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044971A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044971A1
WO2024044971A1 PCT/CN2022/115865 CN2022115865W WO2024044971A1 WO 2024044971 A1 WO2024044971 A1 WO 2024044971A1 CN 2022115865 W CN2022115865 W CN 2022115865W WO 2024044971 A1 WO2024044971 A1 WO 202404497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ening
sub
area
pixe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1586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尚延阳
李硕
闫政龙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2800029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579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5865 priority patent/WO2024044971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404497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04497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触控层和黑矩阵层。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位于参考区内。所述参考区的形状为,由至少一条直边和至少一条弧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包括金属网格结构,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间,且所述子像素的发光区相邻的金属线,与所述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开口,每个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外。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具有主动发光、广视角、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耗电低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柔性多层结构(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FMLOC)和色阻结构(CF On Encapsulation,COE)通过将触控层(触控结构)和彩色滤光片集成于一体,形成了多功能层堆叠的显示面板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触控层和黑矩阵层。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位于参考区内。所述参考区的形状为,由至少一条直边和至少一条弧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包括金属网格结构,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间,且所述子像素的发光区相邻的金属线,与所述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开口,每个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发光区,每个第一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一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发光区,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开口围绕的第一发光区的形状大致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发光区,每个第一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一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参考区。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界与所述第一开口围绕的第一发光区的边界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开口围绕的第一参考区的形状 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大致为菱形,包括四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界,第一边界大致为直线;所述第一开口的一条对角线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另一条对角线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列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大致为六边形,包括两条相对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以及四条第二延伸段。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四条第二延伸段分别与所述四条第一边界大致平行。每个第一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第一网格相连形成第一网格行,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网格行之间具有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或菱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光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一参考区具有间距,或者与所述第一参考区相切。在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形状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光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一参考区边界大致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每个第二子像素具有第二发光区,每个第二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二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发光区,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围绕的第二发光区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每个第二子像素具有第二发光区,每个第二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二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参考区,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围绕的第一参考区的边界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围绕的第二参考区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大致为菱形,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第二边界,第二边界大致为直线。所述第二开口的一条对角线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另一条对角线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在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面积, 且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网格。每个第二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网格包括四条第三延伸段;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四条第三延伸段分别与所述四条第二边界大致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黑矩阵层还包括多个透光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个透光孔,且所述透光孔位于沿第二方向相邻两个第一开口之间。所述第二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围绕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两个透光孔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网格还包括四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四延伸段,以及两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延伸段。每两条第四延伸段为一组,分别位于一个透光孔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且第四延伸段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与一条第三延伸段相连。第五延伸段与一组的两条第四延伸段远离第二开口的两端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格和所述第二网格相互靠近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类椭圆形、菱形或钻形。其中,所述类椭圆形包括第一曲边和第二曲边,所述第一曲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曲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曲边与所述第二曲边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线段,所述第一曲边与所述第一线段围成半椭圆,所述第二曲边与所述第一线段围成半圆。所述钻形包括第一直边、第二直边和第三曲边。所述第一直边和所述第二直边相连形成第一折线边,所述第三曲边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折线边的两端分别相连。所述第三曲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曲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一直边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具有间距,或者与所述第二参考区相切。在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由所述第一曲边形成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具有间距,由所述第二曲边形成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的相邻两条第二直线边相切。在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边界大致重合。在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钻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由所述第一直边和所述第二直边以及所述第三曲边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形成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的边界重合;由所述第三曲边的曲线段形成的边 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的边界具有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三发光区,每个第三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三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每个第三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发光区,且所述第三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开口围绕的第三发光区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三发光区,每个第三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三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每个第三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参考区,所述第三开口的边界与所述第三开口围绕的第三发光区的边界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三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开口围绕的第三参考区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口包括一条弧线边界、两条第三边界和两条第四边界,所述两条第三边界和所述两条第四边界大致为直线。所述弧线边界的两端分别与一条第三边界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边界的另一端与一条第四边界相连,且所述两条第四边界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口具有第一对称轴,所述第一对称轴经过所述弧线边界的中点和所述两个第四边界的连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三网格,所述第三网格大致为六边形,包括两条第六延伸段,两条第七延伸段,以及两条第八延伸段。每个第三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所述第一对称轴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网格与所述第一网格和所述第二网格相邻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三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在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的情况下,多个第三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多个第三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
所述金属网格结构还包括多个第四网格,所述第四网格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折线延伸段,和两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九延伸段。折线延伸段包括沿第一方向间距设置的三个V型子段,及连接相邻两个V型子段的两个直线子段,两条折线延伸段的V型子段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第九延伸段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两条折线延伸段的端部。
