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1231C - 双层电梯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1231C
CN100371231C CNB001303015A CN00130301A CN100371231C CN 100371231 C CN100371231 C CN 100371231C CN B001303015 A CNB001303015 A CN B001303015A CN 00130301 A CN00130301 A CN 00130301A CN 100371231 C CN100371231 C CN 1003712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ge
cage chamber
actuating device
wi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03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4086A (zh
Inventor
藤田善昭
小原英也
三岛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08084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342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240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304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4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4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2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2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66B1/40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 B66B1/42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separate from the main drive
    • B66B1/425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separate from the main drive adapted for multi-deck cars in a single ca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285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with the use of a speed pattern gene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66B1/40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 B66B1/42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separate from the main dr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87/00Elevator, industrial lift truck, or stationary lift for vehicle
    • Y10S187/902Control for double-decker c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笼框的速度变化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保持恒定速度,然后,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通过笼室驱动装置驱动的笼室的速度变化在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保持恒定速度,接着,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

Description

双层电梯
本发明涉及对沿上下形成两个笼室的笼框进行升降控制的双层电梯。
在超高层建筑物等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空间效率,作为建筑物内的纵向的交通手段,人们经常采用按照上下两层形成笼室的、可进行大量输送的双层电梯。由于普通的双层电梯中的上下笼室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故在打算使上下的笼室同时达到楼板的场合,必须使全部的层高相同。
在建筑物的每层的楼板的高度不恒定的场合,为了同时使上下的笼室到达楼板,比如,JP特开昭48-76242号文献或JP特开平10-279231号文献所公开的方式,人们开发了可改变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的双层电梯。
图1为JP特开昭48-76242号文献所公开的、可改变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的双层电梯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在双层电梯中的笼框1中,设置有上部笼室2与下部笼室4这两个笼室,在一个笼室(在图1中,为下部笼室4)中,设置有笼室驱动装置。该笼室驱动装置由设置于下笼用的笼架3上的导向滚轮5,以及驱动该滚轮的驱动器6构成,下笼室4在通过导向滚轮5导向的同时,通过驱动器6驱动。由此,可使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此外,图2为JP特开平10-279231号文献所公开的,可改变上下笼室之间的距离的双层电梯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作为笼室驱动装置,采用曲尺(クランク)7,马达8和圆头螺栓9,在平衡上下的笼室的重量的同时,使相应的笼室沿相反方向移动。由此,可以用很少的耗电量,改变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即,在安装于笼框1的中间部的曲尺7上,安装上部笼室2和下部笼室4,在通过各自的重量互相保持平衡的状态下,由马达8和圆头螺栓9,沿相反的方向驱动该上部笼室2和下部笼室4。
按照上述方式,在上述笼室2,4中的一个笼室上,安装笼室驱动装置,使笼室的高度改变,可改变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以下称通过笼室驱动装置驱动的笼室为移动笼室。
图3为在双层电梯停止之后,使笼室驱动装置驱动,使移动笼室到达楼板的场合的速度特性曲线的特性图。特性曲线S1为驱动双层电梯中的笼室1的卷扬机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特性曲线S3为通过笼室驱动装置,移动笼室所产生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在此场合,通过卷扬机,驱动整个笼框1,使其停止之后,驱动移动笼室,对应于各层楼板的高度,使该移动笼室到达楼板处。
