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2203C - 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2203C
CN100392203C CNB2006100605936A CN200610060593A CN100392203C CN 100392203 C CN100392203 C CN 100392203C CN B2006100605936 A CNB2006100605936 A CN B2006100605936A CN 200610060593 A CN200610060593 A CN 200610060593A CN 100392203 C CN100392203 C CN 1003922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building
place
unit
multi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605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4612A (zh
Inventor
郭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0605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92203C/zh
Publication of CN1844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4612A/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01492 priority patent/WO200712469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22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220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2Dwelling houses; Buildings for temporary habitation, e.g. summer houses
    • E04H1/04Apartment houses arranged in two or more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外立面上连续凹入上楼层和下楼层外墙面而形成可在其内进行室外活动的凹入空间,凹入空间的底部及顶部结构呈多个台阶状,底部跨越并连接至少三个自然楼层,底部按台阶面划分成多个单元场地。本发明的凹入空间提供了促进本楼层居民及各楼层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场所,并且具有模拟登山的自然健身的效果,能提供高质量的园林绿化环境,它能容易地提供平地坡地、叠水瀑布等多种景观,改善人们交往时的身心状况。

Description

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居住、办公或商业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世界人口正在急剧增加,每个人都有要求居住、生存和工作的权利,然而全球的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土地并不会随人口增加,这就注定大部分国家,比如中国,不能像少数国家如美国那样,一家一套别墅。为了保护珍贵有限的土地资源,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政府正在出台在部分城市中禁止独立式别墅和严格限制联排式住宅建造的政策,中国绝大部分市民注定了要住在集合式住宅中。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房屋,现有的建筑越建越高、越建越密集,作为城市居民们大部分活动开展的场所,建筑和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在建筑上就近提供适于户外活动和交往的场所是保证人们健康的重要措施,然而,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首先是交往。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有人对上述几方面的健康作了如下解释:“躯体健康一般指人体生理的健康。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具备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级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  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息;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
正常的人际交往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三方面的健全。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特别是居住建筑)的人员都有和邻居交往的欲望要求。对于住宅来说,和谐的邻里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它有利于小区和邻里之间实际和心理安全,多交朋友增进友谊有利于邻居们的身心健康,建立牢固的人脉关系是居民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同时人脉也是钱脉,对居民也同时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邻居可能共住几十年,而同事有几年就难得了。