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1644C -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1644C
CN100411644C CNB2006100168008A CN200610016800A CN100411644C CN 100411644 C CN100411644 C CN 100411644C CN B2006100168008 A CNB2006100168008 A CN B2006100168008A CN 200610016800 A CN200610016800 A CN 200610016800A CN 100411644 C CN100411644 C CN 1004116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medicine
dosage
radix scutellariae
lac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168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7311A (zh
Inventor
金向群
毋英杰
王英军
孙英莲
刘建璇
管清香
郝秀华
丁志英
韩丛成
杨锦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168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11644C/zh
Publication of CN1887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7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16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164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蟾酥内酯0.7~1.3份,黄芩总黄酮500~550份,牛蒡子总苷900~1100份。用于治疗慢性咽炎;能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解毒利咽。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咽炎的发病率特别高,其发病率要高于感冒的发病率,每人一生可多次发病,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多及新型病毒的出现,咽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慢性咽炎是咽粘膜发生慢性炎症的一种常见病,其中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卡他性炎症的一部分,局限性炎症则伴有咽部淋巴组织的炎症。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慢喉症。常因受凉、疲劳、烟酒过度、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刺激等诱因所引起。
目前市场上针对该症治疗的中成药物甚少,提出有治疗慢咽作用的药物,疗效也一般。
经检索有关治疗咽炎的中药文献,结果有关以蟾酥、黄芩、牛蒡子组方及以蟾酥、黄芩及牛蒡子有效部位组方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研究情况如下。
1、利咽止嗽汤治疗咽源性咳嗽126例/金小景等//陕西中医.2002,23(12)1076-1077。
介绍利咽止嗽汤(荆芥、防风、白芷、牛蒡子、桔梗、枳壳等)对咽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治疗本病126例.结果:总有效率85.6.提示:疏风解表,清热利咽,宣肺止咳是治疗咽源性咳嗽的有效方法。
2、扁咽合剂治疗急慢性咽炎268例/王桂香等//陕西中医.2005,26(6)530
介绍中药扁咽合剂(玄参、二花、麦冬、黄芩、桔梗、山豆根等)治疗急慢性咽炎268例,结果:总有效率93%.提示本方具有滋阴清热、解毒润肺的作用。
3、清咽利嗓汤治疗慢性喉炎68例/刘朝饮等//陕西中医.2004,25(12)1109-1110。
介绍清咽利嗓汤(云故纸、枸杞子、牛蒡子、桔梗、甘草等)治疗慢性喉炎68例。结果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84.1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宣肺开音,清火利嗓的功效。
4、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50例临床观察/陈和等//现代医院.2005,5(11)58。
介绍普济消毒饮(由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等组成)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结果治愈120例,显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7%.结论普济消毒饮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较好疗效.
5、清咽汤治疗慢性咽炎80例/范喜军//四川中医.2004,22(6)84。
介绍清咽汤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采用自拟中药方(银花、桔梗、黄芩、山豆根、甘草、麦冬等)治疗慢性咽炎80例.结果:痊愈61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
6、六子亲肺汤治疗顽固性咳嗽138例/祝东友等//陕西中医.2003,24(10)870-871。
介绍六子亲肺汤(炒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牛蒡子、五味子、葶苈子、桔梗、前胡等)治疗顽固性咳嗽138例,并设急支糖浆组67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8,71.6,有显著性差异(P<0.04=.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宣肺祛邪,调畅肺气,降逆止咳化痰的功效.
