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5208A - 改进型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 Google Patents
改进型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95208A CN1195208A CN98100198A CN98100198A CN1195208A CN 1195208 A CN1195208 A CN 1195208A CN 98100198 A CN98100198 A CN 98100198A CN 98100198 A CN98100198 A CN 98100198A CN 1195208 A CN1195208 A CN 11952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ck
- low
- sound
- mentioned
- dist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具备有一个外壳,设置于上述外壳内的多个拾音器,其特征是,上述外壳具有只在朝向一个方向的部位具有在局限范围之内的声通孔,并在外壳内设有多个上述拾音器。由于声源发出的声音,只能从朝向一个方向进入话筒,两个拾音器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相位差为180度或者为0度,因而从两个拾音器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中提取的差模信号的失真很低,从而可达到话筒的低失真低环境噪音。并且可以实现定距接收,定向定距接收及定位接收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失真低噪音话筒,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拾音器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目前,现有的拾音话筒虽然有多种形式,性能也不同,但是各种话筒对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和环境噪音信号同样接收而没有选择性,只是通过减低话筒的接收灵敏度加装定向接收话筒罩的办法来减低环境噪音。由于实际环境噪音和音源发出的声音的信噪比相差不大,所以往往造成环境噪音干扰音源发出的声音。为此采取了,诸如录音要在录音室中进行,计算机的进行语音识别的语音输入则只能在特设的语音室或者极为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一种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现有的可以消除环境噪音的话筒,是将两个拾音器背靠背安置,声波通过两个相反的方向分别被两个拾音器接收,利用所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相位相反,采用加法器电路将这两路共模信号互相抵消而获得低环境噪音。但是,实际上两个拾音器接收同一音源的声信号的相位差并不是刚好相差180度或者相差0度,因而,可能造成声信号失真。本发明人的97115160.1号发明专利申请已公开了一种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在同一话筒罩中安置的两个拾音器,采用具备有一个话筒外壳,设置于上述话筒外壳内的多个拾音器,以及用于消除噪音的共模信号抑制电路,在外壳的朝向一个方向的部位具有在一个局限范围之内的一个或者多个声波通过孔,并在外壳内设有多个以规定距离配置的上述拾音器,与上述各拾音器相应设置延迟电路,从而根据上述各拾音器接收同一音源信号得到的声信号,输出低噪音信号。但是在这个发明中。1.因为从话筒罩的声通孔中进入的声波信号到达第一拾音器和到达第二拾音器所经过的路径不相同,在到达第一个拾音器时是先到达话筒接收端的整个声音接收中央,很快就到达整个拾音器接收端表面,而到达第二个拾音器时是先到达拾音器的边缘然后到达拾音器的中央,因此两个拾音器接收声波信号的时间顺序和强弱顺序不相同。2.因为话筒外壳和拾音器套管可以因为也可以接收一定量的声波产生振动,而它们传导声波的速度和空气传导声波的速度是不相同,因此可以产生延时上的误差。3.因为声波信号在声波通道中传播可以产生一定量的衰减,使两个拾音器接收的声波信号产生一定量的差别,这都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拾音器接收的声波电信号在进行共模信号抑制时可以造成比较小的差别,产生一定的失真。虽然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接收频谱和不同接收增益的拾音器、声阻系数比较大的材料制成话筒和拾音器套管及通过信号处理补偿电路来加以解决,但是会加大成本和造成外观上的改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了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97115160.1号发明专利申请的话筒更低失真低更低噪音的话筒。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具备有一个外壳,设置于上述外壳内的多个拾音器,其特征是,上述外壳具有只在朝向一个方向的局限范围之内的声通孔,并在外壳内设有多个上述拾音器。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串联固定在拾音器套管内,上述拾音器的接收端附近的上述套管壁上具有声波进入窗口。