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6224U -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 Google Patents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6224U
TWM626224U TW110210072U TW110210072U TWM626224U TW M626224 U TWM626224 U TW M626224U TW 110210072 U TW110210072 U TW 110210072U TW 110210072 U TW110210072 U TW 110210072U TW M626224 U TWM626224 U TW M6262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mechanism
semi
return
finished produc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0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景忠
Original Assignee
鼎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鼎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鼎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0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6224U/zh
Publication of TWM626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622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一種智能網版印刷系統用以傳送至少一載盤及擺置於該載盤上之至少一工料,包含一第一輸送機構與一第二輸送機構呈並排設置,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相反;複數個印刷站,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之一側,與該第二輸送機構位於該第一輸送機構的相異兩側;一烘箱,安裝於該第二輸送機構之輸送路徑上;以及一轉移輸送機構,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與該第二輸送機構,該轉移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垂直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之輸送方向;其中該載盤經該第一輸送機構、該第二輸送機構及該轉移輸送機構的帶動可以循環地移入該等印刷站及該烘箱直到印刷工序完成。

Description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本創作係與網版印刷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使載盤在印刷站與烘箱之間自動循環以完成印刷工序的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按,網版印刷是有別於平板、禿版、凹版印刷的一種印刷方式。網版印刷的過程是將油墨加在一張有細孔的網幕,油墨用刮刀擠壓穿過印版,使油墨穿過印版到置於其下的紙張上,不需印刷的部位則在網幕上以人工或機械製成負片蠟版加以保護。平、凸、凹版的圓型滾筒印版限制了只能印刷薄膜或薄片材料如紙張、紙板、塑膠膜、金屬片等。網版印刷則不受材料的限制,其被印材料有塑料、金屬、織物、玻璃、陶瓷、皮革等,並且不論平面、曲面、厚薄均可進行網版印刷。因此網版印刷是高科技產業或製造業中相當常用之技術。
習用的自動網版印刷生產線,採用連續輸送式設計,由下方的輸送機配合上方的複數個印刷工站及複數個烘箱,以一個印刷工站接續一個烘箱的方式連接起來。該等印刷工站的數量即為工件最大印刷工序,當配置完成後便無法再增加工序。
前述之自動網版印刷系統在實施上會遇到一些問題。以第一圖的五站式網版印刷機為例,此系統最高可接受5道工序的印刷工件,當印刷工件少於5道工序時就會有印刷工站處於停擺狀態,影響設備稼動率,但為了要 生產複雜工序的印刷工件,一般自動網版印刷工站數多為8站至9站,因此經常看到有多個印刷工站不啟動的狀態下進行生產,機器的設置成本高昂且整體使用上沒有效率。
另一問題為網版印刷每次印刷後都必須等墨水乾燥後才能再次印刷,前述之自動網版印刷系統遇到同一圖形要重複印刷堆疊圖形時,每重複印刷一次就必須占用一組印刷工站進行同樣的工作,當遇到浮凸立體圖形的印刷需求時,會占用大量的印刷工站造成無法應付複雜圖形的印刷,使系統的印刷靈活度及印刷複雜受到限制,降低整體印刷品質。
本創作之主要創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可以提供一種高效率的循環印刷系統。
為達上述創作目的,本創作揭示一種智能網版印刷系統,用以傳送至少一載盤及擺置於該載盤上之至少一工料,其包含有:一第一輸送機構,用以承載及輸送該載盤;一第二輸送機構,與該第一輸送機構呈相鄰且並排排列,該第二輸送機構用以承接及輸送來自該第一輸送機構的該載盤;一印刷站組,包含有至少一印刷站,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之一側,該印刷站組與該第二輸送機構位於該第一輸送機構的相異兩側;一印刷站轉移輸送組,包含有至少一印刷站轉移輸送裝置,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的傳送路徑中,每一該印刷站轉移輸送裝置對應於該印刷站組之每一該印刷站;至少一烘箱,安裝於該第二輸送機構之輸送路徑上;以及一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一回送轉移輸送裝置、一第二回送轉移輸送裝置、一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裝置及第二半成品轉 移輸送裝置;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裝置相鄰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裝置;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裝置相鄰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裝置;其中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裝置及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裝置相對的設置在該第一輸送機構內且鄰近該第一輸送機構的二端;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裝置及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裝置相對地設置在該第二輸送機構內且鄰近該第二輸送機構的二端;用以將該載盤自該第一輸送機構移動至該第二輸送機構,該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用以將該載盤自該第二輸送機構移動至該第一輸送機構;其中該載盤經該第一輸送機構、該第二輸送機構及該轉移輸送機構的帶動可以循環地進出該等印刷站及該烘箱。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輸送機構包含有二平行相對的第一軌道所構成的一第一軌道組及二第一傳動元件,該二第一傳動元件可分別相對應的安裝於該第一軌道組的二該第一軌道,且該第一傳動元件為可相對該第一軌道位移;該第二輸送機構包含有二平行相對的第二軌道所構成的一第二軌道組及二第二傳動元件,該二第二傳動元件可分別相對應的安裝於該第二軌道組的二該第二軌道,且該第二傳動元件為可相對該第二軌道位移。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第一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第一端,該第一輸送機構更包含有二第一驅動組件,該二第一驅動組件其一安裝於該第一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第一軌道組之該第二端,該二第一驅動組件可受驅動而轉動並且帶動該二第一傳動元件相對該二第一軌道進行位移;該第二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第二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第二軌道組之第一端,該第二輸送機構 更包含有二第二驅動組件,該二第二驅動組件其一安裝於該第二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第二軌道組之該第二端,該二第二驅動組件可受驅動而轉動並且帶動該二第二傳動元件相對該二第二軌道進行位移。
