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9780C -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9780C
CN100389780C CNB2005100190331A CN200510019033A CN100389780C CN 100389780 C CN100389780 C CN 100389780C CN B2005100190331 A CNB2005100190331 A CN B2005100190331A CN 200510019033 A CN200510019033 A CN 200510019033A CN 100389780 C CN100389780 C CN 10038978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t
radix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de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190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3936A (zh
Inventor
张樟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baikang Science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Original Assignee
Pubaikang Science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baikang Science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filed Critical Pubaikang Science &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Wuhan
Priority to CNB2005100190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89780C/zh
Publication of CN1723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3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97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978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中药原料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甘草、丹皮、栀子、黄芩、桃仁和红花制得,所述原料重量份配比如下:柴胡4-15,当归3-12,白术2.5-10,白芍3-11,茯苓2-8,甘草1.5-5.5,丹皮3-12,栀子3-12,黄芩4-15,桃仁3-14,红花2-7.5。在加味逍遥散基础上加黄芩以祛湿化痰清热,黄芩归上焦之心经,可平心热,清心神;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疏通头目之经络,三药加入,与丹皮、栀子二药一起,共除心热烦躁、自责多疑之症,平绝望自杀之念头。同时去薄荷、生姜次要之品,以使组方之功效更为集中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用于中医虚实郁证或现代精神病学所定义的重抑郁症的治疗。
背景技术
抑郁症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精神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据初步推算,我国每年大约八千万人患有抑郁症。目前我国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依赖由国外制药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尚未有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抗抑郁制剂。
背景资料(文献综述)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抑郁症作为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or MoodDisorders)之一,无论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已成为社会公众最关注的主要精神疾患。在西方国家,高达10-15%的人口在一生当中至少有过一次不同形式的抑郁症发作;其中至少25%的患者有长年反复发作的历史;有相当一部分严重患者有过自杀企图(HaH & Wise,1995)。在美国,用于该疾患的直接医疗和保险费用,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而由该疾病所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如患者由于旷工所造成的收入减少以及家庭为照顾患有该疾病成员的额外支出等等(Hall & Wise,1995)。
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巨大变化,我国精神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骤升趋势,这不仅反映在全国各地精神病门诊和住院病人数量显著增加,也反映在社会群体对精神疾患预防和治疗意识的明显加强,同时反映在治疗精神疾患药物销售量的大幅增长(Murray & Lopez AD,1997)。在众多精神疾患中,抑郁症是目前我国精神病门诊的第一位病症(Xiaoet al.,1999)。根据上海地区1999年门诊调查资料推算,我国目前重性抑郁症的发病率,乡村地区约为4%,大城市地区约为10%(Xiao et al.,1999)。根据这一比例推算,我国每年大约有八千万抑郁患者前往各医院门诊就诊。另外,我国每年有近28万人死于自杀,有大约二百万人自杀未遂(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04)。在这些自杀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抑郁症患者。因此,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已成为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寻找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且能为广大患者经济能力所承受的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我国医药科研领域和制药工业的当务之急。
