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2854C - 余摆线泵 - Google Patents

余摆线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2854C
CN100402854C CNB2005100911710A CN200510091171A CN100402854C CN 100402854 C CN100402854 C CN 100402854C CN B2005100911710 A CNB2005100911710 A CN B2005100911710A CN 200510091171 A CN200510091171 A CN 200510091171A CN 100402854 C CN100402854 C CN 1004028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rotor
rotor
external
internal
cam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911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4093A (zh
Inventor
仓田昌和
久积巧
中岫泰仁
中田光昭
大泷瑞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4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4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28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285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the two members rotating simultaneously around their respective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42Systems for the equilibration of forces acting on the machines or pump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摆线泵,该余摆线泵用于将润滑流体供给动力转向系统中的动力缸。该余摆线泵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具有内齿的外转子和具有外齿的内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这样,内齿和外齿可相互啮合。驱动轴用于旋转驱动内转子。低压通道在啮合部分侧(在该啮合部分处泵室的容积最小)的排出区域中开口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

Description

余摆线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余摆线泵的改进,该余摆线泵例如用于将润滑油供给汽车的各种滑动部分,或者将液压供给液压动力缸,以便在动力转向系统中帮助增加转向力。
背景技术
例如用于汽车中的余摆线泵包括外转子,该外转子有成一体形成于该外转子的内周侧上的内齿。内转子有成一体形成于该内转子的外周侧上的外齿。内转子的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多个泵室形成于内齿和外齿之间,并包括位于界限部分(在该界限部分处,泵室的容积最大)一侧的第一组泵室以及位于界限部分另一侧的第二组泵室。第一组泵室与吸入口区域连通,而第二组泵室与排出口区域连通。
在排出侧的泵室中,泵排出压力沿使得外转子与内转子分离的方向施加。因此,在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的顶端部分之间的齿顶间隙在界限部分处变大。这不可避免地使得在排出侧的高压泵室中的液压流体能够泄漏至在吸入侧的低压泵室中,从而降低了泵效率。
如上所述,在日本专利临时文献No.11-117876公开的余摆线泵中,形成高压引入通道,以便将从侧隙(各侧隙形成于外转子的各相对侧表面以及第一或第二侧板的各面对表面之间)径向泄漏的高压液压流体引向在排出侧的外转子外周侧。另外,形成低压引入通道,以便将吸入压力或低压引向在吸入侧的外转子外周侧。在高压引入通道内的高压和低压引入通道内的低压的作用下,外转子压向界限部分侧。通过该结构,在界限部分侧的内齿和外齿之间的齿顶间隙减小,从而防止液压流体从排出侧泵室泄漏至吸入侧泵室。
发明内容
通常,在形成和机械加工外转子和内转子时形成的机械加工公差存在于余摆线泵等中。该机械加工公差不可避免地改变在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的齿顶间隙。在内齿和外齿之间的摩擦阻力随着齿顶间隙的上述变化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因此,将防碍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平滑旋转,同时担心由于在内齿和外齿之间的不稳定啮合而在内齿和外齿之间产生异常干涉噪音。另外,在内齿和外齿之间的齿顶间隙变化改变了通过齿顶间隙泄漏的液压流体量,从而导致产生液压脉冲。
在上述日本专利临时文献所述的余摆线泵中也遇到了这些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该余摆线泵中,如上所述,高压引入通道形成于排出侧,此外低压引入通道形成于吸入侧,从而将外转子强行压向内转子侧。因此,在界限部分侧的内齿和外齿的顶端部分之间的按压接触力变大,从而使摩擦阻力过大。因此,余摆线泵的驱动负载不可避免地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余摆线泵,该余摆线泵能够有效克服在类似特征的普通余摆线泵中遇到的缺陷。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余摆线泵,该余摆线泵不管外转子和内转子的机械加工公差如何都能够保证稳定的泵排出量。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余摆线泵,该余摆线泵能够
使内转子和外转子稳定旋转,同时防止在外转子和内转子的内齿和外齿之间产生异常干涉噪音。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余摆线泵,该余摆线泵能够防止在外转子和内转子的内齿和外齿之间的齿顶间隙变化,从而能够使液压流体的泄漏量减小和变稳定,因此防止产生液压脉冲。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余摆线泵,该余摆线泵在外转子和内转子的内齿和外齿之间的按压接触力较低,从而防止余摆线泵的驱动负载增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余摆线泵,它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外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并有在外转子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内转子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的内部,并有沿内转子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该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驱动轴用于旋转驱动内转子。