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6117C - 致冷剂循环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致冷剂循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6117C
CN100356117C CNB2004100066429A CN200410006642A CN100356117C CN 100356117 C CN100356117 C CN 100356117C CN B2004100066429 A CNB2004100066429 A CN B2004100066429A CN 200410006642 A CN200410006642 A CN 200410006642A CN 100356117 C CN100356117 C CN 1003561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apillary
compressor
temperature
glide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66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2472A (zh
Inventor
山崎晴久
山中正司
松本兼三
石垣茂弥
藤原一昭
汤本恒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80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078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798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8632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800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8632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798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8632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2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2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61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61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7Capillary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85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parallel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25B2309/06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with cycle highest pressure above the supercritica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6Problems to be solv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up of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5Power, e.g. by voltage or curr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7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 F25B2700/21174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inlet of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7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 F25B2700/21175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outlet of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能够事先避免在高压侧上的压力发生异常升高,上述致冷剂循环设备包括:一个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和一个第二毛细管,及一个阀装置,上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上述阀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一和第二毛细管中,以便在起动压缩机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

Description

致冷剂循环设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由依次连接一个压缩机,一个气体冷却器,挤压装置和一个蒸发器构成。
背景技术
在这种类型常规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一个致冷剂循环(致冷剂回路)由连贯地管道输送和连接一个旋转式压缩机(压缩机),一个气体冷却器,挤压装置(膨胀阀或类似物),一个蒸发器及类似物成一个环形形式构成。另外,将一种致冷剂气体从旋转式压缩机旋转压缩元件的进气口吸入气缸的低压室一侧,并通过辊和叶片的运转所完成的压缩而得到一种高温高压下的致冷剂气体。然后将这种气体从一高压室侧通过一个排气口和一个排气吸音室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气体冷却器使致冷剂气体中的热量释放出,然后使这种气体用挤压装置挤压,并供给到蒸发器中。致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并且通过在这时吸收周边中的热量来履行一种冷却作用。
在这里,为了解决近年来产生的全球环境问题,已经研究出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利用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即使在不用常规碳氟化合物(见比如日本专利公报No.7-18602)情况下的这种类型致冷剂循环中也是一种天然致冷剂。
另一方面,当压缩机在冷却这种致冷剂循环设备中室内部之后停止工作时,在致冷剂回路中的最低温度下,一种液体致冷剂很容易积聚在蒸发器中。特别是当压缩机在一恒定的速度下工作,及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起动时,使液体返回以致将汇集在蒸发器中的液体致冷剂吸收到压缩机中。有可能压缩机压缩液体并损坏。
因此,为了防止液体致冷剂返回压缩机而导致液体压缩,在蒸发器的出口侧和压缩机的进气侧之间设置一个蓄液器,液体致冷剂贮存在这个蓄液器中,并且只把气体吸入压缩机。
在使用二氧化碳的制冷剂循环设备中,因高压侧变成超临界的,所以压力在外部空气温度下不会变成恒定不变,而是升高到约12MPa。特别是,当压缩机在一恒定速度下工作时,高压侧上的压力在起动压缩机时(往下拉时间)进一步升高,超过设备的设计压力,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有可能损坏设备。因此,通过一个变换器执行压缩机的转数控制(容量控制),或是调节膨胀阀的开口,并因此高压侧上的压力升高必须降低以便起动压缩机。
另一方面,当在挤压装置中使用便宜的毛细管时,除了上述高压侧上的压力异常升高之外,还有功耗增加的问题,因为压缩机的转数必须升高,以便降低蒸发器中致冷剂的蒸发温度。
而且,当用致冷剂循环设备作为一种用于冷却一种制冷器或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冷却设备时,二氧化碳致冷剂的压缩比变得很高,并且压缩机的温度或致冷剂循环中所排放的致冷剂气体的温度都变高。在这种关系上,在蒸发器中难以得到所希望的冷却能力(制冷能力)。
另外,在上述使用二氧化碳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因为在高压侧上变成超临界的,所以高压侧上的压力升高而与外部空气温度无关,并且超过设备的设计压力,及在最坏情况下可能损坏设备。因此,控制压缩机的转数,或者调节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并因此将高压侧上的压力控制到不超过设备的设计压力。
另一方面,当蓄液器设置在致冷剂循环的低压侧上时,需要较大的致冷剂料量。还产生一个问题是安放空间放大。因此,压缩机的转数控制(容量控制)通过变换器执行,或者调节膨胀阀的开口,及在起动压缩机时减少在起动时吸入压缩机的致冷剂量。因此,需要防止液体致冷剂吸入压缩机的不方便。
发明概述
本发明已经研究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能事先避免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能事先避免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同时降低功耗和生产成本。
另外,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用一种简单的控制机构事先避免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并改善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能力。
此外,本发明还有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能在低压侧上不设置蓄液器情况下事先避免液体返回压缩机。
也就是说,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包括: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数个毛细管。而且,如此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以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并且在起动压缩机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减小。例如,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及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一个阀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并且在压缩机起动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因而,可以减小起动时的流动路线阻力。
特别是,当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中的阀装置简单地设置时,可以减小起动时的流动路线阻力,并因此可以压缩生产成本。
而且,对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除了上述发明之外,减小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或者在起动压缩机之后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一个预定的时间。
另外,对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除了上述发明之外,减小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或者从当压缩机起动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直至致冷剂回路中致冷剂的温度达到一预定值时为止。
此外,对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除了上述发明之外,减小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或者当从压缩机起动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直至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下降到一个预定值时为止。
而且,除了上述发明之外,因为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所以本发明能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特别是,当压缩机包括由一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时,将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并受到压缩,而把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并具有一个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经过压缩,并排放到一个气体冷却器中,可以有效地消除在起动时压力的异常升高。
而且,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包括: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数个毛细管;及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和控制压缩机的转数。控制装置如此控制致冷剂循环,以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当由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一预定值时,控制装置减小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增加压缩机的转数,而当温度下降到低于一个设定值时,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上述设定值以用于检测基本上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的传感器输出为基础。例如,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和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及设置一个阀装置,所述阀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控制装置如此控制阀装置,以便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预定值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而当温度从设定值下降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因而,流动路线阻力是基于由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可变。
特别是,当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中的阀装置简单地设置时,流动路线阻力构成为是可变的,并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对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除了上述发明之外,因为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所以本发明能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特别是当压缩机包括由一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时,将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并受到压缩,而把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并具有一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经过压缩,并排放到一个气体冷却器中,可以有效地消除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
而且,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包括: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当由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在+29℃-+35℃之间的任何一个限定温度时,控制装置减小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升高压缩机的转数,而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限定温度时,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上述限定温度以用于检测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的传感器输出为基础。因此,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可以根据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控制。
另外,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包括: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及一个内部热交换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用于在从一气体冷却器排出的致冷剂和从一蒸发器排出的致冷剂之间交换热量。当由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在+29℃-+35℃之间任何一个限定的温度时,控制装置减小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升高压缩机的转数,而当由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限定温度时,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上述限定温度以用于检测通过蒸发器从内部热交换器排放的致冷剂温度的传感器输出为基础。因此,可以根据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
