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088732A1 - 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088732A1
WO2022088732A1 PCT/CN2021/103619 CN2021103619W WO2022088732A1 WO 2022088732 A1 WO2022088732 A1 WO 2022088732A1 CN 2021103619 W CN2021103619 W CN 2021103619W WO 2022088732 A1 WO2022088732 A1 WO 202208873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odule
laser
lens
wavelength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036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国平
Original Assignee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08873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088732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2/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purp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Definitions

  • the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7 is provided with a fluorescent material, and the fluorescent material will generate received laser light after being irradiated by the laser light and/or the second light.
  • this embodiment provides a vehicle lamp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lighting device described in Embodiment 1 or Embodiment 2 or Embodiment 3 or Embodiment 4 or Embodiment 5, the lighting device and a
  • the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and the control module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lighting device to form the central lighting and/or the second lighting.

Abstract

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一种照明装置,包括散热器(1)、基板(2)、至少一个第一发光体(3)、反光杯(4)以及中心补光模组;基板(2)设置于反光杯(4)中心区域;散热器(1)设置于基板(2)一端部;第一发光体(3)设置于基板(2)至少一侧面上;反光杯(4)设置于第一发光体(3)后,用于收集第一发光体(3)所发出的第一光线,并将第一光线反射到反光杯(4)开口方向,形成第一照明(20);中心补光模组设置于反光杯(4)中心区域,用于发出中心照明(10)。中心照明(10)与第一照明(20)的叠加能够提高照明装置的中心区域照明度。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头灯有卤素灯、氙气灯和LED灯几种。卤素灯价格较低,但是能耗高、亮度较差、发热量大,而且大多发出黄光,照明度不高,且容易老化。氙气灯(HID)拥有比卤素灯高三倍的光照强度,耗能却仅为其三分之二;氙气灯采用与日光近乎相同的光色,为驾驶者创造出更佳的视觉条件,并且使用寿命更长久。但是氙气灯价格较高,装配复杂且聚光性较差,而且氙气灯虽然发热量比卤素灯小,但也不算低。LED灯是新兴绿色照明高科技产业,尤其是LED-COB光源具有绿色环保、亮度高、高效节能特点,而且LED灯作为冷光源,其温度要低很多,延长了使用寿命,在车灯领域已深受各车灯生产厂商和广大车主的青睐。
然而在照明时,由于受到当前LED光源亮度的限制,照明的光束通常存在中心照明度不够以及光束不集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用于解决照明时中心照明度不够、光束不集中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散热器、基板、至少一个第一发光体、反光杯以及中心补光模组;所述基板设置于反光杯中心区域;所述散热器设置于基板一端部;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于基板至少一侧面上;所述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体后,用于收集第一发光体所发出的第一光线,并将第一光线反射到反光杯开口方向,形成第一照明;所述中心补光模组设置于反光杯中心区域,用于发出中心照明。
反光杯设置于第一发光体后,使得反光杯能够更好地收集第一发光体所发出的第一光线,并将第一光线反射到反光杯开口方向。中心照明在反光杯的中心区域形成,当中心照明与第一照明同时发出时,中心照明与第一照明的叠加能够提高照明装置的中心区域照明度。
中心照明与第一照明能够单独发出,也可以同时发出。第一照明通过基板至少一侧面上的第一发光体以及反光杯形成,中心照明由中心补光模组形成,中心补光模组与第一发光体、反光杯的设置相对独立,同时,第一照明与中心照明的形成也是相对独立的,当第一发光体和/或反光杯损坏时,中心照明仍然能够形成,同样地,当中心补光模组损坏时,第一照明仍然能够形成。
优选地,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可以包括第二发光体、透镜模组,所述第二发光体设置于基板远离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所述透镜模组设置于第二发光体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第二发光体所发出的第二光线经由透镜模组准直后形成平行光射出,使得照明装置的照明范围更加集中。中心照明包括所述平行光,基板设置在反光杯中心区域使得所述平行光在反光杯的中心区域形成,能够较好地补充照明装置的中心照明度,集中光束。
第一照明通过基板至少一侧面上的第一发光体以及反光杯形成,中心照明由基板远离散热器一端的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直接经由透镜模组形成,第一照明与中心照明的形成相对独立,当第二发光体损坏时,第一照明仍然可以正常发出,当第一发光体和/或反光杯损坏时,中心照明仍然能正常发出。
优选地,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可以包括第二发光体、透镜模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第二发光体设置于基板远离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第二发光体上,所述透镜模组设置于波长转换装置前;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一部分在波长转换装置上产生受激光,另一部分直接发出,所述受激光与直接发出的另一部分第二光线混合后,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波长转换装置上带有荧光材料,所述第二光线照射在波长转换装置的荧光材料上形成受激光。当所述LED芯片发出蓝光时,一部分的蓝光经由波长转换装置形成黄光,黄光与另一部分直接发出的蓝光混合形成白光,白光再经由透镜模组形成所述平行光。
中心照明由第二发光体所发出的第二光线在反光杯中心区域形成,当中心照明与第一照明同时发出时,中心照明起到了中心照明区域补光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照明装置的中心照明度。
