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258371A1 -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258371A1
WO2021258371A1 PCT/CN2020/098261 CN2020098261W WO2021258371A1 WO 2021258371 A1 WO2021258371 A1 WO 2021258371A1 CN 2020098261 W CN2020098261 W CN 2020098261W WO 2021258371 A1 WO2021258371 A1 WO 202125837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unit
time
user equipment
measurement value
direc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982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赵群
Original Assignee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JP2022579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JP7428834B2/ja
Priority to US18/002,19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5550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00965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22995A/ko
Priority to BR112022026373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26373A2/pt
Priority to PCT/CN2020/098261 priority patent/WO2021258371A1/zh
Priority to CN202080001338.2A priority patent/CN111937482A/zh
Priority to EP20942282.3A priority patent/EP4175377A4/en
Publication of WO202125837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25837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04W74/0841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383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power control in peer-to-pee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Definitions

  • the user equipment determines the busy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time unit
  •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y predefined or pre-configured information; or,
  •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y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or,
  •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y the identifier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for indicating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an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identifier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 the first time unit is a time unit closest to the second time unit among the candidate time units
  • the candidate time unit is a time unit that satisfies the first time unit.
  • One or more time units of the qualification are provided.
  •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te of each user equipment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y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or,
  • the time unit in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is not later than the first time unit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first time unit does not exceed a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and/or,
  • the acquiring unit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perform any of the following operations:
  • the user equipment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includes a processor, a transceiver, a memory, and an executable program stored on the memory and capable of being run by the processor. Connect the steps of th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Fig. 3 is a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a direct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xemplary embodiment
  • first, second, third, etc. may be used to describe various information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the information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se terms. These terms are only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same type of information from each other.
  • first information may also be referred to as second information, and similarly, the second information may also be referred to as first information.
  • word “if” as used herein can be interpreted as "when” or “when” or “in response to a certainty”.
  • the terminal 11 may also be a device of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the terminal 11 may also be an in-vehicle device, for example, it may be a trip computer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xternal to the trip computer.
  • the terminal 11 may also be a roadside device, for example, it may be a street lamp, a signal lamp, or other roadside device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 the base station 12 may be a network side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ay be 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4G) system, also known as the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system; or,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ay also be a 5G system, Also known as New Radio (NR) system or 5G NR system.
  •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ay also be the next-generation system of the 5G system.
  • the access network in the 5G system can be called NG-RAN (New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 Or, MTC system.
  • the base station 12 may be an evolved base station (eNB) used in a 4G system.
  • the base station 12 may also be a base station (gNB) adopting a 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in the 5G system.
  • eNB evolved base station
  • gNB base station
  • the base station 12 adopts a centralized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it usually includes a centralized unit (Central Unit, CU) and at least two distributed units (Distributed Unit, DU).
  • the above-mention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ay further include a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 13.
  • the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 13 may be a core network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the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 13 may be a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in an Evolved Packet Core (EPC) network. MME).
  • the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 may also be other core network devices, such as Serving GateWay (SGW), 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 (PGW), and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al unit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PCRF) or Home Subscriber Server (HSS), etc.
  • SGW Serving GateWay
  • PGW 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
  •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 Function PCRF
  •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5G V2X new V2X
  • NR V2X new V2X
  • vehicle fleet management Vehicle Platooning
  • extended sensors Extended Sensors
  • Advanced Driving and Remote Driving etc.
  • the new V2X can provide higher communication rates, shorter communication delays, and more reliable communication quality.
  • the new V2X technology mainly consider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vehicle devices, and little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needs of mobile terminals such as handheld devices (such as power saving requirements).
  • CR(L) is the CR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user equip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ority L on slot iN
  • CR limit (K) is the user equip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priority L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high-level configuration and the CBR measurement value on the slot iN The CR threshold.
  • Step 201 The user equipment determines the busy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time unit.
  • the time unit may be a frame, or a subframe, or a time slot, or a symbol. In another optional manner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the time unit may be seconds, or milliseconds, or microseconds.
  • the user equipment determines a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according to the first time unit; the user equipment measures the direct channel on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to determine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busy measurement value.
