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3067782A1 -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3067782A1
WO2013067782A1 PCT/CN2012/071171 CN2012071171W WO2013067782A1 WO 2013067782 A1 WO2013067782 A1 WO 2013067782A1 CN 2012071171 W CN2012071171 W CN 2012071171W WO 2013067782 A1 WO2013067782 A1 WO 201306778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s
microphone
sound
microphone device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11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黄维财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306778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3067782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 H04R1/406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microphones

Definitions

  • the outer portions of the two microphones are provided with a rubber sleeve for ensuring the airtightness of the leading sound tube.
  • a sealing rubber pad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back cover and the two microphones to ensure the airtightness of the rear sound tube.
  • Figure 6 is a general cardioid microphone directivity diagram
  • FIG. 8 is a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size of a microphone module according to a preferred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left and right rear sound holes are two left and right grooves opened inside the back cover, and the space formed by the left and right IHJ slots and the front cover constitutes two rear guides of the microphone Sound tube.
  • the outer portions of the two microphones are provided with a rubber sleeve for ensuring the airtightness of the leading sound tube.
  • a sealing rubber pad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back cover and the two microphones to ensure the airtightness of the rear sound tube.
  • Fig. 5 is a view showing the combined structure of any one of the two microphones 3 and the rubber sleeve 5. As shown in Fig. 5, the rubber sleeve 5 is sleeved around the microphone, so that the rubber sleeve 5 is integrated with the microphone, so that the two parts can be assembled together into the front cover 1 to reduce the assembly difficulty of the microphone 3.
  • the above is only a preferred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nd is not intended to limit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be embodied in various other embodiments without departing from the spirit and scope of the invention.
  • Various changes and modifications may be made to the invention, and such changes and modifications are intended to be include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appended claims.
  • INDUSTRIAL APPLICABILITY The above technical solution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 directivity microphone module that is small in geometry,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can be realized without a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 and is connected in parallel by using two microphones, and then placed in a special
  • the outer casing structure is designed and packaged to achieve high directivity of the microphone module.
  • the microphone module can achieve a minimum pickup angle of 90 degrees, and the directional microphone module can perform remote recording and obtain better voice qualit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该麦克风装置包括两颗麦克风和外壳,两颗麦克风并联连接后,装入外壳;外壳的前面设有左右两个前入声孔,外壳的侧面设有左右两个后入声孔。与传统远距离语音装置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现麦克风装置高指向性的同时大大减小了几何尺寸,且实现过程不需要任何信号处理及算法,使得该录音装置结构简单、尺寸小巧、成本低廉且容易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拾音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三网融合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推广, 计算机网、 电信网络与有线电 视网络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和应用。 如要在电视机 上融合计算机网络和电信通讯网络, 就需要电视机具备远距离录音的功能, 即在看电视的位置与对方轻松的通话交流。
