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19591A1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19591A1
WO2023019591A1 PCT/CN2021/113900 CN2021113900W WO2023019591A1 WO 2023019591 A1 WO2023019591 A1 WO 2023019591A1 CN 2021113900 W CN2021113900 W CN 2021113900W WO 2023019591 A1 WO2023019591 A1 WO 202301959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mmunication device
parameter
data packet
qual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139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徐彦超
王泷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1139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19591A1/zh
Priority to CN202180099085.1A priority patent/CN117546539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1959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1959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Definitions

  • multiple links may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hen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multiple links.
  • a chip is provided, the chip includes a programmable logic circuit and/or program instructions, and when the chip runs on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or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t is used to implement the above-mentioned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aspect.
  • Fig. 2 shows a flowchart of a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vided by an exemplary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10 show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provided by an exemplary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PM 0
  • Ps-Poll Power Save Poll, energy-saving package
  • the SAT MLD After the SAT MLD receives any data packet sent by the AP MLD, it needs to return an ACK (Acknowledge character, confirmation character) packet to the AP MLD to indicate that it has received the data packet sent by the APMLD. After the AP MLD receives any data packet sent by the SAT MLD, it needs to return an ACK packet to the SAT MLD to indicate that it has received the data packet sent by the SAT MLD.
  • ACK Acknowledge character, confirmation character
  •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satisfies the first threshold.
  • One condition set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to be transmitted on some links among the multiple links between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s the first parameter, and set the MD field of other links except these links to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to be transmitted on the road is set as the second parameter.
  • the wireless signal quality of at least one link is not lower than the target signal quality.
  • the first condition includes at least two parameters, and if multiple links between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annot satisfy the first conditi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priorities of the above at least two parameters, in When it is determined that any link satisfies a parameter with a higher priority,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to be transmitted on the link is set as the first parameter.
  • the first quantity is less than a preset threshold, and the link quality of at least one link is better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 the first number is smaller than the number of links between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above embodiment, and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the link quality of at least one link is better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is also similar to the foregoing embodiment, and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to be transmitted on the link with the highest link quality is set as the first parameter.
  • Step 403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receives the data packet sent by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on each link.
  • Step 404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sets the state of each link based on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sent on each link.
  •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f it receives the data packet sent by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on each link, it can identify the MD field on each link and set the status of each link.
  • the first link if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sent on the first link is the first parameter, the first link is set to an awake state.
  • the first parameter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has other data packets to be transmitted except the data packets.
  • a data request packet is sent to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through the first link, and the data request packet is used to request the secon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sends data packets.
  •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sends a data request packet to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through the first link, so as to request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send the data packet.
  • the second parameter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other data packet to be transmitted in the second link except the data packet.
  •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sent on the second link is the second parameter, it means that there is no other data packet on the second link except the data packet, and it also means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pass the
  • the second link transmits data packets, so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sets the second link to a sleep state, and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sets the second link that does not need to transmit data packets to a sleep state, which can save the resources of the second link , improve resource utilization.
  • the data request packet is a Ps-poll packet, or other packets, which is not limited in this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sent on the second link is the second parameter
  •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second link is better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received on other links is In the case of the first parameter, set the second link to the awake state.
  •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sent on the second link is the second parameter
  •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second link is better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received on other links When the MD field is the first parameter, a data request packet is sent to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through the second link, and the data request packet is used to request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send a data packet.
  • the data request packet is a Ps-poll packet, or other packets, which is not limited in this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quality of the second link being better than the target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at least one link being better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in the above embodiment, and details are not repeated here.
  • the second parameter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other data packet to be transmitted in the second link except the data packet.
  • any link in the multiple links may be interfered,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link, that is,
  • the interference strength of the link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link. If the interference strength of the first link is greater than the target interference strength, it means that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first link is worse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AP MLD
  •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STA MLD as an example for description.
  •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sets the state of the link according to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transmitted on each link, because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transmitted on multiple links indicates whether there is other data to be transmitted by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Packets, so that according to the MD field, the links that do not need to transmit data packets are set to the sleep state, and the links that need to transmit data packets are set to the wake-up state, which saves resources and improves resource utilization.
