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2838C - 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2838C
CN100382838C CNB2005101300752A CN200510130075A CN100382838C CN 100382838 C CN100382838 C CN 100382838C CN B2005101300752 A CNB2005101300752 A CN B2005101300752A CN 200510130075 A CN200510130075 A CN 200510130075A CN 100382838 C CN100382838 C CN 1003828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rhizoma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liban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0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4260A (zh
Inventor
王永炎
姜允贤
汲东昌
李为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Huarun Benxi Sany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XI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ty
Liaoning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XI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ty, Liaoning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XI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ty
Priority to CNB2005101300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82838C/zh
Publication of CN1814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4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28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283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该中药由乳香、没药、威灵仙、红花、丹参等11味药材制备而成,其剂型可以是任何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药物剂型。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尤其是片剂、微丸剂、分散片的制备方法。经实验证实,本发明中药对瘀血痹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其它同类产品,并且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因此,瘀血痹阻是风湿病的一个重要症候。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为“顽痹”、“历节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西医公认的一种难治性疾病,被列为临床疑难杂症。该病被称为“活着的癌症”。据2001年度《中国医药卫生年报》的有关数据显示,中国近年的风湿类疾病患病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阶段有风湿性骨关节病患者2亿多人,比例高达17%。其中我国中原地区发病率15%,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及沿海多雨潮湿地区、东欧及沿海岛国发病率高达30%。而在我国较为严重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有8200万人,较为严重生活基本无法自理的有1100万人。风湿病在国际上的发病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中国稍低,大致在13%左右,但严重的关节病患者并不比中国少,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和边疆地区完全没有风湿性关节炎,就连最炎热的国家巴西发病率也是1%。
风湿病发病原因复杂,患病周期长,不易治愈,易复发是现代医学对风湿病的共同认知。本类疾病,现代医学至今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与行之有效的较好根治药物。西医常用的皮质激素类对症治疗,如强的松龙等。还有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扶他林、消炎痛等,此类药物毒副作用大,且远期疗效不满意。天然药物制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青藤碱、帕夫林等虽有一定的抗风湿作用,但均有明显毒副作用。如雷公藤对心、肝、肾、胃肠、造血、生殖、淋巴等系统均有损害,临床毒副作用发生率很高。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瘀血痹的处方就是针对瘀血痹阻证而设。其组成为乳香、没药、威灵仙、红花、丹参、川牛膝、川芎、当归、姜黄、香附、黄芪,11味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通络定痛之功。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证实该药疗效确切,服用安全,且毒副作用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该中药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
乳香或炙乳香 50-95    威灵仙 140-220        红花 95-145    丹参 190-290
没药或炙没药 50-95    川牛膝 140-220        川芎 140-220   当归 95-145
姜黄 95-145           香附或炙香附 115-175  黄芪或炙黄芪140-22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
乳香或炙乳香 60-85   威灵仙 150-200         红花 105-135    丹参220-280
没药或炙没药 60-70   川牛膝 150-200         川芎 150-200    当归105-135
姜黄 105-135         香附或炙香附 115-175   黄芪或炙黄芪 150-20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乳香或炙乳香 65-80  威灵仙 160-190        红花 110-130   丹参230-260
没药或炙没药 65-80  川牛膝 160-190        川芎 160-190   当归110-130
姜黄 110-130        香附或炙香附 125-155  黄芪或炙黄芪 160-19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乳香或炙乳香 70-75  威灵仙 175-185        红花 115-125   丹参235-250
没药或炙没药 70-75  川牛膝 175-185        川芎 175-185   当归115-125
姜黄 115-125        香附或炙香附 135-150  黄芪或炙黄芪 175-185。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乳香或炙乳香 50   威灵仙 140  红花 145  丹参 190
没药或炙没药 95   川牛膝 220  川芎 220  当归 95
姜黄 145          香附或炙香附 115  黄芪或炙黄芪 14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乳香或炙乳香 95  威灵仙 140   红花 95   丹参 190
没药或炙没药 90  川牛膝 140   川芎 140  当归 95
姜黄 95          香附或炙香附 115   黄芪或炙黄芪 140。