在一實施例中,更包含有一投料輸送機構及一收料輸送機構,該投料輸送機構相鄰該第一輸送機構,包含有二平行相對的投料軌道所構成的一投料軌道組及二投料傳動元件,該二投料傳動元件可分別相對應的安裝於該投料軌道組的二該投料軌道,且該投料傳動元件可相對該投料軌道位移;該收料輸送機構相鄰該第二輸送機構,包含有二平行相對的收料軌道所構成的一收料軌道組及二收料傳動元件,該二收料傳動元件可分別相對應的安裝於該收料軌道組的二該收料軌道,且該收料傳動元件可相對該收料軌道位移。
在一實施例中,該投料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投料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投料軌道組的該第一端,該投料輸送機構更包含有二投料驅動組件,該二投料驅動組件其一安裝於該投料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投料軌道組之該第二端,該二投料驅動組件可受驅動而轉動並且帶動該二投料傳動元件相對該二投料軌道進行位移;該收料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收料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收料軌道組之第一端,該收料輸送機構更包含有二收料驅動組件,該二收料驅動組件其一安裝於該收料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收料軌道組之該第二端,該二收料驅動組件可受驅動而轉動並且帶動該二收料傳動元件相對該二收料軌道進行位移。
在一實施例中,該轉移輸送組更包含有一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及一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相鄰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且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設置在該投料輸送機構內鄰近該投料輸送機構的一端;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設置在該收料輸送機構內鄰近該收料輸送機構的一端。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一回送框架、一第一回送滾筒組、二第一回送升降裝置及一第一回送阻擋裝置;該第一回送框架具有一第一回送框體及一第一回送底板,該第一回送底板設於該第一回送框體下方;該第一回送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一回送框體內;該二第一回送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回送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一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一回送框架及該第一回送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一回送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一回送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一回送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一輸送機構移動;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二回送框架、一第二回送滾筒組、二第二回送升降裝置及一第二回送阻擋裝置;該第二回送框架具有一第二回送框體及一第二回送底板,該第二回送底板設於該第二回送框體下方;該第二回送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二回送框體內;該二第二回送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回送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二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二回送框架及該第二回送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回送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二回送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二回送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二輸送機構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一半成品框架、一第一半成品滾筒組、二第一半成品升降裝置及一第一半成品阻擋裝置;該第一半成品框架具有一第一半成品框體及一第一半成品底板,該第一半成品底板設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下方;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內;該二第一半成品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半成品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一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一半成品框架及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一半成品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一半成品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一輸送機構移動;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二半成品框架、一第二半成品滾筒組、二第二半成品升降裝置及一第二半成品阻擋裝置;該第二半成品框架具有一第二半成品框體及一第二半成品底板,該第二半成品底板設於該第二半成品框體下方;該第二半成品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二半成品框體內;該二第二半成品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半成品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二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二半成品框架及該第二半成品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半成品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二半成品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二半成品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二輸送機構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一空盤框架、一第一空盤滾筒組、二第一空盤升降裝置及一第一空盤阻擋裝置;該第一空盤框架具有一第一空盤框體及一第一空盤底板,該第一空盤底板設於該第一空盤框體下方;該第一空盤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一空 