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049951A1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049951A1
WO2018049951A1 PCT/CN2017/096654 CN2017096654W WO2018049951A1 WO 2018049951 A1 WO2018049951 A1 WO 2018049951A1 CN 2017096654 W CN2017096654 W CN 2017096654W WO 2018049951 A1 WO2018049951 A1 WO 201804995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control
coded bi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0966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李榕
乔云飞
张华滋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BR112019002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BR112019002429A2/pt
Priority to EP17850153.2A priority patent/EP3487097B1/en
Priority to JP2019512253A priority patent/JP6731115B2/ja
Publication of WO201804995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049951A1/zh
Priority to US16/352,796 priority patent/US10966118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并且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大大降低信道编码的复杂度和延迟,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09月1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825091.1、申请名称为“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的快速演进预示着未来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最典型的三个通信场景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海量机器连接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和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这些通信场景的需求将对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提出新的挑战。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通信的质量。信道编码作为最基本的无线接入技术,是满足5G通信需求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在香农理论提出后,各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达到香农极限同时具有相对较低复杂度的编译码方法。虽然成为主流研究方向的Turbo码和重新被提出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已经在LTE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这两种码不能够很好的解决5G通信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eMBB和mMTC需要未来信道编码能够以较低的复杂度支持更大范围的码率。另外,eMBB和mMTC区别于LTE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短包传输,因此要求信道编码可以更好的支持该类码长的通信。URLLC进一步对数据传输的可靠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码率,目前LTE中Turbo码不能够支持过低和过高的码率;对于中短包传输,Turbo码和LDPC码由于自身编译码的特点,在有限码长下很难达到理想的性能;对于长包,虽然Turbo和LDPC码随着码长的变长能够逼近香农极限,但理论性能始终未能到达。另外,在实现方面,Turbo码和LDPC码在编译码实现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因此,5G通信系统中,急需一种新的编码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在短包,码率、可靠度以及复杂度上存在的问题。
最近,Arikan基于信道极化提出了一种编码方式,起名为极化码(Polar Codes)。极化码是第一种、也是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在不同码长下,尤其对于有限码,Polar码的性能远优于Turbo码和LDPC码。另外,Polar码在编译码方面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这些优点让Polar码在5G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极化(Polar)码是可以取得香农容量且具有低编译码复杂度的编码方式。Polar码是 一种线性块码。其生成矩阵为GN.,其编码过程为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1
其中,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2
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3
码长N=2n,n≥0。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4
BN是一个N×N转置矩阵,例如比特反转(bit reversal)矩阵。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5
是F2的克罗内克幂(Kronecker power),定义为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6
具体而言,Polar码是一种依赖于信道(Channel dependent)的编码,它对N个相同的信道W进行Polar Codes码极化处理,得到N个极化信道,当然,这N个极化信道的巴氏参数(Bhattacharyya parameter)要么趋于0,要么趋于1。Polar Codes码在实际应用时,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针对不同信道W,计算所有N=2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然后选取其中的K个可靠度较高的极化信道,把这些极化信道对应的位置索引号集合称为信息集合(Information Set)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7
另外的一部分比特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固定比特,其序号的集合用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8
的补集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09
表示。Polar码编码时,把K个信息符号放置到信息集合对应的位置上,其余(N-K)个位置(称为冻结集合(Frozen Set))放置固定已知符号,一般可以取该(N-K)个固定已知符号为全0符号,其中,K≤N。实际上,只需要收发端预先约定,固定比特序列可以被任意设置。从而,Polar码的编码比特序列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0
这里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1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2
中的信息比特集合,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3
为长度K的行矢量,即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4
|·|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数目,即K表示集合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5
中元素的数目,也表示待编码信息比特的数量,也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6
是矩阵GN中由集合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7
中的索引对应的那些行得到的子矩阵,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8
是一个K×N的矩阵。集合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19
的选取决定了Polar码的性能。
使用Polar码进行信道编码时,在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Polar码编码后,通常需要根据当前信道的载荷大小进行速率匹配等过程,上述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如何降低信息的传输复杂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该方法能够降低信息的传输复杂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赋形训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
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的载荷大小可以为实际传输的Polar码的码长,即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换句话说,信道的载荷大小对应于Polar码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大小。
