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0012C - 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0012C
CN100390012C CNB2005101354057A CN200510135405A CN100390012C CN 100390012 C CN100390012 C CN 100390012C CN B2005101354057 A CNB2005101354057 A CN B2005101354057A CN 200510135405 A CN200510135405 A CN 200510135405A CN 100390012 C CN100390012 C CN 1003900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r door
fastening portion
addition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54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6213A (zh
Inventor
宍仓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Acces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Acces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Access Corp filed Critical Honda Acces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96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6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00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001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其可提高作业性并且可提高安装位置的精度。在将车辆用部件安装于车辆(20)时使用的用具(1)包括:第1卡定部(4),其限定所述车辆(20)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第2卡定部(5),其限定与所述车辆(20)高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第1卡定部(4)和第2卡定部(5)中的至少一个固定于车辆主体(22)与车门(21)之间。用具(1)由板状构件形成。由此可同时进行正交的两方向上的定位,可使作业简单。

Description

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车辆用外部装饰部件、侧下扰流板等时所使用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安装车辆用外部装饰部件时,需要用钢卷尺测定距车辆主体或作为开闭体的车门的端部等基准位置的距离,来决定安装外部装饰部件的位置,作业烦杂。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手段,公开了一种汽车的车身侧保护部件(Body Side Protector)安装用用具(例如日本实开昭60-127293号公报),在将车身侧保护部件安装于汽车的车门部和翼子板部之前,将该用具安装于车门部与车门部或车门部与翼子板部的间隙,进行对该车身侧保护部件的纵向定位;其特征在于:具有叉状腿和头部,该叉状腿具有可插入卡定于所述间隙的卡定弹性;该头部具有在该腿插入间隙时抵接车身侧保护部件的纵向方向端部的抵接部,该抵接部的至少车门转动中心侧形成为比所述间隙的宽度突出设定宽度的形状。根据该车身侧保护部件安装用用具,在将具有弹性的腿插入到间隙、使其抵接于车门部和翼子板部后,使安装于翼子板部上的车身侧保护部件的纵向方向的一端抵接于头部,从而可容易地进行定位,而且,由于腿具有弹性,所以可吸收间隙的尺寸误差,所以,作业性更优良。另外,已知一种用具53(图14),该用具在安装侧下扰流板时使用,其抵接于打开了车门51状态下的车辆主体52而进行定位。
然而,在所述日本实开昭60-127293号公报的车身侧保护部件安装用用具中,仅可进行纵向方向的定位,不能同时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因此在需要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的作业中,存在难以减少作业工时的问题。另外,在图12所示用具53中,当进行定位时,需要使车门51全打开,所以,需要较宽敞的作业空间,另外,由于作业者需要一边压着用具53一边安装外部装饰部件,所以,不仅作业烦杂,而且难以提高安装位置精度的问题。另外,用具53相应于定位的部分使用具53旋转而进行使用,所以,存在需要使用说明书的指示,作业工时增大,而且有可能会错误理解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该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可提高作业性,并且可提高安装位置的精度。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采用如下装置。
即,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部件安装用定位用具,在将车辆用部件安装于车辆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卡定部,其限定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第2卡定部,其限定相对于所述车辆高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位置。