对于普通的录音装置来说, 麦克风录到目标语音信号的同时, 也会录到 环境噪声信号, 由于录音距离较远, 会导致麦克风录音信噪比不足, 从而使 得录到的声音模糊不清, 可懂度差。 因此, 需要录音装置能够 "挑选" 信号, 拾取目标信号而压制环境噪声信号。 远距离拾音的原理是: 利用录音装置高 指向性, 指向目标声信号, 而其他方向到达录音装置的声信号都会被压制掉, 从而增大信噪比实现远距离录音, 即远距离录音是通过麦克风的高指向性来 实现的。
目前的远距离拾音装置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干涉管结构的枪式 麦克风(如电视台记者常用的麦克风) , 其结构如图 1所示, 此类麦克风的 特点是利用干涉管上多孔结构对声波干涉相消的办法压制非正面入声的声 音, 由于在录音麦克风前段添加了干涉管, 因此其长度较大, 一般在 400mm 以上; 另一类是基于信号处理算法的阵列式麦克风, 其结构如图 2所示, 此 类麦克风模组的特点是需要用多个麦克风, 且需要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来控制 其指向性, 尺寸也较大(具体由阵列麦克风个数决定) , 实现方法也较为复 杂。
综上所述, 现有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为实现高指向性, 通常具有几何尺 寸较大, 或者需要信号处理算法, 实现较为复杂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结构简单 且不用信号处理算法就能实现高指向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所述麦克风装置包括两颗麦克风和外壳,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并联连接后, 装入所述外壳;
所述外壳的前面设有左右两个前入声孔, 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左右两个 后入声孔。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同为指向性麦克风。
其中: 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心形麦克风或者 8字形麦克风。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同为全向性麦克风。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的感度相同。
其中: 所述外壳由前盖和后盖构成;
两颗所述麦克风分别装入所述前盖内部的左麦克风腔体和右麦克风腔体 中;
左右两个所述前入声孔为所述前盖的左右两个正面开孔, 左右两个所述 正面开孔到两颗所述麦克风正面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前导音 管。
其中: 左右两个所述后入声孔为所述后盖内部开的左右两个凹槽, 左右 两个所述 IHJ槽与所述前盖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后导音管。
其中: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外部均套有保证其前导音管的气密性的橡胶套。 其中: 所述后盖与两颗所述麦克风之间均设有保证其后导音管的气密性 的密封橡胶垫。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为 15mm— 50mm。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几何尺寸小、 结构简单且不用信号处 理算法就能实现的一种高指向性的麦克风模组, 通过使用两颗麦克风并联连 接, 然后放入特别设计的外壳结构内并封装起来, 从而实现麦克风模组的高 指向性。 该麦克风模组的拾音角最小能做到 90度, 利用该指向性麦克风模组 能够进行远距录音, 且获得较好的语音质量。 与传统远距离语音装置相比, 在实现麦克风装置高指向性的同时大大减小了几何尺寸, 且实现过程不需要 任何信号处理及算法, 使得该录音装置结构简单、 尺寸小巧、 成本低廉且容 易实现。 附图概述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 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 1为传统的超指向性枪式麦克风外形图;
图 2为阵列麦克风加 DSP信号处理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联麦克风的连线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麦克风模组结构的剖面图;
图 5为本发明的麦克风加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一般心形麦克风指向性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麦克风模组的指向性图;
图 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麦克风模组的尺寸示意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将两颗麦克风并联连接后, 装入外壳; 所述外壳的前面设有前入声孔, 所述 外壳的侧面设有后入声孔。
优选地, 所述两颗麦克风同为指向性麦克风, 或者同为全向性麦克风。 优选地, 所述两颗麦克风均为心形麦克风, 或者均为 8字形麦克风。 优选地, 所述两颗麦克风的感度相同。
优选地, 所述外壳由前盖和后盖构成;
所述两颗麦克风分别装入所述前盖内部的左、 右麦克风腔体中; 所述前入声孔为所述前盖的正面开孔, 所述正面开孔到所述麦克风正面 所形成的空间构成麦克风前导音管。
所述后入声孔为所述后盖内部开的 IHJ槽, 所述 IHJ槽与所述前盖所形成的 空间构成麦克风后导音管。
其中, 所述导音管具体为: 麦克风前后的入声通道。
其中, 所述麦克风的外部套有保证所述前导音管的气密性的橡胶套。 其中, 所述后盖与所述麦克风之间设有保证所述后导音管的气密性的密 封橡胶垫。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所述麦克风装置包括两颗麦克风和外壳,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并联连接后, 装入所述外壳;
所述外壳的前面设有左右两个前入声孔, 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左右两个 后入声孔。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同为指向性麦克风。
其中: 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心形麦克风或者 8字形麦克风。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同为全向性麦克风。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的感度相同。
其中: 所述外壳由前盖和后盖构成;
两颗所述麦克风分别装入所述前盖内部的左麦克风腔体和右麦克风腔体 中;
左右两个所述前入声孔为所述前盖的左右两个正面开孔, 左右两个所述 正面开孔到两颗所述麦克风正面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前导音 管。
其中: 左右两个所述后入声孔为所述后盖内部开的左右两个凹槽, 左右 两个所述 IHJ槽与所述前盖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后导音管。 其中: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外部均套有保证其前导音管的气密性的橡胶套。 其中: 所述后盖与两颗所述麦克风之间均设有保证其后导音管的气密性 的密封橡胶垫。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为 15mm— 50mm。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 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这些组合均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如图 3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文中也称作麦 克风模组) 中, 将两颗麦克风 Micl与 Mic2并联, 即正极与正极、 负极与负 极连接在一起, 然后再接入麦克风录音电路并装入图 4所示的外壳内。
