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011597A1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011597A1
WO2024011597A1 PCT/CN2022/106017 CN2022106017W WO2024011597A1 WO 2024011597 A1 WO2024011597 A1 WO 2024011597A1 CN 2022106017 W CN2022106017 W CN 2022106017W WO 2024011597 A1 WO2024011597 A1 WO 202401159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ommon electrode
via hole
base substrate
electrode bus
ho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060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王骁
尹晓峰
刘玉清
闫岩
马禹
陈维涛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10601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011597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2217.9A priority patent/CN117716283A/zh
Publication of WO202401159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011597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1),包括显示区域(105)和围绕显示区域(105)的周边区域(106);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101)上的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和导电连接层(104),其中,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包括主体部(102a)和从主体部的端部(102a)向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延伸出的分支部(102b),主体部(102a)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分支部(102b)的至少和主体部(102a)连接的部分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沿着第二方向(Y)向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延伸,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和主体部的端部(102a')、分支部(102b)正对;在周边区域(106),导电连接层(104)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分支部(102b)电连接,导电连接层(104)通过第二过孔结构(108)和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该显示面板(100)可以使得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增加,减小电路结构中的电阻,以避免出现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被烧毁,导致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寿命缩短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是最广泛使用的平板显示器之一,它具有轻薄、色域高、功耗低和便携性强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显示产品中。液晶显示面板是非发光图像显示器件之一,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其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的阵列基板和通过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注入形成的液晶层。由于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具有各向异性,所以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利用透光率的差异来显示图像。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板和驱动液晶板的驱动电路,液晶板上的像素单元成矩阵排列,且液晶板上的栅线与数据线交叉限定像素区域,该液晶盒设置在像素区域中。该液晶板中还设置有向各个液晶盒提供电场的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每个像素电极通过起开关元件作用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引出线与数据线相连,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引出线与栅线相连。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栅线的栅极驱动器和驱动数据线的数据驱动器,和驱动公共电极的公共电压发生器。栅极驱动器依次向栅线输送栅极信号,以便依次驱动液晶板上的液晶盒。从而液晶显示面板可以根据响应数据电压信号后施加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来调整每个液晶盒的透光率,进而进行图像显示。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该显示面板中,在周边区域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分支部连接,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二过孔结构和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第一端部电连接,该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增加,减小电路结构中的电阻,以避免出现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被烧毁,导致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寿命较短的问题。而且当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将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设 置得远离显示区域,还可以避免出现从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散发的热量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温度升高以达到液晶的清亮点的问题。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和导电连接层,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向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延伸出的分支部,所述主体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分支部的至少和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部分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第一端部和所述主体部的端部、所述分支部正对;在所述周边区域,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分支部电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二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第一端部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分支部至少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弯折部限定的开口区域中,且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 二公共电极总线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分支部还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子弯折部分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子弯折部分,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分和所述第四子弯折部分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整体形状为“U”型,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延伸至所述“U”型的开口中。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四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四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主体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三过孔结构,且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第三过孔结构和所述导电连接层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 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最小距离均大于500微米。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配置为多个,所述第二过孔结构配置为多个,且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总个数大于或者等于150。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在一行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15,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一列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10,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在一行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一列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在一行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1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一列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15,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在一行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小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一列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板面上的最大尺寸的范围为4微米~6微米。