现有抗抑郁药:虽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但已发现,与情感活动有关脑区内单氨类递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NE)和5-HT]活动的降低是抑郁症的重要病理之一。因此,早期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s)的主要药理机制是,通过抑制单氨氧化酶(MAO)活性,延长儿茶酚安类递质在突触间隙的作用时间。但由於三环类抗抑郁药副作用十分突出,临床疗效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从90年代开始,无论在国外和在我国,均已被新一代抗抑郁药物,即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SSRI)所替代(Liu et al.,1998)。SSRI的主要药理机制是抑制5-HT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从而增高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和延长5-HT的作用时间。其代表药物为百忧解(英文商品名为PROZAC,化学名为Fluoxetine)。与传统三环类相比,百忧解的显著优点是临床副作用相对较轻,但临床疗效似乎与三环类没有明显差别(Rooseet al.,1994;Stokes&Holtz,1997)。自90年代后期,百忧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成为我国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Liu et al.,1998)。尽管如此,SSRI抗抑郁药物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临床疗效有限,如百忧解的短期疗效仅为50-60%左右,即经过一定疗程(如12周)治疗后,仅有50-60%的病人其抑郁症状能减轻一半(Stokes & Holtz,1997);第二,新型抗抑郁药,包括百忧解在内,存在疗效延迟(Delay in Efficacy)现象,即一般需服用8-12周后其抑郁症状方开始明显减缓(Onder & Tural,2003);第三,不可克服的副反应。已报导,长期服用百忧解仍然引起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和血象改变等;第四:复发率高,即使长期服用百忧解,一年内的复发率为50%,三年内的复发率高达75%以上(Stokes & Holtz,1997);第五,新一代抗抑郁药,包括百忧解,一般价格较高,对于我国多数患者,尤其是低收入患者来说,长期服用无疑是一项明显负担。因此,寻找疗效良好,副作用小,价格适合广大患者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已成为必要。
抗抑郁中药和少忧心:在中医药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单味和中药配方(Maciocia,1994;王本祥主编,1999),现代药理研究也揭示了许多传统中药具有与抗抑郁作用相一致的药理学基础(Zhang,2004)。因此,从中药当中寻找临床疗效与现代抗抑郁药物相当,无明显副作用,且价格低廉的抗抑郁剂,是一条可行有效的途径。
我公司在多名中医药专家和精神药理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组成了名为少忧心的抗抑郁中药配方。该配方是在传统方剂逍遥散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资料配伍而成。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名方″逍遥散″专为肝脾不和而设,是治疗郁证的基础配方。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术、芍药、茯苓、薄荷、生姜和甘草八味药构成(广州中医学院主编,1979)。其主要适应症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等。后人增丹皮、栀子,是为丹栀逍遥散,现常称加味逍遥散,主治由肝郁日久、血虚发热所引起的的怔忡不宁和心躁不安。临床上,多数抑郁症病人常有湿滞血瘀之症,如心生烦躁,失眠难寐,胸胁胀闷或疼痛,头痛如裹如刺,喋喋不休,多疑绝望,自责不已,甚者自杀,苔厚或黄,质红,脉多弦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抑郁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配方是在传统方剂加味逍遥散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资料配伍而成,在动物模型测试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抗抑郁和情感稳定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它包括柴胡、当归、白术、芍药、茯苓、甘草、丹皮和栀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黄芩、桃仁和红花,上述原料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制得:
柴胡      3-45
当归      6-50
白术      4-50
芍药      5-60
茯苓      3-80
甘草      1-20
丹皮      3-60
栀子      3-60
黄芩      4-60
桃仁      5-60
红花      2-30
如上所述的抗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上述原料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制得:
柴胡   4-15
当归   3-12
白术   2.5-10
芍药   3-11
茯苓   2-8
甘草   1.5-5.5
丹皮   3-12
栀子   3-12
黄芩   4-15
桃仁   3-14
红花   2-7.5
本发明的抗抑郁症的中药——少忧心,在加味逍遥散基础上加黄芩以祛湿化痰清热,黄芩归上焦之心经,可平心热,清心神;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疏通头目之经络,三药加入,与丹皮、栀子二药一起,共除心热烦躁、自责多疑之症,平绝望自杀之念头。同时去薄荷、生姜次要之品,以使组方之功效更为集中有效。
