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07121656A1 - Formulation qui forme des couches de protection à la surface d'un métal et procédé pour préparer cette formulation - Google Patents

Formulation qui forme des couches de protection à la surface d'un métal et procédé pour préparer cette formul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07121656A1
WO2007121656A1 PCT/CN2007/000991 CN2007000991W WO2007121656A1 WO 2007121656 A1 WO2007121656 A1 WO 2007121656A1 CN 2007000991 W CN2007000991 W CN 2007000991W WO 2007121656 A1 WO2007121656 A1 WO 200712165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preparation
test
powder
met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7/0009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Yuansheng Jin
He Yang
Original Assignee
Yuansheng J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729725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WO2007121656(A1)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sheng Jin filed Critical Yuansheng Jin
Priority to EP077205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2009081B1/en
Priority to CA002650305A priority patent/CA2650305A1/en
Priority to US12/297,820 priority patent/US8283297B2/en
Priority to JP2009505707A priority patent/JP2009534480A/ja
Publication of WO200712165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07121656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77/00Special methods of preparation of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of components or of the whole of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2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2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 C10M125/02Carbon; Graphi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2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 C10M125/26Compounds containing silicon or boron, e.g. silica, sa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2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inorganic material
    • C10M125/26Compounds containing silicon or boron, e.g. silica, sand
    • C10M125/30C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1/00Inorganic compounds or elements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1/06Metal compounds
    • C10M2201/062Oxides; Hydroxides; Carbonates or bi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1/00Inorganic compounds or elements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1/08Inorganic acids or salts thereof
    • C10M2201/081Inorganic acids or salts thereof containing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1/00Inorganic compounds or elements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1/10Compounds containing silicon
    • C10M2201/102Silic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1/00Inorganic compounds or elements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1/10Compounds containing silicon
    • C10M2201/102Silicates
    • C10M2201/103Clays; Mica; Zeol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27/00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f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10M2203/00, C10M2207/00, C10M2211/00, C10M2215/00, C10M2219/00 or C10M2223/00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27/09Complexes with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10N2030/06Oiliness; Film-strength; Anti-wear; Resistance to extreme 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10N2030/50Emission or smoke controll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40/00Specified use or application for which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is intended
    • C10N2040/25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70/00Specific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lubricant compositions

Definitions

  • Figure 3 Protective layer formed on the cast iron substrate
  • Figure 5 XPS fine-spectrum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otective layer elements
  • Fig. 9 is a graph showing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recording. It can be seen that after the running-in period of the load and the speed i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kept below 0.005, indicating that the nanocrystalline protective layer has superlubricity. Table 1 comparison measure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45 # steel specimen Fa lex microhardness of test samples
  • the tes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the anti-abrasive wear and anti-adhesive wear performan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a bearing friction pair simulation tester of a large horizontal shaft pump. A shaft specimen of 45 # steel and a babbitt bearing specimen were us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ubricants (AREA)