盤框體內;該二第一空盤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一空盤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投料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一空盤框架及該第一空盤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一空盤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一空盤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一空盤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投料輸送機構移動;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二空盤框架、一第二空盤滾筒組、二第二空盤升降裝置及一第二空盤阻擋裝置;該第二空盤框架具有一第二空盤框體及一第二空盤底板,該第二空盤底板設於該第二空盤框體下方;該第二空盤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二空盤框體內;該二第二空盤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二空盤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收料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二空盤框架及該第二空盤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空盤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二空盤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二空盤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收料輸送機構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該印刷站包含有一基座及一滾筒組,該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基座內;每一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印刷站框架、一印刷站滾筒組、二印刷站升降裝置及一印刷站阻擋裝置;該印刷站框架具有一印刷站框體及一印刷站底板,該印刷站底板設於該印刷站框體下方;該印刷站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印刷站框體內;該二第一站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印刷站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一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印刷站框架及該印刷站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印刷站阻擋裝置設於該印刷站框體一側,具有二印刷站阻擋塊,用 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一輸送機構移動;且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之該印刷站滾筒組的預定高度低於該印刷站之該滾筒組的高度。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該印刷站更包含有二定位裝置,該二定位裝置分別設於該基座之兩側,位於該滾筒組之軸向兩端;該二定位裝置分別具有一定位件及一驅動件,該定位件連接於該驅動件,可受該驅動件驅動而產生位移;該載盤具有二凹口,該二定位件之端部對應於該二凹口,用以固定該載盤於該印刷站。
以下即依本創作的目的與功效,茲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
10:第一輸送機構
11:第一軌道
12:第一傳動元件
13:第一驅動組件
14:第一馬達
15:投料輸送機構
16:投料軌道
17:投料傳動元件
18:投料驅動組件
19:投料馬達
20:第二輸送機構
21:第二軌道
22:第二傳動元件
23:第二驅動組件
24:第二馬達
25:收料輸送機構
26:收料軌道
27:收料傳動元件
28:收料驅動組件
29:收料馬達
30:印刷站組
31:印刷站
32:印刷站
33:印刷站
34:印刷站
35:印刷站
40:印刷站轉移輸送組
41: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42: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43: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44: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45: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50:烘箱
51:烘箱入口
52:烘箱出口
61: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
62: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
63: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
64: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
65: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
66: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
100:載盤
100a:凹口
101:第一端
102:第二端
151:第一端
152:第二端
201:第一端
202:第二端
251:第一端
252:第二端
311:基座
312:滾筒組
313:阻擋條
314:印刷裝置
315:定位裝置
315a:定位件
315b:驅動件
411:印刷站框架
411a:印刷站框體
411b:印刷站底板
412:印刷站滾筒組
413:印刷站升降裝置
414:印刷站阻擋裝置
611:第一回送框架
611a:第一回送框體
611b:第一回送底板
612:第一回送滾筒組
613:第一回送升降裝置
614:第一回送阻擋裝置
614a:第一回送阻擋塊
621:第二回送框架
622:第二回送滾筒組
623:第二回送升降裝置
624:第二回送阻擋裝置
631:第一半成品框架
631a:第一半成品框體
631b:第一半成品底板
632:第一半成品滾筒組
633:第一半成品升降裝置
634:第一半成品阻擋裝置
634a:第一半成品阻擋塊
641:第二半成品框架
642:第二半成品滾筒組
643:第二半成品升降裝置
644:第二半成品阻擋裝置
651:第一空盤框架
651a:第一空盤框體
651b:第一空盤底板
652:第一空盤滾筒組
653:第一空盤升降裝置
654:第一空盤阻擋裝置
654a:第一空盤阻擋塊
661:第二空盤框架
662:第二空盤滾筒組
663:第二空盤升降裝置
664:第二空盤阻擋裝置
a:投料區
b:印刷區
c:回送轉移區
d:烘箱區
e:成品/半成品轉移區
f:收料區
g:空盤轉移區
第1圖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的整體外觀圖。
第2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與投料及收料輸送機構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投料及收料輸送機構的局部外觀圖。
第4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印刷站的外觀圖。
第5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印刷站之定位裝置的示意圖。
第6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的示意圖。
第7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的外觀圖。
第8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烘箱的外觀圖。
第9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的外觀圖。
第10a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位於第一預定位置的示意圖。
第10b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位於第二預定位置的示意圖。
第11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的外觀圖。
第12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的外觀圖。
第13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系統之任務區域的示意圖。
第14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印刷方法的流程圖。
請參閱第1圖,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主要包含有一第一輸送機構10、一投料輸送機構15、一第二輸送機構20、一收料輸送機構25、一印刷站組30、一印刷站轉移輸送組40、至少一烘箱50、一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2、一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一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4、一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及一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6;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62、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64及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66可統稱為一轉移輸送組。