其中,多个泵室形成于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泵室包括:在吸入区域中的泵室,在该吸入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增加;以及在排出区域中的泵室,在该排出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减小。吸入口开口于吸入区域中的泵室。排出口开口于排出区域中的泵室。另外,低压通道在啮合部分侧(在该啮合部分处泵室的容积最小)的排出区域中开口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余摆线泵,它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外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并有在外转子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内转子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的内部,并有沿内转子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该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驱动轴用于旋转驱动内转子。其中,多个泵室形成于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泵室包括:在吸入区域中的泵室,在该吸入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增加;以及在排出区域中的泵室,在该排出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减小。吸入口开口于吸入区域中的泵室。排出口开口于排出区域中的泵室。另外,连通部分在啮合部分侧(在该啮合部分处泵室的容积最小)在从排出区域至吸入区域的范围内形成于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
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涉及一种余摆线泵,它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外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并有在外转子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内转子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的内部,并有沿内转子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该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驱动轴用于沿正向或反向方向旋转驱动内转子。其中,多个泵室形成于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泵室包括:在啮合部分中的泵室,在该啮合部分处,各泵室的容积变得最小;以及在界限部分中的泵室,在该界限部分处,各泵室的容积变得最大。第一口开口于啮合部分和界限部分之间。第二口开口于啮合部分和界限部分之间,并与第一口分开。第一低压通道形成于第一口侧,并开口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另外,第二低压通道形成于第二口侧,并开口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
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涉及一种余摆线泵,它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外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并有在外转子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内转子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的内部,并有沿内转子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该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驱动轴用于旋转驱动内转子。其中,多个泵室形成于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泵室包括:在吸入区域中的泵室,在该吸入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增加;以及在排出区域中的泵室,在该排出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减小。吸入口开口于吸入区域中的泵室。排出口开口于排出区域中的泵室。低压通道在啮合部分侧(在该啮合部分处泵室的容积最小)的排出区域中开口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其中,低压通道的开口端部分可通过外转子的外周表面而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间歇地互换。
通过下面的说明并参考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相同参考标号在全部附图中表示相同元件和部分:
图1是本发明余摆线泵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沿基本沿图1的线II-II的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余摆线泵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沿基本沿图3的线IV-IV的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用于图3的余摆线泵中的凸轮环的局部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余摆线泵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示意图;
图7是沿基本沿图6的线VII-VII的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余摆线泵的第四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示意图;
图9是沿基本沿图8的线IX-IX的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余摆线泵的第五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示意图;
图11是沿基本沿图10的线XI-XI的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余摆线泵的第六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示意图;
