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1524U - 傾轉結構 - Google Patents

傾轉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1524U
TWM631524U TW111204624U TW111204624U TWM631524U TW M631524 U TWM631524 U TW M631524U TW 111204624 U TW111204624 U TW 111204624U TW 111204624 U TW111204624 U TW 111204624U TW M631524 U TWM631524 U TW M6315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tilting structure
friction
ring
diameter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4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俊翔
周國源
劉文鎮
Original Assignee
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31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152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傾轉結構,包括:一基座單元,包含至少一樞轉部;一軸桿,沿一軸線樞設於所述樞轉部;一單向摩擦單元,包含:一軸套,餘隙配合地套設於該軸桿並具有一容置槽,及一單向軸承,容置於該容置槽中且與該軸套緊配;以及一第一摩擦組,套設該軸套;其中,當該軸桿朝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單向軸承連動該軸套及所述第一摩擦組;當軸桿朝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單向軸承空轉。

Description

傾轉結構
本創作提供一種傾轉結構,特別是讓顯示裝置易於往上傾斜的傾轉結構。
現有的顯示裝置通常設置於一支撐裝置上,該支撐裝置具有一傾轉結構,使用者可藉此調整可攜式電子裝置至適當傾斜角度以方便操作,但如果顯示裝置重量很大(例如手寫板),在往上傾斜時要克服的重力就會很大,造成往上傾斜與往下傾斜的調整力道會有很大差異,一般都透過扭簧來輔助,但扭簧通常無法做力量上的調整,因此仍有改善空間。
本創作提供一種傾轉結構,設置於一支撐裝置中,該支撐裝置包括一承載單元,該承載單元包含一外殼模組,該傾轉結構包括:一基座單元,包含一主體及至少一樞轉部,所述樞轉部形成於該主體;一軸桿,沿一軸線樞設於所述樞轉部,並供該外殼模組固設,且能以該軸線為軸心朝相互相反的一第一旋轉方向及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一單向摩擦單元,包含:一軸套,餘隙配合地套設於該軸桿並具有一容置槽,及一單向軸承,套設於該軸桿並容置於該容置槽中, 且與該軸套緊配;以及一第一摩擦組,包含相互交錯設置的複數第一摩擦片及複數第一止動華司,所述第一摩擦片套設該軸套且隨該軸套同步旋轉,所述第一止動華司套設於該軸套且抵靠該主體而無法轉動;其中,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帶動該軸桿自體旋轉,藉此轉動該單向軸承,此時該單向軸承連動該軸套及所述第一摩擦片,使所述第一摩擦片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之間產生摩擦;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帶動該軸桿自體旋轉,此時產生一空轉現象,使該軸套與所述第一摩擦片不動,且所述第一摩擦片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之間不產生摩擦。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軸套更具有相互連接的一大徑管體及一小徑管體,該容置槽形成於該大徑管體,所述第一摩擦片套設於該小徑管體。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軸套的小徑管體上形成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一摩擦片分別具有一第一環體、第一貫孔及二第一定位舌,所述第一環體圍繞界定所述第一貫孔,所述第一定位舌形成於所述第一環體並延伸入所述第一貫孔,該小徑管體穿設所述第一貫孔,所述第一定位舌分別對應容設於所述凹槽。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基座單元更包含相間隔地形成於該主體的二限位凸塊,每一所述第一止動華司分別具有一第一環及二第一限位舌,所述第一限位舌形成於所述第一環並朝外延伸,並分別對應抵靠於所述限位凸塊。