該第一輸送機構10及該第二輸送機構20相鄰而置,該第一輸送機構10具有一第一端101及一第二端102,該第二輸送機構20亦具有一第一端201及一第二端202。該第一輸送機構10與該第二輸送機構20包含但不限於呈現線性架構,且依圖示該第一輸送機構10與該第二輸送機構20的該第一端101,201及該 第二端102,202分別位在線性架構的長向相對二端,且該第一輸送機構10的該第一端101相鄰於該第二輸送機構20的該第一端201,該第一輸送機構10的該第二端102相鄰該第二輸送機構20的該第二端202。
該投料輸送機構15及該收料輸送機構25相鄰而置,該投料輸送機構15具有一第一端151及一第二端152,該收料輸送機構25亦具有一第一端251及一第二端252。該投料輸送機構15及該收料輸送機構25包含但不限於呈現線性架構,且依圖示該投料輸送機構15及該收料輸送機構25的該第一端151,251及該第二端152,252分別位在線性架構的長向相對二端,且該投料輸送機構15的該第一端151相鄰於該收料輸送機構25的該第一端251,該投料輸送機構15的該第二端152相鄰該收料輸送機構25的該第二端252。該投料輸送機構15之該第二端152相鄰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第一端101,使該投料輸送機構15及該第一輸送機構10形成一連續之線性輸送架構;該收料輸送機構25之該第二端252相鄰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第一端201,使該收料輸送機構25及該第二輸送機構20形成一連續之線性輸送架構。
本創作之該印刷站組30包含有數量為n個之印刷站,n≧1。在本實施例中,該印刷站組30包含有5個印刷站31,32,33,34,35,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一側,使該等印刷站31,32,33,34,35及該第二輸送機構20位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相異兩側。本創作之該印刷站轉移輸送組40亦包含有數量為n個之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其數量與該印刷站組30之該等印刷站相同。在本實施例中,該印刷轉移輸送組40包含有5個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41,42,43,44,45,設於該第一輸 送機構10內,每一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41,42,43,44,45分別對應於每一該印刷站31,32,33,34,35。
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及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內;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2及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4設於該第二輸送機構20內;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設於該投料輸送機構15內;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6設於該收料輸送機構25內。且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62位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10,20接近該等第二端102,202處;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66位於該投料及收料輸送機構15,25接近該等第一端151,251處;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64位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10,20接近該等第一端102,202處,且位於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62與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66之間。
請參閱第2圖及第3圖所示,該第一輸送機構10具有二第一軌道11、二第一傳動元件12、二第一驅動組件13及一第一馬達14。該二第一軌道11設於一承載用之第一機架(圖未示)上彼此相對,形成一第一軌道組;該二第一傳動元件12相對應地設於該二第一軌道11內,該二第一驅動組件13其一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第一端101,另一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第二端102。更具體說明,該第一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第一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第一端,該二第一驅動組件13其一安裝於該第一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第一軌道組之該第二端。每一該第一驅動組件13為二第一驅動輪及一第一驅動軸之組合,舉例而言,該二第一驅動輪分別嚙合於該二第一傳動元件12之一端,該第一驅動軸穿過該等第一驅動輪並樞設於該二第一軌道 11之一端。該第一馬達14鎖固於該第一機架,位於該二第一軌道11下方相鄰該第一驅動軸,且該第一馬達14之驅動端透過鏈條及齒輪連接該二第一驅動組件13其中之一。當該第一馬達14驅動時可帶動該第一驅動組件13之該第一驅動軸,進而帶動該二第一傳動元件12於該二第一軌道11中沿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第一端101往該第二端102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該二第一傳動元件12為倍數鏈輸送帶或類似的傳送裝置。
該投料輸送機構15具有二投料軌道16、二投料傳動元件17、二投料驅動組件18及一投料馬達19。該二投料軌道16設於一承載用之投料機架(圖未示)上彼此相對,形成一投料軌道組。該二投料傳動元件17相對應地設於該二投料軌道16內,該二投料驅動組件18其一設於該投料輸送機構15之該第一端151,另一設於該投料輸送機構15之該第二端152。更具體說明,該投料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投料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第一端,該二投料驅動組件18其一安裝於該投料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投料軌道組之該第二端。每一該投料驅動組件18為二投料驅動輪及一投料驅動軸之組合,舉例而言,該二投料驅動輪分別嚙合於該二投料傳動元件17之一端,該投料驅動軸穿過該等投料驅動輪並樞設於該二投料軌道16之一端。該投料馬達19鎖固於該投料機架,位於該二投料軌道16下方相鄰該投料驅動軸,且該投料馬達19之驅動端透過鏈條及齒輪連接該二投料驅動組件18其中之一。當該投料馬達19驅動時可帶動該投料驅動組件18之該投料驅動軸,進而帶動該二投料傳動元件17於該二投料軌道16中沿該投料輸送機構15之該第一端151往該第二端152 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該二投料傳動元件17為倍數鏈輸送帶或類似的傳送裝置。
該第二輸送機構20具有二第二軌道21、二第二傳動元件22、二第二驅動組件23及一第二馬達24。該二第二軌道21設於一承載用之第二機架(圖未示)上彼此相對,形成一第二軌道組。該二第二傳動元件22相對應地設於該二第一軌道21內,該二第二驅動組件23其一設於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第一端201,另一設於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第二端202。更具體說明,該第二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第二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第一端,該二第二驅動組件23其一安裝於該第二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第二軌道組之該第二端。每一該第二驅動組件23為二第二驅動輪及一第二驅動軸之組合,舉例而言,該二第二驅動輪分別嚙合於該二第二傳動元件22之一端,該第二驅動軸穿過該等第二驅動輪並樞設於該二第二軌道21之一端。該第二馬達24鎖固於該第二機架,位於該二第二軌道21下方相鄰該第二驅動軸,且該第二馬達24之驅動端透過鏈條及齒輪連接該二第二驅動組件23其中之一。當該第二馬達24驅動時可帶動該第二驅動組件23之該第二驅動軸,進而帶動該二第二傳動元件22於該二第二軌道21中沿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第二端202往該第一端201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該二第二傳動元件22為倍數鏈輸送帶或類似的傳送裝置。