每个第四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口和位于所述两个第三开口之间的一个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金属网格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的情况下。所述第四网格与所述第一网格和所述第二网格相邻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三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在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的情况下,多个第三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多个第四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三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所述多个第三开口排列成多行和多列,在所述第三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参考区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行的多个第三开口的第一对称轴相互平行,相邻两行第三开口的第一对称轴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格、第二网格、多个第三网格和多个第四网格,且多个第三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形成第二网格行,多个第四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形成第三网格行情况下。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网格形成第一网格行,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三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形成第二网格行,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个第四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形成第三网格行。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网格行和所述第三网格行交替排布,且相邻第二网格行和第三网格行之间包括一个第一网格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类椭圆形、菱形或钻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参考区包括一条虚拟弧边、两条第三虚拟直边和两条第四虚拟直边。所述两条第三虚拟直边和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大致为直线,所述虚拟弧边的两端分别与一条第三虚拟直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虚拟直边的另一端与一条第四虚拟直边相连,且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的另一端相连。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发光区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三参考区内,且与所述第三参考区的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相切。或者,所述第三发光区的部分边界与所述第三参考区的虚拟弧边重合,部分边界位于所述第三参考区内,且与所述第三参考区的边界具有间距。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发光区位 于第三参考区内。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发光区的部分边界与所述两条第三虚拟直边和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重合,部分边界位于所述第三参考区之内。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钻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发光区由所述钻形的第一直边、第二直边、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形成的边界,分别与所述两条第三虚拟直边和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重合,由所述钻形的第三曲边形成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三参考区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及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有多个过孔。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者,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及多个连接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者包括多个桥接部。每个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每个桥接部通过过孔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或者,每个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每个桥接部通过过孔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其中,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连接部和桥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金属网格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多个滤光部,每个滤光部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开口内。其中,在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二开口和多个第三开口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滤光部包括多个第一颜色滤光部、多个第二颜色滤光部和多个第三颜色滤光部,每个第一颜色滤光部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一开口内,每个第二颜色滤光部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二开口内,每个第三颜色滤光部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三开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围绕的发光区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2。所述金属线的线宽为D3。相邻两个子像素的发光区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4。其中,所述D3=D4-2×D1-2×D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围绕的参考区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1大于或等于2.5μm。和/或,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2大于或等于4μm。和/或,所述金属线的线宽为D3 大于或等于3μm。和/或,相邻两个子像素的发光区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4大于或等于17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黑矩阵还包括多个透光孔的情况下。每个透光孔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5,与D2大致相等。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一种发光区的结构图;
图6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平面结构图;
图6B为沿图6A中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和金属网格结构的结构图;
图8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图;
图8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彩膜结构的结构图;
图10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一种结构图;
图10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0C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0D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0E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区的一种结构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金属线的布线空间结构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金属网格结构和黑矩阵层的结构图;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黑矩阵层的结构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金属网格结构的一种结构图;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金属网格结构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7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图;
图17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7C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7D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7E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8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8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8C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8D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18E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相连”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 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相连”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参阅图1,显示装置1000 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的图像的任何装置。示例性地,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导航仪、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上述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或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1000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或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装置(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在该显示装置1000为光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为量子点光致发光显示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100,显示面板1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100、触控层200和彩膜结构300。其中,显示基板100具有出光面(比如图2中显示基板100的上表面),出光面是指显示基板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表面。触控层200设置于显示基板100的靠近出光面的一侧。彩膜结构300设置于所述触控层200远离显示基板100的一侧。
示例性的,参阅图3,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区AA和至少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周边区BB(也可以叫非显示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以周边区BB围绕显示区AA为例进行示例。周边区BB例如可以至少包括栅极驱动电路110和数据驱动电路120。
显示区AA可以至少包括多个子像素(SubPixel)P、多条数据线DL、多条第一栅线GL1和多条第二栅线GL2。
多个子像素P排列成多行和多列,每行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子像素P,即第一方向X为多个子像素P排列的行方向,多行沿第二方向Y排列。每列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子像素P,即第二方向Y为多个子像素P排列的列方向;多列沿第一方向X排列。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交叉,比如,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
参阅图3和图4,子像素P为显示基板100的最小发光单元,子像素P包括像素电路130和发光器件140。
如图3所示,多个子像素P的多个像素电路130,通过多条数据线DL与位于周边区BB的数据驱动电路120电连接。示例性地,每列子像素P的多个 像素电路130通过至少一条数据线DL与数据驱动电路120电连接。
多个子像素P的多个像素电路130,通过多条第一栅线GL1和多条第二栅线GL2与栅极驱动电路110电连接。示例性地,每行子像素P的多个像素电路130通过一条第一栅线GL1和一条第二栅线GL2与栅极驱动电路11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130可以包括多个开关器件和至少一个电容器Cst。
示例性的,开关器件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或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简称FET),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以开关器件为TFT为例进行描述,即像素电路130包括多个TFT。
