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5266C - 空气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5266C
CN100365266C CNB2003101246551A CN200310124655A CN100365266C CN 100365266 C CN100365266 C CN 100365266C CN B2003101246551 A CNB2003101246551 A CN B2003101246551A CN 200310124655 A CN200310124655 A CN 200310124655A CN 100365266 C CN100365266 C CN 10036526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rimary
retainer
filter
filter hous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246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7542A (zh
Inventor
横森哲人
高田康弘
辻本勇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7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7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52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52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初级和次级元件容纳在过滤器壳体中的空气过滤器,其沿该过滤器壳体(35)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在初级元件(57)的下游侧配置比初级元件57的孔眼粗的次级元件(58),在过滤器壳体(35)内容纳、固定元件保持架(39),面对在过滤器壳体(35)内形成的净化室(44)、在元件保持架(39)的一端固定元件防护材(59),在可拆装地安装于元件保持架(39)上的初级元件(57)及元件防护材(59)之间夹持容纳在元件保持架(39)上的次级元件(58)。这种空气过滤器,既能避免增加空气的流通阻力,又能使通过初级和次级元件的捕集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空气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过滤器壳体中容纳初级和次级元件的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了一种这样构成的过滤器,在由聚氨酯等孔眼粗的材料制成的初级元件的下游侧配置由滤纸等孔眼细的材料制成的次级元件。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空气过滤器中,不能捕集通过孔眼细的次级元件后的物质,因此存在通过次级元件的微细物附着在净化室侧的过滤器壳体内表面上的情况。为了防止产生这种情况,虽然考虑过使初级和次级元件都由孔眼细的材料制成,但是当采用这样的结构时,空气过滤器内的空气流通阻力增加。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录第25097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形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其即能避免增加空气的流通阻力,又能使通过初级和次级元件的捕集效率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其中初级和次级元件被容纳在过滤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沿前述过滤器壳体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在初级元件的下游侧配置比初级元件的孔眼粗的次级元件,元件保持架被容纳并固定在前述过滤器壳体中,元件防护材被固定在面对形成在前述过滤器壳体内的净化室的前述元件保持架的一端处,而且容纳在元件保持架中的次级元件被夹持在可拆装地安装在前述元件保持架上的初级元件和前述元件防护材之间,所述元件保持架具有保持筒部,该保持筒部为比所述初级元件向所述过滤器壳体内的净化室一侧突出的形状,在该保持筒部的一端固定所述元件防护材,在所述保持筒部内收容聚氨酯制的所述次级元件,从所述保持筒部的另一端所述初级元件夹持固定所述次级元件。
按照第1项发明,利用次级元件能尽可能地捕集通过孔眼细的初级元件后的微细通过物,因此能使整体捕集效率提高,而且比起使用孔眼粗的初级元件和孔眼细的次级元件的现有过滤器,不会增加空气的流通阻力。
而且,能保护次级和初级元件免受来自净化室侧的逆行火焰的损害,并且能单独地更换初级和次级元件进行维修,从而能使维修成本降低。
此外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第2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前述初级元件由滤纸制成。按照这样的结构,能使用现有技术使用的材料来制造本发明的空气过滤器。
此外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第3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前述元件防护材是在金属板上设置多个小孔而构成的。