該收料輸送機構25具有二收料軌道26、二收料傳動元件27、二收料驅動組件28及一收料馬達29。該二收料軌道26設於一承載用之收料機架(圖未示)上彼此相對,形成一收料軌道組。該二收料傳動元件27相對應地設於該二 收料軌道26內,該二收料驅動組件28其一設於該收料輸送機構25之該第一端251,另一設於該收料輸送機構25之該第二端252。更具體說明,該收料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第二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第一端,該二收料驅動組件28其一安裝於該收料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收料軌道組之該第二端。每一該收料驅動組件28為二收料驅動輪及一收料驅動軸之組合,舉例而言,該二收料驅動輪分別嚙合於該二收料傳動元件27之一端,該收料驅動軸穿過該等收料驅動輪並樞設於該二收料軌道26之一端。該收料馬達29鎖固於該收料機架,位於該二收料軌道26下方相鄰該收料驅動軸,且該收料馬達29之驅動端透過鏈條及齒輪連接該二收料驅動組件28其中之一。當該收料馬達29驅動時可帶動該收料驅動組件28之該投料驅動軸,進而帶動該二收料傳動元件27於該二收料軌道26中沿該收料輸送機構25之該第二端252往該第一端251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該二收料傳動元件27為倍數鏈輸送帶或類似的傳送裝置。
該印刷站組30之該等印刷站31,32,33,34,35之結構類似,以下僅以該印刷站31進行說明。請參閱第4圖所示,該印刷站31包含有一基座311、一滾筒組312、一阻擋條313、一印刷裝置314及二定位裝置315。該基座311為複數個金屬框架組合而成之載體。該滾筒組312可轉動的設於該基座311中,舉例而言,該滾筒組312為複數個可轉動的滾筒,每一該滾筒的軸向二端皆具有一轉軸用以連接於該基座311,於該滾筒組312一側的每一該轉軸上配接有二齒輪,且透過一鏈條連接每一該轉軸之該二齒輪其中之一,使該等滾筒可一起轉動;一馬達設於該基座之一側相鄰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該馬達之驅動端同樣配接有 一齒輪透過一鏈條連接於各該轉軸之其中之一該齒輪;當該馬達驅動時,透過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帶動該滾筒組312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上述該齒輪、鏈條與馬達的連結及驅動皆為已知且慣用的技術手段。該滾筒組312之該等滾筒以平行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軌道11方向並排設置。該阻擋條313為一長條形塊件,設於該基座311之一側遠離該第一輸送機構10,其高度高於該滾筒組312之高度,用以防止該一載盤100滑出該印刷站31。該印刷裝置314以可活動的方式連接於一鎖固於該基座311上之直立板件,且位於該滾筒組312上方。該印刷裝置314可於該板件上沿該滾筒組312之軸向兩端往復移動,用以進行印刷作業。該印刷裝置314為一習知結構,在此容不贅述其詳細內容。
請參閱第5圖所示,該二定位裝置315以可活動的方式分別設於該基座311之兩側,該二定位裝置315分別具有一定位件315a及一驅動件315b。該定位件315a連接於該驅動件315b,其中,該驅動件315b安裝在該基座311且相對應在該滾筒組312一側。該載盤100兩側具有二凹口100a,該定位件315a為長條狀板件,其端部對應於該載盤100之該二凹口100a。該定位件315a受該驅動件315b驅動產生伸縮位移,用以頂抵該載盤100之該二凹口100a以固定該載盤100。在本實施例中,該驅動件315b為一氣缸。
該印刷站轉移輸送組40之該等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41,42,43,44,45之結構類似,以下僅以對應於該印刷站31的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41進行說明。請參閱第6圖所示,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41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軌道11之間,相鄰該印刷站31。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41具有一印刷站框架411、一印刷站滾筒組412、二印刷站升降裝置413及一印刷站阻擋裝置 414。請參閱第7圖所示,該印刷站框架411具有一印刷站框體411a及一印刷站底板411b,且該印刷站底板411b連接於該印刷站框體411a下方,該印刷站框體411a為複數板件組合而成之中空長方體結構,其上下兩端貫通,該印刷站底板411b為一矩形板件。該印刷站滾筒組412可轉動的設於該印刷站框架411之該印刷站框體411a中,舉例而言,該印刷站滾筒組412為複數個可轉動的滾筒,每一該滾筒的軸向二端皆具有一轉軸用以連接於該印刷站框體411a,於該印刷站滾筒組412一側的每一該轉軸上配接有二齒輪,且透過一鏈條連接每一該轉軸之該二齒輪其中之一,使該等滾筒可一起轉動;另具有一馬達設於該印刷站框體411a之一側相鄰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該馬達之驅動端同樣配接有一齒輪透過一鏈條連接於其中之一該齒輪;當該馬達驅動時,透過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帶動該印刷站滾筒組412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上述該齒輪、鏈條與馬達的連結及驅動皆為已知且慣用的技術手段。該印刷站滾筒組412之該等滾筒以平行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第一軌道11的方向並排排列。該二印刷站升降裝置413其一端分別鎖固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第一軌道11下方,另一端分別鎖固於該印刷站框架411之該印刷站底板411b之相對兩端,該二印刷站升降裝置413可驅動該印刷站框架411產生升降位移,該印刷站滾筒組412亦會隨之於一第一預定位置與一第二預定位置升降位移,該第一預定位置之高度低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傳動元件12之高度,該第二預定位置之高度高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傳動元件12之高度;另外,該印刷站滾筒組412之該第一預定位置之高度低於該印刷站31的該滾筒組312之高度(請見第6圖)。該印刷站阻擋裝置414安裝於該印刷站框體411a之另一側相對於該馬達,其一端設有二印刷站阻擋塊414a, 該印刷站阻擋裝置414可驅動該二印刷站阻擋塊414a產生升降位移。在本實施例中該二印刷站升降裝置413及該印刷站阻擋裝置414為包含但不限於受氣壓控制的氣缸。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41用以控制一載盤(圖未示)進出該印刷站31。
請參閱第8圖所示,該烘箱50安裝於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第二輸送機構20的輸送路徑上,用以進行烘乾作業。該烘箱50一端為一烘箱入口51,另一端為一烘箱出口52,該烘箱入口51接近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第二端202,該烘箱出口52遠離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第二端202。