图4表示在双层电梯的运行中笼室驱动装置动作,使移动笼室到达楼板的场合,特性曲线S1表示卷扬机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特性曲线S3表示通过笼室驱动装置,所产生的移动笼室运行速度特性曲线。此外,特性曲线S2表示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此场合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为通过笼室驱动装置所形成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与卷扬机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之和。于是,移动笼室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2与普通的电梯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相比较,按照椭圆状变化。
在这样的可调整上下笼室之间的距离的双层电梯中,在如图3所示,在笼框1停止后,进行用于调整笼室之间的距离的笼室驱动装置的动作的场合,运行时间较长,使乘客感到不便或不快感。另外,具有输送能力降低的问题。
如图4所示,如果在笼框1的运行中,按照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完成的方式,使笼室驱动装置动作,则由于移动笼室进行与普通的笼框1的运行不同的动作,故具有乘客感到不适感或不安感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层电梯,其可以在运行中不使乘客有不安感或不快感的方式,调整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层电梯,包括卷扬机,该卷扬机使沿上下设置有两个笼室的笼框升降;卷扬机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卷扬机,对上述笼框的速度进行控制;笼室驱动装置,其驱动上述上下的笼室中的至少一个,改变上下笼室的相对距离;笼室位置控制装置,其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上述笼室的速度变化在按照一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保持恒定速度,然后按照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通过上述笼室驱动装置驱动的笼室的速度变化在加上上述笼框的速度变化之后,按照一定的加速度加速,然后保持恒定速度,接着按照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
在本发明的双层电梯中,按照下述方式对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卷扬机控制装置造成的笼框的速度变化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保持恒定速度,然后,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另方面,笼室位置控制装置造成的笼室的速度变化也在加上笼框速度变化之后,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然后保持恒定速度,接着,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
结合下面的附图,并参照下面的具体描述,便会更好地较全面地了解本发明,并且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许多优点。
图1为表示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可改变的双层电梯中的笼室的一个实例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上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可改变的双层电梯中的笼室的另一实例的结构图;
图3为下述场合的已有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的特性图,该场合指在双层电梯停止后,使笼室驱动装置动作,使移动笼室到达楼板处:
图4为下述场合的已有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的特性图,该场合指在双层电梯运行过程中,使笼室驱动装置动作,使移动笼室楼板处;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层电梯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的一个实例的特性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的另一个实例的特性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的再一个实例的特性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双层电梯的结构图。
下面参照附图,特别是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层电梯的结构图。在图5中,上部笼室2和下部笼室4设置在笼框1中,在上部笼室2和下部笼室4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中,设置有笼室驱动装置10。在图5中,在下部笼室4中,设置有笼室驱动装置10,该笼室驱动装置10呈由导向滚轮5和驱动器6构成。
设置有上部笼室2和下部笼室4的笼框1通过绳索11,与配重12连接,通过卷扬机13的绞绳轮14驱动,实现升降。在该卷扬机13中,设置有比如,脉冲发生器,接近开关等的笼位置检测器(图中省略),以便对笼框1的位置进行检测。通过该笼位置检测器检测的笼位置信号P1输入到卷扬机控制装置15和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中。
该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具有存储器17,在该存储器17中,存储有与各层的层高尺寸有关的信息。该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在确定目的层之后,根据存储于上述存储器17中的目的层的层高尺寸,计算出上下两个笼室之间的距离,对笼室驱动装置10进行控制。
另外,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驱动的移动笼室的笼位置信号P2比如,也通过接近开关等的移动笼室位置检测器(图中省略)检测,该信号P2输入到卷扬机控制装置15和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中。
卷扬机控制装置根据笼框1的笼位置信号P1和移动笼室的笼位置信号P2,驱动卷扬机13,控制笼框1的速度。同样,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根据笼框1的笼位置信号P1和移动笼室的笼位置信号P2,驱动笼室驱动装置10,控制移动笼室的速度。
即,卷扬机控制装置15根据笼框1的笼位置信号P1和移动笼室的笼位置信号P2,按照下述方式对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笼框1的速度变化在以一定加速度加速之后,保持恒定速度,然后,以一定减速度减速,停止。此外,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按照下述方式对笼室驱动装置10进行控制,该方式为: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对应于笼框1的速度变化,在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保持恒定速度,然后,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
