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1008B -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1008B
CN110351008B CN201810304944.6A CN201810304944A CN110351008B CN 110351008 B CN110351008 B CN 110351008B CN 201810304944 A CN201810304944 A CN 201810304944A CN 110351008 B CN110351008 B CN 110351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resource
time
indication
user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49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1008A (zh
Inventor
曲鑫
黄甦
周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049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0907 priority patent/WO2019192443A1/zh
Priority to US16/975,689 priority patent/US11546081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351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1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1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以及装置,所述配置方法包括:对已配置上行传输复用模式的用户配置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括时频资源单元,所述时频资源单元为所述用户在其上进行速率匹配的时频资源;向所述用户发送至少一个指示组,以指示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所述上行传输复用模式指所述用户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上行传输。从而使eMBB用户能够获取URLLC用户传输上行DMRS的时频资源位置,不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因此,能够提升URLLC用户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5G通信业务中,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不同数据发送时长的用户可以复用相同的时频物理资源。例如,高可靠低延时(Ultra Reliable&Low 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用户的发送时长较短,为短时长(short time duration)用户;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用户的发送时长较长,为长时长(long timeduration)用户。
为满足短时长用户的低延时需求,基站可以在已调度的长时长用户的上行时频资源上,调度发送时长较短的用户,从而实现短时长用户复用长时长用户的上行时频资源。例如,基站在调度eMBB用户的上行时频资源上,调度URLLC用户复用eMBB用户的上行时频资源。但是,eMBB用户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可能与URLLC用户传输上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发生冲突,从而影响URLLC用户的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eMBB在用户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可能与URLLC用户传输上行DM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发生冲突,从而影响URLLC用户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法,所述配置方法包括:对已配置上行传输复用模式的用户配置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括时频资源单元,所述时频资源单元为所述用户在其上进行速率匹配的时频资源;向所述用户发送至少一个指示组,以指示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所述上行传输复用模式指所述用户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上行传输。
可选地,对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配置至少一个参考范围,其中,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对应一个参考范围。
可选地,所述符号级指示采用第一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所包含的总符号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符号,表示在该符号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可选地,每个指示组在时域上以第一比特位图的长度作为单位进行周期重复应用。
可选地,所述资源块级指示采用第二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所包含的总物理资源块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物理资源块,表示在该物理资源块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可选地,所述子载波级指示采用第三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三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内的一个物理资源块所包含的子载波数,第三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子载波,表示在该子载波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可选地,所述子载波级指示通过指示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的方式进行指示,表示在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上进行速率匹配,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为所述用户对应子载波间隔下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内的子载波索引,且所述子载波索引由所述用户根据配置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计算确定。
可选地,所述参考范围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或采用默认设置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可选地,所述默认设置在频域上为所述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在时域上为用户进行上行传输的一个时隙。
可选地,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可选地,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基站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所述用户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之前,在由RRC信令配置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后,所述用户在所述动态指示所配置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可选地,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MAC控制单元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可选地,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
可选地,在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同时,接收至少一个参考范围;或根据默认设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参考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对已配置上行传输复用模式的用户配置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括时频资源单元,所述时频资源单元为所述用户在其上进行速率匹配的时频资源;向所述用户发送至少一个指示组,以指示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所述上行传输复用模式指所述用户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上行传输。
可选地,对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配置至少一个参考范围,其中,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对应一个参考范围。
