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090177A1 -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090177A1
WO2018090177A1 PCT/CN2016/105862 CN2016105862W WO2018090177A1 WO 2018090177 A1 WO2018090177 A1 WO 2018090177A1 CN 2016105862 W CN2016105862 W CN 2016105862W WO 2018090177 A1 WO2018090177 A1 WO 201809017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heet
top cover
conductiv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1058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林永寿
李全坤
Original Assignee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6800889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202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5862 priority patent/WO2018090177A1/zh
Publication of WO201809017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090177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in particular, to a secondary battery and a battery module.
  • a first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a first terminal, a second terminal, a top cover sheet, an electrode assembly, a connecting member, a fuse member, a conductive member, and a flip sheet,
  • FIG. 7 is another partial schematic view of the secondary battery provided in FIG. 1; FIG.
  • FIG. 12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view of a specific embodiment of a conductive member in a secondary battery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fixing member 73 may be provided with two or more.
  • the fixing member 73 is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two.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其中,第一端子(20)与顶盖片(10)电连接;第二端子(30)与顶盖片(10)电绝缘;连接件(40)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顶盖片(10)设有第一通孔,翻转片(70)附接于顶盖片(10),且密封第一通孔;导电件(71)包括与翻转片(70)连接的断开部(711)、与第一极片连接的导电部(713);熔断构件(80)设于导电部(713)与顶盖片(10)之间,和/或设于导电部(713)与翻转片(70)之间,且熔断构件(80)的过流面积小于其相邻区域的过流面积;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70)能够翻转使断开部(711)断开,并且翻转后的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电连接,使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电连接。即使汽车处于运行状态,也不会突然熄火,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对于EV硬壳电池,为了解决过充问题,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案是,在电芯失效之前切断电池主回路,防止电池继续充电,以保证电池安全。通常的结构为:在第一端子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主回路设置电流切断结构,且第二端子始终与电流切断结构电绝缘,当电池过充,内部产气,在内部气压增大到一定值时激活电流切断结构,使第一端子与电极组件之间断路,防止电池继续充电。
然而,除了过充以外,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也会由于意外的内短路导致内部产气,激活电流切断结构,使第一端子与电极组件之间形成断路,如果此时汽车正在行驶中,而电池模组中各电池又采用串联的方式,由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仍处于绝缘状态,将导致整个电池模组发生断电,造成汽车突然熄火,甚至导致严重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顶盖片、电极组件、连接件、熔断构件、导电件和翻转片,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顶盖片电绝缘;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翻转片附接于所述顶盖片,且密封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导电件包括与所述翻转片连接的断开部、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的导电部;
常态时,所述熔断构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顶盖片之间,和/或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翻转片之间;且所述熔断构件的过流面积小于其相邻区域的过流面积;