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分别用拾音器支座串联固定,上述支座具有声波通道。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串联固定在外壳内。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至少具有第1拾音器和第2拾音器,上述第1和第2拾音器的接收端朝向相同。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至少具有第1拾音器和第2拾音器,上述第1和第2拾音器的接收端朝向相反。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并联固定在拾音器的套管内,上述拾音器的接收端附近的上述拾音器套管壁上具有声波进入窗口,上述拾音器套管固定于外壳内。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并联固定于外壳内。从声通孔到达上述拾音器的接收端中间具有声波通道。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通过防震支座并联固定于外壳内,上述支座具有声波通道。并且上述的外壳只在朝向一个方向的局限范围之内具有声通孔。并且上述的声通孔的位置是在外壳朝向一个方向的部位上,在两个并列的拾音器中轴线延长线与话筒罩前盖的交点的连接线和这个连接线的延长线上,及与这个连接线相垂直的线段上。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至少具有第1拾音器和第2拾音器,上述第1和第2拾音器的接收端朝向相同。并且上述的多个拾音器至少具有第1拾音器和第2拾音器,上述第1和第2拾音器的接收端朝向相反。并且上述的外壳的前盖内设置有声音通过管,其分管开口位于拾音器接收端的上方。并且从声通孔到达各拾音器的声音接收端的途中有声波通道。并且有话筒声波特性调整结构。并且有吸音材料层。并且第一拾音器前有隔音垫片并且第一拾音器前有挡声板而且所有的声通孔开口在一个局限范围之内。
由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拾音器接收声波信号相同的声波通过路径的话筒结构,在话筒内增加吸音材料层,在话筒内及拾音器和拾音器套管等部位安放隔音或者吸音材料层,在话筒或者拾音器套管的声波通道中增加话筒声波特性调整结构,使两个拾音器接收的声波信号尽可能一致,在进行共模信号抑制时可以减小差别,使失真进一步减小。
图1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和侧视图;
图2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境噪音话筒的剖面图和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
下面,参照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由图1可见,本发明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具备:筒体1、前盖2、后盖3、拾音器套管4、第1拾音器5a、第2拾音器5b、第3拾音器5c、、隔音垫片13a、13b、13c固定防震垫圈8、后防震垫9、吸音材料层25、声波通道音频调整凸起26、凹陷27和引出线10。本话筒的外壳由筒体1、前盖2和后盖3组装而成。外壳的大小由筒体1的直径和长度决定。外壳是圆筒形的,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外壳。只在外壳的朝向一个方向的部位上设有声通孔,外壳的前盖2中央可设有一个声通孔12b或者在其周围设有多个声通孔12a,以便声波只能从一个方向传播到筒体1内安装的拾音器中。本话筒的外壳内,沿筒体1轴线方向设置有拾音器套管4。该拾音器套管4可以是一种一端开口的金属、塑料等材料制造的圆形或者其它形状的套管,内部串列式配置多个拾音器,举例说,设有第1拾音器5a、第2拾音器5b和第3拾音器5c。为防止回音、防止自激及减低话筒外壳、拾音器套管的传导声音对拾音器接收的声音信号的影响等各种影响因素。根据话筒外壳和拾音器套管等零件选用的材料不同,可以根据实验决定话筒外壳、拾音器和拾音器套管等部位是否安放吸音材料25,以及安放吸音材料25的部位、厚度、大小、形状、吸收声波的频率范围及吸声材料的性质和性状。可以根据实验将吸音材料25和隔音垫片13及防震垫圈合成一体,可以使用不同材料,也可以使用相同材料制成。为了调整话筒的声音频率特性并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拾音器接收的声音频率特性互相对称并且尽量一致,在话筒内可以有话筒声波特性调整结构,根据使用的拾音器特性不同可以通过实验决定是否设置话筒声波特性调整结构及加以调整话筒外壳和拾音器套管及话筒内部结构的形状和位置,可以是凸起26或者凹陷27或者其它适合的形状。也可以通过调整电路中拾音器接收电路的频率响应来加以调整,或者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调整。