图6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1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征图。
该第1实施例表示在仅仅一个笼室构成移动笼室的场合的双层电梯中,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使移动笼室朝向电梯行进方向驱动的场合的速度特性曲线。图6以速度作为纵轴,以时间作为横轴,表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笼框1的速度变化)S1,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
从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和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知道,通过卷扬机13和笼室驱动装置10,该笼框1和移动笼室均在从出发层出发的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在时刻t2,同时转换到恒速运转,在时刻t3,同时切换到减速,它们均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在时刻t4,到达目标层,停止。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与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的总和。此外,该移动笼室所产生的恒定速度运行中的速度为该双层电梯的额定速度。于是,上述卷扬机13按照下述速度,使笼框1运行,该速度指比本来的电梯的额定速度,小一个笼室驱动装置10的速度的差值ΔS。
另外,该移动笼室所产生的加速度(t1~t2),减速度(t3~t4)为双层电梯的额定的加减速度。于是,卷扬机13按照下述加减速度,使笼框1运行,该加减速度比本来的电梯的额定加减速度,小笼室驱动装置10的加减速度这么个量。
通过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控制,由于两个笼室均为从启动,一定加速,恒速,一定减速,停止的运行模式,故尽管笼室驱动装置10动作,乘客仍感到与普通的电梯运行相同的加速度,乘电梯的舒服感不受到破坏。另外,希望使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驱动的那个移动笼室的加速度与双层电梯的额定加速度相等,由于卷扬机13的加速度以较低值运行,由此即使在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驱动的笼室中,笼室所产生的加速度不超过平时,这样乘客不会感到较大的加速度造成的不安感或恐怖感。
图7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1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该第2实施例表示笼室驱动装置10同时沿相反方向驱动两个笼室的结构的双层电梯的速度变化。
图7以速度作为纵轴,以时间作为横轴,表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笼框1的速度变化)S1,沿电梯的运行方向驱动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朝向电梯的运行方向的相反侧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
与第1实施例相同,通过卷扬机13和笼室驱动装置10,该笼框1和笼室均在从出发层出发的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在时刻t2,同时转换到恒定速度运转,在时刻t3,同时转换到减速,它们均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在时刻t4,到达目标层,停止。
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朝向运行方向一侧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与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的总和。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朝向运行方向的相反侧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与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之差。
朝向电梯的运行方向一侧驱动的移动笼室上所产生的加减速度(t1~t2,t3~t4)要与笼框1上所产生的加减速度相叠加,而该叠加的加减速度让等于电梯的额定运行的加减速度这样进行控制,同样,恒定速度(t2~t3)也让等于电梯的额定速度这样进行控制。由此,卷扬机13的加减速度(t1~t2,t3~t4)、恒定速度(t2~t3)以比电梯的额定速度特性曲线小笼室驱动装置10的加减速度、恒定速度这么个量的加减速度或恒定速度运行。该控制通过卷扬机控制装置15和笼室控制装置16进行。
通过按照此方式进行控制,与第1实施例相同,两个笼室为一定加速度,恒速,一定减速度的运行模式,无论笼室驱动装置10是否动作,乘客仍感到与普通的运行相同的加速度变化,乘电梯的舒服感不受到破坏。另外,由于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朝向行进方向驱动移动笼室所产生的恒定速度或加速度因以与电梯的额定的加速度或恒定速度相等的方式进行控制,这样乘客不会感到较大的加速度造成的不安感或恐怖感。
图8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1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该第3实施例是笼室驱动装置10仅仅驱动其中一个笼室的结构的双层电梯情况下表示笼室驱动装置10沿电梯的行进方向驱动其中一个笼室的场合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
图8以速度作为纵轴,以时间作为横轴,表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笼框1的速度变化)S1,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
在通过卷扬机13,笼框1按照额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t1~t2),转换到额定的恒定速度运行(t2~t3)。然后,该笼框1以小于额定减速度的减速度开始减速(t3~t4),与此相对应,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移动笼室按照与卷扬机13造成的笼框1的减速度的值相同的加速度开始加速(t3~t4)。于是,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在时刻t3~t4,不发生变化。即,保持与电梯的额定速度相同的值。
此后,笼室驱动装置10在时刻t4,按照一定的减速度,开始减速(t4~t5),但是此时,其与笼框1的减速度与笼室的减速度对应的减速度控制为与电梯的额定减速度相同的值。即,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在时刻t4~时刻t5的减速度控制为与电梯的额定减速度相同的值。