其中,TFT可以为P型晶体管或者N型晶体管,P型晶体管在低电位作用下导通,在高电位作用下截止;N型晶体管在高电位作用下导通,在低电位作用下截止。
示例性地,像素电路130可以为“3T1C”电路、“7T1C”电路或“8T2C”电路等,其中,“T”是指TFT,“T”前面的数字是指TFT的数量;“C”是指电容器Cst,“C”前面的数字是指电容器Cst的数量。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像素电路130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衬底11。TFT可以包括设置于衬底11上的有源层12、栅极13、源极14和漏极15。其中,源极14和漏极15位于同一个膜层,即通过同一道成膜工艺同步制作形成;而且,源极14和漏极15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即源极14和漏极15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电容器Cst可以包括第一电极板16和第二电极板17。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三方向Z(垂直于衬底11的方向),每相邻两个导电层之间还包括至少一层绝缘层(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显示基板100还包括设置于像素电路130远离衬底11一侧的阳极层21、像素界定层22、发光功能层23和阴极层24。阳极层21包括相互分离的多个阳极21'(图4中仅示例性地展示了一个阳极21'),像素界定层22设有多个第四开口22',每个第四开口22'露出一个阳极21'的至少部分区域,并限定出一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发光功能层23包括多个发光功能图案23'(图4中仅示例性地展示了一个发光功能图案23'),每个发光功能图案23'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四开口22'内。阴极层24为整层结构。其中,每个阳极21'、位于阳极21'上的发光功能图案23',以及与阳极21'正对的阴极24的部分,共同形成一个发光器件140。
参阅图4,显示基板100还包括设置于阴极层24远离衬底11一侧的封装层150。封装层150例如可以包括沿第三方向Z且远离衬底11的方向(图4中由下向上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材料层25、有机材料层26和第二无机材料层27。其中,第一无机材料层25和第二无机材料层27能够隔绝水氧,降低外界水氧侵蚀封装层150以下的各膜层结构,尤其是降低水氧侵蚀发光功能层23的风险,提升显示基板100的使用寿命。有机材料层26可以用于平坦化显示基板100的出光面,并用于吸收和释放显示基板100的应力。
参阅图5,多个子像素P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多个第二子像素P2和多个第三子像素P3。每个子像素P具有一个发光区50。其中,图5为显示基板100的平面图,子像素P的图形形状即为子像素P对应的发光区50,也就是说,图5中展示的块状图案为多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图形。
其中,在多个子像素P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多个第二子像素P2和多个第三子像素P3的情况下,每个第一子像素P1具有的一个第一发光区51,每个第二子像素P2具有的一个第二发光区52,每个第三子像素P3具有的一个第三发光区53;即多个发光区5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区51、多个第二发光区52和多个第三发光区53。
不同的子像素(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对应的发光区50(第一发光区51、第二发光区52和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不同的子像素P对应的发光区50的开口率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如图4所示,触控层200设置于显示基板100的出光侧,即设置于封装层150远离衬底的一侧。
参阅图6A和图6B,触控层20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210、第二金属层220及位于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二金属层220之间的绝缘层230。示例性地,第一金属层210相较于第二金属层220远离显示基板100。
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二金属层220中的一者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12、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13及多个连接部214,第一金属层210和第二金属层220中的另一者包括多个桥接部221。绝缘层230设有多个过孔231。
示例性地,参阅图6A第一金属层210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12、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13及多个连接部214,第二金属层220包括多个桥接部221。
每个连接部214连接(沿第二方向Y)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212,每个桥接部221通过过孔231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213(如图 6A和图6B所示)。或者,每个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每个桥接部通过过孔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图中未示出)。
参阅图6A和图7,触控层200包括金属网格结构(Metal Mesh)201,第一触控电极212、第二触控电极213、连接部214和桥接部21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金属网格结构201。示例性地,第一触控电极212、第二触控电极213、连接部214和桥接部214均包括金属网格结构201。其中,图7为在图5所示的显示基板100上增加金属网格结构201的结构图,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图7也可以视为第一触控电极212、第二触控电极213、连接部214和桥接部214中的一者的局部放大图。
金属网格结构201包括多条金属线202,多条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之间,且与相邻的发光区50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可以降低金属线202对子像素P发射的光线的遮挡,降低触控层200对显示面板1100的出光效率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1100的出光效率。
如图4所示,彩膜结构300设置于触控层200远离显示基板100的一侧,参阅图8A、图8B和图9,彩膜结构300可以包括黑矩阵层310和彩色滤光层320。其中,黑矩阵层310为光阻材料,即黑矩阵层310由不透光的材料或者透光率很低的材料形成,这样,黑矩阵层310可以降低显示面板1100对环境光的反射。黑矩阵310上设有多个开口30,每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覆盖)一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且至少部分位于(开口围绕的)发光区50所在的参考区60之外。其中,相较于图7,图8A在显示基板100和触控层200上增加了黑矩阵层310;图9为彩膜结构300的结构图。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围绕一个发光区50,或者围绕一个发光区50所在的参考区60(具体参见下文)。在每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的情况下,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部分位于参考区60之外。在每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的情况下,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全部位于参考区60之外。其中,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理解为开口30的边界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这样,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也可以理解为开口30所在的区域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这样,一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发光区50。
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多个子像素P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多个第 二子像素P2和多个第三子像素P3的情况下。多个开口3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开口31、多个第二开口32和多个第三开口33。
如图8A和图8B所示,每个第一开口31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每个第二开口3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每个第三开口33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其中,第一开口31、第二开口32和第三开口33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参见下文)。
如图8A、图8B和图9所示,彩色滤光层320包括多个滤光部40,每个滤光部40设置于一个开口30内,子像素P发射的光线经一个开口30内的滤光部40着色后射出。
可以理解的是,图8A中为了便于展示开口30与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对应关系,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中未展示出滤光部40。可以理解为每个开口30界定出一个显示面板1100的有效发光区,每个滤光部40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有效发光区内,即每个滤光部40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开口30内。因此,滤光部40的形状可以与开口30的形状相同(滤光部40完全位于开口30内)或者不同(滤光部40部分位于开口30内,部分黑矩阵层310上)。
其中,有效发光区的形状可以与显示基板的发光区50形状相同或者不同,即开口30的形状可以与发光区50的形状相同(如图8B所示)或者不同(如图8A所示)。每个有效发光区与一个发光区50相对,且每个有效发光区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发光区50,即每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发光区50。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区50是指显示面板1100中每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域,由像素界定层22的第四开口22'界定形成;即发光区50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第四开口2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有效发光区是指显示装置1000能够发射光线的区域,其由黑矩阵层310上的开口30界定形成;即每个有效发光区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一个开口30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示例性地,如图8A所示,多个子像素P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多个第二子像素P2和多个第三子像素P3,多个开口30包括多个第一开口31、多个第二开口32和多个第三开口33。与之对应的,如图9所示,多个滤光部40包括多个第一颜色滤光部41、多个第二颜色滤光部42和多个第三颜色滤光部43。
每个第一颜色滤光部41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一开口31内,每个第二颜色滤光部42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二开口32内,每个第三颜色滤光部43 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三开口33内。在图9中,以每个第一颜色滤光部41完全位于一个第一开口31内,每个第二颜色滤光部42完全位于一个第二开口32内,每个第三颜色滤光部43完全位于一个第三开口33内为例进行展示。可以理解的是,滤光部40也可以有部分位于开口30之外,即滤光部40的部分与黑矩阵层310层叠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并且可以降低滤光部40从开口30内脱落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在滤光部40部分位于开口30之外的情况下,子像素P的有效发光区由开口30界定形成,即发光区与开口30重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颜色滤光部41、第二颜色滤光部42和第三颜色滤光部43中的至少一者,覆盖黑矩阵层310。例如,第一颜色滤光部41和第二颜色滤光部42分为位于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内,第三颜色滤光部43的部分位于第三开口33内,部分覆盖黑矩阵层310。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彩膜结构300对环境光的反射,进而降低显示装置对环境光的反射。
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射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第一开口31内的第一颜色滤光部41的着色后射出,形成第一颜色的光线。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射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第二开口32内的第二颜色滤光部42的着色后射出,形成第二颜色的光线。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射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第三开口33内的第三颜色滤光部43的着色后射出,形成第三颜色的光线。
其中,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可以分别为光的三基色(绿色、蓝色和红色),这样,第一颜色的光线、第二颜色的光线和第三颜色的光线混色后可以形成丰富的全部色彩。示例性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以第一颜色为绿色,第二颜色为蓝色,第三颜色为红色为例进行描述。
