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08828A1 -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108828A1
WO2023108828A1 PCT/CN2021/143469 CN2021143469W WO2023108828A1 WO 2023108828 A1 WO2023108828 A1 WO 2023108828A1 CN 2021143469 W CN2021143469 W CN 2021143469W WO 2023108828 A1 WO2023108828 A1 WO 202310882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conductive shee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mapping part
re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434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王亚宾
于荣爱
唐俊平
黄嘉健
Original Assignee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10882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10882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01H1/54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by magnetic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reliable relay, including: a fixed base; Set two: push rod assembly; moving reed, the movable reed is provided with a moving contact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tic contact, and the moving reed is arranged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push rod assembly along the sliding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push rod assembly, and the moving reed is in the Driven by the push rod assembly, it approaches or moves away from the contact lead-out end to close or disconnect the movable contact and the static contact; the first magnetic conductive sheet, the first magnetic conductive shee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movable reed toward the static contact; And the second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the second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moving reed facing away from the static contact, and can form a magnetic circuit with the firs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wherein, the firs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includes a first mapping position and The first non-mapping part connected to the first mapping part, the second magnetically
  • the push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part, and one end of the overtravel elastic member is fixed or abutted against the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other end is abutted against the moving spring.
  • a sliding through groove is opened on the gu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through groove.
  • FIG. 2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econd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first relay in Embodiment 1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firs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5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movable reed 4 towards the static contact, and the second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6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movable reed 4 facing away from the static contact, and can be formed with the firs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5 magnetic circuit;
  •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first mapping part 501 is equal to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first non-mapping part 502, and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second mapping part 601 is larger than the second non-mapping part 602 cross-sectional area.