对于有正常读书或职业的中青年人,住宅及其周边场所是尤为重要的交往场所,对于主要生活在住宅中的老年人和儿童来说,住宅及其周边更是重要性无法替代的重要交往场所,然而遗憾的是,现有的住宅楼较少考虑到居民的这种较高层次的要求,较少设置具有交往价值的邻里空间,使得现实中居民们往往“老死不相往来”,这与人们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是户外运动。能够随意在户外活动,如步行、交往、娱乐运动、健身、感受自然等,也是生活和工作在建筑内的人们的本能要求。这些对于住在别墅和联排式住宅中的人不成问题,在城市化以前人们千百年住在平房中能轻易达到,然而对于现在的多层或高层建筑却显得困难。现在的住宅基本将适合于开展这些活动的场所设置在自然的地面,好一点的在地面上设置了底部可供户外活动的架空层。然而,在多层的楼中的人们通常要通过狭窄枯燥的楼梯才能到达地面进行户外活动,这对于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就不够方便;住在高层的楼中的人们要通过等待,被关进牢笼式的电梯轿厢中,并经常被多次无法掌控地叫停,才能到达地面进行户外活动,尤其对于儿童,其存在不安全因素,三、四岁的儿童对电梯和自动关闭大门的使用比较困难,越是居住在高处的儿童其单独外出变得越困难,这已成为阻碍室外游玩活动的主要原因。
与可能达到的理想居住场所相比,现在的绝大多数多层和高层住宅只是部分提供了最低限度的躯体健康的条件的解决。它没有提供就近适于运动和交往的场所,没有给居民们提供具有邻里感受的住宅,达到精神与社会的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城市茫茫的人海中,和谐共存感、认同和被认同感、归属感和分享感都与个人和群体的健康幸福密切相关。老人、残疾人由于空闲时间较多,因而害怕孤独,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应考虑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邻里交往场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童年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阶段,其作用无法替代不可弥补,由于现在都市住宅楼没有提供适于运动和交往的场所,儿童们被禁闭在家中的时间较长,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的强烈欲望被禁锢,无法充分接触自然、社会,比起生活在乡村中和接近地面的平房中的儿童,显得体质虚弱、忧郁、孤僻、不够活泼好动,整体上不够健全。
部分建筑开发商和设计师考虑到了人们的这种交往和户外运动的需求的重要性,并意识到是目前建筑师做住宅所面临最大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一难题,方案是在建筑的楼层上设置了具有进步意义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指的是在自然地面之上的建筑屋顶或楼层屋顶上人工建造出来的供人们开展户外活动和促进交往的公共场所。
目前的空中花园大致分三种:转换层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和货架式空中花园。其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货架式空中花园。如图1所示,货架式空中花园是多个上、下正对叠合的花园的合称,形式上如同向外开敞的供摆放物品的货架,每一层货架是一个单元花园100,每一个单元花园100提供所在楼层大部分人员共同使用的室外活动场所,通常占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层高,某些楼盘的货架式空中花园从建筑的底部一直叠放至顶层,为部分楼层的人员提供了就近进行室外活动和交往的场所。然而,货架式空中花园还存在着以下缺陷:
1、每一个单元花园100通常占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层高,然而却只在每个单元花园100的底部设有供交往的场所,一般在底部没有设置可通达其上部楼层的室外楼梯或其他室外连通设施。因而所属单元花园100具有只属于其底部所在的楼层的领域特征,一个货架式空中花园只为至多1/2的楼层的人员提供在行为和心理上属于他们的室外活动场所。
2、由于前条所述原因,每个单元花园100不利于所属多个楼层之间人员的共同活动和交往。
3、货架式空中花园的上、下单元花园100之间彼此隔离,妨碍了相邻花园的人员的交往,同时各个单元花园100的资源难于共享。
4、每个单元花园100的面积较小,形式景观都比较单调,空间尺度较小,空间的内容单调,其与宅间及中心花园、广场相比在采光、通风、接地、交往尺度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5、路线交通上,花园位于一个端部,不容易被利用,成为空间的死角,如果维护管理方法上不合理的话,容易变成犯罪的空间场所。
6、单元花园100由于面积较小、没有多个楼层的人参与,较少举行有价值意义的活动,没有人气。
7、因为以上多种原因,使得本层的人员也极少使用单元花园100,由于没有足够的现身频率,单元花园100对于促进本层的人员形成良好的交往关系贡献有限。
研究表明:最有利的居住单位的组合在数量上应该是3到12个,16个是极限数。如果将上述数量内的家庭组合在一起的话,让他们共同享有一个出入口的院子,或其他公共的焦点的话,孩子们则会通过名字而逐渐相识,男人在相遇时会互致问候并聊上几句,女人则会互通小道消息和菜单。一旦条件合适,友谊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以下的事物可以促进友谊:共享的道路与步行道,共享的聚会场所,共享的活动,共享的事件,共享的单位,共享的生活空间。
货架式空中花园因为其不能作为共同的出入口的院子,而使得与其相关的共享的事物变得很少,而对人们形成良好的交往关系贡献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更好地促进同一楼层及不同楼层中的人员进行更高质量交往、更方便进行更多种户外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兼有人员交通和疏散功能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风、水在其间流动的生气勃勃的户外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然延伸到地面和屋顶的坡地花园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以解决普通建筑屋顶难于利用的长期难题,并再次扩大户外活动和交往的空间和层次。