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薄膜晶体管和第一电极,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层叠设置的栅极、有源层和源漏电极层,所述源漏电极层包括相对设置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栅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同层设置,所述导电连接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四过孔结构和所述漏极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栅极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栅绝缘层,在所述源漏电极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钝化层,所述第一过孔结构依次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 栅绝缘层,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和所述第四过孔结构均贯穿所述钝化层。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且在一个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配置为两条,且两条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公共电极总线,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主体部平行,且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同层设置,两条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围设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四周;两条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五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三端部电连接;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包括和所述第二端部相对的第四端部以及和所述第三端部相对的第五端部,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六过孔结构和所述第四端部以及所述第五端部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的在所述第四端部和所述第五端部之间的部分通过第七过孔结构和所述导电连接层电连接。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示例中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弯折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弯折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弯折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支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分支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支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处的电路图;以及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件已经成功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监控仪、电视、广告屏等显示设备中。薄膜晶体管显示器是多种显示器的一种,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场效应薄膜晶体管来驱动的,从而可以获取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的信息,由于GOA 驱动电路可以代替栅驱动覆晶薄膜(Gate Chip On Film,Gate COF),GOA驱动电路的制造成本比栅驱动覆晶薄膜的制造成本更低,从而使得采用GOA驱动电路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使得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该显示器件在显示领域可以被大量生产和使用。
例如,显示面板通常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该电子元器件包括薄膜晶体管、信号线、电极图案等。这些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又会分布在不同的层结构中。在显示面板的实际制备过程中,基于走线设计、版图排布等需求,常常需要将位于不同层的导电图案进行电连接,以满足产品的需求。
例如,在显示面板的设计方案中,例如,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监控仪、广告屏等大尺寸显示面板中,通常是位于不同层的导电图案分别通过多个过孔结构与电连接层连接,即位于不同层的两个导电图案分别通过对应的过孔结构与电连接层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位于不同层的导电图案之间的电连接。显示面板也广泛应用于电竞显示器等小尺寸显示面板中,随着电竞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大尺寸显示面板类似,小尺寸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层的两个导电图案也是分别通过对应的过孔结构与电连接层进行电连接的,专业电竞显示器对超高刷新频率的游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刷新频率从60Hz发展到120Hz、144Hz、165Hz、240Hz或者480Hz等高刷频率,频率越高产生的热量越大。
本公开的发明人注意到,在目前的中大尺寸显示面板和小尺寸显示面板中,电连接层和导电图案连接处的电阻值均较大,即在过孔结构处的电阻较大,耐电流值较小,在经过相同电流的情况下过孔结构处散发的热量越多,产生的热量越高。尤其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不仅过孔结构处的电阻大,过孔结构距离显示区域也较近,从而会使得位于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温度升高,当液晶层的温度超过液晶分子的清亮点时,就会使得液晶层变成透明的状态,从而会影响显示区域的显示,以使得形成的显示画面不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区域是指对应有效像素的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像素包括有效像素和虚拟像素(dummy pixel),显示区域是对应有效像素的区域,过孔结构与显示区域的距离是指过孔结构与有效像素的最小距离。在一些情况下还容易出现过孔结构被烧毁,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寿命较短的问题。例如,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显示区域011的右侧设置有竖向公共电极总线012, 在显示区域011的下方设置有横向公共电极总线013。在横向公共电极总线01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过孔014,在竖向公共电极总线01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过孔015,在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的上方设置有导电连接层016。该导电连接层016通过第一过孔014和横向公共电极总线013电连接,该导电连接层016通过第二过孔015和竖向公共电极总线012电连接,从而使得横向公共电极总线013和竖向公共电极总线012电连接,但是,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竖向公共电极总线012和横向公共电极总线013正对的区域较小,从而使得可以布局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的区域较小,以使得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的数量较少,从而使得并联的电路较少,整个电路中的电阻较大,进而使得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处释放的热量较多,导致容易出现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被烧毁,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寿命较短的问题。当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该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距离显示区域011较近,还容易出现从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散发的热量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011中的液晶层的温度升高以达到液晶的清亮点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将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的数量设置的更多,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设置得远离显示区域011,以减少第一过孔014和第二过孔015散发的热量对显示区域011的影响。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和导电连接层。该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该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该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包括主体部和从主体部的端部向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延伸出的分支部,该主体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分支部的至少和主体部连接的部分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第二公共电极总线沿着第二方向向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延伸,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第一端部和主体部的端部、分支部正对。在周边区域,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分支部连接,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二过孔结构和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第一端部电连接,该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增加,减小电路结构中的电阻,以避免出现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被烧毁,导致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寿命较短的问题。而且当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将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 设置得远离显示区域,还可以避免出现从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散发的热量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温度升高以达到液晶的清亮点的问题。