  • Limitation 2 The number of time units in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is not less than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corresponds to a measurement window
  • the start position of the measurement window corresponds to the earliest time unit in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 the end position of the measurement window corresponds to the latest time in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unit.
  • the measurement window is located before the first time unit,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window and the first time unit needs to be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 the number of time units included in the measurement window needs to b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 the first time unit may be slot n
  • the set of measurement time units corresponding to slot n includes multiple slots from slot n-a1 to slot n-a2 Time slot, where a1 and a2 are positive integers, and a1 is greater than a2.
  • a1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 a1-a2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 the first time unit may be slot n
  • the set of measurement time units corresponding to slot n includes ⁇ slot n-a1, slot n-a2, slot, n-a3,... slot n-ak ⁇ multiple discontinuous time slots, where a1>a2>a3>...>ak ⁇ N; where N is the necessary processing time for the user equipment to perform measurement.
  •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 a1>a2>a3>...>ak.
  • k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 Manner 1-1 The user equipment determines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based on its own state.
  •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tate of the user equipment, and different user equipment state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s.
  • Manner 1-2 Determine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te of each user equipment through th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 Manner 1-3 Determine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te of each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Method 1-4 Obtain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through predefined or pre-configured information
  •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may be determined in any of the following ways:
  • Manner 2-1 The user equipment determines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based on its own state.
  •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tate of the user equipment, and different user equipment state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first number thresholds.
  • Manner 2-4 The user equipment determines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through the identifier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and used to indicate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an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identifier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 Manner 2-5 The user equipment pre-defined or pre-configured information determines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 Step 202 The user equipment determines the transmission limit of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on the second time unit according to the busy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channel; wherein, the second time unit and the first time unit meet a defined condition.
  • the user equipment may transmit the direct connection data on the second time unit based on at least one of the foregoing transmission restrictions.
  • the second time unit is slot i
  •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is X time slots
  • the time range includes X time slots before slot i (that is, all slots between slot iX and slot i-1). Time slot).
  • the possible value set of X can be pre-configured to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base station instructs the user equipment to use which value in the value set through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the possible value set of X is ⁇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000 ⁇ .
  • Manner 4-3 Determine the busy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rough the identifier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for indicating the busy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channel an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identifier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busy measurement value of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channel.
  • the user equipment uses a default measurement value As a measure of the busyness of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ed to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limit.
  • the first time length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y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base station; or,
  • the first time unit is a time unit closest to the second time unit among the candidate time units
  • the candidate time unit is a time unit that satisfies the first time unit.
  • One or more time units of the qualification are provided.
  • the time unit in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is not later than the first time unit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first time unit does not exceed a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and/or, the The number of time units in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set is not less than the first number threshold.
  • the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tate of the user equipment.
  • different user equipment state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second time length threshold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户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用户设备不需要对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进行持续的测量,而仅需要测量与第二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的时间单元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节约了用户设备的能耗。

Description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直连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设备如果需要进行直连数据发送,需要在发送直连数据之前获取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以确定该直连数据的传输限制。由于直连数据到达的不可预测性,用户设备需要持续进行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测量以保证当需要进行直连数据传输时可以及时获取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持续的测量操作会消耗大量的能耗,不利于用户设备的节能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连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传输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