可选地,所述符号级指示采用第一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所包含的总符号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符号,表示在该符号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可选地,每个指示组在时域上以第一比特位图的长度作为单位进行周期重复应用。
可选地,所述资源块级指示采用第二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所包含的总物理资源块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物理资源块,表示在该物理资源块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可选地,所述子载波级指示采用第三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三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内的一个物理资源块所包含的子载波数,第三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子载波,表示在该子载波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可选地,所述子载波级指示通过指示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的方式进行指示,表示在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上进行速率匹配,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为所述用户对应子载波间隔下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内的子载波索引,且所述子载波索引由所述用户根据配置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计算确定。
可选地,所述参考范围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或采用默认设置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可选地,所述默认设置在频域上为所述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在时域上为用户进行上行传输的一个时隙。
可选地,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可选地,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基站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所述用户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之前,在由RRC信令配置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后,所述用户在所述动态指示所配置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可选地,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MAC控制单元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可选地,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基站对已配置上行传输复用模式的用户配置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括时频资源单元,所述时频资源单元为所述用户在其上进行速率匹配的时频资源,并向所述用户发送至少一个指示组,以指示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从而使eMBB用户能够获取URLLC用户传输上行DMRS的时频资源位置,从而进行速率匹配,不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因此,能够提升URLLC用户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图样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在S11中,对已配置上行传输复用模式的用户配置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括时频资源单元,所述时频资源单元为所述用户在其上进行速率匹配的时频资源。
在S12中,向所述用户发送至少一个指示组,以指示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所述上行传输复用模式指所述用户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上行传输。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避免eMBB用户在上行数据传输时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与URLLC的上行DMRS的时频资源位置发生冲突,从而保证URLLC用户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在对所述用户配置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同时,对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配置至少一个参考范围,其中,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对应一个参考范围。这里的“同时”并非指基站配置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配置参考范围在时刻上要完全相同。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参考范围可以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或采用默认设置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并且,基站为用户配置所述参考范围与指示组的对应关系,用户在收到指示组后可根据已配置的对应关系,在对应的所述参考范围内根据指示组指示确定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在具体实施中,一个eMBB用户可以被配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参考范围;一个所述参考范围内可以配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一个所述时频资源集合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指示组指示。
具体地,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图3均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端口图样示意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为15kHz,基站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为上行传输复用模式,并通过RRC信令对所述eMBB用户进行配置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及参考范围,所述eMBB用户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在具体实施中,系统中有一个URLLC用户,被标识为第一URLLC用户。参见图2,所述第一URLLC用户被配置为采用免调度类型一(configured grant UL transmission type1)进行上行传输,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且传输资源周期为2符号,在每个所述周期内传输的时频资源位置如下:在频域上为PRB0-PRB2,在时域上为周期内的前两个符号,上行DMRS占一个符号,且所述第一URLLC用户被配置的上行DMRS端口号为上行DMRS配置类型2中的端口1,位于一个PRB内的子载波0,1,6和7四个子载波上。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配置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向所述eMBB用户指示第一URLLC用户的上行DMRS的时频资源位置,并同时为该用户配置第一参考范围。所述第一参考范围即为所述上行时频资源的参考范围,在频域上为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0-PRB9,其中,PRB索引可以为小区级的公共PRB索引,也可以为eMBB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的专用PRB索引。所述参考范围在时域上为所述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一个时隙。所述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一个指示组来指示,标记为第一指示组。