相关技术中,在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根据用户对不同产品的光学需求差异,子像素的发光区的形状和开口率可能存在不同,比如,子像素的发光区的开口形状可以包括圆形、椭圆形、类椭圆形、菱形、钻形或者其他形状。与之匹配的,触控层的金属网格结构的网格开口形状以及黑矩阵层的开口形状,均与子像素的发光区的形状相匹配。这样就导致,在具有不同形状的发光区的不同显示面板中,需要设置结构不同的触控层和黑矩阵层,对生产厂家来说,不同的显示面板的触控层和彩膜结构的通用性较差,生产成本较高。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不同的显示面板”是指子像素的发光区形状不相同或者发光区相对位置不相同的显示面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100,参阅图7,图7 为显示面板1100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显示基板100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位于参考区60内。
触控层200所包括的多条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所在的参考区60之间,且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相邻的金属线202,与发光区50所在的参考区60之间具有间距。即,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参考区60之间,且与参考区60之间具有间距。
发光区50位于参考区60内,且发光区50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参考区60的面积。这样,金属线202位于相邻参考区60之间,且与参考区60之间具有间距,可以使金属线202位于相邻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之间,且与相邻的发光区50之间具有间距。
具有不同形状的发光区50的显示基板100,只要发光区50能够位于相同的(形状相同、大小一致、且排布位置相同)参考区60内,金属线202均可以位于发光区50之间,这样,通过合理的设置参考区60(参见下文),就可以使多种发光区50形状不同的显示基板100的发光区50,都位于同一个参考区60内。这样,金属线202就能够应用于上述多种发光区50形状不同的显示面板1100,进而提升金属网格结构201的通用性,提升触控层200的通用性。降低显示装置10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黑矩阵层310所包括的多个开口30中,每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开口30的边界与开口30围绕的参考区60的边界具有间距。开口30的形状,与开口30围绕的参考区60的形状大致相同。即,开口30和开口30围绕的参考区60的形状为仿形。基于与提升触控层200的通用性相同的原因,在可以提升黑矩阵层310的通用性,进而提升彩膜结构300的通用性,降低彩膜结构300的生产成本,降低显示装置1000的生产成本。
示例性地,如图8A所示,在多个子像素P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多个第二子像素P2和多个第三子像素P3的情况下,多个开口30包括第一开口31、第二开口32和第三开口33。
每个第一开口31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发光区51,且围绕一个第一发光区51所在的一个第一参考区61。第一开口31的边界与第一开口31所围绕的第一参考区61的边界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一开口31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开口31所围绕的第一参考区61的形状相同。
每个第二开口3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发光区52,且 围绕一个第二发光区52所在的一个第二参考区62。第二开口32的边界与第二开口32所围绕的第二参考区62的边界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二开口32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开口32所围绕的第二参考区62的形状相同。
每个第三开口33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发光区53,且围绕一个第三发光区53所在的一个第三参考区63。第三开口33的边界与第三开口33所围绕的第三参考区63的边界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三开口33的形状可以与第三开口33所围绕的第三参考区63的形状相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B,黑矩阵层310所包括的多个开口30中,每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且开口30的边界与开口30围绕的发光区50的边界具有间距。开口30的形状,与开口30围绕的发光区50的形状大致相同。即,开口30和开口30围绕的发光区50的形状为仿形。这样,可以提升显示装置1000的光学显示效果,并且可以减小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的面积,降低显示面板1100对环境光的反射。
示例性地,如图8B所示,在多个子像素P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多个第二子像素P2和多个第三子像素P3的情况下,多个开口30包括第一开口31、第二开口32和第三开口33。
每个第一开口31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发光区51,第一开口31的边界与第一开口31所围绕的第一发光区51的边界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一开口31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开口31所围绕的第一发光区51的形状相同。
每个第二开口3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发光区52,第二开口32的边界与第二开口32所围绕的第二发光区52的边界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二开口32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开口32所围绕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相同。
每个第三开口33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发光区53,第三开口33的边界与第三开口33所围绕的第三发光区53的边界之间具有间隔,且第三开口33的形状可以与第三开口33所围绕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相同。
其中,参考区60的形状为至少一条直边和至少一条弧边围成的封闭图形。
参考区60可以是由至少两种发光区50不同(形状和面积至少一者不一致)的显示基板100的发光区50叠加形成的,即参考区60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形状的发光区50的并集。
示例性地,参阅图10A,显示基板100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圆形。即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的形状都可以大致为圆形。
其中,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第一子像素P1的两个第一发光区51的圆 心的连线L1,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像素P1的两个第一发光区51的圆心的连线L2,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其中,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大致平行”比如可以是偏差范围在5°以内偏差。
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第二子像素P2的两个第二发光区52的圆心的连线L3,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像素P2的两个第二发光区52的圆心的连线L4,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
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第三子像素P3的两个第三发光区53的圆心的连线L5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第三子像素P3的两个第三发光区53的圆心的连线L6,与第二方向Y具有夹角α。
示例性地,参阅图10B和图10C,显示基板100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形状可以包括圆形和类椭圆形。其中,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和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中的一者的形状大致为圆形,另一者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
比如,参阅图10B,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和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
比如,参阅图10C,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和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
其中,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类椭圆形包括第一曲边501和第二曲边502,第一曲边50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曲边502的两端相连,第一曲边501与第二曲边502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线段503。
第一曲边501与第一线段503围成半椭圆,第二曲边502与第一线段503围成半圆。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中的类椭圆形是指具有上述形状的图形。
示例性地,参阅图10D和图10E,显示基板100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菱形或大致为钻形。其中,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的形状可以为菱形,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和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中的一者为菱形,另一者为钻形。
比如,参阅图10D,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和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均为菱形,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为钻形。
比如,参阅图10E,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和第三子像素P3的 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均为菱形,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为钻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区50的形状大致为菱形是指,如图10D或图10E所示,发光区50的边界包括四条直线边界,以及连接相邻两个直线边界的弧形拐角。即菱形可以是具有弧形拐角的菱形。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10D或图10E所示,“钻形”包括第一直边504、第二直边505和第三曲边506,第一直边504和第二直边505相连形成第一折线边,第三曲边5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折线边的两端相连。第三曲边50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516、曲线段526和第二直线段536,第一直线段516与第一直边504连接,第二直线段536与第二直边505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中的“钻形”是指具有上述形状的图形。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D或图10E所示,第一直边504与第二直边505通过弧形角相连,第一直线段516与第一直边504通过弧形角连接,第二直线段536与第二直边505通过弧形角连接。即相连两条直线边界之间通过弧形拐角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参考区60可以是上述如图10A~图10D中,具有不同形状的发光区50的多种显示基板100中至少两者叠加形成。这样,上述至少两种显示基板100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可以位于参考区60内。进而,触控层200的多条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上述至少两种显示基板100的多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之间。基于此,可以使金属网格结构201的多条金属线202应用于上述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形状的发光区的显示基板100上,提升金属网格结构201的通用性,进而提升触控层200的通用性,即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200,可以应用于发光区50形状不同的至少两种显示基板100上,进而降低显示面板1100的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黑矩阵层310的每个开口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的形状,与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所围绕的参考区60的形状大致相同,这样,与触控层200相似的原因,黑矩阵层310也可以适配于(兼容)发光区50形状不同的多种显示基板100,进而提升彩膜结构300的通用性,降低彩膜结构300的制备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黑矩阵层310的每个开口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且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的形状,与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所围绕的发光区50的形状大致相同。这样,可以降低 显示装置的色分离现象,并降低显示装置1000对环境光的反射,进而提升显示装置1000的光学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参阅图11,图11为发光区50形状不同的多种显示基板10叠加形成的参考区60。图11中所示的参考区60为上述图10A~图10E所示的发光区50形状不同的五种显示基板100叠加形成的。这样,至少上述五种显示基板100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都可以位于图11所示的参考区60内,这样,在金属网格结构201的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60之间,且与相邻的参考区60具有间距的情况下,金属网格结构201可以适用于上述五种显示基板100。基于此,能够极大的提升触控层200的通用性,进而降低显示面板1100的制备成本。
在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与围绕的参考区60的边界之间具有间距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相同的原因,能够提升黑矩阵层310的通用性,进而提升彩膜结构300的通用性。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100的制备成本。
