力板451的压力部分451B最接近的摩擦片445(图10中最靠右的摩擦片445)分离。
在此状态下,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不被夹住,并因此在其间具有微小间隙。所以,在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之间不产生能够传递转矩的摩擦。
因此压力板451根据离合器致动器60的驱动力和弹簧450的偏置力沿着主轴41的轴线向一端或者另一端移动。响应于此移动,离合器进入啮合(进入可以传递动力的状况)或者脱离啮合(进入不能传递动力的状况)。
换言之,当推杆455克服弹簧450的偏置力移动到图10中的右侧,或者在压力板451的压力部分451B从离合器凸台447的压力部分447B分离的方向上移动时,压力板451也被推杆455的压力所移动。
相反,当推杆455移动到图10中的左侧时,压力板451被弹簧450的偏置力推动到左侧,并因此与推杆455一样被移动到左侧。
为了使离合器机构44从啮合状态进入分离状态,离合器致动器60的离合器电动机60a被致动以将输出轴60g移动到图10中的左侧。通过输出轴60g的移动,油缸60k的活塞601被推动到图10中的左侧,并且同样地油室中的油通过油管60q进入油缸主体465和活塞463所包围的空间中以将活塞463移动到图10中的右侧。油室60n通过储备管60s与储备油箱60t连通(参照图4)。储备油箱60t被车座轨6支撑。
压力板451经由推杆461、球459、推杆455和深槽滚珠轴承457被活塞463的向右移动所推动。当压力变得大于弹簧450将压力板451偏置到图10中左侧的力时,压力板451向图10中右侧移动。压力板451的压力部分451B由此从摩擦片445分离以使离合器脱离啮合。
现在将说明离合器机构44从分离状态进入啮合状态的情况。在离合器机构44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离合器致动器60的活塞463经由推杆461、球459、推杆455和深槽滚珠轴承457将压力板451推动到图10中的右侧以保持压力板451的压力部分451B从摩擦片445分离。同样在此状态下,压力板451被弹簧450向图10中的左侧偏置。因此,活塞463经由深槽滚珠轴承457、推杆455、球459和推杆461向图10中的左侧偏置。
因为活塞463被偏置,所以离合器致动器60的活塞601也被流入油管60q中的油向图10中的右侧偏置。
当离合器致动器60的输出轴60g从离合器机构44的分离状态逐渐向图10中的右侧移动时,活塞601也向图10中的右侧移动。通过活塞601的移动,液压油从油缸主体465和活塞463所包围的空间通过油管60q流入油室60n中。
通过液压油的移动,被压力板451和弹簧450所偏置的活塞463逐渐向图10中的左侧移动。这也使压力板451逐渐向图10中的左侧移动。离合器机构44因此开始啮合(开始动力传递),进一步将压力板451向图10中的左侧移动。于是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之间产生的摩擦被弹簧450的偏置力增大。结果,消除了摩擦片445和离合器板449的大部分相对滑动,由此完成了离合器的啮合。
参照图10,将说明换档机构43的结构。
发动机20在曲轴31的端部处具有发动机速度传感器S30。曲轴31经由多片式离合器机构44接合到主轴41。多级变速齿轮49和主轴速度传感器S31安装到主轴41。主轴41上的变速齿轮49与安装在驱动轴42上的相应变速齿轮420啮合(图中未啮合)。除了选定的一对变速齿轮外变速齿轮49和变速齿轮420之一或两者在低速工作状况(怠速下)安装到主轴41或驱动轴42。因此,旋转仅经由所选定的一对变速齿轮从主轴41传递到驱动轴42。
由用作换档输入轴的换档凸轮421执行通过选择变速齿轮49和变速齿轮420改变变速比的换档操作。换档凸轮421具有多个凸轮槽421a,换档拨叉422安装到其上。换档拨叉422与主轴41上的指定变速齿轮49和驱动轴42上的指定变速齿轮420啮合。当换档凸轮421旋转时,换档拨叉422沿着凸轮槽421a轴向移动。于是仅在与换档凸轮421的旋转角相对应的位置上的一对变速齿轮49和变速齿轮420分别用花键固定到主轴41和驱动轴42上。由此确定变速齿轮的位置。所以,经由该变速齿轮49和该变速齿轮420以指定变速比执行主轴41和驱动轴42之间的旋转传递。
换档机构43通过换档致动器70的操作沿着箭头C来回移动换档杆75,并且经由换档连接机构425将换档凸轮421旋转指定角度。于是,换档拨叉422沿着凸轮槽422a轴向移动指定角度,以将一对变速齿轮49和变速齿轮420顺序分别固定到主轴41和驱动轴42,由此以减速速比传递旋转。
参照图11至14,将说明换档致动器70和换档机构43的更详细结构。换档致动器70可以由液压油或者电力所驱动。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换档致动器70根据来自发动机控制器95的信号旋转换档电动机70a。电动机轴70b上的齿轮70c由换档电动机70a的旋转所旋转。如图13所示,利用齿轮70c的旋转,第一减速齿轮70d、第二减速齿轮70e和第三减速齿轮70f被同时旋转以旋转驱动轴70g。第一减速齿轮70d、第二减速齿轮70e和第三减速齿轮70f构成用于减速换档电动机70a的旋转的减速机构。此减速机构容纳在齿轮箱70h和70i中。电动机轴70b的齿轮70c、第一减速齿轮70d、第二减速齿轮70e、第三减速齿轮70f和驱动轴70g构成传递换档电动机70a的旋转的动力传动机构。