上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还优选:
乳香或炙乳香 72  威灵仙 180   红花 120  丹参 240
没药或炙没药 72  川牛膝 180   川芎 180  当归 120
姜黄 120         香附或炙香附 144   黄芪或炙黄芪 180
本发明制剂可以按照本领域的常规工艺制备成任何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药物剂型。优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微丸剂或分散片。
本发明中的辅料为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阿司帕坦、甜菊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交联聚维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等。优选倍他环糊精、糊精、微晶纤维素。
本发明的片剂可按如下制备方法制成:
取川牛膝和各半量的丹参、黄芪粉碎,过筛备用;余下药学煎煮,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测的相对密度为1.18-1.22的清膏,备用。取清膏与生药粉制粒,整粒,加入辅料混匀,压片;或者包薄膜衣;即得。
本发明制剂可按如下制备方法制成微丸:
1)取川芎、香附、姜黄三味,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液、药渣备用;
2)取乳香、没药、威灵仙、丹参、当归、黄芪、川牛膝等七味,煎煮,加入1)项药渣及红花,再煎煮,合并煎液及1)项药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加乙醇,静置。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50℃测的相对密度为1.18-1.30的清膏;
3)按挥发油∶倍他环糊精=1∶4-10,包合0.5-3小时,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
4)取2)清膏,加入挥发油包合物与辅料,制备微丸;或者将微丸包衣;即得。
本发明制剂还可按如下制备方法制成微丸:
1)取当归、川芎全量,黄芪、丹参各半量,粉碎,过筛,备用。
2)取乳香、没药、威灵仙、川牛膝、香附、姜黄全量及剩余的丹参、黄芪等药材,煎煮两次。第二次煎煮时加入红花,合并药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0℃测的相对密度为1.18-1.30的清膏;
3)取2)清膏,加入生药粉及辅料,制备微丸;或者将微丸包衣;即得。
本发明制剂可按如下制备方法制成分散片:
1)将上述处方药材加水煎煮,所得药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流浸膏,备用;
2)取上述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80%。将上述药液搅匀,静置12-36小时,最佳为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50℃测的相对密度为1.18-1.30的清膏,备用;
3)取上述清膏加入适宜辅料制粒,干燥,制成分散片,即得。
步骤3)中所述辅料包括乳糖、蔗糖、糊精、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纳、微晶纤维素、聚维酮K30、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香精、阿斯巴甜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本发明制剂在临床上的适应症为活血化瘀,通络定痛。用于瘀血阻络的痹病,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多呈刺痛感,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可有硬节或瘀斑。
经临床实验证实,本发明中药制剂对本发明瘀血痹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具体实验资料如下:
实验一瘀血痹颗粒药效学试验资料
实验二瘀血痹胶囊主要药效学试验
实验二瘀血痹颗粒III期临床实验总结报告
实验三瘀血痹胶囊III期临床实验总结报告
瘀血痹颗粒药效学试验资料
摘要:瘀血痹颗粒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可明显减轻肉芽肿重量,降低H+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对佐剂关节炎有明显预防治疗作用。
目的:瘀血痹颗粒在临床应用已久,对治疗瘀血阻络的痹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药效学实验主要对其活血通络,除痹止痛等作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材料:
被试药物:瘀血痹颗粒,由本溪第三制药厂提供,批号:990201
阳性对照组:风湿痹康胶囊,由中外合资吉林华佳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9010430.3g/粒
动物:大白鼠Wista痹种,小白鼠HM种,辽宁省医药工艺研究院动物室提供。
合格证号:辽实动字003号。
实验方法:
一、对角菜胶致大树足肿胀的影响。
雄性大鼠40只,体重120~150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瘀血痹颗粒4.64g/kg及2.32g/kg(按生药量计)。阳性药对照风湿痹康胶囊0.16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均每天灌胃给一次,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30’,于各大鼠足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05ml致炎,测量给药前,给药后1、2、3、4、6小时右后足踝关节周径。以各大鼠致炎前,后踝关节周径的差值为肿胀度,计算各组肿胀度均值及标准差,结果见表1。
表1瘀血痹颗粒对角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Figure C20051013007500081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表1结果表明,瘀血痹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抗炎作用。
二、对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雄性大鼠32只,体重140~170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在无菌操作下经腹部切口,将两个灭菌棉球(每个棉球重50±1mg)高压灭菌,各加入环丙沙星乙醚浅麻醉mg/0.1mg/个,50℃烘箱烤干,分别植入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术后当日开始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8天,末次给药后1h,颈椎脱臼处死,取棉球,置60℃烤箱烤至恒重,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值。比较各组肉芽肿重量差异,结果见表2。
表2瘀血痹颗粒对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Figure C2005101300750009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2结果表明,瘀血痹颗粒可明显减轻肉芽肿重量,有明显对抗结缔组织增生作用,与风湿痹康比较无明显差异。
三、对腹腔毛细胞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雄性小白鼠40只,体重19~21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9天,末次给药后1h,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兰0.1ml/10g,立即腹腔注入0.7%冰醋酸0.2ml/只,20分钟后断头处死,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吸取腹腔液,离心15分钟,于599nm处测吸收度,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见表3。