参阅图11,多个参考区6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参考区61、多个第二参考区62和多个第三参考区63。每个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位于一个第一参考区61内,每个第二子像素P2的第而发光区52位于一个第二参考区62内,每个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位于一个第三参考区63内。
第一参考区61的形状大致为菱形,其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第一虚拟直边611,第一虚拟直边611大致为直线。示例性地,相邻两条第一虚拟直边611之间通过弧形拐角相连。
与第一参考区61的形状相似的,第二参考区62的形状大致也是菱形,第二参考区62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第二虚拟直边621,第二虚拟直边621大致为直线。示例性地,相邻两条第二虚拟直边621之间通过弧形拐角相连。
第三参考区63的边界包括一条虚拟弧边631、两条第三虚拟直边632和两条第四虚拟直边633,其中,第三虚拟直边632和第四虚拟直边633大致为直线。虚拟弧边631的两端分别与一条第三虚拟直边632的一端相连,第三虚拟直边632的另一端与一条第四虚拟直边633相连,且两条第四虚拟直边633的另一端相连。第三参考区63具有第二对称轴634,第二对称轴634经过虚拟弧边631的中点和两个第四虚拟直边的连接点。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区50是由子像素P能够发射光线的区域限定形成的,其可以看做是像素界定层22上的第四开口22'形状,即发光区50是显示基板100上实际存在的,由像素界定层22上的第四开口22'界定形成的,子像 素P可以射出光线的区域。与发光区50不同的是,参考区60为人为划定的虚拟存在的区域,是用于设计触控层200和彩膜结构300引入的用作参考的区域,而不是显示基板100上实际存在的结构,因此,参考区60的边界可以理解为虚拟边。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显示面板1100的触控层200和彩膜结构300进行通用性设计的时候,通常选择子像素P排列方式大致相同的,多种子像素P的发光区形状不同的显示基板100进行叠加形成参考区60。也就是说,多个显示基板100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的形状不同,但是排布方式和不同子像素P的开口率大致相同。
示例性地,如图10A~图10E所示,显示基板100的多个子像素P的排列方式大致相同,且不同显示基板100的第一子像素P1的开口率大致相等,不同显示基板100的第二子像素P2的开口率大致相等,以及不同显示基板100的第三子像素P3的开口率大致相等。
示例性地,多个子像素P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组P',每个像素组P'包括两个第一子像素P1、一个第二子像素P2和一个第三子像素P。在一个像素组P'中,两个第一子像素P1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沿第一方向X排列。两个第一子像素P1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的中线连线相交。在显示基板100用于显示时,一个像素组P'中的两个第一子像素P1可分别与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组成两个独立的发光像素点,从而通过像素借用的原理实现较高的分辨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中心连线”是指两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中心的连线;而上述的“中心”可为发光区50的几何中心。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参考区60,具有其他形状的发光区50的显示基板100,只要其子像素P的每个发光区50,均位于一个参考区60内,触控层200也就可以适用于该显示基板100。
参阅图12,图12为设计金属线202位置的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的边界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开口30围绕的参考区60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1。由于子像素P的发光区50位于参考区60内,且发光区50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参考区60的面积,这样,开口30的边界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其围绕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D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开口30的边界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开口30围绕的参考区60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1大于或等于2.5μm。这样,发光 区50射出的至少部分发散的光线,能够穿过开口30内的滤光部40(图中未示出)射出显示面板1100,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100的出光率。而且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0的视场角。
示例性地,间距D1可以为2.5μm、2.8μm或3.0μm等。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可以理解的是,间距D1不是越大越好的,间距D1越大,即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越大,显示面板1100对环境光的反射越强,不利于显示面板1100在光照环境中使用。比如,间距D1可以小于或等于4μm。当然,也可以根据对显示面板1100光学性能的实际需求,对上述间距D1进行适应性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黑矩阵层310制作形成开口30的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尺寸工艺偏差(Critical Dimension bias,简称:CD bias),在当前的工艺中,开口30的单侧内缩(指向远离参考区60的方向的偏差)Xμm。即,开口30的单边实际尺寸可能会比设计值大Xμm。这样,上述间距D1的设计值可以大于或等于(4-X)μm。比如,在当下的制备工艺中,开口30的单边内缩值大约为0.6μm,这样,上述间距D1的设计值大于或等于3.4μm即可。
开口30的边界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2。即黑矩阵层31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覆盖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黑矩阵层310能遮挡金属线202,降低金属线202对环境光的反射,提升显示面板1100的对比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开口30的边界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2大于或等于4μm,这样,黑矩阵层310能够完全遮挡住金属线202,最大程度的降低金属线202对环境光的反射。示例性地,上述间距D2可以为4μm、4.3μm、4.5μm或者5μm;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线202的线宽为D3,D3大于或等于3μm,这样,有利于降低金属线202的电阻,进而降低金属网格结构201的电阻。示例性地,金属线202的线宽为D3可以为3μm、4μm、4.3μm、4.5μm或者5μm;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列举。可以理解的是,在空间允许的范围内,金属线202的线宽越大越好。
D3=D4-2×D1-2×D2,即D4=D3+2×D1+2×D2。其中,相邻两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4。
在上述间距D1大于或等于2.5μm,D2大于或等于4μm,D3大于或等于4μm的情况下,相邻两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4大于 或等于17μm。这样,有利于在金属线202的排布。示例性地,相邻两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4可以为19μm、21μm、22μm或23μm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首先根据对显示面板1100的各项光学性能,设计各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开口率和排布方式,设置好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开口率和排布方式之后,也就确定了上述相邻两个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4。
然后,根据参考区60的形状、位置、排布方式和大小等,以及上述间距D2大于或等于3μm,进行黑矩阵层310的设计,确定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之后,根据D3=D4-2×D1-2×D2获取可以用于设置金属线202的空间,然后只需要在上述能够用于设置金属线202的空间内(D3确定的间距内)设置金属线202即可。
示例性地,参阅图13和图14,图13为每个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的情况下,根据如图11所示的参考区60设置的黑矩阵层310的结构,以及根据如图11所示的参考区60设置的金属网格结构201。图14为图13所示的黑矩阵层310的结构图。黑矩阵层310的多个开口30包括多个第一开口31、多个第二开口32和多个第三开口33。
与第一参考区61的形状相同的,第一开口31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第一开口31包括四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界311,第一边界311大致为直线。第一开口31的一条对角线312大致沿第一方向X延伸,另一条对角线313大致沿第二方向Y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参阅图14,相邻的两条第一边界311之间通过一小段弧形边界连接。第一开口31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参考区61。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与第二参考区62的形状相同的,第二开口32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第二开口32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第二边界321,第二边界321大致为直线;第二开口32的一条对角线322大致沿第一方向X延伸,另一条对角线323大致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开口3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参考区62。
第二开口32的形状与第一开口31的形状相同,其中,在多个子像素P同时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1和多个第二子像素P2的情况下,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面积大于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的面积,基于此,第二开口32的面积(开口率)大于第一开口31的面积。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三开口33包括一条弧线边界331、两条第三边 界332和两条第四边界333,两条第三边界332和两条第四边界333大致为直线,弧线边界331的两端分别与一条第三边界332的一端相连,第三边界332的另一端与一条第四边界333相连,且两条第四边界333的另一端相连。第三开口33具有第一对称轴334,第一对称轴334经过弧线边界331的中点和两个第四边界333的连接点。第三开口33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参考区63。
其中,弧线边界331和两条第三边界332形成曲线边界,两条第四边界333形成折线边界。曲线边界和折线边界具有排列顺序,且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口33,曲线边界和折线边界的排列顺序相反。相邻两行第三开口33的第一对称轴334,大致垂直。
参阅图13、图14和图15,其中,图15为图13中所示的金属网格结构201的结构图。金属网格结构201包括多个第一网格71、多个第二网格72、多个第三网格73和多个第四网格74。
第一网格71大致为六边形,包括相对设置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延伸段711,以及四条分别与四条第一边界311大致平行的第二延伸段712。每个第一网格71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开口31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
参阅图16,图16为为了展示更多金属网格结构201的排布规律而展示的更大区域(包含更多网格)的金属网格结构201的结构图。多个第一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的情况下。沿第一方向X,多个第一网格71相连形成第一网格行71',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第一网格行71'之间具有间距。
参阅图13、图14和图15,第二网格7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开口32,第二网格72包括四条第三延伸段721,在第二开口32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的情况下,四条第三延伸段721分别与四条第二开口32的第二边界321大致平行。这样,可以使第三延伸段721与第二边界321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有利于提升金属线202的布线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黑矩阵层310还包括多个透光孔34。沿第一方向X,第二开口32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个透光孔34,且透光孔34位于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第一开口31之间。透光孔34用于提升显示面板1100的光线透过率,有利于显示基板100背光侧的功能器件(比如距离传感器、指纹识别模组、前置摄像头等)的采光。
与多个透光孔34相对应的,如图10A所示,显示基板100还可以包括透光区54,透光区54用于提升显示基板100的透光率。示例性地,显示基板 100所包括的导电层均位于透光区54之外,这样,有利于提升透光区54的透光率。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100可以包括高透光区,高透光区可以为显示区AA的一部分,或者整个显示区AA均为高透光区。在高透光区为显示区AA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即黑矩阵层310的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区域设有透光孔34,此时,高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其他区域。在整个显示区AA均为高透光区的情况下,即黑矩阵层310的位于显示区AA所有区域设有透光孔34,这样,高透光区(显示区AA)的透光率大致相同。