例如,图2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1和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101上的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和导电连接层104。该衬底基板101包括显示区域105和围绕该显示区域105的周边区域106,该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包括主体部102a和从主体部的端部102a’向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延伸出的分支部102b。例如,该主体部102a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分支部102b至少包括长条形部分,分支部102b的至少和主体部102a连接的部分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该分支部102b包括两个部分,该两个部分形成一个台阶状,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延伸至和台阶的横向平台正对,该分支部102b的和主体部102a连接的部分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以形成台阶状的竖向部分。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以是该分支部102b仅包括和主体部102a连接的且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条形部分,或者,该分支部102b还可以包括多个台阶状的部分。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该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沿着第二方向Y向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延伸,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和主体部的端部102a’、分支部102b均正对。在周边区域106,导电连接层104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分支部102b连接,导电连接层104通过第二过孔结构108和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例如,该第二过孔结构108仅设置在第一端部103a的和分支部102b对应的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端部103a的和主体部的端部102a’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过孔结构,该位置处的过孔结构的尺寸、形状、分布密度等可以和第二过孔结构108不同。例如,该第一端部103a的和主体部的端部102a’对应的位置的过孔结构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主表面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最大尺寸,分布密度小于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分布密度。
例如,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该第三公共电极 总线126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主体部102a平行,且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同层设置。在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和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该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和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均位于周边区域106,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和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围设在显示区域105的四周形成环绕显示区域105的结构。在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的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且沿着从靠近显示区域105的位置向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位置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防静电结构110和静电导出线111。
例如,如图2所示,在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且沿着从靠近显示区域105的位置向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位置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防静电结构110和扇出区109,该扇出区109配置为向显示区域施加触控信号和/或显示信号等。例如,仅在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主体部的两个端部102a’的位置处设置有向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延伸的分支部107,该分支部107是电流的汇集处,该处产生的热量很大,所以需要将分支部107设置成远离显示区域105。在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的端部均未设置分支部107。
例如,如图2所示,在左侧的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114,在右侧的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也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114,该栅极驱动电路114可以给栅线施加扫描信号。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从显示区域105中延伸出的公共电极线115,该公共电极线115和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以及导电连接层104电连接。
例如,该显示面板100的结构设计可以将分支部107设置成更远离显示区域105,从而使得分支部107上有更大的区域可以设置更多的过孔结构,使得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增加,以减小电路结构中的电阻,以避免出现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被烧毁,导致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良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寿命较短的问题。而且当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将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设置得远离显示区域105,还可以避免出现从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散发的热量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温度升高以达到液晶 的清亮点的问题。
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与显示区域105的最小距离均大于500微米。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是该第一过孔结构107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和第二过孔结构108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也可以是第一过孔结构107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过孔结构108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还可以是第一过孔结构107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过孔结构108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第一过孔结构107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D小于第二过孔结构108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且该第一过孔结构107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最小距离D大于500微米,该距离的设置可以避免出现从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散发的热量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温度升高以达到液晶的清亮点导致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例如,如图2所示,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主表面的平面上,分支部107至少包括远离显示区域105的第一弯折部112,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弯折部11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该分支部107整体的结构即为第一弯折部112,不包括其他的结构,当然,该分支部107也可以包括其他的结构,例如,该分支部107还可以包括从第一弯折部112向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延伸的更多的弯折部或者长条形部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2所示,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主表面的平面上,该第一端部103a延伸至第一弯折部112限定的开口区域113中,且该第二过孔结构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端部103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该第一端部103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以和全部的第二过孔结构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交叠,也可以和部分的第二过孔结构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交叠。
例如,如图2所示,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主表面的平面上,该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主体部102a在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上设置,即在图2中该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主体部102a横向延伸。主体部102a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过孔结构116,且该主体部102a通过该多个第三过孔结构116和导电连接层104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主体部102a上具有多个并联的支路,尽管该多个第三过孔结构116距离显示区域105的距离较近,但是多个并联的支路的电阻很小,且电流不在此处汇集,从而产生的热量很少,不会对显示区域的显示造成影响。