表3瘀血痹颗粒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3结果显示:瘀血痹颗粒对冰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性增强有明显抑制作用。
四、对醋酸致痛的影响
雌雄小白鼠40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天,于末次给药40分钟各鼠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只,立即开始记录20分钟内各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见表4。
表4瘀血痹颗粒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
Figure C20051013007500093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4结果表明,瘀血痹颗粒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腹部疼痛的扭体次数,有明显镇痛作用。
五、对取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选用18~22g小鼠,雌雄兼用,随机分为4组,连续灌胃七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分别以利剪将小鼠尾尖0.5cm处横断,血液自行流出后计时,每隔15s用滤纸吸去血滴一次,直至血液自然停止,计算出血时间,所得数据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测定。
表5瘀血痹颗粒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Figure C2005101300750010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5结果表明,瘀血痹颗粒9.47g/kg可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说明瘀血痹颗粒有活血作用。
六、对佐剂关节炎的作用
雄性大白鼠70只,体重60~190g,随机分7组,每组10只,每鼠右后足皮下注射Freudh’s完全质剂0.05ml致炎,预防治疗组于致炎后立即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21天,测给药前,给药后3h、18h、5天、8天、12天、15天、18天、23天的双踝关节周径,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足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继发病变治疗组与致炎后8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致炎后29天,测量致炎后8、12、15、18、21、23、26、29天的致炎对侧足的踝关节周径,以左后足肿度为指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见表6,表7。
表6,表7结果表明,瘀血痹颗粒预防给药对佐剂关节炎的原发病变,继发病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治疗给药对佐剂关节炎继发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上述药效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瘀血痹颗粒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定痛的作用。
Figure C20051013007500111
瘀血痹胶囊的主要药效学试验
摘要:瘀血痹胶囊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可明显减轻肉芽肿重量,降低H+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对佐剂关节炎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
目的:瘀血痹胶囊在临床应用已久,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药效学试验主要对其活血化瘀,通络定痛等作用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材料:
被试药物:瘀血痹胶囊,由本溪第三制药厂提供,0.4g/粒批号:990602
阳性对照药:风湿痹康胶囊,由中外合资吉林华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901043
动物:大白鼠Wistar种,小白鼠HM种,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院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辽实动字003号。
实验方法:
1、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雄性大白鼠40只,体重120~1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瘀血痹胶囊2.95g/kg及1.48g/kg;风湿痹康胶囊0.16g/kg;(给药剂量按临床人用量折算)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均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周,本次给药后30分钟于大鼠足踝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0.05ml致炎,测量给药前,给药后1、2、3、4、6小时后足踝关节周径。以各大鼠致炎前,后踝关节周径的差值为肿胀度,计算各组肿胀度均值及标准差,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见表1。
表1瘀血痹胶囊对角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Figure C2005101300750012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1结果表明,瘀血痹胶囊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具明显抗炎作用。
2、对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雄性大鼠32只,体重140~170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乙醚浅麻醉,在无菌操作下经腹部切口,将两个无菌棉球(每个棉球重50±1mg,高压灭菌,各加入环丙沙星1mg/0.1ml,50℃烘箱烤干,分别植入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术后当日开始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8天,末次给药1h,颈椎脱臼处死,取棉球,置60℃烤箱烤至恒重,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重。比较各组肉芽肿重量差异,结果见表2。
表2瘀血痹胶囊对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Figure C2005101300750013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2表明,瘀血痹胶囊可明显减轻肉肿重量,有明显对抗结缔组织增生作用。3、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雄性小白鼠40只,体重19~22g随机分为4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9天,末次给药后1h,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兰0.1ml/10g,立即腹腔注射0.7%冰醋酸,0.2ml/只,20分钟后断头处死,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吸取腹腔液,离心15分钟,于590nm处测吸收度,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见表3。
表3瘀血痹胶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P<0.05与对照组比较
表3结果显示,瘀血痹胶囊对冰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明显抑制作用.