拾音器套管4的后盖3一侧,设有固定防震垫圈8套到拾音器套管4外面,同时在拾音器套管4与后盖3之间设有防震垫9。套管的后端通过防震垫圈固定于外壳内。固定防震垫圈8和防震垫9一方面起到把拾音器套管4固定于筒体1内,并防止拾音器套管内的各个拾音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撞击震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防止声音从后盖3部传播到其内部所设的拾音器的作用。该固定防震垫圈8和防震垫9由弹性材料构成也可以由其它材料构成,如:非弹性材料、固定拾音器套管或者拾音器用的固定材料等等。如果不需要进行拾音器防震处理或者拾音器防震效果好,以及外壳除了有声通孔的部位外,在声通孔范围以外的部分隔音效果好,也可以不使用防震垫圈、防震垫和防震支架。只要从声通孔12到达各拾音器的声音接收端的途中有声波通道24,就可以根据需要将拾音器通过粘合或各种固定机构固定在外壳内所需要固定的部位上。
本拾音器套管4内在前面第一个拾音器的前面加有做隔音垫片(这个隔音垫片在拾音器套管上可以是拾音器套管前盖)13c使声波只能通过声音窗口6c到达第一个拾音器,在设有的三个拾音器之间,设置有通过声音的窗口,这里,在第1拾音器5a前面、第1拾音器5a与第2拾音器5b和第2拾音器5b与第3拾音器5c之间分别设有窗口6c、6a和6b,使从一个方向传入的声波能够分别传送到各个拾音器里。使从话筒罩上的声通孔进入的声波通过各个窗口到达拾音器,使各个拾音器接收的声波强弱变化顺序大致相同)。可以将第一个拾音器的前面隔音垫片13c与话筒罩前盖2合为一体,此时可以根据需要窗口6c。同样可以根据需要决定保留或者取消隔音垫片13c和窗口6c。
并且,如图所示,第1拾音器5a、第2拾音器5b和第3拾音器5c的声音接收端面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在这里,都对着声音传播的方向。此外,分别连接于拾音器5a、5b和5c的引线10穿过后盖3输出信号,以便对输出的信号进行消除噪音处理。本拾音器套管4内也可以设有的二个拾音器或者更多的拾音器。
另外,在必要时,可在前盖2的前面加装定向罩11,用以加强接收声音的定向性和消除周围环境噪音的效果。外壳的前盖2具有一个声通孔12b或者多个声通孔12a。当然,也可以采用网罩形式或者其它形式。因为声波在空气中有一定的传播速度。因此从不同方向发出的声波到达每个声通孔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当只有一个开口直径不大的声通孔时,因为声波传输延时引起的失真最低,当设有多个声通孔时,各个声通孔接受各个方向的音源发出的声波时,因为声波在声通孔之间的之间传输会引起延时,进行共模抑制后会造成声波信号的失真,所以全部的声通孔应该开在一个受话筒失真度限制的局限范围之内,声通孔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开在外壳上的只在朝向一个方向的局限范围之内,具体的声通孔的个数、大小、形状、开设的部位和分布范围等等参数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实验决定。为了更好地防止声音从拾音器背面传入拾音器中,拾音器的背面可设置隔音垫片13a、13b。并且,安装在本发明的话筒的拾音器套管4中的多个拾音器到达声通孔的距离不能相同,它们之间的距离,与话筒到音源的距离、需要接收的音源发出的声音与环境噪音的声音的信号比、拾音器的类型等有关。一般地说,使用时音源到话筒的距离越近,则两个拾音器之间所需的距离可以越小;需要接收的音源发出的声音与环境噪音的声音的信号比越大,则两个拾音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越小;拾音器接收声音的灵敏度高些,则拾音器之间的距离可以靠得近些;进而,如共模信号抑制电路的本底噪音小,则两拾音器之间的距离也可近点。不言而喻,为了把话筒的尺寸做得小些,应当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拾音器间的距离尽可能地小。举例说,设若本发明的话筒与音源的距离小于5cm,则两个拾音器之间的距离大约在4~20mm范围即可。还有,拾音器之间的距离越近,则共模信号就越大、进而差模信号也越低,相应的环境噪音也低。与此相反,环境噪音也大,就是说,降低环境噪音的作用减小。通过比较每个拾音器接收的声波信号和两个拾音器之间接收的声波差模信号大小比例,可求出音源与话筒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实现定距离接收。
话筒中要尽量使用接收灵敏度高、噪音低的拾音器,因为接收灵敏度低、噪音高的拾音器将使信噪比增加。在同一个本发明的话筒中尽量使用同一种类型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拾音器。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和侧视图。
由图2可见,本发明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具备:筒体1、前盖2、后盖3、拾音器支座15与16、第1拾音器5a、第2拾音器5b、第3拾音器5c、固定防震垫圈8、防震垫9和引出线10、挡声板28。本实施例2的话筒结构,除了分别用拾音器支座15、16代替拾音器套管4来支撑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以外,都与实施例1相同。本话筒的外壳由筒体1、前盖2和后盖3组装而成。外壳的大小由筒体1的直径和长度决定。外壳是圆筒形的,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外壳。外壳的前盖2可设有一个声通孔12b或者多个声通孔12a,以便声波只能从一个方向传播到筒体1内安装的拾音器中。本话筒内串列式配置多个拾音器,例如第1拾音器5a、第2拾音器5b和第3拾音器5c。在前盖2一侧适当位置安装固定环14,接着依次安装拾音器支座15a、位置调整垫圈17、固定凸槽18a、拾音器支座15b、固定凸槽18b和固定防震垫圈8,再分别在上述的拾音器支座15a内安装第1拾音器5a,在拾音器支座15b内安装第2拾音器5b以及在固定防震垫圈8内安装第3拾音器5c。