本发明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全天候开展登山运动的场所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外立面上连续凹入上楼层和下楼层外墙面而形成可在其内进行室外活动的凹入空间,所述凹入空间在其延伸方向上贯通,其底部结构呈多个台阶状,凹入空间的底部跨越并连接至少三个自然楼层,所述凹入空间的顶部结构也呈多个台阶状,其台阶的坡向和底部一致;所述凹入空间的底部按台阶面划分成多个单元场地,部分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设有通向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的出入口,所述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具有放置供人们到达所述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的移动式成品楼梯的空间或与所述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之间具有供人们到达所述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的室外台阶、坡道或楼梯,其连接单元场地的地面;多个自然楼层连接多个单元场地处设有面积大小可供人通行的结构开口;所述凹入空间在平面上被建筑外墙部分围合,除转角单元场地空间所属楼层外,其他各层凹入空间外墙围合面的长度大于敞开面的长度。
更具体地,所述凹入空间沿着建筑物的立面延伸,并随着建筑物的外立面的转折而转折。
更具体地,所述凹入空间沿其中一个外立面延伸一段距离后,贯穿建筑物,再继续沿着建筑物的外立面延伸。
更具体地,所述凹入空间从地面或靠近地面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倾斜向上延伸。
更具体地,所述凹入空间延伸至建筑物的屋顶。
更具体地,所述单元场地的底部结构进一步向其外空间延伸,形成扩大的底部活动场所。
更具体地,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面上具有用于通风及采光的竖向凹槽,所述凹入空间穿越凹槽,并与凹槽部分重合。
更具体地,所述建筑物室内的多个楼层连接所述凹入空间处设置有分隔室内外的围护结构,部分围护结构上设有疏散门,所述凹入空间是消防疏散通道。
更具体地,所述建筑物具有多个在其展开立面上相互平行的所述凹入空间,所述凹入空间向上延伸至建筑物的屋顶顶层或顶部复式单位的底层,相邻的两个凹入空间的位于同一标高的单元场地的水平间距小于100米。
更具体地,所述建筑物的一端具有在其该建筑物的展开立面上与所述凹入空间相互平行的退台式屋顶花园,所述退台式屋顶花园上具有连接地面或靠近地面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上的符合防火疏散要求的通道,凹入空间和退台式屋顶花园向上延伸至建筑物的屋顶顶层或顶部复式单位的底层,凹入空间和退台式屋顶花园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100米。
更具体地,所述凹入空间的局部或全部进行了绿化,成为空中花园。
更具体地,所述凹入空间的单元场地之间,台阶状的凹处呈坡状堆积有土壤,在凹入空间内形成坡地景观或坡地台地相结合的景观。
更具体地,所述凹入空间中利用场地高差建有跨越多个单元场地的跌水瀑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凹入空间是台阶式的,可以为每一层楼的居民提供面积和功能大致相同的促进交往和户外活动的公共场所。2、由于本发明将多个单元场地连起来了,各个楼层的场地实现了共享,整栋楼的横向交流和竖向交流集中在了一起,因而提供的促进楼层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场所有了质的进步:a、场地面积大,每层楼都享有的面积扩大了几倍到几十倍,能举行大规模的社区活动,如美术、手工艺、音乐、园艺、文学等,成为文化传播的基地,又是欣赏的场所,其更贴近大众,成为文化生活的大舞台;b、交往质量高,台阶式的花园被自然却恰到好处的划分成连续的楼层领域空间,不仅能促进本层人员的高质量地交往还能促进多个楼层间的人员的高质量交往;c、场地利用充分,由于多个楼层的活动场地实现了共享,人们可以享用其他层花园的设施,参与其他层的户外活动;d、凹入空间的通风、接地、交往尺度方面有了质的改变;e、能提供高质量的园林绿化环境,它能容易地提供平地坡地、叠水瀑布等多种景观,改善人们交往时的身心状况;f、消除了空间死角,各单元场地经常性地被处于各种有意无意的监控中,避免成为犯罪的空间场所;g、具体的有利于以下活动的开展:老年人交谈的场所,学习、读书用的安静空间,公共游泳池,小学生游玩场所,宽敞的日光浴场所,无人看管的儿童也能安心的游玩的场所,趣味聚会场所,放映幻灯和录像电影场所,各种趣味作品和广告宣传画的展览场所等。3、凹入空间可作为防烟疏散楼梯使用,减少甚至替代室内消防楼梯,与室内的防烟疏散楼梯相比,其造价较低、消防效果好、维护管理成本低、可靠性好,并有类似于超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的作用。4、凹入空间具有模拟登山的自然健身的效果。5、凹入空间能将地面花园和屋顶花园连成一体,将地面及各楼层与建筑物的屋顶在视觉和行为上连接起来,人们容易到达屋顶,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屋顶。6、由于景观好,部分爱运动有健康意识的人可选择从凹入空间出入,从而减少电梯的使用频率,节省能源。7、由于出门就有大花园、花园中视野开阔、有优良的邻里交往条件等,让居住在高层建筑中的每层楼的居民有如同位在地面层的某些效果,却没有住在地面层的缺点,如:不够安全、蚊虫较多、视线干扰严重等等。