通过按照该方式进行控制,两个笼室上所产生的加速度的变化为下述的特性曲线,在该特性曲线中,恒定速度的时间是不同的,但是两者在进行一定的加速之后,进行恒定速度运行,按照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由此,乘客不感到笼室驱动装置的动作造成的不适感。另外,由于两个笼所上产生的恒定速度与加减速度均不超过电梯的额定恒定速度,加减速度,故不会使乘客产生乘电梯舒服感变差或不安感。
此外,由于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实现的笼室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动作是在笼框1转换到恒定速度运行时进行的,故与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相比较,即使在运行过程中,从层高尺寸不同的途中的层,进行呼叫的情况下,由于在到达该层之前,对应于该层的层高尺寸,对笼室驱动装置10进行控制,故乘电梯的舒服感不受到破坏,可柔和地进行运行服务。
图9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1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
该第4实施例表示笼室驱动装置10仅仅驱动一个笼室的结构的双层电梯情况下表示笼室驱动装置10沿电梯的行进方向的相反侧驱动其中一个笼室的场合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
图9以速度作为纵轴,以时间作为横轴,表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笼框1的速度变化)S1,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
如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所示,在通过卷扬机13,笼框1按照额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t1~t2),转换到以恒定速度的恒速运行(t2~t4)。接着,在笼框1的恒定速度运行中的时刻t3,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移动笼室按照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所示的方式,开始加速。另外,在时刻t4,笼框1开始减速,与此相对应,移动笼室的运行从加速切换到减速(t4~t5)。在此场合,笼室驱动装置10造成的移动笼室的加速度的变化量按照等于卷扬机13造成的笼框1的减速度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便在时刻t4,该移动笼室的加速度不发生变化。该笼框1的减速度(t4~t5)为电梯的额定的减速度。
通过按照此方式进行控制,两个笼室上所产生的速度变化S1,S2为下述速度特性曲线,在该速度特性曲线中,恒定速度的时间是不同的,但是两者在进行一定的加速之后,进行恒定速度运行,按照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由此,乘客不感到笼室驱动装置10的动作造成的不适感。另外,由于两个移动笼室所产生的恒定速度与加减速度均不超过电梯的额定的恒定速度、加减速度,故不会给乘电梯的有不舒服感和不安感。
此外,与第3实施例相同,由于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实现的笼室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动作是在笼框1转换到恒定速度运行时进行的,故与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相比较,即使在运行过程中,从层高尺寸不同的途中的层,进行呼叫的情况下,可在到达该层之前,对应于该层的层高尺寸,对笼室驱动装置10进行控制。于是,乘电梯的舒服感不受到破坏,可柔和地进行运行服务。
图10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1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该第5实施例表示笼室驱动装置10沿相反方向同时驱动两个笼室的结构的双层电梯的速度变化。
图10以速度作为纵轴,以时间作为横轴,表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笼框1的速度变化)S1,沿电梯的行进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朝向电梯行进相反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
如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所示,在通过卷扬机13,笼框1按照额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t1~t2),转换到以额定速度的恒速运行(t2~t3)。接着,在笼框1的恒定速度运行中的时刻t3,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笼室按照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所示的方式,开始加速,并且笼框1按照等于笼室的加速度的值,开始减速。于是,朝向电梯的行进方向的相反侧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开始减速,而朝向电梯的行进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处于在笼框的运行速度上叠加移动笼室的运行速度,保持恒定速度的状态。
接着,在时刻t4,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从加速切换到减速,并且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也使减速度增加。在此场合,笼室驱动装置10造成的笼室的加速度的变化量按照与卷扬机13造成的笼框1的减速度增加量相等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便使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朝向电梯的行进相反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不产生加速度变化。还有,笼框1的减速度为比电梯的额定的减速度小一个笼室驱动装置10的减速度值的减速度。于是,朝向电梯的行进相反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的减速度保持一定,而在朝向电梯的行进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在卷扬机13造成的减速上,叠加笼室驱动装置10造成的减速,实现减速。此场合的减速度为电梯的额定减速度。
通过按照此方式进行控制,形成下述的特性曲线,在该特性曲线中,两个笼室所产生的速度变化S2,S2’均在进行一定的加速之后,进行恒定速度运行,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故乘客不感到笼室驱动装置10的动作造成的不适感。还有,由于两个笼所产生的恒定速度与加减速度均不超过电梯的额定的恒定速度、加减速度,故也不会使乘客产生乘电梯的舒服感的变差或不安感。
再有,与第3实施例或第4实施例相同,由于笼室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动作是在笼框1转换到恒定速度运行时进行的,故与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相比较,即使在运行过程中,从层高尺寸不同的途中的层进行呼叫的情况下,可在到达该层之前,对应于该层的层高尺寸,对笼室驱动装置10进行控制。于是,乘电梯的舒服感不受到破坏,可柔和地进行运行服务。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即使在从启动,加速,恒速,减速,停止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中的变化时刻在笼框1与移动笼室之间具有稍稍的时间偏差的情况下,乘电梯的舒服感仍不受到破坏。