請參閱第9圖所示,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安裝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第一軌道11之間。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具有一第一回送框架611、一第一回送滾筒組612、二第一回送升降裝置613及一第一回送阻擋裝置614。該第一回送框架611具有一第一回送框體611a及一第一回送底板611b,且該第一回送底板611b連接於該第一回送框體611a下方,該第一回送框體611a為複數板件組合而成之中空長方體結構,其上下兩端貫通,該第一回送底板611b為一矩形板件。該第一回送滾筒組612可轉動的設於該第一回送框架611之第一回送框體611a中,舉例而言,該第一回送滾筒組612為複數個可轉動的滾筒,每一該滾筒的軸向二端皆具有一轉軸用以連接於該第一回送框體611a,於該第一回送滾筒組612一側的每一該轉軸上配接有二齒輪,且透過一鏈條連接每一該轉軸之該二齒輪其中之一,使該等滾筒可一起轉動;一馬達設於該第一回送框體611a之一側相鄰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該馬達之驅動端同樣配接有一齒輪透過一鏈條連接於其中之一該齒輪;當該馬達驅動時,透過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帶動該第一回送滾筒組612轉動,上述該齒輪、鏈條與馬達的連結及驅動皆 為已知且慣用的技術手段。該第一回送滾筒組612之該等滾筒以平行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第一軌道11的方向並排排列。該二第一回送升降裝置613其一端分別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第一軌道11下方,另一端分別鎖固於該第一回送框架611之該第一回送底板611b,該二第一回送升降裝置613可驅動該第一回送框架611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一回送滾筒組612亦會隨之升降位移。該第一回送阻擋裝置614安裝於該第一回送框體611a之另一側相對於該馬達,其一端設有二第一回送阻擋塊614a,該第一回送阻擋裝置614可驅動該二第一回送阻擋塊614a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2其結構與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類似,亦具有一第二回送框架621、一第二回送滾筒組622、二第二回送升降裝置623及一第二回送阻擋裝置624,在此容不贅述其詳細內容,惟,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62安裝於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二第二軌道21之間。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係用以傳送一載盤(圖未示)離開該第一輸送機構10,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2係用以承接該載盤並移動至該第二輸送機構20。
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62之該等第一及第二框架611,621可受該等第一及第二升降裝置613,623驅動而於一第一預定位置與一第二預定位置之間同時進行升降位移。請參閱第10a圖所示,當該等第一及第二框架611,621位於該第一預定位置時,該等第一及第二滾筒組612,622的高度低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10,20的該等第一及第二傳動元件12,22的高度,使該載盤100於該第一或第二輸送機構10,20的該等第一或第二傳動元件12,22上移動;請參閱第10b圖所示,當該等第一及第二框架611,621上升到該第二預定位置時,該等第一及第二滾筒組612,622的高度高於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10,20的該等 第一及第二傳動元件12,22的高度,使該載盤100於該等第一及第二滾筒組612,622上移動。
請參閱第11圖所示,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安裝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第一軌道11之間。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具有一第一半成品框架631、一第一半成品滾筒組632、二第一半成品升降裝置633及一第一半成品阻擋裝置634。該第一半成品框架631具有一第一半成品框體631a及一第一半成品底板631b,且該第一半成品底板631b連接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631a下方,該第一半成品框體631a為複數板件組合而成之中空長方體結構,其上下兩端貫通,該第一半成品底板631b為一矩形板件。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632可轉動的設於該第一半成品框架631之第一半成品框體631a中,舉例而言,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632為複數個可轉動的滾筒,每一該滾筒的軸向二端皆具有一轉軸用以連接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631a,於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632一側的每一該轉軸上配接有二齒輪,且透過一鏈條連接每一該轉軸之該二齒輪其中之一,使該等滾筒可一起轉動;一馬達設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631a之一側相鄰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該馬達之驅動端同樣配接有一齒輪透過一鏈條連接於其中之一該齒輪;當該馬達驅動時,透過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帶動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632轉動,上述該齒輪、鏈條與馬達的連結及驅動皆為已知且慣用的技術手段。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632之該等滾筒以平行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第一軌道11的方向並排排列。該二第一半成品升降裝置633其一端分別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10之該二第一軌道11下方,另一端分別鎖固於該第一半成品框架631之該第一半成品底板631b,該二第一半成品升降裝置633可驅動該第一半成品框架631產生升 降位移,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632亦會隨之升降位移。該第一半成品阻擋裝置634安裝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631a之另一側相對於該馬達,其一端設有二第一半成品阻擋塊634a,該第一半成品阻擋裝置634可驅動該二第一半成品阻擋塊634a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4其結構與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類似,亦具有一第二半成品框架641、一第二半成品滾筒組642、二第二半成品升降裝置643及一第二半成品阻擋裝置644,在此容不贅述其詳細內容,惟,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4安裝於該第二輸送機構20之該二第二軌道21之間。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4係用以傳送一載盤(圖未示)離開該第二輸送機構20,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係用以承接該載盤並移動至該第一輸送機構10。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64之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滾筒組631,641之升降方式與前述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62相同,僅輸送方向相反,在此容不贅述。
