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1613U - 自行車之拉線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之拉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1613U
TWM631613U TW111205670U TW111205670U TWM631613U TW M631613 U TWM631613 U TW M631613U TW 111205670 U TW111205670 U TW 111205670U TW 111205670 U TW111205670 U TW 111205670U TW M631613 U TWM631613 U TW M6316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andle
ring
runner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5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金德
Original Assignee
安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安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安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5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1613U/zh
Publication of TWM631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161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exible Shaft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係一種自行車之拉線器,其包含一固定部;一轉輪,其形成有複數定位槽及一軸孔,各定位槽環繞間隔內凹於轉輪的環面,軸孔貫穿轉輪,轉輪可轉動的設置於固定部;一線軸組件,其可轉動的穿設定位於軸孔;至少一拉柄,其一端固定於定位槽;本新型可依據使用者需求設置於自行車的握把,無論握把型態為何皆可固定,且固定部、轉輪及拉柄的設置角度及固定方式皆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達到無論使用者之手掌大小及手指長短,皆可有適宜之操作位置及轉動行程,較符合人體工學且具有高度通用性及便利性之功效。

Description

自行車之拉線器
本新型係涉及一種自行車乘騎者操作的控制裝置,尤指一種用於操控座墊高低的拉線器。
現有技術的自行車,為了因應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已衍生出了大量提升騎乘舒適性及便利性的產品,其中針對主要用於越野用之登山車,面對崎嶇不同的地形,更是有功能性上的大量需求,其中,針對座墊的高低調整更是重要的課題之一,除了平時騎乘時可針對使用者的身材調整適當高度外,在上坡時,使用者可進一步調高座墊以提升踩踏效率,下坡時,調低座墊可增加使用者活動空間並降低重心,藉此達到不論騎乘於何種路況皆能夠具有合適的座墊高度,而為了能夠快速地於騎乘中調整座墊高度,目前主要採用線控裝置配合伸縮座管之組合達到可簡易快速的控制座墊升降。
現有技術的線控裝置例如TW M539476之自行車之線控裝置,其包含一夾持環套,其具有一第一樞接部;一操作桿,其具有一第二樞接部、一第一撥轉部、一第二撥轉部及一連接部,操作桿藉由第二樞接部與夾持環套之第一樞接部樞接,第一撥轉部及第二撥轉部用以供騎乘者按壓使操作桿相對夾持環套樞轉;一操控線,其一端固接於操作桿之連接部,另一端固接伸縮座管的開關,藉此達到操控便利之功效。
然而,前述之線控裝置雖然可安裝於不同的自行車把手,但因為採用單一規格,即僅能單向樞轉且僅具有單一操作桿之結構,此種結構設計施力方向及樞轉行程皆為固定,自由度較低,限制了使用上的便利性,換言之,不同的使用者因為手掌大小及手指長度皆有差異,騎乘自行車之姿態亦有所不同,故分別有其適合之撥動操作桿的方式,但現有技術之線控裝置因為其整體結構僅限單一操作方式,反而使得使用者必須配合線控裝置的操作型態操作,如此將降低了操作上的舒適性及便利性,使用者更可能為了大幅度的改變手部姿態而造成分心,進而產生危險之情形;因此,現有技術之自行車之線控裝置,其整體構造存在有如前述的問題及缺點,實有待加以改良。
有鑒於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之拉線器,其藉由固定部的安裝通用性,以及拉柄可安裝於轉輪不同之位置,達到可依使用者需求變更操作型態之目的。
