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258470A1 -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258470A1
WO2021258470A1 PCT/CN2020/103342 CN2020103342W WO2021258470A1 WO 2021258470 A1 WO2021258470 A1 WO 2021258470A1 CN 2020103342 W CN2020103342 W CN 2020103342W WO 2021258470 A1 WO2021258470 A1 WO 202125847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branch
touch electrod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1033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叶剑
Original Assignee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6/966,0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200145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125847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258470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触控电极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主干道电极,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交叉设置的分支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第二主干道电极;至少一个分支电极内设置有第一镂空部,或/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内设置有第二镂空部,第二镂空部设置于第二主干道电极外。

Description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其高耐久性,长寿命,并且支持多点触控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交互场景设备中。电容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手指触摸位置处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手指触摸的具体位置。
目前针对柔性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On-cell(在AMOLED盖板上集成触控层)显示屏,其触控电极通常直接制作在薄膜封装层上表面,然而由于薄膜封装层较薄(通常厚度<10um),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较小,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大,使得大尺寸触摸屏远端的触控电极通道的RC延时大,从而导致触控电极的扫描频率大幅下降,进而导致触控报点率等关键性能降低。
因此,现有AMOLED On-cell显示屏存在触控报点率低的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以改进AMOLED On-cell显示屏存在触控报点率低的问题。
技术解决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其包括:
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一主干道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的分支电极,所述分支电极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分支部与所述第一分支部交叉连接、且不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接触;
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二主干道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形成若干重复排列的触控单元;
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内设置有第一镂空部,或/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设置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外。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一悬浮电极,所述第一悬浮电极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镂空部内,且与所述分支电极电性绝缘。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镂空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二悬浮电极,所述第二悬浮电极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镂空部内,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性绝缘。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一镂空部的面积,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二镂空部的面积。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一镂空部的面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比值小于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一镂空部的面积。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二镂空部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比值小于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二镂空部的面积。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为偶数。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中心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对称,且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对称。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对称,且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对称。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分支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首部或尾部连接,且所述分支电极彼此不接触。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分支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中间部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四个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一分支部设置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一条对角线上,所述第二分支部设置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另一条对角线上。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一分支部包括连接部和第一分支,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和所述第一分支。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构成的几何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边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宽平齐,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长共边,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所述第一分支共边。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三悬浮电极,所述第三悬浮电极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用于电性隔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三悬浮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性绝缘。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一分支部、所述第二分支部的长均小于所述触控单元对角线的一半,所述第一分支部的长是指所述第一分支部在所述第一分支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支部的长是指所述第二分支部在所述第二分支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宽,所述第二分支部的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宽,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宽是指所述主干道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宽是指所述第一分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支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支部的宽是指所述第二分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分支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宽大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且小于等于二十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宽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且小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二分支部的宽小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
在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三悬浮电极的宽大于一个子像素的宽度、且小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显示层;
薄膜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层上;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控层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任一所述触控电极结构。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一主干道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的分支电极,所述分支电极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分支部与所述第一分支部交叉连接、且不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接触;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二主干道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形成若干重复排列的触控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内设置有第一镂空部,或/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设置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外。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分支电极内第一镂空部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第二镂空部的设置,减小了第二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同时,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有利于电流在第一触控电极通道上的传导,大大降低了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有利于电流在第二触控电极通道上的传导,大大降低了第二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另外,所述分支电极的设置、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效果,有效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互容值,保证了较高的触控互容信号量,提高了触摸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AMOLED On-cell显示屏存在触控报点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设计,该触控电极结构设计在保证较高触控互容信号量,且确保触控电极的电阻尽可能小的同时,减小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触控电极的充电时间,提高触控电极的扫描频率,实现触摸屏的高报点率。
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包括:
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110,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包括沿第一方向a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一主干道电极111,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连接的分支电极112,所述分支电极112包括第一分支部1121和第二分支部1122,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连接,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交叉连接、且不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接触;
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12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包括沿第二方向b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二主干道电极12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围绕分支电极112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彼此绝缘;所述第二方向b和所述第一方向a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交叉形成若干重复排列的触控单元101;
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112内设置有第一镂空部115,或/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内设置有第二镂空部122,所述第二镂空部122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121外。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分支电极内第一镂空部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第二镂空部的设置,减小了第二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同时,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有利于电流在第一触控电极通道上的传导,大大降低了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有利于电流在第二触控电极通道上的传导,大大降低了第二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另外,所述分支电极的设置、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效果,有效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互容值,保证了较高的触控互容信号量,提高了触摸灵敏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为触控感测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a延伸且连续导通,构成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电极通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沿第二方向b平行间隔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且连续导通,构成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电极通道,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沿所述第一方向a平行间隔排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可以是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通道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通道数量,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通道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通道数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通道数量、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通道数量设置为偶数,优选2、4、8、16的倍数,避免奇数个通道数量的存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通道数量、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通道数量,为单次扫描包括的电极通道数量的整数倍。
在第一触控电极进行扫描时,通常是以2、4、8、16的倍数个电极通道进行分组扫描的,即每2、4、8、16的倍数个电极通道,被包含对应个数单一方波的扫描波组进行驱动,该扫描波组包含的方波数与所述倍数相同。例如,扫描波组包含4个单一方波,第一触控电极单次扫描的电极通道数量为4。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通道数设置为17条,4次扫描只能完成16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扫描,剩余的第17条第一触控电极通道还需要再增加一次扫描操作,即总共需要5次扫描才能完成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扫描操作;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为16条,则仅需要4次扫描就能完成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扫描操作,这样,产生的总扫描时间将在17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的基础上减少20%,这大大增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112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镂空部115,通过在所述分支电极112内设置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减小了第一触控电极通道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触控的报点率。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第一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a连续导通,如图1中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菱形链状结构,用于传输触控驱动信号。第二触控电极120沿第二方向b连续导通,如图1中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菱形链状结构,用于传输触控感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彼此绝缘,所述第一方向a为图中纵向竖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b为图中横向水平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交错排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形成若干重复排列的触控单元101。
第一触控电极110包括矩形第一主干道电极111,所述第一主干电极111的长边沿所述第一方向a,且所述第一主干电极111的宽,即图中第一主干电极111的横向距离大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且小于等于二十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通过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电极通道方向上,设置贯通整个电极通道的矩形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同时保证所述矩形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具有一定的通道宽度,大大降低了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有利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道上电流的传导,从而有效减小了第一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
请参照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通过通道电极113连接,所述通道电极113包括第一通道部1131和第二通道部1132,所述第一通道部1131连接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所述第二通道部1132连接所述第一通道部1131。所述第一通道部1131和所述第二通道部1132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同层设置,两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20通过桥接电极实现电连接。
所述分支电极112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的首部或尾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为30°至60°。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第一中心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第二中心线,所述分支电极112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左右对称,且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上下对称。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连接四个所述分支电极112,所述分支电极112分别规则的设置于所述主干道电极111的两个长边外侧。
分支电极112包括连接部1124和第一分支1123,所述连接部1124连接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和所述第一分支1123。所述连接部1124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的宽平齐,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的长共边,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所述第一分支1123共边,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宽平齐的直角边的夹角为所述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为30°至60°。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1124的形状为直角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分支1123通过所述连接部1124连接至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的首部或尾部,且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成45°夹角。所述第一分支1123位于所述触控单元的对角线上,且关于所述对角线自对称,同时,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关于所述触控单元的对角线自对称。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四个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一分支1123还关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对角线自对称,同时,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关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对角线自对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对角线是指与所述触控单元的对角线交叉的一条对角线,下述实施例中均以该限定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分支1123的形状为规则的矩形,所述第一镂空部115的形状也是规则的矩形。所述第一分支1123的长小于所述触控单元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即小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对角线长度,所述第一分支1123的宽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且小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一分支1123的长是指所述第一分支1123在所述第一分支1123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支1123的宽是指所述第一分支1123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支1123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镂空部115的长小于所述第一分支1123的长,且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一镂空部115的宽小于所述第一分支1123的宽,且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一分支1123彼此不接触。
在其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分支1123、所述第一镂空部115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条锯齿状或其他不同形状。