請參閱第12圖所示,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安裝於該投料輸送機構15之該二投料軌道16之間。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具有一第一空盤框架651、一第一空盤滾筒組652、二第一空盤升降裝置653及一第一空盤阻擋裝置654。該第一空盤框架651具有一第一空盤框體651a及一第一空盤底板651b,且該第一空盤底板651b連接於該第一空盤框體651a下方,該第一空盤框體651a為複數板件組合而成之中空長方體結構,其上下兩端貫通,該第一空盤底板651b為一矩形板件。該第一空盤滾筒組652可轉動的設於該第一空盤框架651之該第一空盤框體651a中,舉例而言,該第一空盤滾筒組652為複數個可轉動的滾筒,每一該滾筒的軸向二端皆具有一轉軸用以連接於該第一空盤框體 651a,於該第一空盤滾筒組652一側的每一該轉軸上配接有二齒輪,且透過一鏈條連接每一該轉軸之該二齒輪其中之一,使該等滾筒可一起轉動;一馬達設於該框體651a之一側相鄰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該馬達之驅動端同樣配接有一齒輪透過一鏈條連接於其中之一該齒輪;當該馬達驅動時,透過該等轉軸之該等齒輪帶動該第一空盤滾筒組652轉動,上述該齒輪、鏈條與馬達的連結及驅動皆為已知且慣用的技術手段。該第一空盤滾筒組652之該等滾筒以平行於該投料輸送機構15之該二投料軌道16的方向並排排列。該二第一空盤升降裝置653其一端分別鎖固於該投料輸送機構15之該二投料軌道16下方,另一端分別鎖固於該第一空盤框架651之該第一空盤底板651b,該二第一空盤升降裝置653可驅動該第一空盤框架651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一空盤滾筒組652亦會隨之升降位移。該第一空盤阻擋裝置654安裝於該第一空盤框體651a之另一側相對於該馬達,其一端設有二第一空盤組擋塊654a,該第一空盤阻擋裝置654可驅動該二第一空盤阻擋塊654a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6其結構與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類似,亦具有一第二空盤框架661、一第二空盤滾筒組662、二第二空盤升降裝置663及一第二空盤阻擋裝置664,在此容不贅述其詳細內容,惟,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6安裝於該收料輸送機構25之該二收料軌道26之間。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6係用以傳送一載盤(圖未示)離開該收料輸送機構25,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係用以承接該載盤並移動至該投料輸送機構15。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65,66之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滾筒組651,661之升降方式與前述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62相同,僅輸送方向相反,在此容不贅述。
上述的各機構可受一數位裝置(未顯示)的控制而帶動一載盤及置於其上的一工料自動且可循環式的移動。該數位裝置可以是一電腦、一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或其組合。該載盤更配置有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一射頻標籤,該數位裝置可於印刷過程中透過複數個設於系統內各區的讀取器讀取該射頻標籤,以追蹤該載盤目前的工作進度與實體位置,並控制其接下來的移動路徑。其次,在該系統的各機構中可設置阻擋件,藉此使得該載盤移動至預定位置時可以受擋不再繼續位移或是在該處改變位移方向。其次,在各機構中更設置複數阻擋塊於該第一軌道組、該第二軌道組、該投料軌道組及該收料軌道組上一側,位於該載盤傳送或轉移路徑之末端,藉此使得該載盤移動至預定位置時可以受擋不再繼續位移或是在該處改變位移方向。
請參閱第13圖所示,前述實施例中揭示之系統因應執行任務狀態可重新定義為一投料區a、一印刷區b、一回送轉移區c、一烘箱區d、一成品/半成品轉移區e、一收料區f及一空盤轉移區g。該投料區a包含該投料輸送機構15;該印刷區b包含該第一輸送機構10、該印刷站組30及該印刷站轉移輸送組40;該回送轉移區c包含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10,20與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61,62;該烘箱區d包含該第二輸送機構20及該烘箱50;該成品/半成品轉移區e包含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10,20與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63,64;該收料區f包含該收料輸送機構25;該空盤轉移區g包含該等第一及第二輸送機構10,20與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輸送機構65,66。
請參閱第14圖所示,根據以上的結構組態,本實施例的印刷方法包含:依任務內容決定為單一產品或複數產品。一操作者預先分析每一產品需要的印刷工序,並依照印刷站的數量與操作者的需求設定本次任務為單一產品或複數產品。舉例而言,假設A產品需要3道印刷工序,B產品需要2道印刷工序,而系統之印刷站數量為5個,因此可設定此次任務同時執行A產品與B產品的印刷作業,其中3個印刷站負責印刷A產品,剩餘2個印刷站負責印刷B產品,上述即為複數產品的印刷任務;或是只執行B產品的印刷作業,此時可分配2個印刷站執行B產品的第一道印刷工序,2個印刷站執行B產品的第二道印刷工序,剩餘1個印刷站提供臨時支援,上述即為單一產品的印刷任務。
依任務內容設定數位裝置及印刷工序對應的印刷站。確認單一產品或複數產品與印刷工序後,操作者可以先行藉由一數位裝置對上述實施例所揭示的系統內多個機構的參數進行設定,例如輸送機構、轉移機構、印刷機及烘箱等機構所配置的讀取器、氣壓元件、電力元件,以及輸送機構的移動速度及烘箱的加熱溫度等等;並預先設定該印刷區的各該印刷站在此次印刷過程中分別該執行哪道印刷工序。
依任務內容分配載盤任務。係一載盤上配置有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一射頻標籤,在執行印刷、烘乾前,該數位裝置依產品印刷所需工序,指派具有該射頻標籤的載盤在此次任務中相對應該印刷站的進出次數,使位於該載盤上的一工料進行相對應印刷工序(此時該 工料尚未擺置於該載盤)。不同的該載盤進出該印刷機的次數依任務分配會相同或不同。
依任務內容進行投料生產。該載盤被指派任務後,設置於該投料區且承載該工料;即該載盤擺置在該投料區等待投料,隨後將該工料擺置於該投料區的該載盤上。該載盤上預塗有膠性材料,用以在該工料擺置於該載盤上後,固定該工料位於該載盤上之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該工料可為一鞋面模組或類似模組。
依任務內容進行印刷。係該第一輸送機構將該載盤移動至第一道印刷工序的該印刷站前,此時該數位裝置透過該印刷區的該讀取器讀取該載盤的位置與工作進度後自動判斷該載盤應該進入該印刷站,隨後控制一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之一印刷站阻擋裝置上升使該載盤停止向前移動,接著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之二印刷站升降裝置帶動一印刷站滾筒組上升,使該載盤可被該印刷站滾筒組移入該印刷站;當該載盤進入該印刷站後該印刷站之一滾筒組會持續移動該載盤直到碰到一阻擋條而停止移動,此時該印刷站之二定位裝置受該數位裝置控制而位移頂抵該載盤之二凹口完成固定,隨後該印刷站之一印刷裝置開始印刷作業。
依任務內容在印刷完成後送回第一輸送機構。係該印刷站在完成印刷作業後,經該數位裝置控制該二定位裝置脫離該載盤,且該印刷站之該滾筒組開始反向轉動傳送該載盤離開該印刷站,並移動至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之該印刷站滾筒組,隨後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之該印刷站滾筒組被該二印 刷站升降裝置帶動下降,使該載盤回到該第一輸送機構上,繼續沿第一輸送機構移動。
依任務內容轉移至一第二輸送機構並進入烘箱進行烘乾。係該載盤移動至一回送區時,該數位裝置控制一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之一第一回送阻擋裝置上升使該載盤停止前進,隨後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及一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之二第一及第二回送滾筒組受複數第一及第二回送升降裝置帶動而上升,使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傳送該載盤離開該第一輸送機構,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承接並移動該載盤至該第二輸送機構;在該載盤碰到第二輸送機構上之一阻擋塊後,該載盤停止移動,接著該等升降裝置受該數位裝置控制而帶動該等第一及第二滾筒組下降,使該載盤回到該第二輸送機構上沿該第二輸送機構移入該烘箱區的一烘箱進行烘乾作業。
依任務內容在一成品/半成品轉移輸送區判斷目前印刷進度。係該載盤在完成烘乾作業後移入一成品/半成品轉移區,此時該數位裝置透過該成品/半成品轉移區之該讀取器讀取該載盤之該射頻標籤,以確認目前的工作進度及位置;自動判斷仍有未完成的印刷工序後,該數位裝置控制一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的一第二阻擋裝置上升使該載盤停止前進,隨後該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之複數第一及第二半成品升降裝置帶動二第一及第二半成品滾筒組上升,進而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傳送該載盤離開該第二輸送機構,該第二半成品滾筒組承接並移動該載盤至該第一輸送機構;當該載盤碰到該第一輸送機構之一阻擋塊後停止移動,接著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之該等第一及 第二半成品升降裝置帶動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滾筒組下降,使該載盤回到該第一輸送機構上再進行第二次或下一次的印刷工序。