具体地,在第一指示组中,符号级指示采用第一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比特位图的大小为所述参考范围包含的总符号数,即为14比特,每一比特对应所述参考范围内在时域上的一个符号,即为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一个符号。如图2所示,根据第一URLLC用户上行DMRS的时域传输位置,第一比特位图可以确定为[10101010101010],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比特位图可以从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MSB)到最低有效位(Least Significant Bit,LSB)指示时域符号由小到大,或者指示时域符号由大到小,因此第一比特位图也可以为[01010101010101]。
进一步,在第一指示组中,资源块级指示采用第二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比特位图的大小为所述参考范围包含的PRB数,即为10比特,每一比特对应所述参考范围内在频域上的一个PRB。如图2所示,根据第一URLLC用户上行DMRS的频域传输位置,第二比特位图可以确定为[1110000000],同样地,第二比特位图也可以为[0000000111]。
进一步,在第一指示组中,子载波级指示采用第三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三比特位图的大小为一个PRB内包含的子载波数,即为12比特,每一比特对应所述参考范围内在一个PRB内的一个子载波。参考图4,根据第一URLLC用户上行DMRS端口图样,且由于所述第一URLLC用户被配置的上行DMRS端口号为上行DMRS配置类型2中的端口1,第三比特位图可以确定为[110000110000]。
在本实施例中,子载波级指示还可以采用指示上行DMRS配置类型和上行DMRS端口号的及DMRS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方式进行指示,表示在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上进行速率匹配,且所述子载波索引由所述用户根据配置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计算确定,具体方式为:用高一位比特来指示上行DMRS配置类型,高一位比特为0表示上行DMRS配置类型1;高一位比特为1表示上行DMRS配置类型2。并用X个比特来指示上行DMRS端口号,在本实施例中,占用一个符号的上行DMRS配置类型2的总端口数为6,即X为6,用中间六位比特指示。并用低两位比特来指示DMRS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eMBB用户子载波间隔的关系,00表示子载波间隔相同,01表示DMRS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eMBB用户子载波间隔的2倍,10表示4倍,11表示8倍。综上,上行DMRS端口号为上行DMRS配置类型2的端口1可以由9比特来表示,即为[101000000]。eMBB用户根据收到的子载波级指示,由高一比特确定为DMRS配置类型2,因此确定端口图样如图4所示,继续根据中间六比特取值010000可以确定DMRS端口号为1,对应DMRS子载波间隔下的子载波索引为0,1,6和7,继续根据低两比特取值00可以确定为DMRS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与eMBB用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因此,eMBB用户可以确定子载波级指示为eMBB用户子载波间隔下一个物理资源块的子载波索引0,1,6和7。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将第一指示组通过RRC信令发送给eMBB用户,用户根据第一指示组可以确定在每个时隙内的符号0,2,4,6,8,10和12,频域PRB0-PRB3上,且在每个PRB内的子载波0,1,6和7上进行速率匹配,即不发送上行数据。
参考图3,系统中有另一个URLLC用户,被标识为第二URLLC用户。所述第二URLLC用户被配置为采用免调度类型一进行上行传输,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且传输资源周期为7符号,在每个周期内传输的时域资源位置为周期内的前7个符号,每个周期内传输的频域资源位置为两个PRB。因eMBB用户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因此第二URLLC用户的一个符号长度是eMBB用户一个符号长度的一半,一个PRB的大小是eMBB用户中一个PRB大小的二倍。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向eMBB用户指示第二URLLC用户的上行DMRS的时频资源位置,并同时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第一参考范围。所述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一个指示组来指示,标记为第二指示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URLLC用户的第一个PRB在所述第一时频参考范围内的对应频域位置PRB3-PRB4,第二个PRB的对应频域位置为PRB5-PRB6。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URLLC用户上行DMRS配置为一个符号,且被配置的上行DMRS端口号为上行DMRS配置类型2的端口2,位于30kHz子载波间隔下的一个PRB内的子载波2,3,8和9四个子载波上。
具体地,在第二指示组中,符号级指示采用第一比特位图进行指示,共包含14比特,每一比特对应所述参考范围内在时域上的一个符号,即为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一个符号。因第二URLLC用户的一个传输周期为7符号,且一个时域符号的长度是eMBB用户符号长度的一半,eMBB用户的一个时隙内包含第二URLLC用户的4个传输周期,根据第二URLLC用户的上行DMRS的时域传输位置,第一比特位图可以确定为[10010001001000]。同样地,第一比特位图也可以为[00010010001001]。
进一步,在第二指示组中,资源块级指示采用第二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比特位图的大小为所述参考范围包含的PRB数,即为10比特,每一比特对应所述参考范围内在频域上的一个PRB。如图3所示,根据第二URLLC用户上行DMRS的频域传输位置,第二比特位图可以确定为[0001111000]。
进一步,在第二指示组中,子载波级指示采用第三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三比特位图的大小为eMBB用户的子载波间隔下一个PRB内包含的子载波数,即为12比特,每一比特对应所述参考范围内在一个PRB内的一个子载波。
根据第二URLLC用户的上行DMRS端口图样,其在30kHz子载波间隔下的一个PRB内的子载波索引为:2,3,8,9。考虑到30kHz子载波间隔下的一个PRB大小的为15kHz子载波间隔下的一个PRB大小的两倍,经过折算,第二URLLC用户的第一个PRB内的子载波2、子载波3、子载波8和子载波9对应到第一参考范围内的PRB3中的子载波4、子载波5、子载波6、子载波7和PRB4中的子载波4、子载波5、子载波6、子载波7。所述第二URLLC用户的第二个PRB内子载波2、子载波3、子载波8和子载波9对应到第一参考范围内的PRB5中的子载波4、子载波5、子载波6、子载波7和PRB6中的子载波4、子载波5、子载波6、子载波7。因此第三比特位图指示第一参考范围的一个PRB中的子载波4-7,可以确定为[000011110000]。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将第二指示组通过RRC信令发送给eMBB用户,用户根据第二指示组可以确定在每个时隙内的符号0,3,7和10,频域PRB3-PRB6上,且在每个PRB内的子载波4,5,6和7上进行速率匹配,即不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可以由基站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所述用户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之前,在由RRC信令配置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后,所述用户在所述动态指示所配置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具体地,结合参考图2,图3和图4,通过以下实施例说明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可以由基站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为15kHz,基站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为上行传输复用模式,并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及参考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用户配置上行时频资源集合,且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MAC控制单元(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如图2、图3所示,基站通过RRC信令为eMBB用户配置两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标记为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并同时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第一参考范围。所述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分别由第一指示组和第二指示组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组和第二指示组均包括第一比特位图、第二比特位图和第三比特位图。所述第一参考范围在频域上为PRB0-PRB9,其中,PRB索引可以为小区级的公共PRB索引,也可以为eMBB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的专用PRB索引。所述参考范围在时域上为所述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一个时隙。