可选地,该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该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应理解,该目标信息还可以为其他信息,例如可以为广播信息、数据信息、确认信息、 反馈信息等;相应地,该第一信道可以为其他信道,例如可以为广播信道、数据信道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该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该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该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该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例如,当该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该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时,该N个比特可以与当前的信道的格式相对应。即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信道状态确定PDCCH格式,并确定该格式对应的载荷大小N,然后对DCI进行Polar编码获得与信道的载荷大小对应的N个编码比特。
例如,该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可以为PDCCH格式(format)0-3、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例如,根据信道质量和/或信道的拥堵状态等确定当前传输DCI的PDCCH格式(format),同时也确定了传输该DCI的聚合等级和信道的载荷大小,由于该载荷大小为N=2n,因此,可以将N作为Polar码的母码长度,之后对该DCI进行Polar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由于该PDCCH的载荷的大小也为N个比特,因此,无需进行速率匹配即可通过PDCCH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PDCCH格式设置了不同的聚合等级。下面将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聚合等级,信道该占用的聚合资源可以包括子帧的前1-3个正交频分多址OFDM符号中的1个控制信道单元(Channel Control Element,CCE)或连续的多个CCE,其中,PDCCH中的CCE(即PDCCH占用的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REG),x为正整数。
具体而言,在PDCCH的格式为m时,聚合等级为2m,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2m个控制信道单元CCE;其中,m=0、1、2、3…,每个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每个REG包括4个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
例如,在该PDCCH的格式为0,聚合等级为1,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1个控制信道单元CCE;
或者,该PDCCH的格式为1,聚合等级为2,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2个CCE;
或者,该PDCCH的格式为2,聚合等级为4,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4个CCE;
或者,该PDCCH的格式为3,聚合等级为8,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8个CCE;
或者,该PDCCH的格式为4,聚合等级为16,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16个CCE,等等。
例如,每个CCE包括2个、4个、8个或16个REG等。只要CCE包括2的正整数次幂个资源单元组REG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
以每个CCE包括8个REG为例进行说明各个PDCCH格式下的载荷大小。
具体地,在该PDCCH的格式为m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可以为64*2m比特、128*2m比特或256*2m比特。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该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该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
可选地,该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包括:
在不进行速率匹配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和延迟的问题。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信道还可以为确认/否认信道(ACK/NACK Channel)、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等。具体地,在第一信道为这些信道时,目标信息传输的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信道编码时,Polar码的母码码长N与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并且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大大降低信道编码的复杂度和延迟,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赋形训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信道接收N个编码比特,其中,该N个编码比特为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经过极化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获得该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发送端没有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因此,接收端在进行译码时,无需进行解速率匹配的过程,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应理解,该第二方面与上述第一方面对应,第一方面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设备,第二方面中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侧的方法的相应特征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发送端设备侧的相应描述,因此,为了简洁,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可选地,该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该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可选地,该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该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该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该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该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可选地,该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可选地,该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CCE包括8个REG。
可替代地,该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该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可替代地,该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该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可选地,该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包括:
在不进行解速率匹配的情况下,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发送端没有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因此,接收端在进行译码时,无需进行解速率匹配的过程,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发送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接收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该发送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3是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因此,下面的描述不限制于特定通信系统。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 “UMTS”)等。在上述的系统中的基站或者终端使用传统Turbo码、LDPC码编码处理的信息或者数据都可以使用本实施例中的Polar码编码。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该基站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等。