其中, Micl与 Mic2优选为相同类型的麦克风, 如同为指向性麦克风或 者全向性麦克风, 同为指向性麦克风时, 可以同为心形或 8字形麦克风; 且 两颗麦克风的感度越接近越好, 优选为感度差在 ldB以内。 此外, 两颗麦克 风均为心形指向性时该拾音装置的指向性最好, 但同为 8字形或全向性麦克 风的指向性也优于普通单颗心形麦克风的指向性。
图 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 4所 示, 两颗麦克风 3并联后分别装入前盖 1的左右两个麦克风腔体内。 两颗麦 克风 3的外部均有一层橡胶套 5 ,两颗麦克风 3将橡胶套 5压紧后正好保证了 两颗麦克风各自在前盖 1上的前导音管 6腔体的气密性。 前导音管 6即为两 颗麦克风 3各自的前入声通道; 后盖 2上的开槽与前盖 1一起构成两颗麦克 风各自的后导音管 7 , 后导音管 7即为两颗麦克风 3各自的后入声通道。 在 后盖 2与两颗麦克风 3之间还设计了密封橡胶垫 4, 以确保两颗麦克风各自 的后导音管 7的气密性。
可以看出, 该麦克风整体结构中包括麦克风 3的前导音管 6和后导音管 7 , 由于指向性麦克风 3前后都有入声孔, 因此, 要为其设计前后入声通道, 而上述的前、 后导音管即为两颗麦克风各自的前、 后入声通道。 优选地, 后 入声通道的入声孔开在结构模组的侧面有利于提高模组的指向性。
图 5示出了两颗麦克风 3中的任意一个与橡胶套 5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橡胶套 5套住麦克风, 使得橡胶套 5与麦克风成为一体, 从而 可以将这两个零件一起组装到前盖 1内, 降低麦克风 3的组装难度。
图 6示出了普通心形麦克风的指向性图, 一般的心形麦克风指向角 (感 度降低 6dB覆盖的角度范围) 大约都在 180度左右。 图 7给出本发明实施例 的麦克风模组的指向性图。 从图 7可以看出, 该麦克风模组的指向角基本减 小到了 90度, 大大提高了麦克风的指向性, 有利于提高远距离录音的录音质 量。
图 8给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麦克风模组的尺寸。 其中, 模组的长度 尺寸主要由两颗麦克风的距离来决定, 一般模组获得较好指向性时, 两颗麦 克风距离范围为 15mm— 50mm; 而外壳厚度则主要由选用麦克风的高度决定 的, 图 8中所用麦克风高度为 5mm; 模组的高度尺寸则可根据模组长度、 外 观等因素考虑其具体尺寸。
本发明通过在前面和侧面开设前入声孔和后入声孔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声音从正面入射时, 两颗麦克风录到声音的感度相同, 通过两颗感度相同 的并联的麦克风后感度会有所增大; 而当声音从侧面入射时, 假定声音从左 边入射, 那么左侧麦克风录到声音的感度相对较大, 而右侧麦克风录到声音 的感度就相对较小,两颗麦克风并联后感度小于右侧麦克风录到声音的感度, 同样地, 从右侧入射的声音也具有同样效果, 因此将使得该模组对侧面过来 声音的感度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还 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 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 熟悉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 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几何尺寸小、 结构简单且不用信号处 理算法就能实现的一种高指向性的麦克风模组, 通过使用两颗麦克风并联连 接, 然后放入特别设计的外壳结构内并封装起来, 从而实现麦克风模组的高 指向性。 该麦克风模组的拾音角最小能做到 90度, 利用该指向性麦克风模组 能够进行远距录音, 且获得较好的语音质量。 与传统远距离语音装置相比, 在实现麦克风装置高指向性的同时大大减小了几何尺寸, 且实现过程不需要 任何信号处理及算法, 使得该录音装置结构简单、 尺寸小巧、 成本低廉且容 易实现。 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强的工业实用性。

Claims

1、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所述麦克风装置包括两颗麦克风和外 壳,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并联连接后, 装入所述外壳;
所述外壳的前面设有左右两个前入声孔, 所述外壳的侧面设有左右两个 后入声孔。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同为指向性麦克风。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心形麦克风或者 8字形麦克风。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同为全向性麦克风。
5、 如权利要求 1-4中任一项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的感度相同。
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所述外壳由前盖和后盖构成;
两颗所述麦克风分别装入所述前盖内部的左麦克风腔体和右麦克风腔体 中;
左右两个所述前入声孔为所述前盖的左右两个正面开孔, 左右两个所述 正面开孔到两颗所述麦克风正面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前导音 管。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左右两个所述后入声孔为所述后盖内部开的左右两个凹槽, 左右两个所 述 槽与所述前盖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后导音管。
8、 如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的外部均套有保证其前导音管的气密性的橡胶套。
9、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所述后盖与两颗所述麦克风之间均设有保证其后导音管的气密性的密封 橡胶垫。
10、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麦克风装置, 其中:
两颗所述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为 15mm— 50mm。
PCT/CN2012/071171 2011-11-10 2012-02-15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WO2013067782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4412.1 2011-11-10
CN201110354412.1A CN102395066B (zh) 2011-11-10 2011-11-10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67782A1 true WO2013067782A1 (zh) 2013-05-16

Family

ID=45862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2/071171 WO2013067782A1 (zh) 2011-11-10 2012-02-15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5066B (zh)
WO (1) WO20130677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4137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CN111432053A (zh) * 2020-03-27 2020-07-17 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661B (zh) * 2012-12-14 2017-05-10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麦克风密封装置
CN104349226A (zh) * 2013-07-31 2015-02-11 上海耐普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组合体