  • the first quantity is the remaining quantity of data packets to be transmitted.
  • the first number is less than a preset threshold, and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first link is better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 the sending module 803 is configured to send a data request packet to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through the first link when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sent on the first link is the first parameter, and the data request packet is used to request the first A communication device sends a data packet.
  • the setting module 802 is used for:
  • the setting module 802 is used to set the MD field of the data packet sent on the second link as the second parameter,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second link is better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and the packet received on other links When the MD field of the received data packet is the first parameter, set the second link to the wake-up state.
  • the link quality of the second link is better than the target quality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 the wireless signal quality of the second link is not lower than the target signal quality
  • the load of the second link is not greater than the target load.
  • the wireless signal quality of the second link is lower than the target signal quality
  • the processor 1001 includes an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nd the ASIC is used to perfor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 the receiver 1002 and the transmitter 1003 can be realized as a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and the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can be a communication chip.
  • the memory 1004 may be used to store at least one program code, and the processor 1001 is used to execute the at least one program code, so as to implement various steps in the foregoing method embodiments.
  • a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is also provided, and executable program code is stored in th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the executable program code is loaded and executed by a processor to impl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ch of the above methods.
  • the example provides a communica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a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or a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a chip is provided, the chip includes a programmable logic circuit and/or program instructions, and when the chip is run on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or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t is used to implement each of the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vided by the method embodiment.
  •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is provided, and when th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is executed by a processor of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or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t is used to implement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vided by the above method embodiments.
  • the program can be stored in a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the above-mentioned The storage medium mentioned may be a read-only memory, a magnetic disk or an optical disk, and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移动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将多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以及将在除至少一个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其中,第一条件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每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确定每条链路的状态,不仅提高了设置MD字段的灵活性,而且无需每条链路均处于唤醒状态,提高设置每条链路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可以建立多条链路,进而通过这多条链路进行通信。
相关技术中,第一通信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数据包时,若第一通信设备还存在其他数据包,则均需要维持每条链路均处于唤醒状态,但是这样会导致设置每条链路的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不仅提高了设置MD字段的灵活性,而且无需每条链路均处于唤醒状态,提高设置每条链路的灵活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多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更多数据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以及将在除所述至少一个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所述至少一个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其他链路不存在除所述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
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第一通信设备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多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更多数据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以及将在除所述至少一个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所述至少一个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其他链路不存在除所述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第二通信设备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
设置模块,用于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设备,所述接入点多链路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站点多链路设备包括: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其用于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由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若第一通信设备还存在其他数据包,则均需要维持每条链路均处于唤醒状态,但是这样会导致设置每条链路的灵活性差,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条件可以对每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进行设置,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每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确定每条链路的状态,不仅提高了设置MD字段的灵活性,而且无需每条链路均处于唤醒状态,提高设置每条链路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设备11和第二通信设备12。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11与第二通信设备12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每条链路均可以传输数据包。该第一通信设备11为无线接入点,该第一通信设备11为无线网络的创建者,是无线网络的中心节点。第二通信设备12是连接到第一通信设备11创建的无线网络的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11可以指无线路由器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或者其他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12可以指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 代理或用户装置。可选地,终端设备13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电话、WLL(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本地环路)站、PDA(Personal Digita1 Assistant,个人数字处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S(5th Generation System,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Pub1ic Land Mobi1e Network,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STA MLD。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为AP MLD(Access Point Multiple Links Device,接入点多链路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STA MLD(StationMultiple Links Device,站点多链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STA MLD与AP MLD之间建立有多条链路,每条链路是独立维护该链路本身的Power management state(电源管理状态)。其中,STA MLD通过在数据包中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头中携带PM(Power Save State,省电状态)字段,来告知AP MLD在该数据包之后,STA是处于唤醒状态还是睡眠状态。
其中,当PM=0时,表示STA MLD处于唤醒状态,而PM=1时,表示STA MLD处于睡眠状态,此时AP MLD无法向STA MLD发送数据包。
若STA MLD向AP MLD发送PM=0的数据包,或者STA MLD向AP MLD发送Ps-Poll包,则说明STA MLD处于唤醒状态,AP MLD可以向STA MLD发送数据包。
例如,以AP MLD与STAMLD之间的一条链路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AP MLD与STA MLD之间建立有链路1,若当STAMLD发送一个PM=0的数据包后,APMLD可以主动向STAMLD发送任意数据包,而当STAMLD向APMLD发送了PM=1的数据包后,APMLD在STAMLD向其发送了Ps-Poll(Power Save Poll,节能包)包后,APMLD可以向STAMLD发送数据包。