比如,黑矩阵层310的位于显示区AA所有区域设有透光孔34,这样,不同的显示装置1000,无论功能器件设置在那个位置,均可以获得较高的采光效果,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100的通用性。
如图13所示,第二网格7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还围绕第二开口32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两个透光孔34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即第二网格72还围绕两个透光孔3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网格7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透光孔34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可以与上文中间距D2(开口30的边界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金属线20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
如图15所示,第二网格72还包括四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四延伸段722,以及两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五延伸段723。每两条第四延伸段722为一组,分别位于一个透光孔34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且第四延伸段721靠近第二开口32的端部,与一条第三延伸段721相连;第五延伸段723与一组的两条第四延伸段722远离第二开口32的两端相连。即一组第四延伸段722和一条第五延伸段723围成一个具有敞口的矩形,敞口朝向第二开口,且沿一个透光孔的周侧延伸。
示例性地,在金属网格结构201包括多个第一网格71和多个第二网格72的情况下,第一网格71和第二网格72相互靠近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示例性地,第一网格71的第一延伸段711与第二网格72的第四延伸段722共用金属线202,第二延伸段712与第二网格72的第三延伸段721共用金属线202,这样,有利于简化金属网格结构201的图案,降低金属网格结构201的制备难度。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第三网格73大致为六边形,包括两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六延伸段731,两条与(第三开口33的)第三边界332大致平行的第七延伸段732,以及两条与(第三开口33的)第四边界333大致 平行的第八延伸段733。每个第三网格73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对称轴334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参考区63。
参阅图10A~图10E,第三子像素P3位于相邻排布的两行两列的四个第一子像P1之间。这样,第三网格73也就位于围绕上述四个第一子像素P1的四个第一网格71之间,且由于沿第一方向X,多个第二子像素P2和多个第三子像素P3交替设置,即第三子像素P3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包括两个第二子像素P2,也就是说,第三网格73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包括两个第二网格72。这样,第三网格73与第一网格71和第二网格72相邻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202。
示例性地,如图15所示,第三网格73的第六延伸段731与第二网格72的第五延伸段723共用金属线202,第七延伸段732和第八延伸段733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网格71的第二延伸段712共用金属线202。
如图14所示,多个第三子像素P3排列成多行和多列,与同一行的第三子像素P3对应的黑矩阵层310上的第三开口33,第一对称轴334相互平行。且相邻两行第三开口33的第一对称轴334大致垂直。
在一行的多个第三开口33的第一对称轴334大致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相邻两个第三开口33旋转对称设置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多个第三网格73和多个第二网格72沿第一方向X交替设置。
如图15所示,第四网格74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折线延伸段741和两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九延伸段742。折线延伸段741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距设置的三个V型子段7411,及连接相邻两个V型子段7411的两个直线子段7412,两条折线延伸段741的V型子段7411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第九延伸段742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连接两条折线延伸段的端部。第四网格74大致为具有折线边界的长条形结构。
如图13所示,每个第四网格74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口33和位于两个第三开口33之间的一个第二开口32,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口33的第一对称轴334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且两个第三开口33的两个弧线边界331靠近第二开口32。
第三开口33的对称轴334大致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情况下,第三开口33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较大,第三开口33的第一边界311与相邻的第二开口32之间的间距小于金属线202的最小布线空间要求,不足以设置金属线202,第三开口33的第四边界333与第二开口32之间的间距,满足金属线202的最小布线空间要求,因此,可以在第三开口33的第四边界333与第二开口32 之间,设置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金属线202。基于此,可以形成的上述形状的第四网格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在金属网格结构201包括多个第一网格71和多个第二网格72的情况下。第四网格74与第一网格71和第二网格72相邻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202。
示例性地,第四网格74的折线延伸段741中,V型子段7411与第一网格71的第二延伸段712共用金属线202,直线子段7412与第一网格71的第一延伸段711共用金属线202。第四网格74的第九延伸段与第二网格72的五延伸段723共用金属线202。
示例性地,参阅图16,在一行的多个第三开口33的第一对称轴334大致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情况下,多个第四网格74和多个第二网格72沿第一方向X交替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三开口33对称设置。
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三网格73和多个第二网格72形成第二网格行72',多个第四网格74和多个第二网格72形成第三网格行73'。沿第二方向Y,第二网格行72'和第三网格行73'交替排布,且相邻第二网格行72'和第三网格行73'之间包括一个第一网格行71'。
如图16所示,金属网格结构201还包括多个第五开口75,多个第五开口75将金属网格结构201分隔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12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13。示例性地,将多个第五开口75用虚线L7相连,可以将图16所示的金属网格结构201分隔为上下两个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触控层200能够设置于如图10A~图10E中任一中显示基板100上,以形成如图17A~图17E或图18A~图18E所示的显示面板1100。可以理解的是,在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与参考区60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形成如图17A~图17E所示的显示面板;在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且与发光区50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形成如图18A~图18E所示的显示面板。
示例性地,如图17A所示,子像素P的发光区5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圆形。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第一发光区51的边界与第一参考区61相切。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第二发光区52的边界与第二参考区62相切。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第三发光区53的部分边界与第三参考区63的虚拟弧边大致重叠,部分边界位于第三参考区63内,且与第三参考区63的边界具有 间距。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发光区51的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第一发光区51的边界也可以与第一参考区61的至少一条第一虚拟直边具有间距。在第二发光区52的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第二发光区52的边界也可以与第二参考区62的至少一条第二虚拟直边具有间距。
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与所围绕的参考区60的形状相同。示例性地,每个第一开口31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参考区61,且第一开口31的形状与第一开口31所围绕的第一参考区61的形状相同;每个第二开口3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参考区62,且第二开口32的形状与第二开口32所围绕的第二参考区62的形状相同;每个第三开口33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参考区63,且第三开口33的形状与第三开口33所围绕的第三参考区63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8A,图18A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17A所示的显示面板,显示基板100和触控层200的结构可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8A所示,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且与所围绕的发光区50的形状相同。比如,每个第一开口31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发光区51,且第一开口31的形状与第一开口31所围绕的第一发光区51的形状相同;每个第二开口32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发光区52,且第二开口32的形状与第二开口32所围绕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相同;每个第三开口33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发光区53,且第三开口33的形状与第三开口33所围绕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如图17B所示,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和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
第一发光区51的边界与第一参考区61相切。第二发光区52的边界与第二参考区62由第一曲边501形成的边界,与第二参考区62具有间距,由第二曲边502形成的边界,与第二参考区62的边界相切。第三发光区53的边界与第三参考区63的第四虚拟直边633相切。
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与所围绕的参考区60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8B,图18B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17B所示的显示面 板,显示基板100和触控层200的结构可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8B所示,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且与所围绕的发光区50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7C,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和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
第一发光区51的边界与第一参考区61相切。第二发光区52的边界与第二参考区62的边界大致相切。第三发光区53位于第三参考区63内。
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与所围绕的参考区60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8C,图18C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17C所示的显示面板,显示基板100和触控层200的结构可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8C所示,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且与所围绕的发光区50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7D,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和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发光区52的形状均为菱形,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为钻形。
第一发光区51的边界与第一参考区61的边界大致重合。第二发光区52的边界与第二参考区62的边界大致重合。第三发光区53由钻形的第一直边504、第二直边505、第一直线段516和第二直线段536形成的边界,与第三参考区63的部分边界(两条第三虚拟直边632和两条第四虚拟直边633)重合,由钻形的第三曲边506形成的边界位于第三参考区63之内。