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第一摩擦組更包含一第一螺母及至少一第一碗型華司,所述第一碗型華司套設於該小徑管體並抵接所述第一摩擦片及所述第一止動華司的其中之一,該小徑管體具有一外螺紋段,該第一螺母螺設於該外螺紋段並抵接所述第一碗型華司,藉由調整該第一螺母,改變該第一螺母與該大徑管體之間的距離,能調整所述第一碗型華司被迫緊的預設程度。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基座單元更包含至少一下卡合塊及至少一固定蓋,所述下卡合塊形成於該主體,所述固定蓋具有一上卡合塊,所述樞轉部具有一上弧槽及一下弧槽,所述下卡合塊容置於所述下弧槽,所述上卡合塊容置於所述上弧槽,藉此所述固定蓋能固定所述樞轉部於該主體,且所述樞轉部與該軸桿不同動。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更包括一扭力單元,套設於該軸桿,並恆對該外殼模組提供一扭力,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扭力逐漸變大,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扭力逐漸變小。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軸桿更具有一圓柱段及一螺孔,該螺孔貫通形成於該圓柱段,該扭力單元包含一管形套及一鎖固件,該管形套具有一貫通孔,該貫通孔沿垂直該軸線形成,該鎖固件穿設該貫通孔並螺固於該螺孔,藉此該管形套與該軸桿同動。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空轉現象是該軸桿相對該單向軸承空轉,或是該單向軸承自身空轉。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單向軸承具有一外環及一內環,該外環與該大徑管體緊配,該內環容設於該外環中。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該單向軸承更具有複數內滾子。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所述內滾子設置於該外環並與該內環接觸,該內環與該軸桿緊配,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軸桿、該內環及該外環同步轉動,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軸桿與該內環同步轉動,該外環相對該內環空轉而不動。
如前述之傾轉結構中,所述內滾子設置於該內環並同時與該軸桿及該外環接觸,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軸桿、該內環及該外環同步轉動,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內環及該外環相對該軸桿空轉而不動。
1000:傾轉結構
2000:支撐裝置
2100:底盤
2200:承載單元
2210:外殼模組
2211:上旋轉空間
2212:下旋轉空間
2220:傾轉模組
2230:承載件
3000:顯示器
4000:工作面
1:基座單元
11:主體
12:下卡合塊
13:限位凸塊
14:樞轉部
141:樞轉本體
142:上弧槽
143:下弧槽
144:樞轉孔
15:固定蓋
151:上卡合塊
2:軸桿
21:圓柱段
22:左延伸段
23:右延伸段
24:溝槽
25:螺孔
3:單向摩擦單元
31:軸套
311:大徑管體
312:小徑管體
313:容置槽
314:套孔
315:凹槽
316:外螺紋段
32,32’:單向軸承
321,321’:環殼
3211,3211’:外環
3212,3212’:內環
322,322’:軸承孔
323,323’:內滾子
3231:長軸
3232:短軸
324,324’:彈簧
4:第一摩擦組
41:第一摩擦片
411:第一環體
412:第一貫孔
413:第一定位舌
42:第一止動華司
421:第一環
422:第一通孔
423:第一限位舌
43:第一碗型華司
44:第一螺母
5:扭力單元
51:扭簧
52:管形套
521:樞接孔
522:貫通孔
53:鎖固件
6:第二摩擦組
61:限位板
611:限位環
612:限位孔
613:凸舌
614:凸片
62:第二華司
7:殼蓋單元
71:主殼蓋
72:側殼蓋
8:固接板
L:螢幕法線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X:軸線
θ 1、θ 2:角度
圖1為本創作傾轉結構所設置的支撐裝置的整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分解示意圖。
圖3、圖4A及圖4B為本創作傾轉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4C為本創作傾轉結構中第一摩擦組內第一摩擦片與第一止動華司的放大示意圖。
圖5A及圖5B為本創作傾轉結構中軸套的不同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6A及圖6B為本創作傾轉結構中單向軸承的不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7A、圖7B及圖7C為本創作傾轉結構所設置的支撐裝置的整機作動示意圖。
