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9068C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9068C
CN100359068C CNB038120720A CN03812072A CN100359068C CN 100359068 C CN100359068 C CN 100359068C CN B038120720 A CNB038120720 A CN B038120720A CN 03812072 A CN03812072 A CN 03812072A CN 100359068 C CN100359068 C CN 1003590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garment piece
bar
front body
body gar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120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6268A (zh
Inventor
冈本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6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6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90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90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Abstract

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横机、无缝制地编织大领口的针织物的方法,从前领口形成部分将前身衣片分成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进行编织,并由第1步骤、第2步骤和第3步骤形成领口,在第1步骤中,将包括除了进行编织的右前身衣片或左前身衣片其中一方的前领口的全部针迹向另一方的空针移圈,并一边将针床扳花一边在另一方的空针上进行前领口的放针编织;在第2步骤中,以使后身衣片端部的一方、与由第1步骤编织的右前身衣片或左前身衣片的其中一方的袖笼侧端部相对向的状态,利用肩包缝处理接合;在第3步骤中,使没有进行肩包缝处理的后身衣片的端部、与没有进行肩包缝处理的前身衣片的袖笼侧端部相对向并利用肩包缝处理接合。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无缝制接合形成无接缝筒状的编织物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形成毛衣或羊毛衫等的针织物上的宽领口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如在国际公开编WO 01/55491 A1中所记载并如图7及图8所示,提出了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相互对向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并能在前后针床之间将针迹移圈的横机,在前身衣片100a上形成前低后高状宽前领口310的无缝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这是基本在从针织物的下摆到腋下将前后身衣片100(100a、100b)与两袖210(210a、210b)、220(220a、220b)编织成筒状以后,当编织前身衣片100a时,将领口300的开始形成位置(图8上为点划线L1)以下分开编成能夹持领口300的右前身衣片110a及左前身衣片120a,以此在前身衣片100a上形成前领口310。
并且,为了将领口形成得宽大,在右前身衣片110a及左前身衣片120a的编织过程中途(图8上的点划线L2以下),一边将右前身衣片110a或左前身衣片120a的全部针迹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一边使移圈了的针床作扳花动作以后,反复进行将前身衣片全部针迹返回原来针床的动作,并进行将右前身衣片110a或左前身衣片120a的针迹相对于衣片中心渐渐向外侧移动的编织,以此沿领口300周围边缘进行前领口310的放针。
而且,从右前身衣片110a与左前身衣片120a的最终线圈横列的领口侧端部将数针(图8的点L3)用于领口编织以便容易再增加前领口310的针迹。
以这样形成前领口310,可以增加前领口310的纵行数,其结果是,与其连续且编织的领子400不仅领口的口径宽大,而且领口300能形成自然且呈前低后高状态。
这样使用将领口300编织成宽大的前身衣片100a来制作毛衣,则可以提高时尚性,由于在穿着时头能容易通过领子,而不会被领子勒着所以能使穿着感觉也良好。
但是在上述的编织方法中,由于为了在领口上形成放针,通过将右前身衣片110a或左前身衣片120a的全部针迹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并在使移圈了的针床作扳花动作以后反复进行将前身衣片全部针迹返回原来针床的动作,来进行将右前身衣片110a或左前身衣片120a的针迹相对于衣片中心渐渐向外侧移动的编织,所以在将前身衣片的针迹移圈时,要对相同针迹进行放针数一倍次数的移圈动作。
这样,若对相同针迹进行多次移圈,则容易产生损伤纱线的不适。
另外,在上述的领口编织方法中,从右前身衣片110a与左前身衣片120a的最终线圈横列的领口侧端部将数针(图8的点L3)用于领口编织,但为了将右前身衣片110a与左前身衣片120a的最终线圈横列的一部分用于领口编织,而缩短了其分肩接合部分的长度,并向横向加长了后身衣片100b的后领口320的长度。
若加长了后身衣片100b的后领口320的长度,则产生领口整体就不是前低后高,而呈向横向扩展状态的难看外观且时尚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轻编织时的纱线的负荷并能形成时尚且前低后高状宽领口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相互对向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并能在前后针床之间将针迹移圈的横机,将构成针织物的衣片编织成无接缝的连续筒状,其特征在于:
在从针织物的下摆到腋下编织了衣片以后,在从腋下往肩上编织衣片时,将前身衣片从领口形成部分分成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进行编织,并在衣片上形成领口时包括以下步骤:
1)第1步骤,具有:
