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0158U -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 Google Patents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0158U
TWM630158U TW111201451U TW111201451U TWM630158U TW M630158 U TWM630158 U TW M630158U TW 111201451 U TW111201451 U TW 111201451U TW 111201451 U TW111201451 U TW 111201451U TW M630158 U TWM630158 U TW M63015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rosion layer
corrosion
plasma
layer
film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1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宗豐
李文亮
林佳德
蔡宇硯
蘇修賢
邱國揚
陳柏翰
Original Assignee
翔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翔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翔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1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0158U/zh
Publication of TWM630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015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Hea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包括一基材、一第一抗腐蝕層、一第二抗腐蝕層與第三抗腐蝕層。第一抗腐蝕層設置於該基材上,並與該基材接觸。第二抗腐蝕層設置於該第一抗腐蝕層上。第三抗腐蝕層設置於該第二抗腐蝕層上。其中,該第一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是經由氣相沉積方法形成。其中,該第二抗腐蝕層是經由電漿噴塗形成。

Description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一種薄膜結構,特別是一種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在半導體產業中,電漿廣泛應用於各式半導體製程設備中,然而隨著製程能力的進步,對於腔體部件表面處理要求越來越嚴格,目前設備腔體大部分為鋁製腔體,但鋁抗電漿侵蝕能力不佳,因此業界大多是對設備與電漿接觸的部位進行表面微結構處理,使其具備抗電漿腐蝕的特性。 而目前常用的表面微結構處理是電漿噴塗,是以氧化釔(Y 2O 3)或釔鋁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等材料進行表面處理,其抗電漿腐蝕性優於鋁。但因該噴塗材料表面具有多孔隙特性,不利於半導體製程。電漿化學氣相沉積(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或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雖可產生無孔隙的薄膜,但其沉積速度慢並且成本昂貴,要達到與電漿噴塗相同的厚度,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成本。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便是本領具通常知識者值得去思量的。
本創作提供一種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利用緻密、鬆散、緻密多層次的抗腐蝕層形成抗腐蝕結構,可用較少的時間與成本形成,並保持與習知完全緻密抗腐蝕層相當的抗腐蝕特性。其具體技術手段如下: 一種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包括一基材、一第一抗腐蝕層、一第二抗腐蝕層與第三抗腐蝕層。第一抗腐蝕層設置於該基材上,並與該基材接觸。第二抗腐蝕層設置於該第一抗腐蝕層上。第三抗腐蝕層設置於該第二抗腐蝕層上。其中,該第一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是經由氣相沉積方法形成。其中,該第二抗腐蝕層是經由電漿噴塗形成。 上述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其中,氣相沉積方法為電漿化學氣相沉積(PECVD)、原子層沉積(ALD)或物理氣相沉積(PVD)。 上述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其中,該第一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的厚度為5~20µm;該第二抗腐蝕層的厚度為100~250µm。 上述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其中,該第二抗腐蝕層與該第一抗腐蝕層的厚度比介於5~50之間;該第二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的厚度比介於5~50之間。 上述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其中,該第一抗腐蝕層、該第二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的材料包括氧化釔(Y 2O 3)、氟氧化釔(YOF)或釔鋁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
請參閱圖1,圖1所繪示為本創作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本創作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100包括一基材101、一第一抗腐蝕層110、一第二抗腐蝕層120與一第三抗腐蝕層130。第一抗腐蝕層110設置在基材101上,並且第一抗腐蝕層110與基材101接觸。第二抗腐蝕層120設置在第一抗腐蝕層110上,第三抗腐蝕層130設置在第二抗腐蝕層120上。換句話說,第二抗腐蝕層120是夾在第一抗腐蝕層11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之間,形成多層次的抗腐蝕結構。而基材101例如為半導體設備之腔體的內表面層,此內表面層可由鋁所製成。 此外,第一抗腐蝕層11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的厚度個別為5~20微米(µm),且第一抗腐蝕層11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可為相同或不同的厚度;第二抗腐蝕層的厚度為100~250微米(µm)。