终端可以是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基站102,后者可包括多个天线组。例如,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8和110,附加组可包括天线112和114。对于每个天线组示出了2个天线,然而可对于每个组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基站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基站10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和接入终端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基站102可以与类似于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基本上任意数目的接入终端通信。接入终端116和12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如图所示,接入终端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接入终端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此外,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组天线和/或区域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基站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在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针对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基站通过单个天线向它所有的接入终端发送相比,在基站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接入终端116和122发送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基站102、接入终端116和/或接入终端122可以是发送无线通信装置和 /或接收无线通信装置。当发送数据时,发送无线通信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发送无线通信装置可具有,例如生成、获得、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接收无线通信装置的一定数目的信息比特。这种信息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其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此外,发送无线通信装置可使用极性码编码器来对每个码块编码,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保证通信质量。
图2示出了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适用本申请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系统200的示意性框图。系统200包括无线通信设备202,该无线通信设备202被显示为经由信道发送数据。尽管示出为发送数据,但无线通信设备202还可经由信道接收数据,例如,无线通信设备202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无线通信设备202可以在不同时刻发送和接收数据,或其组合等。无线通信设备202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为基站,如图1的基站102等,也可以是接入终端,例如图1的接入终端116、图1的接入终端122等。
无线通信设备202可包括极化编码器204,速率匹配装置205,发射机206。可选地,当无线通信设备202经由信道接收数据时,该无线通信设备202还可以包括一个接收机,该接收机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发射机206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收发机。
其中,极化编码器204用于对要从无线通信装置202传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具体地说是分组编码,随后对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得到目标分组码字。
速率匹配装置205,用于对该目标分组码字进行交织和速率匹配等,以生成交织的输出比特。
此外,发射机206可随后在信道上传送经过速率匹配装置205处理后的经过速率匹配的输出比特。例如,发射机206可以将相关数据发送到其它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图中未示出。
图3是现有的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地,如图3所示,发送端设备需要发送信息时,发送端设备首先需要对需要发送的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及速率匹配,得到目标码序列,对目标码序列进行数字调制,最后通过信道发送调制后的序列。
相应地,接收端设备接收到该信道传输的序列后,分别经过数字解调,解速率匹配、信道解码后获得与信息比特对应的解码比特。
应理解,图3中信息传输的方法只是示意性的,在实际传输过程中还可以包括其他过程。例如,在进行速率匹配后,还可以经过复用、比特加扰的过程,然后再进行调制过程,之后还可以进行交织、小区相关加扰、资源映射到信道的物理资源上进行传输,相反地,接收端可以进行对应的逆过程,获取到信宿信息。
例如,该需要传输的信息可以为DCI,发送端可以对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复用、比特加扰、调制、交织、小区相关加扰和资源映射等过程,最后通过信道的物理资源进行传输。相反地,接收端进行对应的逆过程,获取到该DCI。
在上述过程中在进行信道编码时可以使用Polar码编码,通常在使用Polar码编码后需要根据当前的信道的载荷大小进行速率匹配。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的载荷大小可以为实际传输的Polar码的码长,即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换句话说,信道的载荷大小对应于Polar码的传输块(TB)大小。也即在使用Polar码进行信道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后,需要进行速率匹配获得到与载荷大小对 应的实际传输的传输比特。
以需要发送的信息为DCI、传输的信道为PDCCH而言,如表1所示,现有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格式(PDCCH format)分别为0-3时,对应的聚合等级分别为1、2、4和8,包括的REG个数例如分别为9、18、36、72,其中,每个REG包括4个RE,载荷大小分别为72比特、144比特、288比特和576比特。该载荷大小为PDCCH信道实际传输的比特数,即实际传输的Polar码的码长,由于在现有的信道的聚合等级下的载荷大小与Polar码的母码长度不匹配。因此,需要对Polar码的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使得速率匹配后的比特长度与信道的载荷匹配(相等)。
具体而言,Polar码编码后的长度与母码长度相等即为2的正整数次幂,如果要得到与载荷大小相等的Polar码,需要针对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得到最终的传输比特。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Polar母码长度,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20
其中,N为该母码长度,L为载荷大小,
Figure PCTCN2017096654-appb-000021
表示向下取整。
例如,若载荷长度为72,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母码长度为128。之后对Polar编码得到的128比特进行速率匹配,例如打孔获得与载荷大小相匹配的72比特的编码比特。应理解,上述公式只是示例,实际应用中,Polar码母码长度可以根据具体地实际情况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表1,一种PDCCH的格式与载荷大小的对应关系
PDCCH format 聚合等级 REG个数 载荷大小(比特)
0 1 9 72
1 2 18 144
2 3 36 288
3 4 72 576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任何速率匹配的操作均会引入额外的复杂度,并带来性能损失。基于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信息传输过程中采用Polar码进行信道编码的场景,巧妙的设计了信道的格式,使得信道的载荷长度为2n,即载荷的长度与Polar母码的长度相等,通过这种方式,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因此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并且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大大降低了信道编码的复杂度和延迟,避免了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各种通信系统中,图4中仅以LTE系统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中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图4中的发送端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接收端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可替代地,发送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具体地,图4所示的方法400包括:
410,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 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换句话说,将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为Polar码的母码码长。
例如,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32、64、128或256比特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的载荷大小可以为实际传输的Polar码的码长,即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换句话说,信道的载荷大小对应于Polar码的传输块(TB)大小。
420,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极化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
例如,在确定Polar码的母码码长N后,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例如为K比特进行Polar码编码,即对K比特和N-K个固定比特进行Polar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具体地,对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的过程可以按照现有的Polar编码方式进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应理解,在该目标信息为下行信息时,该发送端设备为网络设备,在该目标信息为上行信息时,该发送端设备为终端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可以是经过信源编码后的信息,也可以是经过其他编码方式编码后的信息甚至是未编码的信息,这里统称为信息比特。
430,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其中,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