一次传输占用的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hannel occupancy Ratio,CR)的上限。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限定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通信协议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为默认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默认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候选时间单元中距离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候选时间单元为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均满足所述限定条件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测量时间单元集合;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上的直连信道进行测量以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繁忙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不晚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且距离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超过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和/或,
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数目不少于第一数目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确定。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每一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根据通信协议确定每一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数目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第一数目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数目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数目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直连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传输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
一次传输占用的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R的上限。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限定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任一操作: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通信协议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为默认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任一操作: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默认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候选时间单元中距离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候选时间单元为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均满足所述限定条件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对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上的直连信道进行测量以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繁忙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
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不晚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且距离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超过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和/或,
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数目不少于第一数目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确定。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不同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执行以下任一操作: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数目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 与第一数目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数目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数目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能够由所述处理器运行的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执行上述的直连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由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上述的直连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用户设备如果需要在第二时间单元上进行直连通信时,获取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是指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的时间单元;用户设备根据获取到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如此,用户设备不需要对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进行持续的测量(即不需要测量所有时间单元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而仅需要测量与第二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的时间单元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节约了用户设备的能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实施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实施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直连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直连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 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实施例。在本公开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是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若干个终端11以及若干个基站12。
其中,终端11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11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11可以是物联网终端,如传感器设备、移动电话(或 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物联网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固定式、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装置。例如,站(Station,STA)、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装置(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无人飞行器的设备。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车载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行车电脑,或者是外接行车电脑的无线通信设备。或者,终端11也可以是路边设备,比如,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路灯、信号灯或者其它路边设备等。
基站12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系统,又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又称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或5G NR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的再下一代系统。其中,5G系统中的接入网可以称为NG-RAN(New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新一代无线接入网)。或者,MTC系统。
其中,基站12可以是4G系统中采用的演进型基站(eNB)。或者,基站12也可以是5G系统中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gNB)。当基站12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本公开实施例对基站12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
基站12和终端11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在不同的 实施方式中,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4G)标准的无线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1之间还可以建立端到端(End to End,E2E)连接。比如车联网通信(Vehicle to everything,V2X)中的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对路边设备(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和车对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通信等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含网络管理设备13。
若干个基站12分别与网络管理设备13相连。其中,网络管理设备13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比如,该网络管理设备13可以是演进的数据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中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者,该网络管理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的核心网设备,比如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或者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等。对于网络管理设备13的实现形态,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执行主体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以及蜂窝移动通信的基站等。