按照这样的结构,由于元件防护材是设有小孔的金属板,其刚性比金属网高,所以能够低成本地可靠保持次级元件,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护元件免受逆行火焰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为空气过滤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3中4-4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中:24—空气过滤器;35—过滤器壳体;39—元件保持架(elementholedr);44—净化室;57—初级元件;58—次级元件;59—元件防护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4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为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图2为空气过滤器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沿图2中3-3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3中44线的放大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1,所述机动二轮车的车架5具有:可转向地支承前叉12的头管6;在后部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垂部7a并从前述头管6朝后下方延伸的主架7…;倾斜角比该主架7前部的倾斜角大并从前述头管6朝后下方延伸的下伸管8;连接到前述主架7的下垂部7a的下端部的连接板9;与前述主架7的后部相连并朝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横挡(seat rail)10…;以及连接两座椅横挡10…的中间部和连接板9之间的连接架11…。
前轮WF轴支承在前叉12的下端,杆状的转向把手13连接在前叉12的上部,覆盖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14支承在前叉12上。而且,摇臂15…的前端部通过枢轴16可上下摇动地支承在前述连接板9上,后轮WR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在摇臂15…的后端。另外,在摇臂15…、与前述连接架11…及座椅横挡10…的连接部之间设置后减震器17。
在前述主架7的后部、前述下伸管8的下端及前述连接板9处设置发动机E,从变速器M的输出轴18输出的旋转动力通过环状链条19传递给后轮WR,其中所述变速器M和发动机E一起构成动力单元P。即前述链条19卷挂在固定于前述输出轴18上的主动链轮20和固定于前述后轮WR上的从动链轮21上。
在后轮WR上方的两座椅横挡10…上设有双人乘车用座22,燃油箱23被支承在该乘车用座22前方的主架7上,以便使其位于发动机E的上方。
在由前述主架7的下垂部7a、两座椅横挡10…的前部和前述连接架11…规定的三角形的空间(从侧面看)中,设置由车架5支承的空气过滤器24,该空气过滤器24通过连接管25、化油器26和进气管27连接到发动机E的缸头28上。而且,排气管29的上游端连接到前述缸头28上,其中所述排气管从发动机E的前方绕到下方地弯曲,所述排气管29的下游端和配置在后轮WR右侧的排气消声器30连接。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前罩31从前方覆盖车架5的前部,其中前罩31还覆盖发动机E和燃油箱23的一部分。而且车架5的后部由覆盖化油器26一部分以及空气过滤器24的合成树脂制后罩32覆盖,覆盖后轮WR的后部上方的后挡泥板33被安装在后罩32上。
在图2和图3中,空气过滤器24的过滤器壳体35由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36和37结合而成。第一壳体部件36一体具有:有底筒状部36a,从有底筒状部36a的开口端朝外侧方伸出的伸出板部36b,一端与伸出板部36b的外周缘相连并且另一端开口的筒部36c,和从该筒部36c的另一端开口部朝外侧方伸出的法兰部36d。
第二壳体部件37一体具有:盘状的壳体主体部37a和从该壳体主体部37a的外周朝外侧方伸出的法兰部37b,所述壳体主体部37a封闭第一壳体部件36的筒部36c的另一端开口部,而且通过用多个螺丝部件34、34…紧固法兰部36d和37b,第二壳体部件37以通过壳体主体部37a封闭第一壳体部件36的筒部36c的另一端开口部的方式结合到第一壳体部件36上。
结合参照图4,在结合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36、37的状态下,在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36、37的法兰部36d、37b的之间在全周上形成略呈T字状的沟38。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元件保持架39被容纳固定在前述过滤器壳体35内,该元件保持架39一体具有:保持筒部39a,其以一端侧伸入第一壳体部件36的有底筒状部36a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36上;连接板部39b,其以朝向第一壳体部件36的伸出板部36b的方式连接到保持筒部39a的另一端;支承筒部39c,其以朝向第一壳体部件36的筒部36c内表面的方式一端连接到连接板部39b的外周;以及连接到前述支承筒部39c另一端上的卡合突出部39d。
而且,前述卡合突出部39d为了在整个外周上卡合到过滤器壳体35的前述槽38中而形成具有略呈T字状的横断面形状,并且该突出部39d从前述支承筒部39c的另一端朝外侧方突出;通过将卡合在前述槽38中的卡合突出部39d夹持在第一及第二壳体部件36及37的之间,而将元件保持架39容纳固定在过滤器壳体35内。而且,在前述槽38内,在前述卡合突出部39d和第一壳体部件36之间以及前述卡合突出部39d和第二壳体部件37之间分别安装环状密封部件40、41。
在过滤器壳体35内,安装用于将净化空气引导到化油器26侧的连接管25,并且安装用于将空气从外部导入过滤器壳体35内的吸入管42,而且在过滤器壳体35内,将连通前述吸入管42的未净化室43和连通前述连接管25的净化室44形成在元件保持架39的两侧。
出口侧连接孔45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36的有底筒状部36a的、面对净化室44的部分上,连接管25被安装在过滤器壳体35上,以便使前述出口侧连接孔45的周缘部弹性地卡合到靠近管一端设置在管外周上的环状槽46中,而且一端通向净化室44的连接管25的另一端为了连接到化油器上而从空气过滤器24朝向前方伸出。
而且,入口侧连接孔47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36的伸出板部36b的、面对未净化室43的部分上,吸入管42被安装在过滤器壳体35上,以便使前述入口侧连接孔47的周缘部弹性地卡合到设置在管中间部外周处的环状沟48中。而且,一端在过滤器壳体35的外部朝向后方侧开口的吸入管42的另一端穿过一通孔49并伸入未净化室43中,其中所述通孔设置在元件保持架39的连接板部39b上。