图13是沿基本沿图12的线XIII-XIII的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余摆线泵的第七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示意图;以及
图15是沿基本沿图14的线XV-XV的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和2,图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余摆线泵的第一实施例(内接类型的齿轮泵)。该余摆线泵将液压选择地供给液压缸的两个液压腔室,以便帮助增加车辆(汽车)的动力转向系统的转向力。
余摆线泵包括壳体1,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2,该环形操作腔室2形成于凸轮环12(后面将介绍)的内周侧。外转子3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2中,并有在外转子3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3a。内转子4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3内部,并有沿内转子4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4a。内转子4的外齿4a可与外转子3的内齿3a啮合。驱动轴5用于旋转地驱动内转子4。多个泵室6形成于外转子3的内齿3a和内转子4的外齿4a之间。泵室6包括:在吸入区域中的泵室6,其中,各泵室6的容积随着驱动轴5的旋转而增加;以及在排出区域中的泵室6,其中,各泵室6的容积随着驱动轴5的旋转而减小。吸入口7开口于吸入区域内的泵室6中。排出口8开口于排出区域内的泵室6中。
整个壳体1装入和布置在储罐(未示出)中。壳体1包括第一侧板10,该第一侧板10形成为厚块形状,并由铝合金形成。具有特定厚度的第二侧板11通过螺栓(未示出)而固定在第一侧板10的后端侧上。通常,柱形凸轮环12以夹持方式布置在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之间。各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形成有位于它的外周部分的四个位置处的螺栓插入孔13,其中,上述螺栓将插入螺栓插入孔内。另外,各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形成有销孔14,定位销(未示出)插入该销孔14中。第一侧板10在它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形成有轴孔10a,驱动轴5的一端部分可旋转地插入该轴孔10a内,且该第一侧板10在它对着操作腔室2的表面上形成有吸入口7。第二侧板11由铝合金形成,且在它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形成有轴孔11a,驱动轴5的另一端插入该轴孔11a内。另外,第二侧板11在它对着操作腔室2的表面上形成有排出口8。
另外,细小侧隙C形成于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11的面对表面(面对操作腔室2的表面)以及外转子3的各相对侧表面之间。
凸轮环12由烧结金属形成,该烧结材料形成为较厚,以便有特定厚度,并形成环形。凸轮环12相对于内转子4偏心,这样,凸轮环12的轴线位置与内转子4的轴线分离特定量。凸轮环12的外周表面暴露于储罐内部。细小间隙S形成于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或操作腔室2的内周表面)和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之间,以便使外转子3旋转。
如图1所示,外转子3和内转子4布置成使得界限部分15形成于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处,外转子3的内齿3a的顶端部分和内转子3的外齿4a的顶端部分形成相互接触,该位置沿在吸入口7和排出口8之间的边界区域处的边界平面X。右侧和左侧泵室6a、6b并排地形成于该界限部分15处,并被设置成占据最大泵容积。一个泵室6a与吸入口7连通,而另一泵室6b与排出口8连通。相对界限部分15位于内转子4的轴线的相对侧并沿上述边界平面X的内齿3a和外齿4a彼此完全啮合,从而形成啮合部分16,在该啮合部分16处,泵室6有最小(泵)容积。因此,边界平面X是连接界限部分15和啮合部分16的平面。
具有相对较小通道截面面积的低压通道17形成于凸轮环12中,并位于啮合部分16附近,用作连通装置。低压通道17沿凸轮环12的径向方向延伸。
更具体地说,如图1和2所示,该低压通道17为直线形,并径向地形成于凸轮环12中,并沿轴向方向形成于凸轮环12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或部分处。低压通道17形成于沿凸轮环12的周向方向靠近排出口8的位置处,并位于这样的角度位置,即低压通道17的轴线相对于在啮合部分16侧的边界平面X形成20°至50°的角度θ。低压通道17的一个开口端部分17a开口于在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和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S中,而该低压通道17的另一开口端部分17b开口于储罐内部。
驱动轴5由电动马达(未示出)驱动沿一个方向旋转(由图1中的箭头表示)。在该驱动轴5的旋转驱动力作用下,内转子4和外转子5旋转成使得泵室6的容积增大和减小,从而使液压流体通过吸入口7吸入,同时液压流体从有最大泵容积的界限部分15开始通过排出口8排出。
因此,通过该余摆线泵,当两个转子3、4在上述电动马达的旋转驱动作用下旋转时,在各泵室6中的液压流体沿从低压的吸入区域朝着高压的排出区域的方向通过侧隙C、C泄漏,并被引入上述细小间隙S。然后,液压流体通过低压通道17的一个开口端部分17a而从间隙S流入低压通道17中。然后,在低压通道17中的液压流体返回至储罐内部。
因此,在从吸入区域至排出区域的范围内,外转子3在通过上述侧隙C、C而漏入间隙S内的高压液压流体的作用下沿驱动轴5的轴线方向受压。不过,液压在靠近低压通道17的一个开口端部分17a处变低。换句话说,整个压力分布Y如图1所示,其中,压力在从界限部分15附近至低压通道17的一个开口端部分17a附近的位置处相对较高,而在该一个开口端部分17a周围并包括啮合部分16的位置处压力降低。
因此,在靠近界限部分15(该界限部分15通常位于相对于低压通道17的一个开口端部分17a的相对侧)的位置处的压力相对升高,从而产生压力差,通过该压力差,外转子3沿低压通道17的方向受压。因此,在界限部分15处,内齿3a的顶端部分与外齿4a的顶端部分进行按压接触,从而减小了内齿和外齿的齿顶间隙。因此,能够充分防止液压流体在界限部分15处从在高压排出侧的泵室6b泄漏至在低压吸入侧的泵室6a。
此外,随着压力在界限部分15侧和在啮合部分16侧的增加和降低,外转子在啮合部分16侧和界限部分15侧之间重复径向运动。因此,在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和低压通道17的一个开口端部分17a附近之间的间隙增加和降低,从而重复打开和关闭一个开口端部分17a,从而调节在低压通道17附近位置处的压力。更具体地说,当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与一个开口端部分17a分离而使低压通道17的一个开口端部分17a打开时,在间隙S内的液压流体流入低压通道17,从而降低在低压通道17附近位置处的压力。当一个开口端部分17a由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关闭时,在一个开口端部分17a附近位置处的压力升高。
