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8901U - 通風煞車碟盤 - Google Patents

通風煞車碟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8901U
TWM628901U TW111203529U TW111203529U TWM628901U TW M628901 U TWM628901 U TW M628901U TW 111203529 U TW111203529 U TW 111203529U TW 111203529 U TW111203529 U TW 111203529U TW M628901 U TWM628901 U TW M62890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bs
connecting ribs
brake disc
ventilated brake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3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勝瑜
Original Assignee
惠朋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惠朋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惠朋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3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8901U/zh
Publication of TWM628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8901U/zh
Priority to US17/961,96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23928A1/en
Priority to CN202222653901.3U priority patent/CN218325914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8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4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 F16D65/847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with open cooling system, e.g. cooled by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04Structure
    • F16D2065/1328Structure internal cavities, e.g. cooling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2065/788Internal cooling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通風煞車碟盤,包含有第一、二盤體、複數連接肋及複數凸肋,第一、二盤體係分別呈圓環狀且分別具有內、外表面,第一、二盤體之內表面相互面對,第一、二盤體共同形成出通風煞車碟盤之一中央通孔及一外周,各連接肋係一體地連接於第一盤體之內表面及第二盤體之內表面,各連接肋係呈長條狀而能定義出相對之二端,該二端係分別朝向中央通孔及外周,各凸肋係一體地自第一、二盤體其中之一的內表面凸伸而出且未連接於第一、二盤體其中之另一,各凸肋係位於二連接肋之間;藉此,本創作能兼顧輕量化與良好的結構強度及散熱效果。

Description

通風煞車碟盤
本創作係與煞車碟盤(brake disc)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通風煞車碟盤。
習知碟式煞車系統主要係利用一卡鉗之二煞車片(brake pad;俗稱來令片)夾住一固定於車輪之煞車碟盤,藉以對車輪達到煞車作用。請參閱我國專利編號I732669,習知煞車碟盤係由金屬材料鑄造而一體成型,其外觀大致呈圓環形而具有一中央通孔及一外周,目前常見的煞車碟盤通常非為實心圓環盤體,而是包含有二圓環形之盤體,以及多個位於該二盤體之間的肋條,以達到輕量化之目的。煞車碟盤之其中一盤體設有圍繞中央通孔分佈之多個固定孔,係用以固定於車輪。每一肋條皆一體連接於該二盤體,且肋條之位置分佈係使得煞車碟盤形成出多個由中央通孔延伸至外周的流道,可在車輪轉動時導引空氣由內而外流動,藉以達到散熱效果。
換言之,煞車碟盤在肋條設計上,需兼顧輕量化與良好的結構強度及散熱效果,而習用之煞車碟盤在此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通風煞車碟盤,係能兼顧輕量化與良好的結構強度及散熱效果。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之通風煞車碟盤包含有一第一盤體、一第二盤體、複數連接肋,以及複數凸肋。第一盤體及第二盤體係分別呈圓環狀且分別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第一盤體之內表面與第二盤體之內表面相互面對,第一盤體與第二盤體共同形成出通風煞車碟盤之一中央通孔及一外周。各連接肋係一體地連接於第一盤體之內表面及第二盤體之內表面,各連接肋係呈長條狀而能定義出相對之二端,該二端係分別朝向中央通孔及外周。各凸肋係一體地自第一、二盤體其中之一的內表面凸伸而出且未連接於第一、二盤體其中之另一,各凸肋係位於二連接肋之間。