图11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双层电梯中的笼框1和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的特性图。该第6实施例相对图6所示的第1实施例,在由卷扬机13造成的笼框1与由笼室驱动装置10造成的移动笼室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带有蠕变(ジヤ一ク)的形式。
图11以速度作为纵轴,以时间作为横轴,表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笼框1的速度变化)S1,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另外,显然,这些特性曲线还适合用于图7~10所示的第2~5实施例。
由此,由于没有瞬间的加速度变化,故速度变化平滑地进行,乘客会感到平缓的乘电梯的舒服感。按照此方式,由于在加速度变化中带有蠕变,故即使在速度变化不按照控制指令值变化,而发生一定的混乱的情况下,笼室内的乘客仍几乎感觉不到乘电梯的舒服感的变差。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的一个实例的特性图。该实例表示笼室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个笼室的结构的双层电梯中的、笼室驱动装置沿电梯行进方向驱动其中一个笼室的场合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
图12以速度作为纵轴,以时间作为横轴,表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笼框1的速度变化)S1,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
从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知道,笼室驱动装置10在从卷扬机13开始减速的时刻t3,到到达一定的减速度的时刻t4的期间,完成加速,在到卷扬机13减速度开始下降的时刻t5之前的期间,以一定的速度驱动移动笼室。接着,直至卷扬机13停止的时刻t6,完成减速,在卷扬机13马上停止之前,或几乎在卷扬机13停止的同时,完成两个笼室的距离调整,停止。
即,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按照下述方式控制,该方式为:几乎在卷扬机1 3从恒定速度运行转换到减速运行的同时,笼室驱动装置10开始动作,在卷扬机13以一定的减速度驱动,使笼框1停下来的期间(t4~t5),笼室驱动装置10按照一定的速度,使两个笼室之间的距离变化。
在此场合,卷扬机控制装置15和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按照下述方式控制,该方式为:如速度变化S1,S2所示,两个笼室处于减速状态。另外,几乎在卷扬机13停止的同时,使笼室驱动装置10的动作停止。
还有,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15分别计算用于在目标层停止的减速时间t3~t4,t4~t5,t5~t6,将该时间信息传递给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笼室驱动装置10根据与保持在存储器17中的目标层的层高距离有关的距离信息,以及卷扬机控制装置15给出的时间信息,计算使笼室驱动装置10移动的加速度,速度等,根据这些数据,对笼室驱动装置10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使移动笼室对应于卷扬机13的停止时间,完成移动。
对于存储器17的作用,在第1~6实施例中,虽未太具体地进行描述,在这些实施例中,上述作用的实现是相同的。
通过按照此方式进行控制,由于固定侧的笼室按照与普通的电梯相同的运行速度模式运行,显然乘客不会感到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的不适感,同样在移动侧的笼室中,由于在以一定速度运行之后,感到加速度变化(t3~t4),以一定减速度的减速运行(t4~t5),停止(t5~t6),与普通的电梯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和减速度相同,故乘客几乎不会感到不适感,乘电梯的舒服感仍不受到破坏。
此外,由于笼室驱动装置10的动作的开始与确定停止目的层,卷扬机13开始减速是同时的,故不必因途中呼叫,变化笼室驱动装置10的速度。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的另一变换实例的特性图。在此变换实例中,相对图12所示的实例,卷扬机控制装置15按照使卷扬机13从恒定速度运行转换到减速运行时的加速度的变化率以比普通的场合小的方式控制,由此使加速度变化的时间(t3~t4’,t5’~t6’)延长。由此,移动笼室的加速度变化比图12的实例的小,与普通的电梯相等,故乘客会更进一步地不致感到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动作的不适感。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的再一变换实例的特性图。该实例表示笼室驱动装置10同时沿相反方向驱动两个笼室的结构的双层电梯的速度变化。
图14以速度作为纵轴,以时间作为横轴,表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笼框1的速度变化)S1,沿电梯的行进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朝向电梯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驱动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
与图12所示的实例相同,按照下述方式控制,该方式为:通过卷扬机13,笼框1在从出发层出发之后,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然后转换到恒定速度运行,在时刻t3,转换到减速。接着,在从到达额定的减速度的时刻t4到开始减小减速度的时刻t5的期间,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在从时刻t5到完全停止的时刻t6的期间,减速度减小,停止。
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朝向行进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和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之和。通过笼室驱动装置10朝向行进相反的方向驱动的移动笼室的速度变化S2’为卷扬机13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1与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之差。
从运行速度特性曲线S3知道,在笼室驱动装置10的运行中,在从卷扬机13开始减速的时刻t3,到到达一定的减速度的时刻t4的期间,完成加速,在卷扬机13开始减小减速度的时刻t5之前的期间,以一定的速度,驱动移动笼室。接着,直至卷扬机13停止的时刻t6,完成减速,在卷扬机13马上停止或在该卷扬机停止的同时,完成该笼室之间的距离调整,停止。