  •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first mapping part 501 is larger tha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first non-mapping part 502, and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second mapping part 601 is larger tha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second non-mapping part 602 area.
  • the firs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5 is fixed on the push rod 301 .
  • the firs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increases the magnetic flux area mapped to each other by the firs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5 and the second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6, thereby reducing the reluctance of the two at the connection gap, reducing
  • the loss of magnetic flux improves the magnetic attraction for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irst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5 and the second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sheet 6, increases the anti-electric repulsion ability of the moving reed 4, makes the use of the relay more reliable, and realizes the protection against short-circuit work.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electrodynamic repulsion generated when passing a large current has a better resistance effect, which meets the actual application ne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基座、触点引出端、推杆组件、动簧片、第一导磁片、第二导磁片,第一导磁片包括第一映射部位以及与第一映射部位连接的第一非映射部位,第二导磁片包括对应第一映射部位相向设置的第二映射部位以及与第二映射部位连接的第二非映射部位;第一映射部位的截面积大于第一非映射部位的截面积和/或第二映射部位的截面积大于第二非映射部位的截面积。本发明所提供的继电器能够减小两者在连接间隙处的磁阻,减少磁通损失,提高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两者相互作用的磁性吸引力,增大动簧片的抗电动斥力能力,使得继电器的使用更加可靠,抗短路能力更强并且结构紧凑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这种继电器,当出现故障短路电流时,会在动、静触点之间产生电动斥力,影响动、静触点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各车厂及电池包厂对故障短路电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持体积小及线圈功率小特点的基础上,要求直流继电器具有抗短路功能,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大电流时抵抗动簧受到的电动斥力。
目前市场抗短路典型要求至少为8000A,5ms不烧、不炸;而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在保持体积小及线圈功率小的特点下无法提供足够的触点压力,即触点压力不足以抵抗动簧受到的电动斥力。
为提高抵抗电动斥力的能力,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11125654.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两个静触点、一动接触片和驱动机构,动接触片与两个静触点分别沿竖向相对布置,驱动机构具有线圈、动子和推杆,还设有一由铁磁材料制成并用以承接动接触片的承接件和一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止挡件,承接件连同动接触片一起活动套接于推杆的上部上,止挡件定位套接于推杆的上部上,并还位于承接件及动接触片的上方;当动接触片分别与两个静触点相吸合连通时,止挡件能够与承接件的顶侧之间形成磁路间隙,以对动接触片产生一受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吸力;这样在通大电流情况 下,能很好保证动接触片与两个静触点保持吸合,大大提升了直流接触器的工作稳定性和抗短路能力。
但是,由于推杆需超程移动,动接触片和推杆相对滑移,无可避免地,将使承接件和止挡件之间产生间隙,且根据磁阻公式:Zm=L/uS,其中,Zm为磁阻,L为磁路长度,u为磁导率,S为磁路截面积。
假设真空(空气)磁导率为1,纯铁的磁导率为7000~10000,根据磁阻公式,可见在承接件和止挡件间隙处的磁阻远远大于磁路中的磁阻,导致磁通量减小,因此,由于推杆超行程运动,承接件和止挡件之间的间隙存在,将使磁路磁阻明显增大,降低承接件和止挡件的相互吸引力,从而极大影响继电器的抗电动斥力的能力下降明显,无法满足在短路工况下通过大电流的实际使用需求。
因此,需要提出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以优化现有继电器的抗电动斥力不足、可靠性欠缺的缺陷。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包括:固定基座;触点引出端,触点引出端与固定基座固定,且设置有静触点,触点引出端至少设置两个;推杆组件;动簧片,动簧片上对应静触点设置有动触点,动簧片沿平行于推杆组件的滑移方向相对于推杆组件活动设置,动簧片在推杆组件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触点引出端以闭合或断开动触点与静触点;第一导磁片,第一导磁片设置在动簧片朝静触点的一侧;以及第二导磁片,第二导磁片设置于动簧片背向静触点一侧,且能够与第一导磁片形成磁回路;其中,第一导磁片包括第一映射部位以及与第一映射部位连接的第一非映射部位,第二导磁片包括对应第一映射部位相向设置的第 二映射部位以及与第二映射部位连接的第二非映射部位;第一映射部位的截面积大于第一非映射部位的截面积和/或第二映射部位的截面积大于第二非映射部位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还包括超程弹性件,在推杆组件实现超行程的过程中,超程弹性件能够对动簧片施加朝向静触点方向的超程弹性力。