由上述第一实施例可知,所述第一指示组的第一比特位图为[10101010101010],第二比特位图为[1110000000],第三比特位图为[110000110000]。所述第二指示组的第一比特位图为[10010001001000],第二比特位图为[0001111000],第三比特位图为[000011110000]。
同样地,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各比特位图均可以从最高有效位到最低有效位指示时域符号由小到大,或者指示时域符号由大到小,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eMBB用户在未收到任何MAC CE指示之前,在由RRC信令配置的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在第一时刻,所述eMBB用户收到MAC CE指示,仅指示了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因此,在第一时刻之后,所述eMBB用户将在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在第二时刻,所述eMBB用户收到一个新的MAC CE指示,仅指示了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因此,在第二时刻之后,所述eMBB用户将在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在第三实施例中,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为15kHz,基站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为上行传输复用模式,并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及参考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eMBB用户配置上行时频资源集合,且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如图2、图3所示,基站通过RRC信令为eMBB用户配置两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标记为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并同时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第一参考范围。所述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分别由第一指示组和第二指示组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组和第二指示组均包括第一比特位图、第二比特位图和第三比特位图。所述第一参考范围在频域上为PRB0-PRB9,其中,PRB索引可以为小区级的公共PRB索引,也可以为eMBB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的专用PRB索引。所述参考范围在时域上为所述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一个时隙。
由上述第一实施例可知,所述第一指示组的第一比特位图为[10101010101010],第二比特位图为[1110000000],第三比特位图为[110000110000]。所述第二指示组的第一比特位图为[10010001001000],第二比特位图为[0001111000],第三比特位图为[000011110000]。
同样地,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各比特位图均可以从最高有效位到最低有效位指示时域符号由小到大,或者指示时域符号由大到小,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eMBB用户在未收到任何DCI指示之前,在由RRC信令配置的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在第一时刻,所述eMBB用户收到一个DCI指示,所述DCI指示包含两个信息比特,当所述两个比特为10时,DCI仅指示了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因此,在第一时刻之后,所述eMBB用户将在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在第二时刻,所述eMBB用户收到一个新的DCI指示,为01,仅指示了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因此,在第二时刻之后,所述eMBB用户将在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为发送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DCI指示新设计一个DCI格式或复用现有DCI格式,且对该DCI的监听周期可以由基站来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eMBB用户可以被配置有多个所述参考范围。结合参考图2、图4和图5,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分布示意图。
在第四实施例中,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为15kHz,基站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为上行传输复用模式,并通过RRC信令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及参考范围,所述eMBB用户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eMBB用户配置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时频参考资源集合,并同时配置第一参考范围和第二参考范围。所述第一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分别由第一指示组和第二指示组,所述第一指示组和第二指示组均包括第一比特位图、第二比特位图和第三比特位图。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述第一参考范围在频域上为PRB0-PRB9,其中,PRB索引可以为小区级的公共PRB索引,也可以为eMBB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的专用PRB索引。所述参考范围在时域上为所述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一个时隙。参考图5,所述第二参考范围在频域上为PRB20-PRB29,其中,PRB索引可以为小区级的公共PRB索引,也可以为eMBB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的专用PRB索引。所述参考范围在时域上为所述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一个时隙。
由上述第一实施例可知,所述第一指示组的第一比特位图为[10101010101010],第二比特位图为[1110000000],第三比特位图为[110000110000]。所述第二指示组的第一比特位图为[10010001001000],第二比特位图为[0001111000],第三比特位图为[000011110000],具体配置细节不再赘述。
同样地,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各比特位图均可以从最高有效位到最低有效位指示时域符号由小到大,或者指示时域符号由大到小,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一个eMBB用户配置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可以由多个指示组指示。参考图4和图6,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分布示意图。
在第五实施例中,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为15kHz,基站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为上行传输复用模式,并通过RRC信令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及参考范围,所述eMBB用户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6,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eMBB用户进行配置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对应第一URLLC用户和第二URLLC用户的上行DMRS的时频资源位置,并同时为所述eMBB用户配置第一参考范围。所述第一参考范围在频域上为PRB0-PRB9,其中,PRB索引可以为小区级的公共PRB索引,也可以为eMBB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的专用PRB索引。所述参考范围在时域上为所述eMBB用户的工作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一个时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第一指示组和第二指示组共同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组和第二指示组均包括第一比特位图、第二比特位图和第三比特位图。