8、当凹入空间延伸到地面时,凹入空间的交通功能进一步加强,单元场地成为其连接的楼层人员共同享有一个出入口的院子,成为人们形成邻里友谊的场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的具有货柜式空中花园的建筑物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其中一个邻里单位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其中一个邻里单位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其中一个邻里单位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建筑物中凹入空间底部跨越至少三个楼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外立面上连续凹入上楼层和下楼层外墙面而形成凹入空间10,以供人们在其内进行室外活动。所述凹入空间10在其延伸方向上贯通,其底部11结构呈多个台阶状,凹入空间10的底部11跨越并连接至少三个自然楼层。凹入空间10的顶部12结构也呈多个台阶状,其台阶的坡向和底部11一致。凹入空间10的底部11按台阶面划分成多个单元场地10a。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10a设有通向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10a的出入口13,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10a具有放置供人们到达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10a的移动式成品楼梯的空间或与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10a之间具有供人们到达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10a的室外台阶、坡道或楼梯,其连接单元场地10a的地面,在本实施例中,各单元场地10a之间设置有台阶14。多个自然楼层连接多个单元场地10a处设有面积大小可供人通行的结构开口15。
为方便出入,本发明的凹入空间10可从地面20或靠近地面20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倾斜向上延伸,并一直延伸到建筑物的屋顶30(当然也可以只延伸到顶层或顶部复式单位的底层)。对于爱运动、有健康意识的人员,其可选择从凹入空间10出入,一方面,减少电梯的使用频率,节省能源,另一方面,上述凹入空间10可作为模拟的登山场所,以增进人们的健康,而且,本发明将地面20及各楼层与建筑物的屋顶30在视觉和行为上连接起来,人们容易到达屋顶30,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屋顶30。
此外,为加强结构强度,本发明的凹入空间10内可以设置立柱16或梁(图中未示出),用于承受上部荷载。为了保证凹入空间10的安全性,在各单元场地10a靠近外立面的位置处还可设置围护结构17。
上述实施例中,各单元场地10a的凹入深度小于建筑物的进深,当然,其也可以等于建筑物的进深,即贯穿建筑物,其具体结构可参阅图5及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凹入空间10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室外活动场地。
图7及图8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凹入空间10沿其中一个外立面倾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后,贯穿建筑物,再继续沿着建筑物的外立面倾斜向上延伸。当然,所述凹入空间10的延伸方向并不限于一直倾斜向上延伸,其可以有各种延伸方式,例如,凹入空间可以倾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后,水平延伸,之后再继续倾斜向上延伸等等。
上述凹入空间10的单元场地10a的底部结构可进一步向其外空间延伸,形成扩大的底部活动场所。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如图9所示,该建筑物的外立面上具有用于通风及采光的竖向凹槽40,凹入空间10穿越凹槽40,并与凹槽40部分重合。
图10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中的建筑物为塔式建筑,其凹入空间10呈螺旋上升状,其沿着建筑物的立面延伸,并随着建筑物的外立面的转折而转折。
图11所示的第七实施例中,其凹入空间10沿其中一个外立面倾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后,贯穿建筑物,再继续沿着建筑物的外立面倾斜向上延伸,并且随着建筑物的外立面的转折而转折,从而呈螺旋上升状。
上述凹入空间10在平面上被建筑外墙部分围合,除转角单元场地空间10b(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属楼层外,其他各层凹入空间外墙围合面(如图3中虚线框A所示)的长度大于敞开面B(如图3所示)的长度。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的建筑物室内的多个楼层连接凹入空间10处可设置分隔室内外的围护结构,部分围护结构上设置疏散门,凹入空间10可作为消防疏散通道。本发明的建筑物上可设置多个凹入空间10(如图5所示),这些凹入空间10在建筑物的展开立面(包含各立面)上相互平行,凹入空间10向上延伸至建筑物的顶层或顶部复式单位的底层,相邻的两个凹入空间10的位于同一标高的单元场地10a的水平间距小于100米,使得位于两个凹入空间10之间的房间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双向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此外,本发明的建筑物的一端可设置在该建筑物的展开立面(即建筑物的多个立面依相互连接关系依次展开摊平成一个立面)上,与所述凹入空间10相互平行的退台式屋顶花园50(如图2、图4及图9所示)。所述退台式屋顶花园50上建有连接地面20或靠近地面20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上的符合防火疏散要求的通道。凹入空间10和退台式屋顶花园50向上延伸至建筑物的顶层30或顶部复式单位的底层,凹入空间10和退台式屋顶花园50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100米,使得位于其间的房间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双向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请结合参阅图3,图中两个结构开口15之间是一个邻里单位,所述邻里单位的两端分别通过结构开口15凹入空间10及退台式屋顶花园50。