将除了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其中一方的全部针迹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向使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的前身衣片、远离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一方前身衣片的方向,使针床以与放针数成比例的间距数将针床扳花,并且在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上的前领口的、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侧端部一侧,在一边形成对应于扳花间距数的放针一边将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编织规定线圈横列以后,将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的针迹、向原来的针床移圈的工序,
将除了没有编织该规定线圈横列的前身衣片的全部针迹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向使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的前身衣片、远离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方向,使针床以与放针数成比例的间距数将针床扳花,并且在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上的前领口的、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侧端部一侧,在一边形成对应于扳花间距数的放针一边将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编织规定线圈横列以后,将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的针迹、向原来的针床移圈的工序,和
具有将后身衣片编织规定线圈横列的工序,
2)第2步骤,在第1步骤结束以后或在第1步骤的途中,通过利用针床的扳花动作及向前后针床的移圈而形成的针迹的旋转动作,可将由第1步骤编织的后身衣片的端部的一方、与由第1步骤编织的右前身衣片或左前身衣片的其中一方的袖笼侧端部相对向,然后,利用肩包缝处理将后身衣片与右前身衣片或左前身衣片的其中一方接合,
3)第3步骤,在第1步骤及第2步骤结束以后,通过利用针床的扳花动作及向前后针床的移圈而形成的针迹的旋转动作,将没有进行肩包缝处理的后身衣片的端部、与没有进行肩包缝处理的左前身衣片或右前身衣片的袖笼侧端部相对向,并用肩包缝处理将后身衣片与左前身衣片或右前身衣片的一方接合。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所述第1步骤,由以下第1领口放针步骤和第2领口放针步骤构成,
第1领口放针步骤,以相同圈数一边将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编织规定线圈横列,一边进行前领口的放针处理,并且以规定线圈横列编织后身衣片,
第2领口放针步骤,继续由第1领口放针步骤进行的前身衣片及后身衣片的编织,并一边以对袖笼侧端部进行翻转横列线圈的编织处理、按规定线圈横列编织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一边进行前领口的放针处理,并且以规定线圈横列数编织后身衣片,
在利用第2领口放针步骤编织一方的前身衣片以后,进行用第2步骤及第3步骤的编织。
编织的针织物,最好是适用于嵌入式的毛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针织物第1实施例的圆领的嵌入式毛衣图。
图2是在横机上编织构成第1实施例毛衣各部分件的状态图。
图3是第1实施例毛衣编织步骤的步骤1~9的示意图。
图4是第1实施例毛衣编织步骤的步骤10~17的示意图。
图5是第1实施例毛衣编织步骤的步骤18~25的示意图。
图6是在横机上编织构成第1实施例毛衣的各部分的状态图。
图7是以往的圆领的嵌入式毛衣的示意图。
图8是在横机上编织构成以往圆领嵌入式毛衣各部分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相互对向的前后一对针床且后针床能向左右扳花、并能在前后针床之间进行针迹的移圈的2片底板的横机编织针织物。
2片底板的横机,在编织筒状针织物时,在前后各针床上分别使用单根的织针并进行编织,例如,以前针床的奇数号的织针为主、用于编织前身衣片或袖子的前部等针织物的前侧部分编织物,以后针床的偶数号的织针为主、用于编织后身衣片或袖子的后部等针织物的后侧部分。并且,前后针床,将与用于一方针床的编织用织针对向的另一方针床的织针作为空针,将该空针用于移圈或罗纹线圈编织等。
通过使用这些空针,可以编织凹凸、双反面、罗纹线圈等的正面线圈与反面线圈混合的组织花纹,或将袖子或衣片的针迹向横列方向移动,相互接合。
另外,在使用2片底板的横机时,也可以在前后针床的一方或两方的上位设置并列设置移圈底脚片的移圈底脚片底板并编成编织物。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2片底板的横机并编织针织物,但本发明可以用由上部前针床、下部前针床、上部后针床、下部后针床构成的4片底板的横机编织。
在用4片底板的横机时,例如,将前侧部分附属于下部前针床,将后侧部分附属于下部后针床,并且将上部后针床作为在编织前侧部分的编织物时的空针、用于前侧部分编织物的移圈等,将上部前针床作为编织后侧部分编织物时的空针、用于后侧部分编织物的移圈等。
本实施例,是使用上述2片底板的横机、将构成针织物的衣片及袖子以形成无接缝连续的筒状的形式编织无缝针织物的方法。
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图1是用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织成作为针织物的嵌入式毛衣1的图。图2表示构成毛衣1的衣片及袖子的纸样(针迹排列),将穿着毛衣时表现在后侧的后身衣片2b及两袖的右袖后部13b及左袖后部3b出示在上侧,将穿着毛衣时表现在前侧的前身衣片2a及两袖的右袖前部13a及左袖前部3a出示在下侧。
主要使用后针床BB上的奇数号织针编织后身衣片2b、右袖后部13b、左袖后部3b,主要使用前针床FB上的偶数号织针编织前身衣片2a、右袖前部13a、左袖前部3a。
用本实施例编织的毛衣1是圆领型,使从前身衣片2a上的下摆到肩上的袖子的接合部的织物长度(横列数)、与从后身衣片2b上的下摆到肩上的袖子的接合部的织物长度(横列数)一致,是在肩线上接合前身衣片2a与后身衣片2b的设计。
为了方便说明,毛衣1的衣片及袖子的编织组织,是平织的素色组织,但也可以是提花或罗纹等的组织花纹的组织。
毛衣1,如图2所示,作为腋下部的前身衣片2a各点A、a,与左袖前部3a及右袖前部13a的各点P、p接合,后身衣片2b的个点H、h与左袖后部3b及右袖后部13b的各点S、s接合。
并且,沿开袖23将前身衣片2a与左袖前部3a及右袖前部13a接合,将后身衣片2b与左袖后部3b及右袖后部13b接合。
前身衣片2a,在开始形成领口4的点G、g以后,形成与后身衣片2b不同的形状,如图2所示,分成左前身衣片21a及右前身衣片22a并进行编织。