如图12所示,驱动轴70g具有控制杠杆70j。控制杠杆70j利用螺栓75b连接到换档杆75的换档致动器侧连接部分75a(参照图13)。如图13所示,换档致动器侧连接部分75a可以使用轴承75c绕螺栓75b旋转。
动力传动机构的驱动轴70g(其属于减速之后的部分)具有换档位置检测器S2。换档位置检测器S2布置在驱动轴70g的末端处。如图14所示,换档位置检测器S2利用螺栓70k固定到齿轮箱70h。如图11所示,换档位置检测器S2从驱动轴70g的旋转获得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发送到发动机控制器95。发动机控制器95根据此位置信息控制换档电动机70a。
如图12和13所示,换档杆75的换档机构侧连接部分75d利用螺栓75e连接到换档机构43的换档控制杠杆43a。如图13所示,换档机构侧连接部分75d可以使用轴承75f绕螺栓75e旋转。换档控制杠杆43a可以绕换档控制轴43b旋转。臂43c利用螺栓43d紧固到换档控制轴43b的末端。固定到臂43c的销43e穿过换档控制杠杆43a的开口43a1。弹簧43f缠绕在换档控制轴43b周围。弹簧43f的第一端43f1与销43e啮合,并且第二端43f2与换档控制杠杆43a的啮合件43a2啮合。
如图12所示,当换档杆75移动时,换档控制杠杆43a移动。换档控制杠杆43a经由穿过开口43a1的销43e旋转臂43c。换档控制轴43b随臂43c的旋转而旋转以自动地切换换档机构43的多级变速齿轮49(参照图10)。当切换时在换档控制轴43b中产生转矩时,转矩由弹簧43f吸收(参照图13),因此其不经由换档控制杠杆43a传递到换档杆75。
如图13所示,换档杆75的杆75g的第一端(图13中的右侧上)被拧到换档致动器侧连接部分75a的螺钉75a1上,同时杆75g的第二端(图13中的左侧上)被拧到换档机构侧连接部分75d的螺钉75d1上。所以,螺钉75a1和75d1的拧入量由杆75g的旋转改变,因此可以容易地调节换档杆75的长度。这样,可以仅通过杆75g的旋转来容易地控制换档杆75的长度,因此增大了换档致动器70的位置的灵活性。
将详细说明自动化手动变速器机构的系统。如图15所示,转向车把11在左把手上具有例如换档开关SW1。换档开关SW1包括例如升档开关SW1a1和降档开关SW1a2,并且通过驾驶员的手动操作适当地在第一档至最高档(例如,第六档)之间改变变速齿轮的换档位置。左把手具有转换开关SW2、指示器SW3、喇叭开关SW4和灯开关SW5。转换开关SW2在半自动模式和全自动模式之间切换换档。
如图16所示,由自动化手动变速器机构50执行换档机构43和离合器机构44的切换。除了换档致动器的换档位置传感器S2,摩托车1还包括诸如离合器致动器60的离合器位置传感器(未示出)和速度传感器的各种传感器。
发动机控制器95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和换档开关SW1的指令驱动离合器致动器60和换档致动器70。具体而言,根据存储在发动机控制器95中的指定程序并由其他算法电路自动执行包括分离离合器机构44、切换变速器40的变速齿轮和连接离合器机构44的一系列换档操作。
如上所述,此实施例的换档致动器70不直接安装到发动机20,而是经由安装支架73固定到后撑条7。这因此可以减小发动机20的热和振动对换档致动器70的影响。此外,换档致动器70可以紧凑布置在不与主车架4交叠并且不突出到车辆侧面的位置中,由此减小了对驾驶员姿态的影响。
在此实施例中,当从侧面观察时,换档杆75横跨主车架4的外侧(车辆宽度的外侧并且在图2(a)中的下侧)。所以,换档致动器70可以紧凑布置在不与主车架4交叠并且不突出到车辆侧面的位置中。换档杆75可以如图2(b)所示布置在主车架4的连接部分4b内部(在车辆宽度内),或者如图2(c)所示可以横跨连接部分4b。
车身框架2包括从主车架4后部向下延伸的后臂支架5、连接到主车架4的车座轨6、和在主车架4与车座轨6的连接部分4d之后连接到主车架4或后臂支架5的后撑条7。当从侧面观察时,换档杆75横跨主车架4与车座轨6的连接部分4d和与后撑条7的连接部分5b之间的部分。
在此实施例中,主车架4的两个车架4a的后部向下延伸以接合到后臂支架5的左右。换档杆75横跨连接部分4b。连接部分4b沿着车辆的宽度向内弯曲以形成小宽度。这可以进一步防止换档杆75突出到车辆的侧面,由此允许换档致动器70的紧凑布置。
换档杆75横跨车身框架2的部分不限于此实施例,而是换档杆75可以通过换档机构43和换档致动器70的布置而横跨车身框架2的适当部分。
在此实施例中,当从侧面观察时,换档致动器70的换档电动机70a布置在由主车架4、后臂支架5、车座轨6和后撑条7所环绕的区域100中(参照图4)。因此换档电动机70a可以布置在车座14之下的狭小空间中。这可以防止换档致动器70突出到车辆的侧面,由此允许换档致动器70的紧凑布置。
在此实施例中,换档杆75的长度可以被容易地调节,因此增大了换档致动器70的位置的灵活性。
根据此实施例,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50包括作为换档致动器70和换档位置检测器S2的组合的换档控制单元72,并且换档控制单元72安装到车身框架2。此结构方便了组装工作、维护等。
根据此实施例,换档控制单元72包括减速换档电动机70a的旋转的多个减速齿轮70d、70e和70f以及传递换档电动机70a的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动机构;并且换档位置检测器S2检测动力传动机构的驱动轴70g(其作为减速之后的部分)处的换档位置。所以,换档位置检测器S2在动力传动机构的最终减速阶段下游执行检测,并因此可以在几乎不受减速机构公差影响的情况下检测换档位置。这增大了换档位置检测精度,提供了可靠的换档操作。