7、蟾酥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观察/杨文明等//中国中医药杂志.2000,7(3)5-6。
介绍蟾酥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60例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
8、一清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杨秀清//中国误疹学杂志.2005,5(17)3320。
介绍一清胶囊(大黄、黄芩、黄连)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结果:总有效率在90%以上。
9、甘露饮加味治疗慢性咽炎46例/王丽超//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3)59。
介绍甘露饮(玄参、熟地、生地、麦冬、茵陈、黄芩、桔梗、香附、浙贝、枳壳、枇杷叶)治疗慢性咽4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7%。
10、清嗓利咽冲剂治疗慢性咽炎196例/曹文团//陕西中医.2001,22(9)523-524
介绍清嗓利咽冲剂(黄芩、连翘、玄参、蝉衣、赤芍、浙贝等)治疗慢性咽炎196例,总有效率92.9%,与利咽解毒颗粒组192例对照,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本方有泻热利咽,滋阴生津,化痰散结之效。
11、中药蟾酥临床应用简介/韩莉//实用医药杂志.2003,20(11)854。
介绍蟾酥的临床应用进展,蟾酥性温,味甘辛,有毒,归脾心二经,具有消肿止痛、开窍醒神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蟾酥中含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蟾毒配质和辛二酸、精氨酸等,具有强心、升压、消炎、抗肿瘤等作用。其中介绍朱以服等用华蟾素治疗慢性咽喉炎,总有效率达90.5%。
12、清咽汤治疗慢性咽炎/罗恒等//中国民间疗法.2003,11(9)47-48。
介绍清咽汤(玄参、牛蒡子、僵蚕、麦冬、桔梗、射干、甘草、沙参)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结果106例患者经上法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101例,好转5例。提示本制剂对慢性咽炎有很高的疗效。
蟾酥内酯提取工艺:将蟾酥粉碎成细粉,以氯仿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每次氯仿的加入量为药材的6倍。合并氯仿提取液,滤过,回收氯仿,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
黄芩总黄酮提取工艺:黄芩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分别为药材的6倍,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中加入盐酸至pH值为1~2,搅拌均匀后,静置24小时,滤过,得沉淀,用水洗至pH值为6~7,减压干燥(控制真空度≤0.08Pa;温度:80~85℃),粉碎成粗颗粒,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5小时,每次加醇量为3倍,合并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80℃测)的稠膏,减压干燥(控制真空度≤0.08MPa,温度:80~85℃),粉碎成细粉,过筛。
牛蒡子总苷提取工艺:牛蒡子用6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80℃测)的稠膏,减压干燥(控制真空度≤0.08MPa,温度:70~80℃),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止痛,去炎作用。
本发明适用于慢性咽炎的虚火上炎证,症见: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呛咳无痰,或有少量粘痰,频频求饮,饮量不多,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粘膜干燥,萎缩,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少,脉细数。因此,其治则应以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解毒利咽为法。
方中君以蟾酥内酯,味甘、辛,性温,有毒,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的功效。黄芩总黄酮,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偏于清泻上、中二焦之火热,善解热生之湿,清泄半表半里之里邪,使湿热得泻、邪毒得解。可助君药清热泻火,故为臣药,牛蒡子总苷味辛,苦,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既可助君药解毒,有可协臣药清热,还可宣肺利咽,使药物直达病所,故为佐使药,全方共奏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解毒利咽之功效。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蟾酥内酯1~2份,黄芩总黄酮500~550份,牛蒡子总苷900~1100份。
优选地:蟾酥内酯1份,黄芩总黄酮520份,牛蒡子总苷1000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
本发明由蟾酥内酯、黄芩总黄酮和牛蒡子总苷组成,意在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解毒利咽,用于受凉、疲劳、烟酒过度、各种物理和化学引起的慢性咽炎。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止痛,去炎作用。蒡芩慢咽滴丸对由上呼吸道易感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B3型、腺病毒7型)、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引起慢性咽喉炎证疗效颇佳。成人每人每日用量为:280mg~330m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了本发明药物(以下称蒡芩慢咽滴丸)的药效学试验。