具体地,在不进行速率匹配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信道传输N个编码比特,可以是指按照现有的信息传输的过程,通过第一信道传输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数字调制后的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和延迟的问题。
接收端设备接收到该N个编码比特后,可以进行解调、Polar译码等过程,进而可以获取到该目标信息。
具体地,接收端在不进行解速率匹配的情况下,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发送端没有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因此,接收端在进行译码时,无需进行解速率匹配的过程,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可选地,该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该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应理解,该目标信息还可以为其他信息,例如可以为广播信息、数据信息、确认信息、反馈信息等;相应地,该第一信道可以为其他信道,例如可以为广播信道、数据信道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例如,当该需要传输的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信道为PDCCH,发送端设备为网络设备,接收端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网络设备对DCI进行极化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并通过PDCCH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例如,对该N个编码比特经过加扰、调制、映射等过程后,通过PDCCH对应的资源传输。相应地,终端设备通过PDCCH接收该N个编码比特,并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获得该需要传输的信息。具 体而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搜索空间内的候选资源集合中的候选资源(PDCCH)上的信号,在盲检测候选频资源时,例如,根据参考信号对候选资源上承载的PDCCH进行解调,终端设备对接收到的控制信道的信息比特进行解码,并根据自己的ID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成功接收到发给自己的N个编码比特,之后进行Polar码译码获取该待传输的信息。如果校验失败,则网络设备并未在该候选资源上发送信息给自己。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该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该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该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该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例如,当该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时,该N个比特可以与当前的信道的格式相对应。即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信道状态确定PDCCH格式,并确定该格式对应的载荷大小N,然后对DCI进行Polar编码获得与信道的载荷大小对应的N个编码比特。
例如,该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可以为PDCCH格式(format)0-3、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例如,根据信道质量和/或信道的拥堵状态等确定当前传输DCI的PDCCH格式(format),同时也确定了传输该DCI的聚合等级和信道的载荷大小,由于该载荷大小为N=2n,因此,可以将N作为Polar码的母码长度,之后对该DCI进行Polar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由于该PDCCH的载荷的大小也为N个比特,因此,无需进行速率匹配即可通过PDCCH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其中,聚合等级用于表示该候选资源的大小,网络设备从与该聚合等级对应的该多个候选资源的集合中选择一个候选资源资用于承载该DCI。聚合等级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见现有标准的定义,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PDCCH格式设置了不同的聚合等级。下面将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聚合等级,信道该占用的聚合资源可以包括子帧的前1-3个正交频分多址OFDM符号中的1个CCE或连续的多个CCE,其中,PDCCH中的CCE(即PDCCH占用的CCE)包括2的整数次幂个资源单元组REG。
具体而言,在PDCCH的格式为m时,聚合等级为2m,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2m个控制信道单元CCE;其中,m=0、1、2、3…,每个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每个REG包括4个资源单元RE。
例如,在该PDCCH的格式为0,聚合等级为1,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1个控制信道单元CCE;
或者,该PDCCH的格式为1,聚合等级为2,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2个CCE;
或者,该PDCCH的格式为2,聚合等级为4,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4个CCE;
或者,该PDCCH的格式为3,聚合等级为8,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8个CCE;
或者,该PDCCH的格式为4,聚合等级为16,该PDCCH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为16个CCE,等等。
例如,每个CCE包括2个、4个、8个或16个REG等。只要CCE包括2的正整数 次幂个资源单元组REG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
下面以每个CCE包括8个REG为例进行说明各个PDCCH格式下的载荷大小。
具体地,在该PDCCH的格式为m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可以为64*2m比特、128*2m比特或256*2m比特。
例如,如表2所示,在每个CCE包括8个REG,调制方式为QPSK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为64*2m比特。具体地,在该PDCCH的格式为0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为64比特;在该PDCCH的格式为1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为128比特;在该PDCCH的格式为2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为256比特;在该PDCCH的格式为3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为512比特。
表2,本申请中PDCCH的格式与载荷大小的对应关系
PDCCH format 聚合等级 REG个数 载荷大小(比特)
0 1 8 64
1 2 16 128
2 3 32 256
3 4 64 512
应理解,表2的例子是在调制方式为QPSK时,各个PDCCH格式对应的载荷大小的情形,具体而言,在PDCCH格式为0时,PDCCH包括32个RE,每个RE可以承载一个QPSK符号,由于一个QPSK符号对应2个比特,因此,在调制方式为QPSK时,在PDCCH格式为0时,对应的载荷大小为64比特。在PDCCH格式为其他值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表2的中仅示出了在调制方式为QPSK,且一个CCE包括8个REG时的具体地例子,在调制方式不同或一个CCE包括的REG个数改变时,对应的载荷大小也需要相应的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每个CCE包括8个REG,在调制方式为16QAM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为128*2m比特。具体地,由于一个16QAM符号对应4个比特,因此,在调制方式为16QAM时,在PDCCH格式为0时,对应的载荷大小为128比特。在PDCCH格式为其他值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再例如,在每个CCE包括8个REG,在调制方式为64QAM时,该PDCCH的载荷大小为256*2m比特。具体地,由于一个64QAM符号对应8个比特,因此,在调制方式为64QAM时,在PDCCH格式为0时,对应的载荷大小为256比特。在PDCCH格式为其他值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以此类推,在调试方式改变为其他的方式时,PDCCH的载荷大小可以相应地改变。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控制信息为DCI,控制信道为PDCCH的情形,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可以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该控制信道可以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例如,现有的LTE中不同的PUCCH格式(format)对应不同的信道载荷长度,例如,对于format 2/2A/2B,信道载荷长度为20(比特);对于format3,信道载荷长度为32; 对于format4,信道载荷长度为288y(y=1/2/3/4/5/6/8);对于format5,信道载荷长度为144。由于在信道载荷长度与Polar母码的码长不同时,在进行Polar编码时需要进行速率匹配,以使得速率匹配后的编码长度与PUCCH的信道载荷长度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PUCCH各format,可以分别设计format 2/2A/2B/3的载荷长度为32;format4,载荷长度为512y(y=1/2/4/8);format5,载荷长度为256。