Description

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减摩抗磨是人类科研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 摩擦损耗越低, 机械动力 就越强, 产品效益也会大大增加。 强化和修复机器零件的摩擦与磨损表面 是降低摩擦损耗、 提高产品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 机器零件的摩擦 表面有三种强化途径: 1 )零件表面的预处理强化, 包括渗碳、 渗流、 碳氮 共渗等热处理强化技术, TiN、 DLC等薄膜沉积技术以及喷丸、 滚花等机械 强化技术; 2 )零件损坏后的表面修复再生技术, 包括热喷涂修复、 电刷镀 修复以及其他各种表面修复再生技术; 3 )利用润滑剂作载体, 将含有特定 修复作用的制剂配方送入零件表面的摩擦接触区, 通过制剂与摩擦副表面 以及与磨损微粒等第三体之间发生的力化学 (摩擦化学)反应, 使摩擦副 表面获得原位合金化强化。
上述前两种强化途径均属于离线强化技术, 存在工艺复杂、 作业时间 长、 费用较高等缺点。 上述第三种强化途径是当前抗磨修复领域的研究热 点。 当前, 由于对所生成的抗磨修复层的相结构和力学性能数据不清楚, 导致现有此类产品的性能不稳定, 严重制约了技术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
针对当前抗磨修复领域存在的工艺复杂、 作业时间长、 费用较高以及 所生成的抗磨修复层的相结构和力学性能数据不清楚、 性能不稳定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金属摩擦与磨损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 同时具备金属 陶瓷的高硬度和优质合金钢的弹性模量。 本发明还提供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 包括的组分和各组分 的重量份如下:
层状羟基硅酸盐粉 45 - 99;
表面改性剂 1-50;
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5-6。
作为优化方案, 上述制剂包括的组分和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层状羟基硅酸盐粉 60 - 99;
表面改性剂 3 - 20;
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5 - 3。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 上述制剂的组分和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层状羟基硅酸盐粉 75 - 99;
表面改性剂 7 - 12;
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2。
所述的层状羟基硅酸盐粉为羟基硅酸镁矿石粉。
所述的羟基硅酸镁矿石粉是指蛇紋石、 滑石、 海泡石、 阳起石矿石粉 中的一种或所述矿石粉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表面改性剂为钛酸脂偶联剂或硅垸偶联剂中的一种或所述偶联 剂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钛酸脂偶联剂是指 NDZ-131或 NDZ- 133钛酸脂偶联剂。
所述的硅烷偶联剂是指 HD-22硅垸偶联剂。
NDZ- 131和 NDZ- 133是青岛巿海大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钛酸脂偶联剂的 两种型号,是一种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HD-22硅烷偶联剂的商品 名为硅烷偶联剂, 青岛巿海大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所述的碳化石墨化催化剂为元素周期表 VII IA族元素 (铁 Fe, 钴 Co, 镍 Ni , 钌 Ru, 铑 Rh, 钯 Pd, 锇 Os , 铱 Ir, 铂 Pt ) 的单质、 氧化物或氯化 物中的一种或所述单质、 氧化物或氯化物的任意组合。 VI I IA族元素的氧化 物和氯化物可从上海久山化工有限公司购得。
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可应用于含铁成分的金属表面的 修复与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制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 ) 将天然羟基硅酸镁矿石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研磨成纳米至微米量级 的油溶性复合粉体;
2 ) 加入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继续研磨形成均匀组合物粉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制剂的润滑剂。
本发明更进一步提供上述制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上述均匀组合物粉体按质量比 0. 1-5 %。的比例直接加入到润滑剂中 使用。
作为优化方案, 上述制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上述均匀组合物粉体按 质量比 0. 1- 5%的比例混入基础润滑剂中, 制成浓缩剂, 浓缩剂可直接按浓 缩剂:润滑剂 = 1: 9的比例加入到润滑剂中使用。
所述的润滑剂是指润滑油或者润滑脂。
所述的基础润滑剂是指牌号 100N、 150N的无色透明的基础油、 锂基脂 或者钙基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制剂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 ) 将上述均匀组合物粉体按质量比 0. 1-5%的比例溶入牌号 100N或者 150N的无色透明的基础油中制备成浓缩液,浓缩液可直接按浓缩液:润滑油 = 1: 9的比例加入到润滑油中使用。
2 ) 将上述均匀组合物粉体按质量比 0. 1- 5%的比例混入锂基脂或者钙 基脂中搅拌均匀制备成浓缩母脂, 浓缩母脂可直接按浓缩脂:润滑脂 = 1: 9 的比例加入到润滑脂中使用。
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在金属摩擦与磨损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在金属摩擦与 磨损表面原位生成减摩耐磨的纳米晶保护层, 同时具备金属陶瓷的高硬度 和优质合金钢的弹性模量。 用于新制零件, 可以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工件 表面, 大幅度的提高使用寿命; 用于使用中的摩擦副零件可以原位修复磨 损, 优化间隙, 恢复零件尺寸, 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 : Fa lex试验机的试样装卡部分细部照片 )和试样尺寸图 ( b ); 图 2: 45#钢基体上形成的保护层;
图 3: 铸铁基体上形成的保护层;
图 4: 保护层元素分布的 XPS全图;
图 5 : 保护层元素分布的 XPS精细谱解析;
图 6: 纳米晶保护层完整晶系的 HRTEM像;
图 7 : 45*钢试样保护层的纳米压痕原子力显微像和压痕深度曲线; 图 8 : 45#钢试样基体的纳米压痕原子力显微像和压痕深度曲线; 图 9: 保护层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曲线;
图 10: 轴承模拟试验机原理图;
图 11 : 轴承模拟试验前后 45#钢轴试样表面形貌图;
图 12: 轴承模拟试验后 45#钢试样横断面的 SEM像;
图 13: 轴承模拟试验后 45#钢试样表面保护层的 EDX能谱图;
图 14: 45#钢轴试样磨粒磨损试验后表面的 SEM二次电子像;
图 15 : 轴承摩擦副抗粘着磨损的承载能力曲线;
图 16: 45#钢轴试样粘着磨损试验后表面的 SEM像;
图 17 : 实施例 4中 Fa lex试验后下试样断面的 SEM照片;
图 18: 实施例 4中基体材料(a)和保护层(b)的 EDX元素分布; 图 19 实施例 5中 Fa l ex试验后下试样断面的 SEM照片;
图 20 实施例 6中 Fa l ex试验后下试样断面的 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的作用原理如下:
1 )氧化机械抛光
作为自修复制剂主成分的层状羟基硅酸盐类天然矿石粉体在摩擦过程 中极易解理破坏, 并具有脱羟, 进而释放 02—生成活性自由水的功能。 解理 破坏产生的第三体颗粒对摩擦表面具有机械抛光作用, 而活性 02—和自由水 氧化金属表面的微凸体, 生成结合力远低于金属键的金属氧化物 /金属键, 对摩擦表面具有氧化抛光作用。 因而氧化机械抛光是在摩擦副表面生成纳 米晶保护层的第一个作用机理。 以蛇紋石矿体粉为例, 其主成分是 Mg6S iAo (OH) 8, 作用过程如下:
Mg6S iAo (OH) 8→6Mg2++4Si02 +4H20+602
Fe°, Fen+ (EEE) + 02" - FexOy
Fe°, Fen+ (EEE) + H20 + 02 Fex (OH) y
Fe° (初生表面);
Fen+ (EEE) (激发电子逸出表面)
2 )润滑油催化碳化石墨化
在含自修复制剂的摩擦学系统中, 铁基金属摩擦副和润滑油中的自修 复制剂组分为基础油碳化和石墨化提供场所与催化物种。 制剂成分中既含 有酸碱催化反应的最活泼催化剂的组成元素, 也含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最活 泼催化剂的组成元素。 因此, 含自修复制剂的润滑油比同类油碳化程度高, 且能生成大量高活性的纳米级碳质颗粒。 存在于油液中的这类高活性纳米 级碳质颗粒与铁氧体反应生成 Fe3C相和石墨颗粒。 因此, 润滑油催化碳化 石墨化是在摩擦副表面生成纳米晶保护层的第二个作用机理, 其作用过程 如下:
Fe203 + C → Fe + CO · C02
Fe + C → Fe3C
Fe3C → Fe† + C (易石墨化碳) →石墨
3 )机械合金化
经过氧化机械抛光和润滑油碳化后, 高化学活性的新鲜金属表面与充 满大量纳米级铁氧体, 铁碳体和碳质颗粒的油液构成产生修复保护层的反 应体系。 摩擦过程释放能量, 在摩擦副表面产生电场和弱磁场, 使油液中 的颗粒富集在摩擦表面, 首先在 13坑处聚集。 摩擦副相对运动带动微凸体 对这些颗粒施加剪切和挤压应力, 进行机械合金化。 微凸体不断运动碰撞, 不能稳定存在, 因此微凸体表面机械合金化也会发生。 凹坑中机械合金化 生成的纳米晶结构层不断生长, 实现了对表面的平整修复, 直至凹坑被完 全填平, 而后在整个摩擦表面生长形成修复保护层, 完成修复作用。 因此, 机械合金化是在摩擦副表面生成纳米晶保护层的第三个, 也是最终的作用 机理。
纳米晶自修复保护层的元素构成、 相结构和力学性能:
试验采用 Fa lex- 1506 (美国, Fa lex公司) 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及 环-环面接触形式的试样进行。 附图 1所示为 Falex试验机的试样装卡部分 细部照片和试样尺寸图。 上下试样的接触面积为 506隱 , 试验载荷范围为 0. lMPa-0. 44MPa,平均线速度 1- 7m/s。
附图 2和附图 3是分别经过 400小时和 80小时的 Fa lex试验后,在 45# 钢基体和铸铁基体上形成的保护层。 修复剂配方的主剂成分为蛇紋石 (晶 体化学式 MgsSiA OH )与海泡石 (晶体化学式 Mg8Si1203D (OH) 4 (OH2) 4 · 8H20 ) 粉体的组合物。 釆用含修复制剂的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机通用油润 滑, 修复制剂的添加量 5wt%。,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
X光电子能谱(XPS )分析的结果表明保护层的元素构成为 Fe、 C和 0 三元素, 见附图 4。 附图 5所示为保护层元素分布的 XPS精细谱解析结果, 元素的价态说明三种元素是以 Fe3C、 Fe304、 Fe203 以及 -OH (羟基) 和其他 Fe、 C合金形式存在。 附图 6是典型的纳米晶保护层完整晶系的高分辨率透 射电子显微镜(HRTEM )像, 可以清楚地看出存在 Fe3C、 Fe304和 FeOOH三种 类型的纳米晶。
表 1和表 2分别列出 45#钢试样 Fa lex试验前后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的 对比和试验后下试样横断面基体与保护层纳米硬度的比较, 可以明显地看 出无论保护层的表面显微硬度还是断面的纳米硬度均有很大的提高, 分别 是 45#钢表面和 45#钢基体硬度的 2. 6倍和 3. 6倍。 附图 7和附图 8分别是 45#钢试样保护层和基体的纳米压痕原子力显微像(AFM image )和压痕深度 曲线。 测得的保护层的硬度值和弹性模量分别为 H=13. 32GPa和 E=240GPa , H/E=0. 0555 , 表明保护层具有金属陶瓷材料的高硬度并保有优质合金钢的 弹性模量。
铸铁试样经过 80小时的 Falex试验后, 将油杯中的润滑油全部放掉, 使上下试样处于边界润滑的接触状态。 按规范重新启动试验机, 记录摩擦 系数的变化。 附图 9是记录的摩擦系数曲线, 可以看出经过载荷和速度逐 渐增加的跑合期后, 摩擦系数保持在 0. 005 以下, 表明纳米晶保护层具有 超润滑性。 表 1 45#钢试样 Fa lex试验前后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的对比 测量
显微硬
度 HVioo
Figure imgf000009_0001
表 2 45#钢试样 Fa lex试验后下试样横断面基体与保护层纳米硬度的比较
Figure imgf000009_0002
基体 353. 30 321. 20 338. 18 387. 44 350. 03 纳米硬
1177. 0 1 389. 4 1149. 8 1274. 9 度 Hv 保护层 1 383. 45
6 5 5 保护层抗磨粒磨损和抗粘着磨损的性能:
在大型水平轴抽水泵的轴承摩擦副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本项发明的保 护层生成和抗磨粒磨损与抗粘着磨损性能的试验。 采用牌号为 45#钢的轴试 样和巴氏合金轴承试样。轴承模拟试验机的原理图见附图 10。杠杆比 1: 10, 载荷砝码 Ll 5 杠杆和砝码托盘自重 L2 + L3=0. 912kg o 轴瓦上试样的表面粗 糙度 Ra=0. 369 2μηι, 合金层厚度 2醒, 内径 匪, 宽度 10腿; 轴下试样的 表面粗糙度 Ra=0. 5359/ m, 外径 120匪, 宽度 15mm。 润滑剂釆用含修复制剂 的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机通用油,修复制剂配方的主剂为蛇紋石(晶 体化学式 Mg6S i4O10 (OH) 8 ) 与滑石 (晶体化学式 Mg3 (Si4010) (OH) 2 )粉体的组 合物, 添加量 lwt%。,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
试验区间 跑合期 试验期
载荷 (N) 18.74 38.34
平均压强 (MPa) 0.33 0.70
转速(rpm) 1800 1800
平均线速度 (m/sec) 11.3 11.3
试验温度(°c) 室温 ¾、·;曰 运行时间(h) 3 24
1)表面形貌和保护层的 SEM像
摩擦试验后, 45#钢轴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平均值 Ra=0.3859/m, 低于原 始轴试样表面粗糙度 Ra=0.5359/xm; 同样, 轴瓦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平均值 Ra=0.2605/zm, 也低于原始轴瓦试样表面粗糙度 Ra=0.3692μιη。 摩擦试验前 后轴试样的典型表面二维形貌如附图 11所示。
附图 12所示为 27小时轴承模拟试验后 45#钢轴试样横断面的 SEM二次 电子像。 可以明显地看出, 在 45#钢摩擦表面巳形成约 2μηι厚的自修复保 护层, 保护层沿着基材的珠光体结构骨架生长, 与基材之间结合紧密, 没 有明显的物理界面。 附图 13为保护层的 EDX能谱图, 结果显示, 保护层由 Fe、 C和 0三种元素组成。 保护层中含有比 45#钢高得多的 C含量, C元素 来自润滑油的裂解; 保护层中 0含量也很高, 0元素主要由磨损自修复材料 主体成份蛇紋石 (Mg6Si4010(OH)8) 与滑石 (Mg3(SiAo) (OH) 2)分解提供。
2)保护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
将 400rag粒度 100~125/m 的 A1203磨粒混入到 3.3g牌号为 W1.5的 SiC研 磨膏(SiC粒度 1~1.5/m)中, 作为磨料使用。 将磨料加入到不含修复制剂的 SD/CC级 15W40通用油中在轴承模拟试验机进行抗磨粒磨损试验, 试验载荷 38.34N, 表面平均压力 0.70MPa, 转速 2100rpm, 试验周期 4.5h, 浸油润滑。 附图 14是 45#钢轴试样磨粒磨损试验后磨损表面的 SEM二次电子像, a) 为无 保护层; b) 为有保护层。 很明显, 无保护层的磨损表面的磨粒磨损损伤比 有保护层的表面严重得多。 Talysurf 5- 120型表面形貌仪测得的无保护层 和有保护层的磨痕深度分别为 46. 59/ m和 15. Οΐ ιιι, 前者的磨损量大 3倍以 上。
3 ) 保护层的抗粘着磨损性能
抗粘着磨损试验在轴承模拟试验机上进行, 釆用的润滑剂为不含修复 制剂的 SD/CC级 15W40通用油, 采用间歇甩油润滑, 使摩擦副处于乏油状态。 跑合后保持试验条件不变, 每 3min增加一次载荷, 直至摩擦副发生胶合。 附图 15是有保护层和无保护层的轴承摩擦副抗粘着磨损的承载能力曲线。 可以清楚地看到, 有保护层摩擦副的胶合载荷是无保护层摩擦副的 2. 5倍。 附图 16是 45#钢轴试样粘着磨损试验后的磨损表面 SEM二次电子像, a) 为无 保护层; b) 为有保护层, 无保护层磨损表面的粘着磨损损伤严重得多。
实施例 1 :
本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eSiA OH ) 99;
NDZ-131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12;
纳米 Ni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
纳米 Co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颗粒和 NDZ- 131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加入 一台高能球磨机 (XQM2型行星式高能球磨机, 南京科析实验仪器研究所生 产) 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10nm- 1 μ ηι。 之后, 加入纳米 Ni和纳米 Co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粉体(吉林省四 平市高斯达纳米材料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 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0. 5%。 的比例加入到博林高科(北京)石油化 工有限公司的牌号为 ZZT -动能油 (秒美)润滑油中, 对 ZZT-动能油 (秒美) 润滑油 (含本发明的制剂) 与 SF级汽油机润滑油在一台捷达轿车上进行了 油耗 (节能)和排放的对比试验。 情况如下:
1车况: 4缸发动机, 排量 1. 6,装三元催化器, 巳走行 13万公里, 缸压 已降至 8. 2左右。
2釆用 SF级汽油机润滑油按试验规范运行 200公里获得油耗和排放的基 础数据, 缸压没有提高。
3更换 ZZT-动能油 (秒美)润滑油后按试验规范运行 2, 000公里, 获得 对比数据如下:
1 )缸压恢复至 12;
2) 节能数据: 综合节油率为:
巿区 ( 30 50 公里 /时) 1%;
城间 Π0 - 90公里 /时) 1 3%;
快速 ( 110 公里 /时) 3· Ί 。
3 )排放数据 SF级汽油机润滑油 ΖΖΤ-动能油 (秒美)润滑油
HC + ΝΟχ 0. 180 0. 138
CO 0. 740 0. 563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6SiA。(0H) 8 ) 50;
滑石(
Figure imgf000012_0001
(OH) 2 ) 25;
NDZ-133单垸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12;
PdO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5;
纳米 Pt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5。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与滑石组合物颗粒和 NDZ- 133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 酯偶联剂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 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10nm- 1 μ πι。 之后, 加入 PdO和纳米 Pt碳化石墨化催化 剂粉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 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lwt %。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在大型水平轴抽水泵的轴承摩擦副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的试验。 轴承模拟试验机的原理图如附图 10所示, 轴试样和轴承试样的材质分别为 45#钢和巴氏合金。 经 27小时轴承模拟试验后在 45#钢摩擦表面形成了约 2 μ m 厚的保护层, 保护层沿着基材的珠光体结构骨架生长, 与基材之间结合紧 密, 没有明显的物理界面。 附图 12是 27小时轴承模拟试验后 45#钢轴试样横 断面的 SEM二次电子像。 附图 13是保护层的 EDX能谱图, 保护层由 Fe C和 0 三种元素组成。 保护层表现出优 的抗磨粒磨损和抗粘着磨损性能, 参见 附图 14- 16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6S i401Q (OH) 8 ) 70;
海泡石 (Mg8S i1203。(OH) 4 (OH2) 4 · 8H20 ) 29;
HD-22硅垸偶联剂 7; RhCl3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
Ru02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与海泡石组合物颗粒和 HD-22硅烷偶联剂加入高能 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 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 为 10 1 μ ηι。 之后, 加入 RhCl3和 Ru02组合物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粉体继续研 磨 30分钟, 至纳米至微米量级,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 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5wt %。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 l 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釆用 45# 钢和铸铁两种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 45#钢摩擦副的试验时间为 400 小时, 铸铁试样的试验时间为 80小时。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测表明, 试验结束后在 45#钢基体和铸铁基体上均形成了保护层, 见附图 2和附图 3 进一步用光电子能谱仪(XPS )、 纳米硬度计和原子力显微镜(AFM ) 以及高 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等手段对保护层进行分析检测表明, 保护 层的元素构成为 Fe C和 0三元素, 以 Fe3C Fe304 Fe203以及- OH (羟基)和 其他 Fe、 C合金形式存在, 构成纳米晶系, 参见附图 4、 5和 6。 保护层具有 金属陶瓷材料的高硬度并保有优质合金钢的弹性模量以及超滑的摩擦学性 能, 参见附图 7、 8和 9。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sSi^ Oi s) 50;
阳起石(Ca2 (Mg, Fe) 5Si8022 (OH) 2) 25;
HD-22硅垸偶联剂 7; 纳米 Ni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纳米 Fe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与阳起石组合物颗粒和 HD-22硅烷偶联剂加入高能 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 为 10nm- 1 μιη。 之后, 加入纳米 Ni和纳米 Fe组合物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粉体继 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3wt%。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釆用铸铁 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 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4个周期, 96个小时。附图 17是 Fa 1 ex试验后下试样横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像( SEM像 ), 可以看出在基体材料表面有一层厚度约 2-3 μιη的保护层生成, 与基体材料 组织明显不同。 附图 18是铸铁基体和保护层的 X射线能量散射谱 (EDX) 元 素分布图, 保护层的元素分布特点是 C和 0两种元素的含量比例较基体有较 大程度的增加, 计算 Fe/C原子比, 可以发现基体材料 Fe/C为 0.43, 而保护 层中 Fe/C为 0.14, 二者的差别很大。
实施例 5:
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sSi OH ) 75;
NDZ- 133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6;
NDZ- 131单垸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6; Ir02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2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颗粒和 NDZ- 133及 NDZ-131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 联剂组合物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10ηηι-1 μ ιη。 之后, 加入 Ir02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粉体 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5wt %。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 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釆用铸铁 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 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7个周期, 148个小时。 附图 19是下试样的横断面扫描电子显微像, 可以看出在试样表 面巳生成厚度为 3 μ ηι左右的保护层。 铸铁基体与保护层的纳米硬度平均值 分别为: Ην2 = 572和 Ην = 1158
实施例 6: 滑石 (Mg S O (OH) 2 ) 99;
HD- 22硅烷偶联剂 10;
NDZ- 131单垸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10;
RuCl石墨化催化剂 3 将上述配比滑石颗粒和 HD- 22硅烷偶联剂及 NDZ- 131单烷氧基脂肪酸钛 酸酯偶联剂组合物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10皿- 1 μ ηι。 之后, 加入 RuCl碳化石墨化催化 剂粉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 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3. 5wt %。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 油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 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试样釆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6个周期, 144个小时。 Fa 1 ex试验后下试样横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像 ( SEM像)表明(见 附图 20 ), 基体材料表面有一层厚度约 2 μ ηι的保护层生成。 下试样表面显微 硬度平均值从试验前的 Ην =2 升高至试验后的 HVl g=785 实施例 7: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海泡石 (Mg8S i1203。(OH) 4 (OH2) 4 · 8H20 ) 60;