由上述第一实施例可知,所述第一指示组的第一比特位图为[10101010101010],第二比特位图为[1110000000],第三比特位图为[110000110000]。所述第二指示组的第一比特位图为[10010001001000],第二比特位图为[0001111000],第三比特位图为[000011110000],具体配置细节不再赘述。
同样地,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各比特位图均可以从最高有效位到最低有效位指示时域符号由小到大,或者指示时域符号由大到小,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在以上各实施例中,每个指示组在时域上以第一比特位图的长度作为单位进行周期重复应用,也就是说,所述eMBB用户在时域上被周期配置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其周期长度为第一比特位图的长度,并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参考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S21中,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在S22中,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eMBB用户在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同时,接收至少一个参考范围;或根据默认设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参考范围。
本实施例中关于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1至图6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8提供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装置,包括存储器81、处理器82,存储器上81存储有可在处理器8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在存储器81上的计算机程序即为实现上述方法步骤的程序,所述处理器8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所述存储器81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所述步骤请参见上文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图9提供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装置,存储器91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9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在存储器91上的计算机程序即为实现上述方法步骤的程序,所述处理器9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所述存储器91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所述步骤请参见上文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方法包括:
对已配置上行传输复用模式的用户配置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括时频资源单元,所述时频资源单元为所述用户在其上进行速率匹配的时频资源;
向所述用户发送至少一个指示组,以指示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所述上行传输复用模式指所述用户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上行传输;
对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配置至少一个参考范围,其中,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对应一个参考范围,所述参考范围用于根据指示组指示确定参考范围内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级指示采用第一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所包含的总符号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符号,表示在该符号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指示组在时域上以第一比特位图的长度作为单位进行周期重复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块级指示采用第二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所包含的总物理资源块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物理资源块,表示在该物理资源块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级指示采用第三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三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内的一个物理资源块所包含的子载波数,第三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子载波,表示在该子载波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级指示通过指示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的方式进行指示,表示在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上进行速率匹配,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为所述用户对应子载波间隔下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内的子载波索引,且所述子载波索引由所述用户根据配置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计算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范围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或采用默认设置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设置在频域上为所述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在时域上为用户进行上行传输的一个时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基站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所述用户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之前,在由RRC信令配置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后,所述用户在所述动态指示所配置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MAC控制单元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13.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
在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同时,接收至少一个参考范围;或根据默认设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参考范围,所述参考范围用于根据指示组指示确定参考范围内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14.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对已配置上行传输复用模式的用户配置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包括时频资源单元,所述时频资源单元为所述用户在其上进行速率匹配的时频资源;