应理解,PUCCH传输上行公共控制信息的各个过程可以参照现有的PUCCH的传输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的PUCCH传输的区别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编码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过程,其他的各个过程可以与现有的PUCCH的传输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载荷长度相等,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控制信道的编码开销,并且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大大降低信道编码的复杂度和延迟,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该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例如,LTE中当PBCH原始比特长度为24比特时,添加16比特的CRC,采用1/3咬尾卷积码编码至120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常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下,速率匹配后比特数为1920比特,扩展CP下,速率匹配后为1728比特。采用本申请设计,PBCH的信息比特和校验比特共计40比特,可以设置PBCH的载荷大小为2048比特,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编码至母码长度为2048比特的长度的polar码,从而省去速率匹配过程,且可以将常规CP和扩展CP下的输出长度统一至2048,简化了系统设计。
应理解,PBCH传输广播消息的各个过程可以参照现有的PBCH的传输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的PBCH传输的区别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编码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过程,其他的各个过程可以与现有的PBCH的传输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应理解,上文中描述了第一信道为上行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道和广播信道的例子,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该第一信道还可以为确认/否认信道(ACK/NACK Channel)、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等。具体地,在第一信道为这些信道时,目标信息传输的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信道编码时,Polar码的母码码长N与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相等,因此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和延迟的问题。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应注意,图1至图4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1至图4的例子,显 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下面将结合图5和7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结合图6和图8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在传输的目标信息为下行信息时,该发送端设备为网络设备,在传输的目标信息为上行信息时,该发送端设备为终端设备。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发送端设备500包括:
确定单元510,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编码单元520,用于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
传输单元530,用于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因此,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和延迟的问题。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该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该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该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该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该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CCE包括8个REG。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该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该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传输单元530具体用于在不进行速率匹配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应理解,图5所示的发送端设备500能够实现图4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发送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发送端设备5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因此,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和延迟的问题。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在传输的目 标信息为下行信息时,该接收端设备为终端设备,在传输的目标信息为上行信息时,该接收端设备为网络设备。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接收端设备600包括:
接收单元610,用于通过第一信道接收N个编码比特,其中,该N个编码比特为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经过极化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译码单元620,用于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获得该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发送端没有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因此,接收端在进行译码时,无需进行解速率匹配的过程,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该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该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该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该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该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CCE包括8个REG。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该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该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译码单元620具体用于在不进行解速率匹配的情况下,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
应理解,图6所示的接收端设备600能够实现图4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接收端设备的各个过程。接收端设备6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发送端没有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因此,接收端在进行译码时,无需进行解速率匹配的过程,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在传输的目标信息为下行信息时,该发送端设备为网络设备,在传输的目标信息为上行信息时,该发送端设备为终端设备。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发送端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和收发器720,处理器710和收发器720相连,可选地,该发送端设备700还包括存储器730,存储器730与处理器710相连,进一步可选地,该发送端设备7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740。其中,处理器710、存储器730和收发器72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740相连,该存储器7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7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720收发信息或信号。
具体地,处理器710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控制收发器720用于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因此,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和延迟的问题。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7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73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7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73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73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7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40。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30,处理器710读取存储器73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该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该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该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该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该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CCE包括8个REG。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该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该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收发器720具体用于在不进行速率匹配的情况下,通过该第一信道传输该N个编码比特。