CN104185118B (zh) * 2014-09-05 2017-11-03 赵平 一种全向拾音装置
CN106790940B (zh) 2015-11-25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录音方法、录音播放方法、装置及终端
TWI596950B (zh) * 2016-02-03 2017-08-21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指向性錄音模組
CN107302734A (zh) * 2016-04-15 2017-10-27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指向性录音模组
CN105898635B (zh) * 2016-04-26 2019-02-12 宁波桑德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远距离使用的拾音装置
CN110868669A (zh) * 2018-08-28 2020-03-06 安普新股份有限公司 指向性麦克风
US10887686B2 (en) 2018-08-28 2021-01-05 Ampacs Corporation Directional microphone
CN112929800B (zh) * 2021-02-04 2022-08-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拾音装置、电子设备及拾音方法
TW202137778A (zh) * 2021-06-02 2021-10-01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收音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208A (zh) * 1998-02-10 1998-10-07 程滋颐 改进型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US6091830A (en) * 1996-07-19 2000-07-18 Nec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structure for limiting the effects of wind noise on a microphone
CN1882194A (zh) * 2005-05-20 2006-12-20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建多个麦克风的模块
CN101719368A (zh) * 2009-11-04 2010-06-02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高声强定向声波发射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3418Y (zh) * 1997-07-25 1999-01-06 程滋颐 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CN2397690Y (zh) * 1999-10-11 2000-09-20 秦枫 分叉式采访用麦克风
CN200973120Y (zh) * 2006-11-13 2007-11-07 徐海波 双麦克风抗噪送话器
CN201008208Y (zh) * 2007-02-06 2008-01-16 潍坊艾可特电子有限公司 麦克风阵列
CN102065348A (zh) * 2010-07-02 2011-05-18 深圳市适科金华电子有限公司 左右隐形麦克风耳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1830A (en) * 1996-07-19 2000-07-18 Nec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structure for limiting the effects of wind noise on a microphone
CN1195208A (zh) * 1998-02-10 1998-10-07 程滋颐 改进型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CN1882194A (zh) * 2005-05-20 2006-12-20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建多个麦克风的模块
CN101719368A (zh) * 2009-11-04 2010-06-02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高声强定向声波发射的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4137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CN104244137B (zh) * 2014-09-30 2017-11-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CN111432053A (zh) * 2020-03-27 2020-07-17 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5066B (zh) 2018-05-01
CN102395066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67782A1 (zh)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US9055366B2 (en) Multi-driver earbud
US8170249B2 (en) Hearing aid having two receivers each amplifying a different frequency range
KR101713053B1 (ko) 배기 챔버를 가진 질량 로딩된 이어버드
US8249286B2 (en) Interconnecting earphones
US9654865B2 (en) Earphone
US10045108B2 (en) Earphone device with a microphone
TWI239784B (en) Earphone structure with a composite sound field
US81553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icrophone array capable of suppressing noise
WO2018149075A1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TWI565329B (zh) Double speaker headphones
WO2019024394A1 (zh) 上行降噪耳机
US9762991B2 (en) Passive noise-cancellation of an in-ear headset module
CN207382508U (zh) 麦克风封装结构及耳机
GB2438910A (en) Earphone with a sound guiding tube
CN106658265B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211720724U (zh) 一种通话降噪无线耳机
CN201986131U (zh) 一种3d四喇叭高保真立体声耳机
CN213186461U (zh) 一种耳机的内置麦克风结构
WO2019051952A1 (zh) 一种微机电系统麦克风及声学设备
CN102404656B (zh) 盲孔式麦克风
CN214101725U (zh) 一种涂胶简单的中孔微型扬声器降噪耳机
US20180132025A1 (en) Directional microphone integrated into device case
CN219761265U (zh) 一种开放式耳机
CN216752042U (zh) 一种耳机和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28482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28482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