上述凹入空间10可作为公共或半公共的室外空间,楼层中的人员无需通过楼梯或电梯下达到地面,可就近在凹入空间10内交往、进行户外活动。在凹入空间10及退台式屋顶花园50可以进行局部或全部的绿化,成为空中花园,例如在凹入空间10的单元场地10a之间,台阶状的凹处呈坡状堆积有土壤,在凹入空间10内形成坡地景观(与图4中的屋顶式花园50相似)或坡地台地相结合的景观,在土壤上种植树木或花草、在凹入空间10及退台式屋顶花园50设置种植池绿化或覆盖式绿化等等,从而形成嵌入式坡地花园,其一方面增加了绿化面积,缓解了建筑产生的热岛效应,同时,又可作为人们游园、休憩、观景的场所、在凹入空间10及退台式屋顶花园50中利用场地高差设置跨越多个单元场地10a的跌水瀑布等等。
本发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适合开展交往和户外活动,其造价低廉,解决了前述货架式空中花园存在的缺点,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住宅的庭院式,加上胡同、巷、里、弄的住宅做到多层或高层建筑中去。在这样的建筑中,呈现一幅现代桃源景象:所有的居民平均步行20米,就能到达一个形同自然山坡的大花园中,山坡种植有不同生态群落的植物,喜阳、耐荫或亲水,若是顺着山坡向下走可以直接到达地面,顺着山坡向上登山,能到达山顶花园。山坡的花园被自然却恰到好处的划分成连续的楼层领域空间,这些两两相邻的楼层领域空间被兼有健身、交通和疏散功能的登山通道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巨大空间尺度的室外活动场所,能完美地开展小到私密交谈,中到同一楼层邻居的专门聚会,大到几千人共同参与的观演活动。它能有条件让住在一栋楼里的上千居民不经意间相互认识,并彼此成为好朋友,构筑友好团结安全的氛围的社区。孩子们在家门口的山坡上结成伴,他们认识几乎所有住在这个山坡边的同龄人,他们快乐的游戏并分享着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有趣的人物和事情。冬天,老人们大多时候在山坡的平台上晒太阳、晒被子,他们性情温和安祥,彼此都成了老朋友,幼儿们在旁边游戏,观察着周边所及的自然和人的活动,在这里比呆在房屋里快乐多了。夏天,老人们则在这里乘凉。山坡花园为人们提供了全天候的活动场所。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就前述的专业术语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的建筑物包括具有多个楼层的任意建筑高度的建筑,包括超高层建筑。
本发明的凹入空间凹入上楼层和下楼层外墙面,是指同时凹入,其范围指的是两者的交集,当单元场地处于自然地面上时,也可以只指凹入其上楼层外墙面的范围,其凹入范围场所具有非地面单元场地的类似的特征和有益效果。凹入空间凹入下楼层外墙面,可利用下部房间的顶板作为活动场所,与伸出下楼层外墙面的楼板相比,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下部房间的顶板,节省造价、建筑占地面积或覆盖面积较小、节省用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好、有利于承受较大荷载、有利于进行园林绿化。凹入空间凹入上楼层的外墙面,充分利用了上部房间的底楼板,使得底楼板有类似雨篷的功效,具有一定的遮风避雨与遮挡烈日的功能。凹入空间同时凹入上楼层和下楼层外墙面,形成凹入空间被外墙围合的特色,使其更适合于交往,并进一步加强遮风避雨与遮挡烈日的功能;凹入空间沿建筑物的进深方向延伸,并可深入靠近到建筑中心,有利于直接连接建筑的内廊,使得在内廊中各处或多个位置能看见凹入空间,将凹入花园空间渗透进建筑的纵深,有效改善建筑纵深的环境质量,并且凹入空间对于建筑的采光、视线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并有利于建筑内部的通风;有利于建筑在平面上采用较大的进深,使得建筑具有更好的节地效果,并且屋顶更容易被利用。
本发明的凹入空间作为室外活动空间,所述室外活动空间是指空间至少有一个面的较大面积向外敞开,使得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甚至噪音、风的环境与相邻室外同步变化,其不易控制调节。活动是指狭义的活动,不包括静止站立状态的观景这类活动,尤其指多个人参加的活动,其空间大小至少能容纳一个标准成年人从容的来回步行。
本发明的凹入空间在其延伸方向上贯通,是指相邻单元场地之间的贯通,即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上至少有一个人能正常到达、活动的点,在这个点上的人能无阻拦物的看见相邻的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的直接上方的空间,同时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上至少有一个人能正常到达、活动的点,在这个点上的人能无阻拦物的看见相邻的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的直接上方的空间。其中,阻拦物包括对视觉基本无影响的透明物,如固定的门窗玻璃。其另外一个判断方式是之间的分隔体上具有一定的面积的开口,使得空气能够直线式直接流通,其最小的面积相当于一扇供人正常通行的最小的门的面积。