如图2所示,在STAMLD发送Ps-Poll包后,STAMLD处于唤醒状态,在这个状态下,STAMLD通过判断APMLD是否还有缓存的给STAMLD的数据包来决定是否重新进入睡眠状态;STAMLD通过APMLD发送的数据包中携带的MD字段,来判断APMLD是否还有缓存的数据包。当数据包中的MD=1时,表示APMLD还有缓存的数据包,所以STAMLD继续向APMLD发送第二个Ps-Poll包;当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空包中的MD=0时,APMLD没有缓存的数据包,这时STAMLD可以停止发送Ps-Poll包,并切换为空闲状态。
其中,在SAT MLD接收到AP MLD发送的任一数据包后,需要向AP MLD返回ACK(Acknowledge character,确认字符)包以指示确定接收到APMLD发送的数据包。在AP MLD接收到SAT MLD发送的任一数据包后,需要向SAT MLD返回ACK包以指示确定接收到SAT MLD发送的数据包。
又例如,如图3所示,AP MLD在任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所携带的MD字段,根据整个AP MLD是否还有缓存的数据包确定,STAMLD在某个链路上收到MD=1的数据包后,可以选择在任一个或多条链路上向AP MLD发送Ps-Poll包。
如图3所示,STA MLD在链路1上发送了第一个Ps-Poll包,AP MLD在链路1上回复了一个MD=1的数据包,这个MD=1的数据包表示AP MLD存在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并且这些数据包可以在链路1和/或链路2上发送。例如,STA MLD在链路1上先接收到AP MLD的MD=1的数据包,则STA MLD既可以在链路2上发送Ps-Poll包,也可以在链路1上向 AP MLD发送Ps-Poll包。APMLD在某个链路上收到了STA MLD的Ps-Poll包后,如果AP MLD不存在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AP MLD可以向STA MLD发送包括MD=0的QoS空包。其中,QoS空包是没有携带负载的数据包。STA MLD可以通过识别QoS空包里的MD字段来判断是否要继续发送Ps-Poll包。
其中,在SAT MLD接收到AP MLD发送的任一数据包后,需要向AP MLD返回ACK包以指示确定接收到APMLD发送的数据包。在AP MLD接收到SAT MLD发送的任一数据包后,需要向SAT MLD返回ACK包以指示确定接收到SAT MLD发送的数据包。
但是,由于若第一通信设备还存在其他数据包,则均需要维持每条链路均处于唤醒状态,但是这样会导致设置每条链路的灵活性差。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条件可以对每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进行设置,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每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确定每条链路的状态,不仅提高了设置MD字段的灵活性,而且无需每条链路均处于唤醒状态,提高设置每条链路的灵活性。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如图1所示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步骤401: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将多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以及将在除至少一个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其中,第一条件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第一参数用于表示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至少一个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第二参数用于表示其他链路不存在除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且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满足第一条件,则将多条链路进行划分,将这多条链路中的至少一条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以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至少一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将多条链路中除至少一条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以指示其他链路不存在除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条链路中确定的至少一条链路包括一条链路,或者多条链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并且,多条链路中除至少一条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包括一条链路,或者多条链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参数为1,第二参数为0;或者,该第一参数为0,第二参数为1,本申请不作限定。
例如,第一参数为1,第二参数为0,则第一通信设备将至少一条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1,将除这些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件包括:
(1)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数量是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预设阈值由第一通信设备设置,或者由操作人员设置,或者由协议约定,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通信设备存在的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小于预设阈值,说明第一通信设备无需使用所有的链路传输数据包,因此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满足第一条件,将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条链路中的部分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将除这些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2)第一数量小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
其中,第一数量是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每条链路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若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小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则说明无需所有的链路都传输数据包,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满足第一条件,将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条链路中的部分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将除这些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可选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或小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时,确定满足第一条件,则第一通信设备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多条链路中选择第一数量的链路,将第一数量的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将除第一数量的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确定在每个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在无需所有链路传输剩余的待传输的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将部分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将这部分的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件包括: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其中,目标质量由第一通信设备设置,或者由操作设置,或者由协议约定,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若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说明至少一条链路可以传输数据包,保证数据包的稳定传输。
可选地,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1)至少一条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通过已建立的链路发射无线信号以传输数据包,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可以代表该链路的链路质量,若该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说明该链路的空口环境满足传输要求,可以提高传输数据包的成功率。并且,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与该链路的链路质量成正比,若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说明该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采用通过该链路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功率表示,或者,该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采用其他方式表示。
(2)至少一条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其中,目标干扰强度指示链路可以传输数据包所受的最大干扰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多条链路中的任一条链路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链路的链路质量降低,也即是链路的干扰强度与链路的链路质量成反比,若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说明该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链路的干扰强度采用该链路的信噪比表示,或者,链路的干扰强度采用邻道泄漏比表示,或者,该链路的干扰强度采用其他方式表示。
(3)至少一条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多条链路中的每条链路均可以具有负载,且链路的负载与链路的链路质量成反比,也即是链路的负载越大,链路的链路质量越差,若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说明该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根据链路的链路质量设置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可以保证将链路质量符合要求的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将除这些链路之外的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可以保证链路质量好的链路处于唤醒状态,而链路质量差的链路处于睡眠状态,既保证了传输数据包的稳定性,也节省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条件包括至少两种参数,若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 多条链路无法满足第一条件,则根据上述至少两种参数的优先级,在确定任一链路满足优先级较高的参数的情况下,将该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
例如,若第一条件包括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以及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且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的优先级低于链路的干扰强度的优先级,则在确定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的情况下,将该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件包括:
(1)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且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其中,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且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也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2)第一数量小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且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其中,第一数量小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且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也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若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链路质量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则按照链路质量对链路进行排序,按照链路的排列顺序获取第一数量的链路,获取的链路的链路质量大于其他链路的链路质量。