本项研究通过对主症——慢性咽炎相关的疾病模型、抑菌(体内、外)、系列抗炎消肿试验、抗过敏、祛痰等药效学指标,进而观察了蒡芩慢咽滴丸、蟾酥内酯、黄芩总黄酮、牛蒡子苷三个总有效部位群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首先选择经典的抗炎试验,对单味原料药进行了剂量筛选,根据其量效关系,交叉配比进行成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对氨水致家兔慢性咽炎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病理组织学采用光镜对动物咽部组织进行观察,试验用药组可明显减少动物咽部粘膜的慢性充血、炎细胞浸润,及血管和上皮增生,而赋形剂对照组与模型组相近。系列抗炎试验证实该药,可明显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及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样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抗菌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粪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9种病原菌均有药敏反应;体内抑菌,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腹腔感染引起的小鼠死亡数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对2,4二硝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外,本品亦可明显增加小鼠气管的酚红排出量。上述试验证实,蒡芩慢咽滴丸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这些药理活性与慢性咽炎的治则《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指南》相对应,故此试验者认为,该药是治疗慢性咽炎很好的有效药物。
试验目的:
慢性咽炎中医属“喉痹”范畴,是咽部的常见病,又是难以治愈的慢性病,病程较长,常因受凉、感冒、疲劳等原因导致病症加重。目前市场上针对该症治疗的中成药物甚少,提出有治疗慢咽作用的药物,疗效也一般。鉴于此,我们通过单味中药药理活性的筛选,组成了由蟾酥内酯、黄芩总黄酮和牛蒡子总苷的复方制剂,三味中药在药理作用上不尽相同,其中药配伍的互补作用充分体现了该药的治疗特点,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很好。
受试药物:
1.名称:蒡芩慢咽滴丸,由蟾酥内酯、黄芩总黄酮、牛蒡子苷(比例为1∶520∶1000),加赋形剂(聚乙二醇6000)组成,制成滴丸。
2提供单位:吉林大学药学院药剂室。
3批号:030201,为动物实验用药批号。
4配置方法:实验时将蒡芩慢咽滴丸研碎(含赋形剂),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混悬液,4℃冰箱放置备用,临用时从冰箱内取出,常温下2小时后摇匀给药。
5赋形剂:为聚乙二醇6000
6功效与临床主要症状: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解毒利咽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慢性咽喉炎;症见: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呛咳无痰,或有少量粘痰,频频求饮,饮量不多,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粘膜干燥,萎缩,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少,脉细数。
阳性对照药
阳性对照药(一):利咽灵片,由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厂出品,生产日期:2003年7月23日,批号:3126649。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益阴散结,利咽止痛,用于慢性咽喉炎。临床成人每日口服12片(服用药物总量为3.6g),选择小鼠剂量为1000mg/kg,选择家兔剂量为340mg/kg,为2倍等效剂量。主要用于主要药效学阳性对照品。
阳性对照药(二):阿莫西林片,由中外合资黑龙江三勤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批号:030108。选择小鼠剂量为520mg/kg,相当于2倍等效剂量。用于体内抑菌试验阳性对照品。
阳性对照药(三):阿斯匹林(肠溶片),每片含乙酰水杨酸25mg,临床成人每日口服50mg,选择小鼠剂量为0.3g/kg,大鼠剂量为0.2g/kg。由吉林省贝克药业有限公司出品,批号:000501。用于抗炎试验阳性对照品。
阴性对照(赋形剂)
将聚乙二醇6000,配成0.4%浓度,按10ml/kg灌胃。
试剂
二甲苯:分析纯,批号:0881229,北京五二九化工厂。
戊巴比妥钠:中国医药公司北京采购供应站分装,批号953209
氨水:长春市化学试剂厂,批号:990323。
松节油:沈阳化学试剂厂,批号:941821。
角叉菜胶:由沈阳药学院中药系提供,临用时以生理盐水配制。
甲醛溶液: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00517
苯酚红: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试剂厂,批号:860705
碳酸氢钠:沈阳试剂一厂,批号:901208
菌种及菌号:
国家标准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26003
大肠埃希氏菌                  44113
肺炎链球菌                    31001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地方菌种:肺炎克雷伯氏杆菌    13883
粪链球菌                      ATCC 29212
福氏志贺氏                    ATCC 12022
流感杆菌                      93∶4∶1C
甲型链球菌                    (临床临时分离菌种)
丙型链球菌                    (临床临时分离菌种)
                              (吉林省卫生防疫站细菌室提供)
仪器
1.精密扭力天平,JN-A型,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
2.75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3.生物显微镜,L-301型,广州光学仪器厂
4.T系列电子,美国双杰兄弟集团有限公司
5.多用气体培养箱,NCPO3100-1型,美国制造
6.双人超净工作台SW-CT-ZF型,中国苏州仪器厂
7.离心沉淀机,LXT-II型,中国上海制造
8.202-1型干燥箱,上海市试验仪器总厂
9.额镜
Figure C20061001680000101
上海奥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10.喉头喷雾器,L56-03,上海市嘉定区医疗设备厂
动物
1.健康成年大耳白家兔,雌(未孕)、雄兼用,体重2-2.5kg,由吉林大学试验动物中心提供。
2.Wistar大白鼠,封闭群,体重120-150g,雌雄兼用,动物合格证号:10-5112,2003--0004。
3.昆明种小白鼠,封闭群,体重18-22g,动物合格证号:10-5113,2003-0004.