还有,在第3拾音器5c的背面在固定防震垫圈8与后盖3之间安装防震垫9。固定防震垫圈8和防震垫9一方面起到把第3拾音器5c固定于筒体1内,并防止拾音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撞击震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防止声音从后盖3部传播到其内部所设的拾音器的作用。根据话筒外壳等零件选用的材料不同,可以根据实验决定话筒外壳、拾音器等部位是否安放吸音材料25,以及安放吸音材料25的部位、厚度、大小、形状、吸收声波的频率范围及吸声材料的性质和性状。并且,如图2a所示,第1拾音器5a、第2拾音器5b和第3拾音器5c的声音接收端面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即,对着声音传播的方向。此外,分别连接于拾音器5a、5b和5c的引线10穿过后盖3输出信号,以便对输出的信号进行消除噪音处理。本话筒内也可以设有的二个拾音器或者更多的拾音器。
接着,说明有关拾音器支座的结构。该拾音器支座15、16,如图2b所示,具有:外防震环垫19、内防震环垫20、支座外环21、支座内环22和支撑块23。外防震环垫19装配于筒体1内壁上。拾音器的壳体则装配于内防震环垫20内。在外防震环垫19与内防震环垫20之间设有由一个或者多个支撑块23,连接支撑着支座外环21与支座内环22。该支座外环21与支座内环22之间的空间,由支撑块23分隔成一个或者多个传送声波的声波通道24。在第一拾音器与声通孔之间有挡声板28,这个挡声板所起的作用同实施例1中的隔音垫片13c相同,在对应于拾音器支座15、16的声波通道24a、24b的部位也开有声波通道24c,其余部位是不允许声音通过的。因而,通过前盖2声通孔12b、或者12a传送进来的声波,通过前拾音器挡声板28的声波通道24c到达第1拾音器5a后,可穿过声波通道24a传送到第2拾音器5b,再穿过声波通道24b传到第3拾音器5c。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个拾音器的前面挡声板28与话筒罩前盖2合为一体,或者不安装第一个拾音器的前面挡声板28。
拾音器支座的几个部分根据使用需要可以有多种不同组合,但是每种不同的组合中必须有中间支撑块23和声波通道24,支撑块23由弹性材料或者其它材料制成,如:非弹性材料、固定拾音器使用的固定材料等等。如果不需要进行拾音器防震处理或者拾音器防震效果好,以及外壳除了有声通孔的部位,在声通孔范围以外的部分隔音效果好,也可以不使用防震垫圈、防震垫和防震支架。只要从声通孔到达各拾音器的声音接收端的途中有声波通道,就可以根据需要将拾音器通过粘合或各种固定机构固定在外壳内所需要固定的部位上。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同样,在必要时,可在前盖2的前面加装定向罩11,用以加强接收声音的定向性和消除周围环境噪音的效果。外壳的前盖2具有一个声通孔12b或者多个声通孔12a。当然,也可以采用网罩形式或者其它形式。为了更好地防止声音从背面传入拾音器中,拾音器的背面可设置隔音垫片13a、13b。在隔音垫片13a、13b和挡声板28上可以根据实验决定加装吸声材料25。
本实施例2中各个拾音器间的距离、音源及环境噪音的关系与实施例1同样,因此,其说明从略。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由图3可见,与图1a比较其不同处在于:增加了拾音器支座15a,并在第1拾音器5a处该拾音器支座15a与拾音器套管4相固定,具体实施时可以只用拾音器支座15a或者只用拾音器套管。取消了一个拾音器,就是,在该拾套管4内只设置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并且,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的声音接收端面都朝着声源传播方向,即朝向后盖3方向。在声音接收端面附近的拾音器套管4管壁上分别各开设若干声音进入孔。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由图4可见,与图1a比较其不同处在于:增加了拾音器支座15a,并在第1拾音器5a处该拾音器支座15a与拾音器套管4相固定,具体实施时可以只用拾音器支座15a或者只用拾音器套管。取消了一个拾音器,就是,在该拾套管4内只设置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并且,第1拾音器5a声音接收端面朝着声源方向,即,朝向前盖2方向,而第2拾音器5b朝向声音传播方向,即,朝向后盖3方向。并在声音接收端面附近的拾音器套管4管壁上开设若干声音进入孔。简单地说,与图3示出的实施例3的不同处在于第1拾音器5a与第2拾音器5b的声音接收端面朝向相反的方向。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由图5可见,与图1a比较其不同处在于:增加了拾音器支座15a,并在第1拾音器5a处该拾音器支座15a与拾音器套管4相固定,具体实施时可以只用拾音器支座15a或者只用拾音器套管。取消了一个拾音器,就是,在该拾套管4内只设置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并且,第1拾音器5a声音接收端面朝着声源传播方向,即,朝向后盖3方向,而第2拾音器5b的声音接收端面朝着声源方向,即,朝向前盖2方向,就是,第1拾音器5a与第2拾音器5b的声音接收端面相对置。并在拾音器套管4管壁上开设若干声音进入孔(窗口6),这个声音进入孔应该在第1拾音器声音接收端面处,如果在其它部位则以后的延时时间应该等于声波从声音进入孔分别传送到两个拾音器的时间差。简单地说,与图3示出的实施例3的不同处在于第1拾音器5a与第2拾音器5b的声音接收端面朝向相反的方向。