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断开部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依次通过所述导电部、所述断开部、所述翻转片、所述顶盖片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能够翻转使所述断开部断开,并且翻转后的所述翻转片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熔断构件为柔性导电体,所述柔性导电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翻转片。
优选地,所述柔性导电体包括拱形段,所述拱形段凸向所述翻转片。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固定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顶盖片之间,所述第一绝缘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顶盖片。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向所述导电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导电部,所述本体连接于所述顶盖片,所述熔断构件为所述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熔断构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翻转片之间,所述翻转片包括翻转部与连接凸头,
所述翻转部为片状环面结构,其边缘与所述顶盖片连接;
所述连接凸头连接于所述翻转部,且向所述导电件所在的方向凸出,并通过所述熔断构件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翻转片还包括第二凸头,所述第二凸头凸向所述第一极片所在的方向,所述翻转片通过所述第二凸头与所述导电部连 接;所述连接凸头通过所述第二凸头连接于所述翻转部。
优选地,所述断开部包括减薄区,所述减薄区的厚度小于所述断开部上其余区域的厚度;
常态时,所述导电部通过所述减薄区与所述断开部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能够翻转使所述断开部在所述减薄区处于所述导电部断开。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各所述二次电池相互串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通过增加连接件与熔断构件,常态时,断开部与熔断构件并联,形成两条电流路径,第一条为第一极片通过导电部、断开部、翻转片、顶盖片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二条为第一极片通过导电部、熔断构件、翻转片、顶盖片与第一端子电连接,或者第一极片通过导电部、熔断构件、顶盖片与第一端子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能够翻转使断开部断开,且翻转后的翻转片与连接件接触,从而使第一端子通过顶盖片、翻转片、连接件与第二端子电导通,此时由于断开部断开,第一条路径在断开部与导电部处断开,而第二条回路仍然连通,使与电池模组即使采用串联方式,在翻转片翻转的瞬间也不会造成整个电池模组之间形成断路,而由于此时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直接电导通,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将熔断部熔断,从而断开第二条路径,但后续的整个故障二次电池由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电导通,直接作为导线连接于电池模组中,保持整个电池模组仍处于通路状态,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爆炸视图;
图2b为图1b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爆炸视图;
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a为图1a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3b为图1b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4b为图1b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a为图1a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1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中固定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a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中连接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中翻转片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中翻转片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二次电池中导电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顶盖片;
20-第一端子;
30-第二端子;
31-第二导电块;
32-第四绝缘件;
33-第五绝缘件;
34-密封件;
40-连接件;
401-接触部;
402-过渡部;
403-连接部;
404-弯折部;
41-第二绝缘件;
42-第一导电块;
43-第三绝缘件;
60-防爆阀;
70-翻转片;
701-翻转部;
702-第一凸头;
703-第二凸头;
704-连接部;
705-安装凸起;
706-连接凸头;
71-导电件;
711-断开部;
712-减薄区;
713-导电部;
714-第一通气孔;
715-第二通气孔;
72-第一绝缘件;
73-固定件;
80-熔断构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顶盖片10、电极组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件40、熔断构件80、导电件71和翻转片70,二次电池还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第一极片与该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顶盖片10密封壳体,二者围成容纳空间。第一端子20与顶盖片10电连接,具体地,如图1-3、4、7所示,顶盖片10设有第一通孔,翻转片70附接于顶盖片10并密封第一通孔,以使顶盖片10、翻转片70与壳体形成密封腔。优选顶盖片10可以设有第二凹槽,第一端子20插装于第二凹槽;第二端子30与顶盖片10电绝缘,其可以通过绝缘件或者绝缘胶、绝缘漆实现,如图7中,通过第四绝缘件32与顶盖片10绝缘。连接件40与顶盖片10电绝缘,且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连接件40上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通孔相对。