例如,图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弯折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弯折部112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沿第一方向X向靠近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构成的整体的平面形状为“L”型。该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一过孔结构107排布的整体形状也呈“L”型。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该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第一端部103a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该第一弯折部112的结构简单,且可以满足多个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多个第二过孔结构108数量的需求,使得工艺过程简单。此外,该种设计还可以使得在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上均具有第一过孔结构107,使得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对应的第一过孔结构107尽量均匀分布,以使得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连接更加稳定。
例如,尽管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该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部分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但是在实际的产品中,该导电连接层104是围绕着显示区域105的四周设置的,即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
例如,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弯折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第一弯折部112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 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沿第一方向X向靠近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构成的整体的平面形状为“L”型。该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一过孔结构107排布的整体形状也呈直线型,该第一过孔结构107排布的直线型和第二过孔结构108排布的直线型正对。该第一过孔结构107排布的直线型和第二过孔结构108排布的直线型,在满足多个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多个第二过孔结构108数量的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得形成第一过孔结构107的工艺过程变得简单,且使得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在第二方向Y的宽度可以设置得尽量小,从而可以减小下边框的宽度,使得下边框的宽度更窄。
例如,尽管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该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部分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但是在实际的产品中,该导电连接层104是围绕着显示区域105的四周设置的,即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
例如,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弯折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第一弯折部112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沿第一方向X向靠近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构成的整体的平面形状为“L”型。该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且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一弯折部112的结构简单,且可以满足多个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多个第二过孔结构108数量的需求的基础上,使得工艺过程变得简单。此外,该种设计还可以使得仅在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上具有第一过孔结构107,从而可以增大第一过孔结构107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 距离,进而可以减小从第一过孔结构107散发的热量对显示区域105的影响。
例如,尽管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该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部分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但是在实际的产品中,该导电连接层104是围绕着显示区域105的四周设置的,即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
例如,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支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主表面的平面上,分支部107包括远离显示区域105的第一弯折部112和远离显示区域105的第二弯折部113,该第一弯折部112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沿第一方向X向靠近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构成的整体的平面形状为“L”型。该第二弯折部113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和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该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和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连接以使第一弯折部112和第二弯折部113的整体形状为“U”型,该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且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延伸至该“U”型的开口中,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示出的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和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的边缘为直角边,尽管最终形成的分支部的形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U”型,但也可以等效成“U”型,在另一个示例中,该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和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的边缘也可以为弧形边,以使得最终形成的分支部的截面形状为“U”型。
例如,如图6所示,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该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该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从而使得第一过孔结构107的排布形状也为“U”型,以使得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与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连接的位置尽量的多。
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该结构使得在“U”型分支部的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和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过孔结构107。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既可以和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电连接,又可以和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电连接,从而使得形成的并联电路更多,可以进一步减小电阻,以减少发散的热量。该结构使得在“U”型的底部的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和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过孔结构107。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还可以和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和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电连接,从而使得形成的并联电路更多,可以进一步减小电阻,以进一步减少发散的热量。
例如,尽管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该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部分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但是在实际的产品中,该导电连接层104是围绕着显示区域105的四周设置的,即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例如,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分支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该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该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 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既可以和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电连接,又可以和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电连接,从而使得形成的并联电路更多,可以进一步减小电阻,以减少发散的热量。该结构使得在“U”型的底部的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对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第一过孔结构107。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但是,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上未设置第一过孔结构107,这样可以使得“U”型结构的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正对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过孔结构107,还可以在满足第一过孔结构107数量的基础上,尽量在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非正对的位置处,即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上不设置第一过孔结构107,以简化工艺过程。