藉此,本創作中的連接肋及凸肋在第一盤體與第二盤體之間形成出多個供空氣流動之流道,可達到輕量化及散熱之目的,連接肋係連接第一盤體與第二盤體,可使通風煞車碟盤具有良好之結構強度,而凸肋雖然僅連接於第一盤體或第二盤體,仍可略為提升通風煞車碟盤之結構強度,且可在相鄰之連接肋所形成之流道內再區分出複數較小的流道,可將空氣朝多個方向導引流動,甚至可產生擾流作用,因此可更加提升通風煞車碟盤之散熱效果。
有關本創作所提供之通風煞車碟盤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創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創作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係用於說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申請範圍。
申請人首先在此說明,在以下將要介紹之實施例以及圖式中,相同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類似之元件或其結構特徵。
請先參閱圖1至圖4,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通風煞車碟盤10係由金屬材料鑄造而一體成型,其結構主要包含有一第一盤體20、一第二盤體30,以及位於第一、二盤體20、30之間的複數連接肋40A、40B及複數凸肋50A、50B。
第一、二盤體20、30皆呈圓環狀且其外徑相同,其差別在於第一盤體20之內周21係呈圓形,而第二盤體30之內周31具有凹凸形狀,且第二盤體30設有鄰近其內周31之複數固定孔32,固定孔32係用以供固定件(例如螺栓;圖中未示)穿過而將通風煞車碟盤10固定於一車輪(圖中未示)。第一、二盤體20、30分別具有一內表面23、33及一外表面24、34,第一盤體20之內表面23與第二盤體30之內表面33相互面對且受連接肋40A、40B一體地連接。第一、二盤體20、30之內周共同形成出通風煞車碟盤10之一中央通孔12,第一、二盤體20、30之外周共同形成出通風煞車碟盤10之一外周14。
如圖3及圖4所示,各連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皆以相對於通風煞車碟盤10之徑向呈傾斜且略呈弧形地延伸成長條狀,各連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之二端(亦即內端41、51及外端42、52)係分別朝向中央通孔12及外周14。惟,連接肋40A、40B與凸肋50A、50B之主要差異在於,各連接肋40A、40B係一體地連接於第一盤體20之內表面23及第二盤體30之內表面33,而各凸肋50A、50B僅一體連接於第一盤體20之內表面23或第二盤體30之內表面33。各凸肋50A、50B係位於二連接肋40A、40B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每二相鄰之連接肋40A、40B之間僅設有一凸肋50A及一凸肋50B,凸肋50A係自第一盤體20之內表面23凸伸而出且未連接於第二盤體30,凸肋50B係自第二盤體30之內表面33凸伸而出且未連接於第一盤體20。通風煞車碟盤10能定義出一位於第一、二盤體20、30之間的假想中心參考面P(如圖2所示),每二相鄰之連接肋40A、40B之間所設置之二凸肋50A、50B係相對於假想中心參考面P呈對稱之形狀。此外,各連接肋40A、40B亦相對於假想中心參考面P呈對稱之形狀。如此之對稱配置係能使通風煞車碟盤10的重量平衡分佈,然而,本創作不以此配置為限,例如,每二相鄰之連接肋40A、40B之間可僅設有一凸肋,或者亦可設有超過二個凸肋。
進一步而言,通風煞車碟盤10能定義出一轉動方向D(亦即車輛前進時車輪的轉動方向),各連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係偏向轉動方向D地自外周14朝中央通孔12傾斜且呈弧形延伸。從圖4來看,轉動方向D為逆時針方向,各連接肋40A、40B及凸肋50A係偏向逆時針方向地自外周14朝中央通孔12傾斜,且亦自外周14朝中央通孔12偏向逆時針方向地略微彎曲成弧形。各凸肋50A、50B自外周14延伸之長度係短於各連接肋40A、40B,因此各連接肋40A、40B之內端41係較各凸肋50A、50B之內端51更靠近中央通孔12。此外,連接肋40A、40B中包含複數長連接肋40A及複數短連接肋40B,短連接肋40B自外周14延伸之長度係短於長連接肋40A,因此長連接肋40A之內端41係較短連接肋40B之內端41更靠近中央通孔12,長連接肋40A及短連接肋40B係交錯分佈,亦即,每二相鄰之長連接肋40A之間設有一短連接肋40B,每二相鄰之短連接肋40B之間設有一長連接肋40A。
請參閱圖5,每二相鄰之長連接肋40A之間形成一流道16(在本創作中亦稱為大流道),各大流道16具有一朝向外周14之外端161及一朝向中央通孔12之內端162,外端161的寬度W1係大於內端162的寬度W2,各大流道16內設有一短連接肋40B、二凸肋50A及二凸肋50B(凸肋50B未顯示於圖5),各大流道16包含有由位於其中之短連接肋40B所區分出的二流道17(在本創作中亦稱為中流道),亦即各中流道17係形成於相鄰之長連接肋40A與短連接肋40B之間。請參閱圖6,各中流道17具有一朝向外周14之外端171及一朝向中央通孔12之內端172,外端171的寬度W3係大於內端172的寬度W4,各中流道17內設有一凸肋50A及一凸肋50B(凸肋50B未顯示於圖6),各中流道17包含有由位於其中之凸肋50A、50B所區分出的四流道18(在本創作中亦稱為小流道),包含鄰接第一盤體20且由凸肋50A所區分出的二小流道18,以及鄰接第二盤體30且由凸肋50B所區分出的二小流道18,亦即各小流道18係形成於相鄰之連接肋40A或40B與凸肋50A或50B之間。請參閱圖7,各小流道18具有一朝向外周14之外端181及一朝向中央通孔12之內端182,外端181的寬度W5係大於內端182的寬度W6。