第一照明通过基板至少一侧面上的第一发光体以及反光杯形成,中心照明则由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直接经由波长转换装置以及透镜模组形成,第一照明与中心照明的形成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优选地,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可以包括激光模组、光引导模组、波长转换装置、透镜模组;所述激光模组设置于基板一侧上方,激光模组发出激光的方向与反光杯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在基板远离散热器的另一端部前,所述透镜模组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前;光引导模组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或波长转换装置上;所述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被光引导模组引导到透镜模组上并被透镜模组聚焦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或者,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被光引导模组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波长转换装置上带有荧光材料,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会产生受激光。受激光射入透镜模组中。透镜模组能够将来自点光源的比较发散的光线变成平行的光线,使用透镜模组将受激光变成平行光,有利于集中中心照明的光线。在反光杯中心区域形成的中心照明与第一照明同时发出时,中心照明起到了中心区域补光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中心照明度。
当光引导模组将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中时,透镜模组将激光聚焦到波长转换装置顶部,波长转换装置表面的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产生受激光,所述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的顶部射向透镜模组当中,被透镜模组准直成平行光后朝着反光杯开口方向发出。光引导模组中的光引导体通过反射的方式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中。光引导体的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波长转换装置通过反射的方式将受激光射向透镜模组当中。此时波长转换装置应该为高反射的耐高温基材。
当光引导模组将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直接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上时,光引导模组通过透射的方式将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直接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底部上,波长转换装置上的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产生受激光,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的顶部射向透镜模组,被透镜模组准直成平行光朝着反光杯开口方向发出。波长转换装置通过透射的方式将受激光射向透镜模组当中。此时,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应该为高导热的透明基材。
第一照明通过基板至少一侧面上的第一发光体以及反光杯形成,中心照明由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形成,第一照明与中心照明的形成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优选地,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可以包括第二发光体、透镜模组、波长转换装置、激光模组、光引导模组;所述第二发光体设置于基板远离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第二发光体上,所述透镜模组设置于波长转换装置前;所述激光模组设置于基板一侧上方,激光模组发出激光的方向与反光杯开口方向一致;光引导模组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 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上;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一部分在波长转换装置上产生受激光,另一部分直接发出,所述受激光与直接发出的另一部分第二光线混合后,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被光引导模组引导到透镜模组上并被透镜模组聚焦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波长转换装置上带有荧光材料,荧光材料被激光和/或第二光线照射后会产生受激光。
激光模组与第二发光体可以同时开启,也可以单独开启。当激光模组与第二发光体同时开启时,中心照明由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以及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形成,当激光模组或第二发光体单独开启时,中心照明由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或者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形成。中心照明与第一照明同时开启时,在反光杯中心区域形成的中心照明与第一照明叠加,有利于提高照明装置的中心照明度。
第一照明通过基板至少一侧面上的第一发光体以及反光杯形成,中心照明由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和/或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形成,第一照明与中心照明的形成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中部设置有开孔,所述基板穿过所述开孔与散热器连接。当照明装置上包括有激光模组时,反光杯的开孔还用于使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穿过反光杯开孔照射在光引导模组上。优选地,反光杯还可以设置于散热器以及激光模组后,此时,反光杯不需要设置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模组包括准直透镜与透镜,所述准直透镜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前;所述透镜设置在准直透镜前端,透镜以及准直透镜用于将所述受激光和/或第二光线准直,形成平行光。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模组包括激光器,激光器安装于基板一侧上方,发出激光,激光方向与反光杯开口方向一致。激光器应该与所述散热器或者散热装置连接,激光器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应该通过散热器或者散热装置及时排出,保证照明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导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引导体,所述光引导体设置于所述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引导至波长转换装置或透镜模组上。
当光引导模组将激光引导至透镜模组上时,光引导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引导体,所述光引导体通过反射的方式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的准直透镜上,准直透镜再将激光聚焦至波 长转换装置顶部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的顶部射向透镜模组当中,被透镜以及准直透镜准直成平行光后朝着反光杯开口方向发出。