图6~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6~9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上述的实施例1~5与本实施例6~9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多个拾音器为串列式一前一后安置,而后者两个拾音器为左右并列一前一后配置。并且,话筒的降低环境噪音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该话筒的筒体1内安装有拾音器套管4。拾音器套管4内前后并列地安装两个拾音器,即,第1拾音器5a和第1拾音器5b。筒体1的封闭的一端具有引线10,另一端,具有前盖2,其上设置作为共同声音进入孔的声通孔12b。另外,在必要时,可在前盖2的前面加装定向罩11,用以加强接收声音的定向性和消除周围环境噪音的效果。声通孔12b的位置是只在外壳朝向一个方向的局限范围内的部位,可以在两个并列的拾音器中轴线延长线与话筒罩前盖的交点的连接线和这个连接线的延长线上,及与这个连接线或者连接线延长线相垂直的线段的位置上,或在其它需要的位置上,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孔。因为声波在空气中有一定的传播速度。因此从不同方向发出的声波到达每个声通孔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当只有一个开口直径不大的声通孔时,因为声波传输延时引起的失真最低,当设有多个声通孔时,各个声通孔接受各个方向的音源发出的声波时,因为声波在声通孔之间的之间传输会引起延时,进行共模抑制后会造成声波信号的失真,所以全部的声通孔应该分布在一个受话筒失真度限制的在局限范围之内,声通孔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开在外壳上的具有只在朝向一个方向的局限范围之内,具体的声通孔的个数、大小、形状、开设的部位和分布范围等等参数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实验决定。并列的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的声音接收端朝向声源方向,即,朝向前盖2方向。
前盖2的声通孔12b设置在筒体1的前盖2的上。因为这个声音进入孔位于前盖2上,第1和第2拾音器5a和5b又是前后并列放置的,因此这个声波进入孔相当于开在拾音器的一侧,当拾音器的直径比较大时声波进入声通孔后,从拾音器的一侧到达另一侧需要一段时间,这样就容易产生话筒接收的声波信号失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话筒罩前盖的声通孔12的内壁上制作一个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声波传输管16,声波传输管前设置开口7,它和在话筒外壳声通孔12紧密相连不能透过声波。为防止回声可以根据实验决定是否需要声波传输管16及利用隔板29将拾音器前空腔分割为两个部分。另外,通向各个拾音器的开口的分管16a和分管16b之间具有合适的角度,使得声波可以通过声波进入声波传输管16先分别到达各拾音器声音接收端的中部前方然后向四周传播。当然如果话筒的直径比较小,声波进入声通孔后从话筒的一侧到达另一侧需要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时,也可以不用这个声波传输管16。如果并列多个话筒也可以设置多个声波传输管分管。当前盖2的声通孔12b设置在外壳的前盖2的靠近第1拾音器5a一侧拾音器的部位时,只要从声通孔到达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拾音器的每个拾音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差,就可以相应减小第1和第2拾音器5a和5b之间前后并列放置的距离及增加两个拾音器之间的相互之间的距离,直到两个拾音器并排放置或者其它适合的放置位置。当前盖2的声通孔12设置在筒体1的前盖2的靠近第2拾音器5b一侧拾音器的部位时,可以相应增加第1和第2拾音器5a和5b之间前后并列放置的距离。为防止回音、防止自激及减低话筒外壳、拾音器套管的传导声音对拾音器接收的声音信号的影响等。根据话筒外壳和拾音器套管选用材料不同,可以根据实验决定话筒外壳、拾音器和拾音器套管等部位是否安放吸音材料25,吸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以及安放吸音材料25的部位、厚度、大小、形状,及吸声材料的性质和性状。为了调整话筒的声音频率特性并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拾音器接收的声音频率特性互相对称并且尽量一致,在话筒内可以有话筒声波特性调整结构,根据使用的拾音器特性不同可以通过实验决定是否设置话筒声波特性调整结构及加以调整话筒外壳和拾音器套管及话筒内部结构的形状和位置,可以是凸起26或者凹陷27或者其它适合的形状。也可以通过调整电路中拾音器接收电路的频率响应来加以调整,或者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调整。