上述底部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受楼层荷载的结构楼板和楼板之间的竖向围护结构的总和,其竖向围护结构相当于台阶的挡面、楼板相当于台阶的踏面。底部呈多个台阶状,指至少两个台阶,即至少有三个不同标高的单元场地。所述结构楼板可以是略微倾斜的,以利于屋面排水。台阶状可以是挡面和踏面交接整齐台阶状,也可以是只有踏面但是没有挡面或挡面退缩的台阶。当一块底部结构板与相邻底部结构板的之间的高差均大于80cm并且能提供室外活动空间时,所述底部结构板才能作为一个台阶考虑。若两个相邻的底部结构板之间的高差小于或等于80cm时,其作为一个台阶,因为80cm的高度比大部分刚好能自行活动的儿童的眼睛的高度略低,所述儿童能看见在这个高度场地地面及其上开展的活动,其有能力或借助于简单的工具登上80cm高度的场地。作为相邻台阶踏面的高差不超过80cm的结构楼板往往处于一根梁的两侧,并同时和这根梁连接形成横截面为包含“Z”字形的梁板结构。
本发明的凹入空间的台阶状底部跨越并连接至少三个自然楼层,其中,台阶状的底部是指将台阶的踏面与相邻台阶之间的挡面依照台阶的坡度方向交替地首尾相连得到的连续的台阶状的壳体。请参阅图12,底部跨越三个自然楼层是指只有当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的结构板面C的标高低于相邻较低楼层D的顶板梁底E的标高2米或2米以上时,所述单元场地才算跨越了所述较低楼层D;只有当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的结构板面C’标高高于相邻楼层D’底板梁底E’标高时,所述单元场地才算跨越了所述较高楼层D’。所述较低和较高楼层D、D’以及二者之间的楼层D”就是台阶状的底部所跨越的楼层。底部连接三个自然楼层同时具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壳体中至少有一个点与所述三个自然楼层的楼板结构或支撑所述楼板结构的梁连接,这样的连接实质上为多个建筑楼层内的人到达凹入空间的底部活动创造了条件,单元场地的结构板一般比所属楼层室内建筑标高要低,以便对屋面进行保温隔热、绿化及有效防止雨水倒灌室内;其第二种含义是指底部自身多个单元场地之间具备条件(设有通向单元场地的出入口,具有放置成品楼梯的空间或有室外台阶、坡道或楼梯)使人能从连接所述三个自然楼层中最低的楼层的单元场地经凹入空间到达连接所述三个自然楼层中最高的楼层的单元场地。
本发明建筑物的凹入空间的台阶状的底部结构跨越并连接至少三个自然楼层,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凹入空间作为连接多个楼层的通道,同时具有室外坡地的景观的特性。
2、凹入空间作为多个楼层共同的活动场所,并具有自然划分各层领域的特点,有利于交往。
3、为形成坡地式景观和绿化提供了基础。便于利用台阶的挡面和踏面之间的三角形或梯形空间堆放种植土,由于此区域大多上下对齐有隔墙,布置有梁柱,因而具有结构上合理的特点,并且堆土的高度可以达到相邻的较高的台阶面,高度达到80cm以上,由于通常台阶的设置和楼层同步,所以通常堆土的高度达到一个楼层的高度,并且由于充分利用了台阶的挡面基本上不需要另外设挡土墙,节省了成本。堆土的厚度有利于绿化,能种植较为大型的乔木。堆土的形式自然,并形成独特的坡地景观。并使得凹入空间的场地地形舒缓。坡地上及其上种植的各种植物又用另一种形式自然地划分单元领域,不同的种植强度可形成不同的领域围合强度,创造多种形态的交往空间。
4、形成独特的有蕴意的外形。上、下面都呈台阶形的凹入空间,配合连接台阶踏面的楼梯等竖向交通结构和绿化,形式如山崖上的一道缝隙,  当它延伸到地面或屋顶时形同天梯。
5、形成独特的空间形式。空间与常见的空间相比具有较大的水平和高度范围,因而能连接更大范围的人员。
本发明的凹入空间的顶部结构呈多个台阶状,其台阶的坡向和底部一致,比起通常的一块大的平屋顶,台阶状屋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保证每个单元场地的净高不会太大,因而能保证较好的遮风避雨的效果。
2、有利于配合台阶状的底部形成具有领域特征的外部交往空间,其围合性更好,视线干扰小,有利于所属较小领域范围的人员的交往活动开展。
3、保证每个单元场地能更紧密的连接更多的楼层面积。
4、有利于结构上的合理。
5、能安排更多的楼层建筑面积。
6、造价更经济。
本发明的凹入空间的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设有通向相邻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的出入口,其是指墙体或栏杆或楼板上开的可供较高标高的单元人通行的口,但不包含到达相邻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的其他结构如楼梯。
前述移动式的成品楼梯是指可在商场直接购买和定制的各种形式的楼梯,普通人员可对其进行移动或方便地拆卸移动和重新装配操作。
前述到达相邻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的室外台阶、坡道或楼梯包括设在室外的自动扶梯、爬梯、园林汀步、桥梁、园林土坡。前述多个自然楼层连接多个单元场地处设有面积大小可供人通行的结构开口是指楼层连接单元场地处的受力建筑构件(如:梁、板、柱等)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间隙,其间能设置供人从楼层室内的地面到达单元场地地面的通路。
本发明的凹入空间在平面上被建筑外墙部分围合是指展现在楼层平面上,凹入空间范围中至少有一个曲面外墙或至少有两个直线外墙,其围合的区域部分地与凹入空间重合。建筑外墙指分割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竖向维护结构,可以是结构柱、梁、剪力墙、承重墙或建筑的填充墙、门、窗。
前述转角单元场地空间所属楼层中的转角指平面上建筑的阳角,特指角度小于150度的阳角,凹入空间具有较强的平面围合特征,但是转角部位有明显削弱,这个位置平面上的凹入空间外墙围合面的长度有可能会小于敞开面长度。转角单元场地指有两个面分别属于建筑阳角的两个边的单元场地。单元场地空间所属楼层指单元场地其最高的顶部和最低的底部之间的空间范围所属的一个或多个楼层。

Claims (13)