由前述內容可得知,本創作藉由在連接肋40A、40B之間設置凸肋50A、50B,可將連接肋40A、40B所形成之流道再區分出多個較小的流道。在本實施例中,每二相鄰之長連接肋40A與短連接肋40B之間因設有二凸肋50A、50B而區分出四小流道18,且所述二凸肋50A、50B之間亦形成另一流道。如此一來,車輪轉動時會產生自中央通孔12朝向外周14之氣流,氣流自中央通孔12進入各大流道16後,一部分會直接進入中流道17,而另一部分會先撞到短連接肋40B而轉彎後再進入中流道17。氣流進入各中流道17後,一部分會直接進入小流道18,另一部分會直接進入凸肋50A、50B之間的流道,而又一部分會先撞到凸肋50A、50B而轉彎後再進入小流道18或凸肋50A、50B之間的流道。前述氣流通過各流道後,會由通風煞車碟盤10之外周14排出。
藉此,本創作之通風煞車碟盤10因設有連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而在內部形成中空之流道,可達到輕量化及散熱之目的。連接肋40A、40B可穩固地連接第一、二盤體20、30,使得通風煞車碟盤10具有良好之結構強度,而凸肋50A、50B雖然僅連接於第一盤體20或第二盤體30,仍可略為提升通風煞車碟盤10之結構強度。而且,如前所述,連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可使氣流轉彎而將氣流朝多個方向導引至多個流道再由外周14排出,如此不但可增加氣流與通風煞車碟盤10之接觸面積而有助於散熱,甚至可產生擾流作用,因此可更加提升通風煞車碟盤10之散熱效果。此外,前述各流道16、17、18之內端窄、外端寬的特徵,亦有助於氣流由內而外流動而可提升通風煞車碟盤10之散熱效果。
除了前述之特徵,在本實施例中,各連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具有一傾斜地朝向中央通孔12(意即非正對著中央通孔12)之內側面43、53,以及一傾斜地朝向外周14(意即非正對著外周14)之外側面44、54,各長連接肋40A之內側面43具有五凹部45,各短連接肋40B之內側面43具有四凹部45,凹部45不但可增加氣流與通風煞車碟盤10之接觸面積而有助於散熱,氣流撞到凹部45時也會產生擾流作用,進而可更加提升通風煞車碟盤10之散熱效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盤體20更設有貫穿其內、外表面23、24之複數穿孔25,且第二盤體30亦設有貫穿其內、外表面33、34之複數穿孔35,第一盤體20之穿孔25的位置分別對應於第二盤體30之穿孔35的位置。藉此,第一、二盤體20、30之穿孔25、35亦可達到排氣散熱之功效,而且,部分穿孔25、35的位置係對應於連接肋40A、40B之凹部45,更明確地說,本實施例中每一連接肋40A、40B之二凹部45分別位置對應於一穿孔25及一穿孔35,而各短連接肋40B之外側面44與其相鄰之凸肋50A、50B的內側面53之間分別設有一穿孔25及一穿孔35,此二穿孔25、35之位置則非對應於凹部45。由此可知,穿孔25、35之位置可對應於凹部45或不對應於凹部45,係可根據結構需求而調整,而凹部45對氣流產生之擾流作用可使得空氣更容易自位置對應於凹部45之穿孔25、35排出。
然而,如圖8所示,本創作之通風煞車碟盤10亦可不設有前述之凹部45或穿孔25、35,藉由連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即可達到兼顧輕量化與良好的結構強度及散熱效果之目的。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本創作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案之範圍,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通風煞車碟盤 12:中央通孔 14:外周 16:(大)流道 161:外端 162:內端 17:(中)流道 171:外端 172:內端 18:(小)流道 181:外端 182:內端 20:第一盤體 21:內周 23:內表面 24:外表面 25:穿孔 30:第二盤體 31:內周 32:固定孔 33:內表面 34:外表面 35:穿孔 40A:(長)連接肋 40B:(短)連接肋 41:內端 42:外端 43:內側面 44:外側面 45:凹部 50A,50B:凸肋 51:內端 52:外端 53:內側面 54:外側面 D:轉動方向 P:假想中心參考面 W1~W6:寬度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通風煞車碟盤的立體圖。 圖2為該通風煞車碟盤的側視圖。 圖3為圖1沿剖線3-3之立體剖視圖。 圖4為圖2沿剖線4-4之剖視圖。 圖5為圖4之局部放大圖。 圖6為圖5之局部放大圖。 圖7為圖6之局部放大圖。 圖8係類同於圖5,惟顯示該通風煞車碟盤未設有穿孔及凹部之態樣。
10:通風煞車碟盤
12:中央通孔
14:外周
20:第一盤體
21:內周
24:外表面
25:穿孔
30:第二盤體
31:內周
32:固定孔
33:內表面
40A:(長)連接肋
40B:(短)連接肋
50A,50B:凸肋

Claims (29)

  1. 一種通風煞車碟盤,包含有: 一第一盤體及一第二盤體,係分別呈圓環狀且分別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該第一盤體之內表面與該第二盤體之內表面相互面對,該第一盤體與該第二盤體共同形成出該通風煞車碟盤之一中央通孔及一外周; 複數連接肋,各該連接肋係一體地連接於該第一盤體之內表面及該第二盤體之內表面,各該連接肋係呈長條狀而能定義出相對之二端,該二端係分別朝向該中央通孔及該外周;以及 複數凸肋,各該凸肋係一體地自該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其中之一的內表面凸伸而出且未連接於該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其中之另一,各該凸肋係位於二該連接肋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每二相鄰之連接肋之間僅設有二該凸肋,且該二凸肋係分別自該第一盤體之內表面及該第二盤體之內表面凸伸而出。