导电件71包括与翻转片70连接的断开部711、与第一极片连接的导电部713(二者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结构连接)。
熔断构件80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熔断构件80电连接于导电部713与顶盖片10之间,即导电部713、熔断构件80、顶盖片10三者依次电连接,此时导电部713可以直接通过熔断构件80与顶盖片10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结构与顶盖片10电连接;第二种,熔断构件80电连接于导电部713与翻转片70之间,导电部713、熔断构件80、翻转片70、顶盖片10四者依次电连接;第三种,同时具备第一种与第二种的结构。不论哪种,熔断构件80的过流面积均小于其相邻区域的过流面积,以在相同电流时熔断构件80较其相邻区域优先熔断。
常态时,导电部713与断开部711连接,第一极片依次通过导电部713、断开部711、翻转片70、顶盖片10与第一端子20电连接, 第二极片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此时,熔断构件80与断开部711并联,即第一端子20与第一极片形成两条电流路径,第一条为第一极片依次通过导电部713、断开部711、翻转片70、顶盖片10与第一端子电连接形成的第一通路;第二条为第一极片依次通过导电部713、熔断构件80、翻转片70、顶盖片10与第一端子20电连接,或者第一极片依次通过导电部713、熔断构件80、顶盖片10与第一端子20电连接形成的第二通路。
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70能够翻转使断开部711断开,即第一通路断开,并且翻转后的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电连接(可以是翻转片70直接与连接件40发生直接接触电连接;也可以在翻转片70和连接件40之间设置导电体,如图3、4中的第一导电块42,两者通过导电体实现电连接),使第一端子20通过顶盖片10、翻转片70、连接件40和第二端子30电连接,在断开部711断开后翻转片70未与连接件40接触之前,第二通路仍然连通,当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后,由于短路回路中的电流较大,在熔断构件80处熔断,从而第二通路也断开,即第二通路是在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后才断开。
上述二次电池,通过增加连接件40与熔断构件80,常态时,断开部711与熔断构件80并联,形成两条电流路径,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70能够翻转使断开部711断开,此时第一通路断开,第二通路仍然连通,能够保证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接触前第一端子20与第一极片仍然处于电连接状态,进而避免此过程中电池模组的断路;直到翻转片70翻转后与连接件40接触,使第一端子20通过顶盖片10、翻转片70、连接件40与第二端子30电导通,由于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30发生短路,造成第二通路的电流瞬间增大,从而使熔断构件80熔断,在熔断构件80熔断后,第一端子20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完全断开,此时该二次电池由于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电连接,因此可作为导线直接连接于电池模组中,仍能够保持整个电池模组处于通路状态,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熔断构件80可以为直接为柔性导电体,如导线或者片状结构,在为片状时,其厚度小于其相邻区域的厚度。具体地,柔性导电体可以呈直线型,曲线型,优选包括拱形段,如图2b、4b所示,且拱形段凸向翻转片70,由于拱形结构能够增加柔性导电体的弹性变形能力,在翻转片70翻转时不易被拉断,且在熔断构件80电连接于导电部713与翻转片70之间时,使熔断构件80不会干涉翻转片70的翻转。
在熔断构件80电连接于导电部713与翻转片70之间时,优选熔断构件80为柔性导电体,柔性导电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导电部713与翻转片70,以方便连接和装配。
当柔性导电体为片状结构时,可以在柔性导电体设有通孔或者盲孔,通孔或者盲孔的轴线垂直于柔性导电体所在的通路中的电流方向,即沿柔性导电体所在的通路中的电流方向,柔性导电体在通孔或者盲孔处断开;或者柔性导电体设有缺口,缺口可以设于柔性导电体的侧边,沿柔性导电体所在的通路中的电流方向,柔性导电体在缺口处断开,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小柔性导电体的过流面积。
熔断构件80可以仅设有一个,也可以设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熔断构件80设有多个时,各熔断构件80沿导电件71周向分布。在熔断构件80电连接于导电部713与顶盖片10之间时,通常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导电件71相对的两侧,以进一步保证在翻转片70翻转且未与连接件40接触时,第二通路的导通。
为了防止导电件71与顶盖片10的直接接触形成电连接,导电件71与顶盖片10的接触处可以设有绝缘结构、绝缘胶或者绝缘漆,绝缘结构可以为如图3-5a中的第一绝缘件72,第一绝缘件72位于导电件71与翻转片70之间,第一绝缘件72的结构如图2所示,设有第二通孔,翻转片70、第二通孔以及断开部711相对。
为了更好地固定导电件71进而保证翻转片70翻转后能迅速与导电部713电断开,导电件71可以通过第一绝缘件72固定于顶盖片10,这种方式,第一绝缘件72同时起到绝缘与固定的作用,节省零部件数量,简化装配工序。
第一绝缘件72与顶盖片10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等,由于第一绝缘件72通常为非金属材质,顶盖片10为金属材质,为了方便二者的连接,二次电池还包括固定件73,第一绝缘件72通过固定件73连接于顶盖片10。
具体地,如图8-9所示,固定件73包括本体731和自本体731向导电部713延伸的延伸部732,延伸部732连接于导电部713,本体731连接于顶盖片10,在熔断构件80电连接于导电部713与顶盖片10之间时,熔断构件80为延伸部732,即熔断构件80通过本体731与顶盖片10电连接。通过将熔断构件80与固定件73作为一体结构,能够增加熔断构件80的强度,且便于装配。