例如,尽管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该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部分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但是在实际的产品中,该导电连接层104是围绕着显示区域105的四周设置的,即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
例如,图8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支部放大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07和导电连接层104与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电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一端部103a既可以和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电连接,又可 以和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电连接,从而使得形成的并联电路更多,可以进一步减小电阻,以减少发散的热量,且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和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距离显示区域105更远,第一过孔结构107设置在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和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上可以进一步减小从第一过孔结构107散发的热量对显示区域105的影响。
例如,尽管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该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部分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但是在实际的产品中,该导电连接层104是围绕着显示区域105的四周设置的,即导电连接层10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示例中,也可以是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还可以是该第一子弯折部分112a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二子弯折部分112b的一部分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该第三子弯折部分113a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第四子弯折部分113b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和第一过孔结构107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结合图2~8所示,该第一过孔结构107配置为多个,第二过孔结构108配置为多个,且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总个数大于或者等于150,该种数量设计的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可以使得专业电竞显示器在240Hz或者480Hz等高刷频率时产生的热量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8所示的结构中仅示出了一部分第一过孔结构 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有大量的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省略了。
例如,结合图2~图8所示,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呈矩阵排列,该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沿着第一方向X在一行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15,沿着第二方向Y在一列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10,且沿着第一方向X在一行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大于沿着第二方向Y在一列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例如,在一个示例中,每一行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每一列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的1.5倍,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达到150,且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均匀排布,使得并联的电路的的电阻最小,从而使得散发的热量最小。此外,该种设计还可以使得在第二方向Y上导电连接层104的宽度可以设计得更窄,使得导电连接层104的下部最远离显示区域105的边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可以减小下边框的宽度,使得下边框的宽度更窄。
例如,结合图2~图8所示,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呈矩阵排列,该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沿着第一方向X在一行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10,沿着第二方向Y在一列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15,且沿着第一方向X在一行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小于沿着第二方向Y在一列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例如,在一个示例中,每一列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大于等于每一行中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的1.5倍,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数量之和达到150,且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均匀排布,使得并联的电路的的电阻最小,从而使得散发的热量最小。此外,该种设计还可以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导电连接层104的宽度可以设计得更窄,使得导电连接层104的左右两部分的最远离显示区域105的边与显示区域105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可以减小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宽度,使得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宽度更窄。
例如,图9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处显示面板的电路图,如图9所示,R0对应于导电连接层104的电阻,R1对应于连接导电连接层104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第一过孔结构107的电阻,R2对应于连接导电连接层104和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的第二过孔结构108的电阻,C1对应于导电连接层104和栅极(图10中示出)之间的耦合电容,C2对应于导电连接层104和源漏电极层(图10中示出)之间的耦合电容,C0对应于栅极和源漏电极层之间的耦合电容,尽管只示出了3个电阻R0、R1和R2和三个电容C0、C1和C2,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阻的数量和电容的数量可以更多,并联的电路越多最终形成的电阻越小,整个电路散发的热量越少。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假定在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电流为I,频率为480Hz的条件下的热量为60Hz的条件下热量的8倍,在R1等于R2的条件下,相邻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一过孔结构之间、相邻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之间或者相邻的第二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之间的导电连接层104的电阻为30欧姆,即为电阻R0的阻值,6μm*6μm的过孔电阻的模拟值为80欧姆左右。在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在10*10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排布图中,此时,三个电容C0、C1和C2可以忽略,10*10个同样尺寸大小的6μm*6μm的过孔的综合电阻的模拟值为40欧姆左右;在10*30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排布图中,此时,三个电容C0、C1和C2可以忽略,10*30个同样尺寸大小的6μm*6μm的过孔的综合电阻的模拟值为16欧姆左右,阻值减小了2.5倍。在频率为480Hz的条件下在10*10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排布图中,此时,三个电容C0、C1和C2可以忽略,10*10个同样尺寸大小的6μm*6μm的过孔的综合电阻的模拟值为320欧姆左右;在10*30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排布图中,此时,三个电容C0、C1和C2可以忽略,10*30个同样尺寸大小的6μm*6μm的过孔的综合电阻的模拟值为128欧姆左右。
例如,在一个对比的示例中,假定在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电流为I,频率为165Hz的条件下的热量为60Hz的条件下热量的2.75倍,在R1等于R2,且R1和R2的大小均为400欧姆的条件下,相邻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一过孔结构之间、相邻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之间或者相邻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之间的导电连接层104的电阻为30欧姆,即为电阻R0的 阻值,24μm*24μm的过孔电阻的模拟值为400欧姆左右。在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在2*2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排布图中,此时,三个电容C0、C1和C2可以忽略,2*2个同样尺寸大小的24μm*24μm的过孔的综合电阻的模拟值为130欧姆左右。在频率为165Hz的条件下在2*2的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排布图中,此时,三个电容C0、C1和C2可以忽略,2*2个同样尺寸大小的24μm*24μm的过孔的综合电阻的模拟值为357.5欧姆左右。
通过上述示例可以看出,尺寸为24μm*24μm的第一过孔结构的电阻R1是尺寸为6μm*6μm的第一过孔结构的电阻R1的5倍,尺寸为24μm*24μm的第二过孔结构的电阻R2是尺寸为6μm*6μm的第二过孔结构的电阻R2的5倍,6μm*6μm过孔尺寸是目前厂内设备能够做到的最小尺寸,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选择6μm*6μm的过孔,且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尺寸越小,对应的电阻R1和R2越小。