請參閱圖1及圖2,本創作傾轉結構1000於實際應用中,可設置於一支撐裝置2000。支撐裝置2000包括一底盤2100及一承載單元2200。底盤2100置放於工作面4000(例如一桌面)。傾轉結構1000設置於底盤2100上。承載單元2200包含一外殼模組2210、一傾轉模組2220及一承載件2230。外殼模組2210與傾轉結 構1000樞接,並具有一上旋轉空間2211及一下旋轉空間2212,下旋轉空間2212供傾轉結構1000容設於其中。傾轉模組2220與外殼模組2210樞接,並容設於上旋轉空間2211。承載件2230設置於傾轉模組2220,並用以承載顯示器3000。
請參閱圖3、圖4A及圖4B,本創作傾轉結構1000包括一基座單元1、一軸桿2、一單向摩擦單元3、一第一摩擦組4、一扭力單元5、一第二摩擦組6、一殼蓋單元7及二固接板8。軸桿2樞設於基座單元1,單向摩擦單元3、第一摩擦組4、扭力單元5、第二摩擦組6套設於軸桿2,殼蓋單元7鎖固於基座單元1,所述固接板8固設於軸桿2的相對兩端。以下將詳述各元件的結構以及彼此之間的連接關係,其中,部分圖式繪示有一軸線X。
基座單元1具有一主體11、二下卡合塊12、二限位凸塊13、二樞轉部14及二固定蓋15。主體11概略為一沿軸線X延伸的長形體。所述下卡合塊12概略為半環狀,並沿軸線X彼此相間隔地形成於主體11。所述限位凸塊13概略為長方塊,並沿垂直軸線X彼此相間隔地形成於主體11的相對兩長邊。所述樞轉部14分別具有一樞轉本體141、一上弧槽142、一下弧槽143及一樞轉孔144,所述樞轉本體141概略為中空環體,所述上弧槽142及所述下弧槽143彼此相間隔,並分別凹陷形成於所述樞轉本體141周緣的相對兩側,且所述下弧槽143分別供所述下卡合塊12容置,所述樞轉孔144分別沿軸線X貫通形成於所述樞轉本體141。所述固定蓋15鎖固於主體11,且概略為半環狀,並分別具有一上卡合塊151。所述上卡合塊151分別容置於所述上弧槽142,藉此所述固定蓋15能固定所述樞轉部14於主體11。
軸桿2沿軸線X穿設二樞轉孔144,藉此軸桿2樞設於所述樞轉部14,並能以軸線X為軸心相對於所述樞轉部14朝相互相反的一第一旋轉方向R1及一 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由於所述樞轉部14已由所述固定蓋15所固定,故所述樞轉部14不與軸桿2同動。軸桿2具有一圓柱段21、一左延伸段22、一右延伸段23、二溝槽24及一螺孔25,圓柱段21概略為圓柱體,左延伸段22自圓柱段21的左端沿軸線X向外延伸形成,其截面概略為圓形且截面面積小於圓柱段21的截面面積,並與鄰近限位凸塊13的(即左邊的)樞轉部14相互樞設,且左邊的樞轉部14同時抵靠圓柱段21,右延伸段23自圓柱段21的右端沿軸線X向外延伸形成,且其截面為圓形且截面面積小於圓柱段21的截面面積,並與遠離限位凸塊13的(即右邊)的樞轉部14相互樞設,且右邊的樞轉部14同時抵靠圓柱段21,所述溝槽24分別沿軸線X凹陷形成於右延伸段23的相對兩側,螺孔25沿垂直軸線X貫通形成於圓柱段21。
單向摩擦單元3包含一軸套31及一單向軸承32。請配合參閱圖5A及圖5B,軸套31餘隙配合地套設於軸桿2,並具有一大徑管體311、一小徑管體312、一容置槽313、一套孔314、二凹槽315及一外螺紋段316,此處所稱的餘隙配合,是指軸套31部分接觸軸桿2而不與軸桿2緊配,使得軸套31不與軸桿2同動,亦可指軸套31完全不接觸軸桿2,使得軸套31可相對軸桿2空轉。大徑管體311及小徑管體312概略呈中空環體並相互連接,且大徑管體311的直徑大於小徑管體312的直徑。容置槽313由大徑管體311所圍繞界定。套孔314由小徑管體312所圍繞界定並沿軸線X貫通形成,供軸桿2穿設,且與容置槽313相連通。所述凹槽315分別沿軸線X凹陷形成於小徑管體312的外表面的相對兩側。外螺紋段316形成於部分的小徑管體312的外表面。
單向軸承32套設於軸桿2並容置於容置槽313中,且與軸套31緊配。請參閱圖6A,單向軸承32具有一環殼321、一軸承孔322、複數內滾子323及複數彈簧324。環殼321具有一外環3211及一內環3212,外環3211容置於容置槽313並緊 配於大徑管體311,內環3212設置於外環3211中。軸承孔322由內環3212所圍繞界定,並供軸桿2穿設。所述內滾子323相間隔地設置於內環3212中,每一內滾子323兩端部分外露於內環3212的內周面及外周面以分別與軸桿2及外環3211接觸,且具有相互交叉的一長軸3231及一短軸3232。所述彈簧324設置於內環3212中,並抵接所述內滾子323。圖6A所示的單向軸承32的作用為:當軸桿2朝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所述內滾子323在所述彈簧324所提供的彈力作用下會緊抵內環3212,且軸桿2會被長軸3231卡住而使得所述內滾子323同時緊抵外環3211,藉此使軸桿2與單向軸承32形成連動,也就是外環3211、內環3212及軸桿2同步朝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當軸桿2朝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所述內滾子323受軸桿2摩擦帶動而壓縮所述彈簧324,且軸桿2不會被長軸3231卡住而使得所述內滾子323不會緊抵外環3211(即短軸3232發生作用),藉此使軸桿2相對於單向軸承32產生空轉,也就是只有軸桿2朝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而外環3211及內環3212不旋轉,形成空轉現象。