参照图17,将说明换档机构43和离合器机构44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内部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发动机20包括曲轴31。布置在曲轴31上的驱动初级减速齿轮513与可旋转地安装在主轴41上的从动初级减速齿轮515啮合。离合器机构44的离合器壳体517固定到从动初级减速齿轮515。离合器壳体517具有利用卡爪(未示出)锁定到其上的多个摩擦板519,使得来自离合器壳体517的动力传递到摩擦板519。在每个摩擦板519之间,放置离合器板520。因此,动力通过板519和520之间的摩擦力从摩擦板519传递到离合器板520。
离合器凸台521锁定到离合器板520的卡爪。动力由此从离合器板520传递到离合器凸台521,然后传递到主轴41。
布置压力板522以使得摩擦板519和离合器板520彼此进入压力接触。压力板522布置在离合器凸台521的凸台521a上,使得其可以平行于主轴41的轴线移动。弹簧523使压力板522在摩擦板519和离合器板520彼此进入压力接触的方向上偏置。
通过摩擦板519和离合器板520的压力接触,来自离合器壳体517的动力被传递到离合器凸台521。第一推杆527、球528和第二推杆529可移动地插入中空的主轴41,它们被移动来使压力板522移位。
第二推杆529具有挡圈529b。在挡圈529b和压力板522之间置入轴承533。压力板522可旋转,而第二推杆529不可旋转。
换档机构43具有换档轴535。换档轴535连接到换档致动器70,因此换档轴535可以被换档致动器70的操作旋转。杠杆536的第一端处的螺母536a被拧入到换档轴535的外螺纹535a。杠杆536的第二端536b与第一推杆527的小直径部分527b接触。杠杆536中部的支点536c接合到支撑轴537。杠杆536绕支点536c摆动。
当换档轴535在换档操作中被换档致动器70旋转时,拧到换档轴535的外螺纹535a上的杠杆536的螺母536a向图17中的左侧移动。杠杆536被螺母536a的移动所摆动,使得杠杆536的第二端536b向右侧推动第一和第二推杆527和529以使其在此方向上滑动。
压力板522通过第二推杆529的滑动来克服弹簧523的偏置力而向图17中的右侧移动,使得摩擦板519和离合器板520之间的压力接触被取消,由此分离离合器。
因为球528布置在第一推杆527和第二推杆529之间,所以推杆527和529可以相对移动。所以,第一推杆527和第二推杆529之一可以是不可旋转的,而另一个可以是可旋转的。但是,在此实施例中,推杆527和529两者都不可旋转。
第一推杆527被插入中空的主轴41中,并且在左端具有小直径部分527b,其直径比其他部分小。小直径部分527b从主轴41的左端横向地突出。突出部分由曲轴箱539的轴承539a支撑。主轴41经由一对滚柱轴承540由曲轴箱539支撑。在主轴41一侧上(图17中的右侧上)的压力板522可以通过从主轴41的另一侧(图17中的左侧上)进行操作而移动,使得离合器可以被分离。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图18是示出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致动器布置的侧视图。图19是示出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致动器布置的俯视图。
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具有与图1至17中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的结构,除了主车架4具有从头管3向后延伸的一个车架4a外。后臂支架5连接到车架4a后部的下部(在与后臂支架5的连接部分4b处),并且车座轨6的前部和后撑条7的前部接合到车架4a的后部的上部。发动机20由车架4a和后臂支架5悬挂。
如图18所示,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当从侧面观察时,换档控制单元72布置在由车架4a、车座轨6和后撑条7所环绕的空间中。换档控制单元72由布置在车座轨6处的支架90和接合到车架4a及后撑条7的支架91所支撑。因此,同样在此实施例中,当从侧面观察时,换档控制单元72布置成与变速器40相对,主车架4置于两者之间,并且换档致动器70布置在主车架4的后部之上。
换档机构43和换档致动器70利用换档杆75接合起来。当从侧面观察时,换档杆75横跨主车架4。在此实施例中,换档杆75横跨主车架4的一个车架4a,如图18所示。所以,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换档致动器70可以紧凑布置在不与主车架4交叠并且不突出到车辆侧面的位置。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包括自动地操作离合器机构和切换变速器单元变速齿轮的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跨乘式车辆是有用的。

Claims (10)

1. 一种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管;
车身框架,其包括从所述头管向后延伸的主车架;
由所述车身框架悬挂的发动机;
变速器,其布置到所述发动机并包括具有多级变速齿轮的换档机构;