并且,在开始形成领口4后的衣片2a、2b及袖子3、13的编织,是按左前身衣片21a、左袖前部3a、左袖后部3b、后身衣片2b、右袖后部13b、右袖前部13a、右前身衣片22a的顺序或相反的顺序编织,并且沿开袖23、将左袖前部3a与左前身衣片21a接合,将左袖后部3b和右袖后部13b与后身衣片2b接合,将右袖前部13a与右前身衣片22a接合。
在结束了左袖3与右袖13的接合以后,将前身衣片2a及后身衣片2b在肩部上接合。
并且,领子5,是沿由线e-y-f-g-G-F-Y-E-K-k-e形成的环、用罗纹编织编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衣片或袖子左右的用语,例如,所谓右前身衣片22a或左前身衣片21a等的左右,是以穿着毛衣1状态的穿着者为基准。
图3~图5,是详细表示从下摆部分向肩编织毛衣1时的各阶段编织的编织步骤图。
编织步骤图分别用粗实线表示前身衣片2a,用细实线表示后身衣片2b,用双线表示袖子3、13,并且,用点划线表示前身衣片2a的前领口41。
步骤1,出示的是在从分别准备的用于衣片编织用及袖子编织的供纱口(未图示)向前针床FB的各织针供给编织线以后,反复进行将供纱口反转并向后针床BB的各织针供给编织线的编织,并开始在筒状体的衣片的下摆及左右袖子的袖口上编织罗纹编织部61、62的状态。
步骤2,出示的是与编织衣片2的同时、一边扩大筒径一边进行左袖3及右袖13的编织并进行到腋下部(图2的点A、P、a、p、S、H、s、h)之前的状态。
步骤3,出示的是在腋下部将衣片2与左袖3及右袖13合并形成一个筒状体的状态。这是进行例如从用于衣片编织时的供纱口进行供给编织线的编织。
步骤4,出示的是前身衣片2a的编织、在到达开始形成领口4的点G、g位置时的针床上各针织物挂住的状态。从这里前身衣片2a被分成右前身衣片22a及左前身衣片21a。
另外,从步骤3到步骤4,反复进行例如以3∶1作为在衣片2与各袖3、13形成的筒状体的衣片部与袖部的横列编织比例来编织左袖3及右袖13、同时将各袖3、13向衣片2侧移动并将编织线重叠的编织,以此渐渐减小以衣片2与袖3、13形成的筒状体口径。此时,衣片2编织宽度也被同时减小。
步骤5,出示的是将左前身衣片21a从图2上的线B-G的位置编织到线C-F位置的状态。在步骤5中,每隔一个横列将领口侧端部集圈,以此沿线G-F将领口4的周围边缘的针迹置于依次不作用状态并在进行翻转线圈横列编织,同时进行左袖前部3a与左前身衣片21a的接合。
在步骤5中,将左袖前部3a全部针迹向挂上了后身衣片2b针迹的后针床BB的空针移圈。
当在从袖笼侧编织一个横列左前身衣片21a并编织下一个横列时,一边将领口侧端部的针迹在挂有领口针迹的织针(挂有针迹G的织针)上集圈一边编织一个横列。
并且,在图3上,向左方将后针床BB扳花两个间距,并将左袖前部3a的前身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左前身衣片21a的袖侧端部的针迹移圈并使其重合。
通过反复进行到达线F-C位置为止的规定横列的该一系列动作,一边形成前领口41一边接合左袖前部3a和左前身衣片21a,在到达线F-C位置、结束编织以后,将挂在后针床BB上的左袖前部3a针迹返回前针床FB上。
步骤6,出示了从图2上的线b-g位置到线c-f位置编织右前身衣片22a的状态。在步骤6中,也通过每隔一个横列将领口侧端部集圈,沿线g-f将领口4的周围边缘的针迹置于依次不作用状态并在进行翻转线圈横列编织的同时进行右袖前部13a与右前身衣片22a的接合。
在步骤6中,将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右袖后部13b及右袖前部13a的全部针迹向挂有后身衣片2b针迹的后针床BB的空针移圈。
在从袖笼侧将右前身衣片22a编织一个横列并编织下一个横列时,一边将领口侧端部的针迹在挂有领口针迹的织针(挂有针迹g的织针)上集圈一边编织一个横列。
并且,在图3上,向右方将后针床BB扳花两个间距并将右袖前部13a的前身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右前身衣片22a的袖侧端部的针迹移圈而使其重合。
通过反复进行到达线f-c位置为止的规定横列的该一系列的动作,一边形成前领口41一边接合右袖前部13a和右前身衣片22a,在到达线f-c位置结束编织以后,将挂在后针床BB上的右袖前部13a和右袖后部13b的针迹全部返回前针床FB。
另外,利用步骤5、6的编织,沿线F-G-g-f形成领口41的最初部分,并处于步骤7所示的状态。
步骤8,表示将后身衣片2b从线I-i位置到线Z-z位置、一边进行左袖后部3b与右袖后部13b的接合一边编织的状态。
在步骤8中,只将后身衣片2b编织2横列以后,将挂在后针床BB上的后身衣片2b及左袖后部3b的全部针迹向前针床FB的空针移圈。
然后,在将后针床BB向左袖后部3b侧(图3的右方)扳花两个间距以后,将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后身衣片2b的针迹全部返回后针床BB。由该动作,将后身衣片2b端部的针迹与右袖后部13b端部的针迹重合并进行接合。
然后,在图3上向右方再将后针床BB扳花两个间距,将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左袖后部3b的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由该动作,将后身衣片2b端部的针迹与左袖后部3b端部的针迹重合并进行接合。
并且,在前针床FB上,保持地挂着左袖后部3b的针迹的状态,反复进行编织与上述一样的后身衣片2b的编织、后针床BB的扳花动作、后身衣片2b的针迹移圈、左袖后部3b的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的动作。通过进行规定横列的该一系列动作,将左袖后部3b与后身衣片2b接合。
另外,在步骤8中,继续将挂在前针床FB空针上的左袖后部3b的针迹全部返回后针床BB,并在只编织后身衣片2b两个横列后,将挂在后针床BB上的后身衣片2b及右袖后部13b的针迹全部向前针床FB的空针移圈。
并且,在将后针床BB向右袖后部13b侧(图3的左方)扳花两个间距以后,将被挂在前针床FB的后身衣片2b的针迹全部返回后针床BB。由该动作,将后身衣片2b端部的针迹与左袖后部3b端部的针迹重合并进行接合。
然后,再将后针床BB向在图3上的左方扳花两个间距,将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右袖后部13b的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由该动作,将后身衣片2b端部的针迹与右袖后部13b端部的针迹重合并进行接合。
并且,在前针床FB上保持挂着右袖后部13b的针迹的状态,反复进行与上述一样的后身衣片2b的编织、后针床BB的扳花动作、后身衣片2b的针迹移圈、右袖后部13b的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的动作。进行规定横列的该一系列动作,以将右袖后部13b与后身衣片2b接合。由步骤8的编织成为步骤9的状态。
在步骤10~15中,是进行本发明第1步骤中的第1领口放针步骤的工序,进行用于增加在前领口41的线F-G-g-f以后的前领口41的编织物宽度的编织。具体的是进行线F-Y及线f-y的用于形成前领口41的编织。