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与所围绕的参考区60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8D,图18D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17D所示的显示面板,显示基板100和触控层200的结构可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8D所示,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且与所围绕的发光区50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7E,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发光区51和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发光区53的形状均为菱形,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三发光区52的形状为钻形。
第一发光区51的边界与第一参考区61的边界大致重合。第二发光区52由钻形的第一直边504、第二直边505、第一直线段516和第二直线段536形 成的边界,与两条第二虚拟直边621重合;由钻形的曲线段526形成的边界位于第三参考区63之内。
第三发光区53由钻形的第一直边504、第二直边505、第一直线段516和第二直线段536形成的边界,分别与两条第二虚拟直边621重合,由钻形的曲线段526形成的边界位于第二参考区62之内。第三发光区53的部分边界与两条第三虚拟直边632和两条第四虚拟直边633重合,部分边界位于第三参考区63之内。
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参考区60,且与所围绕的参考区60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8E,图18E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17E所示的显示面板,显示基板100和触控层200的结构可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8E所示,黑矩阵层310的开口30在显示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50,且与所围绕的发光区50的形状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5)

  1.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位于参考区内,所述发光区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参考区的面积;所述参考区的形状为,由至少一条直边和至少一条弧边围成的封闭图形;
    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所述触控层包括金属网格结构,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间,且所述子像素的发光区相邻的金属线,与所述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间具有间距;
    黑矩阵层,位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开口,每个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发光区,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区所在的参考区之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发光区,每个第一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一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发光区,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开口围绕的第一发光区的形状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发光区,每个第一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一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一参考区,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界与所述第一开口围绕的第一发光区的边界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开口围绕的第一参考区的形状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大致为菱形,包括四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界,第一边界大致为直线;所述第一开口的一条对角线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另一条对角线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列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大致为六边形,包括两条相对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以及四条第二延伸段;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四条第二延伸段分别与所述四条第一边界大致平行;
    每个第一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显 示基板上的正投影。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
    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第一网格相连形成第一网格行,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网格行之间具有间距。
  7. 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或菱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光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一参考区具有间距,或者与所述第一参考区相切;
    在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形状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发光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一参考区边界大致重合。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每个第二子像素具有第二发光区,每个第二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二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发光区,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围绕的第二发光区的形状相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每个第二子像素具有第二发光区,每个第二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二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参考区,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围绕的第一参考区的边界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围绕的第二参考区的形状相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大致为菱形,包括四条首尾相连的第二边界,第二边界大致为直线;所述第二开口的一条对角线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另一条对角线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列方向;
    在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面积,且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
  12. 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金属网格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网格,每个第二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 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网格包括四条第三延伸段;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四条第三延伸段分别与所述四条第二边界大致平行。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黑矩阵层还包括多个透光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个透光孔,且所述透光孔位于沿第二方向相邻两个第一开口之间;
    所述第二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围绕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两个透光孔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网格还包括四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四延伸段,以及两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延伸段;每两条第四延伸段为一组,分别位于一个透光孔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且第四延伸段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与一条第三延伸段相连;第五延伸段与一组的两条第四延伸段远离第二开口的两端相连。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格和所述第二网格相互靠近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
  15. 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类椭圆形、菱形或钻形;其中,
    所述类椭圆形包括第一曲边和第二曲边,所述第一曲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曲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曲边与所述第二曲边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线段;所述第一曲边与所述第一线段围成半椭圆,所述第二曲边与所述第一线段围成半圆;
    所述钻形包括第一直边、第二直边和第三曲边,所述第一直边和所述第二直边相连形成第一折线边,所述第三曲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线边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三曲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曲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一直边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边连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具有间距,或者与所述第二参考区相切;
    在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由所述第一曲边形成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具有间距,由所述第二曲边形成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的相邻两条第二直线边相切;
    在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边界大致重合;
    在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钻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区由所述第一直边、所述第二直边以及所述第三曲边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形成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的边界重合;由所述第三曲边的曲线段形成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参考区的边界具有间距。
  17.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三发光区,每个第三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三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每个第三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发光区,且所述第三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开口围绕的第三发光区的形状相同。
  18.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三发光区,每个第三发光区位于一个第三参考区内,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每个第三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参考区,所述第三开口的边界与所述第三开口围绕的第三发光区的边界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三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开口围绕的第三参考区的形状相同。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包括一条弧线边界、两条第三边界和两条第四边界,所述两条第三边界和所述两条第四边界大致为直线,所述弧线边界的两端分别与一条第三边界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边界的另一端与一条第四边界相连,且所述两条第四边界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口具有第一对称轴,所述第一对称轴经过所述弧线边界的中点和所述两个第四边界的连接点。
  20. 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金属网格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三网格,所述第三网格大致为六边形,包括两条第六延伸段、两条第七延伸段以及两条第八延伸段;每个第三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第三开口。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网格与所述第一网格和所述第二网格相邻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三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在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的情况下,多个第三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