离合器机构,其在切换所述变速器的所述变速齿轮时中断旋转的传递;和
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其自动地操作所述离合器机构并切换所述变速器的所述变速齿轮;
其中所述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包括:
用于操作所述换档机构的换档致动器,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车身框架位于所述换档致动器和所述变速器之间,所述换档致动器布置成与所述变速器相对;和
将所述换档机构和所述换档致动器接合到彼此的换档动力传动构件,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横跨所述车身框架;其中
所述换档致动器安装到所述车身框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车架悬挂所述发动机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横跨所述主车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框架包括从所述主车架的后部向下延伸的后臂支架、连接到所述主车架的车座轨、和在所述主车架与所述车座轨的连接部分之后连接到所述主车架或所述后臂支架的后撑条;并且
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横跨所述主车架与所述车座轨的所述连接部分和与所述后撑条的连接部分之间的部分。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车架包括从所述头管向后延伸的一个车架;并且
所述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横跨所述车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车架包括从所述头管向左后和右后延伸的两个车架;并且
所述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横跨所述车架之一。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动力传动构件横跨所述车架沿所述车辆宽度向内弯曲的小宽度部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框架包括从所述主车架的后部向下延伸的后臂支架、连接到所述主车架的车座轨、和在所述车座轨之下连接到所述主车架或所述后臂支架且在所述主车架与所述车座轨的连接部分之后连接到所述车座轨的后撑条;并且
所述致动器包括换档电动机,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换档电动机布置在至少由所述主车架、所述车座轨和所述后撑条所环绕的区域中。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动力传动构件由可以调节长度的换档杆构成。
9.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档控制单元,所述换档控制单元包括所述换档致动器和检测所述换档致动器的换档控制位置的换档位置检测器,其中
所述换档控制单元安装到所述车身框架。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档致动器包括换档电动机;
所述换档控制单元包括减速所述换档电动机的旋转的多个减速齿轮、和传递所述换档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动机构;并且
所述换档位置检测器在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中的所述减速齿轮进行减速之后的位置处检测所述换档位置。
CNB2005101142867A 2004-10-21 2005-10-21 跨乘式车辆 Active CN1004155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07185 2004-10-21
JP2004307185 2004-10-21
JP2005258821 2005-09-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2755A CN1762755A (zh) 2006-04-26
CN100415593C true CN100415593C (zh) 2008-09-03

Family

ID=3674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42867A Active CN100415593C (zh) 2004-10-21 2005-10-21 跨乘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559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5697B2 (en) * 2014-09-23 2018-09-04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Storage contain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IT201600122091A1 (it) * 2016-12-01 2018-06-01 Piaggio & C Spa Trasmissione sincrona a elevato rendimento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8677A (ja) * 1993-03-24 1994-10-0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2輪車の変速補助装置