环状的配合槽50以围绕前述入口侧连接孔47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壳体部件36的伸出板部36b中,和前述配合槽50配合的环状突出部51一体地突设在元件保持架39的连接板部39b上。而且,在环状突出部51的前端和配合槽50的封闭端之间安装环状密封部件52。
在前述配合槽50内侧的第一壳体部件36的伸出板部36b上,一体地设置接受元件保持架39的连接板部39b的支承凸起部53,金属制的螺母54被模制结合到该支承凸起部53内。另一方面,在第二壳体部件37的壳体主体部37a上、和前述支承凸起部53对应的部分,一体地设置有底圆筒状的按压部55,前述连接板部39b被夹持在该按压部55的封闭端和前述支承凸起部53之间。而且,贯通插入按压部55的封闭端和连接板部39b的螺丝部件56和前述螺母54螺纹接合,通过拧紧该螺丝部件56,而使前述环状突出部51以利用其前端按压前述密封部件52的方式被压入配合槽50中,据此,在贯通元件保持架39的吸入管42的周围能确实地实现未净化室43和净化室44之间的密封。
在元件保持架39的保持筒部39a中,沿从未净化室43朝向净化室44的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初级元件57、比初级元件57的孔眼粗的次级元件58以及元件防护材59。
元件防护材59例如为在金属板上设置多个小孔60、60...的结构,在面对前述净化室44的、元件保持架39上的保持筒部39a的一端处,例如通过热加工保持筒部39a的一端的一部分来固定元件保持架59。
比次级元件58孔眼细的初级元件57通过将滤纸折叠成波形而构成,并被固定在矩形筒状的支承框架61上,所述支承框架61的一端被插入前述元件保持架39的保持筒部39a中。该支承框架61的一端配合在形成于前述保持筒部39a的一端部内表面侧上环状设置的槽62中,其中将密封部件63设置在支承框架61和保持筒部39a之间。
另外,在支承框架61另一端部的外周一体设置多个(如四个)抵接突出部61a,所述抵接突出部61a在前述保持筒部39a周围抵接元件保持架39的连接板部39b。另一方面,在前述元件保持架39的保持筒部39a的外周一体地设置和前述抵接突出部61a…对应的凸出部39e…,金属制的螺母64…被模制结合到各凸出部39e…上。而且,通过将贯通插入各抵接突出部61a…的螺丝部件65…螺合紧固在前述螺母64中,而可以将支承框架61、即初级元件57安装到元件保持架39上;通过松开前述螺丝部件5…,可以将支承框架61、即初级元件57从元件保持架39上取下。
次级元件58,由聚氨酯制成,并通过夹持在初级元件57和元件防护材59之间而被容纳在元件保持架39的保持筒部39c内。因此,如果使初级元件57从保持筒部39a上脱离,则也能将次级元件58从保持筒部39a取下,使次级元件58也可拆装地安装到元件保持架39上。
在过滤器壳体35的第一壳体部件36上一体设置用于将过滤器壳体35安装到车架5上的多个(如3个)安装臂66…,在各安装臂66上设置用于将过滤器壳体35弹性支承在车架5上的橡胶件67…。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在过滤器壳体35内,因为沿该过滤器壳体35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在初级元件57的下游侧配置比初级元件57的孔眼粗的次级元件58,所以能尽可能地利用次级元件58捕集通过孔眼细的初级元件57后的微细通过物,因此可以使整体捕集效率提高,而且比起使用孔眼粗的初级元件和孔眼细的次级元件的现有过滤器,不会增加空气的流通阻力。
另外,元件保持架39被容纳固定在过滤器壳体35中,元件防护材59被固定在面对过滤器壳体内形成的净化室44的、元件保持架39的一端处,而且容纳在元件保持架39中的次级元件58被夹持在可拆装地安装在元件保持架39上的初级元件57和前述元件防护材59之间。因此,通过元件防护材59能保护次级和初级元件58、57免受可能逆行到净化室44的逆行火焰的损害,并且能单独地更换初级和次级元件57、58进行维修,从而能使维修成本降低。
此外,由于初级元件57由滤纸制成,次级元件58由聚氨酯制成,所以能使用现有技术使用的材料来制造本发明的空气过滤器24。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主要思想的范围内的本发明的各种设计变化都是可能的。
(发明效果)
根据第1项发明,利用次级元件能尽可能地捕集通过孔眼细的初级元件后的微细通过物,因此能使整体捕集效率提高,而且比起使用孔眼粗的初级元件和孔眼细的次级元件的现有过滤器,不会增加空气的流通阻力。
根据第2项发明,能保护次级和初级元件免受来自净化室侧的逆行火焰的损害,并且能单独地更换初级和次级元件57、58进行维修,从而能使维修成本降低。
根据第3项发明,能使用现有技术使用的材料来制造本发明的空气过滤器。

Claims (3)

1.一种空气过滤器,在过滤器壳体(35)内容纳初级及次级元件(57,58),其特征在于:沿前述过滤器壳体(35)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在初级元件(57)的下游侧配置比初级元件(57)的孔眼粗的次级元件(58),在前述过滤器壳体(35)内容纳、固定元件保持架(39),面对在前述过滤器壳体(35)内形成的净化室(44)、在前述元件保持架(39)的一端固定元件防护材(59),在可拆装地安装于前述元件保持架(39)上的初级元件(57)及前述元件防护材(59)之间夹持容纳在元件保持架(39)上的次级元件(58),
所述元件保持架(39)具有保持筒部(39a),该保持筒部(39a)为比所述初级元件(57)向所述过滤器壳体(35)内的净化室(44)一侧突出的形状,在该保持筒部(39a)的一端固定所述元件防护材(59),在所述保持筒部(39a)内收容聚氨酯制的所述次级元件(58),所述初级元件(57)被固定成从所述保持筒部(39a)的另一端夹持所述次级元件(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初级元件(57)由滤纸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元件防护材是在金属板上设置多个小孔而构成的。
CNB2003101246551A 2003-01-08 2003-12-25 空气过滤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52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02350 2003-01-08