此外,在各个上述发明中,当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设定在-2℃--+7℃范围内时,可以执行一种最佳控制。
而且,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和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及把控制装置连接到一个阀装置上,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控制装置如此控制阀装置,以便当由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不低于限定的温度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而当温度低于限定的温度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因而,通过使用便宜的毛细管,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
特别是,当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中的阀装置简单地设置时,流动路线阻力可以是可变的,并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对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除了上述发明之外,因为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所以本发明也能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特别是,当压缩机包括由一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时,将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和受到压缩,而把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并具有一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经过压缩,并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可以有效地消除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
而且,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所述致冷剂循环设备包括: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数个毛细管。而且,如此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以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并且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在起动压缩机时增加。例如,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和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一个阀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及在压缩机起动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因而,在起动时流动路线阻力可以增加。
特别是,当简单地设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中的阀装置时,在起动时的流动路线阻力可以增加,并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对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除了上述发明之外,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或是在压缩机起动之后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一个预定的时间。
另外,对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除了上述发明之外,从当压缩机起动时直至致冷剂回路中致冷剂的温度达到一个预定值时为止都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或者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此外,对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除了上述发明之外,从当压缩机起动时直到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下降到一个预定值时为止都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或是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而且,除了上述发明之外,因为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所以本发明也能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特另别是,当压缩机包括由一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时,将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和受到压缩,并把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和具有一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毛细管,经过压缩,并排放到一个气体冷却器,可以有效地消除液体返回,以防止液体致冷剂在起动时吸入压缩机中。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致冷剂回路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挤压机构的放大图;
图3是另一个实施例的挤压机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致冷剂回路图;
图5是示出室内一种温度的转变曲线图;
图6是还有另一个实施例的挤压机构的放大图;及
图7是示出室内一个温度与一个冷却能力(制冷能力)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图1是一种本发明应用于其上的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致冷剂回路图。本实施例的致冷剂循环设备110是例如一个安装在仓库里的陈列式冷藏柜。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由一个冷凝装置100和一个制冷设备主体105构成,所述制冷设备主体105构成一个冷却设备主体。因此,制冷设备主体105是陈列式冷藏柜的主体。
冷凝装置100包括一个压缩机10、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0、和一个挤压机构120,上述挤压机构以后称作挤压装置,并且冷凝装置100通过一个管道连接到以后叫做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蒸发器92上,并且压缩机10,气体冷却器40,及挤压机构120与蒸发器92一起构成一个预定的致冷剂回路。
也就是说,将压缩机10的一个致冷剂排放管24连接到气体冷却器40的入口上。在这里,本实施例的压缩机10是一种内部中压型多级(两级)压缩旋转式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用二氧化碳(CO2)作致冷剂。压缩机10由一个电气元件,及一个第一旋转式压缩元件(第一压缩元件)和一个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第二压缩元件)构成,上述电气元件是一个在密封密器(未示出)中的驱动元件,而上述第一旋转式压缩元件(第一压缩元件)和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第二压缩元件)由上述电气元件驱动。
附图标记20代表一个致冷剂导入管,用于一次把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式压缩元件(第一级)所压缩并排入密封容器的致冷剂排放到外部,以便将致冷剂导入到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第二级)中。致冷剂导入管20的一端与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的气缸(未示出)连通。致冷剂导入管20的另一端通过一个中间冷却回路35进入密封容器中,所述中间冷却回路35设置在气体冷却器40中,如后面所详述的。
附图标记22代表一个致冷剂导入管,所述致冷剂导入管用于将致冷剂导入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式压缩元件(未示出)的气缸中。致冷剂导入管22的一端与第一旋转式压缩元件的气缸(未示出)连通。致冷剂导入管22连接到一个粗滤器56的一端上。粗滤器56捕捉和过滤外来物如混合在一种致冷剂气体中的粉尘和切屑,上述致冷剂气体在致冷剂回路中循环,并且粗滤器56由一个开口和一个过滤器(未示出)构成,上述开口在粗滤器56的另一端中形成,而上述过滤器(未示出)具有一个基本上是锥形的形状,所述锥形形状从开口朝粗滤器56的一端方向逐渐变细。过滤器的开口附接到一个致冷剂管道28上,所述致冷剂管道28以一种密配合状态连接到粗滤器56的另一端上。
而且,致冷剂排放管24是一个用于将由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所压缩的致冷剂排放到气体冷却器40的致冷剂管道。
一个用于检测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74设置在气体冷却器40中,并连接到一个微型计算机80(控制装置)上,所述微型计算机80以后叫做冷凝装置100的控制装置。
一个致冷剂管道26从气体冷却器40穿过一个内部热交换器50。内部热交换器50在从气体冷却器40排放的致冷剂和从蒸发器92排放的致冷剂之间交换热量,上述气体冷却器40在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的高压侧上,而上述蒸发器92设置在低压侧上制冷设备主体105中。
而且,穿过内部热交换器50的高压侧上的致冷剂管道26通过一个粗滤器54延伸到挤压机构120上,所述粗滤器54类似于上述粗滤器。在这里,挤压机构120由数个毛细管构成,并如此控制致冷剂循环进入每个毛细管中,以便进入挤压机构120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挤压机构120由一个第一毛细管158和一个第二毛细管159构成,所述第二毛细管159与第一毛细管158并联连接,并具有一个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158的流动路线阻力。一个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一毛细管158中的阀装置162设置在一个致冷剂管道160中,并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微型计算机80上,上述第一毛细管158设置在上述致冷剂管道160中。
类似地,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159的阀装置163设置在一个致冷剂管道161中,并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微型计算机80上,上述第二毛细管159设置在上述致冷剂管道161中。
而且,微型计算机80根据后面所述的来自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的预定信号,控制阀装置162、163的开/关。
另外,制冷设备主体105的一个致冷剂管道94其中一端,通过一个接套连接(未示出)可拆卸式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致冷剂管道26上。
另一方面,连接到粗滤器56另一端上的致冷剂管道28,通过一个类似于上述接合的接套连接,经由内部热交换器50,连接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28的另一端上。
一个排放温度传感器70和一个高压开关72设置在致冷剂排放管24上,并连接到微型计算机80上,上述排放温度传感器70用于检测从压缩机10排出的一种致冷剂气体的温度,而上述高压开关72用于检测致冷剂气体的压力。
一个致冷剂温度传感器76设置在致冷剂管道26上,并且也连接到微型计算机80上,上述致冷剂温度传感器76用于检测从挤压机构120排出的致冷剂温度,而上述致冷剂管道26从挤压机构120延伸。一个返回温度传感器78设置在致冷剂管道28的内部热交换器50的一个入口侧上,上述返回温度传感器78用于检测从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蒸发器92中排出的致冷剂温度,而上述致冷剂管道28的内部热交换器50的入口侧连接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接套连接上。返回温度传感器78也连接到微型计算机80上。
应该注意,附图标记40F代表一个用于使气体冷却器40通风来冷却空气的风扇,而92F代表一个用于使冷却空气循环的风扇,所述冷却空气已与蒸发器92交换热量,上述蒸发器92设置在制冷设备主体105的一个室内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一个导管(未示出)中。附图标记65代表一个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65用于检测供给到上述压缩机10的电气元件上控制操作的电流。风扇40F和电流传感器65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微型计算机80上,而风扇92F连接到后面所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上。
在这里,微型计算机80是一个用于控制冷凝装置100的控制装置,并且微型计算机80的各个输入与来自排放温度传感器70、高压开关72、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74、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返回温度传感器78、电流传感器65、及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等的信号连接。而且,连接到一个输出上的压缩机10或风扇40F根据各输入控制。另外,微型计算机80根据来自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的一个通信信号控制阀装置162和163的开/关。
在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中,设置一个在室中的温度传感器(未示出)、一个温度调节刻度盘、及另一些功能元件,上述在室中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中的温度,上述温度调节刻度盘用于调节室中的温度,而上述另一些功能元件用于制动压缩机10。而且,控制装置90根据这些输出控制风扇92F。另外,当室中的温度不高于一个设定值时,控制装置90把一个预定信号发送到微型计算机80。
也就是说,当用室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中温度不高于设定值时,控制装置90将一个预定的信号发送到微型计算机80。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和关闭阀装置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0的一个流动路线。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一毛细管158。
作为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致冷剂,采用上述二氧化碳(CO2),因为二氧化碳在可燃性、毒性等方面对全球环境无不良影响,并且是一种天然致冷剂。作为一种润滑剂用油,采用一些现有的油类如矿物油、烷基苯油、醚油、酯油、及聚亚烷基二醇(PAG)。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而且即使采用另一些致冷剂如氧化亚氮和烃(HC)基致冷剂时,本发明也有效。
而且,制冷设备主体105由蒸发器92和在蒸发器92中延伸的致冷剂管道94构成。致冷剂管道94在蒸发器92中以曲折的方式通过,及一个用于热交换的散热片固定到曲折的部分上,以便构成蒸发器92。致冷剂管道94对置的两端可拆卸式连接到接套连接(未示出)上。
接下来,将说明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操作。接通设置在制冷设备主体105中的起动开关(未示出),或是将制冷设备主体105的一个电源插座连接到一个电气出口上。然后,微型计算机80关闭阀装置162,打开阀装置163,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起动压缩机10的电气元件(未示出)。因此,将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式压缩元件中并受到压缩,并使排入密封容器的致冷剂气体从压缩机10进入致冷剂导入管20和流入中间冷却回路35。而且,在中间冷却回路35中,热量通过空气冷却法从穿过气体冷却器40的致冷剂中释放出。
因此,因为吸入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中的致冷剂可以冷却,所以抑制了密封容器中的温度升高,并可以提高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中的压缩效率。它也能抑制被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压缩并排出的致冷剂温度升高。
而且,将具有中间压力的经过冷却的致冷剂气体吸入压缩机10的第二旋转式压缩元件中,并在第二级中压缩以便构成具有高温高压的致冷剂气体,及将气体通过致冷剂排放管24排放到外部。从致冷剂排放管24中排出的致冷剂气体流入气体冷却器40,热量通过空气冷却法释放出,并在此之后气体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致冷剂的热量被低压侧上的致冷剂吸收,并进一步冷却。