进一步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以及驱动推杆移动的电磁组件,动簧片开设有第一通孔,推杆滑动穿过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超程弹性件一端与推杆固定,另一端与动簧片背离静触点的一侧表面相抵接。
进一步地,推杆上固定有托盘,超程弹性件的一端与托盘固定或者相抵,另一端与动簧片相抵。
进一步地,推杆上设置有承托部,超程弹性件的一端与承托部固定或者相抵,另一端与动簧片相抵。
进一步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以及驱动推杆移动的电磁组件,推杆的端部设置有推板,推板与动簧片通过超程弹性件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动簧片相对侧的导向板,两个导向板形成供动簧片滑移的导向槽,在导向板远离推板的一端还设置有限位板,第一导磁片固定在限位板上。
进一步地,导向板设置于固定基座上。
进一步地,导向板与推杆和/或推板固定。
进一步地,导向板上开设有滑动通槽,第二导磁片与滑动通槽滑动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推杆组件驱动动簧片向触点引出端靠近,以闭合动触点和静触点,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触点引出端上的静触点闭合后,推杆组件继续动作以实现超程,由于动簧片能够相对于推杆组件滑移,从而位于动簧片靠静触 点一侧的第一导磁片与位于动簧片另一侧的第二导磁片分离,动簧片通过电流时,在第一导磁片的第一映射部位处以及第二导磁片的第二映射部位处形成磁极面,由于将第一导磁片上第一映射部位截面积增大和/或第二导磁片上第二映射部位的截面积增大,从而在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连接间隙处,使得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相互映射的磁通面积增大,从而减小两者在连接间隙处的磁阻,减少磁通损失,提高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两者相互作用的磁性吸引力,增大动簧片的抗电动斥力能力,使得继电器的使用更加可靠,抗短路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种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第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种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第二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二种继电器的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三种继电器的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四种继电器的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五种继电器的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六种继电器的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第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第二个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固定基座;101、底座;102、上盖;103、安装腔;2、触点引出端;3、推杆组件;301、推杆;3011、止挡件;3012、托盘;3013、推板;302、电磁组件;3021、支架;3022、线圈;3023、固定铁芯;3024、导磁面板;3025、轭铁;3026、衔铁;3027、复位弹性件;4、动簧片;401、第一通孔;5、第一导磁片;501、第一映射部位;502、第一非映射部位;6、第二导磁片;601、第二映射部位;602、第二非映射部位;603、第二通孔;7、吹弧结构;8、超程弹性件;9、导向板;901、导向槽;902、滑动通槽;10、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固定基座1、触点引出端2、推杆组件3、动簧片4、第一导磁片5、第二导磁片6,其中,如图所示:固定基座1可包括底座101以及上盖102,底座101与上盖102内设置 有安装腔103,安装腔103内还设置有吹弧结构7,吹弧结构7可参考其他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触点引出端2与固定基座1固定,如图所示,触点引出端2与上盖102固定,且设置有静触点(图中未标注),触点引出端2至少设置两个,触点引出端2之间间隔且相互绝缘设置;
动簧片4上对应静触点设置有动触点(图中未标注),动簧片4沿平行于推杆组件3的滑移方向相对于推杆组件3活动设置,动簧片4在推杆组件3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触点引出端2以闭合或断开动触点与静触点;
当动簧片4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触点引出端2的静触点接触时,可实现电流从一个触点引出端2流入,经过动簧片4后从另一个触点引出端2流出,如图或图中I所示;
第一导磁片5设置在动簧片4朝静触点的一侧,第二导磁片6设置于动簧片4背向静触点一侧,且能够与第一导磁片5形成磁回路;
静触点和动触点闭合前,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可接触或者保持间距。
如图2~图7所示,第一导磁片5包括第一映射部位501以及与第一映射部位501连接的第一非映射部位502,第二导磁片6包括对应第一映射部位501相向设置的第二映射部位601以及与第二映射部位601连接的第二非映射部位602;第一映射部位501的截面积大于第一非映射部位502的截面积和/或第二映射部位60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非映射部位602的截面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5所示,第一映射部位501的截面积大于第一非映射部位502的截面积,而第二映射部位601的截面积等于第二非映射部位602的截面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4、图6所示,第一映射部位501的截面积等于第一非映射部位502的截面积,而第二映射部位60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非映射部位602的截面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第一映射部位501的截面积大于第一非映射部位502的截面积,且第二映射部位60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非映射部位602的截面积。