本发明的抗抑郁症的中药——少忧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当归1/2、白术1/2、白芍1/2量以及茯苓全量,干燥、粉碎后,过100目筛,细粉备用;
其粗渣与当归1/2、白术1/2、白芍1/2以及其它七味(柴胡、黄芩、桃仁、栀子、丹皮、川红花、甘草)一起煎煮;第一次为2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水和药物重量比例为2.5-3.5比1;
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与上述细粉混合;
干燥,粉碎过筛,制成颗粒,压片,包装即得。
1、少忧心在两项经典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强迫游泳试验(Forced Swimming Test)和点燃模型(Kindling Model)试验中,显示了良好的抗抑郁和情感稳定作用(详见行为药理学报告)。受体分析表明,少忧心中三味主要药物柴胡、当归和黄芩的水提取物在GABA/BDZ、多巴安D1和D2以及5-色安(5-HT1A和5-HT2)受体上显示中度到高度的亲和力(Liao et al.,1995,1998)。含有少忧心
Figure C20051001903300051
三种主要中药柴胡、白芍和黄芩的配方水制剂及其单味水制剂在电生理实验中也显示出与治疗抗抑郁作用一致的电生理特性(Kyo et al,1998a,1998b;Sugiyama et al,1996;Wu et al,2000)。从红花中发现有5-HT衍生物,提示红花可能具有5-HT样作用(Hotta et al.,2002;Takii et al.,1999)。而后者是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主要药理机制。另外,少忧
Figure C20051001903300052
中许多药物以及它们的提取物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这两项作用在降低药物副反应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Kim et al.,2001;Lee et al.,2003;Leung et al,1991;Pham et al.,2002;Shang et al.,2001;Son et al.,2004;Suketal.,2003;Zhu et al,2003)。少忧
Figure C20051001903300053
现代药理机制的详细内容见《组方的现代药理依据》一节。
2、少忧
Figure C20051001903300054
的中医主治范围:
少忧心主要适用于由肝郁血虚或湿滞血瘀所引起的郁证。肝郁血虚型的主要症状为郁郁寡欢,精神涣散,兴趣索然,纳差神疲,头晕目眩,嗜睡多眠,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音低微,讷言少语,或向隅而泣,自寻短见,舌质淡,脉弦细。湿滞血瘀型的主要症状为惊悸怔忡,胸胁胀痛或刺痛,月经不调,失眠多梦,或自责不已,喋喋不体,或心生多疑绝望,常有自杀史,苔厚或黄,质红,常有瘀点,脉多弦实。
3、少忧心
Figure C20051001903300061
现代医学适应症:
少忧心主要用于轻度和中度重性抑郁(Major Depression)的治疗,也可作为辅助剂与现代抗抑郁药联合用于重度重性抑郁的治疗。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制定的第四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为,在连续2周内病人至少有下列5项症状,其中必须包括第一或第二项症状:
1)心境低落抑郁,可为主观感觉或旁人观察到(如流泪);
2)无法体验愉快心境,或对愉悦活动的兴趣明显降低;
3)食欲障碍,伴随体重明显改变(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
4)睡眠紊乱,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
5)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6)感到疲倦或缺乏精力;
7)感觉自己无用,或有不恰当或过分的内疚感或犯罪感;
8)注意力减退,或犹豫不决;
9)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念头。
4、组方的中医理论依据
少忧心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名方″逍遥散″裁化而得,主要为肝郁血虚和湿滞血瘀所引起的郁证而设。肝藏血,主疏泄,条达气机,舒理情志,调和心神。肝郁日久,无力疏泄脾土,则湿阻中焦,清气不升,营血生化不能,心气耗伤失养,则纳差神疲,头晕目眩,嗜睡多眠,讷言少语,情绪低落,思维缓慢,精神涣散,兴趣索然,郁郁寡欢,甚者向隅而泣,自寻短见,苔白质淡,脉弦虚。肝气郁结,挟持湿痰血瘀,生热化火,累及心神,则头目不明,心生烦躁,失眠多梦,喋喋不休,胸胁胀闷疼痛,头痛如裹如刺,多疑绝望,或自责不已,苔厚或黄,脉弦实。
根据内经木郁达之原则,本方以疏肝健脾养血,除湿化瘀解郁为治则。少忧心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辅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是为臣药;佐以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祛湿化痰;加丹皮、栀子、黄芩化湿解热,清肝解郁;黄芩归上焦之心经,可平心热,清心神;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疏通头目之经络,三药加入,与丹、栀二药一起,共除心热烦躁、自责多疑之症,平绝望自杀之念头。甘草既为佐药,又兼具调和之功,是为使药。诸药合用,虚实兼顾,以达舒解抑郁之功。
5.组方的现代药理学依据
5.1.行为药理学依据
点燃模型(Kindling Model):点燃模型最初用于模拟癫痫症状。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生物精神病学专家Robert Post博士发现,该模型的许多行为学特征和病理机制发展过程与临床双相情感性障碍十分相似,该模型目前也广泛用于情感稳定剂的筛选和药理机制的研究(Post&Weiss,1996)。少忧心的三味重要药物柴胡、白芍和黄芩,在由药物(如Pentylenetetrazol)、最大电休克(Maximal Electroshock)、或电刺激杏仁核区(AmygdalaArea)所诱发的鼠类点燃强直模型中,它们的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抽搐(Anticonvulsant)作用。而且黄芩的抗抽搐作用呈剂量依赖模式。提示上述三味药物可能具有情感稳定作用。