因为从气体冷却器40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的致冷剂热量由于存在内部热交换器50而被低压侧上的致冷剂吸收,所以致冷剂的过冷度增加。因此,提高了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
在高压侧上被内部热交换器50冷却的致冷剂气体通过粗滤器54和阀装置163流入致冷剂管道161,并到达第二毛细管159。致冷剂的压力在第二毛细管159中下降,并且致冷剂通过接套连接(未示出)从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94流入蒸发器92中,上述的接套连接将致冷剂管道26连接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94一端上。在这里,致冷剂蒸发,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以便履行一种冷却功能,并冷却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
在这里,如上所述,在起动时,因为微型计算机80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所以从粗滤器54出来的致冷剂流入第二毛细管159,所述第二毛细管159比第一毛细管158的流动路线阻力小。高压侧的压力在起动时很容易升高。当压力在具有大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时,高压侧上的致冷剂不容易流动。另外,高压侧上的压力升高并超过设备设计的压力。在最坏情况下,有可能是造成损坏设备的问题。
然而,因为致冷剂的压力在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所以在高压侧上致冷剂的流动路线阻力与第一毛细管158中的压力降低相比降得更低。因此,可以防止高压侧上的压力异常升高,并可以预先避免设备损坏。
因此,因为在压缩机10起动时可以进行稳定运行,所以可以提高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可靠性。
而且,致冷剂流出蒸发器92,并通过接套连接(未示出)到达冷凝装置100的内部热交换器50,上述接套连接将致冷剂管道94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致冷剂管道28上。因而,致冷剂如上所述吸收高压侧致冷剂中的热量,并经历一个加热功能。在这里,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于低温下蒸发。从蒸发器92排出的致冷剂不完全进入气体状态,并且在某种情况下得到一种混有液体的状态。然而,使致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以便与高压侧上的高温致冷剂交换热量,并因此被加热。这里,致冷剂保证一种过热程度,并完全转变成气体。
因此,因为从蒸发器92排出的致冷剂可以完全气化,所以完全阻止液体返回,以防液体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而不用在低压侧设置任何蓄液器,并能避免压缩机10受液体压缩作用而损坏的不方便。因此,可以提高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可靠性。
应该注意,使循环重复,其中在内部热交换器50中经过加热的致冷剂通过粗滤器56从致冷剂导入管22吸入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式压缩元件中。
在这里,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降到不高于设定值时,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将室内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转变成预定的通信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到微型计算机80。在接收信号时,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关闭阀装置163,并打开致冷剂管道160的流动路线。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致冷剂管道160。并且致冷剂的压力在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
也就是说,当致冷剂在压缩机10起动之后循环到一定程度时,设备和致冷剂回路中的致冷剂的状态都稳定,并且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下降。因而,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控制装置90把预定的信号发送到微型计算机80。接收到信号的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关闭阀装置163,并打开致冷剂管道160的流动路线,以便降低致冷剂在具有大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一毛细管158中的压力。因此,从粗滤器54中出来的致冷剂压力在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
因此,当压力在具有大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时,致冷剂在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蒸发器92中于一较低的温度范围内蒸发,并因此室中的温度可以在一预定的低温下冷却。
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在这种方式中高于设定值时,从粗滤器54出来的致冷剂压力在具有一小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因此,可以事先避免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而且,因为循环的致冷剂量增加,所以提高了冷却能力(制冷能力)。
因此,因为压缩机10在起动时的不稳定状况可以避免,所以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耐用年限可以提高。
另外,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降到不高于设定值时,通过具有大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一毛细管而压力降低的致冷剂流入蒸发器92。因此,致冷剂的蒸发作用在一低温区内进行,并且室内温度可以在预定的低温下冷却。
而且,不象在相关技术中那样通过一个变换器(容量控制)控制压缩机的转数或是调节膨胀阀的开口,只通过毛细管158、159和阀装置162、163来控制各管道的开/关,就可以防止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并因此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阀装置162、163根据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开/关,上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由室中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室中温度传感器连接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微型计算机80可以根据致冷剂回路中另一个位置的致冷剂温度来控制阀装置162、163,例如,根据由返回温度传感器78所检测的致冷剂温度进行控制,上述返回温度传感器78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微型计算机80上。
另外,本发明有效之处在于,在压缩机10起动之后经过一个预定时间才打开阀装置162和关闭阀装置163,而与致冷剂回路中致冷剂的温度无关。
而且,用于流动路线控制的各阀装置设置在包括第一毛细管158的致冷剂管道160和包括第二毛细管159的致冷剂管道161二者中。然而,如图3所示,阀装置可以只设置在致冷剂管道161中,在所述致冷剂管道161中设置具有一小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二毛细管159。在这种情况下,将阀装置163打开,以便在起动时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具有小阻力的致冷剂管道161中。因此,除了本实施例的作用之外,当简单地设置阀装置163时,在起动时的流动路线阻力可以降低,并且生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管158和第二毛细管159分别设置在致冷剂管道160和第二致冷剂管道161中,这些管道并联连接,并且流动路线由阀装置162、163控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设置3个或数个毛细管,以便让致冷剂根据运行情况流入每个毛细管。可供选择地,两个或数个毛细管可以串联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一个旁路管道,这些毛细管中的一个或数个毛细管通过上述旁路管道走旁路,阀装置设置在旁路管道中,并且其中某些毛细管也可以根据运行情况走旁路。
如上详述,在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挤压装置由数个毛细管构成。而且,如此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以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在压缩机起动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减小。例如,挤压装置由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构成,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具有一比第一毛细管小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阀装置以便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并且让致冷剂例如在压缩机起动时流入第二毛细管中。因而,起动时的流动路线阻力可以减小。
因此,事先避免了在起动时高压侧压力异常升高的缺点,提高了耐用年限,并可以保证平稳运行。
而且,当流动路线阻力在正常运行时而不是在起动时增加时,致冷剂在一较低的温度区中蒸发,并因此可以把室内的温度在预定的低温下冷却。因此,可以提高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能力。
另外,在不象相关技术中那样通过变换器(容量控制)控制压缩机转数或是调节膨胀阀开口的情况下,只用数个便宜的毛细管就可以防止高压侧压力的异常升高,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是,当简单地设置阀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进入第二毛细管时,在起动时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本发明适合于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的设备,所述二氧化碳使高压侧的压力产生一种超临界状态。而且,当用二氧化碳致冷剂作为致冷剂时,本发明也可能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特别是,当压缩机包括由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时,将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并受压缩,和将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及具有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经过压缩,并且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可以有效地消除在起动时的异常压力升高。
接下来,将参照图4说明另一个发明。图4示出本发明致冷剂循环设备的另一个致冷剂回路图。应该注意,在该图中,与图1中那些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等同或类似的功能元件结构,并且这里略去它们的说明。这也应用于使用中的致冷剂或油。
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机10的电气元件是直接绕组成DC(直流)电机,并且转数和转矩由变换器控制。而且,用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微型计算机80是用于控制冷凝装置100的控制装置,并且微型计算机80的输入连接到来自排放温度传感器70、高压开关72、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74、致冷剂温度传感器76、返回温度传感器78、电流传感器65、及制冷设备主体的控制装置90等的信号上。而且,连接到输出上的压缩机10或风扇40F根据输入以这种方式控制,以使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是在-2℃-+5℃范围内。另外,微型计算机80根据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中的预定通信信号控制阀装置162和163的开/关。微型计算机80还根据除了来自排放温度传感器70、高压开关72、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74、致冷剂温度传感器76、返回温度传感器78、及电流传感器65的输入之外的控制装置90中的信号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
在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中设置一个在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刻度盘和其它功能元件,上述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待由蒸发器92冷却的空间温度或是实施例中室内的温度,上述温度调节刻度盘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而其它功能元件用于制动压缩机10。而且,控制装置90根据这些输出控制风扇92F,以便室内温度是在-2℃-+5℃范围内。另外,当由室91中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内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控制装置90将预定的信号发送到微型计算机80。
也就是说,当室91中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是在+7℃或更高温度的设定值时,微型计算机80就执行一个控制,以便关闭阀装置162和打开阀装置163及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二毛细管159。这时,微型计算机80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用于压缩机10在50-60Hz转数范围内运行。
而且,当由室91由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降到低于+7℃时,控制装置90将预定的信号发送到微型计算机80。因此,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关闭阀装置163、及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因而,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一毛细管158,并且挤压机构120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另外,微型计算机80通过控制装置90中的信号控制转数来降低压缩机10的转数,以便压缩机10在50Hz或更低下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是在30-50Hz范围内工作。
接下来,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工作。接通设置在制冷设备主体105中的起动开关(未示出),或者将制冷设备主体105的电源插座连接到电气出口上。因而,微型计算机80通过变换器起动压缩机10的电气元件(未示出)。这时,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为+7℃或更高时,微型计算机80关闭阀装置162,打开阀装置163,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根据控制装置90中的信号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便使压缩机10在50-60Hz转数范围内工作。因此,将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并受压缩,并且排入密封容器的致冷剂气体进入致冷剂导入管20和从压缩机10流入中间冷却回路35。而且,在中间冷却回路35中,热量通过空气冷却法从穿过气体冷却器40的致冷剂中释放出。
因此,因为吸入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致冷剂可以冷却,所以抑制了密封容器中的温度升高,并可以提高第二旋转压缩元件中的压缩效率。也能够抑制已被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压缩并排放的致冷剂温度升高。
而且,将具有中间压力的经过冷却的致冷剂气体吸入压缩机10的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并在第二阶段中经过压缩以便构成具有高温高压的致冷剂气体,及通过致冷剂排放管24将气体排放到外部。从致冷剂排放管24排出的致冷剂气体流入气体冷却器40,热量通过空气冷却法释放出,并在此之后气体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致冷剂的热量被低压侧上的致冷剂吸收,并进一步冷却。
因为从气体冷却器40出来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的致冷剂热量由于存在内部热交换器50而被低压侧上的致冷剂吸收,所以致冷剂的过冷度增加。因此,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改善。
