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8936A -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8936A
CN112578936A CN202011440788.XA CN202011440788A CN112578936A CN 112578936 A CN112578936 A CN 112578936A CN 202011440788 A CN202011440788 A CN 202011440788A CN 112578936 A CN112578936 A CN 112578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unit
electrode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07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品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07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8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8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8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电极单元的桥接部以及与桥接部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设置绝缘隔离的第三电极单元,能够增加第一电极单元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触控操作时节点区域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之间产生的互电容。如此,能够在不改变触控电极的通道阻抗的前提下减少触控操作对应产生的触控信号的传输耗时,进而缩短触控显示面板针对触控操作的响应耗时,提高触控报点率,避免在触控显示面板上进行触控操作时出现触控操作延时或断触现象,改善触控显示面板存在的触控反馈不良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因具有支持多点触控、反应灵敏、寿命长等诸多有而逐渐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触控产品。然而,常见的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在使用时依然存在触控反馈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通过减少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互电容,从而减少触控信号的传输耗时,进而提高触控报点率,可改善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在使用时存在的触控反馈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0和多个第二电极20;每个所述第一电极10包括沿第一设定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单元101,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101彼此桥接;每个所述第二电极20包括沿第二设定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单元201;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部1010以及与所述桥接部1010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单元301;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绝缘隔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桥接部1010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源20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7011,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7011。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之间设置有第一沟槽7021,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沟槽7021绝缘隔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与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7012;
所述第二间隙7012与所述第一间隙7011连通;
所述第二间隙70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隙7011的宽度;
所述第二间隙7012处设置有第四电极单元401;
所述第四电极单元40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通过对应的第二沟槽7022绝缘隔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开设有第一通孔1011,所述第一通孔1011内设置有第五电极单元501,所述第五电极单元501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绝缘隔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电极单元501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之间设置有第三沟槽7023,所述第五电极单元501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沟槽7023绝缘隔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开设有第二通孔2011,所述第二通孔2011内设置有第六电极单元601,所述第六电极单元601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绝缘隔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六电极单元601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四沟槽7024;所述第六电极单元601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沟槽7024绝缘隔离。
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7021、所述第二沟槽7022、所述第三沟槽7023和所述第四沟槽7024的至少一个的边缘具有不平整的表面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单元的桥接部以及与该桥接部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单元,且第三电极单元分别与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绝缘隔离。这样,通过设置第三电极单元,能够增加桥接部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触控操作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之间产生的互电容。如此,能够在不改变触控电极的通道阻抗的前提下减少触控操作对应产生的触控信号的传输耗时,进而缩短触控显示面板针对触控操作的响应耗时,提高触控报点率,避免在触控显示面板上进行触控操作时出现操作延时或断触现象,改善触控显示面板存在的触控反馈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第一间隙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3为节点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四电极单元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可替代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触控感应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触控感应单元沿I-I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一种可替代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触控感应单元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触控感应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不同电极单元制作原理示意图。
图标:
100-触控显示面板;
10-第一电极;101-第一电极单元;1011-第一通孔;
20-第二电极;201-第二电极单元;2011-第二通孔;
301-第三电极单元;
401-第四电极单元;
501-第五电极单元;
601-第六电极单元;
7011-第一间隙;7012-第二间隙;
7021-第一沟槽;7022-第二沟槽;7023-第三沟槽;7024-第四沟槽;
80-基板;
X1-第一设定方向;X2-第二设定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发明人对常见的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在使用时存在触控反馈不良的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报点率降低是导致触控反馈不良的主要原因。发明人还发现,随着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尺寸需求越来越高,触控电极在边框处的走线越来越窄,这样会导致触控电极走线的通道阻抗增大,从而导致触控信号的传输耗时增加,进而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报点率。
如果对触控电极走线的粗细进行调整以减小通道阻抗,则难以满足当下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尺寸需求。为此,发明人对触控信号的传输耗时进行研究分析后,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在不改变触控电极走线的通道阻抗的前提下减少触控信号传输耗时以提高触控报点率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可替代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基于一基板制作形成的多个第一电极10和多个第二电极20。每个第一电极10可以包括沿第一设定方向X1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单元101。每个第二电极20包括沿第二设定方向X2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单元201。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设定方向X1排列的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101之间可以通过跨桥连接的方式实现电性连接。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可以同平面或同层结构设置,第一设定方向X1和第二设定方向X2可以互相垂直,但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部1010以及与该桥接部1010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单元301,第三电极单元301分别与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绝缘隔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部1010与该桥接部1010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区域可以理解为节点区域,第三电极单元301可以理解为悬浮电极。