為達上述之創作目的,本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自行車之拉線器,其包含: 一固定部; 一轉輪,其具有相對的二側面及一環面,該環面位於該二側面之間,該轉輪形成有複數定位槽及一軸孔,各該定位槽環繞間隔內凹於該環面,該軸孔貫穿該二側面且鄰近於該環面,該轉輪可轉動的設置於該固定部; 一線軸組件,其可轉動的穿設定位於該軸孔; 至少一拉柄,其一端固定於該定位槽。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轉輪進一步形成有複數螺孔,各該螺孔環繞間隔穿設於該轉輪的該二側面,各該螺孔的位置對應於各該定位槽的位置,該拉柄包含一連接部及一柄部,該連接部位於該拉柄的一端部且形成有一凸肋及一連接環,該凸肋穿設固定於該定位槽,該連接環藉由一鎖固件穿設鎖固於該螺孔,該柄部位於該拉柄的另一端部。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轉輪的每一該定位槽的開口大小朝向該轉輪的中心位置逐漸增加,該拉柄包含一連接部及一柄部,該連接部形成有二彈片,該二彈片為自該柄部的一端面向外延伸之片體,且該二彈片間隔設置,該拉柄以該二彈片插設固定於其中一該定位槽中。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轉輪進一步形成有複數螺孔,各該螺孔環繞間隔穿設於該轉輪的該二側面,各該螺孔的位置對應於各該定位槽的位置,該轉輪的每一該定位槽進一步形成有複數凸部,各該凸部呈間隔排列,該拉柄包含一連接部及一柄部,該連接部及該柄部分別位於該拉柄的二端,該連接部形成有一凹槽及一連接環,該凹槽的形狀對應於該凸部的形狀,該拉柄以該凹槽貼靠於其中一該凸部且該連接環藉由一鎖固件穿設鎖固於該螺孔。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轉輪進一步形成有一中心孔,該中心孔貫穿該轉輪的中心位置,該固定部進一步包含一樞軸,該樞軸的一端面穿設有一定位孔,該定位孔形成有內螺紋,該轉輪以該中心孔可轉動地套設於該樞軸,並藉由一鎖固件鎖固於該定位孔,該鎖固件的長度大於該樞軸的長度。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軸孔鄰近於該轉輪的其中一該側面的內環壁面環繞凸設有一階級面,該線軸組件包含一線固定軸及一螺絲,該線固定軸為中空管體且形成有內螺紋,該線固定軸的一端部外壁面環繞凸設有一定位環,該線固定軸的另一端部徑向貫穿有一線穿孔,該線固定軸可轉動地穿設於該轉輪的該軸孔,且該定位環貼靠於該階級面,該螺絲穿設固定於該線固定軸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固定部進一步包含一束圈,該束圈具有二端部,該束圈其形成有一通孔、一鎖孔及一固定槽,該通孔貫穿該束圈的一端,該鎖孔穿設於該束圈的另一端,該鎖孔形成有內螺紋,該鎖孔與該通孔位於同軸位置,該固定槽內凹於該束圈鄰近於該鎖孔的一端,且該固定槽的槽底貫穿有一固定孔,該線固定軸的該線穿孔的位置對應於該固定孔的位置,該樞軸的另一端固設於該束圈。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拉柄的數量為複數個。
本新型的優點在於,藉由依據使用者需求設置於自行車的握把,無論握把型態為何皆可固定,且固定部、轉輪及拉柄的設置角度及固定方式皆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達到無論使用者之手掌大小及手指長短,皆可有適宜之操作位置及轉動行程,較符合人體工學且具有高度通用性及便利性之功效。
以下配合圖式以及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新型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所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包含一固定部10、一轉輪20、一線軸組件30及至少一拉柄40。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固定部10包含一束圈11及一樞軸12,束圈11為一具有開口之環型體並具有二端部,其形成有一通孔111、一鎖孔112及一固定槽113,通孔111貫穿束圈11的一端,鎖孔112穿設於束圈11的另一端,鎖孔112形成有內螺紋,鎖孔112與通孔111位於同軸位置,固定槽113內凹於束圈11鄰近於鎖孔112的一端,且固定槽113的槽底貫穿有一固定孔114,樞軸12的一端固設於束圈11,樞軸12的另一端面穿設有一定位孔121,定位孔121形成有內螺紋,束圈11可藉由一鎖固件貫穿通孔111鎖固於鎖孔112以改變束圈11的內徑大小,但不以此為限,固定部10之形式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