例如,若第一数量为1,则将链路质量最大的链路上的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
可选地,若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链路质量的数量不大于第一数量,则将剩余的链路按照链路质量进行排序,按照链路的排列顺序获取目标数量的链路。目标数量的链路的链路质量大于剩余的链路中除目标数量的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的链路质量。目标数量为第一数量与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链路质量的数量的差值。
步骤402: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多条链路中的每条链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第一通信设备将多条链路中的每条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完成后,则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每条链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对应的数据包。
例如,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包括链路1、链路2和链路3,链路1上待传输的数据包1的MD字段为1,链路2上待传输的数据包2的MD字段为0,链路3上待传输的数据包3的MD字段为0,则第一通信设备通过链路1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D字段为1的数据包1,通过链路2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D字段为0的数据包2,通过链路3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D字段为0的数据包3。
步骤403: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在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404:第二通信设备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
其中,链路的状态包括激活状态或睡眠状态。若链路的状态为激活状态,则第一通信设备可以继续通过该链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而若链路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第一通信设备无法通过该链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通信设备在每条链路上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后,可以识别每条链路上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将第一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其中,第一参数用于表示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需要通过该第一链路进行传输,因此第二通 信设备将第一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可以保证通过该第一链路传输第一通信设备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需要通过该第一链路进行传输,因此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以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可选地,该数据请求包为Ps-poll包,或者为其他包,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设备将链路设置为激活状态和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可以同时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的情况下,将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
其中,第二参数用于表示第二链路不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说明该第二链路上不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数据包,也表示无需再通过该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包,因此第二通信设备将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第二通信设备将无需传输数据包的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可以节省第二链路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且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将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无需在该第二链路上发送数据包,但是由于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说明该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适合传输数据包,因此将该第二链路也设置为唤醒状态,进而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二链路传输数据包,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且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无需在该第二链路上发送数据包,但是由于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说明该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适合传输数据包,因此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以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可选地,该数据请求包为Ps-poll包,或者为其他包,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设备将链路设置为激活状态和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可以同时执行。
可选地,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且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将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无需在该第二链路上发送数据包,但是由于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说明该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适合传输数据包,并且由于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因此将该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则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二链路传输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且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无需在该第二链路上发送数据包,但是由于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说明该 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适合传输数据包,并且由于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因此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以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可选地,该数据请求包为Ps-poll包,或者为其他包,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设备将链路设置为激活状态和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可以同时执行。
可选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1)第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2)第二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3)第二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链路优于目标质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链路优于目标质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且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将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
其中,第二参数用于表示第二链路不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说明第一通信设备无需在该第二链路上发送数据包,并且由于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说明该第二链路也不适合传输数据包,因此将该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节省第二链路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选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1)第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通过已建立的链路发射无线信号以传输数据包,而第一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可以代表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一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与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成正比,若第一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低于目标信号质量,说明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
(2)第二链路的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多条链路中的任一条链路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链路的链路质量降低,也即是链路的干扰强度与链路的链路质量成反比,若第一链路的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干扰强度,说明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
(3)第二链路的负载大于目标负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多条链路中的每条链路均可以具有负载,且链路的负载与链路的链路质量成反比,也即是链路的负载越大,链路的链路质量越差,若第一链路的负载大于目标负载,说明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通信设备将任一条链路设置为激活状态后,则可以通过该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包括PM=0字段的数据包,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该数据包的PM字段确定该链路为激活状态,通过该链路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若第二通信设备将任一条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同时通过该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包括PM=1字段的数据包,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该数据包的PM字段确定该链路为睡眠状态,无法通过该链路传输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为AP MLD,第二通信设备为STA MLD。
例如,如图5所示,以第一通信设备为AP MLD,第二通信设备为STA MLD为例进行说明。AP MLD与STA MLD之间具有链路1和链路2,且AP MLD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3,则AP MLD只选择在链路1上发送的数据包1的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在链路2上发送的数据包2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则STA MLD在两条链路上分别接收到数据包1和 数据包2后,STA MLD将链路2设置为睡眠状态。
