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25914U - 通风刹车碟盘 - Google Patents

通风刹车碟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25914U
CN218325914U CN202222653901.3U CN202222653901U CN218325914U CN 218325914 U CN218325914 U CN 218325914U CN 202222653901 U CN202222653901 U CN 202222653901U CN 218325914 U CN218325914 U CN 218325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s
hole
brake disc
central
connecting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39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peng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pe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peng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peng Internation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25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25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8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4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 F16D65/847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with open cooling system, e.g. cooled by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04Structure
    • F16D2065/1328Structure internal cavities, e.g. cooling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2065/788Internal cooling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刹车碟盘,包含有第一、二盘体、多个连接肋及多个凸肋,第一、二盘体分别呈圆环状且分别具有内、外表面,第一、二盘体的内表面相互面对,第一、二盘体共同形成出通风刹车碟盘的一中央通孔及一外周,各连接肋一体地连接于第一盘体的内表面及第二盘体的内表面,各连接肋呈长条状而能定义出相对的二端,所述二端分别朝向中央通孔及外周,各凸肋一体地自第一、二盘体其中之一的内表面凸伸而出且未连接于第一、二盘体其中之另一,各凸肋位于二连接肋之间;由此,本实用新型能兼顾轻量化与良好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通风刹车碟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刹车碟盘(brake disc)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通风刹车碟盘。
背景技术
习知碟式刹车系统主要利用一卡钳的二刹车片(brake pad;俗称来令片)夹住一固定于车轮的刹车碟盘,以对车轮达到刹车作用。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编号I732669,习知刹车碟盘由金属材料铸造而一体成型,其外观大致呈圆环形而具有一中央通孔及一外周,目前常见的刹车碟盘通常非为实心圆环盘体,而是包含有二圆环形的盘体,以及多个位于所述二盘体之间的肋条,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刹车碟盘的其中一盘体设有围绕中央通孔分布的多个固定孔,用于固定于车轮。每一肋条均一体连接于所述二盘体,且肋条的位置分布使得刹车碟盘形成出多个由中央通孔延伸至外周的流道,可在车轮转动时导引空气由内而外流动,进而达到散热效果。
换言之,刹车碟盘在肋条设计上,需兼顾轻量化与良好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果,而习用的刹车碟盘在此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刹车碟盘,能兼顾轻量化与良好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通风刹车碟盘包含有一第一盘体、一第二盘体、多个连接肋,以及多个凸肋。第一盘体及第二盘体分别呈圆环状且分别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第一盘体的内表面与第二盘体的内表面相互面对,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共同形成出通风刹车碟盘的一中央通孔及一外周。各连接肋一体地连接于第一盘体的内表面及第二盘体的内表面,各连接肋呈长条状而能定义出相对的二端,所述二端分别朝向中央通孔及外周。各凸肋一体地自第一、二盘体其中之一的内表面凸伸而出且未连接于第一、二盘体其中之另一,各凸肋位于二连接肋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二相邻的所述连接肋之间仅设有二所述凸肋,且所述二凸肋分别自所述第一盘体的内表面及所述第二盘体的内表面凸伸而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刹车碟盘能定义出一位于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之间的假想中心参考面,每二相邻的所述连接肋之间所设置的所述二凸肋相对于所述假想中心参考面呈对称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凸肋呈短于各所述连接肋的长条状而能定义出相对的二端,各所述凸肋的所述二端分别朝向所述中央通孔及所述外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凸肋及各所述连接肋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的方向延伸,且各所述连接肋较各所述凸肋更靠近所述中央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连接肋中包含多个长连接肋,以及多个短于各所述长连接肋的短连接肋,所述多个长连接肋及短连接肋交错分布;所述通风刹车碟盘能定义出一转动方向,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