例如,结合图2~图8,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主板面上的最大尺寸的范围为4微米~6微米。例如,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相同,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均为尺寸相同的矩形,该矩形的长边的尺寸为4微米~6微米。在另一个示例中,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相同,均为矩形,但是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的尺寸不同,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对应的具有较大长边的矩形的长边的尺寸为4微米~6微米。在另一个示例中,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相同,均为圆形,但是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的尺寸不同,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对应的具有较大直径的圆形的直径的尺寸为4微米~6微米。在又一个示例中,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相同,均为椭圆形,但是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的尺寸不同,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对应的具有较大长径的椭圆形的长径的尺寸为4微米~6微米。该第一过孔结构107和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对于其他形状的情形,按照类似的规律进行比较,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再结合图2,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主板面上,该第三过孔结 构116的平面形状可以和第一过孔结构107、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相同或者不同。该第三过孔结构116的平面形状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过孔结构107的平面形状的最大尺寸,也大于第二过孔结构108的平面形状的最大尺寸。
例如,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1上且在显示区域105的薄膜晶体管117和第一电极118,该薄膜晶体管117包括层叠设置的栅极119、有源层120和源漏电极层121,该源漏电极层121包括相对设置的源极121a和漏极121b,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和栅极119同层设置,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和源极121a、漏极121b同层设置,该导电连接层104和该第一电极118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第一电极118通过第四过孔结构122和漏极121b电连接。
例如,该薄膜晶体管117可以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或者双栅型薄膜晶体管,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同层”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膜版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依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同层的特定图形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
例如,如图10所示,在栅极119的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设置有栅绝缘层123,在源漏电极层121的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设置有钝化层124,第一过孔结构107依次贯穿钝化层124和栅绝缘层123,第二过孔结构108和第四过孔结构122均贯穿钝化层124。
例如,结合图2,在平行于衬底基板101的主表面的平面上,且在一个显示面板中,该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配置为两条,且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沿着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在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主体部102a的两侧,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的远离显示区域105一侧的第四公共电极总线125,该第四公共电极总线125的主体部分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主体部102a平行,且第四公共电极总线125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同层设置。两条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分别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远离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02的第二端部103b和第三端部103c,该 导电连接层104通过第五过孔结构127和第二端部103b以及第三端部103c电连接,该第四公共电极总线125包括和第二端部103b相对的第四端部125a以及和第三端部103c相对的第五端部125b,导电连接层104通过第六过孔结构128和第四端部125a以及第五端部125b电连接。
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四公共电极总线125设置在静电导出线111的远离显示区域105的一侧,该第四公共电极总线125和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以及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03通过导电连接层104电连接。
例如,结合图2,该第三公共电极总线126的位于其两个端部的中间部分通过第七过孔结构129和导电连接层104电连接,该第七过孔结构129的排布密度、平面形状和尺寸可以和第三过孔结构116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由于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也可以实现将分支部设置成更远离显示区域,从而使得分支部上有更大的区域可以设置更多的过孔结构,使得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增加,以减小电路结构中的电阻,以避免出现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被烧毁,导致显示装置的产品良率降低,显示装置的寿命较短的问题。而且当该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将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设置得远离显示区域,还可以避免出现从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散发的热量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温度升高以达到液晶的清亮点的问题。即显示装置中的导电连接层跨接处的电阻较小,发热量较小,故其具有较好的产品性能,且显示效果较好。
例如,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以下至少一项有益技术效果:
(1)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周边区域,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分支部连接,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二过孔结构和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第一端部电连接,可以使得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增加,减小电路结构中的电阻,以避免出现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被烧毁,导致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 降低,显示面板的寿命较短的问题。
(2)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当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将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设置得远离显示区域,还可以避免出现从第一过孔结构和第二过孔结构散发的热量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温度升高以达到液晶的清亮点的问题。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
    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和导电连接层,其中,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向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延伸出的分支部,所述主体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分支部的至少和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部分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第一端部和所述主体部的端部、所述分支部正对;
    在所述周边区域,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分支部电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二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第一端部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分支部至少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弯折部限定的开口区域中,且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弯折部分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一侧延伸的第二子弯折部分,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分支部还包括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子弯折部分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子弯折部分,所述第二子弯折部分和所述第四子弯折部分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整体形状为“U”型,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延伸至所述“U”型的开口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四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部分,且所述第四子弯折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具有交叠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主体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三过孔结构,且所述主 体部通过所述第三过孔结构和所述导电连接层电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最小距离均大于500微米。