在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分支1123内设置第一镂空部115,在保证较高触控互容信号量,且确保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电阻尽可能小的同时,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充电时间,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扫描频率,提高了触摸屏的报点率。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一悬浮电极130,所述第一悬浮电极130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内,且与所述第一分支1123电性绝缘,保证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光学均一性。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参照第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通道部1133与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同层设置,第二通道部1134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异层设置,构成桥接电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道部1133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通道部1133在平面内彼此不连接,通过过孔与同一所述第二通道部1134连接。所述第二通道部1134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双折线桥接电极,也可以是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矩形单桥接电极。
每一所述分支电极112包括一个第一分支部1121和一个第二分支部1122,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还包括第一分支1123和连接部1124,所述第一分支1123通过所述连接部1124与所述主干道电极11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为30°至60°;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和第一分支部1121交叉设置,且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不接触。
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位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对角线上,且关于所述触控单元的对角线自对称。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还关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对角线自对称。其中,所述第一分支1123、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形状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矩形,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长条锯齿状,或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长为小于所述触控子单元对角线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宽小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长是指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在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宽是指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镂空部115仅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内。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镂空部115仅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所述第一镂空部115的长小于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长,且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一镂空部115的宽小于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宽。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的首部或尾部设置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和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分支电极112,所述第一镂空部115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或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相比于第一种实施例,进一步增大了第一触控电极110和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的耦合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耦合效果,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的互容值,保证了较高的触控互容信号量,提高了触摸灵敏度。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二种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参照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内的第一部分1151,和位于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的第二部分1152。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和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的第一镂空部115,相比于第三种实施例,更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充电时间,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扫描频率,提高了触摸屏的报点率。
在第四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参照第三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每一所述分支电极112包括一个第一分支部1121和多个第二分支部1122,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均相同设置,也可以不同设置。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长度分布可以在远离所述触控子单元对角线的方向上依次减小,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宽度分布也可以在远离所述触控子单元对角线的方向上依次减小。
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和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内的第一部分1151,和位于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的第二部分1152。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1152可以设置在位于所述触控子单元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分支电极112,相比于第三种实施例,更进一步增大了第一触控电极110和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的耦合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耦合效果,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的互容值,保证了较高的触控互容信号量,提高了触摸灵敏度。
在第五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四种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四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内的第一部分1151,和位于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的第二部分1152。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相比于第三种实施例,又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充电时间,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扫描频率,提高了触摸屏的报点率。
在第六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三悬浮电极150,所述第三悬浮电极15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彼此绝缘,从而起到有效电性隔离相邻通道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防止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通道短路的作用。所述第三悬浮电极150同时与第一触控电极110彼此绝缘。所述第三悬浮电极150的宽大于一个子像素的宽度、且小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通过断口实现彼此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的距离较近,从而确保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较大的边场互容值,有利于提高手指触摸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边场电容的改变量,提高了触控互容信号量,提高了触摸灵敏度。
在第七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六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四悬浮电极160,所述第四悬浮电极160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110和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用于电性隔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所述第四悬浮电极160的宽大于一个子像素的宽度、且小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四悬浮电极160可以有效降低基础互电容值,从而提高手指触摸时所述基础互电容值的变化率。
在第八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三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分支电极112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的中间部连接。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设置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对角线上,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交叉连接。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相互不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设置于所述触控单元的对角线上,且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彼此不接触。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关于所述触控单元的对角线自对称。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关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对角线自对称。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的中间部设置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和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的分支电极112,增大了第一触控电极110和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的耦合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耦合效果,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之间的互容值,保证了较高的触控互容信号量,提高了触摸灵敏度;设置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分支部1121和所述第二分支部1122内的第一镂空部115,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充电时间,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扫描频率,提高了触摸屏的报点率。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镂空部122,通过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内设置所述第二镂空部122,减小了整个第二触控电极通道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触控的报点率;所述第二镂空部122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121之外,保证了第二触控电极通道较小的阻抗,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通道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触控的报点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述,所述第二镂空部122设置于所述像素子单元的顶角位置处,所述顶角位置包括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交叉口以外的其他三个顶角位置,所述第二镂空部122同时避开第一主干道电极111和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121,即所述第二镂空部122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121之外。所述第二镂空部122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彼此不接触,电性绝缘。所述第二镂空部122形状包括但不限制于三角形,优选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镂空部122的形状或大小可以设置相同,也可以设置不同,不做限定。