偏向所述转动方向地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倾斜且呈弧形延伸;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具有一倾斜地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侧面,以及一倾斜地朝向所述外周的外侧面,各所述连接肋的内侧面具有多个凹部;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均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及外表面的多个穿孔,至少部分的穿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凹部;每一连接肋的二所述凹部分别位置对应于至少一所述穿孔;各所述短连接肋的外侧面与其相邻的凸肋的内侧面之间设有一所述穿孔;所述第一盘体的穿孔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盘体的穿孔的位置;每二相邻的长连接肋之间形成一大流道,各所述大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各所述大流道的外端的宽度大于内端的宽度;各所述大流道内设有一所述短连接肋,各所述大流道包含有由位于其中的短连接肋所区分出的二中流道,各所述中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各所述中流道的外端的宽度大于内端的宽度;各所述中流道内设有至少一所述凸肋,各所述中流道包含有由位于其中的凸肋所区分出的至少二小流道,各所述小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各所述小流道的外端的宽度大于内端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连接肋中包含多个长连接肋,以及多个短于各所述长连接肋的短连接肋,所述多个长连接肋及短连接肋交错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所述长连接肋及各所述短连接肋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的方向延伸,且各所述长连接肋较各所述短连接肋更靠近所述中央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二相邻的所述长连接肋之间形成一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所述外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内端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长连接肋与所述短连接肋之间形成一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所述外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内端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刹车碟盘能定义出一转动方向,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偏向所述转动方向地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偏向所述转动方向地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呈弧形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具有一倾斜地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侧面,以及一倾斜地朝向所述外周的外侧面,各所述连接肋的内侧面具有多个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及外表面的多个穿孔,至少部分的穿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肋的二所述凹部分别位置对应于至少一所述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连接肋中包含多个长连接肋,以及多个短于各所述长连接肋的短连接肋,所述多个长连接肋及短连接肋交错分布,各所述短连接肋的外侧面与其相邻的凸肋的内侧面之间设有一所述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均设有多个所述穿孔,所述第一盘体的穿孔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盘体的穿孔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二相邻的所述连接肋之间形成一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所述外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内端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连接肋与凸肋之间形成一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所述外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内端的宽度。
由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肋及凸肋在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之间形成出多个供空气流动的流道,可达到轻量化及散热的目的,连接肋连接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可使通风刹车碟盘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而凸肋虽然仅连接于第一盘体或第二盘体,仍可略为提升通风刹车碟盘的结构强度,且可在相邻的连接肋所形成的流道内再区分出多个较小的流道,可将空气朝多个方向导引流动,甚至可产生扰流作用,因此可更加提升通风刹车碟盘的散热效果。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风刹车碟盘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通风刹车碟盘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通风刹车碟盘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沿剖线3-3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图2沿剖线4-4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类同于图5,显示所述通风刹车碟盘未设有穿孔及凹部的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请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通风刹车碟盘10由金属材料铸造而一体成型,其结构主要包含有一第一盘体20、一第二盘体30,以及位于第一、二盘体20、30之间的多个连接肋40A、40B及多个凸肋50A、50B。