社会孤立实验(Social Isolation Test):该实验经常用于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的研究。当归是少忧心组方中的重要药物之一。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腹腔注射从当归根部提取的挥发油篙本内酯(Ligustilide,5-20mg/kg)和正丁烯呋内酯(Butylidenephthalide,10-30mg/kg)翻转孤立小鼠由苯巴比妥所诱发的睡眠减少,同时也明显减弱由育亨宾(Yohimbine)、Methoxamine以及苯氮唑受体内源性拟似剂FG7142所引起的社会孤立作用。这些结果提示,当归可能具有治疗由社会孤立所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GABA系统有关。
5.2.受体分析依据
传统抗抑郁药物和情感稳定剂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强度常与它们与中枢递质系统受体的亲和度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受体分析表明,少忧心中三味主要药物柴胡、当归和黄芩的水提取物在GABA/BDZ、多巴安D1和D2以及5-色安(5-HT1A和5-HT2)受体上显示中度到高度的亲和力(Liao et al.,1998)。表一列出这三种中药水提取物在小鼠纹状体和大脑皮层的膜制备中的亲和系数(Ki)。
表一:少忧心三种中药水提取物在小鼠脑膜制备中受体结合分析的亲和系数(Ki)
Figure C20051001903300071
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误,从2-7个实验样本中获得。数据单位为mg/ml
5.3.电生理学依据
含有少忧心
Figure C20051001903300072
三种主要配伍中药柴胡、白芍和黄芩的配方水制剂在电生理实验中也显示出与治疗精神疾患相一致的电生理特性。在培养的大鼠脊神经后根节神经细胞上,给予上述中药配方水制剂(0.2-2mg/ml),快速升高细胞的内向电流(从-50mV升高至-60mV)。而且这一诱发电流被镇定剂苯巴比妥(50μM)和安定(Diazepam,1μM)所加强。但被GABAA受体拮抗剂薄荷硷(Bicuculine,20μM)完全压制。每一单一中药水提取物所诱发的电流也被相同浓度的薄荷硷所抑制。这些数据表明,少忧心的主要中药成分可明显加强GABAA受体的作用。
5.4.生化分析依据
生化分析表明,少忧心中多味药物的活性物质或有效提取物具有独特的神经保护作用(Neuroprotection)。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抗氧化机制和改善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给。这些包括从红花中提取的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舌下静脉给予HSYA(3-6mg/kg)明显减缓大鼠由在体大脑中动脉阻塞所引起的神经病学缺失反应(Zhu et al.,2003)。HSYA也明显保护由于暴露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氰化钠所引起的大鼠胚胎皮层细胞的损伤(Leung et al.,1991;Zhuet al.,2003)以及视网膜缺血性损伤(Romano et al.,1993)。从黄芩中提取的多种活性成分,如汉黄芩素(Wogonin)、黄芩代(Baicalin)和黄芩素(Baicalein)等,也显示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Kim et al.,2001;Lee et al.,2003;Shang et al.,2001;Son et al.,2004;Suk et al.,2003)。用从牡丹皮中提取的左旋葡糖(PGG)做前处理,可明显增强培养神经细胞对过氧化物的耐受作用(Choi etal.,2002)。从栀子中提取的Crocin显示明显的抗氧化作用(Pham et al.,2002)。
另外,从红花中也发现与5-HT有关的5-HT衍生物,提示红花除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外,可能也具有5-HT样作用(Hotta et al.,2002;Takii et al.,1999)。而后者是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主要药理机制。桃仁的水提取物可明显抑制胆硷酯酶,据此对改善抑郁患者的健忘症状可能有帮助(Kim etal.,2003)。
综上所述,少忧心对抑郁症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预期具有坚实的现代精神药理学研究依据,概括来说,第一,动物行为药理学显示少忧心的主要药物构成具有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和情感稳定作用。我们的行为药理学实验结果更直接的证明了少忧心抗抑郁和情感稳定作用(见行为药理学一节);第二,电生理、受体结合实验和生化分析表明,少忧心中的主要药物具有与现代情感稳定剂相一致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通过受体加强中枢GABA系统的抑制功能和直接增强5-HT的功能活动;第三,少忧心中众多中药的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可降低许多药物副作用。如此,可提高病人对长期服用药物的耐受性。
说明书附图
图1,本发明实施例(少忧心)工艺流程图。
图2,少忧心(SYX,0-200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百忧解(FLX,10mg/kg)对大鼠在强迫游泳试验中的静止不动时间(A)和次数(B)以及游泳次数(C)和攀援水缸壁次数(D)的影响。数据为均值加减标准误(Mean±SEM),每一剂量有7-8只动物被测试。星号表示与对照组(SYX0)相比,P值小於0.05。
图3,大鼠接受少忧心(SYX,0-200mg/kg)后,对完全点燃动物抽搐等级(A)和抽搐时间(B)的抑制作用。数据为均值加减标准误(Mean±SEM),每一剂量有9只动物被测试。星号表示与对照组(SYX0)相比,P值小於0.05。
具体的实施方式
配方实施例如下:
表二:少忧心
Figure C20051001903300082
用量表(单位:克)
行为药理学试验报告
1.强迫游泳试验(Forced Swimming Test)