因此,在低压通道17附近位置处的压力和在界限部分侧的压力之间的平衡作用下,调节外转子3的轴线使得能够合适控制在界限部分15侧的内齿3a和外齿4a之间的按压接触力。因此,不管外转子3和内转子4的机械加工公差如何,都能够保证稳定的泵排出量。因此,内转子4和外转子3能够平滑旋转,同时防止在内外齿3a、4a之间产生异常干涉噪音。此外,能够防止在界限部分15处的内齿3a和外齿4a之间的(啮合)齿顶间隙发生变化,因此,液压流体的泄漏量减小并变得恒定,从而防止产生压力脉冲。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液压流体的压力分布(该液压流体在排出区域通过侧隙径向向外泄漏,且施加在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上),低压通道17形成于这样的角度位置,即低压通道17的轴线相对于在啮合部分16侧的边界平面X形成的角度θ在20°至50°的范围内。这使得在内转子4和外转子3之间能够合适地进行啮合调节,即在界限部分15处的内齿和外齿3a、4a之间的合适按压接触作用以及在啮合部分16处的内齿和外齿3a、4a之间的可靠啮合作用。
而且,低压通道17形成于凸轮环12沿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从而防止液压流体过多泄漏至低压通道17。更具体地说,将经过侧隙C、C的液压流体引向细小间隙S。假定低压通道17形成于第一侧板10或第二侧板11之间,则担心通过外转子3的径向相对端部分泄漏的液压流体通过低压通道17而过多排出至余摆线泵外部。不过,根据本发明,低压通道17的形成位置在凸轮环12沿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这形成在轴向相对端部分和低压通道17之间密封的状态,从而防止液压流体过多泄漏。
而且,低压通道17的另一开口端部分17b直接开口于储罐内部,因此,能够很容易将高压液压流体引出至储罐,而不需要形成任何专用通道。
而且,因为液压流体确实引出至储罐内部,因此,在余摆线泵中产生的污染物(例如金属粉末)能够从余摆线泵排出并排至储罐内部。
图3至5表示了本发明的余摆线泵的第二实施例,它与第一实施例类似,除了低压通道17主要形成于凸轮环12的各相对侧表面以及各第一和第二侧板10、11之间。
更具体地说,通道槽17c、17d分别形成于凸轮环12的相对侧表面处。另外,油(流体)槽17e形成于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上,以便在上述通道槽17c、17d之间形成连通。因此,当装配余摆线泵时,在凸轮环12紧密置于第一和第二侧板10、11之间的状态下,低压通道17形成于各通道槽17c、17d以及各第一和第二侧板10、11的面对表面之间以及形成于油槽17e和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之间。
低压通道17的各通道槽17c、17d形成为这样的角度位置,即各通道槽17c、17d的轴线相对于在啮合部分16侧的边界平面X形成的角度θ在从20°至50°的范围内,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因此,通过侧隙C、C泄漏至细小间隙S的液压油被收集在上述油槽17e中,然后流入两个通道槽17c、17d,以便被平滑引出至储罐内部。因此,在低压通道17侧施加在外转子3上的压力能够平滑降低。此外,因为通道槽17c、17d形成于相对侧,因此,在外转子3的轴向相对侧的压力能够平衡。
而且,当凸轮环12由烧结金属通过模制而形成时,低压通道17与凸轮环一起形成。因此,不需要例如通过钻孔而单独形成低压通道17,从而有利于余摆线泵的制造操作。
应当知道,也可以形成上述通道槽17c、17d之一,而不形成两个通道槽。
图6和7表示了本发明的余摆线泵的第三实施例,它与第一实施例类似,除了孔18形成于低压通道17的另一开口端部分17b处。
更具体地说,形成于凸轮环12中的低压通道17的位置和角度位置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低压通道17的截面面积设置成比第一实施例更大。另外,孔形成部分(或确定孔18的部件)19压配合装入低压通道17的另一开口端部分17b的内表面上,以便固定在该处。孔形成部分19内部形成有作为限制开口的孔18。该孔18的通道截面面积设置成与要施加到间隙S上的压力相关的合适尺寸。
应当知道,通过孔18的存在,能够合适控制要通过低压通道17引出的液压流体的量。因此,能够防止低压通道17周围的压力过度降低。
图8和9表示了本发明的余摆线泵的第四实施例,它与第一实施例类似,除了该余摆线泵能够沿正向和反向方向旋转,用作两旋转方向泵,其中,电动马达(未示出)可通过改变由控制器(未示出)供给的电流而沿正向和反向方向旋转,同时驱动轴5和内外转子4、3也布置成可沿正向和反向方向旋转。另外,上述吸入口7和排出口8形成为可根据余摆线泵的正向或反向旋转而分别转变成为排出侧和吸入侧。
而且,两个低压通道17、17为直线形,并径向形成于凸轮环12中,且定位成这样的角度位置,即各低压通道17、17的轴线相对于在啮合部分16侧的边界平面(对称平面)X形成的角度在从20°至50°的范围内,这样,两个低压通道17、17定位成相对于边界平面X彼此对称。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余摆线泵的正向和反向旋转,通过各低压通道17、17泄漏的液压流体被引出至储罐内部,因此,不仅起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效果,而且可以使余摆线泵为具有简单结构的两旋转方向泵。
图10和11表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余摆线泵,其中,包括低压通道17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似。在本实施例中,高压引入部分20在界限部分15周围的排出区域中形成于外周表面3b、第二侧板2的内表面以及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之间,以便在排出口8处将液压流体从各泵室6引入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和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之间。
该高压引入部分20包括第一切槽20a,该第一切槽20a通过在排出口8附近位置切除第二侧板11的内表面而形成,并与上述排出口8连通。第二切槽20b通过在与第一切槽的径向外侧相对应的位置处轴向切除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而形成,并与第一切槽20a连通。
因此,从上述排出区域的泵室6中排出的液压流体经过第一切槽20a并被引入第二切槽20b,然后被确实引入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和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之间。因此,可以防止在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和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之间的位置处的润滑性能降低。