JP2003002350A JP2004211661A (ja) 2003-01-08 2003-01-08 エアクリー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7542A CN1517542A (zh) 2004-08-04
CN100365266C true CN100365266C (zh) 2008-01-30

Family

ID=3282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465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5266C (zh) 2003-01-08 2003-12-25 空气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211661A (zh)
CN (1) CN10036526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5195A (ja) 2007-10-03 2009-04-23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エアクリー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DE102014012881B4 (de) * 2014-09-04 2024-05-29 Mann+Hummel Gmbh Luftfiltergehäuse und Luftfilter für einen Luftansaugtrakt einer Verbrennungsmaschine
JP6376157B2 (ja) * 2016-03-03 2018-08-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6897322B2 (ja) * 2017-05-29 2021-06-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ークリーナー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41208A1 (de) * 1986-12-03 1988-06-16 Stihl Maschf Andreas Luftfilter
JP2509731Y2 (ja) * 1989-12-11 1996-09-0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ナ
US5871567A (en) * 1996-12-12 1999-02-16 Dana Corporation Dual Media air filter with electrostatic charge
WO2002101225A1 (en) * 2000-03-31 2002-12-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clean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41208A1 (de) * 1986-12-03 1988-06-16 Stihl Maschf Andreas Luftfilter
JP2509731Y2 (ja) * 1989-12-11 1996-09-0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ナ
US5871567A (en) * 1996-12-12 1999-02-16 Dana Corporation Dual Media air filter with electrostatic charge
WO2002101225A1 (en) * 2000-03-31 2002-12-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clea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11661A (ja) 2004-07-29
CN1517542A (zh) 2004-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2348B (zh) 机动二轮车的滤罐安装结构
CN102597482B (zh) 机动两轮车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CN1228208C (zh) 摩托车的后组合灯安装结构
CN103029780B (zh)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WO2011077898A1 (ja) 過給機付き自動二輪車
US8534406B2 (en) Motorcycle
US4815555A (en) Rear fender assembly for a motorcycle
CN101100205A (zh) 自动二轮车
CN102700658A (zh) 骑乘式车辆
BR102013004708B1 (pt) Dispositivo de admissão
KR100880705B1 (ko) 연료 탱크
CN102791569A (zh) 机动二轮车
CN100365266C (zh) 空气过滤器
CN102730122A (zh) 机动两轮车
CN110431068B (zh) 鞍乘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支承结构
CN101804838B (zh) 鞍乘式车辆
US7014240B2 (en) U-shaped locking anti-theft tool storage and support structure in vehicle
CN101713358B (zh) 燃料泵的安装构造
MXPA02001359A (es) Depurador de gases de escape de vehiculo de tipo motoneta.
CN100572181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JP4104332B2 (ja) エアクリーナを有するエンジンを備える車両
CN1079758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CN205524663U (zh) 一种摩托车的碳罐安装结构
CN100478210C (zh) 自动二轮车的吸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