向所述用户发送至少一个指示组,以指示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所述上行传输复用模式指用户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上行传输;对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配置至少一个参考范围,其中,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对应一个参考范围,所述参考范围用于根据指示组指示确定参考范围内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级指示采用第一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所包含的总符号数,第一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符号,表示在该符号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指示组在时域上以第一比特位图的长度作为单位进行周期重复应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块级指示采用第二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所包含的总物理资源块数,第二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物理资源块,表示在该物理资源块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级指示采用第三比特位图进行指示,所述第三比特位图中的比特数为所述参考范围内的一个物理资源块所包含的子载波数,第三比特位图中的每一比特指示一个子载波,表示在该子载波上进行速率匹配与否。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级指示通过指示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的子载波的方式进行指示,表示在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上进行速率匹配,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发送端口对应的子载波索引为所述用户对应子载波间隔下的一个物理资源块内的子载波索引,且所述子载波索引由所述用户根据配置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类型,解调参考信号端口号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计算确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范围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或采用默认设置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默认设置在频域上为所述用户的激活带宽部分,在时域上为用户进行上行传输的一个时隙。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基站通过RRC信令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基站通过RRC信令与动态指示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所述用户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之前,在由RRC信令配置的速率匹配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在收到所述动态指示后,所述用户在所述动态指示所配置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MAC控制单元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指示为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对用户指示至少一个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26.一种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在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所包含的时频资源单元上进行速率匹配;
其中,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由至少一个指示组指示,所述指示组包括符号级指示,资源块级指示和子载波级指示;
在接收至少一个所述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同时,接收至少一个参考范围;或
根据默认设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参考范围,所述参考范围用于根据指示组指示确定参考范围内的上行时频资源集合。
CN201810304944.6A 2018-04-04 2018-04-04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51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4944.6A CN110351008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080907 WO2019192443A1 (zh) 2018-04-04 2019-04-02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6/975,689 US11546081B2 (en) 2018-04-04 2019-04-0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time-frequency resource set,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uplink time-frequency resource se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4944.6A CN110351008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1008A CN110351008A (zh) 2019-10-18
CN110351008B true CN110351008B (zh) 2020-10-02

Family

ID=6809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4944.6A Active CN110351008B (zh) 2018-04-04 2018-04-04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6081B2 (zh)
CN (1) CN110351008B (zh)
WO (1) WO20191924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5088B (zh) * 2019-03-28 2022-04-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谱上的资源指示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71740A (zh) * 2020-08-06 2022-02-18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复用时频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038610B (zh) * 2021-02-10 2023-06-2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649A (zh) * 2008-12-02 2011-11-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
CN103220802A (zh) * 2012-01-19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806581A4 (en) * 2012-01-17 2015-09-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UTGO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71398A1 (en) * 2016-03-29 2017-10-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ame structure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79915A2 (ko) * 2016-04-12 2017-10-19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동일한 자원으로 광대역 트래픽과 기계간 통신 트래픽 또는 초저지연 통신 트래픽을 동시에 다중화하여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7295659A (zh) * 2016-04-0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8031846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bility coordination across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624A (zh) * 2012-05-11 2013-11-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e-pdcch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018079A1 (ko) * 2014-08-01 2016-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7040345B (zh) * 2016-02-03 2020-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0354B (zh) * 2016-02-04 2020-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dmrs的配置方法、网元、上行dmrs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734676B (zh) 2016-08-12 2021-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28481B (zh) * 2016-09-01 2022-03-18 株式会社Kt 在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中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9245857B (zh) * 2016-09-14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US11595948B2 (en) * 2016-09-23 2023-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patterns for scheduling ser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3535903A1 (en) * 2016-11-04 2019-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for uplink short tti transmissions