拾音器套管4的固定端的外面套有固定防震垫圈8固定于外壳内,该固定防震垫圈8作为不需要声波通过的最末端的一个拾音器的隔音和防震之用。在第1和第2拾音器背面可设置隔音垫片13a、13b和。固定防震垫圈8可以和防震垫片9a和9b结合使成一体。必要时设置拾音器支座15可让声波到达拾音器套管内安装于最后部的拾音器声音接收端的位置,将拾音器或者拾音器套管固定于外壳内。具体实施时可以只用拾音器支座15a或者只用拾音器套管,也可以二者都使用。同样,如果不需要进行拾音器防震处理或者拾音器防震效果好以及外壳除了有声通孔的部位,在声通孔范围以外的部分隔音效果好,也可以不使用防震垫圈、防震垫和防震支架。只要从声音通过孔到达各拾音器的声音接收端的途中有声波通道,就可以根据需要将拾音器套管或拾音器通过粘合或各种固定机构固定在外壳内所需要固定的部位上。
第1拾音器声音接收端和第2拾音器声音接收端都朝向拾音器套管前盖2,音源发出的声波从话筒罩1的前盖孔12b进入拾音器前空腔,或者通过声波传输管16,声波传输管连接口,通向各个拾音器的分管16a和分管16b。上述拾音器前空腔可以通过隔断29分割成每个拾音器单独使用的空腔。
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如图7所示。与图6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并列的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的声音接收端朝向与上述实施例6相反,朝向声音传播方向,即,朝向后盖3方向,因此在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的接收端前隔开一定空间处的套管4管壁上设声波进入孔6a和6b,以便可使声波到达拾音器的接收端。拾音器套管4的固定端的在第1和第2拾音器5a和5b的接收端,外面也套有固定防震垫圈8,同时拾音器背面还设置隔音垫片13a和13b,和在窗口6a、6b与拾音器5a、5b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隔音垫片13c,也可以通过实验决定是否设置这个隔音垫片13c及放置位置。将拾音器固定于套管4内。拾音器套管4外设有可让声波到达安装于套管内的拾音器声音接收端的拾音器支座15a、15b。具体实施时可以只用拾音器支座15a、15b或者只用拾音器套管,也可以二者都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与图6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并列的第1拾音器5a声音接收端朝向朝向声源方向,即,朝向前盖2方向,而第2拾音器5b朝向声音传播方向,即,朝向后盖3方向,因此在第1拾音器5a接收端的套管4的管壁上相应地设有声音进入口窗口6a和第2拾音器5b的接收端前隔开一定空间处的套管4管壁上设声波进入孔6b,以便可使声波到达拾音器的接收端。拾音器套管4的固定端的在第1和第2拾音器5a和5b的接收端,外面也套有固定防震垫圈8和声波通过支座15b,同时第1第2拾音器5a、5b的背面还设置隔音垫片13a和13b,和在窗口6a、6b与拾音器5a、5b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隔音垫片13c,也可以通过实验决定是否设置这个隔音垫片13c及放置位置。将拾音器固定于套管4内。拾音器套管4外设有可让声波到达安装于套管内的拾音器声音接收端的拾音器支座15。具体实施时可以只用拾音器支座15a、15b或者只用拾音器套管,也可以二者都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的剖面图,如图9所示。与图8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并列的第1拾音器5a声音接收端朝向朝向声音传播方向,即,朝向后盖3方向,而第2拾音器5b朝向声源方向,即,朝向前盖2方向,因此第1拾音器5a和第2拾音器5b的接收端前隔开一定空间处的套管4管壁上设声波进入孔6a和6b,以便可使声波到达拾音器的接收端。拾音器套管64的固定端的在第1和第2拾音器5a和5b的接收端,外面也套有固定防震垫圈8,同时第1第2拾音器5a、5b的背面还设置隔音垫片13a和13b,和在窗口6a、6b与拾音器5a、5b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隔音垫片13c,也可以通过实验决定是否设置这个隔音垫片13c及放置位置。将拾音器固定于套管4内。拾音器套管4外设有可让声波到达安装于套管内的拾音器声音接收端的拾音器支座15a。具体实施时可以只用拾音器支座15a或者只用拾音器套管,也可以二者都使用。
上面,已经参照各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是,不应认为本发明仅仅限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上述各实施例的启迪,不难对本发明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作出各种改进、改变或替换,因此,这些改进、改变或替换,不应认为已脱离了本发明的构思,或附属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具备有一个外壳,设置于上述外壳内的多个拾音器,其特征是,上述外壳具有只在朝向一个方向的局限范围之内的声通孔,并在外壳内设有多个上述拾音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串联固定在拾音器套管内,上述拾音器的接收端附近的上述套管壁上具有声波进入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分别用拾音器支座串联固定,上述支座具有声波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串联固定在外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至少具有第1拾音器和第2拾音器,上述第1和第2拾音器的接收端朝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至少具有第1拾音器和第2拾音器,上述第1和第2拾音器的接收端朝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并联固定在拾音器的套管内,上述拾音器的接收端附近的上述拾音器套管壁上具有声波进入窗口,上述拾音器套管固定于外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并联固定于外壳内。