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固定于车辆主体与开闭体之间。
另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1卡定部与所述第2卡定部是通过组装板状构件而形成的。
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中任何一项的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该车辆用部件安装用定位用具包括:基部,其具有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延长部,其设有在所述基部表示车辆用的安装位置的基准线。
另外,技术方案5的发明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夹持开闭体的夹持部。
另外,技术方案6的发明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夹持部由入口部和底部构成,所述入口部形成得比底部窄。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由于包括第1卡定部和第2卡定部,该第1卡定部限定车辆高度方向的位置,该第2卡定部限定相对于车辆高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位置,所以,可同时进行正交的两方向上的定位,可简化作业,并且也不需要由钢卷尺测量尺寸或用笔作标记,所以,可减少作业工时,提高安装位置的尺寸精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所述第1卡定部或所述第2卡定部固定于车辆主体与开闭体之间,所以,可将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安装于车辆上,作业不需要熟练,可提高作业性和安装位置的精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由于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可用板状构件例如纸模板或塑料板等形成,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另外,输送时能以板状进行输送,因此可降低输送成本。另外,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可通过切下板状构件适当折曲等而形成,所以,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就可形成用具,而且可设置车辆用部件。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由于可将基准线延长至外部装饰部件的安装位置,所以,不需要熟练即可提高安装位置的精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通过设置夹持部,可以使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保持在开闭体上,可提高作业性。另外,在对开闭体进行开闭时,不会有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不慎的移动,所以可提高定位精度,可降低工时。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通过将入口部形成为比底部窄,从而可确实地对车门进行夹持,并且在底部分散、吸收应力,从而可承受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的展开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组的展开图。
图3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的俯视图,表示使用状态。
图5是表示前部用用具的立体图,表示使用状态。
图6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的纵截面图,表示使用状态。
图7是表示中部用用具的立体图,表示使用状态。
图8是表示后部用用具立体图,表示使用状态。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立体图,表示使用状态。
图10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的部分展开图。
图11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的纵截面图,表示使用状态。
图12是表示定位机构的纵截面图,(A)是表示临时保持用具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关闭了车门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定位机构的纵截面图,(A)是表示车门相对于主体向下方偏移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关闭了车门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现有技术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构成的图。
图1是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1(以下称用具)的展开图。用具1由作为板状构件的纸模板、厚纸等构成。用具1由配置于中央的基部2、配置于该基部2的侧方的侧面部3、设于所述侧面部3的第1卡定部4、及从所述侧面部3以翼状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2卡定部5构成,该用具1以所述基部2为中心左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基部2与侧面部3的连接部分上设有第1折叠线L1。