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相互映射的磁通面积增大,根据磁阻公式,能够减小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在连接间隙处的磁阻,减少磁通损失,在动簧片4通过电流时,提高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两者相互作用的磁性吸引力,增大动簧片4的抗电动斥力能力,使得继电器的使用更加可靠,抗短路能力更强。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均呈C字形状。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中的其中一个为直板状,另一个呈C字形状。
即第一导磁片5为直板状,第二导磁片6呈C字形状,或者第二导磁片6为直板状,第一导磁片5呈C字形状。
如图5、图7所示,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位于第一导磁片5一侧的第一映射部位501处做至少一次直角弯折。
如图5、7所示,位于第一导磁片5两侧的第一映射部位501处各做一次直角弯折。
即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导磁片5两侧中的任一侧的第一映射部位501处做一次直角弯折。
如图6、图7所示,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位于第二导磁片6一侧的第二映射部位601处做至少一次直角弯折。
如图7所示,第二导磁片6与第一导磁片5呈对称设置,位于第二导磁片6两侧的第二映射部位601处各做一次直角弯折。
即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二导磁片6两侧中的任一侧的第二映射部位601处做一次直角弯折。
以上实施例,均能起到增大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相互映射的磁通面积,减小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在连接间隙处的磁阻,减少磁通损失,使得继电器的使用更加可靠,抗短路能力更强。
进一步地,还包括超程弹性件8,在推杆组件3实现超行程的过程中,超程弹性件8能够对动簧片4施加朝向静触点方向的超程弹性力。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超程弹性件8设置于推杆组件3,超程弹性件8与动簧片4连接并能够对动簧片4施加朝向静触点方向的超程弹性力。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超程弹性件8采用弹簧,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超程弹性件8还可以采用弹片或者其他具有回弹的部件代替。
从而,推杆组件3驱动动簧片4向静触点靠近,使得动簧片4上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实现触点闭合,推杆组件3继续动作进行超行程时,超程弹性件8受压,超程弹性件8对动簧片4施加指向静触点的弹性力,从而为触触点的闭合提供额外的压力。
参阅图1~图2,进一步地,推杆组件3包括推杆301以及驱动推杆301移动的电磁组件302,动簧片4开设有第一通孔401,推杆301滑动穿过第一通孔401。
由此,推杆301能够为动簧片4、第一导磁片5提供滑移导向。
第一导磁片5与推杆301固定,第二导磁片6上开设有第二通孔603,第二通孔603供推杆301穿过,实现第二导磁片6与推杆301滑动连接。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推杆301在第一导磁片5背离动簧片4的一侧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止挡件3011。
通过止挡件3011固定第一导磁片5并避免动簧片4从推杆301的末端脱离。
参阅图6,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磁片5固定在推杆301上。
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磁片5可设置为沿预定行程沿推杆301滑移,使得推杆301在相对于动簧片4滑动进行实现超行程的过程中, 第一导磁片5能够沿预定行程向第二导磁片6滑动,进而通过缩小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之间的间距,根据磁阻公式,进一步地减小磁阻,增大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之间的磁性吸引力。
进一步地,超程弹性件8一端与推杆301固定,另一端与动簧片4背离静触点的一侧表面相抵接。
这样,超程弹性件8以推杆301作为作用力支撑,在推杆301相对于动簧片4移动压缩超程弹性件8时,超程弹性件8能够对动簧片4提供超程弹性力。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超程弹性件8与第二导磁片6抵接,使第二导磁片6与动簧片4背离静触点的一面相贴。
参阅图2~图7,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推杆301上固定有托盘3012,超程弹性件8的一端与托盘3012固定或者相抵,另一端与动簧片4相抵。
托盘3012的的设置便于超程弹性件8的安装,降低安装难度,拖盘作为超程弹性件8的一端施力支撑点,为超程弹性件8的弹力施加提供稳定基础。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推杆301上设置有承托部(图中未示出),超程弹性件8的一端与承托部固定或者相抵,另一端与动簧片4相抵。
当然,在超程弹性件8的内径选用较小场合,可直接在推杆301上加工形成承托部以作为超程弹性件8一端的稳定施力支撑点。
如图1~图7所示,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成对设置一组。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可设置两组以上。
参阅图1、图2,进一步地,电磁组件302包括支架3021、线圈3022、固定铁芯3023、导磁面板3024、轭铁3025、衔铁3026,线圈3022套设于固定铁芯3023外,固定铁芯3023、轭铁3025均与支架3021固定,衔铁3026与推杆301固定连接,线圈3022通电时,导磁面板3024、轭铁3025、 固定铁芯3023产生磁通且该磁通趋向于形成闭合磁路而驱动衔铁3026向靠近固定铁芯3023移动。
参阅图2,进一步地,继电器还包括复位弹性件3027,复位弹性件3027设置在固定铁芯3023与衔铁3026之间,对衔铁3026施加远离固定铁芯3023方向的作用力,以辅助衔铁3026与固定铁芯3023分离,进而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实现复位。
由此,在线圈3022通电时,在固定铁芯3023、轭铁3025中产生电磁磁通,而磁通所形成的磁路趋向于闭合,则吸引衔铁3026向靠近铁芯的方向移动,进而驱动推杆301移动,以实现继电器中动触点和静触点的闭合。
在动簧片4上的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时,衔铁3026与固定铁芯3023之间仍存在间距,该间距则为推杆组件3的超程行程。