为便于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但不局限于应用于V2X通信系统,V2X通信支持的场景有:V2V通信、V2I通信和V2P通信。通过支持V2V通信、V2I通信和V2P通信,V2X通信系统可以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改善交通效率以及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利用现有的蜂窝通信技术支持 V2X通信可以有效利用现有基站部署,减少设备开销,也更有利于提供具有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证的服务,满足车联网业务的需求。因此,提供了蜂窝网络对于V2X通信的支持,即基于蜂窝的V2X(cellular based V2X,C-V2X)。在C-V2X中,车载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基站以及核心网进行中转,即利用原有蜂窝网络中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该通信可以是上行链路(Uplink,UL)通信或者下行链路(Downlink,DL)通信;也可以直接通过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进行通信,这里,直连链路也可以称为侧行链路(Sidelink,SL)。与UL/DL通信(即通过Uu接口通信)相比,SL通信具有时延短,开销小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车载设备和地理位置接近的其他周边设备直接的通信。
随着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利用5G NR技术实现了对新的V2X(称为5G V2X或者NR V2X)的服务和场景的支持,如车队管理(Vehicles Platooning)、感知扩展(Extended Sensors)、先进驾驶(Advanced Driving)和远程驾驶(Remote Driving)等。总体来说,新的V2X能够提供更高的通信速率,更短的通信延时,更可靠的通信质量。但是,新的V2X技术主要考虑车载设备之间的通信,对于手持设备等移动终端形态的需求(例如节电需求)考虑不多。
在LTE V2X和NR V2X中定义了用户设备对于信道拥挤情况的测量,即用户设备需要测量某个时隙(slot)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这里,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也可以简称为信道繁忙比例(Channel Busy Ratio,CBR)测量值。在TS 38.215中,slot n中测量得到的CBR测量值被定义为在从slot n-a到slot n-1的测量窗口中,直连通信资源池中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测量值超出所配置阈值的子信道的比例。根据高层配置,a的取值可以是100或者和直连通信子载波间隔(简称为子载波间隔)相关,例如当子载波间 隔的取值为15·2 μKHz时,a=100·2 μ
当用户设备在slot i进行直连数据发送时,用户设备需要按照slot i-N对应的CBR测量值确定能够使用的传输参数。另外,LTE V2X/NR V2X支持基于信道拥挤情况的拥塞控制,当用户设备在slot i进行直连数据发送时,需要根据配置信息和slot i-N对应的CBR测量值确定用户设备能够用于自身直连数据发送的时频资源占系统时频资源的最大比例。用户设备需要保证自身的直连数据发送使用的时频资源数量不超出所述最大比例。这里,N的取值和用户设备的能力以及直连通信使用的子载波间隔有关。
举例来说,在NR V2X中,用户设备需要保证对于任何一个直连数据优先级k,满足以下公式:
L≥kCR(L)≤CR limit(K)     (1)
其中,CR(L)是用户设备在slot i-N上对应于优先级L的CR测量值;CR limit(K)是用户设备根据高层配置和在slot i-N上的CBR测量值确定的对应于优先级L的CR阈值。
根据上述方案,用户设备如果需要在slot n进行直连数据的发送,需要获取在slot n-N的CBR测量值以确定传输参数的取值范围以及进行拥塞控制。由于数据到达的不可预测性,用户设备需要持续对CBR测量值进行测量以保证当数据传输时可以及时获取CBR测量值。然而,持续的测量操作会消耗用户设备大量的能耗,不利于用户设备的节能操作。为此,提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技术方案。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直连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直连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时间单元可以是帧、或者子帧、或者时隙、或者符号等。在本公开另一可选方式中,时间单元可以是秒、或者毫秒、或者微秒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测量时间单元集合;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上的直连信道进行测量以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繁忙测量值。
这里,可选地,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需要满足以下至少一种限制:
限制1: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不晚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且距离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超过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限制2: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数目不少于第一数目阈值。
上述方案中,可以理解,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对应一个测量窗口,测量窗口的起始位置对应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最早的时间单元,测量窗口的结束位置对应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中的最晚的时间单元。
对于上述限制1来说,测量窗口位于第一时间单元之前,且测量窗口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距离需要小于等于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对于上述限制2来说,测量窗口内包含的时间单元的数目需要大于等于第一数目阈值。
在一个示例中,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为例,第一时间单元可以是slot n,slot n对应的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即测量窗口)包括从slot n-a1到slot n-a2的多个时隙,其中,a1和a2为正整数,且a1大于a2。对于上述限制1来说,a1小于等于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对于上述限制2来说,a1-a2大于等于第一数目阈值。
另一个示例中,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为例,第一时间单元可以是slot n, slot n对应的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包括{slot n-a1,slot n-a2,slot,n-a3,…slot n-ak}的多个不连续时隙,其中a1>a2>a3>…>ak≥N;其中N是用户设备进行测量的必要处理时间。对于上述限制1来说,第二时间长度阈值≥a1>a2>a3>…>ak。对于上述现在2来说,k大于等于第一数目阈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确定:
方式1-1:用户设备基于自身的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这里,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基于用户设备的状态确定,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不同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方式1-2: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每一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方式1-3:根据通信协议确定每一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方法1-4: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可选地,对于上述方式1-2和方式1-3和方法1-4来说,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为根据通信协议确定的,或是根据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动态配置(如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进行动态配置);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也可以基于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确定。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不同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的状态可以是节能状态或者非节能状态。或者,用户设备的状态也可以是传输某种优先级业务的状态,例如传输高优先级业务的状态或者低优先级业务的状态,这里,“高优先级业务”或者“低优先级业务”仅为示例性的,具体实现时,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业务分配不同的优先级。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数目阈值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 式确定:
方式2-1:用户设备基于自身的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
这里,所述第一数目阈值基于用户设备的状态确定,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不同的第一数目阈值。
方式2-2: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是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数目阈值。
方式2-3: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方式2-4: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方式2-5:用户设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可选地,对于上述方式2-2、方式2-3、方式2-4和方式2-5来说,所述第一数目阈值为根据通信协议确定的,或是预定义或预配置,或是根据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动态配置(如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进行动态配置);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所述第一数目阈值也可以基于用户设备的状态进行确定;其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不同的第一数目阈值。