    多个第三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金属网格结构还包括多个第四网格,所述第四网格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折线延伸段,和两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九延伸段;折线延伸段包括沿第一方向间距设置的三个V型子段,及连接相邻两个V型子段的两个直线子段,两条折线延伸段的V型子段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第九延伸段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两条折线延伸段的端部;
    每个第四网格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口和位于所述两个第三开口之间的一个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金属网格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的情况下;
    所述第四网格与所述第一网格和所述第二网格相邻的延伸段共用金属线。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三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在多个子像素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的情况下,多个第三子像素和多个第二子像素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
    多个第四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
  26. 根据权利要求18~2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三子像素排列成多行和多列,所述多个第三开口排列成多行和多列,在所述第三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参考区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行的多个第三开口的第一对称轴相互平行,相邻两行第三开口的第一对称轴相互垂直。
  27. 根据权利要求18~2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金属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格、第二网格、多个第三网格和多个第四网格,且多个第三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多个第四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的情况下;
    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三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形成第二网格行,多个第四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形成第三网格行;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网格行和所述第三网格行交替排布,且相邻第二网格行和第三网格行之间包括一个第一网格行。
  28. 根据权利要求17~2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类椭圆形、菱形或钻形。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三参考区包括一条虚拟弧边、两条第三虚拟直边和两条第四虚拟直边;所述两条第三虚拟直边和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大致为直线,所述虚 拟弧边的两端分别与一条第三虚拟直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虚拟直边的另一端与一条第四虚拟直边相连,且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的另一端相连;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发光区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三参考区内,且与所述第三参考区的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相切;或者,所述第三发光区的部分边界与所述第三参考区的虚拟弧边重合,部分边界位于所述第三参考区内,且与所述第三参考区的边界具有间距;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类椭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发光区位于第三参考区内;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菱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发光区的部分边界与所述两条第三虚拟直边和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重合,部分边界位于所述第三参考区之内;
    在所述第三发光区的形状大致为钻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发光区由所述钻形的第一直边、第二直边、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形成的边界,分别与所述两条第三虚拟直边和所述两条第四虚拟直边重合,由所述钻形的第三曲边形成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三参考区之内。
  30. 根据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及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有多个过孔;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者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及多个连接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者包括多个桥接部;每个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每个桥接部通过过孔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或者,每个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每个桥接部通过过孔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
    其中,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连接部和桥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金属网格结构。
  31. 根据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彩色滤光层,包括多个滤光部,每个滤光部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开口内;
    其中,在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二开口和多个第三开口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滤光部包括多个第一颜色滤光部、多个第二颜色滤光部和多个第三颜色滤光部,每个第一颜色滤光部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一开口内,每个第二颜色滤光部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二开口内,每个第三颜色滤光部的至少部分位于一个第三开口内。
  32. 根据权利要求1~3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围绕的发光区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2;所述金属线的线宽为D3;相邻两个子像素的发光区的边界之间的间距为D4;
    其中,所述D3=D4-2×D1-2×D2。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围绕的发光区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1大于或等于2.5μm;和/或,
    所述开口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2大于或等于4μm;和/或,
    所述金属线的线宽为D3大于或等于3μm;和/或,
    相邻两个子像素的发光区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4大于或等于17μm。
  34. 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黑矩阵还包括多个透光孔的情况下;
    每个透光孔的边界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金属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5,与D2大致相等。
  35.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CT/CN2022/115865 2022-08-30 2022-08-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4497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80002904.0A CN117957941A (zh) 2022-08-30 2022-08-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115865 WO2024044971A1 (zh) 2022-08-30 2022-08-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15865 WO2024044971A1 (zh) 2022-08-30 2022-08-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4971A1 true WO2024044971A1 (zh) 2024-03-07

Family

ID=9010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15865 WO2024044971A1 (zh) 2022-08-30 2022-08-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57941A (zh)
WO (1) WO2024044971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2571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312792A (zh) * 2020-03-04 2020-06-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99320A (zh) * 2020-09-01 2020-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186024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25297A (zh) * 2022-03-25 2022-07-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92707A (zh) * 2021-01-26 2022-07-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2571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312792A (zh) * 2020-03-04 2020-06-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99320A (zh) * 2020-09-01 2020-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186024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92707A (zh) * 2021-01-26 2022-07-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725297A (zh) * 2022-03-25 2022-07-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7941A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6876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76257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1462591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pecified arrangement of sub-pixels and spacers
US1151536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186022A (zh)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WO2021077695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6094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32906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885123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4589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4497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496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141836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369400A1 (en) Display panel
KR10129179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969018B (zh)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掩膜板组
WO202402667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60520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660310U (zh) 像素排布、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206138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17320A9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5589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15090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37663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92512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568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