Wistar大白鼠和昆明种小白鼠均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
饲养条件
动物室为普通级,室温26℃,相对湿度为40%,通风良好,采用标准饲料饲养,小白鼠笼具26×16cm,雌雄分笼,每笼5只。大白鼠笼具50×35cm,雌雄分笼,每笼5只动物。
药物组成及剂量选择
一、处方筛选试验
1.蒡芩慢咽滴丸处方中蟾酥内酯单味原料药与黄芩总黄酮、牛蒡子苷单味原料药分别给药的药效剂量筛选试验:
选择蟾酥内酯剂量范围:
蟾酥的药典用量范围为0.015~0.03g,处方组成是从蟾酥中提取的总有效部位群-蟾酥内酯,蟾酥内酯的口服LD50为34.9mg/kg,最小致死量为22.0mg/kg,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剂量设计(改良Fibonacci法):以动物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1/100作为临床人用药的剂量,即0.35mg,按小鼠与人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比值计算,小鼠的等效剂量为0.05mg/kg,在它周围选择5个剂量,进行药效学剂量筛选试验,剂量分别为0.10mg、0.05mg、0.025mg、0.0125mg、0.00625mg/kg。
选择黄芩总黄酮剂量范围:
黄芩的药典用量范围为3——9g,黄芩总黄酮每g粉相当于8.964g生药,即335mg——1000mg,按人体与小鼠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比值计算,药典的最大服用量折算成小鼠剂量为130mg/kg,根据文献报导[3],黄芩总黄酮的药效剂量为50、100、200mg/kg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我们选择了5个剂量130.0mg、65.0mg、26.5mg、13.0、8.7mg/kg,分别为小鼠的等效剂量及等效剂量的1/2、1/5、1/10、1/15。
选择牛蒡子苷剂量范围:
牛蒡子药典用量范围为6g——12g,牛蒡子苷每g粉相当于2.035g生药,即2.95g——5.7g,根据文献报导,牛蒡子苷的有效剂量为5mg/kg,我们在做抗炎试验时,选择剂量5mg/kg、10mg/kg、25mg/kg、50mg/kg、100mg/kg。
1.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影响试验
取小鼠160只,随机分为16组,每组10只,第1、2、3、4、5组为蟾酥内酯组,剂量分别为0.10mg、0.05mg、0.025mg、0.0125mg、0.00625mg/kg,(分别相当于小鼠等效剂量的2倍、1倍、1/2、1/4、1/8)第6、7、8、9、10组为黄芩总黄酮组,剂量分别为130mg、65mg、26.5mg、13.0mg、8.7mg/kg组,第11、12、13、14、15组为牛蒡子苷组,剂量分别为100mg、50mg、25mg、10mg、5mg/kg,第16组为模型对照组,给同体积蒸馏水,每日灌胃(ig)给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于右耳廓两侧均匀涂抹二甲苯30ul,以左耳为自身对照,致炎后2h剪下两耳,用9mm打孔器,在同一耳面相同部位打孔,以等同打孔耳片称重,以两耳重量差为肿胀度。结果见表1。
表1蟾酥内酯、黄芩总黄酮、牛蒡子苷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1   *P<0.05
表1结果表明,通过经典的抗炎指标——小鼠耳廓性肿胀试验,处方中单味药不同梯度剂量筛选,测得蟾酥内酯的最小有效剂量为0.025mg/kg,最佳剂量为0.05mg/kg,黄芩总黄酮的最小有效剂量为8.7mg/kg,最佳剂量为13.0mg/kg,牛蒡子苷的最小有效剂量为10mg/kg,最佳剂量为25mg/kg,,以下继续通过两种试验方法来观察蟾酥内酯及黄芩总黄酮和牛蒡子苷的最佳有效剂量。
1.2、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6]
取160只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6组,每组动物10只,大白鼠由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30mg/kg,进行麻醉,在每只鼠的左右的蹊部用碘酒消毒,用75%的酒精棉球脱碘后,各切1cm长的小口,用眼科镊子将20mg棉球从切口处植入皮下,随即缝合皮肤。手术当日将第1、2、3、4、5组为蟾酥内酯组,剂量分别为0.07mg、0.035mg、0.0175mg、0.0088mg、0.0044mg/kg,(分别相当于大鼠等效剂量的2倍、1倍、1/2、1/4、1/8),第6、7、8、9、10组为黄芩总黄酮组,剂量分别为91mg、45.5mg、18.55mg、9.1mg、6.1mg/kg组,第11、12、13、14、15组为牛蒡子苷组,剂量分别为70mg、35mg、17.5mg、7mg、3.5mg/kg,第16组为模型对照组,给同体积蒸馏水,每日灌胃(ig)给药1次,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30min后,打开原切口,将棉球连同周围结缔组织一起取出,剔除脂肪组织,放入70℃的烘箱中烘干、称重。结果见表2。
肉芽肿重量=(两个肉芽重量/2)-20mg
Figure C20061001680000131
表2蟾酥内酯、黄芩总黄酮、牛蒡子苷对大鼠肉芽肿的影响(X±SD)
Figure C2006100168000014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P<0.05
由表2结果表明,蟾酥内酯的最小有效剂量为0.0175mg/kg,黄芩总黄酮的最小有效剂量为6.1mg/kg,牛蒡子苷的最小有效剂量为7mg/kg。
二、药物配比试验
为了寻求处方中药物组合药理活性的有效性和药物配比的最佳条件,我们以抗炎指标——受试药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抑制作用”试验的“抑制率”为指标,拟以正交实验表L9(34)进行试验,从而确定最佳处方,因素水平以药物的最佳剂量为基础,分别在该基础上增大一倍和减少一倍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药物配比的因素水平表见表3,正交试验结果见表4。
蟾酥内酯剂量:0.0088mg/kg、0.0175mg/kg、0.035mg/kg
黄芩总黄酮剂量:6.1mg/kg、9.1mg/kg、18.55mg/kg
牛蒡子苷剂量:4.375mg/kg、8.75mg/kg、17.5mg/kg
表3.药物配比的因素水平表
Figure C20061001680000151
表4.药物配比的正交设计方案
Figure C20061001680000152
从表3、4可见,以抑制率为指标,药物配比的最佳工艺均为A2B2C3D1;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抑制率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蟾酥内酯、其次是黄芩总黄酮和牛蒡子苷,其最佳配比是:蟾酥内酯∶黄芩总黄酮∶牛蒡子苷=0.0175∶9.1∶17.5=1∶520∶1000。
由以上试验确定蒡芩慢咽滴丸的处方比例为蟾酥内酯∶黄芩总黄酮∶牛蒡子苷=1∶520∶1000,且大鼠有效剂量为27mg/kg(即含蟾酥内酯0.0175mg、黄芩总黄酮9.1mg、牛蒡子苷17.5mg),小鼠有效剂量为39mg/kg(即含蟾酥内酯0.025mg、黄芩总黄酮13.0mg、牛蒡子苷25.0mg),按此剂量折算成拟临床用量每人每日口服300.2mg(不含赋形剂),由此确定处方中,药物组成剂量,以下主要药效学试验均按处方药物含量比例所制成药后,用于药理试验。