原理和操作程序强迫游泳试验是最常用的抑郁症模型之一,自70年代末该模型建立以来,已广泛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筛选和临床前期疗效的评估(Lucki,1997;Porsolt et al.,1977,1979)。我们用这一模型对少忧心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评估。
试验在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缸内进行。该缸高45厘米,半径为28厘米。每次试验时,在缸内注入温度为25±1℃的温水至30厘米高,此高度令大鼠无法从水缸中逃出。试验第一天,将大鼠放入水缸中被迫游泳15分钟(因它无法从缸中逃出)。第二天(24小时后),大鼠重新被放入水缸,因在第一天的被迫游泳中,动物已获得即使再挣扎也无法逃出水缸的记忆,因此动物放弃挣扎、呈静止不动(Immobility)的绝望状态,表现为四肢停止划动,躯体沉入水中,仅头部漂浮在水面上。动物被投入水缸后最初5分钟内静止不动状态的累积时间,游泳次数和攀援水缸壁试图逃出次数将被记录下来。观察记录者对动物用药情况保持盲知(Blinding)状态。抗抑郁药物可明显缩短动物的静止不动时间,增加动物的游泳次数和攀援水缸壁的次数。
动物和药物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约为150-200g)用于该试验。动物在恒温、恒定光照周期的动物房内至少饲养一周后,方进行行为学测试。少忧心片剂用无菌水溶化配制,在动物第二天被迫游泳之前一小时,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0、50、100和200mg/kg(每一剂量为7-8只动物)。另一组动物在被迫游泳之前30分钟,腹腔注射百忧解[Fluoxetine(FLX),10mg/kg,n=7]作为阳性对照。数据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方法进行分析,并同时用Dunnett’s方法对每一用药组和对照组(0mg/kg)之间的显著性进行比较。
结果图2显示,急性给予少忧心和百忧解,明显缩短大鼠在水中的静止不动时间(图2A,F(4,31)=7.032,P<0.001),明显降低在水中的不动次数(图2B,F(4,31)=5.836,P=0.001);同时显著增加动物的游泳次数((图2C,F(4,31)=4.679,P=0.005)和攀援次数(图2D,F(4,31)=2.776,P=0.04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和200mg/kg少忧心剂量在多数抗抑郁指标中均呈显著性(P<0.05),尤其以100mg/kg剂量最为显著,且与10mg/kg百忧解的作用在上述四项抗抑郁指标基本相当。这些结果提示,少忧心在大鼠强迫游泳试验中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
2.点燃模型(Kindling Model)试验
原理:点燃模型最初用于模拟癫痫症状。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生物精神病学专家Robert Post博士发现,该模型的许多行为学特征和病理机制发展过程与临床双相情感性障碍十分相似,因此该模型也可用于双相抑郁症治疗药物以及情感稳定剂的筛选和药理机制的研究(Post & Weiss,1996)。
动物和手术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约为150-200g)用于该试验。动物在恒温、恒定光照周期的动物房内至少饲养一周后,进行电极植入杏仁核区手术,动物麻醉后,在无菌状态下,用电动牙科钻在颅骨表面相应于左侧杏仁核区,钻一小孔,然后将一双极铂电极植入,并将其固定于颅骨表面。动物手术完全愈合后(大约一周后),通过电极,给予动物100Hz、双相方波、幅度800μA、串长为0.5秒的电刺激以诱发强直和抽搐反应,反应分五级:第I级,动物出於僵直不动状态;第II级,脸部阵挛抽搐;第III级,一侧前肢阵挛;第IV级,两侧前肢阵挛并后仰;第V级,全身阵挛、后仰并跌倒。约10-15次刺激后,大多数动物强直抽搐症状达IV或V级,称完全点燃(Fully Kindled)。
被完全点燃的动物,用于药物测试。动物接受少忧心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0、25、50、100和200mg/kg(每一剂量为9只动物)。一小时后,动物接受电刺激。刺激所诱发的抽搐等级和III级以上的抽搐时间记录下来。数据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方法进行分析,并同时用Dunnett’s方法对每一用药组和对照组(0mg/kg)之间的显著性进行比较。
结果图3显示,接受少忧心灌胃的动物,其平均抽搐等级(图3A,F(4,38)=6.11,P<0.001)和抽搐时间(图3B,F(4,38)=9.87,P<0.001)明显降低,且大体呈剂量依赖性态势。与对照动物相比,50-200mg/kg剂量对抽搐时间的呈显著抑制作用;100和200mg/kg剂量显著降低抽搐等级。这些结果表明,少忧心在点燃模型试验中,具有良好的情感稳定作用。

Claims (2)

1.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中药原料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甘草、丹皮、栀子、黄芩、桃仁和红花制得,所述原料重量份配比如下:
柴胡  4-15
当归  3-12
白术  2.5-10
白芍  3-11
茯苓  2-8
甘草  1.5-5.5
丹皮  3-12
栀子  3-12
黄芩  4-15
桃仁  3-14
红花  2-7.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抑郁症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当归1/2、白术1/2、白芍1/2量以及茯苓全量,干燥、粉碎后,过100目筛,细粉备用;
其粗渣与当归1/2、白术1/2、白芍1/2以及其它七味一起煎煮;第一次为2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水和药物重量比例为2.5-3.5比1;
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与上述细粉混合;
干燥,粉碎过筛,制成颗粒,压片,包装即得。
