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35306C - 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5306C
CN100335306C CNB2004100475914A CN200410047591A CN100335306C CN 100335306 C CN100335306 C CN 100335306C CN B2004100475914 A CNB2004100475914 A CN B2004100475914A CN 200410047591 A CN200410047591 A CN 200410047591A CN 100335306 C CN100335306 C CN 1003353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device
driving engine
vehicle frame
damper
nutte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75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2562A (zh
Inventor
亚历山德罗·巴尼奥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aggio and C SpA
Original Assignee
Piaggio and C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aggio and C SpA filed Critical Piaggio and C SpA
Publication of CN1572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2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53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53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1)之间的联接系统,所述机动车包括一个车架,一个叉架(3)一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后悬挂组件(1)上,而另一端至少连接在一个车轮(4)上,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元件(10,10′和11,11′),所述连接元件(10,10′和11,11′)是刚性的,并且通过第一连接装置(16,16′和17,17′)与所述车架相连,而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发动机后悬挂组件(1)相连。

Description

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motor vehicle)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
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所述类型的系统,用于研究和特别用于实现降低,例如,由火花点火式发动机及其相对轴平面的运动的扭转效果所产生的振动的路径,但是也可用于与所指出的系统相当的任何系统或装置。
下面,本申请所作说明针对的是机动车,但是应当明了,所作说明并不是为了限定于此特定用途。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今机动车驱动性能的提高非常迅猛。这引起了在设计阶段就开始注意配备有适应车手安全以及骑乘本身舒适性的复杂系统和装置。实际上,当关注加速性能以及抓地能力的时候,对路段的要求将导致车架和发动机组件以及车架本身将承受更大的应力。
进来,已知诸如张力杆之类可以缓冲震动的装置通常都涉及到了减震器,其插入在很多接触点上,用以对作用在构成机动车的各部分之间的应力作出反应,该应力可能是受压和/或相互张紧的。在上述部件上通常都存在这种类型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特别考虑连接着后驱动轮的后叉、机动车车架以及发动机组件。
另外,在接触点上,同样可以预见,这些装置允许已知为″阻尼器(橡胶金属关节)″的弹性连接,这可以使得震动得到更有效的缓冲。
但是,当前上面提及的系统随着驱动力的增加并不能有效的隔离从发动机到车架的震动路线。
同样已知的是,机动车的主要部分,即发动机组件、后叉以及驱动轮及其车架是如何独立受压的,并且因而同样可以适当的对整体结构配置适当的刚度,同时消弱从发动机到车架的震动传播,这可以降低机动车各部分受到的扭转应力。
发明内容
由上可知,很明显需要一种类似本发明的系统,使得车架-叉架/车轮-发动机组件之间形成的连接可以将发动机组件和车架之间的震动传播降低到最小。
因此,本发明的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所述机动车包括一个车架,一个叉架一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上,而另一端至少连接在一个车轮上,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是刚性的,并且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车架相连,而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发动机后悬挂组件相连。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述连接元件可以设置在发动机的前部以及后部。
又根据本发明,所述连接元件可以包括支臂或者甚至一对支臂。
再次,根据本发明,所述一对支臂通过一个横向柱状元件连接在一起。
又根据本发明,所述连接装置可以包括类似阻尼器或轴承等可以转动的元件。
又根据本发明,所述系统包括在车架和发动机之间的至少一个横向联接装置和/或至少一个纵向联接装置。