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冷却的高压侧上致冷剂气体经由粗滤器54和阀装置163流入致冷剂管道161,并到达第二毛细管159。致冷剂的压力在第二毛细管159中下降,并且致冷剂通过接套连接(未示出)从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94流入蒸发器92,上述接套连接将致冷剂管道26连接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94的一端上。在这里,致冷剂蒸发,吸收周围空气中热量以便履行冷却功能,并冷却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
在这里,如上所述,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为+7℃或更高时,微型计算机80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且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二毛细管159,所述第二毛细管159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158的流动路线阻力。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为+7℃或更高时,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希望在早期阶段冷却。也就是说,压力在具有小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而且压缩机10在转数范围为50-60Hz的比较高转数下工作,并因此在致冷剂回路中循环的致冷剂量增加。因此,因为流入蒸发器92中的致冷剂量增加,所以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制冷能力)改善。
这种状态将参照图5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转变曲线图。曲线A示出当应用本发明时室内温度的转变。曲线B示出室内常规的温度转变。在象相关技术中那样只用具有大流动路线阻力的毛细管158的情况下,当室内温度高时,蒸发器92中的蒸发温度低至在-10℃下。然而,因为流入蒸发器92的致冷剂量少,所以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不容易冷却,如图5中曲线B所示。
然而,在本发明中,使用了两个流动路线阻力相互不同的毛细管158、159。当室内温度高时,使用具有小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二毛细管159,并因此蒸发器92中的蒸发温度是在0℃。这个温度与第一毛细管158中压力降低情况下相比是较高。然而,因为更多的致冷剂流入蒸发器92,所以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可以在早期阶段冷却,如图5的曲线A所示。
另一方面,当由室91中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室内的温度下降到低于+7℃时,控制装置90发送预定的信号到微型计算机80。因此,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关闭阀装置163、并打开致冷剂管道160的流动路线。另外,微型计算机80以这种方式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转数降低,及压缩机10在30-50Hz范围内工作。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具有大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一毛细管158。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冷却到一定程度,并降到低于+7℃时,希望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是处于所希望的温度(在实施例中为-2℃-+5℃)下。也就是说,当压力通过具有大流动路线阻力的第一毛细管158降低时,致冷剂在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蒸发器92中于较低的温度区内蒸发。因此,室内温度可以在预定的低温(-2℃-+5℃)下冷却。
这时,当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在50-60Hz的比较高转数范围内工作时,从粗滤器54出来的高压致冷剂的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因此,尽管高压侧上的致冷剂不容易流动,但大量致冷剂被压缩机10压缩。因此,高压侧上的压力异常升高,并超过设备的设计压力,而在最坏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损坏设备的问题。
因此,当微型计算机80降低和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便使压缩机在30-50Hz范围内工作时,可以防止高压侧上的压力异常升高,并可以事先避免损坏设备。
另一方面,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处于冷却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即使当压缩机10的转数降低,和冷却能力下降时,也没有问题,当降低压缩机10的转数来使设备工作时,可以降低功耗。
另一方面,当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是+7℃或更高时,控制装置90发送预定的信号到微型计算机80,并且微型计算机80关闭阀装置162和打开阀装置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另外,微型计算机80以这种方式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转数降低和压缩机10在50-60Hz范围内工作。
因此,因为在致冷剂循环中循环的致冷剂量如上所述增加,所以更多的致冷剂流入蒸发器92,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因此提高,并且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可以在早期阶段降低。
而且,致冷剂流出蒸发器92,并通过接套连接(未示出)到达冷凝装置100的内部热交换器50,上述接套连接把致冷剂管道94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致冷剂管道28上。因而,致冷剂吸收高压侧上致冷剂中的热量,并经受加热功能。在这里,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于低温下蒸发。从蒸发器92排出的致冷剂不完全形成气体状态,而是在某种情况下得到混合有液体的状态。然而,致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以便与高压侧上的高温致冷剂交换热量,并因此被加热。这时,致冷剂保证过热度,并完全转变成气体。
因此,因为从蒸发器92排放的致冷剂可以完全气化,所以在低压侧上未设置任何蓄液器情况下完全防止了液体返回,以便防止液体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并能避免压缩机10因液体压缩而损坏的不方便。因此,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可靠性可以提高。
应该注意,将循环进行重复,其中把在内部热交换器50中受热的致冷剂通过粗滤器56从致冷剂导入管22吸入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中。
在这里,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从粗滤器54出来的致冷剂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较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而且,升高和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10在50-60Hz范围内工作,并且在致冷剂回路中循环的致冷剂量增加。因此,因为流入蒸发器92中的致冷剂量增加,所以冷却能力(制冷能力)提高。因此,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可以在早期阶段冷却。
另一方面,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而且,降低和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10在30-50Hz范围内工作,并可以避免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因为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于较低温度区内蒸发,所以室内的温度可以在预定的低温下冷却。另外,当降低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工作时,可以降低功耗。
而且,挤压机构可以用便宜的毛细管158、159构成,而不象相关技术中那样在挤压装置中用任何电气或机械膨胀阀来调节阀的开口,并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当避免压缩机10的不稳定工作情况时,对致冷剂循环设备110可以获得生产成本降低和能力提高。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根据待由蒸发器92冷却的空间的温度开/关阀装置162、163和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上述空间的温度是用于检测制冷设备主体105室内温度的室91中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室内温度。只要待由蒸发器92冷却的空间的温度基本上可以检测,则也可以例如根据一个用于检测蒸发器92蒸发温度的传感器或者一个用于检测通过冷却空气的路线中温度的传感器执行控制,上述冷却空气已与蒸发器92交换了热量。
而且,在包括第一毛细管158的致冷剂管道160和包括第二毛细管159的致冷剂管道161二者中都设置了用于流动路线控制的阀装置。然而,如图3所示,阀装置可以只设置在致冷剂管道161中,在致冷剂管道161中设置了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在这种情况下,当室内温度为7℃或更高时,打开阀装置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阻力小的致冷剂管道161。因此,除了上述实施例的作用之外,当阀装置163简单设置时,流动路线阻力可以改变,并且生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管158和第二毛细管159分别设置在致冷剂管道160和致冷剂管道161中,这些管道并联连接,并且流动路线通过阀装置162、163控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设置3个或数个毛细管,以便使致冷剂能按照图6所示的工作情况流入每个毛细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更精细的控制。应该注意,在图6中,K1-K4代表毛细管,而V1-V4代表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毛细管K1-K4中的阀装置。
另外,将两个或数个毛细管串联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旁路管道,通过上述旁路管道使毛细管其中一个或数个毛细管走旁路,阀装置设置在旁路管道中,并且其中某些毛细管也可以按照工作情况走旁路。
如上详述,在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挤压装置由数个毛细管构成。而且,设置控制装置以便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和压缩机的转数。致冷剂循环由控制装置控制,以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可变。当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预定值时,控制装置降低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增加压缩机的转数,而当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上述设定值以用于检测基本上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的传感器输出为基础。例如,挤压装置由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构成,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具有比第一毛细管小的流动路线阻力,及设置阀装置以便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控制装置控制阀装置,以便当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预定值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而当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因而,可以根据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改变流动路线阻力。
因此,事先避免了高压侧上压力异常升高的缺点,提高了耐用年限,及可以保证平稳运行。
而且,当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预定值时,减少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增加压缩机的转数,并因此在致冷剂回路中循环的致冷剂量增加。因此,因为流入蒸发器中的致冷剂量增加,所以冷却能力(制冷能力)提高,并且待冷却的空间可以在早期阶段冷却。
另一方面,当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下降时,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并因此可以避免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
而且,因为致冷剂在蒸发器内于较低的温度区中蒸发,所以待冷却的空间可以在预定的低温下冷却。另外,当压缩机的转数降低时,可以降低功耗。
压力减小装置可以由数个便宜的毛细管构成,而不象在相关技术中那样用任何电气或机械膨胀阀来调节阀的开口,并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是当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中的阀装置简单设置时,可以改变流动路线阻力,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本发明适合于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的设备,上述二氧化碳在高压侧上的压力是超临界的。而且,当用二氧化碳致冷剂作为致冷剂时,本发明也能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特别是,当压缩机包括由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时,将致冷剂从制冷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并受压缩,而把从第一压缩元件排放并具有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经过压缩、并排放到气体冷却器,可以有效地消除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
接下来,将说明还有另一个发明。应该注意,在这种情况下,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致冷剂回路与图4的致冷剂回路类似。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机10的电气元件是直接绕组式DC电机,并且转数和转矩由变换器控制。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低于+29℃-+35℃之间任何限定的温度(在实施例中是+32℃)时,控制装置90发送预定的信号到微型计算机80。
也就是说,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不低于+32℃时,微型计算机80关闭阀162和打开阀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控制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二毛细管159,并减小挤压机构120的流动路线阻力。这时,微型计算机80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10在50-60Hz转数范围内工作。
而且,当由室91中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降到低于+32℃时,控制装置90发送预定的信号到微型计算机80,并因此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和关闭阀装置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一毛细管158,并且挤压机构120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另外,微型计算机80根据控制装置90中的信号以这种方式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转数降低,和使压缩机10在50Hz或更低例如30-50Hz的转数范围内工作。