应理解,图7所示的发送端设备700能够实现图4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发送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发送端设备7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因此,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编码比特通过第一信道传输时无需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简化了信道的编码开销,进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无需进行速率匹配,避免由速率匹配操作带来的性能损失和延迟的问题。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在传输的目标信息为下行信息时,该接收端设备为终端设备,在传输的目标信息为上行信息时,该接收端设备为网络设备。具体地,如图8所示,该接收端设备800包括:
处理器810和收发器820,处理器810和收发器820相连,可选地,该发送端设备800还包括存储器830,存储器830与处理器810相连,进一步可选地,该发送端设备800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840。其中,处理器810、存储器830和收发器82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840相连,该存储器8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8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8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820收发信息或信号。
具体地,处理器810控制收发器820通过第一信道接收N个编码比特,其中,该N个编码比特为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经过极化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该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处理器810用于用于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获得该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发送端没有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因此,接收端在进行译码时,无需进行解速率匹配的过程,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8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8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83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8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83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83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8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40。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30,处理器810读取存储器830中的信息, 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该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该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该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该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该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CCE包括8个REG。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该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该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处理器810具体用于在不进行解速率匹配的情况下,对该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
应理解,图8所示的接收端设备800能够实现图4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接收端设备的各个过程。接收端设备8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编码比特的数目与信道的载荷长度相等,发送端没有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因此,接收端在进行译码时,无需进行解速率匹配的过程,降低了信息传输的复杂度。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 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6)

  1.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所述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
    通过所述第一信道传输所述N个编码比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所述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所述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8个REG。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8.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所述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信道传输所述N个编码比特,包括:
    在不进行速率匹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信道传输所述N个编码比特。
  10.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第一信道接收N个编码比特,其中,所述N个编码比特为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经过极化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所述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对所述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获得所述目标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所述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所述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8个REG。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所述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18.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包括:
    在不进行解速率匹配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
  19. 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所述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编码单元,用于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
    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信道传输所述N个编码比特。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所述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所述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8个REG。
  25.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26.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所述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27.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在不进行速率匹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信道传输所述N个编码比特。
  28. 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信道接收N个编码比特,其中,所述N个编码比特为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经过极化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所述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译码单元,用于对所述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获得所述目标信息。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所述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所述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8个REG。