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工作原理可以是通过各电极之间的电容量变化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当对触控显示面板100进行触控操作时,操作端(例如手指)和触控显示面板100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耦合电容,操作端将从与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接触点吸走一部分电流,通过检测电路可以测量这个电流的变化以确定触控点的位置。
进一步地,检测电路检测这个电流的变化所需要的耗时可以理解为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信号的传输耗时,该传输耗时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的电极扫描耗时t。进一步地,该电极扫描耗时t的计算方法可以是t=R*Cm。其中,R可以是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的通道阻抗,Cm可以是第一电极单元101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互电容。
可以理解,通过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部1010以及与该桥接部1010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第三电极单元301,能够增加节点区域的第一电极单元101与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第一电极单元101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互电容Cm,这样可以在不改变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的通道阻抗R的前提下减少电极扫描耗时t,进而缩短触控显示面板100针对触控操作的响应耗时,提高触控报点率,避免在触控显示面板100上进行触控操作时出现操作延时或断触现象,改善触控显示面板100存在的触控反馈不良的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2,为了有效增加节点区域的第一电极单元101与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距离,桥接部1010与第二电极电源20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7011,第三电极单元301可以设置于第一间隙7011,该第一间隙7011相较于未设置第三电极单元301之前的间隙有所增大,这样能够增加节点区域的第一电极单元101与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间隙7011的宽度W1可以为5~300um。在一些示例中,宽度W1可以优选为50~250um。在另一些示例中,宽度W1还可以优选为100~200um。在其他一些示例中,宽度W1还可以优选为125~175um。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宽度W1还可以优选为150um。在选择宽度W1的具体数值范围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取,在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时发明人发现,随着节点区域的第一电极单元101与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距离的增大,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201以及在制作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时产生的刻蚀痕迹容易被观察到,在一些使用场景下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触控操作。
而通过在第一间隙7011设置分别与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绝缘隔离的第三电极单元301(悬浮电极),能够引起光的散射,从而有效抑制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的图案的可见性,避免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201以及刻蚀痕迹被观察到。
这样,在对触控显示面板100进行触控操作时,能够尽可能减小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201以及刻蚀痕迹被观察到对触控操作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3,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三电极单元301之间,以及第二电极单元201和第三电极单元301之间具有第一沟槽7021,第三电极单元301分别与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通过对应的第一沟槽7021绝缘隔离。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沟槽7021的宽度可以为5~10um。
在实际应用时发明人发现,除了通过上述增加第一电极单元101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来减少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互电容Cm,还可以通过减少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或第二电极单元201的面积来减少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互电容Cm。
为实现这一目的,请结合参阅图4,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单元101与该第一电极单元101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7012,第二间隙7012与第一间隙7011连通。进一步地,第二间隙7012的宽度W2大于或等于第一间隙7011的宽度W1,第二间隙7012处可以设置第四电极单元401,第四电极单元401分别与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通过对应的第二沟槽7022绝缘隔离。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去掉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或第二电极单元201的一部分形成第二间隙7012,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可以是通过去掉第一电极单元101的一部分来形成第二间隙7012。通过设置第四电极单元401,同样可以降低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201以及刻蚀痕迹的可视性。
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对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或第二电极单元201进行开孔以减小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或第二电极单元201的面积。为实现这一目的,请结合参阅图5,第一电极单元101可以开设第一通孔1011,和/或第二电极单元201可以开设第二通孔2011。如此设计,能够通过减少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或第二电极单元201的面积来减少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互电容Cm,进而减少电极扫描耗时t。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通孔1011可以通过对第一电极单元101进行刻蚀得到,第二通孔2011同样可以通过对第二电极单元201进行刻蚀得到。第一通孔1011和第二通孔2011可以择一开设,也可以同时开设,在此不做限定。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通过开设第一通孔1011和第二通孔2011,能够减少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互电容Cm。
在开设了第一通孔1011和第二通孔2011的前提下,为了避免第一通孔1011和第二通孔2011周围的刻蚀痕迹被观察到,请结合参阅图7,可以在第一通孔1011内设置第五电极单元501,也可以在第二通孔2011内设置第六电极单元601。其中,第五电极单元501和第六电极单元601同样可以理解为悬浮电极,第五电极单元501与第六电极单元601绝缘隔离,第六电极单元601与第二电极单元201绝缘隔离。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7和结合参阅图8,第五电极单元501与所第一电极单元101之间设置有第三沟槽7023,第六电极单元601与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四沟槽7024,第五电极单元501与第一电极单元101之间通过第三沟槽7023绝缘隔离,第六电极单元601与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通过第四沟槽7024绝缘隔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沟槽7023和第四沟槽7024的宽度可以为5~10um。
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可以在第一电极单元101上进行刻蚀,以形成第一环形沟槽,该第一环形沟槽可以视为第三沟槽7023,该第一环形沟槽所围绕的电极单元可以作为第五电极单元501。同样地,可以在第二电极单元201上进行刻蚀,以形成第二环形沟槽,该第二环形沟槽可以视为第四沟槽7024,该第二环形沟槽所围绕的电极单元可以作为第六电极单元601。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避免第一沟槽7021、第二沟槽7022、第三沟槽7023以及第四沟槽7024的刻蚀痕迹被观察到,请继续参阅图8,第一沟槽7021、第二沟槽7022、第三沟槽7023和第四沟槽7024中的至少一个的边缘可以设置不平整的表面结构,该表面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是波浪形或者锯齿形。如此设计,能够引起光的散射,从而有效降低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201、第三电极单元301、第四电极单元401、第五电极单元501、第六电极单元601以及刻蚀痕迹的可视性。
在上述示例中,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第三电极单元301、第四电极单元401、第五电极单元501以及第六电极单元601的制作材质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金属网格(metal mesh)、纳米银线(silver nano wire)、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或高分子导电层等,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将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制作形成于基板上所采用的工艺可以是黄光光刻(photolithography)制作工艺、网印(screenprinting)制作工艺或其他制作工艺,在此不做限定。