接下来,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操作。接通设置在制冷设备主体105中的起动开关(未示出),或者将制冷设备主体105的电源插座连接到电气出口上。因而,微型计算机80通过变换器起动压缩机10的电气元件(未示出)。这时,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制冷设备主体105室内的温度为+32℃或更高时,微型计算机80就关闭阀装置162、打开阀装置163、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控制压缩机的转数,以使压缩机10根据控制装置90的信号在50-60的转数范围内工作。因此,将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并受压缩,而排入密封容器的致冷剂气体进入致冷剂导入管20并从压缩机10流入中间冷却回路35。而且,在中间冷却回路35中,热量从穿过气体冷却器40的致冷剂中通过空气冷却法释放出。
因此,因为吸入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致冷剂可以冷却,所以抑制了密封容器中的温度升高,并且第二旋转压缩元件中的压缩效率可以提高,还能抑制已被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压缩并排放的致冷剂温度升高。
而且,将具有中间压力的经过冷却的致冷剂气体吸入压缩机10的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并在第二阶段中压缩以便构成具有高温高压的致冷剂气体,并且气体通过致冷剂排放管24排放到外部。从致冷剂排放管24排放的致冷剂气体流入气体冷却器40。热量通过空气冷却法释放出,并在此之后气体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致冷剂的热量被低压侧上的致冷剂吸收,并进一步冷却。
因为从气体冷却器40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的致冷剂热量由于内部热交换器50存在而被低压侧上的致冷剂吸收,所以致冷剂的过冷度增加。因此,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制冷能力)改善。
被内部热交换器50冷却的高压侧上致冷气体通过粗滤器54和阀装置163流入致冷剂管道161,并到达第二毛细管159。致冷剂的压力在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并且致冷剂通过接套连接(未示出)从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94流入蒸发器92,上述接套连接将致冷剂管道26连接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94的一端上。在这里,致冷剂蒸发,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以便履行冷却功能,并冷却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
在这里,如上所述,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为+32℃或更高时,微型计算机80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二毛细管159中,所述第二毛细管159具有比第一毛细管158小的流动路线阻力。
另一方面,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室内的温度降到低于+32℃时,控制装置90发送预定的信号到微型计算机80。因此,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和关闭阀装置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0的流动路线。另外,微型计算机80以这种方式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转数降低和压缩机在30-50Hz范围内工作。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
这种状态将参照图7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与冷却能力(制冷能力)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实线显示在第一毛细管158中压力降低情况下的冷却能力,而虚线显示在第二毛细管159中压力降低时的冷却能力。如图7所示,冷却能力在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于+29℃-+35℃下时显著改变。也就是说,在室内温度低于+29℃的温度区,冷却能力高。在+29℃附近冷却能力迅速减少,并且在+35℃或更高温度下冷却能力的减少不小。
而且,当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时,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一个较低的温度范围内蒸发(蒸发温度为-8℃),但与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的压力降低相比,冷却能力低。
即使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不低于+32℃时,致冷剂的压力在如上所述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也降低,和压缩机10的转数因而需要升高,以便增加致冷剂回路的致冷剂循环量,并增加流入蒸发器92的致冷剂量,以便得到所希望的冷却能力。功耗增加。尽管高压侧上的致冷剂不容易流动,但更多的致冷剂被压缩机10压缩。因此,高压侧上的压力升高并超过设备设计的压力。在最坏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损坏设备的问题。
因此,当室内的温度为+32℃或更高时,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使致冷剂的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而且,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便使压缩机在50-60Hz范围内工作,并且致冷剂回路的致冷剂循环量增加。因此,致冷剂流入蒸发器92的量增加,并且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提高。
另一方面,当室内温度低于+32℃时,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0的流动路线,使致冷剂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而且,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在30-50Hz的范围内工作。因此,因为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较低的温度区内蒸发,所以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可以设定在所希望的温度(-2℃-+7℃)下。也就是说,当致冷剂的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中降低中,在蒸发器92中致冷剂的蒸发温度于0℃下是高的,并且在0℃附近的蒸发温度下难以将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冷却。而且,压缩机10的转数需要升高,以便显著增加致冷剂流入蒸发器92的量,从而得到所希望的温度,并且这造成功耗增加。
然而,如上所述,在室内温度低于+32℃时,致冷剂的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并因此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于-8℃下蒸发,如图7所示。因此,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可以设定在-2℃-+7℃范围内,而不用升高压缩机10的转数来增加流入蒸发器92中的致冷剂量。
这时,如图7所示,与第二毛细管159的压力降低相比,冷却能力下降,但在如上所述的温度区内冷却能力高,并因此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当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并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在50-60Hz的较高转数下工作时,高压侧上的致冷剂不容易流动,但更多的致冷剂被压缩机10压缩。因此,高压侧上的致冷剂压力异常升高并超过设备设计的压力,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损坏设备的问题。
因此,微型计算机80以这种方式控制压缩机的转数,以使转数降低和压缩机在30-50Hz范围内工作,可以防止上述高压侧致冷剂压力的异常升高,并可以事先避免损坏设备。因为转数降低,所以功耗可以进一步减少。
另一方面,当由室91中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室内的温度为+32℃或更高时,控制装置90发送预定的信号到微型计算机80,并且微型计算机80关闭阀装置162和打开阀装置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另外,微型计算机80以这种方式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转数升高和压缩机10在50-60Hz范围内工作。
因此,因为在如上所述的致冷剂循环中致冷剂循环的量,更多的致冷剂流入蒸发器92中,因此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提高,并且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可以在早期阶段降低。
而且,致冷剂流出蒸发器92,并通过接套连接(未示出)到达冷凝装置100的内部热交换器50,上述接套连接将致冷剂管道94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致冷剂管道28上。因而,致冷剂吸收高压侧上致冷剂中的热量,以便经受加热功能。在这里,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于低温下蒸发。从蒸发器92中排出的致冷剂不完全变成气体状态,并且在某种情况下得到混有液体的状态。然而,致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以便与高压侧上的高温致冷剂交换热量,并因此被加热。这时,致冷剂保证过热程度,并完全转变成气体。
因此,因为从蒸发器92排出的致冷剂可以完全气化,所以完全阻止液体返回,以便在低压侧上不设置任何蓄液器情况下防止液体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并能避免压缩机10被液体压缩而损坏的不方便。因此,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可靠性可以提高。
应该注意,将上述循环重复,在该循环中把在内部热交换器50中受热的致冷剂通过粗滤器56从致冷剂导入管22吸入到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中。
这样,当由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室内温度为+32℃或更高时,从粗滤器54中出来的致冷剂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更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而且,升高和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10在50-60Hz范围内工作,并且在致冷剂回路中的致冷剂循环量增加。因此,因为在蒸发器92流动的致冷剂量增加,所以冷却能力(制冷能力)提高,并且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可以在早期阶段冷却。
另一方面,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低于+32℃时,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而且,降低和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以使压缩机10在30-50Hz范围内工作,并可以避免在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因为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的较低温度区内蒸发,所以室内的温度可以在预定的低温(-2℃-+7℃)下冷却。另外,当降低压缩机10的转数来使压缩机工作时,功耗可以减少。
一般,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设定在-2℃-+7℃范围内,并执行上述控制时,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能力提高,最佳流动路线阻力可以很容易选定,并因此挤压机构120可以简化。因为压缩机的最佳转数可以很容易选定,所以压缩机10的转数控制可以简化,并且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而且,当挤压机构120象在实施例中那样用便宜的毛细管158、159构成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当用一简单的控制机构避免压缩机10的不稳定工作情况时,对制冷剂循环设备110可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能力。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根据待由蒸发器92冷却的空间温度开/关阀装置162、163和控制压缩机10的转数,上述待由蒸发器92冷却的空间温度是用于检测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的室91中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控制也可以例如根据用于检测通过蒸发器92从内部热交换器50排出的致冷剂温度的传感器输出实施。
在本实施例中,当由室91中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为+32℃或更高时,致冷剂的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并且压缩机10的转数升高。当温度低于+32℃时。致冷剂的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并且压缩机10的转数降低。然而,在流动路线阻力和转数可变下的温度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温度可以是+29℃-+35℃之间的任何温度。
而且,挤压装置在实施例中由毛细管158、159构成,但本发明的挤压装置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也可以用其开口可调的电气或机械膨胀阀。即使在使用膨胀阀的情况下,上述控制也可以实施,以便简化膨胀阀的控制。
而且,在实施例中于包括第一毛细管158的致冷剂管道160和包括第二毛细管159的致冷剂管道161二者中设置用于流动路线控制的阀装置。然而,如图3所示,阀装置可以只设置在致冷剂管道161中,在所述致冷剂管道161中设置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在这种情况下,在室内温度处于+32℃或更高温度下,将阀装置163打开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阻力小的致冷剂管道161中。因此,除了实施例的作用之外,当阀装置163简单地设置时,流动路线阻力可以减小,并且生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管158和第二毛细管159分别设置在致冷剂管道160和致冷剂管道161中,这些管道160和161并联连接,并且流动路线由阀装置162、163控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设置3个或数个毛细管,以便使致冷剂能按照如图6所示的工作情况流入每个毛细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执行更精细的控制。
可供选择地,两个或数个毛细管可以串联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旁路管道,毛细管中的一个或数个毛细管通过上述旁路管道走旁路,并将阀装置设置在旁路管道中,及其中某些毛细管也可以按照工作情况走旁路。
如上详述,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包括用于控制挤压装置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转数和控制装置。当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是+29℃-+35℃之间任何温度的限定温度时,控制装置降低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和根据用于检测待用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的传感器输出,升高压缩机的转数。而且,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限定的温度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而压缩机的转数降低。因此,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可以根据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控制。
而且,本发明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和内部热交换器,上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而上述内部热交换器用于在气体冷却器中的致冷剂和在蒸发器中致冷剂之间交换热量。根据用于检测通过蒸发器从内部热交换器出来的致冷剂温度的传感器输出,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29℃-+35℃之间任何温度的限定温度时,控制装置降低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并升高压缩机的转数。而且,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限定的温度时,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而压缩机的转数降低。因此,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可以根据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控制。