  34.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35. 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所述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36. 根据权利要求28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译码单元具体用于在不进行解速率匹配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
  37. 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根据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确定极化Polar码的母码长度N,所述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并对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进行Polar码编码获得N个编码比特;
    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信道传输所述N个编码比特。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所述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所述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40. 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8个REG。
  43. 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44. 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所述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45. 根据权利要求37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在不进行速率匹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信道传输所述N个编码比特。
  46. 一种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第一信道接收N个编码比特,其中,所述N个编码比特为需要传输的目标信息经过极化Polar码编码后获得的,所述第一信道的载荷大小为N个比特,N为2n,n为正整数;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对所述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获得所述目标信息。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信息为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为控制信道。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的载荷大小与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相对应,所述控制信道的格式为预设的多个信道格式中的一个,所述多个信道格式中每个信道格式对应一个信道载荷大小,所述多个信道格式所对应的多个载荷大小均为2的正整数次幂。
  49. 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控制信道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
  50.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PDCCH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包括2x个资源单元组REG,x为正整数。
  51.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CE包括8个REG。
  52. 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上行公共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道为上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53. 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为广播消息,所述控制信道为广播信道PBCH。
  54. 根据权利要求46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在不进行解速率匹配的情况下,对所述N个编码比特进行Polar码译码。
  55.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重传Polar码的方法的指令。
  56.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重传Polar码的方法的指令。
PCT/CN2017/096654 2016-09-14 2017-08-09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WO201804995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R112019002429A BR112019002429A2 (pt) 2016-09-14 2017-08-09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informações, dispositivo de transmissão final, dispositivo de recebimento final e míd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P17850153.2A EP3487097B1 (en) 2016-09-14 2017-08-09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ending end device
JP2019512253A JP6731115B2 (ja) 2016-09-14 2017-08-09 情報送信方法、送信端デバイス及び受信端デバイス
US16/352,796 US10966118B2 (en) 2016-09-14 2019-03-13 Channel enco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5091.1A CN107835063B (zh) 2016-09-14 2016-09-14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201610825091.1 2016-09-14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6/352,796 Continuation US10966118B2 (en) 2016-09-14 2019-03-13 Channel enco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49951A1 true WO2018049951A1 (zh) 2018-03-22

Family

ID=61618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096654 WO2018049951A1 (zh) 2016-09-14 2017-08-09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6118B2 (zh)
EP (1) EP3487097B1 (zh)
JP (1) JP6731115B2 (zh)
CN (3) CN109245857B (zh)
BR (1) BR112019002429A2 (zh)
WO (1) WO2018049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55546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anaging progressive statistical ids
CN109245857B (zh) * 2016-09-14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WO2018064407A1 (en) 2016-09-28 2018-04-05 Idac Holdings, Inc. Efficient broadcast channel in beamformed systems for nr
US10931398B2 (en) * 2016-12-06 2021-0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by using polar code
CN108809332B (zh) 2017-05-05 2021-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lar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434042A (zh) * 2017-11-15 2020-07-17 Idac控股公司 利用极性码进行urllc传输
CN110351008B (zh) * 2018-04-04 2020-10-0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917195B2 (en) * 2018-05-21 2021-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mother code determination for multi-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communication
CN110830162A (zh) * 2018-08-14 2020-02-2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有部分信息下进行极性码传输的方法和使用其的装置
CN108988993B (zh) * 2018-08-31 2020-03-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降低极化码盲检测虚警率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447042B (zh) * 2019-01-17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极化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9873686B (zh) * 2019-03-11 2020-06-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的5g广播信道合并接收方法