延伸部732可以设于本体731的任一位置,如图5、5a所示,延伸部7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件40的延伸方向;或者延伸部73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件40的延伸方向平行,如图3a所示。
固定件73可以设有两个或者多个,在熔断构件80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导电件71相对的两侧时,固定件73相应地设有两个。
第一绝缘件72与固定件7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通常,为了与固定件73配合,第一绝缘件72设有固定件配合部,固定件73与固定件配合部卡接。如图5、5a所示,本体731包括连接于顶盖片10的固定部,和自固定部弯折且向远离顶盖片10的方向延伸的卡接部,卡接部卡入固定件配合部。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固定件73与第一绝缘件72的连接,方便安装。
为了方便固定件73与顶盖片10的固定操作,第一绝缘件72还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沿顶盖片10指向第一绝缘件72的方向贯通第一绝缘件72,且第三通孔与固定件73相对。
卡接部可以设有一个或者两个,设有两个时,两个卡接部分别自固定部相对的两端延伸,各卡接部分别卡入固定件配合部相对的两侧。
固定件73与固定件配合部可以仅设有一组,也可以设有多组,如两组,三组或者更多组,一般地,固定件73与固定件配合部设有两组,两组固定件73与固定件配合部分别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
如图12所示,断开部711包括减薄区712,减薄区712的厚度小于断开部711上其余位置的厚度;常态时,断开部711通过减薄区712与导电部713连接,在翻转片70翻转时,能够快速将导电件71在减薄区712处拉断,从而快速实现二次电池内的断路。
进一步地,为了在较小的拉力下能够将导电件71拉断,减薄区712可以设有压痕和断开部,或者仅设有压痕和断开部中的一种,其中,在设有断开部时,断开部711与导电部713在断开部断开。
通常,导电件71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与翻转片70相对,如图12所示,通气孔可以为第一通气孔714或者第二通气孔715,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通气孔714和第二通气孔715。第一通气孔714,第二通气孔715在翻转片70的翻转方向上贯通导电件71,以使二次电池内的气体能够流通到翻转片70,进而使翻转片70翻转。
上述各实施例中,翻转片70的结构如图11、11a所示,翻转片70包括翻转部701和连接凸头706,翻转部701为片状环面结构,其边缘与顶盖片10连接(如图3所示)。在熔断构件80电连接于导电部713与翻转片70之间时,如图11a,连接凸头706直接连接或者通过过渡结构连接于翻转部701,且向导电件71所在的方向突出,并通过熔断构件80与导电部713电连接。通过增加连接凸头706,能够方便导电部713通过熔断构件80与翻转片70的连接。其中,在设有第二通气孔715时,为了保证内短路产气时,气体快速地抵达翻转部701,第二通气孔715与翻转部701相对。
翻转片70还包括第一凸头702,第一凸头702连接于翻转部701,通常第一凸头702连接于翻转部701的中心区域,且向连接件40所在的方向凸出,并和连接件40上与第一通孔相对的部分相对。以在常态时,第一极片依次通过翻转部701、顶盖片10与第一端子20电连接。通过增加第一凸头702,能够减小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在翻转片70翻转方向上的距离,以在发生过充时,翻转片70能够迅速与连接件40接触。
为了减小翻转片70翻转的行程,以及保证翻转片70与第一极片的连接可靠性,翻转片70还包括第二凸头703,第二凸头703凸向 第一极片所在的方向,连接凸头706通过第二凸头703连接于翻转部701,当然翻转片70也可以仅包括翻转部701与第二凸头703,如图11所示,此时,第二凸头703连接于翻转部701,常态时翻转部701通过第二凸头703与断开部711电连接,第二凸头703可以搭接于断开部711。其中,在仅包含连接凸头706时,也可以连接凸头706与断开部711电连接。
通常,由于连接件40、断开部711为平面结构,因此,相应地第一凸头702的端面、第二凸头703的端面也为平面结构,以增加翻转片70与第一极片以及翻转后的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的接触面积。
翻转部701可以整个位于第一通孔内,也可以连接于第一通孔的端部,优选翻转部701的周缘连接于第一通孔的内壁,以缩短翻转片70的翻转行程,同时保证翻转前后分别与第一极片、连接件40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翻转片70与顶盖片10连接的可靠性,翻转部701的周缘还设有连接部704,连接部704的厚度大于翻转部701的厚度,厚度指沿翻转片70的翻转方向的尺寸,翻转部701通过连接部704连接于第一通孔。
其中,第一通孔优选为阶梯孔。在第一实施例中,包括大孔与小孔,大孔位于靠近电极组件的一侧,如图4所示,翻转部701连接于大孔,在设有连接部704时,连接部704连接于大孔;第一凸头702伸入小孔,以限制翻转片70的位置,防止在常态时,由于翻转片70与顶盖片10连接松动,造成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的误接触。
通常,翻转片70设有安装凸起705,连接凸头706通过安装凸起705连接于第二凸头703或者翻转部701,在翻转片70不包括连接凸头706时,安装凸起705也可以直接连接于翻转片70,或者连接于第二凸头703,相应地,断开部711还设有安装孔,安装凸起705插入安装孔,以保证导电件71与翻转片70的连接精度,进而保证在预设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将导电件71拉断。安装孔可以为盲孔或者通孔,为通孔时,安装孔与第一通气孔714可以为同一通孔。
二次电池还包括防爆阀60,如图2-3b所示,顶盖片10设有防爆 孔,防爆阀60安装于顶盖片10,并周向密封防爆孔,这样,防爆阀60在其开口处形成排气区。为了保证防爆阀60的排气顺畅,连接件40在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防爆阀60在高度方向投影的范围外,且位于顶盖片10在高度方向的投影内,即连接件40设于排气区的外侧。