1.一种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面上连续凹入上楼层和下楼层外墙面而形成可在其内进行室外活动的凹入空间,所述凹入空间在其延伸方向上贯通,其底部结构呈多个台阶状,凹入空间的底部跨越并连接至少三个自然楼层,所述凹入空间的顶部结构也呈多个台阶状,其台阶的坡向和底部一致;所述凹入空间的底部按台阶面划分成多个单元场地,部分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设有通向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的出入口,所述较低标高的单元场地具有放置供人们到达所述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的移动式成品楼梯的空间或与所述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之间具有供人们到达所述较高标高的单元场地的室外台阶、坡道或楼梯,其连接单元场地的地面;多个自然楼层连接多个单元场地处设有面积大小可供人通行的结构开口;所述凹入空间在平面上被建筑外墙部分围合,除转角单元场地空间所属楼层外,其他各层凹入空间外墙围合面的长度大于敞开面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空间沿着建筑物的立面延伸,并随着建筑物的外立面的转折而转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空间沿其中一个外立面延伸一段距离后,贯穿建筑物,再继续沿着建筑物的外立面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空间从地面或靠近地面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倾斜向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空间延伸至建筑物的屋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场地的底部结构进一步向其外空间延伸,形成扩大的底部活动场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外立面上具有用于通风及采光的竖向凹槽,所述凹入空间穿越凹槽,并与凹槽部分重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室内的多个楼层连接所述凹入空间处设置有分隔室内外的围护结构,部分围护结构上设有疏散门,所述凹入空间是消防疏散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具有多个在其展开立面上相互平行的凹入空间,所述凹入空间向上延伸至建筑物的屋顶顶层或顶部复式单位的底层,相邻的两个凹入空间的位于同一标高的单元场地的水平间距小于100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一端具有在该建筑物的展开立面上与所述凹入空间相互平行的退台式屋顶花园,所述退台式屋顶花园上具有连接地面或靠近地面作为交通组织枢纽的屋顶或平台上的符合防火疏散要求的通道,凹入空间和退台式屋顶花园向上延伸至建筑物的屋顶顶层或顶部复式单位的底层,凹入空间和退台式屋顶花园之间的水平间距小于100米。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空间的局部或全部进行了绿化,成为空中花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空间的单元场地之间,台阶状的凹处呈坡状堆积有土壤,在凹入空间内形成坡地景观或坡地台地相结合的景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空间中利用场地高差建有跨越多个单元场地的跌水瀑布。
CNB2006100605936A 2006-04-30 2006-04-30 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20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05936A CN100392203C (zh) 2006-04-30 2006-04-30 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PCT/CN2007/001492 WO2007124697A1 (fr) 2006-04-30 2007-04-30 Immeuble à étages multiples ou de grande hauteur avec un espace concave continu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05936A CN100392203C (zh) 2006-04-30 2006-04-30 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4612A CN1844612A (zh) 2006-10-11
CN100392203C true CN100392203C (zh) 2008-06-04

Family

ID=37063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059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203C (zh) 2006-04-30 2006-04-30 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2203C (zh)
WO (1) WO20071246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0907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天津大学 绿化率100%的城市立体绿化构建方法及其构建的绿化体系
CN109235930A (zh) * 2017-07-10 2019-01-18 梁文俊 可带多栋别墅和多功能的防火抗震阶梯状居住建筑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2113A (ja) * 1995-09-05 1997-03-18 Comson Corp 建 物
CN1201099A (zh) * 1997-05-29 1998-12-09 夏长宽 屋顶花园住宅屋面
JP2002322733A (ja) * 2001-04-26 2002-11-08 Misawa Homes Co Ltd ガーデンバルコニー
CN1420249A (zh) * 2002-09-29 2003-05-28 北京太空板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别墅的建筑组合方法