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通風煞車碟盤能定義出一位於該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之間的假想中心參考面,每二相鄰之連接肋之間所設置之該二凸肋係相對於該假想中心參考面呈對稱之形狀。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凸肋係呈短於各該連接肋之長條狀而能定義出相對之二端,各該凸肋之該二端係分別朝向該中央通孔及該外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凸肋及各該連接肋係自該外周朝該中央通孔的方向延伸,且各該連接肋係較各該凸肋更靠近該中央通孔。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等連接肋中包含複數長連接肋,以及複數短於各該長連接肋之短連接肋,該等長連接肋及短連接肋係交錯分佈。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通風煞車碟盤能定義出一轉動方向,各該連接肋及凸肋係偏向該轉動方向地自該外周朝該中央通孔傾斜延伸。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連接肋及凸肋係偏向該轉動方向地自該外周朝該中央通孔呈弧形延伸。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連接肋及凸肋具有一傾斜地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側面,以及一傾斜地朝向該外周之外側面,各該連接肋之內側面具有複數凹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至少其中之一設有貫穿其內表面及外表面之複數穿孔,至少部分之穿孔的位置對應於該等連接肋之凹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每一連接肋之二該凹部分別位置對應於至少一該穿孔。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短連接肋之外側面與其相鄰之凸肋的內側面之間設有一該穿孔。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皆設有複數該穿孔,該第一盤體之穿孔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第二盤體之穿孔的位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每二相鄰之長連接肋之間形成一大流道,各該大流道具有一朝向該外周之外端及一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端,各該大流道之外端的寬度係大於內端的寬度。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大流道內設有一該短連接肋,各該大流道包含有由位於其中之短連接肋所區分出的二中流道,各該中流道具有一朝向該外周之外端及一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端,各該中流道之外端的寬度係大於內端的寬度。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中流道內設有至少一該凸肋,各該中流道包含有由位於其中之凸肋所區分出的至少二小流道,各該小流道具有一朝向該外周之外端及一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端,各該小流道之外端的寬度係大於內端的寬度。
  1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等連接肋中包含複數長連接肋,以及複數短於各該長連接肋之短連接肋,該等長連接肋及短連接肋係交錯分佈。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長連接肋及各該短連接肋係自該外周朝該中央通孔的方向延伸,且各該長連接肋係較各該短連接肋更靠近該中央通孔。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每二相鄰之長連接肋之間形成一流道,各該流道具有一朝向該外周之外端及一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端,該外端之寬度係大於該內端之寬度。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相鄰之長連接肋與短連接肋之間形成一流道,各該流道具有一朝向該外周之外端及一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端,該外端之寬度係大於該內端之寬度。
  2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通風煞車碟盤能定義出一轉動方向,各該連接肋及凸肋係偏向該轉動方向地自該外周朝該中央通孔傾斜延伸。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連接肋及凸肋係偏向該轉動方向地自該外周朝該中央通孔呈弧形延伸。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各該連接肋及凸肋具有一傾斜地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側面,以及一傾斜地朝向該外周之外側面,各該連接肋之內側面具有複數凹部。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至少其中之一設有貫穿其內表面及外表面之複數穿孔,至少部分之穿孔的位置對應於該等連接肋之凹部。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每一連接肋之二該凹部分別位置對應於至少一該穿孔。