衔铁3026与固定铁芯3023继续靠近的过程中,推杆301相对于动簧片4移动,而压缩超程弹性件8,超程弹性件8对动簧片4施加指向静触点方向的超程弹性力;
在推杆301相对于动簧片4相对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导磁片5与第二导磁片6逐渐分离,直至衔铁3026与固定铁芯3023贴合。
由于增大第一导磁片5上第一映射部位501截面积增大和/或第二导磁片6上第二映射部位601的截面积,动簧片4通过电流时,在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连接间隙处,使得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相互映射的磁通面积增大,从而减小两者在连接间隙处的磁阻,减少磁通损失,提高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两者相互作用的磁性吸引力,增大动簧片4的抗电动斥力能力,使得继电器的使用更加可靠,实现对于短路工况下通过大电流时所产生的电动斥力起到较好的抵抗效果,满足实际的运用需要。
实施例2
参阅图8、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进一步地,推杆组件3包括推杆301以及驱动推杆301移动的电磁组 件302,推杆301的端部设置有推板3013,推板3013与动簧片4通过超程弹性件8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动簧片4相对侧的导向板9,两个导向板9形成供动簧片4滑移的导向槽901,在导向板9远离推板3013的一端还设置有限位板10,第一导磁片5固定在限位板10上。
通过设置导向板9,形成供动簧片4滑移的导向槽901,从而能够减小动簧片4出现水平旋转或者翻转的情况发生,使得动簧片4滑移动作闭合触点的过程稳定、可靠,限位板10的设置,能够避免动簧片4从导向板9远离推板3013的一端脱离。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板9设置于固定基座1上。
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板9与推杆301和/或推板3013固定。
进一步地,导向板9上开设有滑动通槽902,第二导磁片6与滑动通槽902滑动连接。
从而,第二导磁片6与滑动通槽902滑动连接,滑动通槽902能够为第二导磁片6提供稳定导向,使得动簧片4靠近或远离静触点的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和原理和实施例1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继电器通过增大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相互映射的磁通面积增大,从而减小两者在连接间隙处的磁阻,减少磁通损失,提高第一导磁片5和第二导磁片6两者相互作用的磁性吸引力,增大动簧片4的抗电动斥力能力,使得继电器的使用更加可靠,抗短路能力更强并且结构紧凑性高。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基座(1);
    触点引出端(2),所述触点引出端(2)与所述固定基座(1)固定,且设置有静触点,所述触点引出端(2)至少设置两个;
    推杆组件(3);
    动簧片(4),所述动簧片(4)上对应所述静触点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簧片(4)沿平行于所述推杆组件(3)的滑移方向相对于所述推杆组件(3)活动设置,所述动簧片(4)在所述推杆组件(3)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触点引出端(2)以闭合或断开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
    第一导磁片(5),所述第一导磁片(5)设置在所述动簧片(4)朝所述静触点的一侧;以及
    第二导磁片(6),所述第二导磁片(6)设置于所述动簧片(4)背向所述静触点一侧,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导磁片(5)形成磁回路;
    其中,所述第一导磁片(5)包括第一映射部位(501)以及与第一映射部位(501)连接的第一非映射部位(502),所述第二导磁片(6)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映射部位(501)相向设置的第二映射部位(601)以及与第二映射部位(601)连接的第二非映射部位(602);
    所述第一映射部位(50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非映射部位(502)的截面积和/或所述第二映射部位(60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非映射部位(602)的截面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程弹性件(8),在所述推杆组件(3)实现超行程的过程中,所述超程弹性件(8)能够对所述动簧片(4)施加朝向所述静触点方向的超程弹性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3)包括推杆(301)以及驱动推杆(301)移动的电磁组件(302),所述动簧片(4)开设有第一通孔(401),所述推杆(301)滑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0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程弹性件(8)一端与所述推杆(301)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动簧片(4)背离所述静触点的一侧表面相抵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01)上固定有托盘(3012),所述超程弹性件(8)的一端与所述托盘(3012)固定或者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动簧片(4)相抵。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01)上设置有承托部,所述超程弹性件(8)的一端与所述承托部固定或者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动簧片(4)相抵。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3)包括推杆(301)以及驱动推杆(301)移动的电磁组件(302),所述推杆(301)的端部设置有推板(3013),所述推板(3013)与所述动簧片(4)通过所述超程弹性件(8)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动簧片(4)相对侧的导向板(9),两个所述导向板(9)形成供所述动簧片(4)滑移的导向槽(901),在所述导向板(9)远离所述推板 (3013)的一端还设置有限位板(10),所述第一导磁片(5)固定在所述限位板(10)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9)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9)与所述推杆(301)和/或所述推板(3013)固定。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使用可靠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9)上开设有滑动通槽(902),所述第二导磁片(6)与所述滑动通槽(902)滑动连接。