一般地,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分别安装于顶盖片10,其中,第一端子20可以直接与顶盖片10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结构连接于顶盖片10。为了便于二次电池与外界的电连接,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可以均伸出顶盖片10,尤其第二端子30,如图3中的第二端子30伸出顶盖片10。在第一端子20或者第二端子30伸出顶盖片10时,为了保证第一端子20或者第二端子30与顶盖片10的密封性,通常通过密封件或者密封胶密封,如图7中,第二端子30通过密封件34与顶盖片10密封,密封件34可以为密封圈,密封垫等。
通常,连接件40位于容纳空间外,即位于顶盖片10远离电极组件的一侧,连接件40的一端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另一端向第一端子20延伸。
在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70与连接件40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通导电结构实现接触连接。
连接件40的结构如图1a、10a所示,连接件40包括与第二端子30电连接的导电部403、用于与翻转片70接触的接触部401以及连接导电部403与接触部401的过渡部402。导电部403、过渡部402以及接触部40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其中,在连接件40与翻转片70通过导电结构实现接触连接时,接触部401可以与翻转片70相对或者不相对。
如图1a所示,过渡部402可以至少部分沿防爆阀60的外周向设置,外周向为垂直于翻转片70的翻转方向的外周通过沿外周向设置,即在二电池长度与宽度所在平面的周向,能够提供电芯的空间利用率。
过渡部402包括环形段,防爆阀60位于环形段内,由于连接件40自第二端子30向第一端子20延伸,形成悬臂结构,在二次电池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晃动或者变形,造成与翻转片70误接触;或者 翻转片70翻转后,可能由于其晃动无法与其接触,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本申请通过环形设置,能够增加连接件40的强度,防止其晃动和变形。
环形段可以为开口环或者封闭环。在为开口环时,开口环的开口朝向防爆阀60,如图1a所示;在为封闭环时,防爆阀60位于封闭环内,以进一步增加连接件40的强度。
为了进一步节省空间,在为开口环时,开口环可以与防爆阀60的外轮廓的部分形状相同,在为封闭环时,封闭环可以与防爆阀60的外轮廓形状相同,其中,形状相同,指二者仿形设置,即环形段与防爆阀的径向距离相等。
一般地,连接件40还包括弯折部404,弯折部404在翻转片70的翻转方向上形成弯折,即弯折部404的两端在翻转片70的翻转方向上位置相错,过渡部402与接触部401、导电部403分别通过弯折部404连接,如图3所示,从而使过渡部402与导电部403、接触部401形成高度差,以方便装配。当然也可以仅过渡部402与接触部401通过弯折部404连接,或者仅导电部403通过弯折部404连接。
由于顶盖片10的上方一般都要布置模组线束,连接件40会占用模组线束的空间,增加模组线束布线的难度,为此,顶盖片10靠近连接片40的一面设有凹陷部,凹陷部朝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过渡部402至少部分沉入凹陷部,过渡部402可以全部沉入凹陷部;也可以部分沉入凹陷部,如图1所示,以节省二次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其中高度方向与翻转片70的翻转方向平行。在连接件40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时,连接件40也可以全部沉入凹陷部。通过将过渡部402沉入凹陷部,增大了模组线束的布置空间,方便布线。
由于连接件40自第二端子30向第一端子20的方向延伸,因此,凹陷部也沿着第二端子30向第一端子20的方向延伸,以更好的容纳过渡部402。通常,连接件40为片状结构,凹陷部的横截面为梯形或者矩形,为梯形时,梯形的小端位于凹陷部的底部,以方便连接件40的安装,其中,横截面为垂直于第一端子20指向第二端子30的方向上的截面。
为了防止连接件40与顶盖片10的直接接触,尤其是在连接件40的至少部分沉入凹陷部时,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件41,第二绝缘件41设于连接件40与顶盖片10之间。优选第二绝缘件41至少包裹过渡部402,即第二绝缘件41的横截面为环形,其中,横截面也为垂直于第一端子20指向第二端子30的方向上的截面,以更好地减少连接件40与顶盖片10的直接接触的风险。另,第二绝缘件41也可以为平面结构、槽状结构。
为了避免连接件40的悬臂结构,还包括第三绝缘件43,连接件40可以通过第三绝缘件43连接于顶盖片10,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或者螺栓连接,在为螺栓连接时,优选绝缘螺栓。进一步地,第三绝缘件43还可以延伸至第一端子20与连接片40之间,以防止第一端子20与连接件40的直接接触连接。第三绝缘件43的一端可以固定于第一端子20与顶盖片10之间,连接件40通过另一端连接于顶盖片10之间,以更好的固定连接件40。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导电块42,连接件40与第一通孔相对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电块42,第一导电块42与第一通孔相对,第一导电块42与顶盖片10也不直接接触,以进一步缩短翻转片70翻转后与连接件40电连接的时间。
在设有第三绝缘件43时,第三绝缘件43设于第一导电块42与顶盖片10之间,其中,第三绝缘件43设有第四通孔,第一导电块42、第四通孔以及第一通孔相对。
为了防止第一导电块42的位置发生偏移造成翻转片70翻转后与连接件40接触不良,第三绝缘件43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导电块42插装于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块42还可以设有接触凸头,接触凸头插入第一通孔内,且第三绝缘件43延伸至接触凸头与第一通孔之间,即接触凸头与第一通孔之间通过第三绝缘件43绝缘。
为了方便连接件40与第二端子30的电连接,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二导电块31,第二导电块31与顶盖片10电绝缘,其可以通过第五绝缘件33、绝缘胶或者绝缘漆绝缘。