所述镂空部122关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111的所述第一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中心线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二悬浮电极140,所述第二悬浮电极140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镂空部122内,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电性绝缘,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光学均一性。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112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镂空部115,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镂空部122。进一步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一悬浮电极130和第二悬浮电极140,所述第一悬浮电极130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镂空部115内,且与所述分支电极112电性绝缘,所述第二悬浮电极140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镂空部内122,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电性绝缘。本实施方式,减小了整个第一触控电极通道、整个第二触控电极通道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道、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通道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触控的报点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在所述触控单元101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有效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有效面积,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一镂空部115所在位置的面积,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二镂空部122所在位置的面积。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与阴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与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小于8皮法,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小于10皮法。
在所述触控单元101内,所述第一悬浮电极130所占面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的有效面积的比值小于1;所述第二悬浮电极140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有效面积的比值小于1。从而保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的有效电极面积,进而保证较高的触控互容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所述第一悬浮电极130、所述第二悬浮电极140、所述第三悬浮电极150和第四悬浮电极160可以是透明导电薄膜,也可以是不透明的网格状金属,所述金属网格避开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即所述金属网格的网格线对应于子像素的间隔区,子像素对应于网格线围成的穿透区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的各个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不同的实施例,或结合其技术启示进行再次组合进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请参照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层710;
薄膜封装层720,设置于所述显示层710上;
触控层730,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720上;所述触控层730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一主干道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的分支电极,所述分支电极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分支部与所述第一分支部交叉连接、且不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接触;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二主干道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形成若干重复排列的触控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内设置有第一镂空部,或/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设置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外。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分支电极内第一镂空部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第二镂空部的设置,减小了第二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同时,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有利于电流在第一触控电极通道上的传导,大大降低了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有利于电流在第二触控电极通道上的传导,大大降低了第二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另外,所述分支电极的设置、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效果,有效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互容值,保证了较高的触控互容信号量,提高了触摸灵敏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触控层730包括:
缓冲层731;
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731上,图案化形成桥接电极1134;
第一绝缘层732,覆盖所述桥接电极1134;
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732上,图案化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10、第二触控电极120、第一悬浮电极130和第二悬浮电极140,所述第一悬浮电极130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内,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彼此绝缘,所述第二悬浮电极140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内,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彼此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通过过孔与所述桥接电极1134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连续导通;
第二绝缘层733,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包括与其同层设置的通道电极,所述通道电极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连续导通;同时,第二触控电极120通过异层设置的桥接电极实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连续导通。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20异层设置。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因此具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具体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式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一主干道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的分支电极,所述分支电极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分支部与所述第一分支部交叉连接、且不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接触;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二主干道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形成若干重复排列的触控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内设置有第一镂空部,或/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设置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外。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中,所述分支电极内第一镂空部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第二镂空部的设置,减小了第二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同时,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有利于电流在第一触控电极通道上的传导,大大降低了第一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有利于电流在第二触控电极通道上的传导,大大降低了第二触控电极通道的阻抗,从而有效减小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RC延时,降低了屏体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触控的报点率;另外,所述分支电极的设置、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设置,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效果,有效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互容值,保证了较高的触控互容信号量,提高了触摸灵敏度。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其包括:
    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一主干道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的分支电极,所述分支电极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分支部与所述第一分支部交叉连接、且不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接触;
    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首尾相连且连续导通的多个第二主干道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绕所述分支电极和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形成若干重复排列的触控单元;
