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1331U - 倾转结构 - Google Patents

倾转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1331U
CN218441331U CN202221247119.5U CN202221247119U CN218441331U CN 218441331 U CN218441331 U CN 218441331U CN 202221247119 U CN202221247119 U CN 202221247119U CN 218441331 U CN218441331 U CN 218441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lamping block
shaft
axis
wash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71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俊翔
周国源
刘文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filed Critical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1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1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倾转结构,包括:一基座单元;一轴杆,沿一第一轴线枢设于该基座单元;一内夹持件,包含:一内滑块,套设于该轴杆,且能沿不平行该第一轴线的一第二轴线而相对该轴杆移动;及一内夹块,套设于该轴杆并抵接该内滑块,且能沿该第一轴线而相对该轴杆滑动;一摩擦组,抵接该内夹块;以及一调整件,穿设于该基座单元并抵靠该内滑块,经由调整该调整件能使该内滑块及该内夹块相对移动,借此调整该摩擦组的迫紧程度。

Description

倾转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提供一种倾转结构,特别是易于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倾转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可用来放置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手写板)的支撑装置中,一般设有倾转结构来让一用来承载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承载板可以随意倾转,使用者可借此调整可携式电子装置至适当角度以方便操作,此时倾转结构所提供的摩擦力及扭力可与挂载于承载板上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因重力产生的力矩相互平衡而随停于任意位置。然在应用至不同重量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时,需要对应不同的摩擦力,此时必须将整个倾转结构拆解,以补充或移除摩擦片的方式来调整摩擦片的数量,借此改变摩擦力大小,故仍有不便之处而有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倾转结构,包括:一基座单元,包含至少一枢转部;一轴杆,沿一第一轴线枢设于该基座单元;一内夹持件,包含:一内滑块,套设于该轴杆,且能沿不平行该第一轴线的一第二轴线而相对该轴杆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及一内夹块,套设于该轴杆并抵接该内滑块,且能沿该第一轴线而相对该轴杆于一最小内压位置与一最大内压位置之间滑动;一摩擦组,抵接该内夹块,并包含套设于该轴杆的多个第一华司;一外夹持件,包含设置于该轴杆上的一外夹块,该外夹块相对该轴杆于一最外位置与一最内位置之间移动,且抵接该摩擦组远离该内夹块的一侧;以及一调整件,穿设于该基座单元并抵靠该内滑块,经由调整该调整件能使该内滑块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其中,当该外夹块位于该最外位置,而该内滑块由该第一位置变换至该第二位置时,该内滑块将该内夹块由该最小内压位置推往该最大内压位置,并使该摩擦组的迫紧程度逐渐变大;当该外夹块位于该最外位置,而该内滑块由该第二位置变换至该第一位置时,该摩擦组倾向将该内夹块由该最大内压位置推往该最小内压位置。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当该内滑块在该第一位置,该内夹块在该最小内压位置,该外夹块位于该最外位置时,该外夹块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减去该内夹块邻近该摩擦组的一侧面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最大间隔,且该摩擦组的迫紧程度最小。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内滑块包含一第一抵接面,该内夹块包含一第二抵接面,该第一抵接面贴合该第二抵接面,且该第一抵接面及该第二抵接面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轴线相交。