通过按照此方式,与图12的实例相同,在两个笼室以一定加速度加速之后,进行一定速度的运行,此后,感到加速度变化(t3~t4),以一定的减速度的减速运行(t4~t5),停止(t5~t6),与普通的电梯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和减速度相同。因此,乘客几乎不会感到不适感,乘电梯的舒服感仍不受到破坏。
还有,由于笼室驱动装置10的动作的开始与确定停止目的层、卷扬机13减速的开始是同时的,故无需因途中呼叫而改变笼室驱动装置10的速度。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5为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双层电梯的结构图。该第8实施例为相对图5所示的第1实施例将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与存储器17设置于卷扬机控制装置15的内部的类型。
卷扬机控制装置15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内部设置有笼室位置控制装置16和存储器17,从卷扬机控制装置15,同时输出卷扬机控制装置15的控制指令和笼室驱动装置10的控制指令。
在该结构中,由于从接纳于电梯机械室中的卷扬机控制装置15,通过引线(テ-ルコ-ド)(图中未示出)向笼室驱动装置10发出控制信号,故引线的电缆线的根数必需较多,而因为控制装置集中为1个,故使控制装置之间的信息传递简化,同时还可使控制装置的成本降低。
如上述,采用本发明调整两个笼室之间的距离而对双层电梯进行控制,这样上下两个笼室无论处于笼室之间的距离的补偿动作状态,还是停止状态,均按照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恒定速度运行,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进行运行。由此,乘客可获得与普通的电梯相同的乘电梯的舒服感。
此外,按照本发明,上下两个笼室无论笼室驱动装置的动作是否停止,均常按照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恒定速度行走,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的运行速度特性曲线进行运行。另外,即使因乘电梯现场的途中呼叫,停止到层高不同的目标层的情况下,乘客仍不会感到笼室驱动装置的运行的不适感,可获得与普通的电梯相同的行走感觉。
显然,根据上面的教导,可对本发明进行许多其它的改进和变换。于是可知道,在不离开后面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请求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按照在这里具体描述以外的其它方式实施。

Claims (28)

1.一种双层电梯,包括卷扬机,该卷扬机使沿上下设置有两个笼室的笼框升降;卷扬机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卷扬机,对上述笼框的速度进行控制;笼室驱动装置,其驱动上述上下的笼室中的至少一个,改变上下笼室的相对距离;笼室位置控制装置,其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上述笼框的速度变化在按照一定的加速度加速之后,保持恒定速度,然后按照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通过上述笼室驱动装置驱动的笼室的速度变化在加上上述笼框的速度变化之后,按照一定的加速度加速,然后保持恒定速度,接着按照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驱动装置按照仅仅驱动两个笼室中的一个,而另一个笼室固定于上述笼框上的方式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驱动装置分别沿相反的方向驱动两个笼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具有预先存储建筑物的各层的层高尺寸的存储器,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在目标层确定后,根据存储于上述存储器中的目标层的层高尺寸,计算上下的两个笼室之间的距离,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出发层和目标层,上下笼室之间的相对距离改变的场合,上述笼室驱动装置造成的笼室的加速开始,加速结束,减速开始,减速结束的时间,成为上述卷扬机造成的笼框的加速开始,加速结束,减速开始,减速结束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当因上述笼室驱动装置动作,对笼室施加加速度或减速度时,通过上述卷扬机,使上述笼框所产生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小于上述电梯的额定加速度或额定减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下述方式对上述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上述笼框的加速度或减速度与上述笼室的加速度或减速度的之和成为电梯的额定加速度或额定减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沿通过上述卷扬机驱动的上述笼框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上述笼室的场合,在与上述笼框减速开始的同时进行加速,在加速结束后马上切换到减速,在上述笼框的减速结束的同时,减速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与沿通过卷扬机驱动的上述笼框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上述笼室的场合,在上述笼框的恒定速度运行中,开始加速,对应于该笼框的减速开始而减速,对应于该笼框的减速结束,结束减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上述笼室驱动装置的动作过程中,上述笼框的减速度小于电梯的额定减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和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分别对上述卷扬机和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当上述笼室切换到减速时,其减速度与上述笼框的减速度之和成为电梯的额定减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定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上述卷扬机造成的上述笼框的减速开始时,上述笼室的减速度不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对应于上述笼框的减速开始,使两个笼室分别沿相反的方向开始加速,对应于加速结束,开始减速,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框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上述笼室的加速结束时刻,使减速中的上述笼框的减速度增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上述笼框的减速开始时,两个笼室中的朝向行进方向驱动的笼室的加速度不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当上述笼室从加速转换到减速时,两个笼室中的朝向逆行进方向驱动的笼室的加速度不变化,使上述笼框的减速度增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上述卷扬机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当上述笼室从加速转换到减速时,两个笼室中的朝向行进方向驱动的笼室的减速度成为电梯的额定减速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4和6-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或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分别对上述卷扬机或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上述卷扬机造成的笼框或上述笼室驱动装置造成的笼室的加速度变化时,给予加速度变化产生蠕变。