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配置为多个,所述第二过孔结构配置为多个,且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总个数大于或者等于150。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在一行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15,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一列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10,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在一行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一列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在一行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1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一列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大于15,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在一行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小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一列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的数量之和。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板面上的最大尺寸的范围为4微米~6微米。
  16.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薄膜晶体管和第一电极,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层叠设置的栅极、有源层和源漏电极层,所述源漏电极层包括相对设置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栅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同层设置,所述导电连接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四过孔结构和所述漏极电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栅极的远离所述 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栅绝缘层,在所述源漏电极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钝化层,所述第一过孔结构依次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栅绝缘层,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和所述第四过孔结构均贯穿所述钝化层。
  18.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主表面的平面上,且在一个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配置为两条,且两条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主体部的两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公共电极总线,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所述主体部平行,且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同层设置,两条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围设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四周;
    两条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的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五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三端部电连接;
    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包括和所述第二端部相对的第四端部以及和所述第三端部相对的第五端部,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六过孔结构和所述第四端部以及所述第五端部电连接。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总线的在所述第四端部和所述第五端部之间的部分通过第七过孔结构和所述导电连接层电连接。
  20.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CT/CN2022/106017 2022-07-15 2022-07-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11597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6017 WO2024011597A1 (zh) 2022-07-15 2022-07-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280002217.9A CN117716283A (zh) 2022-07-15 2022-07-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6017 WO2024011597A1 (zh) 2022-07-15 2022-07-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1597A1 true WO2024011597A1 (zh) 2024-01-18

Family

ID=89535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06017 WO2024011597A1 (zh) 2022-07-15 2022-07-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6283A (zh)
WO (1) WO2024011597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2745A (zh) * 2006-05-31 2007-12-05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72092A (zh) * 2009-04-24 2010-10-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JP2013182127A (ja) * 2012-03-01 2013-09-12 Sharp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103946740A (zh) * 2011-11-25 2014-07-2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50219944A1 (en) * 2012-08-09 2015-08-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2745A (zh) * 2006-05-31 2007-12-05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72092A (zh) * 2009-04-24 2010-10-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3946740A (zh) * 2011-11-25 2014-07-2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3182127A (ja) * 2012-03-01 2013-09-12 Sharp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US20150219944A1 (en) * 2012-08-09 2015-08-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6283A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813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78007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substrate thereof
JP3531633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212140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JP2001305995A (ja) 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0118759A1 (zh) 阵列基板
US10546879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147479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152642A1 (en) Shorting ba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580316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168874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113705A1 (zh) 柔性基板及采用该柔性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10111682A (zh)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0924001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6011716A1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11597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203468A1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JP2008083315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666763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WO2023044885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显示设备
CN111812899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TW200535533A (en) Multi-domain homeotropic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O2021103785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10048555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4258365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5071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