当光引导模组将激光引导至波长转换装置上时,所述光引导模组包括一个光引导体,即第一光引导体,所述第一光引导体通过透射的方式将激光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底部,波长转换装置上的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产生受激光,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的顶部射向透镜模组,被透镜以及准直透镜准直成平行光朝着反光杯开口方向发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体和/或第二发光体为LED芯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灯照明系统,包括所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与一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照明装置形成中心照明和/或第一照明。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照明需求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照明装置所发出的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能够形成中心照明和/或第一照明,中心照明与第一照明的叠加能够提高所述照明装置所发出的光束中心照明度;且第一照明和中心照明的形成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二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一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二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一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二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第一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第二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第一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第二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系统图。
具体附图说明:散热器1、基板2、第一发光体3、反光杯4、第二发光体5、透镜模组6、准直透镜61、透镜62、波长转换装置7、光引导模组8、第一光引导体81、第二光引导体82、激光模组9、激光器91、中心照明10、第一照明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散热器1、基板2、至少一个第一发光体3、反光杯4以及中心补光模组;所述基板2设置于反光杯中心区域;所述散热器1设置于基板2一端部;所述第一发光体3设置于基板2至少一侧面上;所述反光杯4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体3后,用于收集第一发光体3所发出的第一光线,并将第一光线反射到反光杯4开口方向,形成第一照明20;所述中心补光模组设置于反光杯4中心区域,用于发出中心照明10。
反光杯4设置于第一发光体3后,使得反光杯4能够更好地收集第一发光体3所发出的第一光线,并将第一光线反射到反光杯4开口方向。中心照明10在反光杯4的中心区域形成,当中心照明10与第一照明20同时发出时,中心照明10与第一照明20的叠加能够提高照明装置发出的光束的中心区域的照明度。
中心照明10与第一照明20能够单独发出,也可以同时发出。
优选地,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包括第二发光体5、透镜模组6,所述第二发光体5设置于基板远离散热器1的另一端部;所述透镜模组6设置于第二发光体5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发光体5发出的第二光线经由透镜模组6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10。
第二发光体5所发出的光通过透镜模组6准直后形成平行光射出,使得照明装置的照明范围更加集中。中心照明10包括所述平行光,基板2设置在反光杯4中心区域,使得所述平行光在反光杯4的中心区域形成,能够较好地补充照明装置的中心照明度,集中光束。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4中部设置有开孔,所述基板2穿过所述开孔与散热器1连接。优选地,反光杯4还可以设置于散热器1的后端,此时,反光杯4不需要设置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模组包括准直透镜61与透镜62,所述准直透镜61设置在第二发光体5前;所述透镜62设置在准直透镜61前端,透镜62以及准直透镜61用于将第二光线准直,形成平行光。优选地,所述透镜模组6包括至少一片光学透镜,例如,准直透镜61和/或透镜6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体3和/或第二发光体5为LED芯片。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可以包括第二发光体5、透镜模组6、波长转换装置7,所述第二发光体5设置于基板2远离散热器1的另一端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7设置于第二发光体5上,所述透镜模组6设置于波长转换装置7前;所述第二发光体5发出的第二光线一部分在波长转换装置7上产生受激光,另一部分直接发出,所述受激光与直接发出的另一部分第二光线混合后,经由透镜模组6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10。
波长转换装置7上带有荧光材料,所述第二光线照射在波长转换装置7的荧光材料上形成受激光。当所述LED芯片发出蓝光时,一部分的蓝光经由波长转换装置7形成黄光,黄光与另一部分直接发出的蓝光混合形成白光,白光再经由透镜模组6形成所述平行光。
中心照明10仅由第二发光体5所发出的第二光线在反光杯4中心区域形成,当中心照明10与第一照明20同时发出时,中心照明10对中心区域起到了的补光作用,提高照明装置的中心照明度。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4中部设置有开孔,所述基板2穿过所述开孔与散热器1连接。优选地,反光杯4还可以设置于散热器1的后端,此时,反光杯4不需要设置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模组6包括准直透镜61与透镜62,所述准直透镜61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7前;所述透镜62设置在准直透镜61前端,透镜62以及准直透镜61用于将第二光线和/或受激光准直,形成平行光。优选地,所述透镜模组6包括至少一片光学透镜,例如,准直透镜61和/或透镜6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体3和/或第二发光体5为LED芯片。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可以包括激光模组9、光引导模组8、波长转换装7、透镜模组6;所述激光模组9设置于基板2一侧上方,激光模组9发出激光的方向与反光杯4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波长转换装置7设置在基板2另一端部前,所述透镜模组6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7前;光引导模组8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6上;所述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被光引导模组8引导到透镜模组6上并被透镜模组6聚焦到波长转换装置7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6形成平行光。
波长转换装置7上带有荧光材料,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会产生受激光。受激光射入透镜模组6中。透镜模组6能够将来自点光源的比较发散的光线变成平行的光线,使用透镜模组6将受激光变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组成中心照明10。在反光杯4中心区域形成的中心照明10与第一照明20同时发出时,中心照明10有利于照明装置的照明范围更加集中,提高中心照明度。