步骤10,出示的是左前身衣片21a的横列编织,并出示了从左前身衣片21a的线C-F位置编织到线D-Y位置的状态。在该横列编织期间,进一步形成领口4左侧部分。
在步骤10中,首先,将挂在前针床FB上的右袖前部13a及右前身衣片22a及前领口41(线F-G-g-f)及左袖前部3a向后针床BB上的空针移圈。
然后,将后针床BB向使右前身衣片22a从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左前身衣片21a远离的方向(图3及图4的左方向)进行2间距的扳花。扳花之后,编织左前身衣片21a一个横列,并在将左袖前部3a的前身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左前身衣片21a的袖侧端部的针迹移圈并与其重合之后,在挂在后针床BB上的前领口41针迹上的左前身衣片21a端部的横空针上一边形成一个网眼的放针一边编织一横列左前身衣片21a。
进而,将后针床BB向使右前身衣片22a从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左前身衣片21a远离的方向(图3及图4的左方)扳花两个间距。扳花之后,编织左前身衣片21a一个横列,并在将左袖前部3a的前身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左前身衣片21a的袖侧端部的针迹移圈并与其重合,之后,在挂在后针床BB上的前领口41针迹上的左前身衣片21a端部的横空针上一边形成一个网眼放针一边编织一横列左前身衣片21a。
这样,以与放针数成比例的间距数(2间距对一个网眼放针)使后针床BB进行扳花,并且在被挂在后针床BB上的前领口41的左前身衣片21a侧端部上,以规定次数反复进行一边形成对应于扳花间距数的放针一边编织规定横列的左前身衣片21a的动作,以此可一边进行前领口41的放针一边进行左袖前部3a与左前身衣片21a的接合。
在步骤10中,以相同数目进行8横列左前身衣片21a的编织,并完成左袖前部3a向左前身衣片21a的接合。
此时,在左前身衣片21a各编织横列的领口端部侧,在后针床BB的空针上形成放针,并沿线F-Y以顺序不作用状态形成前领口41的周围边缘的针迹,由步骤10,增加4个网眼(纵行)前领口41的针迹。
在步骤10的编织之后,将被挂在后针床BB上的右袖前部13a及右前身衣片22a及前领口41(线Y-F-G-g-f)向前针床FB移圈,以此处于步骤11所示的状态,沿线F-Y形成前领口41,并且完成左袖前部3a向左前身衣片21a的接合。
步骤12,出示了右前身衣片22a的横列编织,并出示了从右前身衣片22a的线c-f位置编织到线d-y位置的状态。在该横列编织期间,进一步形成前领口4的右侧部分。
在步骤12中,首先,将挂在前针床FB上的左前身衣片21a及前领口41(线Y-F-G-g-f)及右袖前部13a向后针床BB的空针移圈。
然后,将后针床BB向使左前身衣片21a从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右前身衣片22a远离的方向(图3及图4的右方向)扳花两个间距。扳花之后,编织右前身衣片22a一个横列,并在将右袖前部13a的前身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右前身衣片22a的袖侧端部的针迹移圈并与其重合之后,在挂在后针床BB上的前领口41的针迹上的右前身衣片22a端部的横空针上形成一个网眼放针并编织一横列右前身衣片22a。
进而,将后针床BB向使左前身衣片21a从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右前身衣片22a远离的方向(图3及图4的右方向)进行两个间距扳花。扳花之后,编织一横列右前身衣片22a,在将右袖前部13a的前身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右前身衣片22a的袖侧端部的针迹移圈并与其重合之后,在挂在后针床BB上的前领口41针迹上的右前身衣片22a端部的横空针上一边形成一网眼放针一边编织一横列右前身衣片22a。
这样,以与放针数成比例的间距数(两个间距对一个网眼放针)将后针床BB扳花,并且在被挂在后针床BB上的前领口41的右前身衣片22a侧端部上,以规定次数反复进行一边形成对应于扳花间距数的放针一边进行编织规定横列的右前身衣片22a的动作,这样可一边进行前领口41的放针一边进行右袖前部13a与右前身衣片22a的接合。
在步骤12中,以相同数目进行8横列右前身衣片22a的编织,并完成右袖前部13a向右前身衣片22a的接合。
此时,在右前身衣片22a的各编织横列的领口端部侧形成向后针床BB空针的放针,并沿线f-y以顺序不作用的状态形成前领口41周围边缘的针迹,由步骤12,增加4个网眼(纵行)前领口41的针迹。
在步骤12的编织之后,将被挂在后针床BB上的左前身衣片21a及前领口41(线Y-F-G-g-f-y)向前针床FB移圈,以此处于步骤13所示的状态,沿线f-y形成前领口41,并完成右袖前部13a向右前身衣片22a的接合。
步骤14,出示了将后身衣片2b从线Z-z位置编织到线J-j位置、并进行左袖后部3b与右袖后部13b接合的编织状态。
在步骤14中,在只编织两横列后身衣片2b以后,将挂在后针床BB上的后身衣片2b及左袖后部3b的针迹的全部向前针床FB移圈。
并且,在将后针床BB,向左袖后部3b侧(图4的右方向)扳花两个间距以后,将挂在前针床FB上的后身衣片2b全部针迹返回后针床BB。由该动作,将后身衣片2b端部的针迹与右袖后部13b端部的针迹重合并进行接合。
然后,进一步将后针床BB向图4的右方向进行两个间距扳花,并将挂在前针床FB上的左袖后部3b的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由该动作,将后身衣片2b端部的针迹与左袖后部3b端部的针迹重合并进行接合。
并且,在前针床FB上保持挂着左袖后部3b的针迹的状态下,反复进行与上述一样的后身衣片2b的编织、后针床BB的扳花动作、后身衣片2b的针迹移圈、左袖后部3b的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的动作。通过进行规定次数的该一系列动作,将左袖后部3b与后身衣片2b接合。
另外,在步骤14中,继续将挂在前针床FB空针上的左袖后部3b的针迹全部返回后针床BB,并在只编织后身衣片2b两个横列后,将挂在后针床BB上的后身衣片2b及右袖后部13b的针迹全部向前针床FB的空针移圈。
并且,在将后针床BB向右袖后部13b侧(图4的左方向)扳花两个间距以后,将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后身衣片2b的针迹全部返回后针床BB。由该动作,将后身衣片2b端部针迹与左袖后部3b端部针迹重合并进行接合。
然后,向图4上左方向进一步将后针床BB扳花两个间距,将被挂在前针床FB的右袖后部13b的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由该动作,将后身衣片2b端部的针迹与右袖后部13b端部的针迹重合并进行接合。