第一、二盘体20、30均呈圆环状且其外径相同,其差别在于第一盘体20的内周21呈圆形,而第二盘体30的内周31具有凹凸形状,且第二盘体30设有邻近其内周31的多个固定孔32,固定孔32供固定件(例如螺栓;图中未示)穿过而将通风刹车碟盘10固定于一车轮(图中未示)。第一、二盘体20、30分别具有一内表面23、33及一外表面24、34,第一盘体20的内表面23与第二盘体30的内表面33相互面对且受连接肋40A、40B一体地连接。第一、二盘体20、30的内周共同形成出通风刹车碟盘10的一中央通孔12,第一、二盘体20、30的外周共同形成出通风刹车碟盘10的一外周14。
如图3及图4所示,各连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均以相对于通风刹车碟盘10的径向呈倾斜且略呈弧形地延伸成长条状,各连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的二端(内端41、51及外端42、52)分别朝向中央通孔12及外周14。然而,连接肋40A、40B与凸肋50A、50B的主要差异在于,各连接肋40A、40B一体地连接于第一盘体20的内表面23及第二盘体30的内表面33,而各凸肋50A、50B仅一体连接于第一盘体20的内表面23或第二盘体30的内表面33。各凸肋50A、50B位于二连接肋40A、40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二相邻的连接肋40A、40B之间仅设有一凸肋50A及一凸肋50B,凸肋50A自第一盘体20的内表面23凸伸而出且未连接于第二盘体30,凸肋50B自第二盘体30的内表面33凸伸而出且未连接于第一盘体20。通风刹车碟盘10能定义出一位于第一、二盘体20、30之间的假想中心参考面P(如图2所示),每二相邻的连接肋40A、40B之间所设置的二凸肋50A、50B相对于假想中心参考面P呈对称的形状。此外,各连接肋40A、40B也相对于假想中心参考面P呈对称的形状。如此的对称配置能使通风刹车碟盘10的重量平衡分布,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配置为限,例如,每二相邻的连接肋40A、40B之间可仅设有一凸肋,或者也可设有超过二个凸肋。
进一步而言,通风刹车碟盘10能定义出一转动方向D(车辆前进时车轮的转动方向),各连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偏向转动方向D地自外周14朝中央通孔12倾斜且呈弧形延伸。从图4来看,转动方向D为逆时针方向,各连接肋40A、40B及凸肋50A偏向逆时针方向地自外周14朝中央通孔12倾斜,且亦自外周14朝中央通孔12偏向逆时针方向地略微弯曲成弧形。各凸肋50A、50B自外周14延伸的长度短于各连接肋40A、40B,因此各连接肋40A、40B的内端41较各凸肋50A、50B的内端51更靠近中央通孔12。此外,连接肋40A、40B中包含多个长连接肋40A及多个短连接肋40B,短连接肋40B自外周14延伸的长度短于长连接肋40A,因此长连接肋40A的内端41较短连接肋40B的内端41更靠近中央通孔12,长连接肋40A及短连接肋40B交错分布,也就是说,每二相邻的长连接肋40A之间设有一短连接肋40B,每二相邻的短连接肋40B之间设有一长连接肋40A。
请参阅图5,每二相邻的长连接肋40A之间形成一流道16(在本实用新型中也称为大流道),各大流道16具有一朝向外周14的外端161及一朝向中央通孔12的内端162,外端161的宽度W1大于内端162的宽度W2,各大流道16内设有一短连接肋40B、二凸肋50A及二凸肋50B(凸肋50B未显示于图5),各大流道16包含有由位于其中的短连接肋40B所区分出的二流道17(在本实用新型中也称为中流道),也就是说,各中流道17形成于相邻的长连接肋40A与短连接肋40B之间。请参阅图6,各中流道17具有一朝向外周14的外端171及一朝向中央通孔12的内端172,外端171的宽度W3大于内端172的宽度W4,各中流道17内设有一凸肋50A及一凸肋50B(凸肋50B未显示于图6),各中流道17包含有由位于其中的凸肋50A、50B所区分出的四流道18(在本实用新型中也称为小流道),包含邻接第一盘体20且由凸肋50A所区分出的二小流道18,以及邻接第二盘体30且由凸肋50B所区分出的二小流道18,各小流道18形成于相邻的连接肋40A或40B与凸肋50A或50B之间。请参阅图7,各小流道18具有一朝向外周14的外端181及一朝向中央通孔12的内端182,外端181的宽度W5大于内端182的宽度W6。
由前述内容可得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肋40A、40B之间设置凸肋50A、50B,可将连接肋40A、40B所形成的流道再区分出多个较小的流道。在本实施例中,每二相邻的长连接肋40A与短连接肋40B之间因设有二凸肋50A、50B而区分出四小流道18,且所述二凸肋50A、50B之间也形成另一流道。如此一来,车轮转动时会产生自中央通孔12朝向外周14的气流,气流自中央通孔12进入各大流道16后,一部分会直接进入中流道17,而另一部分会先撞到短连接肋40B而转弯后再进入中流道17。气流进入各中流道17后,一部分会直接进入小流道18,另一部分会直接进入凸肋50A、50B之间的流道,而又一部分会先撞到凸肋50A、50B而转弯后再进入小流道18或凸肋50A、50B之间的流道。前述气流通过各流道后,会由通风刹车碟盘10的外周14排出。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刹车碟盘10因设有连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而在内部形成中空的流道,可达到轻量化及散热的目的。连接肋40A、40B可稳固地连接第一、二盘体20、30,使得通风刹车碟盘1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而凸肋50A、50B虽然仅连接于第一盘体20或第二盘体30,仍可略为提升通风刹车碟盘10的结构强度。而且,如前所述,连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可使气流转弯而将气流朝多个方向导引至多个流道再由外周14排出,如此不但可增加气流与通风刹车碟盘10的接触面积而有助于散热,甚至可产生扰流作用,因此可更加提升通风刹车碟盘10的散热效果。此外,前述各流道16、17、18的内端窄、外端宽的特征,也有助于气流由内而外流动而可提升通风刹车碟盘10的散热效果。