4、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选体重18~22g小白鼠4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4组,连续灌胃七天,于最后一次灌药后30分钟,分别以利剪将小鼠尾尖0.5cm处横断,血液自行流出后计时,每隔15秒用滤低吸去血滴一次,直至血液自然停止,计算出血时间,所得数据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测定。
表4瘀血痹胶囊对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
Figure C20051013007500133
*P<0.05对照组比较
表4结果可见瘀血痹胶囊对小鼠尾出血时间有明显延长作用,表明瘀血痹胶囊有活血作用。
5、对醋酸致痛的影响
雌性小白鼠40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只,立即开始记录20分钟内各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见表5。
表5瘀血痹胶囊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
Figure C20051013007500141
**P<0.01与对照组比较
表5结果表明,瘀血痹胶囊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白鼠腹部疼痛的扭体次数,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
6、对佐剂关节炎的影响
雄性大白鼠70只,体重60~190g,随机分7组,每组10只,每鼠右后足皮下注射Freudh’s完全质剂0.05ml致炎,预防治疗组于致炎后立即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21天,测给药前,给药后3h、18h、5天、8天、12天、15天、18天、23天的双踝关节周径,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足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继发病变治疗组与致炎后8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致炎后29天,测量致炎后8、12、15、18、21、23、26、29天的致炎对侧足的踝关节周径,以左后足肿度为指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间表6、表7。
表6、表7结果表明,瘀血痹胶囊预防给药对佐剂关节炎的原发病变,继发病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治疗给药对佐剂关节炎继发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上述药效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瘀血痹胶囊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定痛的作用。
Figure C20051013007500151
瘀血痹胶囊III期临床实验总结报告
瘀血痹胶囊是国家三类新药痹病系列药之一,为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协定处方,治疗中医风湿病中的肝肾两虚证候。该药被选为国家基本药物,中药保护品种和“医保”用药,按国家要求,需对本药进行临床疗效再评价,并进行安全性考察,特进行III期临床实验。由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组织全国12家医院进行开放式临床观察,自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共观察患者383例,其中试验组296例,对照组8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材料
一、病例来源:本组共383例,其中住院病人183例,门诊病人200例。
二、性别:两组患者性别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161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1.228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岁)
Figure C20051013007500162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7.654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四、两组患者病程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163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6.633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程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五、病种分布比较,见表4
表4病种分布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164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5.254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种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六、证候程度:两组患者证候程度比较,见表5
表5两组患者证候程度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171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1.61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证候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试验方法
一.诊断标准
(一)瘀血阻络证
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多呈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局部肿胀可有硬结或瘀斑,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瘀血痹(胶囊、颗粒剂)的治疗功效,选择以下西医病种进行临床观察。
1.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
(1)一个月以来大多数日子膝痛;
(2)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3)OA性滑膜液(透明,粘性多降低,WBC>2100个/ml);
(4)不能查滑液者,年龄须≥40岁;
(5)晨僵≤30min;
(6)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声。
满足(1)(2)或(1)(3)(5)(6)或(1)(4)(5)(6)者均可诊断
2.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指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手的X线改变。
(6)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
上述7条中,具有4条或以上者可确诊为RA。
3.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①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后可缓解,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在垂直和水平面的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人
(2)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确诊: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4.痛风诊断标准(Holmes 1985)
(1)在滑囊积液的白细胞内有尿酸盐结晶;
(2)痛风结节针吸或活检中有尿酸盐结晶;
(3)未查出有特殊的尿酸盐结晶,但有高尿酸血症,典型的急性关节炎发作和无症状间歇期,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
二.试验病例标准
(一)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证候标准和某西医诊断者,均可纳入观察对象。
2.年龄在18~65岁之间。
(二)病例排除和剔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三.观察方法
(一)药品
1.试验药品:瘀血痹胶囊、瘀血痹颗粒,规格:颗粒剂为10g/袋;胶囊为0.25g,由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制药厂生产提供。
2.对照药品:正清风痛宁片,规格为20mg/片,由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Z-5365湘卫药准字1992第023069号),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提供。
(二)试验方法
1.观察对象为住院和门诊患者。
2.分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病例按胶囊组∶颗粒组∶对照组分配,比例为3∶3∶1。
3.给药方法:胶囊组,每次4粒,一日3次;颗粒组,每次1袋,一日3次;对照组,首服2片,一日3次,一周后无不良反应加至每次3片,一日三次。
4.疗程: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疗程为2个月;痛风、膝骨关节炎疗程为1个月。
四.观测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便常规检查
3.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二)疗效性观测
1.症状分级标准:
①关节疼痛:
0分:无
1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
2分:中度疼痛,不活动也痛。
3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功能。
②关节肿胀:
0分:无
1分:轻度肿胀,附近骨性标志清楚。
2分:肿胀与附近骨性标志相平。
3分:明显肿胀,骨性标志不清。
③关节压痛:
0分:无。
1分: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病人称有疼痛。
2分:重压病人称有疼痛,且皱眉表示不适,活动轻度受限。
3分:重度压痛,稍有触压即有疼痛且退缩,被动活动严重受限。
④晨僵:
0分:无。
1分:晨僵时间<30分钟。
2分:晨僵时间≥30分钟,<60分钟。
3分:晨僵时间≥60分钟。
⑤关节功能:
0分:功能正常。
1分:轻度受限,可从事正常活动。
2分:明显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3分:活动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⑥疼痛固定不移:
0分:无
1分:有
⑦关节刺痛:
0分:无
1分:有
⑧舌质紫暗有瘀斑:
0分:无
1分:有
症状轻重判定:
轻度:积分<5分
中度:积分6~10分
重度:积分>10分
(2)双手握力:治疗前后均记录所达到的数值(mmHg)。
(3)舌象脉象观测。
(4)化验指标观测:ESR、CRP、RF、血尿酸。
(5)不良反应观测:与治疗药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要详细记录。
症状疗效判定:
控制:经治疗症状积分减至0分者.
显效:经治疗症状积分减少2分者.
有效:经治疗症状积分减少1分者.