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内滑块还包含一长形通孔,供该轴杆穿设,该长形通孔垂直该第一轴线延伸并具有一头端及一尾端,当该内滑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轴杆抵靠该头端,当该内滑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轴杆抵靠该尾端。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当该内滑块在该第二位置,该内夹块在该最大内压位置,该外夹块位于该最内位置时,该外夹块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减去该内夹块邻近该摩擦组的该侧面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最小间隔,该最小间隔小于该最大间隔。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定义一闭锁间隔,该闭锁间隔介于该最小间隔与该最大间隔之间,当该外夹块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减去该内夹块邻近摩擦组的该侧面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该闭锁间隔时,该摩擦组逼紧而使该轴杆及该基座单元无法相对枢转。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内夹块包含一贯通孔,供该轴杆穿设,该贯通孔的一截面与该轴杆的径向截面相匹配。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当该内滑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接面及该第二抵接面彼此完全对应匹配,当该内滑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部分错位。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调整件包含一螺杆,该基座单元包含一主体、一螺孔及一容设槽,该容设槽由该主体围绕界定,该螺孔贯通形成于该主体并连通该容设槽,该螺杆螺锁于该螺孔,经由旋转该螺杆能使该内滑块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基座单元还包含形成于该主体的至少一脚槽,所述脚槽平行该第二轴线延伸并连通该容设槽,该内滑块还包含一内滑块体及至少一凸脚,所述凸脚由该内滑块体朝外延伸并对应容设于所述脚槽,当该内滑块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凸脚对应受所述脚槽导向。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摩擦组还包含套设于该轴杆的多个第二华司,所述第一华司与所述第二华司是交叠设置。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轴杆具有一延伸段及二沟槽,所述沟槽沿该第一轴线形成于该延伸段的相对二侧,每一所述第一华司分别具有一片体、一贯孔及二定位舌,所述贯孔及所述定位舌分别对应形成于所述片体,所述贯孔供该延伸段穿设,且所述定位舌分别延伸入对应的所述贯孔并容设于所述沟槽,借此所述第一华司与该轴杆同动。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基座单元还包含二固定板及二限位凹槽,所述固定板锁固于该主体,所述限位凹槽由该主体及所述固定板共同围绕界定,所述第二华司具有二限位舌,所述限位舌垂直该第一轴线朝外延伸形成,并分别容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借此所述第二华司与该轴杆不同动,并能与所述第一华司产生摩擦。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摩擦组还包含套设于该轴杆的多个第三华司,所述第三华司抵接该外夹块,且分别是一碗型华司。
如前述的倾转结构中,该调整件还包含一螺丝,螺固于该内滑块并供该螺杆抵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倾转结构所设置的支撑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图4A及图4B为本申请倾转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C-1为本申请倾转结构中摩擦组内第一华司的放大示意图。
图4C-2为本申请倾转结构中摩擦组内第二华司的放大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倾转结构中外夹块位于最外位置、内滑块位于第一位置以及内夹块位于最小内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倾转结构中外夹块位于最内位置、内滑块位于第一位置以及内夹块位于最小内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倾转结构中外夹块位于最外位置、内滑块位于第二位置以及内夹块位于最大内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倾转结构中外夹块位于最内位置、内滑块位于第二位置以及内夹块位于最大内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倾转结构中内滑块位于第一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倾转结构中内滑块位于第二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倾转结构所设置的支撑装置中外夹块位于最内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倾转结构所设置的支撑装置中外夹块位于最外位置的示意图。