因此,通过本发明,事先避免了在高压侧上压力异常升高的缺点,提高了耐用年限,并可以保证相对于致冷剂循环设备平稳工作。
而且,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限定温度时,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减小以便升高压缩机的转数,并因此在致冷剂回路中致冷剂循环的量增加。因此,因为流入蒸发器中的致冷剂量增加,所以冷却能力(制冷能力)提高。因此,待冷却的空间可以在早期阶段冷却。
另一方面,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预定值时,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并因此可以避免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因为致冷剂在蒸发器内于较低的温度区下蒸发,所以待冷却的空间可以在预定的低温下冷却。
因此,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能力可以提高。另外,当压缩机的转数降低时,功耗可以减少。
而且,在相应的各发明中,当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设定在-2℃-+7℃范围内时,可以执行最佳控制。
一般,当制冷设备主体的室内温度设定在-2℃-+7℃范围内,并执行上述控制时,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能力因此提高,最佳流动路线阻力可以很容易选定,并因此挤压机构可以简单化。因为压缩机的最佳转数可以很容易选定,所以压缩机的转数控制也可以简化。
而且,挤压装置由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构成,上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及控制装置连接到阀装置上,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进入每个毛细管中。控制装置控制阀装置,以便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限定的温度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中,和当上述温度低于限定的温度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中。因而,流动路线阻力可以用便宜的毛细管改变,并且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特别是,当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进入第二毛细管的阀装置简单设置时,流动路线阻力可以改变,并因此生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另外,本发明适合于利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的设备,上述二氧化碳在高压侧上的压力是超临界的。而且,当用二氧化碳致冷剂作为致冷剂时,本发明也能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特别是,当压缩机包括由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时,将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并受压缩,而把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并具有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经过压缩,并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可以有效地消除高压侧上压力的异常升高。接下来,将说明还有另一个发明。应该注意,在这种情况下,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致冷剂回路类似于图1-3的致冷剂回路。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当由室中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不高于设定值时,控制装置90发送预定的信号到微型计算机80。因此,微型计算机80关闭阀装置162和打开阀装置163,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因而,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二毛细管159。
接下来,将说明致冷剂循环设备110在这种情况下的工作。应该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微型计算机80使压缩机10的电气元件在一恒定的速度下工作,并且不用容量控制装置如变换器。也就是说,接通设置在制冷设备主体105中的起动开关(未示出),或者将制冷设备主体105的电源插座连接到电气出口上。因而,微型计算机80打开阀装置162,并闭阀装置163,并打开致冷剂管道160的流动路线,以便起动压缩机10的电气元件。因此,将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并受压缩,而排入密封容器的致冷剂气体进入致冷剂导入管20,并从压缩机10流入中间冷却回路35。而且,在中间冷却回路35中,热量通过空气冷却法从穿过气体冷却器40的致冷剂中释放出。
因此,因为吸入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致冷剂可以冷却,所以抑制了密封容器中的温度升高,并且第二旋转压缩元件中的压缩效率可以提高。也能抑制已被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压缩并排放的致冷剂的温度升高。
而且,将具有中间压力经过冷却的致冷剂气体吸入压缩机10的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并在第二阶段中压缩,以便构成具有高温高压的致冷剂气体,并且气体通过致冷剂排放管24排放到外部。从致冷剂排放管24中排出的致冷剂气体流入气体冷却器40,热量通过空气冷却法释放出,并且在此之后气体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致冷剂的热量被低压侧上的致冷剂吸收,并进一步冷却。
因为从气体冷却剂40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的致冷剂热量由于存在内部热交换器50而被低压侧上的制冷剂吸收,所以致冷剂的过冷度增加。因此,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改善。
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冷却的高压侧上致冷剂气体通过粗滤器54和阀装置162流入致冷剂管道160,并到达毛细管158。致冷剂的压力在毛细管158中下降,并且致冷剂通过接套连接(未示出)从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94流入蒸发器92,上述接套连接将致冷剂管道26连接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致冷剂管道94其中一端上。在这里,致冷剂蒸发,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以便履行冷却功能,并冷却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部。
在这里,如上所述,在起动时,微型计算机80打开致冷剂管道160的流动路线,并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第一毛细管158,所述第一毛细管158具有比第二毛细管159大的流动路线阻力。在起动时,将汇集在蒸发器92中的液体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中,并且这种液体返回容易发生。当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时,被压缩机10压缩的高压侧上致冷剂很容易流动,因此吸入压缩机10中的致冷剂量增加,并且有可能压缩机10压缩液体并损坏。
然而,当致冷剂的压力在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时,与第二毛细管159中的压力降低相比,致冷剂回路中循环的致冷剂量减少。也就是说,吸入压缩机10中的致冷剂量减少。因此,能够避免汇集在蒸发器92中的液体致冷剂快速返回到压缩机10中的缺点,并可以事先避免损坏压缩机10。
因此,因为在压缩机10起动时能够稳定工作,所以致冷剂循环设备的可靠性可以提高。
而且,致冷剂流出蒸发器92,并通过接套连接(未示出)到达冷凝装置100的内部热交换器50,上述接套连接把致冷剂管道94的另一端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致冷剂管道28上。因而,致冷剂吸收高压侧上致冷剂中的热量,并经受加热功能。在这里,致冷剂在蒸发器92中于低温下蒸发。从蒸发器92中排出的致冷剂不完全进入气体状态,而是在某种情况下得到混有液体的状态。然而,使致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50,以便与高压侧上的高温致冷剂交换热量,并因此被加热。这里,致冷剂保证过热的程度,并完全转变成气体。
如上所述,在起动时使气体冷却器40中的致冷剂通过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并且在致冷剂回路中的致冷剂循环量减少。由于防止了汇集在蒸发器92中的液体致冷剂快速返回到压缩机10的作用和液体致冷剂在内部热交换器50中被加热的作用,所以从蒸发器92中排出的致冷剂可以完全气化。因此,可以完全阻止流体返回,以便在低压侧上未设置任何蓄液器情况下防止将液体致冷剂吸入压缩机10,并能避免压缩机10被液体压缩损坏的不方便。因此,致冷剂循环设备110的可靠性可以提高。
应该注意,将循环重复,在所述循环中,在内部热交换器50中受热的致冷剂通过粗滤器56从致冷剂导入管22吸入压缩机10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中。
在这里,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下降到低于设定值时,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将室中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转变成预定的通信信号,并将所述信号发送微型计算机80。在接收信号时,微型计算机80关闭阀装置162,打开阀装置163,并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致冷剂管道161,并且致冷剂的压力在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
也就是说,当起动压缩机10之后致冷剂循环到一定程度时,消除了汇集在蒸发器92中的液体致冷剂,并使设备和致冷剂回路中的致冷剂状态稳定,及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下降。因而,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控制装置90发送预定的信号到微型计算机80。已接收了信号的微型计算机80关闭阀装置162,打开阀装置163,并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以便降低在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致冷剂压力。因此,从粗滤器54出来的致冷剂压力在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
因此,当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降低中,致冷剂循环的量增加,并且在制冷设备主体105的蒸发器92中的冷却能力(制冷能力)提高。
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以这种方式高于设定值时,从粗滤器54中出来的致冷剂压力在流动路线阻力大的第一毛细管158中降低,并因此在致冷剂回路中致冷剂循环的量可以减少。
因此,因为它能避免汇集在蒸发器92中的液体致冷剂快速返回压缩机10的缺点,所以压缩机10的耐用年限可以提高。
另外,当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下降到不高于设定值时,具有在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中压力降低的致冷剂流入蒸发器92中,致冷剂流入蒸发器92的量增加,并因此冷却能力(制冷能力)提高。
另外,在不是象在相关技术中那样用变换器(容量控制)控制压缩机的转数或调节膨胀阀的开口的情况下,只通过用于控制毛细管158、159开/关的阀装置,就可以阻止液体返回到压缩机10中,并且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阀装置162、163根据由室中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来开/关,上述室中的温度传感器连接到制冷设备主体105的控制装置90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微型计算机80也可以根据由排放温度传感器70所检测到的致冷剂温度控制阀装置162、163,上述排放温度传感器70连接到冷凝装置100的微型计算机80上。
另外,本发明有效之处在于,阀装置162关闭和阀装置163打开是在起动压缩机10之后经过预定的时间,而与致冷剂回路中的致冷剂温度无关。
而且,用于流动路线控制的阀装置设置在包括第一毛细管158的致冷剂管道160和包括第二毛细管159的致冷剂管道161二者中。然而,如图3所示,阀装置可以只设置在致冷剂管道161中,在所述致冷剂管道161中设置流动路线阻力小的第二毛细管159。在这种情况下,当压缩机10起动,并且制冷设备主体105的室内温度下降到预定值时,阀装置163打开以便打开致冷剂管道161的流动路线,并因此致冷剂从粗滤器54流入阻力小的致冷剂管道161中。因此,除了实施例的作用之外,当阀装置163简单设置时,流动路线阻力可以改变,并且生产成本可进一步降低。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管158和第二毛细管159分别设置在致冷剂管道160和致冷剂管道161中,这些管道并联连接,并且流动路线由阀装置162、163控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设置3个或数个毛细管,以便使致冷剂能按照某路情况下的工作情况流入每个毛细管。可供选择地,可以把两个或数个毛细管串联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旁路管道,上述毛细管中的一个或数个毛细管通过旁路管道走旁路,阀装置设置在旁路管道中,并且其中某些毛细管也可以按照工作情况走旁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以一恒定的速度工作,但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变换器应用于压缩机的转数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起动时转数控制可以变得更方便,所以控制功能可以简化。
如上详述,在本发明这种情况下的致冷剂循环设备中,挤压装置由数个毛细管构成。而且,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以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在压缩机起动时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例如,挤压装置由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构成,上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具有比第一毛细管流动路线阻力小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阀装置以便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并使致冷剂能在压缩机起动时流入第一毛细管。因而,在起动时的流动路线阻力可以增加。
因此,事先避免了在起动时汇集在蒸发器中的液体致冷剂返回压缩机的缺点,耐用年限提高,并可以保证平稳工作。
而且,当流动路线阻力在正常工作下而不是在起动时间降低时,流入蒸发器的致冷剂量增加,并且致冷剂循环设备的能力可以提高。
另外,在不象相关技术那样用变换器(容量控制)控制压缩机转数或者调节膨胀阀开口的情况下,只通过数个便宜的毛细管就可以避免把液体致冷剂吸入压缩机的缺点,并且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特别是,当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中的阀装置简单地设置时,在起动时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并且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另外,本发明适合于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的设备,上述二氧化碳使高压侧上的压力进入超临界状态。而且,当采用二氧化碳致冷剂作为致冷剂时,本发明也可能对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特别是,当压缩机包括由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时,将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中并受压缩,而把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并具有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中,经过压缩,并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可以有效地消除表明液体致冷剂在起动时吸入压缩机中的液体返回。
应该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内部中间压力式多级(两级)压缩旋转压缩机作为压缩机,但在本发明中可用的压缩机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压缩机如一种单级式压缩机和一种螺旋式压缩机。

Claims (20)

1.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其包括:一个致冷剂回路,所述致冷剂回路通过依次连接一个压缩机、一个气体冷却器、挤压装置、和一个蒸发器构成,其中,