NDZ- 131单垸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3
纳米 Ni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25
纳米 Co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25
将上述配比的海泡石颗粒和 NDZ- 131单垸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加 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 度范围为 l Onm- 1 μ ιη。 之后, 加入纳米 Ni和纳米 Co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组合物 粉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5wt%。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采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 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4个周 期, 96个小时。 Fa lex试验前后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的对比为, 从试验前的 平均值 Hv1Mg=275升高至试验后的平均值 HVl。。g=750。 下试样横断面的 SEM像显 示在试样表面巳生成 0. 5-1 μ ηι的保护层。
实施例 8:
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阳起石(Ca2 (Mg, Fe) 5S i8022 (OH) 2) 60;
HD - 22硅垸偶联剂 20;
纳米 Fe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3;
将上述配比阳起石颗粒和 HD-22硅烷偶联剂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 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l Onm- 1 μ ιη。之后, 加入纳米 Fe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粉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 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½t%。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采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4个周期, 96小时。 下试样横断面的 SEM像显示在试样表面已生成 Ι μ πι左右的保护层, 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从试验前的 Hv1Mg=298升高至试样后的 HVl。。g=780。
实施例 9:
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sSiA OH ) 50;
滑石 (Mg S^Oj (OH) 2 ) 49;
NDZ-133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3
纳米 Ni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5;
Ru02组合物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5。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与滑石组合物颗粒和 NDZ- 133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 酯偶联剂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 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lOnm- 1 μ ηι。 之后, 加入纳米 Ni和 Ru02碳化石墨化催化 剂组合物粉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 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3. 5wt%。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 油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釆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4个周期, 96个小时。 Falex试验后下试样横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像表明, 基体材料表 面有一层厚度约 1 μ ηι的保护层生成。 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平均值从试验前 的 Hv1Ms=275升高至试验后的 HVlQg=710。
实施例 10:
实施例所采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6SiA。(OH) 8 ) 35;
海泡石 (Mg8Si12O3。(0H) 4 (0H2) 4 · 8H20 ) 10;
HD - 22硅烷偶联剂 1;
RhCl3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25;
Ru02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25。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与海泡石组合物颗粒和 HD- 22硅烷偶联剂加入高能 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 为 10ηπι-1 μ ιη。 之后, 加入 RhCl^PRu02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组合物粉体继续研 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5wt%。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采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5个周期, 120小时。 下试样横断面的 SEM像显示在试样表面已生成 1 μ ιη左右的保护层, 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从试验前的 Ην=256升高至试样后的 Hv1Mg=720。
蛇紋石 (Mg6Si401Q (0H) 8 ) 40;
滑石 (Mg Si^ (OH) 2 ) 20;
NDZ-133单垸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20;
纳米 Ni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25;
IrCl3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25。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与滑石组合物颗粒和 NDZ-133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 酯偶联剂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 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10nm- 1 μ ιη。之后, 加入纳米 Ni和 IrCl3碳化石墨化催化 剂组合物粉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 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3. 5wt%。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 油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 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试样采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4个周期, 96个小时。 Falex试验后下试样横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像表明, 基体材料表 面有一层厚度约 Ι μ πι的保护层生成。 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平均值从试验前 的 Hv1Ms=245升高至试验后的 HVl。。g=685。