优选,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横向联接装置包括一个与一对减震器以及一个阻尼器相连的张紧杆。
并且,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纵向联接装置包括一个可以与一对减震器和一个阻尼器相连接的张紧杆。
优选根据本发明,所述叉架可以通过缓冲装置连接到车架上,该缓冲装置可以是类似于在行驶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垂直的两个缓冲器。
附图说明
下面特别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进行的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是为了限制的目的。
图1显示的是包括本发明的系统的机动车的发动机-悬挂-后轮组件的第一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发动机-悬挂-后轮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显示的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机动车发动机后悬挂组件的透视图;
图4显示的是缓冲器和叉架之间的特别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我们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类似的工作方式对其它可能的实施例来说也是有效的。
通过附图可见一个带有(图1和2)和不带(图3)车轮4的机动车的发动机-悬挂组件1,其包括了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特别的,所述组件包括一个发动机2,其与连接有后轮4以及制动盘5的叉架3相连。在后轮4的轴上可见一个链轮6通过一个驱动带6′连接在一个驱动轮7上。两个后缓冲器8和8′以及一个消声器9同样可见。在图中,机动车车架没有显示在发动机悬挂组件1上。所述车架通过一对支臂10,10′以及11,11′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后悬挂组件1以及叉架3上,该支臂10,10′和11,11′分别通过两个横向柱状元件连接设置在所述发动机2的后部和前部,其分别是支臂10,10′的横向柱状元件12以及支臂11,11′的横向柱状元件13。
在横向柱状元件12的轴上固定有后轮4的枢轴,其在所述横向柱状件中的滚柱或球轴承的套中转动。叉架3的转动通过一对缓冲器8和8′进行控制,该一对缓冲器8和8′通过容纳在所述一对缓冲器8和8′中的阻尼器(橡胶金属关节)14,14′和15,15固定在车架和叉架3上。
或者,阻尼器15,15′,如图4所示,可以直接容纳在车架3中。在这种情况下,后缓冲器8和8′可通过一个U形夹24固定在阻尼器15,15′以及然后固定在叉架3上。
该一对支臂10,10′和11,11′都通过容纳在车架中的阻尼器16,16′和17,17′或者任何可以允许转动的装置,例如轴承,在车架上转动。阻尼器16,16′和17,17′可以分别与车架弹性连接。
另外,车架和发动机-悬挂组件1之间的连接关系可见,其包括一个纵向张紧杆18以及一个横向张紧杆19。发动机-后悬挂组件1在垂直和水平横向平面上的移动受到所述张紧杆18和19的限制,并且受到容纳在支臂10,10′和11,11′中的阻尼器16,16′和17,17′以及容纳在缓冲器8,8′中的阻尼器14,14′和15,15′的轴向和径向刚度的限制。所述张紧杆还通过阻尼器20和21连接在发动机上,并通过两对减震器22和23连接在车架上。阻尼器20的轴垂直于支臂10,10′和11,11′的枢轴,该阻尼器20在其轴的中间部分固定在发动机2上。车架上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一个侧支架(图中未显示)上,其被与其相对工作的该一对缓冲器22以及横向张紧杆19夹住。
阻尼器20和21以及纵向和横向张紧杆18,19不同的径向、轴向和扭转刚度可以使发动机足够限制震动路径的自由运动,并且可以抵消影响车辆行驶的运动。后缓冲器8和8′固定在后轮的叉架3上,并且在行驶过程中几乎是保持垂直的,使得其减小了后悬挂作用在支臂10,10′和11,11′上的力以及作用在纵向张紧杆18的该一对阻尼器23上的预载的影响。支撑着发动机的支臂10,10′和11,11′的朝向使得发动机2的重量不会影响纵向张紧杆18的所述一对减震器23的预载。
特别考虑图2,可以看到发动机-悬挂组件1的侧视图,其包括车轮4。特别的,支臂10和11、纵向张紧杆18以及该一对减震器23都可以看见。
通过该图可以看见发动机2和支臂10,10′和11,11′形成了车架,在车辆的纵向平面中,支臂10,10′和11,11′形成了一个侧边基本上垂直的四边形。发动机2可以在纵向平面中摆动,但是可以通过纵向张紧杆18以及通过容纳在支臂中的阻尼器16,16′和17,17′和容纳在缓冲器8和8′中的阻尼器14,14′和15,15′的扭转刚度得到抵消。纵向张紧杆18可以使发动机由于震动而很小的运动,但是限制了车辆加速时的摆动。由所述纵向张紧杆18作用在车架上的反作用力被传递给夹在该一对阻尼器23上的支架(未显示)上。
由于在叉架和发动机之间没有连接弹性元件,使得发动机-后悬挂组件的小齿轮7的轴从发动机2突出,横向柱状枢轴元件12和后轮4全部都与缓冲器8,8′平行。前述轴的平行提高了驱动齿轮7到后轮4的端部传动的工作性能,驱动齿轮7到后轮4的传动可以由齿形传动带或甚至由链条和滚子来实现。
根据上述说明,可以发现本发明最基本的优点是降低了从发动机到车辆的震动路径。特别的,发动机和车架没有刚性的固定点,但是每个连接点都具有一个活节。发动机-后悬挂组件到车架的连接不是直接通过减震器或阻尼器实现的,而每个连接都是通过支臂或连接杆实现的。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仅仅是说明性的,并非为了限制,但是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所述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对保护范围之内进行各种改变和/或改进。

Claims (15)