    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内设置有第一镂空部,或/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设置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干道电极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分支电极内设置有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一悬浮电极,所述第一悬浮电极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镂空部内,且与所述分支电极电性绝缘。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设置有所述第二镂空部,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二悬浮电极,所述第二悬浮电极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镂空部内,且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性绝缘。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一镂空部的面积,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二镂空部的面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一镂空部的面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比值小于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一镂空部的面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二镂空部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的比值小于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有效面积是指不包括所述第二镂空部的面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为偶数。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在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中心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对称,且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对称。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对称,且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对称。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分支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首部或尾部连接,且所述分支电极彼此不接触。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分支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中间部连接。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四个触控子单元,所述第一分支部设置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一条对角线上,所述第二分支部设置于所述触控子单元的另一条对角线上。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分支部包括连接部和第一分支,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和所述第一分支。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构成的几何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边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宽平齐,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长共边,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所述第一分支共边。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第三悬浮电极,所述第三悬浮电极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用于电性隔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三悬浮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性绝缘。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分支部、所述第二分支部的长均小于所述触控单元对角线的一半,所述第一分支部的长是指所述第一分支部在所述第一分支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支部的长是指所述第二分支部在所述第二分支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宽,所述第二分支部的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宽,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宽是指所述主干道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宽是指所述第一分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支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支部的宽是指所述第二分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分支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干道电极的宽大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且小于等于二十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宽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且小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第二分支部的宽小于等于五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三悬浮电极的宽大于一个子像素的宽度、且小于等于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最远距离。
  20. 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显示层;
    薄膜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层上;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控层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
PCT/CN2020/103342 2020-06-22 2020-07-21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WO2021258470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66,003 US20230200145A1 (en) 2020-06-22 2020-07-21 Touch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1273.7A CN111651091A (zh) 2020-06-22 2020-06-22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202010571273.7 2020-06-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8470A1 true WO2021258470A1 (zh) 2021-12-30

Family

ID=72347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103342 WO2021258470A1 (zh) 2020-06-22 2020-07-21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0145A1 (zh)
CN (1) CN111651091A (zh)
WO (1) WO20212584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8936A (zh) * 2020-12-08 2021-03-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2684934B (zh) * 2020-12-29 2022-09-0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50838B (zh) * 2021-04-26 2023-11-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157142B (zh) * 2021-05-25 2024-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41728B (zh) * 2021-08-19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移动终端
CN113986050B (zh) * 2021-10-21 2023-09-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6306A (zh) * 2013-03-26 2013-07-0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70024033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Cross hatch ito sensor pattern for touchscreens
CN108415629A (zh) * 2017-02-09 2018-08-17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了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75840A (zh) * 2018-12-05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单元、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10764660A (zh) * 2019-09-26 2020-0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7986B1 (ko) * 2015-12-28 2022-07-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511127B2 (ja) * 2017-01-05 2019-05-15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タッチセンシング電極構造物及びそれを含むタッチセンサー
GB2559573B (en) * 2017-02-09 2020-03-25 Solomon Systech Ltd Touch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6306A (zh) * 2013-03-26 2013-07-0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70024033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Cross hatch ito sensor pattern for touchscreens
CN108415629A (zh) * 2017-02-09 2018-08-17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了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75840A (zh) * 2018-12-05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单元、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10764660A (zh) * 2019-09-26 2020-0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00145A1 (en) 2023-06-22
CN111651091A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58470A1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US20220300113A1 (en) Touch electrode laye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19218866A1 (zh) 触控结构及触控屏
WO2020124770A1 (zh)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WO2022000671A1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147175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20220276741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7950526A (zh)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715276A (zh) 顯示裝置
CN212624007U (zh)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196076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1196083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KR20230157919A (ko) 스트레쳐블 터치 표시 장치
WO2022032704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296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2052777A1 (zh)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1109267A1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US11592947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WO2021258469A1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212276386U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WO2021248668A1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18383922U (zh) 触控显示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2624017U (zh) 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196082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12276385U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9419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9419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