CN2709579Y (zh) * 2003-11-19 2005-07-13 苏四 组合阳台的花园楼宇
CN1664276A (zh) * 2005-04-15 2005-09-07 王治国 花园洋房的空中花园
CN1667218A (zh) * 2005-04-30 2005-09-14 王治国 6-50层塔板楼台板结构花园洋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5679B (sv) * 1988-08-26 1991-10-14 Bjoern Lundstroem Hoeghusbyggnad
DE4205104C1 (zh) * 1992-02-20 1993-04-29 Cip Center Ag
JP2871571B2 (ja) * 1996-01-11 1999-03-17 株式会社綜設計 集合住宅
CN1514092A (zh) * 2003-06-15 2004-07-21 姜卫华 住宅单体设计中采用空中院落的方法和空中院落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2113A (ja) * 1995-09-05 1997-03-18 Comson Corp 建 物
CN1201099A (zh) * 1997-05-29 1998-12-09 夏长宽 屋顶花园住宅屋面
JP2002322733A (ja) * 2001-04-26 2002-11-08 Misawa Homes Co Ltd ガーデンバルコニー
CN1420249A (zh) * 2002-09-29 2003-05-28 北京太空板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别墅的建筑组合方法
CN2709579Y (zh) * 2003-11-19 2005-07-13 苏四 组合阳台的花园楼宇
CN1664276A (zh) * 2005-04-15 2005-09-07 王治国 花园洋房的空中花园
CN1667218A (zh) * 2005-04-30 2005-09-14 王治国 6-50层塔板楼台板结构花园洋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4612A (zh) 2006-10-11
WO2007124697A1 (fr) 200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2204C (zh) 多层建筑物
Hung et al. A review on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atrium buildings
CN100392203C (zh) 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CN200940349Y (zh) 多层建筑物
CN101210459B (zh) 阶梯花园住宅
CN110778152B (zh) 一种提供多层次邻里交往体系的高层住宅
Salih A Caring Place
Dong et al. The public space design based on the liv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CN1514092A (zh) 住宅单体设计中采用空中院落的方法和空中院落
Alviso Rodriguez The Coast Condos: a Senior Active Community: Health+ Space+ Activity
Rós Ellersdóttir Diagnest
Kumar Government housing, Sarojini Nagar, New Delhi
Wagné et al. DEMENTIA VILLAGE UTBY
Jałocha Proj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Zabłocie Boulevards with an experimental project of the office, service and sport complex
Parinder SOCIAL SCRAPER-The skyscraper as a future social amplifier
Adro et al. Literature Review on Low Social Interactions in vertical Housing
Simkunaite Co-Existing Synergy. Binding Social Networks in the City
Gan et al. Her place. Design a women center in Nepal
Mikołajska et al. Population ageing as a challenge for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 case study: concept of Hybrid Senior Unit in Cracow (Poland)
O'Connell Urban Housing in the Park
Girette Promenades from door to door. Sustaining neighbour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et and flat
Bharat Man, environment and tall buildings
Delgado Perera What if you are right and they are wrong?: Gifu Kitagata apartment building as a collective exception
Yao Architecture Combined with Garden for a Safe and Healthy Life: A Community Typology for Urban Senior Living
Lee A Chinese Village in Downtown San Luis Obispo, Californ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