并且,在前针床FB上保持挂着右袖后部13b的针迹的状态下,反复进行与上述一样的后身衣片2b的编织、后针床BB的扳花动作、后身衣片2b的针迹移圈、右袖后部13b的衣片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的动作。进行规定次数的该一系列动作,以此完成右袖后部13b与后身衣片2b接合。
另外,将后针床BB向右方向扳花,同时将后针床BB的右端部针迹向前针床FB移圈,并且一边进行反复将前针床FB左侧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动作的旋转动作,一边如步骤15所示,使挂在前针床FB织针上的左前身衣片21a的袖笼侧端部针迹、与挂在后针床BB织针上的后身衣片2b的袖笼侧端部针迹处于对向的状态。
步骤16~25,出示了一边进行用于形成衣片肩坡的编织一边进行用于增加前领口41线y-f-g-G-F-Y以后的前领口41织物宽度的编织,并直到完成领口4的形成为止。
步骤16,出示了为了在左前身衣片21a上形成肩坡部、从左前身衣片21a的线D-E位置到线D-E位置进行翻转横列线圈编织的状态。
在步骤16中,首先,将挂在前针床FB上的右前身衣片22a的针迹与前领口41(线y-f-g-G-F-Y)的针迹向后针床BB的空针移圈。
然后,将后针床BB向图4的左方向进行两个间距扳花。扳花之后,一边通过翻转横列线圈编织将左前身衣片21a编织两个横列,一边在被挂于后针床BB上前领口41针迹上的左前身衣片21a端部横空针上形成一个网眼的放针,并且将被挂在前针床FB上的左前身衣片21a袖笼侧端部的针迹从外侧按顺序向后针床BB的空针移圈并进行旋转动作。
这样,反复进行以与放针数成比例的间距数(两个间距对一个网眼放针)使后针床BB扳花并在被挂于后针床BB上的前领口41的左前身衣片21a侧端部上、一边形成对应于扳花间距数的放针一边编织规定横列的左前身衣片21a的动作,这样可一边进行前领口41的放针,一边进行将左前身衣片21a翻转横列线圈的编织,以此能形成肩坡部。
在步骤16中,一边对袖笼侧进行翻转横列线圈编织、以对左前身衣片21a进行8横列的编织,一边沿线Y-E以顺序不作用的状态形成前领口41的周围边缘的针迹,再将前领口41的针迹增加4个网眼(纵行)。
在进行了步骤16的编织以后,将挂在后针床BB空针上的右前身衣片22a的针迹及前领口41(线y-f-g-G-F-Y-E)的针迹向前针床FB移圈,且将后针床BB向右方向扳花,并且将后针床BB右端部的针迹向前针床FB移圈,并一边进行反复将前针床FB左端部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动作的旋转动作,一边如步骤17所示,将挂在前针床FB织针上的左前身衣片21a的袖笼侧端部的针迹、与挂在后针床BB织针上的后身衣片2b的袖笼侧端部的针迹处于对向的状态。
如图2所示,利用步骤17沿线Y-E形成前领口41。
步骤18,出示了一边对两端进行翻转横列线圈编织,一边将后身衣片2b从线J-j位置编织到线K-k位置的状态。在编织后身衣片2b时,进行将两端针迹集圈处理等以顺序不作用状态进行翻转横列线圈编织。
由于步骤18编织结束、挂在前针床FB织针上的左前身衣片21a的袖笼侧端部、与挂在后针床BB织针上的后身衣片2b的袖笼侧端部对向,所以如图19所示,利用包缝处理将前身衣片2a与后身衣片2b接合。将用包缝处理的接合处从前后针床的织针上拆下。
另外,为了将右前身衣片22a的全体针迹向前针床FB转移,一边将后针床BB向左方扳花一边将前针床FB右端部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并反复进行将后针床BB左端部针迹向前针床FB移圈动作的旋转动作,以处于步骤20的状态。
在步骤21中,表示从步骤20的状态,为了在右前身衣片22a上形成肩坡部而从线d-y的位置进行翻转横列线圈编织右前身衣片22a到线d-e位置的状态。
在步骤21中,首先,将挂在前针床FB上的前领口41(线y-f-g-G-F-Y-E)的全部针迹向后针床BB的空针移圈。
然后,将后针床BB向图4的右方向进行两个间距扳花。扳花之后,一边用翻转横列线圈编织将右前身衣片22a编织两个横列,一边在被挂在后针床BB上前领口41针迹上的右前身衣片22a端部的横空针上形成放针,并且将右前身衣片22a袖笼侧端部的针迹从外侧按顺序向后针床BB的空针移圈并进行旋转动作。
这样,以与放针数成比例的间距数(两个间距对一个网眼放针)使后针床BB扳花,并在挂在后针床BB上的前领口41的右前身衣片22a侧端部上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一边形成对应于扳花间距数的放针一边编织规定横列右前身衣片22a的动作,以此一边进行前领口41的放针一边将右前身衣片22a减针而形成肩坡部。
在步骤21中,一边对袖笼侧进行翻转横列线圈编织并对右前身衣片22a并进行8横列的编织,一边沿线y-e以顺序不作用的状态形成前领口41的周围边缘的针迹,以将前领口41的针迹增加4个网眼(纵行)。
在进行了步骤21的编织以后,将挂在后针床BB空针上的前领口41(线e-y-f-g-G-F-Y-E)的针迹向前针床FB移圈,将后针床BB向左方扳花,将后针床BB的左端部针迹向前针床FB移圈,并且一边进行反复将前针床FB右端部针迹向后针床BB移圈动作的旋转动作,一边如步骤22所示,使挂在前针床FB上的右前身衣片22a的袖笼侧端部针迹、与挂在后针床BB上的后身衣片2b的袖笼侧端部针迹处于对向的状态。
由步骤22形成如图2所示的沿线y-e前领口41。
另外,如步骤23所示,利用包缝处理将右前身衣片22a与后身衣片2b接合。从织针上拆下用包缝处理的接合之处,只是步骤24的领口41、42处于被挂在前后针床的织针上的状态。
进而,为了在领口4上形成领子5,一边进行反复后针床BB的右方向的扳花及移圈一边进行旋转动作,以便能将前身衣片2a前领口41的中心与后身衣片2b后领口42的中心对正,处于步骤25的状态。
这样,增加前领口41的编织物宽度,即使后领口42与前领口41的编织物宽度出现较大的差,也能以前身衣片2a的将前领口41侧端的针迹向后针床BB移送的方式平衡挂在前后针床上的编织物的圈数,以此维持其临界部针迹彼此之间不离开的接近状态,因此能编织成可以防止产生断线的筒状体。
并且,在步骤25的状态下编织领子5,并完成毛衣1的编织。
在如上所述地形成前领口41时,只以在前身衣片2a的前领口41上进行放针、则可以使前领口41的编织宽度比后领口42的编织宽度宽,并在前后产生其编织宽度差。
而且,即使前领口41的编织宽度比后领口42编织宽度宽,但由于在用包缝处理进行一方肩的接合后,将挂在前后针床上的编织物旋转并进行将另一方肩的位置对正且包缝处理的肩接合,所以不仅扩大了前领口41的放针数的自由度,而且不加长后领口42的长度,可以进行时尚的设计。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前身衣片2a及后身衣片2b的肩部分形成了肩坡部,所以利用肩坡部的形成,可以既使开袖23的长度保持一定,又将前领口41的针迹只增加希望的数量。
并且,利用将前领口41两侧的针迹送到后针床BB的方法,可以在编织领子5时将前后针床的编织宽度一致,并无障碍地将领子部分编织成筒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编织成的毛衣1,是没有加长后领口42的长度、且被形成前低后高的领口4的具有时尚性的毛衣,并且,由于具有大口径的领口,所以是在穿着时头部容易通过的穿着感觉良好的毛衣。