从声通孔到达上述拾音器的接收端中间具有声波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通过防震支座并联固定于外壳内,上述支座具有声波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任一项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外壳只在朝向一个方向的局限范围之内具有声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到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所述的声通孔的位置是在外壳朝向一个方向的部位上,在两个并列的拾音器中轴线延长线与话筒罩前盖的交点的连接线和这个连接线的延长线上,及与这个连接线相垂直的线段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至少具有第1拾音器和第2拾音器,上述第1和第2拾音器的接收端朝向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拾音器至少具有第1拾音器和第2拾音器,上述第1和第2拾音器的接收端朝向相反。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上述的外壳的前盖内设置有声音通过管,其分管开口位于拾音器接收端的上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从声通孔到达各拾音器的声音接收端的途中有声波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有话筒声波特性调整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有吸音材料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第一拾音器前有隔音垫片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其特征是,第一拾音器前有挡声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8100198A CN1076574C (zh) | 1998-02-10 | 1998-02-10 | 改进型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8100198A CN1076574C (zh) | 1998-02-10 | 1998-02-10 | 改进型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95208A true CN1195208A (zh) | 1998-10-07 |
CN1076574C CN1076574C (zh) | 2001-12-19 |
Family
ID=5215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1001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574C (zh) | 1998-02-10 | 1998-02-10 | 改进型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574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1838A (zh) * | 2009-06-23 | 2010-12-29 |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麦克风系统及决定增益控制器的增益的方法 |
WO2013067782A1 (zh) * | 2011-11-10 | 2013-05-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
CN110225426A (zh) * | 2019-07-12 | 2019-09-10 | 宜昌快马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噪麦克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0691Y (zh) * | 1993-04-07 | 1993-12-22 | 李春林 | 子母话筒 |
CN2254609Y (zh) * | 1996-02-16 | 1997-05-21 | 辛晖 | 多功能话筒 |
CN2273085Y (zh) * | 1996-12-12 | 1998-01-21 | 泉升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 带嵌装罩盖的话筒音头 |
-
1998