除了前述的特征,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具有一倾斜地朝向中央通孔12(意即非正对着中央通孔12)的内侧面43、53,以及一倾斜地朝向外周14(意即非正对着外周14)的外侧面44、54,各长连接肋40A的内侧面43具有五凹部45,各短连接肋40B的内侧面43具有四凹部45,凹部45不但可增加气流与通风刹车碟盘10的接触面积而有助于散热,气流撞到凹部45时也会产生扰流作用,进而可更加提升通风刹车碟盘10的散热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盘体20还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23、24的多个穿孔25,且第二盘体30也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33、34的多个穿孔35,第一盘体20的穿孔25的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二盘体30的穿孔35的位置。由此,第一、二盘体20、30的穿孔25、35也可达到排气散热的功效,而且,部分穿孔25、35的位置对应于连接肋40A、40B的凹部45,更明确地说,本实施例中每一连接肋40A、40B的二凹部45分别位置对应于一穿孔25及一穿孔35,而各短连接肋40B的外侧面44与其相邻的凸肋50A、50B的内侧面53之间分别设有一穿孔25及一穿孔35,此二穿孔25、35的位置则非对应于凹部45。由此可知,穿孔25、35的位置可对应于凹部45或不对应于凹部45,可根据结构需求而调整,而凹部45对气流产生的扰流作用可使得空气更容易自位置对应于凹部45的穿孔25、35排出。
然而,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刹车碟盘10也可不设有前述的凹部45或穿孔25、35,通过连接肋40A、40B及凸肋50A、50B,即可达到兼顾轻量化与良好的结构强度及散热效果的目的。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为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9)

1.一种通风刹车碟盘,包含有:
一第一盘体及一第二盘体,分别呈圆环状且分别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所述第一盘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盘体的内表面相互面对,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第二盘体共同形成出所述通风刹车碟盘的一中央通孔及一外周;
多个连接肋,各所述连接肋一体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盘体的内表面及所述第二盘体的内表面,各所述连接肋呈长条状而能定义出相对的二端,所述二端分别朝向所述中央通孔及所述外周;
多个凸肋,各所述凸肋一体地自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其中之一的内表面凸伸而出且未连接于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其中的另一,各所述凸肋位于二所述连接肋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每二相邻的所述连接肋之间仅设有二所述凸肋,且所述二凸肋分别自所述第一盘体的内表面及所述第二盘体的内表面凸伸而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刹车碟盘能定义出一位于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之间的假想中心参考面,每二相邻的所述连接肋之间所设置的所述二凸肋相对于所述假想中心参考面呈对称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肋呈短于各所述连接肋的长条状而能定义出相对的二端,各所述凸肋的所述二端分别朝向所述中央通孔及所述外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肋及各所述连接肋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的方向延伸,且各所述连接肋较各所述凸肋更靠近所述中央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肋中包含多个长连接肋,以及多个短于各所述长连接肋的短连接肋,所述多个长连接肋及短连接肋交错分布;所述通风刹车碟盘能定义出一转动方向,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偏向所述转动方向地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倾斜且呈弧形延伸;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具有一倾斜地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侧面,以及一倾斜地朝向所述外周的外侧面,各所述连接肋的内侧面具有多个凹部;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均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及外表面的多个穿孔,至少部分的穿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凹部;每一连接肋的二所述凹部分别位置对应于至少一所述穿孔;各所述短连接肋的外侧面与其相邻的凸肋的内侧面之间设有一所述穿孔;所述第一盘体的穿孔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盘体的穿孔的位置;每二相邻的长连接肋之间形成一大流道,各所述大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各所述大流道的外端的宽度大于内端的宽度;各所述大流道内设有一所述短连接肋,各所述大流道包含有由位于其中的短连接肋所区分出的二中流道,各所述中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各所述中流道的外端的宽度大于内端的宽度;各所述中流道内设有至少一所述凸肋,各所述中流道包含有由位于其中的凸肋所区分出的至少二小流道,各所述小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各所述小流道的外端的宽度大于内端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肋中包含多个长连接肋,以及多个短于各所述长连接肋的短连接肋,所述多个长连接肋及短连接肋交错分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长连接肋及各所述短连接肋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的方向延伸,且各所述长连接肋较各所述短连接肋更靠近所述中央通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每二相邻的所述长连接肋之间形成一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所述外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内端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