选择小鼠剂量: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64mg、82mg、41mg/kg,选择大鼠剂量为114mg、57mg、28.5mg/kg,选择家兔剂量为60mg、30mg、15mg/kg,分别为2倍等效剂量、等效剂量、1/2等效剂量,(通过予试验结果对体内抑菌试验提高了用药剂量,选择4倍等效剂量328mg/kg)。
药效学试验
1、蒡芩慢咽滴丸对家兔慢性咽炎模型的影响
取大耳白家兔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第1、2、3组为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60mg、30mg、15mg/kg,第4组为阳性药利咽灵片组,剂量为1000mg/kg,第5组为模型对照组,第6组为正常对照组。前5组动物造模,第1日-15日用2.5%氨水喷咽部,在第8日于兔咽部粘膜下注射0.5ml松节油,从第16日开始,第1-4组按剂量分别灌胃给药,第5、6组灌胃给同体积0.4%赋形剂,给药10天,于第26日处死家兔,取咽部组织,肉眼观察后,立即投入10%甲醛液固定,然后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表5动物咽部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表
Figure C2006100168000017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从上表可见,造模组动物咽部组织炎细胞(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浸润明显,血管增生,腺体分泌活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口服蒡芩慢咽滴丸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则病变恢复较好,阳性药组与其近似,二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蒡芩慢咽滴丸低剂量组则与模型对照组相近(P>0.05)。
病理学观察结果:
正常对照组:咽部组织各层结构清楚,可见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上皮为复层扁平,未见明显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富含无明显扩张的血管,可见较多粘液腺和混合腺,腺体无肥大、增生或萎缩。固有层纤维组织无增生。部分固有层下能见到连接的骨骼肌。咽粘膜未见其他病理组织学结构明显异常。
模型组:咽部组织结构不规整,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未见明显角化。但有轻度增生,上皮增厚。固有层血管明显增多、扩张、淤血,有的部位固有层内可见大量炎细胞呈局灶性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少数动物可见固有层纤维组织轻度增生。固有层腺体增生较活跃,泡浆内含大量分泌颗粒。肌层和外膜无明显结构异常。
阳性药组:咽部组织各层结构尚清楚,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未见明显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较多血管,但无明显扩张和淤血,腺体无明显肥大、增生或萎缩。固有层内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以血管周围为多。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肌层和外膜无明显结构异常。
蒡芩慢咽滴丸高剂量组:咽部组织各层结构尚清楚,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未见明显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较多血管,但无明显扩张和淤血,腺体无明显肥大、增生或萎缩。固有层内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以血管周围为多。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肌层和外膜无明显结构异常。
蒡芩慢咽滴丸中剂量组:咽部组织各层结构尚清楚,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未见明显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较多血管,无明显扩张和淤血,腺体无明显肥大、增生或萎缩。固有层内可见炎细胞浸润。肌层和外膜无明显结构异常。
蒡芩慢咽滴丸低剂量组:咽部组织各层结构尚清楚,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未见明显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较多血管,内可见炎细胞浸润,以血管周围为多。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肌层和外膜无明显结构异常。
从以上结果可见,造模组动物咽部组织结构不规整,上皮有增厚,固有层血管明显增多、扩张、瘀血,固有层内可见大量炎细胞呈局灶性浸润,少数动物可见固有层纤维组织轻度增生,固有层腺体增生较活跃,泡浆内含大量分泌颗粒,表明慢性咽炎模型复制成功。给药组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明显改善,以高剂量效果最明显,表明蒡芩慢咽滴丸对家兔实验性咽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蒡芩慢咽滴丸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
取50只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10只,第1-3组为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剂量组,第4组为阳性对照阿斯匹林组,第5组为对照组,动物由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30mg/kg,进行麻醉,在每只鼠的左右的蹊部用碘酒消毒,用75%的酒精棉球脱碘后,各切1cm长的小口,用眼科镊子将20mg棉球从切口处植入皮下,随即缝合皮肤。手术当日将第1、2、3、4开始按剂量灌胃给药,第5组给赋形剂,每日灌胃(ig)给药1次,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30min后,打开原切口,将棉球连同周围结缔组织一起取出,剔除脂肪组织,放入70℃的烘箱中烘干、称重。结果见表6。
肉芽肿重量=(两个肉芽重量/2)-20mg
Figure C20061001680000191
表6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Figure C20061001680000192
与对照组比较***P<0.001  **P<0.01  *P<0.05
由表6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剂量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蒡芩慢咽滴丸对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