此外,在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上,低压通道17的一个开口端部分17a附近主要为低压,而高压引入部分20附近主要为高压。因此,外转子3能够更确实地从界限部分15侧偏压向啮合部分16侧。此外,被引入第二切槽20b的液压流体通过上述间隙S流向低压通道17侧,因此,与在通过侧隙C、C泄漏的情况下获得的压力分布相比,在从高压引入部分20至低压通道17的范围内的在外周表面3b上的上述压力分布能够变均匀。这与低压通道17的存在一起防止产生沿朝着啮合部分16的方向作用在外转子3上的过大按压力。因此,可以在上述界限部分15中的合适压力下调节内齿和外齿3a、4a的接触力。
图12和13表示了本发明的余摆线泵的第六实施例,它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本实施例中,连通槽21形成为在啮合部分16侧桥接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以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低压通道。
更具体地说,上述连通槽21在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大致半圆形横截面,并位于凸轮环沿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此外,连通槽21以桥接吸入口7和排出口8的形式沿凸轮环12的周向方向弓形延伸,这样,连通槽的中心对应于上述啮合部分16。连通槽21包括一端部分21a和另一端部分21b,在啮合部分16侧的边界平面X处在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21a、21b之间的中心处。一端部分21a延伸至与吸入口7的一端侧相对应的位置,而另一端部分21b延伸至与排出口8的一端侧(该一端侧与上述吸入口7的一端侧相对)相对应的位置。
因此,通过本实施例,通过侧隙C、C流向在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和凸轮环12的内周表面之间位置的液压流体被引入连通槽21的一端部分21a中。这时,连通槽21的一端部分21a位于吸入口7侧,从而处于低压状态。因此,在啮合部分16侧的外转子3的外周表面3b侧主要为低压。不过,随着在界限部分15侧的压力和啮合部分16侧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的增加和减小,外转子3在啮合部分16侧和界限部分15侧之间重复轴向运动,从而重复打开和关闭连通槽21的开口部分,这样调节连通槽21周围的压力。因此,外转子的轴线能够通过在连通槽21周围的压力和界限部分15侧的压力之间的平衡而进行调节,这样,能够合适调节在界限部分15侧的内齿3a和外齿4a之间的啮合按压接触力。因此,不管外转子3和内转子4的机械加工公差如何,都能够获得稳定的泵排出量。
图14和15表示了本发明的余摆线泵的第七实施例,它与第六实施例类似。在本实施例中,连通槽21包括两个第一弓形槽21a、21a,这两个第一弓形槽21a、21a在啮合部分16侧分别形成于凸轮环12的相对侧表面(在内周侧)上。第二弓形槽21b形成于内周表面上,并与两个第一弓形槽21a、21a连接,以便与两个第一弓形槽21a、21a连通。
因此,通过本实施例,不仅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效果,而且能够方便地机械加工形成连通槽21,因为连通槽21形成于凸轮环12的外表面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外转子和内转子之间在界限部分处的内齿和外齿的顶端部分之间发生液压流体泄漏。另外,通过在界限部分侧和啮合部分侧之间的压力差的增加和减小,外转子在啮合部分侧和界限部分侧重复径向运动,因此,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低压通道的开口端部分附近之间的间隙增加和减小,从而重复打开和关闭低压通道的开口端部分。这能够最佳调节低压通道周围的压力。
因此,不管外转子和内转子的机械加工公差如何,都能够保证稳定的泵排出量。因此,内转子和外转子能够稳定旋转,同时防止在外转子和内转子的内齿和外齿之间产生异常干涉噪音。此外,能够防止在内齿和外齿之间的齿顶间隙变化,从而使得液压流体的泄漏量减小和变得恒定,因此防止产生液压脉冲。
因此,下面将介绍由上述实施例得出的、除上述之外的技术思想。
(1)在余摆线泵中,壳体包括:凸轮环,用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处可旋转地支承外转子;第一侧板和后部板,它们分别布置在各外转子、内转子和凸轮环的相对侧。
因此,从外转子的轴向相对端侧径向泄漏的排出压力被引向凸轮环的轴向相对端侧附近。因此,当在凸轮环和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低压通道时,担心从外转子的轴向相对侧泄漏的液压油通过连通装置而过度向外释放。不过,通过在凸轮环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低压通道,将形成在外转子的轴向相对端侧和低压通道之间密封的状态,从而防止液压流体过多泄漏至低压通道。
(2)余摆线泵还包括储罐,该储罐布置成包围壳体并储存液压流体,其中,低压通道形成为与壳体内部和储罐内部连通。
因此,在壳体的外周侧,低压通道的外端侧直接开口于处于大气压状态的储罐内部。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将高压的液压流体引出至储罐内部。此外,因为液压流体确实排出至储罐内部,因此,在余摆线泵内部产生的污染物(例如金属粉末)能够排出至储罐内部。
(3)在余摆线泵中,低压通道形成为这样,即它的轴线朝着排出区域倾斜,并且相对于啮合部分形成的角度在从20°至50°的范围内。
考虑到在排出区域从侧隙向外泄漏并供给外转子的外周表面的液压流体的压力分布,低压通道形成于上述角度范围内,从而能够合适进行在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的啮合调节,即在界限部分处在内齿和外齿之间有合适的按压接触作用,并在啮合部分处有可靠的啮合作用。
(4)余摆线泵还包括确定孔的部件,该部件布置在低压通道内。
通过提供孔确定部件,可以合适控制通过低压通道向外引出的液压流体量,从而防止在低压通道附近压力过度降低。
(5)在余摆线泵中,驱动轴、内转子和外转子布置成可沿正向和反向方向旋转,且吸入口和排出口通过在驱动轴等的正向和反向方向旋转之间的互换而互换。另外,第一和第二低压通道形成为相对于连接界限部分和啮合部分的对称平面而彼此对称。
因此,通过使一对低压通道分别布置在对称平面的左侧和右侧的简单结构,可以将本发明用于两旋转方向泵。
(6)余摆线泵还包括高压引入部分,该高压引入部分形成为用于将高压从排出口引入在啮合部分侧的排出区域中的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位置。
因此,从排出口通过在外转子和壳体的相对端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液压流体被引入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高压引入部分中。因此,能够防止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润滑性能降低。另外,引向高压引入部分的液压流体流过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凸轮环的内周表面之间的位置,因此,与由于液压流体通过侧隙泄漏而引起的压力分布相比,在从高压引入部分至低压通道的范围内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压力分布能够变均匀。因此,能够与低压通道的存在一起防止产生沿朝着啮合部分的方向作用在外转子上的过大按压力。