- 1998-02-10 CN CN98100198A patent/CN107657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1838A (zh) * | 2009-06-23 | 2010-12-29 |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麦克风系统及决定增益控制器的增益的方法 |
WO2013067782A1 (zh) * | 2011-11-10 | 2013-05-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远距离拾音的麦克风装置 |
CN110225426A (zh) * | 2019-07-12 | 2019-09-10 | 宜昌快马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噪麦克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574C (zh) | 2001-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92702B2 (en) | In-wall speaker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070019835A1 (en) | Wind noise suppression in directional microphones | |
US7248704B2 (en) | Active sound attenuation device to be arranged inside a duct, particularly for the sound insulation of a ventilating and/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902981A (zh) | 具有混响降低滤波器的音频系统 | |
JPH11504848A (ja) | 音響学的振動発生装置 | |
CN1297321A (zh) | 减噪头戴式耳机 | |
CN101442695B (zh) | 麦克风系统、声音输入设备和制造所述系统和设备的方法 | |
CN1842222A (zh) | 多媒体扬声器产品 | |
CN1640185A (zh) | 头戴耳机 | |
CN1076574C (zh) | 改进型低失真低噪音话筒 | |
EP1452066B1 (en) | Bass-reflex loudspeaker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140158C (zh) | 包含相位不相关扩散声源的扬声器 | |
US20080085029A1 (en) | In-wall speaker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0817165B1 (en) | Noise control device | |
EP1552719B1 (en) | Delay network microphones with harmonic nesting | |
US5822439A (en) | Noise control device | |
Zhu et al. | Active control of glass panels for reduction of sound transmission through windows | |
EP1123633B1 (en) | Method for sound reproduction and pillar loudspeaker | |
JP3511338B2 (ja) | 音響拡声装置 | |
JPH0777994A (ja) | 消音装置 | |
EP0555787B1 (en) | Combined active deresonator and ambience generator | |
US7856112B2 (en) | Desktop terminal foot and desktop system | |
JP2501715B2 (ja) | 騒音制御装置 | |
CN1281042C (zh) | 通讯终端的送受话器 | |
CN1193233A (zh) | 低失真低噪音话筒声音信号控制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AR01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
According to article 9 of the patent law and article 13 of the detailed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ent law: 98100198 of the invention patents in this issue as a notice of authoriz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orresponding to the 97220840 utility model patent to be given up, and in the 17 volume of the 51 issue of the new type of communique on the patent right to abandon the announcement.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