可选地,根据不同的用户能力、子载波间隔或者直连通信使用的频段,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和/或第一数目阈值可以取不同的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上的直连信道进行测量以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繁忙测量值,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用户设备对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上的直连信道进行测量,得到直连信道的RSSI测量值,并确定出RSSI测量值超出RSSI阈值的直连信道的比 例,将该比例作为直连通信繁忙测量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也可以称为CBR测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是以获取第一时间单元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为例进行说明,任何一个时间单元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都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获取。
步骤202: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时间单元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这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需要满足限定条件。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只需要在满足限定条件的时间单元上做测量操作来获得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而不是一直持续地在所有的时间单元上做测量操作,如此,可以有效节省用户设备的能耗。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一次传输占用的频率资源数量;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CR的上限。
用户设备可以基于以上至少一种传输限制,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传输直连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满足的限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确定:
方式3-1: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方式3-2: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方式3-3: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方式3-4: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上述方案中,可以理解,与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多个时间单元形成一个时间范围,第一时间单元为该时间范围内的其中一个时间单元。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上进行直连数据发送的时候,可以使用该时间范围内的一个时间单元(即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用来确定传输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时间单元为slot i,第一时间长度阈值为X个时隙,所述时间范围包括slot i之前的X个时隙(即slot i-X到slot i-1之间的全部时隙)。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时间单元为slot i,第一时间长度阈值为X个毫秒(ms),所述时间范围包括slot i之前的X个ms内的全部时隙。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时间单元为slot i,第一时间长度阈值为X个时隙,所述时间范围包括slot i-X到slot i-Y之间的全部时隙,这里,Y的取值基于CBR测量的处理延时确定。
上述方案中,X可能的取值集合可以预配置给用户设备,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用户设备使用取值集合中的哪一个取值。在一个例子中,X可能的取值集合为{200,300,400,500,600,700,800,1000}。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用户设备无法获取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则所述用户设备使用默认测量值作为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这里,所述默认测量值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确定:
方式4-1: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方式4-2: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方式4-3: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方式4-4: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默认测量值在一个示例中,由于用户设备可能会进入节能状态不再进行接收和/或测量操作,有的时间单元上无法满足CBR测量的要求,即无法获取到该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例如,CBR测量要求对某个时隙之前的100个或者100·2 μ个时隙内进行测量以得到该时隙的CBR测量值,如果在这100个或者100·2 μ个时隙里的部分时隙上用户设备进入节能状态没有监听,那么在该时隙内就无法得到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当与第二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全部时间单元(即上述方案中的所述时间范围内的全部时间单元)都无法获取到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时,用户设备使用一个默认测量值作为用于确定传输限制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与第二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全部时间单元(即上述方案中的所述时间范围内的全部时间单元)中有多个时间单元都可以获取到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时,用户设备可以从多个时间单元中选取一个时间单元(即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并基于选取的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传输限制。
这里,用户设备可以按照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从多个时间单元中选取 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方式一:用户设备从多个时间单元中随机选取一个时间单元,作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方式二:用户设备从多个时间单元中选择距离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作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多个时间单元中距离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多个时间单元中的每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均满足所述限定条件。
上述方案中,可以采用特定的机制来保证用户设备在所述时间范围内至少存在一个时间单元可以获得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例如:假设根据高层配置信息,用户设备需要在一个时间单元之前的100个时间单元内进行测量以得到该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时间范围为从时间单元n-X到时间单元n-Y,其中,X=1000,那么,用户设备可以每隔T个时间单元进行连续100个时间单元的测量得到一个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只要T不大于1000,可以保证无论直连数据到达的时间在哪里,用户设备可以在相应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到至少一个时间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可选地,在100个时间单元的之间的时间单元用户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进入节能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灵活的CBR测量机制。即: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CBR测量方法,或者说,用户设备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使用不同的CBR测量方法。以下对该CBR测量机制进行说明。
CBR测量机制一:
节能状态的用户设备相对于非节能状态的用户设备来说,可以使用相对较少的测量时间单元个数(即测量时间单元集合所包含的时间单元数目较少)进行CBR测量。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下行信令确定进行CBR测量需要的测量时间单元个数。例如,为普通用户设备(即 非节能状态的用户设备)配置CBR测量的时间单元个数为1000或者100·2 μ,进一步,为节能用户设备配置CBR测量的时间单元个数为普通用户设备的R倍,R为小于1的且大于0的数,例如R为1/2,1/3或者1/4。
CBR测量机制二:
节能状态的用户设备相对于非节能状态的用户设备来说,可以使用相对较少的测量时间单元个数(即测量时间单元集合所包含的时间单元数目较少)进行CBR测量。对于普通用户设备(即非节能状态的用户设备)来说,可以对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中的全部时间单元进行测量来确定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对于节能用户设备来说,可以对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进行测量来确定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例如,对于slot n对应的CBR测量值,原先定义为在从slot n-a到slot n-1的测量窗口中,直连通信资源池中RSSI测量值超出RSSI阈值的直连信道的比例;可以更改定义为:在从slot n-A到slot n-1的测量窗口中,选择至少b个时间单元,在这些时间单元上直连通信资源池中RSSI测量值超出RSSI阈值的直连信道的比例。通过这种方法,用户设备在每A个时间单元内只需要保证监听和测量其中的b个时间单元就可以得到CBR测量值,其他的时间单元内用户设备可以按照需要进入节能状态。
上述方案中,A,b的取值可以是基于预定义或者预配置信息确定,或者基于从基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用户设备不需要对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进行持续的测量(即不需要测量所有时间单元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而仅需要测量与第二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的时间单元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节约了用户设备的能耗。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直连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应用于用户设备,如图3所示,所述直连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301,用于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确定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传输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