所述侧面部3由形成于下方的所述第1卡定部4和设于大致中央的倾斜槽6构成,所述第1卡定部4和所述倾斜槽6由大致直线状的侧端部7连接。所述第1卡定部4形成为上方开口的钩形。所述倾斜槽6朝外侧开口、并朝下方倾斜地形成。
在所述基部2的上端设有间隔保持部8。该间隔保持部8由T形构件构成,在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横长构件9上,将朝下方开口的垂直槽10形成于第1折叠线L1的延长线上。另外,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纵长构件11具有与所述基部2大致相同的宽度。在所述基部2的大致中央,在高度方向上设有基准线CL。在所述基部2与间隔保持部8的连接部分设有第2折叠线L2。
所述第2卡定部5由从所述侧面部3延伸的延伸部12和设于该延伸部12前端的卡定片13构成。所述延伸部12通过第3折叠线L3连接于所述侧面部3的上方。在该延伸部12上,表示左右方向的L和R的标记分别设于左侧和右侧的延伸部12上。所述卡定片13通过第4折叠线L4连接于所述延伸部12的前端。在所述折叠线L1~L4的两端分别形成V形槽14。
图2是表示大小不同的3种用具1F、1C、1R沿纵向配置的用具组1S的展开图。用具组1S由连接构件15相互连接延伸部12,连接构件15与延伸部12通过切断线L5而被连接。各用具1F、1C、1R设有用于表示前部用、中部用、后部用的FR、CTR、RR的文字。在所述切断线L5的至少一端设有V形槽14。延伸部12在与连接构件15的连接部分设有凸部16。另外,所述折叠线L1~L4和切断线L5为了容易折叠或切断,也可形成为间断线、冲压折痕,另外,也可在折叠线L1~L4作出表示向内折叠或向外折叠的标记。构成用具组1S的各用具1F、1C、1R分别为与图1所示用具1相同的构成,所以,关于各构成,为了简单,省略其说明。
这样构成的用具组1S通过沿切断线L5切离连接构件15,从而分离成各用具1F、1C、1R。通过在切断线L5设有V形槽14,从而不使用剪刀或切刀等工具即可容易地切断。通过在延伸部12设置所述凸部16,从而可防止误将延伸部12切断。
下面,参照图3说明所述用具1的组装方法。用具1以基部2为中心沿第1折叠线L1向内侧折侧面部3。当侧面部3在第1折叠线L1被向内折时,侧面部3相互平行地相对。另外,间隔保持部8在第2折叠线L2被向内折,所述垂直槽10卡定于所述倾斜槽6。当所述垂直槽10卡定于所述倾斜槽6时,间隔保持部8将侧面部3间保持一定间隔。即,所述垂直槽10形成在第1折叠线L1的延长线上,而且,所述间隔保持部8具有与所述基部2大致相同的宽度,从而可相对于基部2保持所述侧面部3为直角,并且垂直槽10与倾斜槽6卡定,可防止侧面部3由回弹产生变形。另外,通过将所述倾斜槽6形成于侧面部3的大致中央,从而将间隔保持部8从基部2的上端倾斜地保持于侧面部3的中央。
然后,延伸部12在第3折叠线L3被向外折,相对侧面部3形成为直角,左右的延伸部12成为以翼状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此时,连接第1卡定部4和倾斜槽6的侧端部7与向内折延伸部12的第3折叠线L3大致位于同一线上。另外,卡定片13在第4折叠线L4被向外折,相对延伸部12形成为直角。
如上述那样,用具1通过折叠板状构件而形成,从而可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当输送时,可作为用具组1S输送,即以将3种用具1作为1组的板状的状态进行输送,所以,输送成本也降低,而且可减少部件数量。另外,由于组装不需要工具,所以,可减少作业工时。另外,通过在所述折叠线L1~L4的两端设有V形槽14,从而当在折叠线L1~L4进行向内折或向外折时,在折叠线L1~L4应力集中,从而可容易地在折叠线上进行折回,可简单地进行组装。
如图4所示这样形成的用具1,设置在车辆20的侧面的作为开闭体的车门21的下方。用具1根据其设置的场合,准备大小不同的3种,即准备前部用用具1F、中部用用具1C、后部用用具1R,分别设置于前侧车门21F的前部、前侧车门21F的后部、后侧车门21R的后部。
下面,参照图5~图8说明用具1的设置方法。而且,将与车辆20的高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作为车辆20的行进方向而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相对于行进方向左侧的车门进行说明。
首先,对前部用用具1F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将第1卡定部4固定于前侧车门21F与所述车辆20的车辆主体22之间。即,打开前侧车门21F,将第1卡定部4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下端。保持着该状态关闭前侧车门21F。这样,前部用用具1F在侧面部3垂直地抵接于前侧车门21F的状态下固定于前侧车门21F与车辆主体22之间。如图6所示,由于第1卡定部4被形成为设于前侧车门21F与车辆主体22间的间隙的投影形状,所以,紧密接触于车辆主体22。即,前侧车门21F由构成车辆20的外侧的外侧体23和构成内侧的板厚比所述外侧体厚的内侧体24构成,在端部通过焊接而被一体化。在这样构成的前侧车门21F的下端,卡定形成为钩形的第1卡定部4。然后,对应于外侧体23的表面形状而形成所述侧端部7,从而将侧面部3紧密接触于外侧体23,可将前部用用具1F紧密接触于前侧车门21F,并确实地卡定于前侧门21F上。另外,第1卡定部4的抵接于车辆主体22的一侧被形成为对应于车辆主体22的形状。如此,通过对应于前侧车门21F的下端和车辆主体22的形状形成第1卡定部4,从而以侧面部3垂直抵接于前侧车门21F的状态将用具1F保持于前侧车门21F和车辆主体22上,并且可防止用具1F在上下方向偏移,可正确地限定高度方向的位置。