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轉輪20具有相對的二側面21及一環面22,環面22位於二側面21之間,轉輪20形成有複數螺孔23、複數定位槽24、一軸孔25及一中心孔26,各螺孔23形成有內螺紋且環繞間隔穿設於轉輪20的二側面21;各定位槽24環繞間隔內凹於轉輪20的環面22,每一定位槽24朝向轉輪20的二側面21延伸形成一長槽狀,各定位槽24的位置對應於各螺孔23的位置,具體而言,每一定位槽24與相對應的每一螺孔23位於同一徑向位置;軸孔25貫穿轉輪20的二側面21且鄰近於環面22,軸孔25鄰近於轉輪20的其中一側面21的內環壁面環繞凸設有一階級面251;中心孔26貫穿轉輪20的轉動中心位置,轉輪20以中心孔26套設於固定部10的樞軸12,並藉由一鎖固件鎖固於定位孔121,鎖固件的長度大於樞軸12的長度,故轉輪20可相對於樞軸12轉動,但不以此為限,轉輪20之形式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
線軸組件30包含一線固定軸31及一螺絲32,線固定軸31為一中空管體且形成有內螺紋,線固定軸31的一端部外壁面環繞凸設有一定位環311,另一端部徑向貫穿有一線穿孔312,線固定軸31可轉動地穿設於轉輪20的軸孔25,且定位環311貼靠於階級面251,線穿孔312的位置對應於束圈11的固定孔114的位置,螺絲32穿設於線固定軸31且與內螺紋相結合固定,螺絲32可徑向通過線穿孔312,但不以此為限,線軸組件30之形式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
拉柄40為一長條形片體,其包含一連接部41及一柄部42,連接部41位於拉柄40的一端部且形成有一凸肋411及一連接環412,凸肋411的形狀對應於定位槽24的形狀,連接環412的位置對應於螺孔23的位置,柄部42位於拉柄40的另一端部且為直條片體,拉柄40藉由將凸肋411卡固於定位槽24中,並再利用鎖固件穿設於連接環412鎖固於螺孔23中固定,在本實施例中,拉柄40的數量為複數個,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拉柄40亦可以等間距的方式排列位於轉輪20的環面22(圖式中未示),拉柄40之形式及數量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
本新型使用時,可應用於不同形式之自行車握把,請參閱圖2及4所示,當應用於一彎把50時,將固定部10的束圈11藉由鎖固件鎖固於彎把50適當之位置,具體而言可為使用者握持彎把50後鄰近大拇指的位置,鋼索60的一端穿設於固定槽113的固定孔114及線固定軸31的線穿孔312,並利用螺絲32推抵緊迫固定於線固定軸31中,鋼索60的另一端連接於座墊之伸縮座管的開關(圖式中未示),當使用者於騎乘中欲調整座墊高度時,僅需利用手指推抵拉柄40的柄部42,使得轉輪20呈順時針轉動,藉此拉動鋼索60觸動伸縮座管之開關達到調整座墊高低之功效。
請參閱圖5所示,當應用於一直把70時,可將固定部10的束圈11藉由鎖固件鎖固於直把70適當之位置,具體而言可為使用者握持直把70後上方鄰近於大拇指的位置,當使用者於騎乘中欲調整座墊高度時,僅需利用手指推抵拉柄40的柄部42,使得轉輪20呈逆時針轉動,藉此拉動鋼索60觸動伸縮座管之開關達到調整座墊高低之功效;本新型可依據使用者需求設置於自行車的右側握把或左側握把,無論握把型態為何皆可固定,且束圈11的內徑、轉輪20的大小、外型及螺孔23數量,以及拉柄40的數量、大小、外型、設置於轉輪20上的位置及固定方式皆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達到無論使用者之手掌大小及手指長短,皆可有適宜之操作位置及轉動行程,較符合人體工學且具有高度通用性及便利性之功效。
請參閱圖6所示,為本新型之第二實施例,其中固定部10及線軸組件3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主要差異在於轉輪20A及拉柄40A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轉輪20A形成有複數定位槽24A、一軸孔25A及一中心孔26A,每一定位槽24A的開口大小朝向轉輪20A的中心位置逐漸增加,從側面21視之定位槽24A呈圓弧狀;拉柄40A包含一連接部41A及一柄部42A,連接部41A形成有二彈片413A,具體而言,二彈片413A為自柄部42A的一端面向外延伸之片體,且二彈片413A間隔設置,柄部42A為呈內凹弧狀之長片體,但不以此為限,轉輪20A及拉柄40A之形式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使用時,使用者可將拉柄40A之二彈片413A插入合適之其中一定位槽24A中,插入的過程中二彈片413A因受到定位槽24A的槽內壁擠壓,使得二彈片413A相互靠近直至定位後藉由二彈片413A的彈性回復力緊密抵頂定位槽24A的槽內壁,達到固定於定位槽24A之功效,前述以二彈片413A固定拉柄40A之方式可省略使用鎖固件固定之步驟,更具有便利性。