实施例 12:
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eSiA OH ) 45;
NDZ- 131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25
NDZ- 133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25
纳米 Ni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5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颗粒和 NDZ- 131及 NDZ-133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 联剂组合物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10nm- 1 μ ίη。 之后, 加入纳米 Ni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粉 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5wt %Q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 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釆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 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4个周 期, 96个小时。 Fa lex试验前后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的对比为, 从试验前的 平均值 HVl g=250升高至试验后的平均值 Hv g=670。 下试样横断面的 SEM像显 示在试样表面已生成 0. 5-1 μ ιη的保护层。
实施例 13:
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阳起石(Ca2 (Mg, Fe) 5S is022 (OH) 2)
HD-22硅烷偶联剂
NDZ- 131单垸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纳米 Co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纳米 Fe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将上述配比阳起石颗粒和 HD- 22硅垸偶联剂及 NDZ- 131单烷氧基脂肪酸 钛酸酯偶联剂组合物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10nm- 1 μ ιη。 之后, 加入纳米 Co和纳米 Fe碳 化石墨化催化剂组合物粉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 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4wt%。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W40汽油机 /柴油 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 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 试样采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4个周期, 96小时。 下试样横断面的 SEM像显示在试样表面已生成 Ι μ πι左右的保护层, 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从试验前的 Hv1Mg=298升高至试样后的 Hv1Qg=780。
实施例 14:
实施例所釆用的配方如下 (按重量份):
蛇紋石 (Mg^iA OH ) 50;
滑石 (
Figure imgf000020_0001
(OH) 2 ) 49;
NDZ-133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1;
Ru02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3;
RhCl3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3。
将上述配比蛇紋石与滑石组合物颗粒和 NDZ- 133单垸氧基脂肪酸钛酸 酯偶联剂加入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研磨时间 10小时, 转速 800转 /分钟, 研 磨后粉体粒度范围为 l Onm- 1 μ ηι。 之后, 加入 Ru02和 RhCl3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组合物粉体继续研磨 30分钟, 即为可加入润滑油中使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 的制剂。
将制备好的上述制剂按 3. 5 wt %。的比例加入到 SD/CC级 15 W40汽油机 I柴 油机通用油中, 进行 Fa lex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面接触摩擦试验。试样采用 45* 钢材质, 润滑方式为浸油润滑。试验以 24小时为一个周期, 共进行 4个周期, 96个小时。 Falex试验后下试样横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像表明, 基体材料表 面有一层厚度约 1 μ «ι的保护层生成。 下试样表面显微硬度平均值从试验前 的 Hv1Qg=275升高至试验后的 Hv1QQg=710。

Claims

杈利要求
1.一种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 其特征在于: 包括的组分和各 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层状羟基硅酸盐粉 45 - 99;
表面改性剂 1 - 50;
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5 - 6。
2. 根据杈利要求 1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 包括的组分和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层状羟基硅酸盐粉 6G - 99;
表面改性剂 3 - 20;
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0. 05 -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 包括的组分和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层状羟基硅酸盐粉 75 - 99;
表面改性剂 7 - 12;
碳化石墨化催化剂 1 - 2。
4. 根据杈利要求 3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状羟基硅酸盐粉为羟基硅酸镁矿石粉。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羟基硅酸镁矿石粉是指蛇紋石、 滑石、 海泡石、 阳起石矿石粉中的一 种或所述矿石粉的任意组合。
6. 根据杈利要求 3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表面改性剂为钛酸脂偶联剂或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所述偶联剂的 任意组合。
7. 根据杈利要求 3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化石墨化催化剂为元素周期表 VI HA族元素的单质、 氧化物或氯化 物中的一种或所述单质、 氧化物或氯化物的任意组合。
8. 权利要求 1 - 7 任意一项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的制 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 ) 将天然羟基硅酸镁矿石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研磨成纳米至微米量 级的油溶性粉体;
2 ) 加入碳化石墨化催化剂继续研磨形成均匀组合物粉体。
9.一种含有杈利要求 1一 7任意一项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 剂的润滑剂。
10. 杈利要求 1 - 7任意一项所述的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的使 用方法如下:
将所述制剂按质量比 0. 1-5%。的比例直接加入到润滑剂中使用。
PCT/CN2007/000991 2006-04-20 2007-03-27 Formulation qui forme des couches de protection à la surface d'un métal et procédé pour préparer cette formulation WO2007121656A1 (fr)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720565.6A EP2009081B1 (en) 2006-04-20 2007-03-27 Formulation which creates protection layers on the metal surfa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A002650305A CA2650305A1 (en) 2006-04-20 2007-03-27 Formulation which creates protection layers on the metal surfa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12/297,820 US8283297B2 (en) 2006-04-20 2007-03-27 Formulation which creates protection layers on the metallic friction and worn surface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2009505707A JP2009534480A (ja) 2006-04-20 2007-03-27 金属の摩擦および摩損表面に保護層を形成する製剤とその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75832.5 2006-04-20