然后,如图5所示,将第2卡定部5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前端。即,在第1卡定部4中,固定于前侧车门21F和车辆主体22的前部用用具1F在侧端部7抵接于车辆主体22的外侧体23、延伸部12沿车门外侧体23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地被固定。把持被这样固定的前部用用具1F的侧面部3,在延伸部12的前端到达前侧车门21F的前端之前使用具1在水平方向移动。此时,所述倾斜槽6形成于侧面部3的大致中央,间隔保持部8从基部2的上端倾斜,保持于侧面部3之间。由此,可保持前部用用具1F的强度,所以,即使从外侧把持侧面部3,也可防止前部用用具1F变形。
然后,一旦延伸部12的顶端到达前侧车门21F的前端,卡定片13在第4折叠线L4被向内折,卡定于前侧车门21F。此时,第4折叠线L4与前侧车门21F的前端形状对应地被斜向形成,与该第4折叠线L4成直角地设有卡定片13。由此,由于卡定片13与车门21F端部面接触,所以,可确实地卡定于前侧车门21的前端,可容易而且精度良好地定位。这样,通过将第2卡定部5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前端,从而可限定行进方向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车辆20上设置前部用用具1F,从而可简单且容易地进行定位。另外,由于在将第1卡定部4卡定于前侧车门21F时只要打开前侧车门21F即可,所以,当进行定位和车辆用部件的安装时,不需要宽敞的空间也可进行作业,而且,由于可将前部用用具1F固定于车辆20上,所以可提高作业性,即使不是熟练的作业者也能以良好的精度进行设置。另外,由于所述前部用用具1F左右对称地形成,所以,使用相同的前部用用具1F也可在右侧的前侧车门21F按同样的步骤进行定位。另外,由于将第1卡定部4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下端、将第2卡定部5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前端即可定位,所以,使用方法明确,即使没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的指示,也可判明使用方法,可防止误设置。而且,通过所述倾斜槽6形成于侧面部3的大致中央,间隔保持部8从基部2的上端倾斜地保持于侧面部3之间,从而可保持前部用用具1F的强度,所以,即使从外侧把持侧面部3,也可防止前部用用具1F变形,可进行正确的定位。
下面,参照图7说明中部用用具1C的设置方法。将第1卡定部4固定于前侧车门21F与车辆20之间。即,从前侧车门21F与后侧车门21R之间的间隙使第1卡定部4滑入,将第1卡定部4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下端。此时,第1卡定部4在图6所示状态下固定于前侧车门21F的下端与车辆主体22之间。通过这样将第1卡定部4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下端,从而可正确地限定高度方向的位置。接着,将第2卡定部5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后端。即,把持侧面部3,在延伸部12的顶端到达前侧车门21F的后端之前使用具在水平方向移动。一旦延伸部12的顶端到达前侧车门21F的后端,第2卡定部5在第4折叠线L4被向内折叠,卡定于前侧车门21F。通过这样将第2卡定部5卡定于前侧车门21F的后端,从而可限定行进方向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8说明后部用用具1R的设置方法。将第1卡定部4固定于后侧车门21R与车辆20之间。即,打开后侧车门21R,将第1卡定部4卡定于后侧车门21R的下端。保持着该状态关闭车门,将后部用用具1R固定于后侧车门21R与车辆主体22之间。此时,第1卡定部4以图6所示状态固定于后侧车门21R的下端与车辆主体22之间。通过这样将第1卡定部4卡定于后侧车门21R的下端,从而可正确地限定高度方向的位置。接着,将第2卡定部5卡定于后侧车门21R的后端。即,把持侧面部3,在延伸部12的顶端到达后侧车门21R的后端之前使用具在水平方向移动。一旦延伸部12的顶端到达后侧车门21R的后端,则在第4折叠线L4对第2卡定部5向内折,使其卡定于后侧车门21R。通过这样将第2卡定部5卡定于后侧车门21R的后端,从而可限定行进方向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5、图6、及图8说明各构成的作用。
用具1F、1C、1R用于进行托架25的定位,该托架25用于以作为车辆20的开闭体的车门21为基准安装车辆用外部装饰部件。
设置于车辆20的用具1F、1C、1R,通过基部2的下端从车门21的下端向下方突出,从而限定高度方向的位置。另外,设于所述基部2的基准线CL通过位于从车门21的前端或后端离开与延伸部12和基部2的长度相当的距离的位置,从而限定相对行进方向的位置。因此,设于基部2上的基准线CL的下端成为希望找出的基准位置A。
在这样求出的基准位置A,将保持外部装饰部件的托架25抵接于用具1的下端,进行高度方向的定位。即,使托架25的上端抵接于设置于车辆20上的用具1的下端。因此,对于高度方向,不需目视确认,即可进行机械式定位,所以,可减少作业者产生的安装位置的偏差。
一旦使托架25的上端抵接于用具1的下端,则一边从垂直方向目视确认基准线CL,一边使托架25水平移动,将托架25的中心与基准线CL对齐。此时,由于用具1F、1C、1R固定于车辆20,所以,作业者不需要推压用具1F、1C、1R,可使用双手进行托架25的定位,进而可进行安装作业,所以,可减少作业工时,并且不需要熟练即能以良好的精度进行定位。另外,也可由可装拆的粘接构件将延伸部12固定于车门的外侧体23,可更确实地将用具1固定于车辆20上。另外,也可设置多个所述第1卡定部4,将其一个部分固定于车辆20上,当然也可设置多个所述第2卡定部5,将其一个部分固定于车辆20上。
下面,参照图9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另外,对于与上述构成同样的构成,采用相同的符号,为了简单,省略其说明。