五.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标准)
临床控制: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症状即分0~1分。
显效: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症状即分下降≥2/3
有效:疗后症状改善,症状即分下降≥1/3。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六.疾病疗效标准(参照新药(西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治疗风湿性病的疗效
评定标准。
临床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明显改善,下降度≥50%。
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主要指标也有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与实验室主要指标无改善。
注:化验指标计算方法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前数字-治疗后数字/治疗前数字-正常值;类风湿因子下降≥两个稀释度
试验结果
一、总疗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6
表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01
注:*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3.710 P<0.001
二、症状疗效
1、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7。
表7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02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2.763 P<0.01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疼痛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8。
表8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03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3.694 P<0.001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肿胀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3、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9。
表9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04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3.043 P<0.01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压痛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4、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0。
表10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11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2.189 P<0.05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5、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1。
表11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12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1.215 P>0.05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晨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6、两组患者关节刺痛治疗前后消失率比较,见表12。
表12两组患者关节刺痛消失率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13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0.996 P>0.05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刺痛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三、两组患者不同病种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1.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3。
表13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14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3.382 P<0.001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4。
表14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15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3.059 P<0.01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5
表15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1.997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6
表16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1.187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四、两组患者主要化验指标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1.血沉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7
表17血沉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S
Figure C20051013007500223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RA有显著性差异。
2.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8。
表18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24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非常显著性差异。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9。
表19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25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痛风患者血尿酸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20。
表20痛风患者血尿酸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S
Figure C20051013007500231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安全性检测
在临床试验中,对全部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结果见表21。
表21实验组患者安全性检测
Figure C20051013007500232
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有轻度胃肠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均能坚持治疗。
讨论
瘀血既是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其形成的原因有内外因素,外邪痹阻肌肤、关节、筋脉等处,气血运行不畅致瘀血停滞;风湿病多为慢性病程,日久不愈,脏腑功能失调则瘀血内生。瘀血痹阻突出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剧烈或者有针刺样疼痛,疼痛部位固定,局部肿胀或有硬结,舌质暗多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因此瘀血痹阻是风湿病的一个重要证候。该证候可出现与疾病的任何时期,尤以中晚期多见,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病。瘀血痹胶囊是由当归、丹参、姜黄、红花等十多种中药材组成,主治中医风湿病中的瘀血痹阻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药物有较强的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作用;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源含量,并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部分药物有对细胞和体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有诸多文献报道,风湿病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显示有明显的高凝状态。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风湿病的一个基本治则。
本项研究是根据中医异病同治及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瘀血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病属瘀血痹阻证候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结果如下:1、两组总疗效相比:试验组296例,显效以上147例,显效率为49.7%;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87例,显效率为35.6%;总有效率为75%;两组药物总疗效相比(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各症状疗效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疾病疗效比较:治疗RA总有效率为94.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AS总有效率为92%,治疗Gout总有效率为86.8%;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为84.7%,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4.对主要化验指标的影响:试验组治疗后ESR、CRP、RF、血尿酸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除RF外均有显著性差异。5.安全性检查:瘀血痹胶囊除少数患者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外,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心、肝、肾、血象等均无不良影响。
以上说明瘀血痹胶囊确实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在目前的口服剂量、疗程范围内,用药安全,可应用于风湿病的任何时期,无论是作为主要药物或辅助药物治疗均能减轻关节症状,尤其是对有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作为治疗风湿病属于瘀血痹阻型的首选药物之一。
         试验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上海光华医院
                    上海市中医院
                    河南风湿病医院
                    洛阳正骨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唐山市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北京空军466医院
                    本溪市中医院
瘀血痹颗粒III期临床实验总结报告