在其他實施例中,請再參閱圖6B,單向軸承32’套設於軸桿2並容置於容置槽313中,且與軸套31緊配。單向軸承32’具有一環殼321’、一軸承孔322’、複數內滾子323’及複數彈簧324’。在本實施例中,內滾子323’的型態與設置位置不同。環殼321’具有一外環3211’及一內環3212’,外環3211’容置於容置槽313並緊配於大徑管體311。內環3212’設置於外環3211’中。軸承孔322’由內環3212’所圍繞界定,並供軸桿2穿設,藉此內環3212’與軸桿2緊配。所述內滾子323’為球體,設置於外環3211’內,並抵接內環3212’。所述彈簧324’設置於外環3211’內並分別抵頂所述內滾子323’。圖6B所示的單向軸承32’的作用為:當軸桿2朝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所述內滾子323’在所述彈簧 324’所提供的彈力作用下會緊抵外環3211’,並使內環3212’與所述內滾子323’契合固定,藉此外環3211’與內環3212’(及軸桿2)同步朝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當軸桿2朝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所述內滾子323’受內環3212’摩擦帶動而壓縮所述彈簧324’,進而在外環3211’內轉動,藉此外環3211’不會受內環3212’帶動,即外環3211’與內環3212’之間產生空轉,也就是軸桿2與內環3212’朝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而外環3211’不旋轉(即單向軸承32’自身空轉),同樣形成空轉現象。
上述實施例雖列舉圖6A及圖6B的單向軸承32、32’不同結構型態,但本創作並不限於此兩種單向軸承32、32’,其他種類的單向軸承(例如滾柱型、撐柱型及凸輪型等)亦可以應用在本創作。
第一摩擦組4套設於軸套31的小徑管體312,並抵靠於大徑管體311,且包含複數第一摩擦片41、複數第一止動華司42、四第一碗型華司43及一第一螺母44。請參閱圖4C,每一第一摩擦片41分別具有一第一環體411、一第一貫孔412及二第一定位舌413,所述第一環體411分別圍繞界定所述第一貫孔412,所述第一貫孔412供小徑管體312穿設。所述第一定位舌413分別對應形成於所述第一環體411,並延伸入對應的所述第一貫孔412,且容設於所述凹槽315,藉此所述第一摩擦片41可與軸套31同步旋轉。每一第一止動華司42分別具有一第一環421、一第一通孔422及二第一限位舌423,所述第一環421分別圍繞界定所述第一通孔422。所述通孔422供小徑管體312穿設。所述第一限位舌423形成於所述第一環421並垂直軸線X朝外延伸,且分別對應抵靠於所述限位凸塊13,藉此所述第一止動華司42與軸套31不同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片41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42為相互接觸並逐一交替堆疊設置,以在軸桿2轉動而連動軸套31之時,所述第 一摩擦片41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42之間產生摩擦,藉此提供扭力。所述第一碗型華司43套設於小徑管體312,並抵接所述第一摩擦片41及所述第一止動華司42的其中之一。第一螺母44螺設於外螺紋段316並抵接所述第一碗型華司43,藉由調整第一螺母44螺設的位置,改變第一螺母44與大徑管體311之間的距離,能夠調整所述第一碗型華司43被迫緊的預設程度,進而調整所述第一摩擦片41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42被迫緊的預設程度。
扭力單元5套設於軸桿2的圓柱段21,並包含二扭簧51、一管形套52及一鎖固件53。所述扭簧51彼此相間隔地套設於圓柱段21,分別用以恆對承載單元2200提供一扭力,且其一端抵靠主體11。管形套52套設於軸桿2,並供所述扭簧51的另一端抵靠,藉此所述扭簧51呈上力狀態。管形套52具有一樞接孔521及一貫通孔522。樞接孔521沿軸線X貫通形成,並供軸桿2穿設。貫通孔522沿垂直軸線X形成。鎖固件53為一螺絲,穿設貫通孔522並螺固於螺孔25,藉此固定管形套52於軸桿2上,而使得管形套52與軸桿2同動。
第二摩擦組6套設於軸桿2的右延伸段23,並包含一限位板61及複數第二華司62。限位板61具有一限位環611、一限位孔612、二凸舌613及一凸片614。限位環611圍繞界定限位孔612。限位孔612供右延伸段23穿設。所述凸舌613對應形成於限位環611並延伸入限位孔612,且分別對應容設於所述溝槽24,藉此限位板61能與軸桿2同動。凸片614形成於限位環611並朝外延伸,並可在軸桿2旋轉時抵靠主體11,藉此限制軸桿2的旋轉範圍。所述第二華司62的結構及設置方式是相同於上述的所述第一摩擦片41及所述第一止動華司42,於此不再贅述。