請參閱圖7及圖8所示,為本新型之第三實施例,其中固定部10及線軸組件3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主要差異在於轉輪20B及拉柄40B之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轉輪20B的每一定位槽24B進一步形成有複數凸部241B,各凸部241B沿轉輪20B的軸向方向延伸且間隔排列,從側面21B視之各凸部241B呈波浪狀;拉柄40B的連接部41B形成有一凹槽414B及一連接環412B,凹槽414B的形狀對應於凸部241B的形狀,連接環412B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使用時,使用者可將拉柄40B之凹槽414B對準並貼靠於其中一定位槽24B的其中一凸部241B,再藉由鎖固件(圖式中未示)鎖固使得拉柄40B固定於定位槽24B中,且使用者可依據需求改變拉柄40B的凹槽414B貼靠於不同的凸部241B的位置,以調整拉柄40B以螺孔23B的中心位置為轉動中心所設置之角度,藉此達到更細微之拉柄40B的角度調整,以符合人體工學且提升使用上的舒適性及通用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作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固定部 11:束圈 111:通孔 112:鎖孔 113:固定槽 114:固定孔 12:樞軸 121:定位孔 20:轉輪 20A:轉輪 20B:轉輪 21:側面 21B:側面 22:環面 23:螺孔 23B:螺孔 24:定位槽 24A:定位槽 24B:定位槽 241B:凸部 25:軸孔 25A:軸孔 251:階級面 26:中心孔 26A:中心孔 30:線軸組件 31:線固定軸 311:定位環 312:線穿孔 32:螺絲 40:拉柄 40A:拉柄 40B:拉柄 41:連接部 41A:連接部 411:凸肋 412:連接環 413A:彈片 414B:凹槽 42:柄部 42A:柄部 50:彎把 60:鋼索 70:直把
圖1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3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4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另一使用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7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局部分解圖。 圖8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局部放大圖。
10:固定部
11:束圈
113:固定槽
20:轉輪
21:側面
22:環面
23:螺孔
24:定位槽
25:軸孔
30:線軸組件
31:線固定軸
40:拉柄
41:連接部
412:連接環
42:柄部

Claims (8)

  1. 一種自行車之拉線器,其包含: 一固定部; 一轉輪,其具有相對的二側面及一環面,該環面位於該二側面之間,該轉輪形成有複數定位槽及一軸孔,各該定位槽環繞間隔內凹於該環面,該軸孔貫穿該二側面且鄰近於該環面,該轉輪可轉動的設置於該固定部; 一線軸組件,其可轉動的穿設定位於該軸孔; 至少一拉柄,其一端固定於該定位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轉輪進一步形成有複數螺孔,各該螺孔環繞間隔穿設於該轉輪的該二側面,各該螺孔的位置對應於各該定位槽的位置,該拉柄包含一連接部及一柄部,該連接部位於該拉柄的一端部且形成有一凸肋及一連接環,該凸肋穿設固定於該定位槽,該連接環藉由一鎖固件穿設鎖固於該螺孔,該柄部位於該拉柄的另一端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轉輪的每一該定位槽的開口大小朝向該轉輪的中心位置逐漸增加,該拉柄包含一連接部及一柄部,該連接部形成有二彈片,該二彈片為自該柄部的一端面向外延伸之片體,且該二彈片間隔設置,該拉柄以該二彈片插設固定於其中一該定位槽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轉輪進一步形成有複數螺孔,各該螺孔環繞間隔穿設於該轉輪的該二側面,各該螺孔的位置對應於各該定位槽的位置,該轉輪的每一該定位槽進一步形成有複數凸部,各該凸部呈間隔排列,該拉柄包含一連接部及一柄部,該連接部及該柄部分別位於該拉柄的二端,該連接部形成有一凹槽及一連接環,該凹槽的形狀對應於該凸部的形狀,該拉柄以該凹槽貼靠於其中一該凸部且該連接環藉由一鎖固件穿設鎖固於該螺孔。