上述各实施例中,通常,第一端子20为正极端子,第二端子30为负极端子,相应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尤其在第一端子20与顶盖片10电连接时,以防止电解液对壳体的腐蚀。当然,也可以第一端子20为负极端子,第二端子30为正极端子,相应地,第一极片为负极片,第二极片为正极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设有多个,各二次电池之间可以相互并联,也可相互串联,尤其在串联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即使发生意外造成翻转片70激活,也不会导致整个电池模组断电,从而保证了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 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顶盖片、电极组件、连接件、熔断构件、导电件和翻转片,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在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板;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顶盖片电绝缘;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所述顶盖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翻转片附接于所述顶盖片,且密封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导电件包括与所述翻转片连接的断开部、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的导电部;
    常态时,所述熔断构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顶盖片之间,和/或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翻转片之间;且所述熔断构件的过流面积小于其相邻区域的过流面积;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断开部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依次通过所述导电部、所述断开部、所述翻转片、所述顶盖片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能够翻转使所述断开部断开,并且翻转后的所述翻转片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构件为柔性导电体,所述柔性导电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翻转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体包括拱形段,所述拱形段凸向所述翻转片。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固定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顶盖片之间,所述第一绝缘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顶盖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 包括本体和自所述本体向所述导电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导电部,所述本体连接于所述顶盖片,所述熔断构件为所述延伸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构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翻转片之间,所述翻转片包括翻转部与连接凸头,
    所述翻转部为片状环面结构,其边缘与所述顶盖片连接;
    所述连接凸头连接于所述翻转部,且向所述导电件所在的方向凸出,并通过所述熔断构件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片还包括第二凸头,所述第二凸头凸向所述第一极片所在的方向,常态时,所述翻转部通过所述第二凸头与所述断开部电连接;
    所述连接凸头通过所述第二凸头连接于所述翻转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开部包括减薄区,所述减薄区的厚度小于所述断开部上其余区域的厚度;
    常态时,所述导电部通过所述减薄区与所述断开部连接;
    当所述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所述翻转片能够翻转使所述断开部在所述减薄区处与所述导电部断开。
  9. 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且各所述二次电池相互串联。
PCT/CN2016/105862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WO2018090177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80088938.0A CN109792022B (zh)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PCT/CN2016/105862 WO2018090177A1 (zh)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5862 WO2018090177A1 (zh)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90177A1 true WO2018090177A1 (zh) 2018-05-24

Family

ID=62145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6/105862 WO2018090177A1 (zh) 2016-11-15 2016-11-15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2022B (zh)
WO (1) WO201809017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9175A (zh) * 2018-06-20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极片及电池模组
CN115863927A (zh) * 2023-02-09 2023-03-28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1841A (zh) * 2021-12-06 2022-03-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752A (zh) * 2010-06-07 2011-12-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盖组件及具有该盖组件的可充电电池