图9A、图9B及图9C为本申请倾转结构所设置的支撑装置的整机作动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0 倾转结构
2000 支撑装置
2100 底盘
2200 外壳模块
2210 上旋转空间
2220 下旋转空间
2300 切换模块
2400 连杆模块
2500 倾转模块
2510 外夹持块
2600 承载件
3000 显示器
4000 工作面
1 基座单元
11 主体
12 枢转部
13 固定板
14 限位凹槽
15 螺孔
16 容设槽
17 脚槽
2 轴杆
21 圆柱段
22 延伸段
23 削边段
24 延长段
25 沟槽
3 内夹持件
31 内滑块
311 内滑块体
312 长形通孔
3121 头端
3122 尾端
313 凸脚
314 第一抵接面
32 内夹块
321 内夹块体
322 贯通孔
323 第二抵接面
4 摩擦组
41 第一华司
411 片体
412 贯孔
413 定位舌
42 第二华司
421 环体
422 通孔
423 限位舌
43 第三华司
5 外夹持件
51 外夹块
511 外夹块体
512 外夹孔
513 抵靠面
6 调整件
61 螺杆
62 螺丝
7 扭力组
8 壳盖单元
81 主壳盖
82 侧壳盖
9 固接板
D1、D2、d1、d2 距离
L 荧幕法线
X1 第一轴线
X2 第二轴线
θ1、θ2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7,本申请倾转结构1000于实际应用中,可设置于一支撑装置2000。支撑装置2000包括一底盘2100、一外壳模块2200、一切换模块2300、一连杆模块2400、一倾转模块2500及一承载件2600。底盘2100置放于工作面4000(例如一桌面)。倾转结构1000设置于底盘2100上。外壳模块2200与倾转结构1000枢接,并包含一上旋转空间2210及一下旋转空间2220,下旋转空间2220供倾转结构1000容设于其中。切换模块2300设置于外壳模块2200。连杆模块2400设置于外壳模块2200内,并与切换模块2300连动。倾转模块2500与外壳模块2200枢接,并容设于上旋转空间2210,并包含一外夹持块2510,外夹持块2510正面概略呈环状,侧面概略呈梯形,可与连杆模块2400连动。承载件2600设置于倾转模块2500,并用以承载显示器3000。
请参阅图3、图4A及图6A,本申请倾转结构1000包括一基座单元1、一轴杆2、一内夹持件3、一摩擦组4、一外夹持件5、一调整件 6、一扭力组7、一壳盖单元8及二固接板9。轴杆2枢设于基座单元1,内夹持件3、摩擦组4、外夹持件5及扭力组7套设于轴杆2,调整件 6穿设于基座单元1并抵靠内夹持件3,壳盖单元8锁固于基座单元1,所述固接板9固设于轴杆2的相对两端。以下将详述各元件的结构以及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部分图式绘示有一第一轴线X1及一第二轴线X2,第一轴线X1与第二轴线X2彼此相交。
如图4B所示,基座单元1具有一主体11、二枢转部12、二固定板13、二限位凹槽14、一螺孔15、一容设槽16及二脚槽17。主体11 概略为一沿第一轴线X1延伸的中央凹陷长形体。所述枢转部12概略为圆环体,并分别间隔地固设于主体11,在本实施例是分别设在主体11的一端缘及一中央处。所述固定板13概略为长板体,分别间隔地锁固于主体11。所述限位凹槽14沿第一轴线X1延伸,并由主体11及所述固定板13共同围绕界定。螺孔15平行第二轴线X2贯通形成于主体11。容设槽16由主体11围绕界定,并连通螺孔15,且邻近中央的枢转部12。所述脚槽17彼此相间隔地形成于主体11,并平行第二轴线 X2延伸且连通容设槽16,同时将螺孔15夹设在其之间。
轴杆2沿第一轴线X1枢设于所述枢转部12,并具有一圆柱段21、一延伸段22、一削边段23、一延长段24及二沟槽25。圆柱段21概略为圆柱体。延伸段22自圆柱段21的右端沿第一轴线X1向外延伸形成,其截面概略为圆形且截面面积小于圆柱段21的截面面积,并与中央的枢转部12相互枢设,且中央的枢转部12同时抵靠圆柱段21。削边段 23自延伸段22的末端沿第一轴线X1向外延伸形成,且其截面为非圆形(例如为一字型)。延长段24自圆柱段21的左端沿第一轴线X1向外延伸形成,其截面概略为非圆形且截面面积小于圆柱段21的截面面积,并与端缘的枢转部12相互枢设,且端缘的枢转部12同时抵靠圆柱段21。所述沟槽25分别沿第一轴线X1凹陷形成于延伸段22及削边段23的相对两侧。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5A及图5B,内夹持件3部分容设于容设槽16,并包含一内滑块31及一内夹块32。内滑块31套设于延伸段22并邻近中央的枢转部12,且能沿第二轴线X2而相对轴杆2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内滑块31具有一内滑块体311、一长形通孔312、二凸脚313及一第一抵接面314。内滑块体311正面概略呈长环状,侧面概略呈梯形。长形通孔312垂直第一轴线X1(或沿第二轴线X2)延伸并沿第一轴线X1贯通形成于内滑块体311,且供轴杆2的延伸段22 穿设,并具有相反的一头端3121及一尾端3122,头端3121及尾端3122 沿垂直第一轴线X1(或沿第二轴线X2)相互远离。所述凸脚313分别由内滑块体311朝外延伸并彼此相间隔,且分别对应容设于所述脚槽 17。第一抵接面314形成于内滑块体311,其延伸方向与第一轴线X1 或第二轴线X2相交,并背向中央的枢转部12。