CN106941724B (zh) * 2017-05-09 2020-1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728002B2 (en) * 2017-08-10 2020-07-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WO2019096919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configuring a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649A (zh) * 2008-12-02 2011-11-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
EP2806581A4 (en) * 2012-01-17 2015-09-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UTGO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20802A (zh) * 2012-01-19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171398A1 (en) * 2016-03-29 2017-10-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ame structure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295659A (zh) * 2016-04-0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7179915A2 (ko) * 2016-04-12 2017-10-19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동일한 자원으로 광대역 트래픽과 기계간 통신 트래픽 또는 초저지연 통신 트래픽을 동시에 다중화하여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18031846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bility coordination across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MBB and URLLC dynamic multiplexing and preemption indication on the uplink;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1#92 R1-1802854 Athens,Greece》;20180302;1-8 *
Multiplexing data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durations;viv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NR#3 R1-1715646 Nagoya,Japan》;20170921;1-6 *
On pre-emption indication for DL multiplexing of URLLC and eMBB;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90bis R1- 1717081 Prague,Czech Republic》;20171013;1-16 *
Remaining issues in Pre-emption Indicator;Sony;《3GPP TSG RAN WG1 Meeting#91 R1-1720463 Reno,USA》;20171201;1-6 *
URLLC DL pre-emption and UL suspension indication channel design;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1#91 R1-1720692 Reno,Nevada,US》;20171201;1-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6081B2 (en) 2023-01-03
CN110351008A (zh) 2019-10-18
WO2019192443A1 (zh) 2019-10-10
US20210385004A1 (en)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18292B1 (ko) 차세대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63116A1 (zh) 发送及接收第二级sci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发送ue及接收ue
CN109041018B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RU249624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опо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я
EP1758327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n OFDM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274476B (zh)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接收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1547022B (zh) Lte tdd系统中发送srs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73167B (zh) 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9391452B (zh) 分配、获取空闲态coreset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可读介质
WO2016112721A1 (zh) 非授权资源使用方法、系统、基站、ue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TWI772312B (zh) 基於無線網絡的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EP2074722A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rame structure having variable sized cyclic prefix
CA263716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01247B (zh) 一种支持可变的子载波间距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51008B (zh) 上行时频资源集合的配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765134A (zh) 用于载波聚合的srs配置参数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IL267415B (en)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a network device and a terminal device
EP3965349A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324898B (z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接收及其时域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WO2016177177A1 (zh) 发送、接收短传输时间间隔通信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78885A (zh) 下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7046713B (zh) 下行控制信道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08809574A (zh) Csi-rs配置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站、用户设备
WO2016183842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接入点
CN101867949B (zh) 信道测量导频与物理资源块的映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9 18 / F, block B, Zhizhen building, No.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Room 516, building A, Tsinghua Science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PREADTRUM HI-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