CNB2005100190331A 2005-07-01 2005-07-01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978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190331A CN100389780C (zh) 2005-07-01 2005-07-01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190331A CN100389780C (zh) 2005-07-01 2005-07-01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3936A CN1723936A (zh) 2006-01-25
CN100389780C true CN100389780C (zh) 2008-05-28

Family

ID=35923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1903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9780C (zh) 2005-07-01 2005-07-01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8978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0740B (zh) * 2007-05-24 2012-12-26 上海双基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焦虑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4575B (zh) * 2007-12-20 2010-06-02 董建国 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54247B (zh) * 2008-03-25 2011-06-22 深圳力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5398A (zh) * 2016-06-27 2016-09-14 三穗县长吉乡赤瓦村卫生室 一种治疗精神病的中药配方
CN108969733A (zh) * 2018-10-19 2018-12-11 林阳炎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7373A (zh) * 2004-01-18 2004-12-29 刘英慧 治疗肝郁气滞型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7373A (zh) * 2004-01-18 2004-12-29 刘英慧 治疗肝郁气滞型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刘俊德.河南中医,第24卷第8期. 2004
丹栀逍遥散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刘俊德.河南中医,第24卷第8期. 2004 *
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徐志伟.中医药学报,第31卷第3期. 2003
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徐志伟.中医药学报,第31卷第3期. 20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3936A (zh) 2006-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9780C (zh) 一种抗抑郁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2580B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
CN102178853B (zh) 一种治疗小儿癫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1847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口服中药制剂
CN101416669A (zh) 一种含有文冠果皂甙生物活性物质的茶叶
CN100586458C (zh) 治疗脑中风病药物
CN104288252B (zh) 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药剂
CN103520646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611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87967A (zh) 一种高血压病药枕
CN104473519A (zh) 一种改善和保持记忆能力的药物枕头
CN101129492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制剂
CN107080786A (zh) 抗抑郁症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包含其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
CN104095938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蒙药制剂
CN1528261A (zh) 一种治疗白发脱发排毒的洗发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3062B (zh) 一种降压降糖的地骨皮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068A (zh) 治疗小儿发热惊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7621A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35298A (zh) 一种抗抑郁药物组合物
CN108704042A (zh) 具有降压降糖功效的天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9072A (zh) 一种益气护脑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8187A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6536A (zh) 一种治疗偏瘫的中药组合物
CN115554372B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99486B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壮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