挤压装置包括数个毛细管,如此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以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并且在压缩机起动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减小,
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和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一个阀装置,以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并且致冷剂在压缩机起动时进入第二毛细管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从压缩机起动开始一个预定的时间,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减小,或者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从压缩机起动时直至致冷剂回路中致冷剂的温度达到一个预定值时为止,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减小,或者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从压缩机起动时直到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的温度下降到一个预定值时为止,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减小,或者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采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压缩机包括由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中并受压缩,而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并具有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中,经过压缩,并排放到一个气体冷却器中。
6.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其包括一个致冷剂回路,所述致冷剂回路通过依次地连接一个压缩机、一个气体冷却器、挤压装置、和一个蒸发器构成,
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数个毛细管,同时具有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及压缩机的转数;
其中,控制装置控制致冷剂循环,以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是可变的;及
当由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一个预定值时,控制装置减少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升高压缩机的转数,而当温度从一设定值下降时,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上述设定值以用于检测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的传感器输出为基础。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及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比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小,设置一个阀装置,该阀装置连接到所述控制装置上,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并且控制装置控制阀装置,以便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预定值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而当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及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一个阀装置,该阀装置连接到所述控制装置上,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中,并且控制装置控制阀装置,以便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预定值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而当温度降到低于设定值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压缩机包括由一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中并受到压缩,而从第一压缩元件排放并具有一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中,经过压缩,并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
10.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其包括:
一个致冷剂回路,所述致冷剂回路通过依次地连接一个压缩机、一个气体冷却器、挤压装置、和一个蒸发器而构成;及
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
其中,当由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在+29℃-+35℃之间任何一个限定的温度时,控制装置减小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升高压缩机的转数,而当由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限定的温度时,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上述限定的温度以用于检测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的传感器的输出为基础。
11.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其包括:
一个致冷剂回路,所述致冷剂回路通过依次地连接一个压缩机、一个气体冷却器,挤压装置、及一个蒸发器而构成,
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和压缩机的转数;及
一个内部热交换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用于在从气体冷却器排出的致冷剂和从蒸发器排出的致冷剂之间交换热量,
其中,当由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29℃-+35℃之间任何一个限定的温度时,控制装置减小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升高压缩机的转数,及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限定温度时,增加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以便降低压缩机的转数,上述限定的温度以用于检测通过蒸发器从内部热交换器排出的致冷剂温度的传感器的输出为基础。
12.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设定在-2℃-+7℃范围内。
13.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及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一个阀装置,该阀装置连接到所述控制装置上,用于控制将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并且控制装置控制阀装置,以便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限定的温度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而当温度低于限定的温度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14.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及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一个阀装置,该阀装置连接到所述控制装置上,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第二毛细管中,控制装置控制阀装置,以便当由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不低于限定的温度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二毛细管,而当温度低于所限定的温度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15.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压缩机包括由一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并受到压缩,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并具有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经过压缩,并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
16.一种致冷剂循环设备,其包括:一个致冷剂回路,所述致冷剂回路通过依次地连接一个压缩机、一个气体冷却器、挤压装置、和一个蒸发器而构成,
其中,挤压装置包括数个毛细管,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以使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可变,并且在起动压缩机时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
挤压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毛细管及一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与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并且它的流动路线阻力小于第一毛细管的流动路线阻力,设置一个阀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循环到每个毛细管中,在压缩机起动时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在起动压缩机之后一个预定的时间,挤压机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或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从当压缩机起动时直到致冷剂回路中的致冷剂温度达到一预定值时为止,挤压机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或是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从当压缩机起动时直到待由蒸发器冷却的空间温度下降到一预定值时为止,挤压装置的流动路线阻力增加或使致冷剂进入第一毛细管。
20.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致冷剂循环设备,其中,用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压缩机包括由一驱动元件驱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元件,致冷剂从致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第一压缩元件并受到压缩,而从第一压缩元件排出并具有中间压力的致冷剂吸入第二压缩元件,经过压缩,并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
CNB2004100066429A 2003-03-24 2004-02-25 致冷剂循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61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80060A JP4307878B2 (ja) 2003-03-24 2003-03-24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JP2003079852A JP2004286325A (ja) 2003-03-24 2003-03-24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JP2003080044A JP2004286328A (ja) 2003-03-24 2003-03-24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JP080044/2003 2003-03-24
JP080060/2003 2003-03-24
JP2003079828A JP2004286322A (ja) 2003-03-24 2003-03-24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JP079828/2003 2003-03-24
JP079852/2003 2003-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2472A CN1532472A (zh) 2004-09-29
CN100356117C true CN100356117C (zh) 2007-12-19

Family

ID=32831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66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6117C (zh) 2003-03-24 2004-02-25 致冷剂循环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143593B2 (zh)
EP (4) EP1726892B1 (zh)
KR (1) KR20040086562A (zh)
CN (1) CN100356117C (zh)
AT (4) ATE408105T1 (zh)
DE (4) DE602004016570D1 (zh)
MY (1) MY133427A (zh)
TW (1) TWI315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38641A1 (de) * 2004-08-09 2006-02-23 Linde Kältetechnik GmbH & Co. KG Kältekreislauf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ältekreislaufes
US20060059945A1 (en) * 2004-09-13 2006-03-23 Lalit Chordia Method for single-phas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ooling
WO2006101566A1 (en) 2005-03-18 2006-09-28 Carrier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Inc. High side pressure regulation for transcritical vapor compression
WO2007034939A1 (ja) * 2005-09-26 2007-03-29 Hara Tech Corporation 凝縮用熱変換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CN101416004A (zh) * 2006-03-30 2009-04-22 开利公司 运输制冷单元
JP2007327355A (ja) * 2006-06-06 2007-12-20 Sanden Corp 蒸気圧縮式冷凍回路及び当該回路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DE202006010412U1 (de) * 2006-07-05 2006-09-14 Kroll, Markus Temperiereinrichtung auf Wärmepumpenbasis
DE102006061091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ühlmöbel mit wenigstens zwei thermisch voneinander getrennten Fächern
JP5120056B2 (ja) * 2008-05-02 2013-01-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WO2010045293A1 (en) * 2008-10-14 2010-04-22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Control utilizing non-contact and current sensing technology for operating a valve
JP5489507B2 (ja) * 2009-03-30 2014-05-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CN102147173B (zh) * 2010-02-08 2012-09-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热气旁通方法
CN102192583B (zh) * 2010-03-12 2013-04-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以及切换空调器工作模式的方法
DE102010029874A1 (de) * 2010-06-09 2011-12-15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ompressions-Wärmepumpe, insbesondere für haushaltsnahe Anwendungen