并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如步骤16~25所示,在衣片上形成了肩坡,但如图6所示的第2实施例纸型所示,也可以不编织肩坡部(除去图2所示的前身衣片2a的D-Y-E及d-y-e的三角部分和后身衣片2b的j-k-K-J的梯形部分)。
关于图6所示的第2实施例,除了图2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前身衣片2a的D-Y-E及d-y-e的三角部分和后身衣片2b的j-k-K-J的梯形部分以外,至从图3到图5所示的编织步骤图的步骤15,进行相同形状的编织,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2实施例的场合,是在从图3到图5所示的编织步骤图中,以步骤15的状态将左前身衣片21a与后身衣片2b的肩部分利用包缝处理接合以后,旋转编织物以能使右前身衣片22a的端部与后身衣片2b的端部相对向,并利用包缝处理进行剩余肩部分的接合。
另外,为了在领口4上形成领子5,以使前身衣片2a的前领口41的中心与后身衣片2b的后领口42的中心一致地、一边反复进行后针床BB的扳花及移圈一边进行筒状编织物的旋转。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所述,由于在形成前领口41时,将进行编织的前身衣片留在前针床FB上,将其他的针迹向后针床BB的空针转移,并一边扳花一边在后针床BB上形成放针,进行前身衣片的编织,所以能尽可能地减少针迹移圈的次数。其结果是,即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纱线的损伤,又能进行前领口41的放针并容易编织。
在本实施例中,领子5,编织的是圆领,但也可以编织立领等所希望样式的领子。另外,也可以形成将领口形成为U字状的U形领或形成V字状的V形领。
另外,本发明适用于前身衣片与后身衣片的接合部超过肩线且进入后身衣片样式的嵌入式的毛衣,不局限于毛衣也适用于羊毛衫,也适用于无袖毛衣、背心等。
根据以上的本发明,在形成前领口时,只在前身衣片的前领口上进行放针,以使前领口的编织宽度比后领口的编织宽度宽,并能在前后产生编织宽度的差。
并且,由于在形成前领口时,将进行编织的前身衣片留在编织用的针床上,将其他的针迹向另一方针床的空针转移,并一边扳花一边在另一方针床上形成放针,所以即能尽可能地减少针迹移圈的次数,又能减少对纱线的损伤,可以容易地进行前领口的编织。
并且,由于即使前领口的编织宽度比后领口的编织宽度宽,也能在用包缝处理进行一方的肩接合以后,将挂在前后针床上的编织物旋转、与另一方肩的位置对齐,进行包缝处理的肩接合,所以,能即扩大前领口的放针数目的自由度,又加长后领口的长度,所以能实现时尚性优越的设计。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在前身衣片与后身衣片的肩部分形成肩坡部,所以能利用肩坡部的形成使开袖的长度一定,而且任意增加所希望的数目的前领针迹。

Claims (2)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相互对向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且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向左右扳花并能在前后针床之间将针迹移圈的横机,将构成针织物的衣片编织成无接缝的连续筒状,其特征在于:
在从针织物的下摆到腋下编织了衣片以后,在从腋下往肩上编织衣片时,将前身衣片从领口形成部分分成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进行编织,并在衣片上形成领口时包括以下步骤:
1)第1步骤,具有:
将除了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其中一方的全部针迹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向使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的前身衣片、远离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一方前身衣片的方向,使针床以与放针数成比例的间距数将针床扳花,并且在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上的前领口的、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侧端部一侧,在一边形成对应于扳花间距数的放针一边将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编织规定线圈横列以后,将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的针迹、向原来的针床移圈的工序,将除了没有编织该规定线圈横列的前身衣片的全部针迹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向使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的前身衣片、远离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方向,使针床以与放针数成比例的间距数将针床扳花,并且在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上的前领口的、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侧端部一侧,在一边形成对应于扳花间距数的放针一边将挂在另一方针床上的前身衣片编织规定线圈横列以后,将向挂有后身衣片针迹的针床移圈的针迹、向原来的针床移圈的工序,和
将后身衣片编织规定线圈横列的工序,
2)第2步骤,在第1步骤结束以后或在第1步骤的途中,通过利用针床的扳花动作及向前后针床的移圈而形成的针迹的旋转动作,可使由第1步骤编织的后身衣片的端部的一方、与由第1步骤编织的右前身衣片或左前身衣片的其中一方的袖笼侧端部相对向,然后,利用肩包缝处理将后身衣片与右前身衣片或左前身衣片的其中一方接合,
3)第3步骤,在第1步骤及第2步骤结束以后,通过利用针床的扳花动作及向前后针床的移圈而形成的针迹的旋转动作,将没有进行肩包缝处理的后身衣片的端部、与没有进行肩包缝处理的左前身衣片或右前身衣片的袖笼侧端部相对向,并用肩包缝处理将后身衣片与左前身衣片或右前身衣片的一方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步骤,由以下第1领口放针步骤和第2领口放针步骤构成,
第1领口放针步骤,以相同圈数一边将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编织规定线圈横列,一边进行前领口的放针处理,并且以规定线圈横列编织后身衣片,
第2领口放针步骤,继续由第1领口放针步骤进行的前身衣片及后身衣片的编织,并一边以对袖笼侧端部进行翻转横列线圈的编织处理、按规定线圈横列编织右前身衣片及左前身衣片,一边进行前领口的放针处理,并且以规定线圈横列数编织后身衣片,
在利用第2领口放针步骤编织一方的前身衣片以后,进行用第2步骤及第3步骤的编织。