JPH1159551A (ja) * 1997-08-28 1999-03-02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懸架装置
JP2002067741A (ja) * 2000-09-01 2002-03-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変速制御装置
US6524224B2 (en) * 1997-10-25 2003-02-25 Bombardier Inc.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03320861A (ja) * 2002-04-26 2003-11-1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8677A (ja) * 1993-03-24 1994-10-0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2輪車の変速補助装置
JPH1159551A (ja) * 1997-08-28 1999-03-02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懸架装置
US6524224B2 (en) * 1997-10-25 2003-02-25 Bombardier Inc.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02067741A (ja) * 2000-09-01 2002-03-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03320861A (ja) * 2002-04-26 2003-11-1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2755A (zh) 2006-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6693B2 (ja) 鞍乗型車両
US8061467B2 (en) Engine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1517281B (zh) 换档装置
CN100473859C (zh) 离合器致动器、发动机单元和跨骑式车辆
CN101397046B (zh) 跨骑式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
JP4914677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装置
US8371987B2 (en) Automatic speed change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CN101501358A (zh) 双离合器装置
AU2014319735B8 (en) Vehicle power unit
JP2006234150A (ja) 車両の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US8555740B2 (en) Transmiss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165223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0484824C (zh) 跨乘式车辆
CN100415593C (zh) 跨乘式车辆
JP4936805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3014249A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07285452A (ja) クラッチ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WO2018221463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9695883B2 (en) Clutch device
JP2008044541A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6641810B2 (ja) 車両用の変速システム
JP680026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変速装置
US8794090B2 (en) Vehicle power unit
JP2017187049A (ja) 車両制御装置
JP2013133892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