内夹块32套设于延伸段22并抵接内滑块31,并能沿第一轴线X1 而相对轴杆2于一最小内压位置及一最大内压位置之间滑动,且具有一内夹块体321、一贯通孔322及一第二抵接面323。内夹块体321正面概略呈环状,侧面概略呈倒梯形。贯通孔322沿第一轴线X1延伸贯通形成于内夹块体321,并供轴杆2的延伸段22穿设,其截面与延伸段22的径向截面相匹配,借此内夹块32能够在延伸段22上沿第一轴线X1移动而不相对轴杆2旋转。第二抵接面323形成于内夹块体321,其延伸方向与第一轴线X1或第二轴线X2相交,且面向中央的枢转部 12并贴合第一抵接面314。在最小内压位置时,如图5A所示,内夹块 32邻近摩擦组4的一侧面(图未编号)与中央的枢转部12的中心之间距离d1;在最大内压位置时,如图5B所示,内夹块32邻近摩擦组4的一侧面与中央的枢转部12的中心之间距离d2。
摩擦组4套设于延伸段22并抵接内夹块32,并包含多个第一华司 41、多个第二华司42及二第三华司43。如图4C-1所示,每一第一华司41分别具有一片体411、一贯孔412及二定位舌413,所述贯孔412 分别对应形成于所述片体411,并供延伸段22穿设,所述定位舌413 分别对应形成于所述片体411,并延伸入对应的所述贯孔412,且容设于所述沟槽25,借此所述第一华司41可与轴杆2同动。如图4C-2所示,每一第二华司42分别具有一环体421、一通孔422及二限位舌423,所述环体421围绕界定所述通孔422,所述通孔422供延伸段22穿设,所述限位舌423形成于所述环体421并垂直第一轴线X1朝外延伸,且分别对应容设于所述限位凹槽14,借此所述第二华司42与轴杆2不同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华司41与所述第二华司42为相互接触并逐一交替堆叠设置,以在轴杆2转动时,所述第一华司41与所述第二华司42之间产生摩擦,借此提供扭力。所述第三华司43分别是一碗型华司,套设于延伸段22并抵接外夹持件5,且邻近削边段23。
外夹持件5包含一外夹块51。外夹块51套设于轴杆2的削边段 23,并抵接摩擦组4远离内夹块3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外夹块51 是抵接所述第三华司43。外夹块51具有一外夹块体511、一外夹孔512 及一抵靠面513,外夹块体511正面概略呈环状,侧面概略呈梯形。外夹孔512沿第一轴线X1贯通形成于外夹块体511,其截面与削边段23 的截面相匹配,借此外夹块51能够在削边段23上沿第一轴线X1移动而不相对轴杆2旋转,且能相对轴杆2在一最外位置(图5A、图5B) 及一最内位置(图5A’、图5B’)之间变换,在该最外位置时,外夹块51与中央的枢转部1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最远(距离D1),而在该最内位置时,外夹块51与中央的枢转部1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最近(距离D2,也就是距离D1大于距离D2)。抵靠面513形成于外夹块体511,其延伸方向与第一轴线X1相交。
调整件6穿设于基座单元1,并包含一螺杆61及一螺丝62。螺杆 61螺锁于螺孔15。螺丝62螺固于内滑块体311,并位于所述凸脚313 之间,且供螺杆61抵靠。经由旋转螺杆61沿第二轴线X2往复移动,能够让内滑块31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变换。扭力组7套设于圆柱段21,并邻近中央的枢转部12,用以恒提供一扭力,在此是以两个扭簧为例。壳盖单元8用以锁固于基座单元1,并用以与基座单元1 共同容设轴杆2、内夹持件3、摩擦组4、调整件6及扭力组7。壳盖单元8具有二主壳盖81及二侧壳盖82,所述主壳盖81对应地组配于基座单元1的二相对长边侧,所述侧壳盖82对应地组配于所述主壳盖 81的相对两端。所述固接板9分别固设于轴杆2的二端面,用以锁固于外壳模块2200。
请同时参阅图7及图8,其说明支撑装置2000中切换模块2300、连杆模块2400与倾转结构1000之间的相互作动情形(为便于说明,图7中倾转结构1000省略绘制基座单元1、调整件6及壳盖单元8)。切换模块2300与连杆模块2400可在一上锁位置(图7)及一解锁位置(图8)之间变换。在上锁位置时,外夹持件5位于最内位置,内夹块 32与外夹块51之间的距离较小(以图5A’为例即是距离D2减去距离 d1,此时的距离是指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相互邻近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并将摩擦组4逼紧(即锁死),也就是所述第一华司41、所述第二华司42与所述第三华司43之间的迫紧度大到使倾转结构1000无法相对外壳模块2200枢转(也就是在未施加外力且仅依靠显示器3000重力的情况下,该轴杆2及该基座单元1无法相对枢转);在解锁位置时,外夹持件5位于最外位置,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之间的距离较大(以图5A为例即是距离D1减去距离d1,且D1-d1>D2-d1),摩擦组4被释放,也就是所述第一华司41、所述第二华司42与所述第三华司43之间的迫紧度变小,因此倾转结构1000能相对外壳模块2200枢转。