CNB038120720A 2002-05-27 2003-05-14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0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2688/2002 2002-05-27
JP2002152688 2002-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6268A CN1656268A (zh) 2005-08-17
CN100359068C true CN100359068C (zh) 2008-01-02

Family

ID=29561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207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068C (zh) 2002-05-27 2003-05-14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51555B2 (zh)
EP (1) EP1512783B1 (zh)
JP (1) JP4002926B2 (zh)
KR (1) KR100937021B1 (zh)
CN (1) CN100359068C (zh)
AU (1) AU2003234921A1 (zh)
WO (1) WO20031001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5249A (zh) * 2019-09-06 2019-12-13 惠州学院 一种空针编织翻针结构花型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8009A1 (en) * 2006-10-02 2008-04-03 Longworth Industries, Inc. Shirt construction
CN102292486B (zh) * 2009-01-23 2013-09-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WO2011004694A1 (ja) * 2009-07-09 2011-01-13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袖と身頃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ェ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3320951A (zh) * 2013-06-25 2013-09-25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色绞花编织方法
CN106723567B (zh) * 2016-12-15 2018-08-03 东华大学 基于服装cad纸样技术的可视图形化吓数工艺编制方法
CN110592791A (zh) * 2019-09-18 2019-12-20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全成型上装防止起吊编织方法
CN114635226B (zh) * 2022-03-29 2023-04-11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全成型高领领深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5058822B (zh) * 2022-07-01 2023-05-30 福建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领缩针位置的确定方法、针织横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5656B2 (zh) * 1984-03-07 1991-12-02 Shima Seiki Mfg
WO2001055491A1 (fr) * 2000-01-26 2001-08-02 Shima Seiki Mfg., Ltd.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partie col d'un tricot au moyen d'un metier a mailles cueillies, et tricot ainsi obtenu
WO2001063030A1 (fr) * 2000-02-22 2001-08-30 Shima Seiki Mfg., Ltd.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l'encolure d'un vetement trico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0831B2 (ja) 1989-08-17 1994-12-12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DE4228408A1 (de) * 1992-08-26 1994-03-03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ormgerechten, einstückigen Flachgestricks, für ein mit Ärmeln versehenes Kleidungsstück
JP3075656B2 (ja) * 1993-09-07 2000-08-14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ガスメータ
JP2706760B2 (ja) * 1994-10-07 1998-0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成方法
KR100392480B1 (ko) * 1995-04-10 2003-11-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횡편기를사용한바인딩오프방법과,그방법으로바인딩오프된편성포
US5826445A (en) * 1996-02-09 1998-10-27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Knitting method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a knit fabric thus produced