PCT/CN2021/143469 2021-12-13 2021-12-31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WO202310882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6612.X 2021-12-13
CN202123126612.XU CN216624126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8828A1 true WO2023108828A1 (zh) 2023-06-22

Family

ID=81703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43469 WO2023108828A1 (zh) 2021-12-13 2021-12-31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4126U (zh)
WO (1) WO2023108828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5779A (ja) * 1999-01-26 2000-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回路遮断器の引き外し装置
CN111146044A (zh) * 2020-01-02 2020-05-12 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高压继电器陶瓷封闭腔结构、高压继电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27758A (zh) * 2020-07-08 2020-09-04 尼普顿电器(昆山)有限公司 触点磨损后仍能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
CN111916312A (zh) * 2020-08-12 2020-11-10 浙江众信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大短路电流继电器触点组件
CN113035648A (zh) * 2019-12-25 2021-06-25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触头装置及电磁开关
CN214378242U (zh) * 2021-02-23 2021-10-08 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
CN214542038U (zh) * 2021-02-01 2021-10-29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5779A (ja) * 1999-01-26 2000-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回路遮断器の引き外し装置
CN113035648A (zh) * 2019-12-25 2021-06-25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触头装置及电磁开关
CN111146044A (zh) * 2020-01-02 2020-05-12 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高压继电器陶瓷封闭腔结构、高压继电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27758A (zh) * 2020-07-08 2020-09-04 尼普顿电器(昆山)有限公司 触点磨损后仍能承载大电流冲击的直流继电器
CN111916312A (zh) * 2020-08-12 2020-11-10 浙江众信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大短路电流继电器触点组件
CN214542038U (zh) * 2021-02-01 2021-10-29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CN214378242U (zh) * 2021-02-23 2021-10-08 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4126U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145688B2 (zh)
WO2015000344A1 (zh) 一种继电器的框架及继电器
JP2016072021A (ja) 接点装置
WO2020094135A1 (zh) 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WO2021136401A1 (zh) 一种能够抗短路电流及灭弧的直流继电器
CN218385019U (zh) 继电器
JP2024513030A (ja) リレー
WO2023108828A1 (zh) 一种使用可靠的继电器
CN218730704U (zh) 继电器
CN111092003A (zh) 一种高分断磁保持继电器
WO2023108827A1 (zh) 一种抗短路的继电器
WO2022117077A1 (zh) 一种继电器
CN109920704A (zh) 抗洛仑兹力继电器
CN213845169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218039040U (zh) 一种抗短路的继电器
CN211479955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WO2024041190A1 (zh) 一种直线运动电磁机构、继电器、配电盒及通信设备
WO2022021286A1 (zh) 触头装置、电磁开关、车载充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CN213781937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20341135U (zh) 一种动簧片、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CN212516945U (zh) 一种具有电动力补偿功能的触头单元
CN216671513U (zh) 用于拍合式继电器的触头组件和拍合式继电器
CN218385044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9040366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103943384B (zh) 一种多极切换开关装置的转换触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679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