进一步来说,当切换模块2300与连杆模块2400由上锁位置朝解锁位置变换时,外夹持件5由最内位置(图5A’)朝最外位置(图5A) 移动(即外夹持件5逐渐远离调整件6或中央的枢转部12),内夹块 32与外夹块51的距离由D2-d1逐渐变大成D1-d1;相反地,当切换模块2300与连杆模块2400由解锁位置朝上锁位置变换时,外夹持件5 由最外位置(图5A)朝最内位置(图5A’)移动,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的距离由D1-d1逐渐变小成D2-d1。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上述过程中,所述第一华司41、所述第二华司42与所述第三华司43之间的迫紧度是渐变的,因此外夹持件5要由最内位置往最外位置移动相当距离,例如过了最内位置往最外位置的中间点(也就是一半的行程) 之后,倾转结构1000才能相对外壳模块2200枢转,前面一半的行程都是所谓的摩擦组4逼紧(锁死),而后面一半的行程虽然摩擦组4已经释放,但使用者若要使倾转结构1000相对外壳模块2200向上枢转,则越往最外位置需要的额外施力越小(实际上还要考虑例如显示器 3000重力及摩擦力)。同理,倾转模块2500的作动情形亦相同于倾转结构1000,于此不再赘述。
接下来说明本申请倾转结构1000的应用情形。如图5A及图6A所示,内滑块31位于第一位置,内夹块32位于最小内压位置,且外夹块51位于最外位置,此时轴杆2抵靠长形通孔312的头端3121,第一抵接面314与第二抵接面323彼此完全对应匹配,外夹块51邻近摩擦组4的一侧面(图未编号)与中央的枢转部12的中心之间距离D1,内夹块32邻近摩擦组4的一侧面(图未编号)与中央的枢转部12的中心之间距离d1,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相互邻近的侧面之间的距离相距 D1-d1,而摩擦组4内的所述第一华司41、所述第二华司42与所述第三华司43之间的迫紧程度最小,所提供支撑力(支撑显示器3000)也最小。
如图5B及图6B所示,当外夹块51仍位于最外位置,内滑块31 位于第二位置,内夹块32在最大内压位置时,此时轴杆2抵靠长形通孔312的尾端3122,第一抵接面314与第二抵接面323部分错位,外夹块51邻近摩擦组4的一侧面(图未编号)与中央的枢转部12的中心之间距离D1,内夹块32邻近摩擦组4的一侧面(图未编号)与中央的枢转部12的中心之间距离d2,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共同挤压摩擦组4 而相距D1-d2,D1-d2小于D1-d1,摩擦组4内的所述第一华司41、所述第二华司42与所述第三华司43之间的迫紧程度逐渐最大,所提供支撑力(支撑显示器3000)也最大。
接下来说明如何经由调整件6来调整内滑块31及内夹块32的相对位置,请再参阅如图5A及图6A,当外夹块51仍位于最外位置,内滑块31位于第一位置,而内夹块32位于最小内压位置时,经由螺杆 61旋入螺孔15并推动螺丝62,就能推动(向上顶)内滑块31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变换,如图5B及图6B所示,所述凸脚313对应受所述脚槽17导向,内滑块31沿第二轴线X2向上移动,并经由第一抵接面314推顶第二抵接面323,连动内夹块32沿第一轴线X1在轴杆2逐渐远离中央的枢转部12(即向右移动),以将内夹块32由最小内压位置推往最大内压位置,当轴杆2抵靠长形通孔312的尾端3122,第一抵接面314与第二抵接面323部分错位,内滑块31即位于第二位置而内夹块32即位于最大内压位置;反之,当外夹块51仍位于最外位置,经由螺杆61旋出螺孔15而让内滑块31由第二位置变换至第一位置,内滑块31沿第二轴线X2向下移动,此时摩擦组4倾向推内夹块32沿第一轴线X1在轴杆2逐渐靠近中央的枢转部12(即向左移动),以将内夹块32由最大内压位置推往最小内压位置,直到轴杆2抵靠长形通孔312 的头端3121,即回复成图5A及图6A的状况。换言之,在外夹块51 位于最外位置时,使用者亦可经由调整件6来调整内滑块31与内夹块 32的相对位置,进而决定摩擦组4内的所述第一华司41、所述第二华司42与所述第三华司43之间的迫紧程度,提供不同支撑力,因此可以支撑不同规格(尺寸或重量)的显示器3000。
承上,当外夹块51位于最内位置时,如图5A’及图5B’所示,也可经由调整件6来调整内滑块31及内夹块32的相对位置,此部分技术内容相同于图5A及图5B,于此不再赘述。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外夹块51位于最外位置时,若内滑块31位于第一位置,且内夹块32在最小内压位置,则如图5A所示,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相距D1-d1,此为本实施例预设的最大间隔,此时使用者必定能将倾转结构1000相对外壳模块2200进行枢转操作;而当外夹块51位于最外位置时,若内滑块31位于第二位置,且内夹块32在最大内压位置,则如图5B所示,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相距D1-d2(第一间隔),此时摩擦组4被迫紧程度若足够提供摩擦力来抵抗显示器3000的重力(在无施加外力的状况下),即所谓摩擦组4逼紧(锁死),即为闭锁间隔。实际上,摩擦组4逼紧(锁死)时,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之间的距离可能是介于 D1-d1与D1-d2之间。