取大鼠50只,雄性,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10只,1-3组为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剂量组,第4组为阳性药阿斯匹林组,剂量为200mg/kg,第5组为对照组,实验时1-4组按剂量灌胃(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对照组按给药高剂量给予同体积赋形剂。用自制窄带尺测量大鼠左后足踝关节周长后,于末次给药30min后,分别在大鼠右后足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混悬液0.1ml/只。每小时测右后足踝关节周长1次,共6h。以每鼠左后足自身为对照,以左右后足踝关节周长之差为炎症肿胀度(mm),结果见表7。
表7蒡芩慢咽滴丸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Figure C2006100168000020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P<0.05
由表7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114mg、57.0mg/kg组,对1-6h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如阳性药阿斯匹林,57mg/kg组(除2h外)28.5mg/kg组虽然亦有一定的抑制肿胀趋势,但统计学处理无意义。说明本品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5、蒡芩慢咽滴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号26003)进行培养37℃孵育16-18小时取出,加入5%浓度胃粘膜素(以强化毒力)制成不同梯度的菌悬液,为预试验备用。
经预试验,本试验条件下给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梯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成动物80%~100%的死亡率),结果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致死量(MLD)为10-3。进行正式试验时,取小鼠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第1组为蒡芩慢咽滴丸(含赋形剂)328mg/kg组、第2组为114mg/kg组、第3组为57mg/kg组,第4组为28.5mg/kg,第5组为阳性药阿莫西林胶囊组,剂量为520mg/kg(按人体与动物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比值计算,相当于小鼠2倍等效剂量),第6组为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赋形剂),每日ig给药2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续给药两天,于第4次给药后腹腔注射10-3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每只0.5ml,观察24h死亡动物数,计算死亡率并进行λ2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8。
表8、蒡芩慢咽滴丸不同剂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表8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328mg、114mg、57mg/kg三个剂量组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腹腔感染引起的小鼠死亡具有定的保护作用,其中328mg、114mg/kg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死亡率均为33.3%,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与阳性药阿莫西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均具有同等的体内抑菌作用。
6、蒡芩慢咽滴丸对肺炎链球菌体内(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将肺炎链球菌(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号31001)进行培养37℃孵育16-18小时取出,用生理盐水以10倍顺序稀释,同时加入5%浓度胃粘膜素(以强化毒力)制成不同梯度的菌悬液。
经预试验,本试验条件下腹腔注射肺炎链球菌最小致死量(MLD)为10-1。正式试验,取小鼠9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第1、2、3、4组为蒡芩慢咽滴丸四个剂量组,第1组为蒡芩慢咽滴丸(含赋形剂)328mg/kg组、第2组为114mg/kg组、第3组为57mg/kg组,第4组为28.5mg/kg,第5组为阳性药阿莫西林胶囊组,剂量为520mg/kg(按人体与动物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比值计算,相当于小鼠2倍等效剂量),第6组为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赋形剂),每日ig给药2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续给药两天,于第4次给药后腹腔注射肺炎链球菌,每只0.5ml,观察48h死亡动物数,计算死亡率并进行λ2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9。
表9对肺炎链球菌体内(腹腔)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Figure C20061001680000221
由表9结果表明,4个剂量均对肺炎链球菌致小鼠体内感染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趋势,其中高、中剂量组抗菌作用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
7、蒡芩慢咽滴丸对体外各种细菌培养的药敏反应
把6种实验菌接种在普通哥伦比亚血平皿上,37℃孵育16-18小时取出,用生理盐稀释,使菌液浓度为106/ml菌,试验时取无菌试管10支,将药液原液按等比倍数稀释,浓度分别为0.5mg、0.25mg、0.13mg、0.06mg、0.03mg、0.015mg、0.0075、0.00375mg/ml后,再取10支试管每管加1ml药液和0.1ml菌液,充分混匀后,37℃孵育18小时,结果以药液管是否澄清、液面有无霉菌环为指标,如药液管澄清、液面无霉菌环,则该管药物有抗菌作用;如药液管为浑浊,液面有霉菌环,则该管药物无抗菌作用。以完全无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作为药物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见表10。
表10蒡芩慢咽滴丸对6种实验菌体外(试管法)药敏试验
Figure C20061001680000231
由表10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不同梯度药液均能测出最低抑菌浓度。8、蒡芩慢咽滴丸对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影响