CNB2006100758325A CN100432279C (zh) 2006-04-20 2006-04-20 在金属摩擦与磨损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121656A1 true WO2007121656A1 (fr) 2007-11-01

Family

ID=3729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7/000991 WO2007121656A1 (fr) 2006-04-20 2007-03-27 Formulation qui forme des couches de protection à la surface d'un métal et procédé pour préparer cette formulation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283297B2 (zh)
EP (1) EP2009081B1 (zh)
JP (1) JP2009534480A (zh)
KR (1) KR20080104362A (zh)
CN (1) CN100432279C (zh)
CA (1) CA2650305A1 (zh)
WO (1) WO20071216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4524A (zh) * 2015-12-16 2016-03-23 上海大学 高温原位生成固体润滑膜摩擦学性能测试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0943B (zh) * 2010-04-12 2013-12-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含层状硅酸盐矿物质的磨损自修复润滑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A104864C2 (uk) * 2010-12-24 2014-03-25 Володимир Леонідович Зозуля Наноструктурний ревіталізант та спосіб отримання наноструктурного ревіталізанта з стійкою формою наноструктури
CN102634404B (zh) * 2012-04-06 2014-03-19 乐道战略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ce大功率重负荷柴油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651015A (zh) * 2013-11-22 2015-05-27 大连顺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跑合用复合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CN103980965A (zh) * 2014-05-06 2014-08-13 诸暨市万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内燃机助燃减排剂
CN106148885A (zh) * 2015-04-22 2016-11-23 吕振东 一种在金属摩擦与磨损表面生成保护层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6236593B1 (ja) * 2017-02-08 2017-11-29 株式会社Hkケミカル 金属摩耗修復剤
CN106966401B (zh) * 2017-03-24 2019-02-05 清华大学 油溶性纳米羟基硅酸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1967B (zh) * 2017-04-19 2022-01-18 金元生 金属摩擦磨损表面自纳米化的复合制剂
CN107117626B (zh) * 2017-04-19 2019-08-13 湖州永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离子掺杂羟基硅酸盐纳米管的制造方法
CN110272778A (zh) * 2019-05-23 2019-09-24 董为 一种纳米金属自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6102A (zh) * 2019-11-28 2020-02-28 徐州金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稀土铈元素的羟基硅酸盐的制备配方及其方法
CN111363603B (zh) * 2020-05-13 2022-04-29 郑州泷劲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修复剂
CN111607447A (zh) * 2020-06-30 2020-09-01 张长军 一种金属抗磨修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2182B (zh) * 2021-07-08 2022-06-07 暨南大学 一种纳米棒状羟基硅酸镁/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93719C1 (ru) * 1994-12-15 1997-10-20 Товари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СВ" Способ 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ия трущихся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
WO2001002520A1 (en) * 1999-07-06 2001-01-11 Sergei Nikolaevich Alexandrov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riction pairs
RU2169172C1 (ru) * 1999-12-28 2001-06-20 Аратский Павел Борисович Состав для безразборного улучшения триб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узлов трения "геомодификатор трения"
RU2179270C1 (ru) * 2000-12-20 2002-02-10 Сергач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крытия на трущихся поверхностях
CN1391059A (zh) * 2002-07-30 2003-01-15 董伟达 机械零件摩擦表面的强化和自修复的处理方法
CN1740290A (zh) 2005-09-06 2006-03-01 南京中盟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降噪自修复纳米润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919954A (zh) * 2005-08-26 2007-02-28 北京优越科技有限公司 以天然矿物为主要成分的减摩修复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0943A (en) * 1983-09-22 1987-02-03 Ajinomoto Co., Inc. Surface modifier for inorganic substances
RU2243427C1 (ru) * 2003-06-10 2004-12-27 Цейко 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антифрикционного покрытия кинематических пар трущихся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93719C1 (ru) * 1994-12-15 1997-10-20 Товари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СВ" Способ 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ия трущихся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
WO2001002520A1 (en) * 1999-07-06 2001-01-11 Sergei Nikolaevich Alexandrov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riction pairs
RU2169172C1 (ru) * 1999-12-28 2001-06-20 Аратский Павел Борисович Состав для безразборного улучшения триб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узлов трения "геомодификатор трения"