另外,当外夹块51位于最内位置时,若内滑块31位于第二位置,且内夹块32在最大内压位置,则如图5B’所示,内夹块32与外夹块 51相距D2-d2,此时D2-d2皆小于D1-d1、D1-d2、D2-d1而为最小值,此为本实施例预设的最小间隔,此时摩擦组4必定呈现逼紧(锁死)状态(因此D2-d2必定是闭锁间隔);当外夹块51位于最内位置时,若内滑块31位于第一位置,且内夹块32在最小内压位置,如图5A’所示,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相距D2-d1(第二间隔),D2-d1小于D1-d1,同样地,摩擦组4是否逼紧(锁死),与显示器3000的重量有关,摩擦组4逼紧(锁死)时,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之间的距离可能是介于 D2-d1与D2-d2之间。
综合来说,经由调整外夹块51的位置(在最外位置与最内位置之间移动)及内夹块32的位置(在最大内压位置与最小内压位置间移动),当摩擦组4逼紧(锁死),使倾转结构1000无法相对外壳模块2200枢转(也就是该轴杆2及该基座单元1无法相对枢转),此时内夹块32与外夹块51相邻一侧之间的距离(即两者的最短距离)即为闭锁间隔,不同重量的显示器3000的闭锁间隔可能不相同,而闭锁间隔介于最大间隔(D1-d1)与最小间隔(D2-d2)之间。
请参阅图9A至图9C,借此说明本申请倾转结构1000所设置的支撑装置2000的整机作动情形。图9A为显示器3000平躺使用状态,此时显示器3000的一荧幕法线L概略垂直底盘2100,也就是承载件2600 与显示器3000大致上都是水平的,而外壳模块2200完全贴靠底盘2100;图9B是外壳模块2200通过倾转结构1000而相对底盘2100枢转并抬至最高,可枢转的最大角度为θ1,大约是63度,并可随停于任意的一中间位置,此时显示器3000因不会与底盘2100干涉,因此能通过倾转模块2500而相对外壳模块2200枢转的最大角度为θ2,大约是137度,也就是可以转到变成如图9C所示,而显示器3000的荧幕法线L从朝后上方(图中的右上方)变成朝前上方(图中的左上方),同样可随停于任意的一中间位置,但本申请亦不以此为限。
上述实施例是以倾转结构1000设置于底盘2100上来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倾转结构1000也可以替换倾转模块2500而设置在外壳模块 2200与承载件2600之间,或是使用两个倾转结构1000来分别设置在底盘2100上及设置在外壳模块2200与承载件2600之间,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倾转结构可让使用者经由操作调整件来连动内夹持件,借此调整摩擦组的迫紧程度来对应不同重量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所需的不同摩擦力,而不需要拆解整个倾转结构,具备使用便利及应用范围广泛的功效。

Claims (12)

1.一种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倾转结构包括:
一基座单元,包含至少一枢转部;
一轴杆,沿一第一轴线枢设于该基座单元;
一内夹持件,包含:
一内滑块,套设于该轴杆,且能沿不平行该第一轴线的一第二轴线而相对该轴杆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及
一内夹块,套设于该轴杆并抵接该内滑块,且能沿该第一轴线而相对该轴杆于一最小内压位置与一最大内压位置之间滑动;
一摩擦组,抵接该内夹块,并包含套设于该轴杆的多个第一华司;
一外夹持件,包含设置于该轴杆上的一外夹块,该外夹块相对该轴杆于一最外位置与一最内位置之间移动,且抵接该摩擦组远离该内夹块的一侧;以及
一调整件,穿设于该基座单元并抵靠该内滑块,经由调整该调整件能使该内滑块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其中,当该外夹块位于该最外位置,而该内滑块由该第一位置变换至该第二位置时,该内滑块将该内夹块由该最小内压位置推往该最大内压位置,并使该摩擦组的迫紧程度逐渐变大;当该外夹块位于该最外位置,而该内滑块由该第二位置变换至该第一位置时,该摩擦组倾向将该内夹块由该最大内压位置推往该最小内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内滑块在该第一位置,该内夹块在该最小内压位置,该外夹块位于该最外位置时,该外夹块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减去该内夹块邻近该摩擦组的一侧面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最大间隔,且该摩擦组的迫紧程度最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滑块包含一第一抵接面,该内夹块包含一第二抵接面,该第一抵接面贴合该第二抵接面,且该第一抵接面及该第二抵接面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轴线相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滑块还包含一长形通孔,供该轴杆穿设,该长形通孔垂直该第一轴线延伸并具有一头端及一尾端,当该内滑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轴杆抵靠该头端,当该内滑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轴杆抵靠该尾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内滑块在该第二位置,该内夹块在该最大内压位置,该外夹块位于该最内位置时,该外夹块