长连接肋与所述短连接肋之间形成一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所述外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内端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刹车碟盘能定义出一转动方向,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偏向所述转动方向地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倾斜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偏向所述转动方向地自所述外周朝所述中央通孔呈弧形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肋及凸肋具有一倾斜地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侧面,以及一倾斜地朝向所述外周的外侧面,各所述连接肋的内侧面具有多个凹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贯穿其内表面及外表面的多个穿孔,至少部分的穿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凹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肋的二所述凹部分别位置对应于至少一所述穿孔。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肋中包含多个长连接肋,以及多个短于各所述长连接肋的短连接肋,所述多个长连接肋及短连接肋交错分布,各所述短连接肋的外侧面与其相邻的凸肋的内侧面之间设有一所述穿孔。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均设有多个所述穿孔,所述第一盘体的穿孔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盘体的穿孔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每二相邻的所述连接肋之间形成一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所述外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内端的宽度。
1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通风刹车碟盘,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连接肋与凸肋之间形成一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一朝向所述外周的外端及一朝向所述中央通孔的内端,所述外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内端的宽度。
CN202222653901.3U 2022-04-08 2022-10-10 通风刹车碟盘 Active CN2183259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529U TWM628901U (zh) 2022-04-08 2022-04-08 通風煞車碟盤
TW111203529 2022-04-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25914U true CN218325914U (zh) 2023-01-17

Family

ID=83063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3901.3U Active CN218325914U (zh) 2022-04-08 2022-10-10 通风刹车碟盘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3928A1 (zh)
CN (1) CN218325914U (zh)
TW (1) TWM62890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8901U (zh) 2022-06-21
US20230323928A1 (en)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8560B2 (en) Center mount two piece brake rotor
JP4890735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ための制動バンドとディスク
US5284230A (en) Ventilated disc unit for automotive brake system
CN218325914U (zh) 通风刹车碟盘
CN213575277U (zh) 一种反风道易散热刹车盘
JP3777811B2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
JP2000274463A (ja) ディスクロ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H0723734B2 (ja) 通風型ディスク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789253B1 (en) Ventilated type brake disc rotor
TWM623336U (zh) 剎車碟盤
JP3170762B2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
JP3396981B2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
CN220337332U (zh) 一种汽车刹车盘
JPH0714669Y2 (ja) 通風型ディスクロータ
CN220706279U (zh) 刹车碟组件
JP3665662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KR101531105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시스템
CN217502389U (zh) 一种非对称结构的通风制动盘
CN219795920U (zh) 一种摩托车制动盘
JP2001159435A (ja) 空冷式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JPH0828613A (ja) ベンチレーテッドディスク
JP2005240876A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ロータ
TWM650791U (zh) 導流散熱碟盤
JPS5819387Y2 (ja) 通風型デイスクブレ−キの組付式デイスクロ−タ
JP2022110733A (ja) ディスクホイ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