殼蓋單元7用以鎖固於基座單元1,並用以與基座單元1共同容設軸桿2、單向摩擦單元3、第一摩擦組4、扭力單元5及第二摩擦組6。殼蓋單元7具有 二主殼蓋71及二側殼蓋72,所述主殼蓋71對應地組配於基座單元1的二相對長邊側,所述側殼蓋72對應地組配於所述主殼蓋71的相對兩端。所述固接板8分別固設於軸桿2的二端面,用以鎖固於外殼模組2210。
以下說明本創作傾轉結構1000的作動情形。請再配合參閱圖3、圖6A(或圖6B)及圖7B,當承載單元2200的外殼模組2210朝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帶動軸桿2自體旋轉,藉此轉動單向軸承32、32’,此時單向軸承32、32’連動軸套31及所述第一摩擦片41,能使所述第一摩擦片41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42之間產生摩擦,且所述扭簧51所提供的扭力逐漸變大。請再配合參閱圖3、圖6A(或圖6B)及圖7A,當承載單元2200朝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帶動軸桿2自體旋轉,此時產生空轉現象,軸套31與所述第一摩擦片41不動,且所述第一摩擦片41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42不產生摩擦,而所述扭簧51所提供的扭力逐漸變小。在此本文所稱的單向軸承32、32’空轉,在圖6A所示的單向軸承32中,是指軸桿2會相對於整個單向軸承32產生空轉,而在圖6B所示的單向軸承32’中,則是指外環3211’與內環3212’之間產生空轉,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如上所述,在施予一外力將承載單元2200的外殼模組2210朝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即往上樞轉抬升,例如從圖7A旋轉至圖7B),使用者需要克服顯示器3000重力產生的扭矩,但在外殼模組2210朝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即往下樞轉下降,例如從圖7B旋轉至圖7A),顯示器3000重力產生的扭矩不但不再需要被克服,還會反過來變成幫助樞轉下降的扭矩,這會導致使用者將外殼模組2210上下樞轉時需要施加的外力差異很大,但透過所述扭簧51的扭力的補償(朝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逐漸變大)並搭配空轉現象,便可讓使用者在樞轉外殼模組2210時的手感會較一致。另外,在使用者調整完承載單元2200的位置之後,移 除該外力,通過承載單元2200所承載的顯示器3000的重量(意謂著承載單元2200朝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此時單向軸承32、32’將連動軸桿2而使第一摩擦組4產生摩擦,可讓承載單元2200隨停於任意位置。
請參閱圖7A至圖7C,藉此說明本創作傾轉結構1000所設置的支撐裝置2000的整機作動情形。圖7A為顯示器3000平躺使用狀態,此時顯示器3000的一螢幕法線L概略垂直底盤2100,也就是承載件2230跟顯示器3000大致上都是水平的,而外殼模組2210完全貼靠底盤2100;圖7B是外殼模組2210透過傾轉結構1000而相對底盤2100樞轉並抬至最高,可樞轉的最大角度為θ 1,大約是63度,並可隨停於任意的一中間位置,此時顯示器3000因不會與底盤2100干涉,因此能透過傾轉模組2220而相對外殼模組2210樞轉的最大角度為θ 2,大約是137度,也就是可以轉到變成如圖7C所示,而顯示器3000的螢幕法線L從朝後上方(圖中的右上方)變成朝前上方(圖中的左上方),同樣可隨停於任意的一中間位置,但本創作亦不以此為限,可藉由改變限位板61的凸片614的大小來決定整體傾轉角度。
綜上所述,本創作傾轉結構可讓使用者易於將承載單元往上傾斜,而具有便於抬升顯示器的功效,且可在使用者調整完承載單元的位置之後,讓承載單元隨停於任意位置,從而具備單向煞車的功能。
1000:傾轉結構
1:基座單元
2:軸桿
3:單向摩擦單元
4:第一摩擦組
5:扭力單元
6:第二摩擦組
7:殼蓋單元
71:主殼蓋
72:側殼蓋
8:固接板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X:軸線

Claims (13)

  1. 一種傾轉結構,設置於一支撐裝置中,該支撐裝置包括一承載單元,該承載單元包含一外殼模組,該傾轉結構包括:
    一基座單元,包含一主體及至少一樞轉部,所述樞轉部形成於該主體;
    一軸桿,沿一軸線樞設於所述樞轉部,並供該外殼模組固設,且能以該軸線為軸心朝相互相反的一第一旋轉方向及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
    一單向摩擦單元,包含:
    一軸套,餘隙配合地套設於該軸桿並具有一容置槽,及
    一單向軸承,套設於該軸桿並容置於該容置槽中,且與該軸套緊配;
    以及
    一第一摩擦組,包含相互交錯設置的複數第一摩擦片及複數第一止動華司,所述第一摩擦片套設該軸套且隨該軸套同步旋轉,所述第一止動華司套設於該軸套且抵靠該主體而無法轉動;