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10只,第1、2、3组为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4mg、82mg、41mg/kg(分别相当于2倍等效剂量、等效剂量及1/2等效剂量),第4组为阳性药阿斯匹林,剂量300mg/kg,第5组为对照组,各组动物按剂量每日ig给药1次,连续3次,对照组按给药高剂量容积给予赋形剂。于末次给药后1h,于右耳廓两侧均匀涂抹二甲苯30ul做为致炎耳,左耳作为对照,致炎后2h剪下两耳,用9mm打孔器,在同一耳面部位打孔,以等同打孔耳片称重,以两耳重量差为肿胀度。结果见表11。
表11蒡芩慢咽滴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Figure C2006100168000023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由表11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164mg、82mg/kg剂量具有明显的抑制耳廓肿胀作用,抑制率为14.8%、13.6%,但作用不如阳性药阿斯匹林组,低剂量组亦有一定的抑制趋势,但统计学处理无意义。
9、蒡芩慢咽滴丸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10只,第1、2、3组为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4mg、82mg、41mg/kg(分别相当于2倍等效剂量、等效剂量及1/2等效剂量),第4组为阳性药阿斯匹林,剂量为300mg/kg,第5组为对照组,每日ig给药1次,动物连续灌胃给药5天,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o.1ml/10g,立即腹腔注射0.6%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ml/只,20分钟后处死小鼠,剪开腹腔,用生理盐水冲洗,收集冲洗液,调至5ml,离心,取上清液,用752型分光光度计于590nm处测吸收度,测OD值,结果见表12。
表12蒡芩慢咽滴丸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Figure C2006100168000024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由表12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三种剂量均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0、慢咽滴丸对小鼠的祛痰试验
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10只,第1、2、3组为蒡芩慢咽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4mg、82mg、41mg/kg(分别相当于2倍等效剂量、等效剂量及1/2等效剂量),第4组为阳性药阿斯匹林,剂量为300mg/kg,第5组为对照组,每日ig给药1次,动物连续灌胃给药5天,于末次给药30分钟,腹腔注射0.25%苯酚红溶液0.7ml/只,30分钟后将动物拉颈处死,分离气管,插入7号针头,以5%碳酸氢钠冲洗三次(0.4ml/次),冲洗液合并,以苯酚红标准管比色,计算所含苯酚红量,用以表示祛痰的作用。结果见表13。
表13蒡芩慢咽滴丸对小鼠苯酚红含量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11、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白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取25±1g体重小白鼠,用1.25%二硝基氯苯丙酮液背部皮下注射0.02ml/只小白鼠,以致敏。致敏后一天,开始分别灌胃不同的药液,连续9天,第10天以0.25%二硝基氯苯丙酮液皮下注射小白鼠右足垫中间,0.02ml/只,对侧足注射相同容积的丙酮液作对照,38小时后从踝关节处剪下二足,于电子天平上称重,以两足的重量差为肿胀度,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14蒡芩慢咽滴丸对二硝基氯苯所致小白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Figure C2006100168000025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结果表明:蒡芩慢咽滴丸对二硝基氯苯所致小白鼠迟发型超敏的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喉炎”乃细菌、病毒及一些有害的物理、化学因素刺激造成的咽部一系列炎症反应,因此根据其发病机理,相对应的选择与主症有关的药理学试验和治疗药物是本项研究的宗旨,通过对新药(中药)蒡芩慢咽滴丸药效学作用的研究,结果证实,该药具有很好的治疗由化学物质所致的实验性慢咽疾病,而且对系列抗炎、消肿试验指标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本品亦有抑菌、抗过敏、祛痰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这些作用是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理学基础。试验通过经典的抗炎指标对单味原料药进行了量效筛选,从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合剂作用强于单味药,而且作用持久,这体现了合剂配伍的合理性和互补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蒡芩慢咽滴丸对该病的特殊治疗作用。
实施例1本发明滴丸的制备荒:
蟾酥内酯0.013g,黄芩总黄酮6.7g,牛蒡子总苷13.3g,
聚乙二醇6000,22g。
将聚乙二醇600022g于水浴中加热至全部融化后,加入蟾酥内酯0.013g、黄芩总黄酮6.7g、牛蒡子总苷13.3g,搅匀后迅速转移至贮液瓶中,密闭并保温在80±2℃,由定量泵滴丸机由上往下滴制,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滴速60~80丸/分,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有吸水纸的盘中,制得1000丸,待干燥后灌装,包装,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蟾酥内酯0.07g,黄芩总黄酮50.0g,牛蒡子总苷90.0g,
将蟾酥内酯0.07g黄芩总黄酮50.0g牛蒡子总苷90.0g,与适量淀粉混合,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粒,装入胶囊,制得1000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蟾酥内酯0.13g,黄芩总黄酮55.0g,牛蒡子总苷110.0g,
将蟾酥内酯0.13g黄芩总黄酮55.0g牛蒡子总苷110.0g,与适量淀粉混合,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压片,包衣,制得1000片。

Claims (2)

1.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蟾酥内酯0.7~1.3份,黄芩总黄酮500~550份,牛蒡子总苷900~1100份;
蟾酥内酯提取方法:将蟾酥粉碎成细粉,以氯仿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每次氯仿的加入量为药材的6倍。合并氯仿提取液,滤过,回收氯仿,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