又例如,如图6所示,AP MLD与STA MLD之间具有链路1和链路2,且AP MLD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3,若STA MLD在链路2上接收到数据包2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而链路2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链路质量,则STA MLD仍可以将链路2设置为唤醒状态,在链路2上向AP MLD发送Ps-Poll包,AP MLD通过链路2传输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或图6所示,在SAT MLD接收到AP MLD发送的任一数据包后,需要向AP MLD返回ACK包以指示确定接收到AP MLD发送的数据包。在AP MLD接收到SAT MLD发送的任一数据包后,需要向SAT MLD返回ACK包以指示确定接收到SAT MLD发送的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确定存在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的情况下,通过至少一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表示该第一通信设备具有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通过除至少一条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表示其他链路不存在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以便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每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确定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具有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通过分别设置每条链路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提高了设置MD字段的灵活性,而且无需每条链路均处于唤醒状态,提高设置每条链路的灵活性。
并且,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每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链路的状态,由于多条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指示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存在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以便于根据MD字段将无需传输数据包的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将需要传输数据包的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节省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设置在第一通信设备中,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该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701,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设备将多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更多数据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以及将在除至少一个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其中,第一条件指示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第一参数用于表示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至少一个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第二参数用于表示其他链路不存在除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件包括:
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
或,
第一数量小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
其中,第一数量是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件包括:
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件包括:
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或,
第一数量小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且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其中,第一数量是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一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第一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第一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参数为1,第二参数为0,或者,第一参数为0,第二参数为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该装置设置在第二通信设备中,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在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
设置模块802,用于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模块802,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将第一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其中,第一参数用于表示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803,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模块802,用于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的情况下,将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
其中,第二参数用于表示第二链路不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模块802,用于:
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且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将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或,
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且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将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
其中,第二参数用于表示第二链路不存在除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803,用于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且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模块802,用于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且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将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803,用于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且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第二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第二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第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第二链路的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第二链路的负载大于目标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1001、接收器1002、发射器1003、存储器1004和总线1005。
处理器10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0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001包括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该ASIC用于执行信息处理。
接收器1002和发射器10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004通过总线1005与处理器1001相连。
存储器10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代码,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程序代码,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通信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存储器1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执行的通信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如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其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0)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多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更多数据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以及将在除所述至少一个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所述至少一个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其他链路不存在除所述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是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或,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且所述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是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至少一条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所述至少一条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所述至少一条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1,所述第二参数为0,或者,所述第一参数为0,所述第二参数为1。
  7.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二通信设备执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
    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包括:
    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所述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一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所述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包括:
    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链路设置为睡 眠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二链路不存在除所述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且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或,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且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二链路不存在除所述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且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链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所述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且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且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链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所述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15.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所述第二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所述第二链路的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负载大于目标负载。
  17. 根据权利要求7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1,所述第二参数为0,或者,所述第一参数为0,所述第二参数为1。