    其中,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帶動該軸桿自體旋轉,藉此轉動該單向軸承,此時該單向軸承連動該軸套及所述第一摩擦片,使所述第一摩擦片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之間產生摩擦;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帶動該軸桿自體旋轉,此時產生一空轉現象,使該軸套與所述第一摩擦片不動,且所述第一摩擦片與所述第一止動華司之間不產生摩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軸套更具有相互連接的一大徑管體及一小徑管體,該容置槽形成於該大徑管體,所述第一摩擦片套設於該小徑管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軸套的小徑管體上形成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一摩擦片分別具有一第一環體、第一貫孔及二第一定位舌,所述第一環體圍繞界定所述第一貫孔,所述第一定位舌形成於所述第一環體並延伸入所述第一貫孔,該小徑管體穿設所述第一貫孔,所述第一定位舌分別對應容設於所述凹槽。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基座單元更包含相間隔地形成於該主體的二限位凸塊,每一所述第一止動華司分別具有一第一環及二第一限位舌,所述第一限位舌形成於所述第一環並朝外延伸,並分別對應抵靠於所述限位凸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第一摩擦組更包含一第一螺母及至少一第一碗型華司,所述第一碗型華司套設於該小徑管體並抵接所述第一摩擦片及所述第一止動華司的其中之一,該小徑管體具有一外螺紋段,該第一螺母螺設於該外螺紋段並抵接所述第一碗型華司,藉由調整該第一螺母,改變該第一螺母與該大徑管體之間的距離,能調整所述第一碗型華司被迫緊的預設程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基座單元更包含至少一下卡合塊及至少一固定蓋,所述下卡合塊形成於該主體,所述固定蓋具有一上卡合塊,所述樞轉部具有一上弧槽及一下弧槽,所述下卡合塊容置於所述下弧槽,所述上卡合塊容置於所述上弧槽,藉此所述固定蓋能固定所述樞轉部於該主體,且所述樞轉部與該軸桿不同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傾轉結構,更包括一扭力單元,套設於該軸桿,並恆對該外殼模組提供一扭力,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扭力逐漸變大,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扭力逐漸變小。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軸桿更具有一圓柱段及一螺孔,該螺孔貫通形成於該圓柱段,該扭力單元包含一管形套及一鎖固件,該管形套具有一貫通孔,該貫通孔沿垂直該軸線形成,該鎖固件穿設該貫通孔並螺固於該螺孔,藉此該管形套與該軸桿同動。
  9. 如請求項2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空轉現象是該軸桿相對該單向軸承空轉,或是該單向軸承自身空轉。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單向軸承具有一外環及一內環,該外環與該大徑管體緊配,該內環容設於該外環中。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該單向軸承更具有複數內滾子。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所述內滾子設置於該外環並與該內環接觸,該內環與該軸桿緊配,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軸桿、該內環及該外環同步轉動,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軸桿與該內環同步轉動,該外環相對該內環空轉而不動。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傾轉結構,其中,所述內滾子設置於該內環並同時與該軸桿及該外環接觸,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該軸桿、該內環及該外環同步轉動,當該外殼模組朝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該內環及該外環相對該軸桿空轉而不動。
TW111204624U 2021-11-17 2022-05-05 傾轉結構 TWM63152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80288P 2021-11-17 2021-11-17