CN102867932A (zh) * 2011-07-06 2013-01-09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N104051702A (zh) * 2013-03-13 2014-09-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电芯的安全元件
CN104659323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熔断体的可再充电电池
US20150311568A1 (en) * 2014-04-23 2015-10-29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6064B1 (ko) * 2011-05-17 2013-12-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KR20150099193A (ko) * 2014-02-21 2015-08-3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KR102177504B1 (ko) * 2014-04-11 2020-11-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204760444U (zh) * 2015-07-30 2015-11-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752A (zh) * 2010-06-07 2011-12-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盖组件及具有该盖组件的可充电电池
CN102867932A (zh) * 2011-07-06 2013-01-09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N104051702A (zh) * 2013-03-13 2014-09-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电芯的安全元件
CN104659323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熔断体的可再充电电池
US20150311568A1 (en) * 2014-04-23 2015-10-29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9175A (zh) * 2018-06-20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极片及电池模组
CN115986285A (zh) * 2018-06-20 2023-04-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极片及电池模组
CN108649175B (zh) * 2018-06-20 2023-11-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极片及电池模组
CN115986285B (zh) * 2018-06-20 2024-03-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极片及电池模组
CN115863927A (zh) * 2023-02-09 2023-03-28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5863927B (zh) * 2023-02-09 2023-05-16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2022B (zh) 2021-08-20
CN109792022A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3154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US974199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current breaking mechanism
WO2018090175A1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US10305086B2 (en) Top cover of power battery and power battery
EP333393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05285770A (ja) キャップ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WO2018090177A1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6328857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US9203060B2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00090911A (ja) 電池の電路遮断機構
JP2017220442A (ja) 動力電池のヘッドカバー及びその動力電池
WO2019051630A1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218919098U (zh)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WO2012120758A1 (ja) 円筒形電池
US20160268077A1 (en) Current interruption devic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305936B (zh) 二次电池
WO2018090176A1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JP3241009U (ja) 動力電池蓋板及び動力電池
CN216793925U (zh) 一种电池防爆结构
EP3333929B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00113912A (ja) 電池の電路遮断機構
CN110391365B (zh)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KR20030033594A (ko) 각형 이차전지
WO2016194571A1 (ja) 電流遮断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蓄電装置
WO2018103094A1 (zh) 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69214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69214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