瘀血痹颗粒是国家三类新药痹病系列药之一,为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协定处方,治疗中医风湿病中的肝肾两虚证候。该药被选为国家基本药物,中药保护品种和“医保”用药,按国家要求,需对本药进行临床疗效再评价,并进行安全性考察,特进行III期临床实验。自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由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组织全国12家医院进行开放式临床观察,共观察患者378例,其中试验组291例,对照组8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材料
一、病例来源:本组共378例,其中住院病人129例,门诊病人249例。
二、性别:两组患者性别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51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3.841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岁)
Figure C20051013007500252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5.519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四、两组患者病程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53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4.534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程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五、病种分布比较,见表4
表4病种分布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54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2.582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种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六、证候程度:两组患者证候程度比较,见表5
表5两组患者证候程度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61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1.61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在证候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试验方法
一.诊断标准
(一)瘀血阻络证
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多呈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局部肿胀可有硬结或瘀斑,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瘀血痹(胶囊、颗粒剂)的治疗功效,选择以下西医病种进行临床观察。
1.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
(1)一个月以来大多数日子膝痛;
(2)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3)OA性滑膜液(透明,粘性多降低,WBC>2100个/ml);
(4)不能查滑液者,年龄须≥40岁;
(5)晨僵≤30min;
(6)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声。
满足(1)(2)或(1)(3)(5)(6)或(1)(4)(5)(6)者均可诊断
2.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指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手的X线改变。
(6)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
上述7条中,具有4条或以上者可确诊为RA。
3.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①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后可缓解,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在垂直和水平面的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人
(2)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确诊: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4.痛风诊断标准(Holmes 1985)
(1)在滑囊积液的白细胞内有尿酸盐结晶;
(2)痛风结节针吸或活检中有尿酸盐结晶;
(3)未查出有特殊的尿酸盐结晶,但有高尿酸血症,典型的急性关节炎发作和无症状间歇期,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
二.试验病例标准
(一)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证候标准和某西医诊断者,均可纳入观察对象。
2.年龄在18~65岁之间。
(二)病例排除和剔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三.观察方法
(一)药品
1.试验药品:瘀血痹颗粒、瘀血痹胶囊,规格:颗粒剂为10g/袋;胶囊为0.25g,由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制药厂生产提供。
2.对照药品:正清风痛宁片,规格为20mg/片,由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Z-5365湘卫药准字1992第023069号),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提供。
(二)试验方法
1.观察对象为住院和门诊患者。
2.分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病例按胶囊组∶颗粒组∶对照组分配,比例为3∶3∶1。
3.给药方法:胶囊组,每次4粒,一日3次;颗粒组,每次1袋,一日3次;对照组,首服2片,一日3次,一周后无不良反应加至每次3片,一日三次。
4.疗程: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疗程为2个月;痛风、膝骨关节炎疗程为1个月。
四.观测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便常规检查
3.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二)疗效性观测
1.症状分级标准:
①关节疼痛:
0分:无
1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
2分:中度疼痛,不活动也痛。
3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功能。
②关节肿胀:
0分:无
1分:轻度肿胀,附近骨性标志清楚。
2分:肿胀与附近骨性标志相平。
3分:明显肿胀,骨性标志不清。
③关节压痛:
0分:无。
1分: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病人称有疼痛。
2分:重压病人称有疼痛,且皱眉表示不适,活动轻度受限。
3分:重度压痛,稍有触压即有疼痛且退缩,被动活动严重受限。
④晨僵:
0分:无。
1分:晨僵时间<30分钟。
2分:晨僵时间≥30分钟,<60分钟。
3分:晨僵时间≥60分钟。
⑤关节功能:
0分:功能正常。
1分:轻度受限,可从事正常活动。
2分:明显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3分:活动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⑥疼痛固定不移:
0分:无
1分:有
⑦关节刺痛:
0分:无
1分:有
⑧舌质紫暗有瘀斑:
0分:无
1分:有
症状轻重判定:
轻度:积分<5分
中度:积分6~10分
重度:积分>10分
(2)双手握力:治疗前后均记录所达到的数值(mmHg)。
(3)舌象脉象观测。
(4)化验指标观测:ESR、CRP、RF、血尿酸。
(5)不良反应观测:与治疗药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要详细记录。
症状疗效判定:
控制:经治疗症状积分减至0分者.
显效:经治疗症状积分减少2分者.
有效:经治疗症状积分减少1分者.
五.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标准)
临床控制: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症状即分0~1分。
显效: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症状即分下降≥2/3
有效:疗后症状改善,症状即分下降≥1/3。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六.疾病疗效标准(参照新药(西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治疗风湿性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明显改善,下降度≥50%。
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主要指标也有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与实验室主要指标无改善。
注:化验指标计算方法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前数字-治疗后数字/治疗前数字-正常值;类风湿因子下降≥两个稀释度
试验结果
一、总疗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6
表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91
注:*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2.2780 P<0.05
二、症状疗效
1、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7。
表7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92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2.312 P<0.05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疼痛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8。
表8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93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0.854 P>0.05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肿胀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9。
表9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294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2.338 P>0.05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压痛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0。
表10两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01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0.4539 P>0.05
试验组在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5、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1。
表11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02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1.215 P>0.05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晨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6、两组患者关节刺痛治疗前后消失率比较,见表12。
表12两组患者关节刺痛消失率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03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1.19 P>0.05
说明:试验组在关节刺痛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三、两组患者不同病种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1.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3。