当光引导模组8将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6中时,透镜模组6将激光聚焦到波长转换装置7顶部,波长转换装置7表面的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产生受激光,所述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7的顶部射向透镜模组6当中,被透镜模组6准直成平行光后朝着反光杯4开口方向发出。光引导模组8中的光引导体通过反射的方式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中。波长转换装置7通过反射的方式将受激光射向透镜模组6当中,此时波长转换装置7应该为高反射的耐高温基材。光引导模组8包括至少一个光引导体,所述光引导体通过反射的方式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6的准直透镜61上,准直透镜61再将激光聚焦至波长转换装置7顶部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7的顶部射向透镜模组6当中,被透镜62以及准直透镜61准直成平行光后朝着反光杯4开口方向发出。光引导体的位置以及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优选地,所述光引导模组8可以包括第一光引导体81、第二光引导体82,所述第一光引导体81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引导到第二光引导体82上;所述第二光引导体82设置在透镜62与准直透镜61之间,用于把激光引导到准直透镜61上。
优选地,所述光引导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光引导体、第二光引导体以及第三光引导体,第一光引导体设置在激光路径上,将激光器所发出的激光引导到第二光引导体上,第二光引导体再将激光引导到设置在透镜与准直透镜之间的第三光引导体上,第三光引导体将激光引导到准直透镜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4中部设置有开孔,所述基板2穿过所述开孔与散热器1连接。反光杯4的开孔还用于使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穿过反光杯4开孔照射在光引导模组8上。优选地,反光杯4还可以设置于散热器1以及激光模组9的后端,此时,反光杯4不需要设置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模组包括准直透镜61与透镜62,所述准直透镜61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7前;所述透镜62设置在准直透镜61前端,透镜62以及准直透镜61用于将所述受激光准直,形成平行光。优选地,所述透镜模组6包括至少一片光学透镜,例如,准直透镜61和/或透镜62。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模组9包括激光器91,激光器91安装于基板2一侧上方,发出激光,激光方向与反光杯4开口方向一致。激光器91应该与所述散热器1或者散热装置连接,激光器91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应该通过散热器1或者散热装置及时排出,保证照明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体3为LED芯片。
实施例4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不同的是,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可以包括激光模组9、光引导模组8、波长转换装置7、透镜模组6;所述激光模组9设置于基板一侧上方,激光模组9发出激光的方向与反光杯4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在基板2远离散热器1的另一端部前,所述透镜模组6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7前;光引导模组8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7上;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被光引导模组8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7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6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波长转换装置7上带有荧光材料,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会产生受激光。受激光射入透镜模组6中。透镜模组6能够将来自点光源的比较发散的光线变成平行的光线,使用透镜模组6将受激光变成平行光。
当光引导模组8将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直接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7上时,光引导模组8通过透射的方式将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直接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7底部上,波长转换装置7上的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产生受激光,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7的顶部射向透镜模组6,被透镜模组6准直成平行光朝着反光杯开口方向发出。此时,所述波长转换装置7应该为高导热的透明基材。光引导模组8包括一个光引导体,即第一光引导体81,所述第一光引导体81通过透射的方式将激光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7底部,波长转换装置7上的荧光材料被激光照射后产生受激光,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7的顶部射向透镜模组6的准直透镜61中,被透镜62以及准直透镜61准直成平行光朝着反光杯开口方向发出。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4中部设置有开孔,所述基板2穿过所述开孔与散热器1连接。反光杯4的开孔还用于使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穿过反光杯4开孔照射在光引导模组8上。优选地,反光杯4还可以设置于散热器1以及激光模组9的后端,此时,反光杯4不需要设置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模组包括准直透镜61与透镜62,所述准直透镜61设置在波长转 换装置7前;所述透镜62设置在准直透镜61前端,透镜62以及准直透镜61用于将所述受激光准直,形成平行光。优选地,所述透镜模组6包括至少一片光学透镜,例如,准直透镜61和/或透镜62。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模组9包括激光器91,激光器91安装于基板2一侧上方,发出激光,激光方向与反光杯4开口方向一致。激光器91应该与所述散热器1或者散热装置连接,激光器91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1或者散热装置及时排出,保证照明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体3为LED芯片。