(7)在余摆线泵中,连通部分形成于凸轮环的内周表面上,并形成为桥接吸入排出区域侧,该吸入和排出区域内延伸至啮合部分的相对侧。
因为连通部分只形成于凸轮环的内周表面上并处于特定角度,因此便于它的制造操作,并当排出区域中的液压流体泄漏时能够有效地使液压流体在连通部分中处于低压状态。
(8)在余摆线泵中,凸轮环由烧结金属形成,且在通过烧结而形成凸轮环的过程中在凸轮环中形成低压通道。
因此,不需要单独形成低压通道,从而方便余摆线泵的制造操作。
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因此,例如壳体可以并不由第一和第二侧板构成,而是可以由壳体主体和后盖构成。
日本专利申请No.2004-232048(申请日为2004年8月9日)的整个内容被本文参引。

Claims (20)

1.一种余摆线泵,包括:
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
外转子,该外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并有在外转子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
内转子,该内转子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的内部,并有沿内转子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该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
驱动轴,用于旋转地驱动内转子;
其中,多个泵室形成于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该泵室包括:在吸入区域中的泵室,在该吸入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增加;以及在排出区域中的泵室,在该排出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减小;
确定了吸入口的部分,通过该吸入口吸入液压流体,该吸入口通向吸入区域中的泵室;
确定了排出口的部分,通过该排出口将压力高于吸入口内液压流体的液压流体排出,该排出口通向排出区域中的泵室;以及
确定了低压通道的部分,该低压通道在啮合部分侧的排出区域中通向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在该啮合部分处泵室的容积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凸轮环,用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处可旋转地支承外转子;第一和第二侧板,其分别布置在外转子、内转子和凸轮环中每一个的相对侧,其中,所述低压通道形成于凸轮环和第一侧板之间或者形成于凸轮环和第二侧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凸轮环,用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处可旋转地支承外转子;第一侧板和后部板,其分别布置在外转子、内转子和凸轮环中每一个的相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低压通道有开口端部分,该开口端部分位于凸轮环的沿该凸轮环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凸轮环由烧结金属形成,其中在通过烧结而形成凸轮环的过程中,在凸轮环中形成低压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摆线泵,还包括:储罐,该储罐布置成包围壳体,并储存液压流体,其中,形成低压通道以连通壳体内部和储罐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低压通道形成为这样,即该低压通道的轴线朝着排出区域倾斜,并且相对于所述啮合部分形成的角度在从20°至5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摆线泵,还包括:确定了孔的部件,该部件布置在低压通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摆线泵,还包括:高压引入部分,用于将高压从排出口引入在啮合部分侧的排出区域中的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位置。
10.一种余摆线泵,包括:
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
外转子,该外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并有在外转子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
内转子,该内转子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的内部,并有沿内转子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该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
驱动轴,用于旋转地驱动内转子;
其中,多个泵室形成于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该泵室包括:在吸入区域中的泵室,在该吸入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增加;以及在排出区域中的泵室,在该排出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减小;
确定了吸入口的部分,通过该吸入口吸入液压流体,该吸入口通向吸入区域中的泵室;
确定了排出口的部分,通过该排出口将压力高于吸入口内液压流体的液压流体排出,该排出口通向排出区域中的泵室;以及
连通部分,该连通部分在啮合部分侧在从排出区域至吸入区域的范围内形成于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其中在该啮合部分处泵室的容积最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连通部分形成于凸轮环的内周表面上,并桥接吸入和排出区域侧,该吸入和排出区域侧延伸至啮合部分的相对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凸轮环,用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处可旋转地支承外转子;第一侧板和后部板,其分别布置在外转子、内转子和凸轮环中每一个的相对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连通部分位于凸轮环的沿该凸轮环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凸轮环由烧结金属形成,其中在通过烧结而形成凸轮环的过程中,在凸轮环中形成连通部分。
15.一种余摆线泵,包括:
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
外转子,该外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并有在外转子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