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减去该内夹块邻近该摩擦组的该侧面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最小间隔,该最小间隔小于该最大间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一闭锁间隔,该闭锁间隔介于该最小间隔与该最大间隔之间,当该外夹块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减去该内夹块邻近该摩擦组的该侧面与该枢转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该闭锁间隔时,该摩擦组逼紧而使该轴杆及该基座单元无法相对枢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夹块包含一贯通孔,供该轴杆穿设,该贯通孔的一截面与该轴杆的径向截面相匹配,当该内滑块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接面及该第二抵接面彼此完全对应匹配,当该内滑块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部分错位。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整件包含一螺杆,该基座单元包含一主体、一螺孔及一容设槽,该容设槽由该主体围绕界定,该螺孔贯通形成于该主体并连通该容设槽,该螺杆螺锁于该螺孔,经由旋转该螺杆能使该内滑块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单元还包含形成于该主体的至少一脚槽,所述脚槽平行该第二轴线延伸并连通该容设槽,该内滑块还包含一内滑块体及至少一凸脚,所述凸脚由该内滑块体朝外延伸并对应容设于所述脚槽,当该内滑块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凸脚对应受所述脚槽导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组还包含套设于该轴杆的多个第二华司,所述第一华司与所述第二华司是交叠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杆具有一延伸段及二沟槽,所述沟槽沿该第一轴线形成于该延伸段的相对二侧,每一所述第一华司分别具有一片体、一贯孔及二定位舌,所述贯孔及所述定位舌分别对应形成于所述片体,所述贯孔供该延伸段穿设,且所述定位舌分别延伸入对应的所述贯孔并容设于所述沟槽,借此所述第一华司与该轴杆同动,该基座单元还包含二固定板及二限位凹槽,所述固定板锁固于该主体,所述限位凹槽由该主体及所述固定板共同围绕界定,所述第二华司具有二限位舌,所述限位舌垂直该第一轴线朝外延伸形成,并分别容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借此所述第二华司与该轴杆不同动,并能与所述第一华司产生摩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倾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组还包含套设于该轴杆的多个第三华司,所述第三华司抵接该外夹块,且分别是一碗型华司,该调整件还包含一螺丝,螺固于该内滑块并供该螺杆抵靠。
CN202221247119.5U 2021-11-17 2022-05-23 倾转结构 Active CN2184413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80288P 2021-11-17 2021-11-17
US63/280,288 2021-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1331U true CN218441331U (zh) 2023-02-03

Family

ID=82473209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3352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57073U (zh) 2021-11-17 2022-04-21 支撑装置
CN202220971307.6U Active CN217382284U (zh) 2021-11-17 2022-04-25 支撑装置
CN202221238617.3U Active CN218441330U (zh) 2021-11-17 2022-05-23 倾转结构
CN202221247284.0U Active CN218441332U (zh) 2021-11-17 2022-05-23 支撑装置
CN202221247119.5U Active CN218441331U (zh) 2021-11-17 2022-05-23 倾转结构
CN202222880123.1U Active CN218208930U (zh) 2021-11-17 2022-10-31 支撑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3352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57073U (zh) 2021-11-17 2022-04-21 支撑装置
CN202220971307.6U Active CN217382284U (zh) 2021-11-17 2022-04-25 支撑装置