实施例5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不同的是,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包括第二发光体5、透镜模组6、波长转换装置7、激光模组9、光引导模组8;所述第二发光体5设置于基板2远离散热器1的另一端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7设置于第二发光体5上,所述透镜模组6设置于波长转换装置7前;所述激光模组9设置于基板2一侧上方,激光模组9发出激光的方向与反光杯开口方向一致;光引导模组8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6上;所述第二发光体5发出的第二光线一部分在波长转换装置7上产生受激光,另一部分直接发出,所述受激光与直接发出的另一部分第二光线混合后,经由透镜模组6形成平行光;所述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被光引导模组8引导到透镜模组6的准直透镜61上并被聚焦到波长转换装置7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6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波长转换装置7上带有荧光材料,荧光材料被激光和/或第二光线照射后会产生受激光。
激光模组9与第二发光体5可以同时开启,也可以单独开启。当激光模组9与第二发光体5同时开启时,中心照明10由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以及第二发光体5发出的第二光线形成,当激光模组9或第二发光体5单独开启时,中心照明由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或者第二发光体5发出的第二光线形成。中心照明10与第一照明20同时开启时,在反光杯4中心区域形成的中心照明10与第一照明20叠加,有利于提高照明装置的中心照明度。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4中部设置有开孔,所述基板2穿过所述开孔与散热器1连接。杯4的开孔还用于使激光模组9发出的激光穿过反光杯4开孔照射在光引导模组8上。优选地,反光杯4还可以设置于散热器1以及激光模组9的后端,此时,反光杯4不需要设置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模组包括准直透镜61与透镜62,所述准直透镜61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7前;所述透镜62设置在准直透镜61前端,透镜62以及准直透镜61用于将所述受激光和/或第二光线准直,形成平行光。优选地,所述透镜模组6包括至少一片光学透镜,例如,准直透镜61和/或透镜62。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模组9包括激光器91,激光器91安装于基板2一侧上方,发出激光,激光方向与反光杯4开口方向一致。激光器91应该与所述散热器1或者散热装置连接,激光器91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1或者散热装置及时排出,保证照明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导模组8包括至少一个光引导体,所述光引导体设置于所述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引导至透镜模组6上。光引导体的位置以及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优选地,所述光引导模组8可以包括第一光引导体81、第二光引导体82,所述第一光引导体81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引导到第二光引导体82上;所述第二光引导体82设置在透镜62与准直透镜61之间,用于把激光引导到准直透镜61上。
优选地,所述光引导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光引导体、第二光引导体以及第三光引导体,第一光引导体设置在激光路径上,将激光器所发出的激光引导到第二光引导体上,第二光引导体再将激光引导到设置在透镜与准直透镜之间的第三光引导体上,第三光引导体将激光引导到准直透镜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体3和/或第二发光体5为LED芯片。
实施例6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照明系统,包括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或实施例5所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与一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照明装置形成中心照明和/或第二照明。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照明需求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照明装置形成中心照明和/或第一照明。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基板、至少一个第一发光体、反光杯以及中心补光模组;所述基板设置于反光杯中心区域;所述散热器设置于基板一端部;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于基板至少一侧面上;所述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体后面,用于收集第一发光体所发出的第一光线,并将第一光线反射到反光杯开口方向,形成第一照明;所述中心补光模组设置于反光杯中心区域,用于发出中心照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包括第二发光体、透镜模组,所述第二发光体设置于基板远离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所述透镜模组设置于第二发光体出光面上;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包括第二发光体、透镜模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第二发光体设置于基板远离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第二发光体上,所述透镜模组设置于波长转换装置前;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一部分在波长转换装置上产生受激光,另一部分直接发出,所述受激光与直接发出的另一部分第二光线混合后,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包括激光模组、光引导模组、波长转换装置、透镜模组;所述激光模组设置于基板一侧上方,激光模组发出激光的方向与反光杯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在基板远离散热器的另一端部前,所述透镜模组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前;光引导模组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或波长转换装置上;所述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被光引导模组引导到透镜模组上并被透镜模组聚焦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或者,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被光引导模组引导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补光模组包括第二发光体、透镜模组、波长转换装置、激光模组、光引导模组;所述第二发光体设置于基板远离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第二发光体上,所述透镜模组设置于波长转换装置前;所述激光模组设置于基板一侧上方,激光模组发出激光的方向与反光杯开口方向一致;光引导模组设置在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引导到透镜模组上;所述第二发光体发出的第二光线一部分在波长转换装置上产生受激光,另一部分直接发出,所述受激光与直接发出的另一部分第二光线混合后,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被 光引导模组引导到透镜模组上并被透镜模组聚焦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经由透镜模组形成平行光;所述平行光形成中心照明。