  26. 如請求項24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等連接肋中包含複數長連接肋,以及複數短於各該長連接肋之短連接肋,該等長連接肋及短連接肋係交錯分佈,各該短連接肋之外側面與其相鄰之凸肋的內側面之間設有一該穿孔。
  27. 如請求項24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該第一盤體及該第二盤體皆設有複數該穿孔,該第一盤體之穿孔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第二盤體之穿孔的位置。
  2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每二相鄰之連接肋之間形成一流道,各該流道具有一朝向該外周之外端及一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端,該外端之寬度係大於該內端之寬度。
  2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通風煞車碟盤,其中相鄰之連接肋與凸肋之間形成一流道,各該流道具有一朝向該外周之外端及一朝向該中央通孔之內端,該外端之寬度係大於該內端之寬度。
TW111203529U 2022-04-08 2022-04-08 通風煞車碟盤 TWM628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529U TWM628901U (zh) 2022-04-08 2022-04-08 通風煞車碟盤
US17/961,965 US20230323928A1 (en) 2022-04-08 2022-10-07 Ventilated brake disc
CN202222653901.3U CN218325914U (zh) 2022-04-08 2022-10-10 通风刹车碟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529U TWM628901U (zh) 2022-04-08 2022-04-08 通風煞車碟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8901U true TWM628901U (zh) 2022-06-21

Family

ID=83063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529U TWM628901U (zh) 2022-04-08 2022-04-08 通風煞車碟盤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3928A1 (zh)
CN (1) CN218325914U (zh)
TW (1) TWM62890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23928A1 (en) 2023-10-12
CN218325914U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4430B (zh) 腳踏車碟式煞車轉子
TWI513922B (zh) 盤式制動器轉子
JP7209703B2 (ja) ブレーキ装置
EP2102523B1 (en) Braking band of a disk for a disk brake
GB2144186A (en) Disc for disc brake
JP2000329177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TW201804095A (zh) 自行車碟煞盤
TWM628901U (zh) 通風煞車碟盤
WO2021065392A1 (ja) 鉄道車両用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ユニット
JP2000046080A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
JPS5934901B2 (ja) 車両用ブレ−キの回転ブレ−キ部材
JP2000274463A (ja) ディスクロ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TWM623336U (zh) 剎車碟盤
JP2012132539A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ー
TWM525292U (zh) 自行車煞車碟盤結構
JP3665662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4509599B2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
EP0089554B1 (en) Disk brake rotor
JPS5926112Y2 (ja) ブレ−キデイスク
JP2529014Y2 (ja) 鋳ぐるみ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ロータ
JPH0714669Y2 (ja) 通風型ディスクロータ
JP3861443B2 (ja) ベンチレーテッドロータ
JP2000074109A (ja) ベンチレーテッドディスクロータ
TWM640995U (zh) 煞車碟盤
JP3724141B2 (ja) ブレーキ用ディスクロ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