黄芩总黄酮提取方法:黄芩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分别为药材的6倍,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中加入盐酸至pH值为1~2,搅拌均匀后,静置24小时,滤过,得沉淀,用水洗至pH值为6~7,减压干燥,控制真空度≤0.08Pa;温度:80~85℃,粉碎成粗颗粒,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5小时,每次加醇量为3倍,合并醇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于80℃测,减压干燥,控制真空度≤0.08MPa,温度:80~85℃,粉碎成细粉,过筛;
牛蒡子总苷提取方法:牛蒡子用6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于80℃测,减压干燥,控制真空度≤0.08MPa,温度:70~80℃,粉碎成细粉;过筛,即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蟾酥内酯1份,黄芩总黄酮520份,牛蒡子总苷1000份。
CNB2006100168008A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164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68008A CN100411644C (zh)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68008A CN100411644C (zh)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7311A CN1887311A (zh) 2007-01-03
CN100411644C true CN100411644C (zh) 2008-08-20

Family

ID=37576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680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1644C (zh) 2006-04-26 2006-04-26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1644C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191A (zh) * 2003-07-09 2004-03-10 石世德 一种预防和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631389A (zh) * 2003-12-08 2005-06-29 黄海波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191A (zh) * 2003-07-09 2004-03-10 石世德 一种预防和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631389A (zh) * 2003-12-08 2005-06-29 黄海波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咽炎近况. 张勉等.河北中医,第25卷第9期. 2003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咽炎近况. 张勉等.河北中医,第25卷第9期. 2003 *
慢性咽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胡越成等.山东中医杂志,第20卷第12期. 2001
慢性咽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胡越成等.山东中医杂志,第20卷第12期. 20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7311A (zh) 2007-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9099B (zh) 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782B (zh)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372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27875C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9577A (zh)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抑菌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3434A (zh) 一种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
CN103301271B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6481A (zh) 一种消肿散结的外用膏剂
CN103191282B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35373A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8557B (zh) 抗感清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42501A (zh) 一种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感冒风热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5730A (zh) 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02073C (zh) 一种治疗热毒内盛所致病症的药物
CN103816281A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CN100411644C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CN101129713B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6488B (zh) 一种具有清咽功能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57048B (zh)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69714B (zh) 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6511B (zh) 一种用于止咳祛痰的药物组合物
CN100998690A (zh) 一种中药解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40112A (zh) 复方西羚解毒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5109A (zh)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87078A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咽炎的中药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