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或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分别对上述卷扬机或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上述卷扬机造成的笼框或上述笼室驱动装置造成的笼室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给予加速度变化产生蠕变。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对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上述笼框从恒定速度运行一切换到减速运行,上述笼室驱动装置就开始动作,上述笼框一停止,上述笼室驱动装置就停止动作。
20.根据权利要求4或19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上述卷扬机以一定的减速度让上述笼框停止所进行的驱动的期间,上述笼室驱动装置以一定的速度,使两个笼室之间的距离变化。
21.根据权利要求4或19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在上述卷扬机开始减速,直至减速度到达一定的减速度值的期间,上述笼室驱动装置使笼室加速,使其达到一定的速度。
22.根据权利要求4或19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根据存储于上述存储器中的目标层的层间信息和上述卷扬机在笼框的减速中所要求的时间信息,计算确定笼室的加速度,恒定速度,减速度,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根据存储于上述存储器中的目标层的层间信息和上述卷扬机在笼框的减速中所要求的时间信息,计算确定笼室的加速度,恒定速度,加速度,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根据存储于上述存储器中的目标层的层间信息和上述卷扬机在笼框的减速中所要求的时间信息,计算确定笼室的加速度,恒定速度,加速度,对上述笼室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上述卷扬机从恒速运行转换到减速运行时的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上述笼室驱动装置不动作的场合的加速度变化率。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驱动装置沿与笼框相同的方向,仅仅驱动两个笼室中的一个笼室。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驱动装置沿相反的方向分别驱动两个笼室。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述笼室位置控制装置设置于上述卷扬机控制装置的内部。
CNB001303015A 1999-10-29 2000-10-27 双层电梯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12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808499A JP4234282B2 (ja) 1999-10-29 1999-10-29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P11308084 1999-10-29
JPP1999308084 1999-10-29
JP2000124008 2000-04-25
JP2000124008A JP4530473B2 (ja) 2000-04-25 2000-04-25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4086A CN1294086A (zh) 2001-05-09
CN100371231C true CN100371231C (zh) 2008-02-27

Family

ID=26565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0301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1231C (zh) 1999-10-29 2000-10-27 双层电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336522B1 (zh)
EP (1) EP1097896B1 (zh)
KR (1) KR100427463B1 (zh)
CN (1) CN100371231C (zh)
DE (1) DE60045365D1 (zh)
SG (1) SG87910A1 (zh)
TW (1) TW5006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8518B2 (ja) * 2000-05-18 2011-02-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4204249B2 (ja) * 2002-04-12 2009-01-0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US20060086199A1 (en) * 2004-10-22 2006-04-27 Reduce Your Speed, Inc. Throttle cable dis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SG181744A1 (en) * 2009-12-15 2012-07-30 Inventio Ag Double-decker lift installation
CN103228565B (zh) * 2010-10-14 2016-08-10 通力股份公司 延伸的辊导引件
WO2014184926A1 (ja) * 2013-05-16 2014-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02013110790A1 (de) * 2013-09-30 2015-04-02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CN107207191A (zh) * 2015-02-04 2017-09-26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绳电梯系统的位置确定
US10329122B1 (en) 2018-01-15 2019-06-25 Otis Elevator Company H frame for a double deck elevator