图9所示的用具31在基部2的下端设有延长部32,在该延长部32上延长设于基部2上的基准线CL。该延长部32通过第5折叠线L6连接于所述基部2。这样构成的用具1其第1卡定部4和第2卡定部5分别卡定于车门21,并设置于车辆20上。所述延长部32在第5折叠线L6被向内折。在用具1的下端抵接托架25,在该状态下使其在水平方向移动。此时,由于被向内折的延长部32延伸到托架25,所以,可将基准线CL直接抵接于托架25。由此,即使不是从与基准线CL垂直的方向用目视观察,也可正确地将托架25与基准线CL对齐,所以,可更简单地进行定位,并且可提高精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车辆用部件安装于车辆20时使用的用具1,通过包括限定所述车辆20高度方向的位置的第1卡定部4和限定相对于所述车辆20高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的第2卡定部5,从而具有限定高度方向的位置的第1卡定部4和限定车辆20行进方向的位置的第2卡定部5,所以,可同时进行正交的两方向的定位,可简化作业,并且也不需要由钢卷尺测量尺寸或用笔作标记,所以,可减少作业工时,提高安装位置的尺寸精度。
另外,所述第1卡定部4和第2卡定部5的至少一个部分固定于车辆主体22与车门21之间,从而将所述第1卡定部4或所述第2卡定部5固定于车辆主体22与车门21之间,所以,可将用具1F、1C、1R固定于车辆20上,作业不需要熟练,可提高作业性和安装位置的精度。
另外,所述用具1通过用板状构件组装而形成,从而可使用板状构件例如纸模板或塑料板等形成,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当进行输送时,能以板状进行输送,所以,输送成本也可降低。另外,车辆20部件用定位用具1可通过切下板状构件、适当折叠等而形成,所以,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就可形成用具1F、1C、1R,而且可进行车辆20部件的设置。
另外,通过设置基部2和延长部32,基部2具有所述第1卡定部4和所述第2卡定部5,该延长部32设有在所述基部2上表示车辆用的安装位置的基准线CL,从而可将基准线CL延长到外部装饰部件的安装位置,所以,不需要熟练即可提高安装位置的精度。
(第2实施例)
然后,对本发明的用具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构成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简单,省略其说明。
图10所示的用具34是由基部2、配置于该基部2的侧方的侧面部3、设于所述侧面部3上的第1卡定部4和从所述侧面部3以翼状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2卡定部5构成。用具34是以所述基部2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的,但在图中为了简单,而对其图示进行了省略。
所述第1卡定部4以钩状开口,具有夹持部35。该夹持部35由形成于第1卡定部4的顶端侧的入口部36和从所述入口部36连续、并设于基端侧的底部37构成。所述入口部36以平缓的R状与所述第1卡定部4的顶端相连续,比底部37窄地形成开口宽度W。另外,所述底部37以与所述夹持部35的开口宽度W大致相等或比开口宽度大的直径的圆弧形状而形成的。
所述侧端部7设有干涉余量38。所述干涉余量38用以所述底部37为基端、朝向上方平缓地向外侧倾斜的斜面构成。另外,图10中的点划线L表示未设有干涉余量38的场合的侧端部7。
接着,参照图11对将这样构成的用具34设置于车门21上的场合进行说明。第1卡定部4从开放的车门21的下端被插入。通过所述入口部36以平缓的R状与第1卡定部4的顶端相连续,从而可将用具34容易地插入车门21的下端。第1卡定部4插入车门21的下端时,夹持部35与车门21滑动接触,车门21的下端抵接底部37。夹持部35的开口宽度W比车门21端部的厚度T略小地形成,由此,可以对车门21进行夹持。此时,夹持部35上产生向打开方向的应力。该应力通过以圆弧形状构成底部37,在底部37分散并被吸收。因此,夹持部35不会仅使用一次就受到致命的破损,可以承受反复使用。另外,通过以具有比夹持部35的宽度略大的直径的圆弧形状形成底部37,从而可分散、吸收更大的应力,由此可更加提高耐久性。
这样,由于夹持部35夹持车门21,所以可将用具34保持于车门21。因此,作业者不需要边保持用具34、边进行车门21的开闭,从而可以提高作业性。另外,在开闭车门21时,由于不会有用具34不慎的移动,所以可提高定位精度,并且可降低工时。另外,特别也可提高对一个车门21配置多个用具34的的场合的作业性。
另外,通过在所述侧端部7设置所述干涉余量38,从而即使车门21相对于主体22向打开方向偏移,也可以使用具34的下端确实地抵接于主体22,确实地进行定位。另一方面,即使在车门21相对于主体22向关闭方向偏移了的场合,也可以如以下那样使用具34的下端抵接于主体22,可确实地进行定位。即,车门21相对于主体22向关闭方向偏移时,用具34的下端被主体22推压向打开方向。用具34的下端被主体22向打开方向推压时,在用具34上产生以夹持部35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的力矩。在用具34产生逆时针旋转的力矩时,侧端部7的上端被推压至车门21上。这样产生于侧端部7的上端及用具34的下端的应力集中至与侧端部7的上端和用具34的下端相比强度较弱的夹持部35上。因此,产生于侧端部7的上端及夹持部35的下端的应力在夹持部35被吸收,此时,通过在夹持部35设置底部37,从而可分散应力,提高用具34的耐久性。
接下来,参照图12对用具34的定位机构39进行说明。定位机构39是由设置于所述第1卡定部4的下方的插入部40和抵接部41构成。所述插入部40由凸的R状构成,所述抵接部41由与主体形状对应的凹的R状构成。