CN101893356B (zh) * 2010-06-30 2012-08-2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1881530A (zh) * 2010-06-30 2010-11-1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65521A (zh) * 2010-06-30 2010-10-2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00463B (zh) * 2010-06-30 2012-05-0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DE102010055613A1 (de) 2010-12-22 2012-06-28 Daimler Ag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zur thermischen Kopplung eines Kühlmittelkreislaufs mit einem Kältemittelkreislauf in einem Fahrzeug
DE102011004107A1 (de) * 2011-02-15 2012-08-1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kältegerät mit ungeregelten Expansionsventilen
DE102011079206A1 (de) * 2011-07-14 2013-01-17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mit mehreren Kammern
DE102012002593A1 (de) * 2012-02-13 2013-08-14 Eppendorf Ag Zentrifuge mit Kompressorkühl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Kompressorkühleinrichtung einer Zentrifuge
US9618246B2 (en) * 2012-02-21 2017-04-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charge migration
WO2013145006A1 (ja) * 2012-03-29 2013-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2645018A3 (de) * 2012-04-01 2017-08-23 Liebherr-Hausgeräte Ochsenhausen GmbH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EP2888542A1 (en) 2012-08-24 2015-07-01 Carrier Corporation Transcritical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high side pressure control
JP6112388B2 (ja) * 2012-11-16 2017-04-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DE102012221864B4 (de) * 2012-11-29 2024-02-29 Denso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Kältemittelkreises und Expansionsventil für den Kältemittelkreis
EP2969613B1 (en) 2013-03-13 2018-08-08 Bergstrom,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tilizing heat recovery ventilation for fresh air supply and climate control
EP3757492B1 (en) 2013-07-24 2023-05-03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US10139143B2 (en) 2013-12-17 2018-11-27 Lennox Industries Inc. Air conditioner with multiple expansion devices
CN103692194A (zh) * 2013-12-18 2014-04-02 沈阳顺达重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圆锥破碎机铜衬套的冷装方法及制冷装置
JP6474226B2 (ja) * 2014-10-15 2019-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304058B2 (ja) * 2015-01-29 2018-04-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EP3054240A1 (en) * 2015-02-05 2016-08-10 AERMEC S.p.A. A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refrigerated fluid
US9783024B2 (en) 2015-03-09 2017-10-10 Bergstrom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managing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of a fleet of vehicles
CN104930737A (zh) * 2015-06-25 2015-09-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装置及设有该制冷装置的冰箱
JP6555584B2 (ja) * 2015-09-11 2019-08-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9874384B2 (en) 2016-01-13 2018-01-23 Bergstrom,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superheating, sub-cooling and refrigerant charge level control
US10589598B2 (en) 2016-03-09 2020-03-17 Bergstrom, Inc. Integrated condenser and compressor system
US10081226B2 (en) 2016-08-22 2018-09-25 Bergstrom Inc. Parallel compressors climate system
US10562372B2 (en) * 2016-09-02 2020-02-18 Bergstr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arting-up a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10675948B2 (en) 2016-09-29 2020-06-09 Bergstr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HVAC system
US10369863B2 (en) 2016-09-30 2019-08-06 Bergstrom, Inc. Refrigerant liquid-gas separator with electronics cooling
US10724772B2 (en) 2016-09-30 2020-07-28 Bergstrom, Inc. Refrigerant liquid-gas separator having an integrated check valve
US11448441B2 (en) 2017-07-27 2022-09-20 Bergstrom, Inc. Refrigerant system for cooling electronics
US11420496B2 (en) 2018-04-02 2022-08-23 Bergstrom, Inc. Integrated vehicular system for conditioning air and heating water
JP7487437B2 (ja) * 2019-06-05 2024-05-21 有限会社Takashima 遺体冷却装置
CN110440492B (zh) * 2019-08-16 2021-05-1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048667B (zh) * 2021-03-22 2022-04-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低温保存箱快速启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310243B (zh) * 2021-05-21 2022-06-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喷射器的混合工质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5468590A (zh) * 2022-10-14 2022-12-13 广东德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解决冷平衡回油的环境模拟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3879A (en) * 1984-05-23 1986-01-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Heat pump with capillary tube-type expansion device
WO1996019704A1 (en) * 1994-12-21 1996-06-27 Multibrás S/A. Eletrodomésticos A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refrigeration appliances
GB2328270A (en) * 1997-08-13 1999-02-17 Toshiba Kk Air conditioner
US6006544A (en) * 1995-12-11 1999-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US20020148248A1 (en) * 1999-07-06 2002-10-17 Showa Denko K.K.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condenser for use in decompressing-tub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3757A (ja) 1990-11-30 1992-07-24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650646A (ja) * 1992-07-31 1994-02-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US5231847A (en) * 1992-08-14 1993-08-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Multi-temperature evaporator refrigerator system with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JPH06159817A (ja) 1992-11-19 1994-06-07 Toshiba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718602A (ja) 1993-06-29 1995-01-20 Sekisui Chem Co Ltd 埋込栓
US6430949B2 (en) * 2000-04-19 2002-08-13 Denso Corporation Heat-pump water heater
AU2410501A (en) * 2000-06-07 2001-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system for starting of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517529B2 (ja) * 2000-07-21 2010-08-0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加熱装置、車両用暖房装置、暖房装置および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4492017B2 (ja) 2000-11-09 2010-06-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キュムレータモジュール
JP4302874B2 (ja) * 2000-12-26 2009-07-2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582473B2 (ja) * 2001-07-16 2010-11-17 Smc株式会社 恒温液循環装置
ITMI20011918A1 (it) * 2001-09-14 2003-03-14 Domnick Hunter Hiross S P A Sistema di controllo per essicatori di gas compresso a refrigerazio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3879A (en) * 1984-05-23 1986-01-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Heat pump with capillary tube-type expansion device
WO1996019704A1 (en) * 1994-12-21 1996-06-27 Multibrás S/A. Eletrodomésticos A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refrigeration appliances
US6006544A (en) * 1995-12-11 1999-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GB2328270A (en) * 1997-08-13 1999-02-17 Toshiba Kk Air conditioner
US20020148248A1 (en) * 1999-07-06 2002-10-17 Showa Denko K.K.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condenser for use in decompressing-tub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57879A2 (en) 2007-02-28
EP1726893B1 (en) 2008-09-10
ATE408105T1 (de) 2008-09-15
EP1726893A3 (en) 2007-03-21
KR20040086562A (ko) 2004-10-11
DE602004009355T2 (de) 2008-07-17
DE602004009355D1 (de) 2007-11-22
ATE375488T1 (de) 2007-10-15
ATE408106T1 (de) 2008-09-15
MY133427A (en) 2007-11-30
TWI315383B (en) 2009-10-01
EP1726892A2 (en) 2006-11-29
EP1462740B1 (en) 2007-10-10
DE602004016570D1 (de) 2008-10-23
DE602004016571D1 (de) 2008-10-23
EP1757879B8 (en) 2011-03-30
EP1757879A3 (en) 2007-05-23
US20040216477A1 (en) 2004-11-04
EP1462740A2 (en) 2004-09-29
CN1532472A (zh) 2004-09-29
EP1726893A2 (en) 2006-11-29
EP1726892B1 (en) 2008-09-10
EP1757879B1 (en) 2008-09-10
EP1462740A3 (en) 2004-12-01
DE602004016575D1 (de) 2008-10-23
EP1726892A3 (en) 2007-04-04
TW200422568A (en) 2004-11-01
ATE408104T1 (de) 2008-09-15
US7143593B2 (en) 2006-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6117C (zh) 致冷剂循环设备
CN101762109B (zh) 喷射器式制冷剂循环装置
CN103994595A (zh) 涡轮制冷机
CN1316212C (zh) 制冷剂循环装置
CN104896780A (zh) 涡轮制冷机
CN101384863B (zh) 冷冻装置
CN104949369A (zh) 涡轮制冷机
US9874383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4006563A (zh) 涡轮制冷机
JP6765086B2 (ja) 冷凍装置
KR100520100B1 (ko) 냉동시스템
JP4183517B2 (ja) 冷却装置
CN100578114C (zh) 冷冻装置
US10309704B2 (en) Compressor with an oil separator between compressing stages
CN104075474A (zh) 涡轮制冷机
EP2357431A1 (en) Variable capacity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4286322A (ja)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KR200267157Y1 (ko) 냉동시스템
US2820350A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JP4245363B2 (ja) 冷却装置
JP2016128734A (ja) 冷凍装置
CN220892440U (zh) 具有供风温度可调及精确控湿的空调系统
CN206919444U (zh) 伺服主阀控制液位的液体机组
CN117588807A (zh) 具有供风温度可调及精确控湿的空调系统
CN116045460A (zh) 一种主动回收冷量的空气制冷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