因此,第一抗腐蝕層110、第二抗腐蝕層12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的厚度並不相同。更明確的說,第二抗腐蝕層120的厚度比第一抗腐蝕層11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的厚度都來得厚。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抗腐蝕層120與第一抗腐蝕層110的厚度比介於5~50之間;第二抗腐蝕層12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的厚度比介於5~50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抗腐蝕層11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是較為緻密的抗腐蝕層,而第二抗腐蝕層120則是相對鬆散的抗腐蝕層。透過第一抗腐蝕層110、第二抗腐蝕層12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形成緻密-鬆散-緻密的多層次抗腐蝕結構,提供抗腐蝕特性以保護基材101。 接著,請參閱圖2至圖6,圖2至圖6所繪示為本創作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的製作方法。首先,進行步驟S10,提供一基材101(如圖3所示)。接著,進行步驟S20,在基材101上以氣相沉積方法形成第一抗腐蝕層110(如圖4所示)。具體來說,第一抗腐蝕層110所使用的氣相沉積方法為電漿化學氣相沉積(PECVD)、原子層沉積(ALD)或物理氣相沉積(PVD),能夠形成較為緻密、不具備多孔性的第一抗腐蝕層110。緻密、不具備多孔性的第一抗腐蝕層110有效減少基材101釋出氣體,並可避免電漿腐蝕基材101而產生粉塵。同時可作為緩衝材料,增加第二抗腐蝕層120在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100的附著性。 在一實施例中,若使用物理氣相沉積(PVD)形成第一抗腐蝕層110,其具體方式是選用Y 2O 3、YOF與YAG作為底材,並透過電子束轟擊蒸鍍(E-gun)與離子束輔助沉積來形成第一抗腐蝕層110。第一抗腐蝕層110形成的過程中,其參數控制為腔體溫度25℃~200℃、蒸鍍速率0.1~1.5nm/s、離子源電漿功率輔助電子束電流100~1500mA、電壓100-1500V、氣體流量氬氣10~50sccm、氧氣10~100sccm、製程壓力2.0E-2~1.0E-6 Torr。 在另一實施例中,若使用原子層沉積(ALD)形成第一抗腐蝕層110,具體來說是選用三(環戊二烯)釔(Y(Cp) 3)、三(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釔(Y(thd) 3)與三(乙基環戊二烯基)釔(Y(EtCp) 3)做為前驅物,在以水(H 2O)與氧(O 2)作為反應氣體,從經由原子層沉積形成第一抗腐蝕層110。第一抗腐蝕層110形成的過程中,反應氣體流量10~100sccm,腔體溫度100~400℃ 、製程壓力1~10 Torr。 接著,進行步驟S30,在第一抗腐蝕層110上以電漿噴塗形成一第二抗腐蝕層120(如圖5所示)。具體來說,是以氧化釔(Y 2O 3)、氟氧化釔(YOF)或釔鋁石榴石(YAG)為噴塗材料形成第二抗腐蝕層120。此外,還可對噴塗材料進行預熱,預熱的溫度約為100~300℃。並且在形成過程中,其設定參數為電弧電流300~600A、載台轉速5~30RPM、載氣氣體為氬氣(Ar)、氮氣(N 2),氣體流量10~30L/min。第二抗腐蝕層120是在第一抗腐蝕層110上形成,因此可保護第一抗腐蝕層,提高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100的整體抗腐蝕性與耐用性。 接著,進行步驟S40,在第二抗腐蝕層120上氣相沉積方法形成第三抗腐蝕層130(如圖6所示)。具體來說,第三抗腐蝕層130所使用的氣相沉積方法為電漿化學氣相沉積(PECVD)、原子層沉積(ALD)或物理氣相沉積(PVD),能夠形成較為緻密、不具備多孔性的第三抗腐蝕層130。 在一實施例中,若使用物理氣相沉積(PVD)形成第三抗腐蝕層130,其具體方式是選用Y 2O 3、YOF與YAG作為底材,並透過電子束轟擊蒸鍍(E-gun)與離子束輔助沉積來形成第三抗腐蝕層130。第三抗腐蝕層130形成的過程中,其參數控制為腔體溫度25℃~200℃、蒸鍍速率0.1~1.5nm/s、離子源電漿功率輔助電子束電流100~1500mA、電壓100-1500V、氣體流量氬氣10~30sccm、氧氣10~100sccm、製程壓力2.0E-2~1.0E-6 Torr。 在另一實施例中,若使用原子層沉積(ALD)形成第三抗腐蝕層130,具體來說是選用三(環戊二烯)釔(Y(Cp) 3)、三(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釔(Y(thd) 3)與三(乙基環戊二烯基)釔(Y(EtCp) 3)做為前驅物,在以水(H 2O)與氧(O 2)作為反應氣體,從經由原子層沉積形成第三抗腐蝕層130。第一抗腐蝕層110形成的過程中,反應氣體流量10~100sccm,腔體溫度100~400℃ 、製程壓力1~10 Torr。 第三抗腐蝕層130與第一抗腐蝕層110均是經由氣相沉積方法形成,但不限於與第一抗腐蝕層110相同的氣相沉積方法形成(PECBD、ALD或PVD)形成。因此第三抗腐蝕層130為緻密、不具備多孔性的抗腐蝕層。第三抗腐蝕層130可填補第二抗腐蝕層120上的空隙,進一步提高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100的表面耐受性。經過步驟S10~S40即完成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100。 本創作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100透過以不同方法形成的第一抗腐蝕層110、第二抗腐蝕層120與第三抗腐蝕層130,進一步形成以緻密(第一抗腐蝕層110)、鬆散(第二抗腐蝕層120)、緻密(第三抗腐蝕層130)組成的抗腐蝕結構,其抗腐蝕特性接近等同厚度且完全緻密的抗腐蝕結構。因此,相較於完全緻密的抗腐蝕結構,本創作緻密、鬆散、緻密的抗腐蝕結構可用較少的時間與成本形成,並提供相當的抗腐蝕特性。 本創作以實施例說明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所主張之專利權利範圍。其專利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領域而定。凡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專利精神或範圍內,所作之更動或潤飾,均屬於本創作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設計,且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101:基材 110:第一抗腐蝕層 120:第二抗腐蝕層 130:第三抗腐蝕層 S10~S40:流程圖步驟
圖1所繪示為本創作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圖2至圖6所繪示為本創作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的製作方法。
100: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101:基材
110:第一抗腐蝕層
120:第二抗腐蝕層
130:第三抗腐蝕層