一次传输占用的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R的上限。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限定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301,还用于执行以下任一操作: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通信协议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为默认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301,还用于执行以下的任一操作: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默认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候选时间单元中距离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候选时间单元为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均满足所述限定条件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301,用于根据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对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上的直连信道进行测量以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繁忙测量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不晚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且距离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超过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和/或,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数目不少于第一数目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确定。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不同的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不同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在本公开一可选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301,还用于执行以下的任一操作: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数目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 与第一数目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数目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数目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户直连通信装置中各个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用户直连通信装置中各个单元可以被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基带处理器(BP,base频带processor)、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也可以结合一个或多个射频(RF,radio frequency)天线实现,用于执行前述用户直连通信方法。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4000的框图。例如,用户设备40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4,用户设备4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4002,存储器4004,电源组件4006,多媒体组件4008,音频组件40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4012,传感器组件4014,以及通信组件4016。
处理组件4002通常控制用户设备4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4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4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 组件4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4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4008和处理组件4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4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4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用户设备4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4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4006为用户设备4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4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用户设备4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4008包括在用户设备4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4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4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4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4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用户设备4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4004或经由通信组件4016 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4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4012为处理组件40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40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用户设备4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4014可以检测到设备4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用户设备4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4014还可以检测用户设备4000或用户设备4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用户设备40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用户设备4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用户设备4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4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4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4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4016被配置为便于用户设备4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用户设备4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4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40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设备4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用户直连通信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4004,上述指令可由用户设备4000的处理器4020执行以完成上述用户直连通信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实施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实施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 一种直连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限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次传输占用的最大时间;
    一次传输占用的频率资源数量;
    一个数据块重新传输的最大次数;
    信道使用比例CR的上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限定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通信协议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时间长度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为默认测量值。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默认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候选时间单元中距离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所述候选时间单元为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均满足所述限定条件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时间单元确定测量时间单元集合;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上的直连信道进行测量以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繁忙测量值。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不晚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且距离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超过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和/或,
    所述测量时间单元集合内的时间单元数目不少于第一数目阈值。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基 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确定。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每一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或者,
    根据通信协议确定每一用户设备的状态对应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定义或预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数目阈值的标识以及通信协议中标识与第一数目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或者,
    通过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数目阈值的标识以及基站发送的标识与第一数目阈值的对应,确定所述第一数目阈值。
  13. 一种直连通信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直连通信信道繁忙测量值确定第二时间单元上的直连通信的传输限制;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满足限定条件。
  14.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能够由所述处理器运行的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直连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15. 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由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直连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PCT/CN2020/098261 2020-06-24 2020-06-24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WO202125837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579885A JP7428834B2 (ja) 2020-06-24 2020-06-24 直接通信制御方法、装置、及びユーザ機器