DE19739136A1 (de) * 1997-09-06 1999-03-11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zweier Gestrickteile auf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WO2002070800A1 (en) 2001-03-02 2002-09-12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ed fabric having opening portion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WO2002092895A1 (fr) 2001-05-11 2002-11-21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Procede de tricotage sur machine de tricotage rectiligne, et programme de tricota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5656B2 (zh) * 1984-03-07 1991-12-02 Shima Seiki Mfg
WO2001055491A1 (fr) * 2000-01-26 2001-08-02 Shima Seiki Mfg., Ltd.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partie col d'un tricot au moyen d'un metier a mailles cueillies, et tricot ainsi obtenu
WO2001063030A1 (fr) * 2000-02-22 2001-08-30 Shima Seiki Mfg., Ltd.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l'encolure d'un vetement tricot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5249A (zh) * 2019-09-06 2019-12-13 惠州学院 一种空针编织翻针结构花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100146A1 (fr) 2003-12-04
CN1656268A (zh) 2005-08-17
US20050183464A1 (en) 2005-08-25
AU2003234921A1 (en) 2003-12-12
US7051555B2 (en) 2006-05-30
JPWO2003100146A1 (ja) 2005-09-22
EP1512783A4 (en) 2010-04-07
KR20050004879A (ko) 2005-01-12
EP1512783A1 (en) 2005-03-09
EP1512783B1 (en) 2012-04-25
KR100937021B1 (ko) 2010-01-15
JP4002926B2 (ja) 200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85275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넥 라인 편성방법 및 그 니트웨어
EP0468687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d portion of fabric
JP2568135B2 (ja) 筒状編地の切込部分の編成方法
KR100833521B1 (ko) 곁바대의 형성방법 및 곁바대가 형성되어 이루어지는니트웨어
KR100643535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칼라의 편성방법 및 칼라의편성방법을 형성시키기 위한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CN100359068C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0643540B1 (ko) 니트 웨어의 넥 라인 편성방법 및 니트 웨어
KR101232701B1 (ko) 몸통 통모양부에 트임부를 구비하는 니트웨어 및 그편성방법
KR930005417B1 (ko) 편직물의 접합방법 및 아름다운 접합부를 갖는 편직물
JP3949575B2 (ja)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ウエアの衿首部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ニットウエア
EP0569159B1 (en) A method of forming piping at the end of a knitted fabric and a knitted fabric having piping formed at its fabric end
KR101022364B1 (ko) 라글란 소매가 있는 니트웨어의 편성방법 및 라글란소매가 있는 니트웨어
JP2594479B2 (ja) 袖を持つ衣服用成形編地の製造方法
JPH07111021B2 (ja) 襞の編成方法
EP0613971A1 (en)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complete garment on a two needle 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KR100992063B1 (ko) 니트웨어 및 니트웨어의 편성방법
CN100362155C (zh)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KR20210063957A (ko) 니트 웨어의 효율적인 넥 라인 형성을 위한 편성방법
KR101081906B1 (ko) 비대칭으로 접합된 의류의 편성방법과 비대칭으로접합된 의류 및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KR100610750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넥 라인 편성방법 및 그 니트웨어
EP0449544B1 (en) Connective knitting method of belt-shaped knit end and belt-knit fabric having the end part linked in knit state
KR20060132562A (ko) 칼라 주위에 드레이프를 형성하는 편성방법 및 칼라주위에 드레이프를 구비하는 니트웨어
JP2006176912A (ja) 袖付きニットウエアの編成方法
JPH05302247A (ja) 横編ニット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0199158A (ja)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衣類の編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