内转子,该内转子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的内部,并有沿内转子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该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
驱动轴,用于沿正向或反向方向旋转地驱动内转子;
其中,多个泵室形成于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该泵室包括:在啮合部分中的泵室,在该啮合部分处,各泵室的容积变得最小;以及在界限部分中的泵室,在该界限部分处,各泵室的容积变得最大;
确定了第一口的部分,通过该第一口能吸入液压流体,该第一口通向啮合部分和界限部分之间;
确定了第二口的部分,通过该第二口将压力高于第一口内液压流体的液压流体排出,该第二口通向啮合部分和界限部分之间,并与第一口分开;
确定了第一低压通道的部分,该第一低压通道形成于第一口侧,并通向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以及
确定了第二低压通道的部分,该第二低压通道形成于第二口侧,并通向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低压通道形成为相对于连接所述界限部分和啮合部分的平面而彼此对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凸轮环,用于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处可旋转地支承外转子;第一侧板和后部板,分别布置在外转子、内转子和凸轮环中每一个的相对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各低压通道有开口端部分,该开口端部分位于凸轮环的沿该凸轮环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余摆线泵,其中:所述凸轮环由烧结金属形成,且在通过烧结而形成凸轮环的过程中,在凸轮环中形成低压通道。
20.一种余摆线泵,包括:
壳体,该壳体中形成有环形操作腔室;
外转子,该外转子可旋转地装入操作腔室中,并有在外转子的内周侧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内齿;
内转子,该内转子可旋转地布置在外转子的内部,并有沿内转子的周向方向连续形成的多个外齿,该外齿可与外转子的内齿啮合;
驱动轴,用于旋转地驱动内转子;
其中,多个泵室形成于外转子的内齿和内转子的外齿之间,所述泵室包括:在吸入区域中的泵室,在该吸入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增加;以及在排出区域中的泵室,在该排出区域中,各泵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的旋转而减小;
确定了吸入口的部分,通过该吸入口吸入液压流体,该吸入口通向吸入区域中的泵室;
确定了排出口的部分,通过该排出口将压力高于吸入口内液压流体的液压流体排出,该排出口通向排出区域中的泵室;以及
确定了低压通道的部分,该低压通道在啮合部分侧的排出区域中通向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和操作腔室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施加在外转子的外周表面上的高压释放至低压侧,其中在该啮合部分处泵室的容积最小;
其中,低压通道的开口端部分可通过外转子的外周表面而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间歇地互换。
CNB2005100911710A 2004-08-09 2005-08-09 余摆线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8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2048 2004-08-09
JP2004232048A JP2006046283A (ja) 2004-08-09 2004-08-09 内接式歯車ポン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4093A CN1734093A (zh) 2006-02-15
CN100402854C true CN100402854C (zh) 2008-07-16

Family

ID=35721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117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854C (zh) 2004-08-09 2005-08-09 余摆线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29509A1 (zh)
JP (1) JP2006046283A (zh)
CN (1) CN100402854C (zh)
DE (1) DE1020050370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6803B2 (ja) * 2005-11-16 2012-11-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398381B1 (en) * 2009-09-24 2013-03-19 Laverne Schumann Low friction, high flow pump
US11493037B1 (en) 2014-05-21 2022-11-08 Laverne Schumann Pump system
US11365732B1 (en) 2014-05-21 2022-06-21 Laverne Schumann High volume pump system
WO2016014978A1 (en) 2014-07-24 2016-01-28 Schumann Laverne Pump system
CN205089369U (zh) * 2014-07-24 2016-03-16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机构
CN105443159B (zh) * 2014-08-22 2019-01-08 北京星旋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正反转可调的转动装置
CN104712552A (zh) * 2015-03-21 2015-06-17 四川兴凯丰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 供料齿轮泵及其工作过程及包馅食品机械
BE1024314B1 (fr) 2016-06-29 2018-01-30 Safran Aero Boosters Sa Pompe à engrenage interne
DE102016125904A1 (de) * 2016-12-30 2018-07-05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Gerotorpumpe und Antriebsstrang-Hydraulikanordnung
DE102019200560A1 (de) * 2018-09-14 2020-03-19 Magna Powertrain Bad Homburg GmbH Gerotorpump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uckausgleichs in einer Gerotorpumpe