US18/002,193 US20230345550A1 (en) 2020-06-24 2020-06-24 Sidelin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KR1020237000965A KR20230022995A (ko) 2020-06-24 2020-06-24 사이드링크 통신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사용자 기기
BR112022026373A BR112022026373A2 (pt) 2020-06-24 2020-06-24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controle de enlace lateral,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PCT/CN2020/098261 WO2021258371A1 (zh) 2020-06-24 2020-06-24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202080001338.2A CN111937482A (zh) 2020-06-24 2020-06-24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EP20942282.3A EP4175377A4 (en) 2020-06-24 2020-06-24 SIDELINK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98261 WO2021258371A1 (zh) 2020-06-24 2020-06-24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8371A1 true WO2021258371A1 (zh) 2021-12-30

Family

ID=73335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098261 WO2021258371A1 (zh) 2020-06-24 2020-06-24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5550A1 (zh)
EP (1) EP4175377A4 (zh)
JP (1) JP7428834B2 (zh)
KR (1) KR20230022995A (zh)
CN (1) CN111937482A (zh)
BR (1) BR112022026373A2 (zh)
WO (1) WO2021258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0458A (zh) * 2021-04-01 2022-10-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繁忙率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73637A1 (en) * 2017-01-12 2019-12-05 Lg Electronics Inc. V2x communication method executed by v2x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11183694A (zh) * 2017-10-02 2020-05-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联网(v2x)传输的自主资源选择的技术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7944B1 (ko) * 2016-09-29 2022-06-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혼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6750115B2 (ja) * 2016-11-03 2020-09-0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サイドリンクチャネル混雑率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1006298B2 (en) * 2017-03-25 2021-05-11 Lg Electronics Inc. V2X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method performed by V2X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the method
US11357015B2 (en) * 2017-12-22 202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signal measurement and resource selection in 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s
CN110972315A (zh) * 2018-09-28 2020-04-07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60973B (zh) * 2019-07-15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2x通信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73637A1 (en) * 2017-01-12 2019-12-05 Lg Electronics Inc. V2x communication method executed by v2x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11183694A (zh) * 2017-10-02 2020-05-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联网(v2x)传输的自主资源选择的技术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QoS management for NR sidelin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8BIS; R1-1910060,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8 October 2019 (2019-10-08), Chongqing, China; 20191014 - 20191020, XP051788867 *
INTERDIGITAL, INC.: "Congestion control and QoS Management for NR-V2X", 3GPP TSG RAN WG1 #97; R1-1907098,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3 May 2019 (2019-05-03), Reno, USA; 20190513 - 20190517, XP051709127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175377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22995A (ko) 2023-02-16
CN111937482A (zh) 2020-11-13
EP4175377A1 (en) 2023-05-03
US20230345550A1 (en) 2023-10-26
JP2023530527A (ja) 2023-07-18
BR112022026373A2 (pt) 2023-01-17
JP7428834B2 (ja) 2024-02-06
EP4175377A4 (en) 2024-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5196B (zh) 能力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58364A1 (zh) 用户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存储介质
CN117353883A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96063B (zh) 非连续接收drx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236977B (zh)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30979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58371A1 (zh) 直连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WO2021016771A1 (zh) 信道检测方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032581A1 (zh) 上行传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WO2022126576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09002A1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基站、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408469A1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RU2803646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линией прямой связи, а такж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CN112189375B (zh) 传输调度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9718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32571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98843B (zh) 降低干扰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26527A1 (zh) 传输pucch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6396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WO2021159247A1 (zh) 信道测量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1179264A1 (zh) 控制信道检测、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064606A1 (en) Relay u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 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medium
CN11338358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151387A1 (zh) 信息动态指示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13330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94228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25798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REG Reference to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BR

Ref legal event code: B01A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220263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370009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220263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2

Effective date: 20221222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94228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