US63/280,288 2021-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1524U true TWM631524U (zh) 2022-09-01

Family

ID=82473209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740U TWM630384U (zh) 2021-11-17 2022-04-13 支撐裝置
TW111203987U TWM629651U (zh) 2021-11-17 2022-04-19 支撐裝置
TW111204624U TWM631524U (zh) 2021-11-17 2022-05-05 傾轉結構
TW111204623U TWM631879U (zh) 2021-11-17 2022-05-05 支撐裝置
TW111204622U TWM631180U (zh) 2021-11-17 2022-05-05 傾轉結構
TW111211483U TWM637005U (zh) 2021-11-17 2022-10-21 支撐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740U TWM630384U (zh) 2021-11-17 2022-04-13 支撐裝置
TW111203987U TWM629651U (zh) 2021-11-17 2022-04-19 支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4623U TWM631879U (zh) 2021-11-17 2022-05-05 支撐裝置
TW111204622U TWM631180U (zh) 2021-11-17 2022-05-05 傾轉結構
TW111211483U TWM637005U (zh) 2021-11-17 2022-10-21 支撐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6) CN217057073U (zh)
TW (6) TWM6303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1331U (zh) 2023-02-03
TWM631879U (zh) 2022-09-11
CN218441332U (zh) 2023-02-03
CN218441330U (zh) 2023-02-03
CN217382284U (zh) 2022-09-06
CN217057073U (zh) 2022-07-26
TWM630384U (zh) 2022-08-01
TWM629651U (zh) 2022-07-11
CN218208930U (zh) 2023-01-03
TWM637005U (zh) 2023-01-21
TWM631180U (zh) 202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72351A (en) Pivot joint
US6347433B1 (en) Flat panel display tilt and swivel mechanism
US7516925B2 (en) Display support mechanism
KR101339055B1 (ko) 디스플레이 마운팅 장치
WO2015154575A1 (zh) 平板显示器支架
US7712187B2 (en) Hinge assembly and display monitor with the same
US8405959B2 (en) Vertical positioning unit for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869203B2 (en) Display screen turning apparatus
TW201426095A (zh) 用於支撐顯示面板的相框式支撐裝置
CN113803611B (zh) 支撑机构及具备此支撑机构的支撑装置
TWM631524U (zh) 傾轉結構
TW202045850A (zh) 懸臂支撐裝置
JP5112712B2 (ja) テレビスタンド
US8740169B2 (en) Display screen turning apparatus
CN103697431A (zh) 旋转底座
TWI568267B (zh) 用來旋轉顯示螢幕之旋轉機構及其顯示裝置
JPH08138434A (ja) 照明器具
JP7274730B2 (ja) 支持機構並びにこの支持機構を備えた支持装置
TWM564676U (zh) 樞接模組
JP2003113916A (ja) 平行リンク式機器支持装置
KR100456291B1 (ko) 2개의 회전축선을 구비한 힌지 장치
JP2020025222A (ja) スイベル機構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8817568U (zh) 扭力转轴机构
CN219367254U (zh) 一种支架
WO2024055860A1 (zh) 多角度旋转装置及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