相应地,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第三电极单元301、第四电极单元401、第五电极单元501以及第六电极单元601可以在基板上直接制作而无需区分不同电极的先后顺序。如图9所示,可以先在基板80上形成电极材料层(例如,ITO材料),然后通过刻蚀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201、第三电极单元(图未示)、第四电极单元401、第五电极单元501、第六电极单元601以及它们之间对应的沟槽。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电性连接的信号线,信号线与触控显示面板100中的相关电路(如驱动电路、触控监测电路等)电性连接,信号线可以将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传输的信号(例如触控信号)传输到相关电路,以根据触控信号计算触控显示面板100上的触控位置。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该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触控反馈,且该电子设备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刻蚀痕迹的可视性较低。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和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部1010以及与该桥接部1010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绝缘隔离的第三电极单元301,能够增加第一电极单元101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触控操作时节点区域的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产生的互电容。
如此,能够在不改变触控电极的通道阻抗的前提下减少触控操作对应产生的触控信号的传输耗时,进而缩短触控显示面板100针对触控操作的响应耗时,提高触控报点率,避免在触控显示面板100上进行触控操作时出现操作延时或断触现象,改善触控显示面板100存在的触控反馈不良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10)和多个第二电极(20);
每个所述第一电极(10)包括沿第一设定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单元(101),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101)彼此桥接;
每个所述第二电极(20)包括沿第二设定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单元(201);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部(1010)以及与所述桥接部(1010)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单元(301);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绝缘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部(1010)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源(20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7011),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7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之间设置有第一沟槽(7021),所述第三电极单元(30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沟槽(7021)绝缘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与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7012);
所述第二间隙(7012)与所述第一间隙(7011)连通;
所述第二间隙(70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隙(7011)的宽度;
所述第二间隙(7012)处设置有第四电极单元(401);
所述第四电极单元(40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通过对应的第二沟槽(7022)绝缘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开设有第一通孔(1011),所述第一通孔(1011)内设置有第五电极单元(501),所述第五电极单元(501)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绝缘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极单元(501)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之间设置有第三沟槽(7023),所述第五电极单元(501)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沟槽(7023)绝缘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开设有第二通孔(2011),所述第二通孔(2011)内设置有第六电极单元(601),所述第六电极单元(601)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绝缘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电极单元(601)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设置有第四沟槽(7024);所述第六电极单元(601)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沟槽(7024)绝缘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7021)、所述第二沟槽(7022)、所述第三沟槽(7023)和所述第四沟槽(7024)的至少一个的边缘具有不平整的表面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
CN202011440788.XA 2020-12-08 2020-12-08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578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0788.XA CN112578936A (zh) 2020-12-08 2020-12-08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0788.XA CN112578936A (zh) 2020-12-08 2020-12-08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8936A true CN112578936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3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0788.XA Pending CN112578936A (zh) 2020-12-08 2020-12-08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8936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4902A1 (en) * 2012-12-24 2014-06-26 Ht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CN109669573A (zh) * 2018-12-17 2019-04-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51091A (zh) * 2020-06-22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4902A1 (en) * 2012-12-24 2014-06-26 Ht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CN109669573A (zh) * 2018-12-17 2019-04-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51091A (zh) * 2020-06-22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4142B (zh) 用于触控屏幕面板的打线电极、用其的触控屏幕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39580B (zh) 显示装置
CN111665998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8958539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1975535B1 (ko)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715831B (zh) 觸控面板及穿戴式裝置
CN113126822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69863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633029B (zh) 自互容触控模组及其控制方法、触控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023175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TWI546721B (zh) 觸控面板及其電極配置方法
CN104391610B (zh) 一种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US20200301546A1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782082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77655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屏
CN107894863B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78926A (zh) 触控层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终端
CN110007810B (zh) 一种触摸屏、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181201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190139308A (ko) 터치 패널
CN11257893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0018757B (zh) 触控基板及制作方法
CN11411560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1150612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0773B (zh) 触控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