1.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所述机动车包括一个车架,一个叉架(3)一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后悬挂组件(1)上,而另一端连接在至少一个车轮(4)上,所述系统包括在所述车架和所述发动机后悬挂组件(1)之间的刚性连接元件(10,10′和11,11′),所述连接元件(10,10′和11,11′)通过设置在发动机前部的第一连接装置(17,17′)与所述车架相连,而通过设置在发动机后部的第二连接装置(16,16′)与所述发动机后悬挂组件(1)相连,
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和发动机之间有至少一个横向联接装置(19)和/或至少一个纵向联接装置(18);
各所述至少一个横向联接装置(19)和所述至少一个纵向联接装置(18)包括一个张紧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横向联接装置(19)的张紧杆通过一对减震器(22)与所述车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横向联接装置(19)的张紧杆与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组件上的一个阻尼器(2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纵向联接装置(18)的张紧杆通过一对减震器(23)与所述车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和4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纵向联接装置(18)的张紧杆与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组件上的一个阻尼器(2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0,10′和11,11′)包括支臂。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0,10′和11,11′)包括两对支臂。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对支臂的每对都通过一个横向圆柱状元件(12,13)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7,17′)和第二连接装置(16,16′)包括可以转动的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以转动的元件包括阻尼器或轴承。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3)通过缓冲装置(8,8′)连接在车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3)在设置有U形夹的所述缓冲装置(8,8′)的端部与阻尼器(14,14′和15,15′)配合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3)连接到配合在所述缓冲装置(8,8′)端部的连接阻尼器(14,14′和15,15′)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8,8′)包括两个缓冲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8,8′)在其移动过程中相对于地面基本上保持垂直。
CNB2004100475914A 2003-05-26 2004-05-26 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3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1053A ITMI20031053A1 (it) 2003-05-26 2003-05-26 Sistema di accoppiamento tra telaio e gruppo motore-sospensione posteriore di un motoveicolo
IT001053A/2003 2003-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562A CN1572562A (zh) 2005-02-02
CN100335306C true CN100335306C (zh) 2007-09-05

Family

ID=30131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75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306C (zh) 2003-05-26 2004-05-26 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481886B1 (zh)
CN (1) CN100335306C (zh)
AT (1) ATE407867T1 (zh)
DE (1) DE602004016414D1 (zh)
ES (1) ES2312916T3 (zh)
IT (1) ITMI20031053A1 (zh)
TW (1) TWI327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8272B2 (ja) * 2011-03-31 2015-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CN106542037B (zh) * 2015-09-22 2019-03-2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叉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3602A (en) * 1980-03-06 1983-02-1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unit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s
CN1144177A (zh) * 1995-04-11 1997-03-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摆动装置式车辆中的摇臂结构
CN1274663A (zh) * 1999-05-25 2000-11-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
CN1342585A (zh) * 2000-09-08 2002-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两轮车的发动机安装结构
CN1413852A (zh) * 2001-10-23 2003-04-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安装构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3602A (en) * 1980-03-06 1983-02-1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unit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s
CN1144177A (zh) * 1995-04-11 1997-03-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摆动装置式车辆中的摇臂结构
CN1274663A (zh) * 1999-05-25 2000-11-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轻便小型两轮摩托车
CN1342585A (zh) * 2000-09-08 2002-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两轮车的发动机安装结构
CN1413852A (zh) * 2001-10-23 2003-04-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安装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2562A (zh) 2005-02-02
TWI327979B (en) 2010-08-01
ATE407867T1 (de) 2008-09-15
ITMI20031053A0 (it) 2003-05-26
DE602004016414D1 (de) 2008-10-23
EP1481886A2 (en) 2004-12-01
ITMI20031053A1 (it) 2004-11-27
EP1481886B1 (en) 2008-09-10
TW200505726A (en) 2005-02-16
ES2312916T3 (es) 2009-03-01
EP1481886A3 (en) 2006-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53774B2 (en) In-wheel motor system for a steering wheel
CN1295094C (zh) 动力设备安装装置
US20160244094A1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with rotary device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JP2004521826A (ja) 5本の個々のリンクを有する乗用自動車のリヤアクスル
US5267623A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power unit of an automobile
CN1295093C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承装置
JP2004099017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フレームを利用した前輪懸架装置
KR20180019788A (ko) Rr형 전기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CN100335306C (zh) 机动车车架和发动机后悬挂组件之间的联接系统
CA2431569A1 (fr)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a chenille souple pour vehicule a moteur et vehicule ainsi obtenu
JPS6341211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US7950490B2 (en) Four-wheel 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
KR100313801B1 (ko) 차량용 후륜 현가장치
JP2001047828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S61163077A (ja) 車両用後輪懸架装置
JP3375788B2 (ja) 電気自動車の動力ユニット
EP1495957B1 (en) Coupling system between frame and engine group of a motor vehicle
CN211641746U (zh) 一种双支点减震装置
JP2003002070A (ja) 車両におけるパワーユニットのマウント構造
JP4898470B2 (ja) 大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KR100300717B1 (ko) 자동차의뒤2축식고무서스펜션
JP3619482B2 (ja) 前二軸車のリフトアクスル構造
JPS6341212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KR100391607B1 (ko) 버스의 현가장치
JP4399795B2 (ja) 車両用デファレンシャルボックス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