表13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04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1.124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4
表14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05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1.323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5
表15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11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U=3.229 P<0.01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6。
表16两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12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idit分析:U=3.229 P<0.05
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四、两组患者主要化验指标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1.血沉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7
表17血沉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S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RA有显著性差异。
2.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8。
表18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14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非常显著性差异。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9。
表19类风湿因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Figure C20051013007500315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痛风患者血尿酸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20。
表20痛风患者血尿酸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S
Figure C20051013007500321
说明: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安全性检测
在临床试验中,对全部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结果见表21。
表20实验组患者安全性检测
Figure C20051013007500322
不良反应
1例出现月经量增多;5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均能坚持治疗。
讨论
瘀血既是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其形成的原因有内外因素,外邪痹阻肌肤、关节、筋脉等处,气血运行不畅致瘀血停滞;风湿病多为慢性病程,日久不愈,脏腑功能失调则瘀血内生。瘀血痹阻突出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剧烈或者有针刺样疼痛,疼痛部位固定,局部肿胀或有硬结,舌质暗多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因此瘀血痹阻是风湿病的一个重要证候。该证候可出现与疾病的任何时期,尤以中晚期多见,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病。瘀血痹颗粒是由当归、丹参、姜黄、红花等十多种中药材组成,主治中医风湿病中的瘀血痹阻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药物有较强的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作用;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源含量,并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部分药物有对细胞和体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有诸多文献报道,风湿病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显示有明显的高凝状态。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风湿病的一个基本治则。
本项研究是根据中医异病同治及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瘀血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病属瘀血痹阻证候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结果如下:1、两组总疗效相比:试验组291例,显效以上136例,显效率为46.8%;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87例,显效率为35.6%;总有效率为75%;两组药物总疗效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2、各症状疗效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关节疼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疾病疗效比较:治疗RA总有效率为81.7%,治疗AS总有效率为89%,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Gout总有效率为76.5%;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为8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4.对主要化验指标的影响:试验组治疗后ESR、CRP、RF、血尿酸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除RF外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5.安全性检查:瘀血痹颗粒少数患者有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有月经量增多,但均能耐受治疗,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心、肝、肾、血象等均无不良影响。
以上说明瘀血痹颗粒确实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在目前的口服剂量、疗程范围内,用药安全,可应用于风湿病的任何时期,无论是作为主要药物或辅助药物治疗均能减轻关节症状,尤其是对有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作为治疗风湿病属于瘀血痹阻型的首选药物之一。
             试验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上海光华医院
                          上海市中医院
                          河南风湿病医院
                          洛阳正骨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
                          唐山市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北京空军466医院
                          本溪市中医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乳香或炙乳香 72  威灵仙 180   红花 120  丹参 240
没药或炙没药 72  川牛膝 180   川芎 180  当归 120
姜黄 120         香附或炙香附 144    黄芪或炙黄芪 180。
按常规方法制成中药制剂。
实施例2
乳香或炙乳香 50  威灵仙 140  红花 145  丹参 190
没药或炙没药 95  川牛膝 220  川芎 220  当归 95
姜黄 145         香附或炙香附 115   黄芪或炙黄芪 140。
制备方法如下:取川牛膝和各半量的丹参、黄芪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取丹参、黄芪各半量及乳香等八味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8-1.22(50℃)的清膏,备用。取清膏与生药粉制粒,整粒,加入羧甲基淀粉钠及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实施例3
乳香或炙乳香 95  威灵仙 140  红花 95   丹参 190
没药或炙没药 90  川牛膝 140  川芎 140  当归 95
姜黄 95          香附或炙香附 115  黄芪或炙黄芪 140
制备方法如下:
1)取川芎、香附、片姜黄三味,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液、药渣备用。
2)取乳香、没药、威灵仙、丹参、当归、黄芪、川牛膝等七味,煎煮两次,第二次煎煮同时,加入1项药渣、药液和红花一味,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加乙醇3倍量,静置12小时使沉淀。取上清夜,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50℃)的清膏。
3)按挥发油∶倍他环糊精=1∶4-10,胶体磨法包合0.5-3小时,干燥,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
4)以辅料为底粉,取其清膏,加入挥发油包合物,制备微丸,包衣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4
乳香或炙乳香 75  威灵仙 170  红花 130  丹参 230
没药或炙没药 80  川牛膝 160  川芎 180  当归 100
姜黄 105         香附或炙香附 120  黄芪或炙黄芪 190。
制备方法如下:
1)取当归、川芎全量,黄芪、丹参各半量,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2)取乳香、没药、威灵仙、川牛膝、香附、片姜黄全量及剩余的丹参、黄芪等8味,煎煮两次。第二次煎煮时加入红花,合并药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50℃)的清膏。
3)以辅料及生药粉为底粉,取其清膏,制备微丸,包衣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5
乳香或炙乳香 87  威灵仙 140  红花 145  丹参 200
没药或炙没药 70  川牛膝 220  川芎 150  当归 105
姜黄 110         香附或炙香附 160  黄芪或炙黄芪 180。
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述处方药材加水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所得药液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80℃)的清膏,备用。
2)取上述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80%,最佳为65%。将上述药液搅匀,静置12-36小时,最佳为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80℃)的清膏,备用。
3)将上述清膏与乳糖和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制成分散片,即得。

Claims (14)

1.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下述制备方法制成的:
乳香50-95    威灵仙140-220    红花95-145     丹参190-290
没药50-95    川牛膝140-220    川芎140-220    当归95-145
姜黄95-145   香附115-175      黄芪140-220
1)取川芎、香附、姜黄三味,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液、药渣备用;
2)取乳香、没药、威灵仙、丹参、当归、黄芪、川牛膝七味药材,煎煮,加入1)项药渣及红花,再煎煮,合并煎液及提取挥发油的药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加乙醇,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50℃测的相对密度为1.18-1.30的清膏;