Claims (5)

  1. 一種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包括: 一基材; 一第一抗腐蝕層,設置於該基材上,並與該基材接觸; 一第二抗腐蝕層,設置於該第一抗腐蝕層上;及 一第三抗腐蝕層,設置於該第二抗腐蝕層上; 其中,該第一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是經由氣相沉積方法形成; 其中,該第二抗腐蝕層是經由電漿噴塗形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其中,氣相沉積方法為電漿化學氣相沉積(PECVD)、原子層沉積(ALD)或物理氣相沉積(PVD)。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其中,該第一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的厚度為5~20µm;該第二抗腐蝕層的厚度為100~250µm。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其中,該第二抗腐蝕層與該第一抗腐蝕層的厚度比介於5~50之間;該第二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的厚度比介於5~50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其中,該第一抗腐蝕層、該第二抗腐蝕層與該第三抗腐蝕層的材料包括氧化釔(Y 2O 3)、氟氧化釔(YOF)或釔鋁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
TW111201451U 2022-02-11 2022-02-11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TWM630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451U TWM630158U (zh) 2022-02-11 2022-02-11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451U TWM630158U (zh) 2022-02-11 2022-02-11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0158U true TWM630158U (zh) 2022-08-01

Family

ID=83783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1451U TWM630158U (zh) 2022-02-11 2022-02-11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01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264B (zh) * 2022-02-11 2023-05-11 翔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與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264B (zh) * 2022-02-11 2023-05-11 翔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與其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22944A (ko) 확산 장벽 층 및 내침식성 층을 갖는 다층 코팅
TW202003903A (zh) 控制金屬汙染的腔室的原位cvd及ald塗佈
JPH01294867A (ja) 炭素または炭素を主成分とする被膜を形成する方法
US20190131113A1 (en) Y2O3-SiO2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PROCESS CHAMBER COMPONENTS
US8293345B1 (en) Device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M630158U (zh)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
US20230348290A1 (en) Yttrium oxide based coating and bulk compositions
CN107858684B (zh) 金属-类金刚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以及涂层工具
US20220251707A1 (en) Methods of filling recesses on substrate surface, structures formed using th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orming same
KR101480113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제조용 마스크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802264B (zh) 抗電漿腐蝕薄膜結構與其製造方法
US20220037126A1 (en) Fluoride coating to improve chamber performance
TW202204681A (zh) 用於處理腔室的電漿清潔方法
KR100742858B1 (ko) 접착성이 우수한 실리콘 산화피막의 연소화학 기상증착방법
KR100787891B1 (ko) 플라즈마 화학기상증착에 의한 박막 코팅방법 및 그 제품
US20230197417A1 (en) Corrosion resistant polymer coatings fo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mponents
JP2018168398A (ja) 原子層堆積法による酸化イットリウム含有薄膜の製造方法
TW202307247A (zh) 具有抗腐蝕層之部件、包括其之製造製程裝備以及製造其的方法
CN116031139A (zh) 一种具有镀膜层的半导体
JP2023521164A (ja) 酸化イットリウム系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CN115125478A (zh) 半导体表面镀膜的方法
CN115132830A (zh) 带有镀膜结构的半导体
KR20120074050A (ko) 기판에의 경질 피막 제조방법
WO2024064236A1 (en) Grounding devices for substrate processing chambers
JP2024058589A (ja) 耐プラズマ性コーティング膜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