CN202221238617.3U Active CN218441330U (zh) 2021-11-17 2022-05-23 倾转结构
CN202221247284.0U Active CN218441332U (zh) 2021-11-17 2022-05-23 支撑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80123.1U Active CN218208930U (zh) 2021-11-17 2022-10-31 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6) CN217057073U (zh)
TW (6) TWM6303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1332U (zh) 2023-02-03
TWM630384U (zh) 2022-08-01
CN217382284U (zh) 2022-09-06
TWM629651U (zh) 2022-07-11
CN217057073U (zh) 2022-07-26
TWM631879U (zh) 2022-09-11
CN218208930U (zh) 2023-01-03
CN218441330U (zh) 2023-02-03
TWM637005U (zh) 2023-01-21
TWM631524U (zh) 2022-09-01
TWM631180U (zh) 202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77144B2 (en) Tilting apparatus of monitor
US7516925B2 (en) Display support mechanism
US7303171B1 (en) Adjustable fixing mount
US7628375B2 (en) Swiveling apparatus for a monitor apparatus
EP1811223B1 (en) Display support mechanism
EP1785661B1 (en) Apparatus to support a display device
AU2011101132A4 (en) Vise Clamping Tool For Table-Type Circular Sawing Machine
US8710342B2 (en) Steplessly adjustable cymbal locating device
US20090172916A1 (en) Hinge Assembly
CN217208476U (zh) 显示器支撑装置
CN218441331U (zh) 倾转结构
KR20100071800A (ko) 휴대통신단말기용 스탠드조립체
US8333527B2 (en) Mechanical double joint system
US8740169B2 (en) Display screen turning apparatus
US6140812A (en) Electronic instrument with multiple position spring detented handle
US20060175154A1 (en) Torque adjusting mechanism
CN217329073U (zh) 支撑装置
CN216243751U (zh) 一种可快速拆接的台灯
CN213177622U (zh) 手持云台装置
CN218819294U (zh) 一种云台锁紧结构
CN215807632U (zh) 电子设备支撑架
JP4102630B2 (ja) クリック機構、及び回転式接合体
CN219120198U (zh) 一种夹持装置
TWI774175B (zh) 雙軸向樞轉組件及角度調整裝置
US20240240747A1 (en) Dome-top tripo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Fu Qi Qi Electronics Co.,Ltd.

Assignor: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9000014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ilting stru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411

Assignee: Fuzhou Fulfil Tech Co.,Ltd.

Assignor: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90000144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ilting stru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411

Assignee: Zhongshan Fu Qi Qi Electronics Co.,Ltd.

Assignor: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9000014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ilting stru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41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