US11117786B2 (en) * 2018-01-15 2021-09-14 Otis Elevator Company Double deck elevator with linear actuator adjustment mechanis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0981A (en) * 1990-12-17 1993-06-22 Kaehkipuro Matti Elevator and a procedure for its control
JPH10279232A (ja) * 1997-04-11 1998-10-20 Mori Bill Kk 可変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US5907136A (en) * 1997-04-11 1999-05-25 Otis Elevator Company Adjustable double-deck elevator
CN1234361A (zh) * 1998-02-02 1999-11-1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双层或多层电梯
CN1305942A (zh) * 1999-12-20 2001-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6476A (ja) * 1985-03-30 1986-10-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の速度指令装置
JPH04303378A (ja) * 1991-03-29 1992-10-27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ES2137213T3 (es) * 1993-09-15 1999-12-16 Inventio Ag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el control de un ascensor hidraulico.
JP3346978B2 (ja) * 1996-01-26 2002-11-18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H09235080A (ja) * 1996-02-28 1997-09-09 Toshiba Corp 多連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着床制御装置
JP3476625B2 (ja) * 1996-07-22 2003-12-1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US5861587A (en) * 1997-11-26 1999-01-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ouble deck elevator car
SG77211A1 (en) * 1997-12-26 2000-12-19 Toshiba Kk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double deck eleva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0981A (en) * 1990-12-17 1993-06-22 Kaehkipuro Matti Elevator and a procedure for its control
JPH10279232A (ja) * 1997-04-11 1998-10-20 Mori Bill Kk 可変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US5907136A (en) * 1997-04-11 1999-05-25 Otis Elevator Company Adjustable double-deck elevator
CN1234361A (zh) * 1998-02-02 1999-11-1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双层或多层电梯
CN1305942A (zh) * 1999-12-20 2001-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97896A3 (en) 2008-03-19
DE60045365D1 (de) 2011-01-27
TW500687B (en) 2002-09-01
US6336522B1 (en) 2002-01-08
KR100427463B1 (ko) 2004-04-30
CN1294086A (zh) 2001-05-09
SG87910A1 (en) 2002-04-16
EP1097896A2 (en) 2001-05-09
EP1097896B1 (en) 2010-12-15
KR20010040208A (ko) 2001-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19414A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s in the same hoistway
JP4457450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EP1705147B1 (en) Elevator with Vertical Vibration Compensation
JPH07187525A (ja) 複数ばこ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0371231C (zh) 双层电梯
KR100610177B1 (ko) 더블 데크 엘리베이터
JP4543207B2 (ja) 仮想アクティブヒッチ装置
US4553640A (en)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US619966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drive in different performance modes
AU640998B2 (en) Elevator motion profile selection
EP1286907B1 (en) Cyclicly operating elevator
JP3905613B2 (ja) エレベータ
US7377363B2 (en) Elevator with variable drag for car and counterweight
AU2001261355A1 (en) Cyclicly operating elevator
CN100548849C (zh) 具有轿厢和配重可变牵引力的升降机
JP4234282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H069175A (ja)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
JP4530473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H0664853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レベル制御装置
KR102194964B1 (ko) 가변속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H0632548A (ja) ロープ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制動装置
JPH061548A (ja) ロープレスリニアモータエレベーター
JPS6118511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BB1A Publication of applic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