对这样构成的定位机构39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用具34相对于车门21的下端向下方偏移的被设置的场合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34A表示用具34位于限定位置的状态,34B表示用具34向下方偏移的被设置的状态。用具34通过在车门21的下端插入夹持部35而被保持(图12(A))。即,通过使所述开口宽度W形成为比车门21的下端的厚度T窄,从而可以在用具34位于限定位置下方的状态下暂时保持该用具34。这样,由于可以暂时保持用具34,所以可以在不用胶带等固定用具34保持用具34的状态下进行车门21的开闭。在该状态下,关闭车门21时,形成于第1卡定部4的下侧的由R状构成的插入部40抵接于主体22。插入部40抵接于主体22时,用具34被主体22顶上而沿车门21向上方移动,抵接部41抵接于主体22(图12(B))。这样,即使是偏向车门21的下方的被设置的场合,也可以将用具34定位于限定位置。另外,通过插入部40形成为R状,所以即使抵接于主体22的场合下也不会伤到用具34,可平稳地沿主体22移动用具,使其定位于限定位置。另外,通过将用具34形成为所述开口宽度W比车门21下端的厚度T窄,从而即使车门21相对于主体22偏向上方,也可以在车门21上保持用具34,并且使其定位于限定位置。
然后,参照图13对车门21相对于主体22向下方偏移了的情况下的定位机构39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3(A)所示,在车门21相对于主体22向下方偏移了的状态下,在下端保持用具34的状态下关闭车门21时,插入部40抵接于主体22,用具34被主体22顶上。此时,由于车门21向下方偏移,用具34越过底部37抵接于车门21的下端的位置,而沿车门21向上方移动,抵接部41抵接于主体22(图13(B))。因此,车门21的下端侵入底部37,使底部37变形。此时,由于用具34是由厚纸等形成,所以底部37容易变形。这样,即使在车门21向下方偏移的场合,由于底部37容易变形,所以可吸收车门21向下方的偏移,可使用具34定位于限定位置。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1卡定部4具有夹持车门21的夹持部35,从而作业员不需要一边保持用具34一边进行车门21的开闭,从而可提高作业性。另外,在开闭车门21时,不会有用具34不慎移动,从而可提高定位精度,并且可减少工时。另外,特别是可以提高对一个车门21设置多个用具34的场合下的作业性。
另外,通过入口部36被形成为比底部37窄,从而可确实地夹持车门2l。
另外,所述夹持部35,通过具有由比所述夹持部35的开口宽度W略大的直径的圆弧形状构成的底部37,从而可以分散并吸收在底部37上作用于夹持部35上的应力。因此,夹持部35可以承受反复使用,可提高用具34的耐久性和作业性。
另外,通过所述侧端部7设有所述干涉余量38,从而即使车门21相对于主体22向开闭方向偏移,也可以确实地使用具34抵接于主体22上,并可以确实地进行定位。
另外,通过形成所述开口宽度W为比车门21的下端的厚度T窄,从而可暂时保持用具34,可以不需使用胶带等在保持用具34的状态下进行车门21的开闭,所以可以容易进行定位。
另外,通过具备定位机构39,从而可以减少用于将用具34设置于限定位置的目视确认或用胶带临时固定用具34这些工时。
另外,通过定位机构39由插入部40和抵接部41构成,从而可以不伤到用具34地、平稳的使用具34沿主体22移动,可使其定位于限定位置。
另外,通过用可变形的厚纸等构成用具34,从而即使在车门21相对于主体22向下方偏移的场合,由于底部37容易变形而吸收车门21的偏移,所以可将用具34定位于限定位置。
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形式,可在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用具1例示出由纸模板、厚纸等板状构件构成的用具,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由橡胶或塑料板等合成树脂等形成。通过这样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从而在多次使用中也可耐用,所以,在工厂的生产线中也可使用。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在将车辆用部件安装于车辆时使用;包括:第1卡定部,其限定所述车辆高度方向的位置;第2卡定部,其限定与所述车辆高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还包括:基部,其具有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延长部,其设有在所述基部表示车辆用的安装位置的基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固定于车辆主体与开闭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其特征在于,其该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是通过组装板状构件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夹持开闭体的夹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夹持开闭体的夹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由入口部和底部构成,所述入口部形成得比底部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部件安装定位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由入口部和底部构成,所述入口部形成得比底部窄。
CNB2005101354057A 2004-12-28 2005-12-28 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0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9757 2004-12-28
JP2004379757 2004-12-28