  1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在第一通信设备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将所述多条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更多数据MD字段设置为第一参数,以及将在除所述至少一个链路之外的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为第二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待传输的数据包;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所述至少一个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其他链路不存在除所述其他链路上待传输的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是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第一数量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或,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链路的数量,且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是待传输的数据包的剩余数量。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所述第一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所述第一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
  23. 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1,所述第二参数为0,或者,所述第一参数为0,所述第二参数为1。
  2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在第二通信设备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具有多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
    设置模块,用于基于每条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设置每条链路的状态。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除所述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一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所述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27.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二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二链路不存在除所述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28.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用于:
    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且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或,在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且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链路设置为睡眠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二链路不存在除所述数据包之外的其他待传输的数据包。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且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链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所述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且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链路设置为唤醒状态。
  31.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所述第二参数、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且在其他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包的MD字段为第一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链路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包,所述数据请求包用于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
  32. 根据权利要求28或3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所述第二链路的干扰强度不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负载不大于目标负载。
  33.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差于目标质量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链路的无线信号质量低于目标信号质量;
    所述第二链路的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干扰强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负载大于目标负载。
  34. 根据权利要求24至3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为1,所述第二参数为0,或者,所述第一参数为0,所述第二参数为1。
  35. 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36. 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17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3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38.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39.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由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40.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PCT/CN2021/113900 2021-08-20 2021-08-2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959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3900 WO2023019591A1 (zh) 2021-08-20 2021-08-2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180099085.1A CN117546539A (zh) 2021-08-20 2021-08-2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13900 WO2023019591A1 (zh) 2021-08-20 2021-08-2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9591A1 true WO2023019591A1 (zh) 2023-02-23

Family

ID=8523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13900 WO2023019591A1 (zh) 2021-08-20 2021-08-2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6539A (zh)
WO (1) WO202301959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020A (zh) * 2019-05-25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链路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10037583A1 (en) * 2019-07-31 2021-02-0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nhanced High-Throughput Multi-Link Operation Management
CN112788716A (zh) * 2019-11-08 202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设备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099486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020A (zh) * 2019-05-25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链路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10037583A1 (en) * 2019-07-31 2021-02-0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nhanced High-Throughput Multi-Link Operation Management
CN112788716A (zh) * 2019-11-08 202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设备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099486A (zh) * 2020-01-08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Discussion on CSI enhancement", 3GPP DRAFT; R1-1812242,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1, no. Spokane, USA; 20181112 - 20181116, 11 November 2018 (2018-11-11),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 XP05155412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6539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24838B2 (ja) 間欠受信の制御方法
CN11341183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752880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1812255B2 (en) Congestion aware DRX_ON adaptation in sidelink unicast
WO2021003713A1 (zh) 基于免授权上行调度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081875A1 (zh) Rrc连接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239064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61872A1 (zh) 一种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4667768A (zh) 用户设备和调度节点
WO2023019591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45448B1 (e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optimization
US2022008666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1253441A1 (zh) 环境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177440A1 (zh) 状态指示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KR20230130015A (ko) 사이드링크 송신 및 수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디바이스
WO202302889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4803A (zh) 一种实现beacon自主发现的LoRa通信方法
WO202310275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2236681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93371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124105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与通信装置
WO2024065487A1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205951A1 (zh) 载波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312324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4016134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538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8009908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