CN115003912B (zh) * 2019-12-31 2024-03-01 伊顿智能动力有限公司 双向摆线泵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7234A (en) * 1959-08-10 1964-06-16 Roper Hydraulics Inc Method of pumping and separating liquid and gaseous fluids
USRE27228E (en) * 1970-01-21 1971-11-09 Pressure balanced bearing loads in hydraulic devices
US3834842A (en) * 1971-12-06 1974-09-10 Hydraulic Prod Inc Hydraulic power translating device
JPS6017281A (ja) * 1983-07-07 1985-01-29 Japa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 Co Ltd トロコイドポンプ
US5501585A (en) * 1993-11-26 1996-03-2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il pump having a sealing mechanism for a pumping chamber
US6481991B2 (en) * 2000-03-27 2002-11-19 Denso Corporation Trochoid gear type fuel pump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70146A (en) * 1926-03-01 1934-08-14 Myron F Hill Reversible liquid pump
US3045778A (en) * 1960-03-10 1962-07-24 Roper Hydraulics Inc Lube pumping system
US3139835A (en) * 1962-08-15 1964-07-07 Davey Compressor Co Rotary pump or motor
US3242867A (en) * 1964-03-11 1966-03-29 Roper Ind Inc Fluid pumping and separating apparatus
US3680989A (en) * 1970-09-21 1972-08-01 Emerson Electric Co Hydraulic pump or motor
JPH05202861A (ja) * 1991-10-30 1993-08-10 Nippondenso Co Ltd 歯車式ポンプ
JP3394544B2 (ja) * 1991-11-05 2003-04-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ギヤポンプ
JP2002257052A (ja) * 2001-03-05 2002-09-11 Denso Corp トロコイドギヤ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7234A (en) * 1959-08-10 1964-06-16 Roper Hydraulics Inc Method of pumping and separating liquid and gaseous fluids
USRE27228E (en) * 1970-01-21 1971-11-09 Pressure balanced bearing loads in hydraulic devices
US3834842A (en) * 1971-12-06 1974-09-10 Hydraulic Prod Inc Hydraulic power translating device
JPS6017281A (ja) * 1983-07-07 1985-01-29 Japa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 Co Ltd トロコイドポンプ
US5501585A (en) * 1993-11-26 1996-03-2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il pump having a sealing mechanism for a pumping chamber
US6481991B2 (en) * 2000-03-27 2002-11-19 Denso Corporation Trochoid gear type fuel pum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46283A (ja) 2006-02-16
US20060029509A1 (en) 2006-02-09
DE102005037035A1 (de) 2006-02-23
CN1734093A (zh) 2006-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2854C (zh) 余摆线泵
US10578101B2 (en) Rotary pump comprising a lubricating groove in the sealing stay
JP2002202072A (ja) アンダーベーンのポート構成が改善された回転式液圧ベーンポンプ
US9938974B2 (en) Supercharger assembly with rotor end face se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upercharger assembly
CN202971178U (zh) 一种阶梯叶片式液压机械
CN102444641A (zh) 液压马达缸
JP6526371B1 (ja) 内接ギヤポンプ
CN100383392C (zh) 装有滚动轴承的轴套式齿轮泵
JPS6358277B2 (zh)
JPH07317676A (ja) ベーン圧縮機
JP7037448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本体
US20020076345A1 (en) Hydraulic pump
CN217898172U (zh) 一种大排量双作用滚柱泵
JP4338111B2 (ja) 気体圧縮機
JPS618485A (ja) オイルポンプ
US11280336B2 (en) Rotary pump with a lubricant feed connecting a rotor bearing and a radial sealing gap
JPH0128231B2 (zh)
JP2966361B2 (ja) ピストン型油圧モータ又は油圧ポンプの作動流体分配装置
CN220168136U (zh) 一种内啮合齿轮泵
CN209484253U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油泵
JPS6329187Y2 (zh)
JPH1182323A (ja) 燃料ポンプ
JPH11166485A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ベーンポンプのロータの面取り形状
CN2752487Y (zh) 装有滚动轴承的轴套式齿轮泵及齿轮马达
JPH02108881A (ja) ベーン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