JP2005102034 2005-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6213A CN1796213A (zh) 2006-07-05
CN100390012C true CN100390012C (zh) 2008-05-28

Family

ID=3681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540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012C (zh) 2004-12-28 2005-12-28 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0012C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9273A (en) * 1988-12-15 1990-11-13 Richards Roger C Marking-out
US5491905A (en) * 1994-04-26 1996-02-20 Jablonski; Jeffrey C. Apparatus for accurately spacing railing spindles
CN1134134A (zh) * 1993-11-03 1996-10-23 普里西弗莱克斯体系公司 装配车身零件的方法和装置
US5822942A (en) * 1994-08-15 1998-10-20 Lucia, Jr.; Nicholas J. Auxiliary surface-forming member for construction elements
JP2001300870A (ja) * 2000-04-25 2001-10-30 Isuzu Motors Ltd ケガキ治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9273A (en) * 1988-12-15 1990-11-13 Richards Roger C Marking-out
CN1134134A (zh) * 1993-11-03 1996-10-23 普里西弗莱克斯体系公司 装配车身零件的方法和装置
US5491905A (en) * 1994-04-26 1996-02-20 Jablonski; Jeffrey C. Apparatus for accurately spacing railing spindles
US5822942A (en) * 1994-08-15 1998-10-20 Lucia, Jr.; Nicholas J. Auxiliary surface-forming member for construction elements
JP2001300870A (ja) * 2000-04-25 2001-10-30 Isuzu Motors Ltd ケガキ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6213A (zh) 200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7344B2 (en) Jig for positioning vehicular part
CN100355612C (zh) 嵌条固定结构,车顶嵌条以及固定夹
DE50105849D1 (de) Wischanlage für eine 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verfahren zum befestigen einer scheibenwischanlage
FR2901529B1 (fr)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06022925B4 (de) Fahrzeugbauteil mit einem verdeckt angeordneten Sensor
PL105542B1 (pl) Wlew paliwa do zbiornika pojazdow mechanicznych
CN100390012C (zh) 车辆用部件定位用具
JP2006181692A (ja) 車両用部品取付用孔の位置決め治具
US20140165364A1 (en) Assembly device for the assemly of a holding element for attchment parts on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the assembly of attachment parts on a motor vehicle
US20060237506A1 (en) Case holding mechanism
CN109552046B (zh) 汽车仪表板与汽车
CN102099225A (zh) 具有隔音元件的机动车辆车身及具有这种车身的机动车辆
JPH032084B2 (zh)
JP3088386U (ja) 角度調整治具
JPH0655900U (ja) 車両用ワイパーブレード
CN210210366U (zh) 转舌锁座调整工装
JPS6144515Y2 (zh)
JPH0748418Y2 (ja) 部品の取付構造
US20230406233A1 (en) Sound absorbing member mount assembly
KR100197008B1 (ko) 자동차의 윈드실드 프레임 게이지
CN205970783U (zh) 天窗装置
KR20210062837A (ko) 복수의 유닛 사이의 위치조정이 가능한 무빙데이텀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립대
KR19980044562U (ko) 자동차의 사이드패널 절단부위 표시용 지그
KR0126798Y1 (ko) 자동차 대시 보드 검사용 게이지의 대시 보드 정위치 세팅장치
KR0114552Y1 (ko) 자동차의 앞팥넬 조립용 지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