  6. 根据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中部设置有开孔,所述基板穿过所述开孔与散热器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2到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组包括准直透镜与透镜,所述准直透镜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前;所述透镜设置在准直透镜前端,透镜以及准直透镜用于将所述受激光和/或第二光线准直,形成平行光。
  8. 根据权利要求4到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所述激光模组包括激光器,激光器安装于基板一侧上方,发出激光,激光方向与反光杯开口方向一致。
  9. 根据权利要求4到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照明装置,所述光引导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引导体,所述光引导体设置于所述激光路径上,用于将激光模组发出的激光引导至波长转换装置或透镜模组上。
  10. 一种车灯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9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与一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照明装置形成中心照明和/或第一照明。
PCT/CN2021/103619 2020-10-28 2021-06-30 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 WO2022088732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7740.4A CN112212288A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车灯照明系统
CN202011177740.4 2020-10-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8732A1 true WO2022088732A1 (zh) 2022-05-05

Family

ID=7405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03619 WO2022088732A1 (zh) 2020-10-28 2021-06-30 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2288A (zh)
WO (1) WO2022088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2288A (zh) * 2020-10-28 2021-01-12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车灯照明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7252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Vehicle lamp module
CN204786016U (zh) * 2015-07-16 2015-11-18 广州市雷腾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远光灯、近光灯、日行灯的摩托车前照灯
CN205824844U (zh) * 2016-07-26 2016-12-21 福建鸿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机动车的led前照灯
CN107314324A (zh) * 2017-08-10 2017-11-03 广州哥伦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led双光源远光车灯
CN208687629U (zh) * 2018-08-02 2019-04-02 深圳北极之光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大灯
CN112212288A (zh) * 2020-10-28 2021-01-12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车灯照明系统
CN213146433U (zh) * 2020-10-28 2021-05-07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车灯照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7252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Vehicle lamp module
CN204786016U (zh) * 2015-07-16 2015-11-18 广州市雷腾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远光灯、近光灯、日行灯的摩托车前照灯
CN205824844U (zh) * 2016-07-26 2016-12-21 福建鸿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非机动车的led前照灯
CN107314324A (zh) * 2017-08-10 2017-11-03 广州哥伦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led双光源远光车灯
CN208687629U (zh) * 2018-08-02 2019-04-02 深圳北极之光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大灯
CN112212288A (zh) * 2020-10-28 2021-01-12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车灯照明系统
CN213146433U (zh) * 2020-10-28 2021-05-07 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车灯照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2288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0746B1 (ko) 차량용 등구
JP6072902B2 (ja) 車両用灯具
WO2022088732A1 (zh) 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照明系统
WO2021068408A1 (zh) 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
CN213146433U (zh)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车灯照明系统
CN110822366A (zh) 一种汽车前照灯
CN101173746A (zh) 组合式led前车灯
CN210601443U (zh) 一种汽车前照灯
CN213146437U (zh) 一种照明装置及照明系统
CN216346023U (zh) 一种照明灯及照明系统
JP5830675B2 (ja) 照明器具
CN208687632U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01507868U (zh) 汽车信号灯
WO2019214217A1 (zh) 一种光源模组以及车用前照灯
CN215723002U (zh) 一种可调节的照明灯具
CN219414532U (zh) 一种led偏光透镜及灯具
CN110925700A (zh) 远近光一体的车辆前照灯
CN205606392U (zh) 一种侧装反光led机车前照灯
CN216693396U (zh) 双光透镜车灯
CN214664179U (zh) 一种远光激光前照灯
CN216693397U (zh) 照明灯具
CN210601449U (zh) 一种基于激光与led混合的汽车前照灯
CN207569780U (zh) 车辆前照灯
CN104654055A (zh) 一种低眩光大功率led光源模块
CN216244082U (zh) 一种车灯照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8844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28/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