CN112583751B (zh) * 2019-09-27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2583878B (zh) * 2019-09-30 2023-03-14 阿波罗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车辆信息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338918A (zh) * 2020-03-03 2021-09-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有杆泵抽油机井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JP7183479B2 (ja) 2020-04-28 2022-1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符号化回路、復号回路、制御回路、記憶媒体および復号方法
CN112564769B (zh) * 2020-11-30 2022-08-26 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速率分级调节的低轨卫星高速通信方法、发射端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322A (zh) * 2015-09-16 2015-1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sc译码的部分和方法
CN105164959A (zh) * 2014-02-21 2015-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056843A1 (en) * 2011-11-08 2016-02-25 Warren GROS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coding polar codes
CN105900365A (zh) * 2014-03-31 2016-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及装置、无线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7451A1 (en) * 2003-09-12 2005-03-24 Ems Technologies Canada, Ltd. Joint synchronizer and decoder
CN102299735B (zh) * 2010-06-25 2014-03-1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Ir接口带宽的方法及分布式基站
US8948305B2 (en) * 2010-11-16 2015-02-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CN102164025B (zh) * 2011-04-15 2013-06-0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重复编码和信道极化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USRE49547E1 (en) * 2013-08-20 2023-06-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using polar coding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5164956B (zh) * 2013-11-04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和设备、无线通信装置
KR102157667B1 (ko) * 2014-05-15 2020-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천공 장치 및 그의 천공 방법
US10461779B2 (en) * 2015-08-12 2019-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CN107800510B (zh) * 2016-09-05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Polar码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45857B (zh) * 2016-09-14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56843A1 (en) * 2011-11-08 2016-02-25 Warren GROS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coding polar codes
CN105164959A (zh) * 2014-02-21 2015-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00365A (zh) * 2014-03-31 2016-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及装置、无线通信装置
CN105141322A (zh) * 2015-09-16 2015-1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极化码sc译码的部分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02429A2 (pt) 2019-06-04
CN107835063B (zh) 2023-10-20
US10966118B2 (en) 2021-03-30
EP3487097B1 (en) 2020-12-02
EP3487097A1 (en) 2019-05-22
CN109245857A (zh) 2019-01-18
JP6731115B2 (ja) 2020-07-29
EP3487097A4 (en) 2019-07-31
CN109245857B (zh) 2019-09-20
CN117375766A (zh) 2024-01-09
US20190215720A1 (en) 2019-07-11
CN107835063A (zh) 2018-03-23
JP2019535163A (ja)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49951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US10361815B2 (en) Polar code 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43809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14927B2 (en) Compression code for transferring rate matched data between devices
WO2017124844A1 (zh) 确定极化码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7101631A1 (zh) 用于处理极化码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8127064A1 (zh)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0535767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冗長バージョン設計ソリューション
WO2018045849A1 (zh) 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WO2018137518A1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20039088A1 (en)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20200028619A1 (en) En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US20200274663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18098691A1 (zh) 一种控制信道生成方法、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228553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7193932A1 (zh) 通信方法及其网络设备、用户设备
WO202202251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1239957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0545154B (zh) 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78736A1 (zh) 控制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18133001A1 (zh)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3109733A1 (zh) 一种速率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07621A1 (zh) 一种Polar码编解码方法及装置
WO20220476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belief propagation based decoding
WO2020048542A1 (zh) 配置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8501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78501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190214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5122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REG Reference to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BR

Ref legal event code: B01A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190024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190024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B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2

Effective date: 201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