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轉輪進一步形成有一中心孔,該中心孔貫穿該轉輪的中心位置,該固定部進一步包含一樞軸,該樞軸的一端面穿設有一定位孔,該定位孔形成有內螺紋,該轉輪以該中心孔可轉動地套設於該樞軸,並藉由一鎖固件鎖固於該定位孔,該鎖固件的長度大於該樞軸的長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軸孔鄰近於該轉輪的其中一該側面的內環壁面環繞凸設有一階級面,該線軸組件包含一線固定軸及一螺絲,該線固定軸為中空管體且形成有內螺紋,該線固定軸的一端部外壁面環繞凸設有一定位環,該線固定軸的另一端部徑向貫穿有一線穿孔,該線固定軸可轉動地穿設於該轉輪的該軸孔,且該定位環貼靠於該階級面,該螺絲穿設固定於該線固定軸內。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固定部進一步包含一束圈,該束圈具有二端部,該束圈其形成有一通孔、一鎖孔及一固定槽,該通孔貫穿該束圈的一端,該鎖孔穿設於該束圈的另一端,該鎖孔形成有內螺紋,該鎖孔與該通孔位於同軸位置,該固定槽內凹於該束圈鄰近於該鎖孔的一端,且該固定槽的槽底貫穿有一固定孔,該線固定軸的該線穿孔的位置對應於該固定孔的位置,該樞軸的另一端固設於該束圈。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自行車之拉線器,其中該拉柄的數量為複數個。
TW111205670U 2022-05-30 2022-05-30 自行車之拉線器 TWM631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5670U TWM631613U (zh) 2022-05-30 2022-05-30 自行車之拉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5670U TWM631613U (zh) 2022-05-30 2022-05-30 自行車之拉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1613U true TWM631613U (zh) 2022-09-01

Family

ID=84613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5670U TWM631613U (zh) 2022-05-30 2022-05-30 自行車之拉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1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1258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ler
EP1819580B1 (en) Bicycle handlebar with removable and adjustable aerobar
US4548092A (en) Bicycle gear shift unit
US8459679B2 (en) Pivot mechanism for scooters, tricycles and the like
US8820854B2 (en) Bicycle wheel quick release assembly with clockable handle
EP3456616B1 (en) Seat rod clamp assembly and vehicle
TWM631613U (zh) 自行車之拉線器
JP2019147543A (ja) 自転車およびそのワイヤ制御位置決め構造
US20120079910A1 (en) Handlebar/stem attachment interface with minimal frontal area
US8950769B2 (en) Bicycle handlebar
KR101704978B1 (ko) 자전거 페달을 구비한 삼중연결 구조의 크랭크 암
WO2017164512A1 (ko) 자전거 페달을 구비한 삼중연결 구조의 크랭크 암
TWM587146U (zh) 自行車之線控裝置
CN213442929U (zh) 线控把手结构
CN221068347U (zh) 具有隐密性的线控装置
US11964728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CN218400871U (zh) 刹把结构及电动滑板车
CN216916172U (zh) 自行车龙头
WO2007043719A1 (en) Convertible bicycle handle
TWM646807U (zh) 剎車拉桿結構
JPH0349115Y2 (zh)
US9327794B2 (en) Control lever and actuation device of a bicycle gearshift of the bar-end type
TWM542605U (zh) 煞車拉桿握距調整機構
TWM601712U (zh) 線控把手結構
KR200376997Y1 (ko) 자전거용 바엔드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