RU2179270C1 (ru) * 2000-12-20 2002-02-10 Сергач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крытия на трущихся поверхностях
CN1391059A (zh) * 2002-07-30 2003-01-15 董伟达 机械零件摩擦表面的强化和自修复的处理方法
CN1919954A (zh) * 2005-08-26 2007-02-28 北京优越科技有限公司 以天然矿物为主要成分的减摩修复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740290A (zh) 2005-09-06 2006-03-01 南京中盟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降噪自修复纳米润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2009081A4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4524A (zh) * 2015-12-16 2016-03-23 上海大学 高温原位生成固体润滑膜摩擦学性能测试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32279C (zh) 2008-11-12
JP2009534480A (ja) 2009-09-24
EP2009081B1 (en) 2013-06-19
CN1858294A (zh) 2006-11-08
US8283297B2 (en) 2012-10-09
US20100173810A1 (en) 2010-07-08
KR20080104362A (ko) 2008-12-02
EP2009081A1 (en) 2008-12-31
EP2009081A4 (en) 2012-03-14
CA2650305A1 (en) 200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121656A1 (fr) Formulation qui forme des couches de protection à la surface d'un métal et procédé pour préparer cette formulation
Ma et al. Anti-wear and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ZrO2 nanoparticles as lubricant additive
Yu et al.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surface-coated serpentine ultrafine powders as lubricant additive
He et al.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lubrication mechanism of alumina nanoparticle water-based suspensions in ball-on-three-plate testing
US20200239802A1 (en) Nano-additives enabled advanced lubricants
CN1765803A (zh) 一种金属/陶瓷纳米复合自修复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Du et al.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muscovite, CeO 2 and their composite particles as lubricant additives
Liu et 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ubrication mechanism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ating via dual in-situ monitoring of the chemical and topographic structural evolution
Sajjadnejad et al. Wear and trib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nickel matrix electrodeposited composites: A review
Meng et al. Nickel/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nanocomposite synthesized in supercritical fluid as efficient lubricant additive for mineral oil
Zhu et al. WS2 nanopowders as high-temperature lubricants: 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Zhao et al. Effect of Adding Tungsten Disulfide to a Copper Matrix on the Formation of Tribo-Film and o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Copper/Tungsten Disulfide Composites
Zeng et al. Lubrication behavior of fluorescent graphene quantum dots hybrid polyethylene glycol lubricant
Luo et al. Advanced tribology: proceedings of CIST2008 & ITS-IFToMM2008
Dong et al. Tribological property of MoS2-Cr3O4 nanocomposite films prepared by PVD and liquid phase synthesis
Chen et al. Development of wear resistant Cu-12Sn-1.5 Ni alloy via minor addition of Fe during casting process
Jagatheeshwaran et al. Impact of nano zinc oxide on the friction–Wear property of electroless nickel-phosphorus sea shell composite coatings
Xu et al. In-situ formation of onion-like carbon film by tribo-induced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hydrocarbon: Effect of lubrication condition and load
JP2014214341A (ja) 無電解複合めっき皮膜、並びにそれが形成された摺動部品、転動部品及び金型
Huynh et al. Tribo-induced catalytically active oxide surfaces enab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durable and high-performance carbon-based tribofilms
Xie et al. Effects of combined additions of SiO 2 and MoS 2 nanoparticles as lubricant additive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Jiang et al. Insight into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of MoN-Ag/oil solid-liquid lubr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atalytic effect
CN107011967B (zh) 金属摩擦磨损表面自纳米化的复合制剂
Shan et al.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NiCrW-based self-lubricating composites against IC10 alloy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extremely slow sliding speed
Fu et al. Superlubricity of TiN coating using glycerol with the addi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077205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950570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6503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A

Ref document number: 8751/DELNP/20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IN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77205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978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0200870246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