3)按挥发油∶倍他环糊精=1∶4-10,包合0.5-3小时,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
4)取2)清膏,加入挥发油包合物与辅料,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剂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乳香60-85      威灵仙150-200    红花105-135    丹参220-280
没药60-70      川牛膝150-200    川芎150-200    当归105-135
姜黄105-135    香附115-175      黄芪150-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乳香65-80      威灵仙160-190    红花110-130    丹参230-260
没药65-80      川牛膝160-190    川芎160-190    当归110-130
姜黄110-130    香附125-155      黄芪160-1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乳香70-75      威灵仙175-185    红花115-125    丹参235-250
没药70-75      川牛膝175-185    川芎175-185    当归115-125
姜黄115-125    香附135-150      黄芪175-1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乳香50     威灵仙140    红花145    丹参190
没药95     川牛膝220    川芎220    当归95
姜黄145    香附115      黄芪1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乳香95    威灵仙140    红花95    丹参190
没药90    川牛膝140    川芎140    当归95
姜黄95    香附115      黄芪1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乳香72     威灵仙180    红花120    丹参240
没药72     川牛膝180    川芎180    当归120
姜黄120    香附144      黄芪18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乳香为炙乳香。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没药为炙没药。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香附为炙香附。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黄芪为炙黄芪。
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微丸或分散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静置时间为24小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为乳糖、蔗糖、糊精、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纳、微晶纤维素、聚维酮K30、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香精、或阿斯巴甜。
CNB2005101300752A 2005-12-14 2005-12-14 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038283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300752A CN100382838C (zh) 2005-12-14 2005-12-14 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300752A CN100382838C (zh) 2005-12-14 2005-12-14 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4260A CN1814260A (zh) 2006-08-09
CN100382838C true CN100382838C (zh) 2008-04-23

Family

ID=36906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00752A Active CN100382838C (zh) 2005-12-14 2005-12-14 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8283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2049A (zh) * 2013-04-28 2013-07-24 长治市郊区黄碾镇中心卫生院 一种治疗雷诺氏综合症的药物
JP7158831B2 (ja) * 2017-06-30 2022-10-24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ゴシツ加工物を含有する錠剤
CN108126154A (zh) * 2017-12-29 2018-06-08 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瘀血阻络痹症疼痛的纳米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432035A (zh) * 2018-11-29 2019-03-08 广东省惠州市中药厂有限公司 骨刺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16862B (zh) * 2019-12-30 2022-05-27 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瘀血痹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70283A (zh) * 2022-12-23 2023-03-10 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腰背痛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87603B (zh) * 2022-12-26 2024-04-26 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瘀血痹凝胶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87564B (zh) * 2022-12-26 2024-04-26 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性治疗头痛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2134A (zh) * 2001-01-04 2002-08-07 杨孟君 纳米瘀血痹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2134A (zh) * 2001-01-04 2002-08-07 杨孟君 纳米瘀血痹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药成方制剂第16册. 药典委员会,186,188,药典委员会. 199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4260A (zh) 2006-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1521C (zh) 一种治疗湿热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2838C (zh) 一种治疗瘀血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970030A (zh) 一种治疗尪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19913B (zh) 一种具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组合物
CN100382815C (zh) 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940779A (zh) 一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579B (zh)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2258603B (zh) 一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111A (zh) 治疗并预防糖尿病足的内服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302730B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10826B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1991811B (zh)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疼痛、感冒头痛、脘腹疼痛、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2536B (zh)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组合物
CN1389255A (zh) 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755563B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5961B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5768B (zh) 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882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355436C (zh) 一种治疗妇女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9236B (zh)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西医药结合制剂
CN101879227B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445A (zh) 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840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705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
CN101244181A (zh) 具有袪风胜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骨痹症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G YONGYAN BENX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03

Address after: 117004 Benxi Liao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harmaceutical zone Liaoning Benxi thre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7004 medicine Park,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Co-patentee before: Wang Yongyan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Benxi national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IAONING HUARUN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LIAONING BENXI SANYAO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17004 Liaoning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harmaceutical Park Liaoning Huarun Benxi thre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Huarun Benxi Sanyao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7004 Benxi Liao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harmaceutical zone Liaoning Benxi thre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Benxi Third Pharmaceut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