以循環形式逐次完成印刷任務。依上述的運作方式,該載盤經由該第一輸送機構、該第二輸送機構、以及該等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所提供的輸送方式,可逐次移入目標印刷站;當該載盤移出印刷站後,經該第一輸送機構、該第二輸送機構及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所提供的輸送方式,可將載盤移入烘箱進行烘乾;當該載盤移出該烘箱後,經該第一輸送機構、該第二輸送機構、以及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所提供的輸送方式,可將載盤從該第二輸送機構移入該第一輸送機構開始下一次印刷,如此重複此一步驟直至滿足所有預定的印刷工序。
依任務內容完成所有印刷工序的該載盤輸送到一收料區進行收料。係在該載盤移入該成品/半成品轉移區時,該數位裝置透過讀取器讀取該載盤之該射頻標籤,自動判斷該載盤上之該工料完成所有預定的印刷工序後,該數位裝置不啟動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隨後該載盤可移入該收料區,供操作者進行收料作業。
依任務內容將收料完成的該載盤輸送到該第一輸送機構重新投料進入產線。係收完料的該載盤會移動到該空盤轉移區,此時該數位裝置控制一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的一第二空盤阻擋裝置上升使該載盤停止前進,隨後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之複數第一及第二空盤升降裝置帶動二第一及第二空盤滾筒組上升,使該第一空盤滾筒組傳送該載盤離開該收料輸送機構,該第二空盤滾筒組承接並移動該載盤至該投料輸送機構;當該載盤進入該 投料輸送機構後會碰到一阻擋塊而停止橫向移動,接著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之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升降裝置帶動該等第一及第二空盤滾筒組下降,使該載盤回到該投料輸送機構上,重新準備擺置與上次印刷任務相同的工料,進行另一次的印刷任務。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透過將印刷站與烘箱分離,搭配數位裝置預先設定印刷站與載盤的任務內容,使每個印刷站皆能進行印刷作業,且能同時印刷複數產品,達到最大化印刷站使用效率及提升生產效率的功效;另外印刷站獨立於輸送機構外的設計,使系統遇到浮凸立體圖形的印刷需求時只需占用一組印刷站即可生產,增加印刷作業的靈活性與印刷圖案的可複雜度。
以上乃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圖式,惟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圖式僅是舉例說明,並非用於限制本創作技藝之權利範圍,凡以均等之技藝手段、或為下述「申請專利範圍」內容所涵蓋之權利範圍而實施者,並不脫離本創作之範疇而為申請人之權利範圍。
10:第一輸送機構
15:投料輸送機構
20:第二輸送機構
25:收料輸送機構
30:印刷站組
31:印刷站
32:印刷站
33:印刷站
34:印刷站
35:印刷站
40:印刷站轉移輸送組
41: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42: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43: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44: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45: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
50:烘箱
61: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
62: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
63: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
64: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
65: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
66: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
101:第一端
102:第二端
151:第一端
152:第二端
201:第一端
202:第二端
251:第一端
252:第二端

Claims (11)

  1. 一種智能網版印刷系統,用以傳送至少一載盤及擺置於該載盤上之至少一工料,其包含有:一第一輸送機構,用以承載及輸送該載盤;一第二輸送機構,與該第一輸送機構呈相鄰且並排排列,該第二輸送機構用以承接及輸送來自該第一輸送機構的該載盤;一印刷站組,包含有至少一印刷站,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之一側,該印刷站組與該第二輸送機構位於該第一輸送機構的相異兩側;一印刷站轉移輸送組,包含有至少一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設於該第一輸送機構的傳送路徑中,每一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對應於該印刷站組之每一該印刷站;至少一烘箱,安裝於該第二輸送機構之輸送路徑上;以及一轉移輸送組,包含有一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一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一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相鄰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相鄰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其中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及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相對的設置在該第一輸送機構內且鄰近該第一輸送機構的二端;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及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相對地設置在該第二輸送機構內且鄰近該第二輸送機構的二端;該等第一及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用以將該載盤自該第一輸送機構移動至該第二輸送機 構,該等第一及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用以將該載盤自該第二輸送機構移動至該第一輸送機構;其中該載盤經該第一輸送機構、該第二輸送機構及該轉移輸送組的帶動可以循環地進出該印刷站組及該烘箱。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該第一輸送機構包含有二平行相對的第一軌道所構成的一第一軌道組及二第一傳動元件,該二第一傳動元件可分別相對應的安裝於該第一軌道組的二該第一軌道,且該第一傳動元件可相對該第一軌道位移;該第二輸送機構包含有二平行相對的第二軌道所構成的一第二軌道組及二第二傳動元件,該二第二傳動元件可分別相對應的安裝於該第二軌道組的二該第二軌道,且該第二傳動元件為可相對該第二軌道位移。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該第一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第一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第一端,該第一輸送機構更包含有二第一驅動組件,該二第一驅動組件其一安裝於該第一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第一軌道組之該第二端,該二第一驅動組件可受驅動而轉動並且帶動該二第一傳動元件相對該二第一軌道進行位移;該第二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第二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第二軌道組之第一端,該第二輸送機構更包含有二第二驅動組件,該二第二驅動組件其一安裝於該第二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第二軌道組之該第二端,該二第二驅動組件可受驅動而轉動並且帶動該二第二傳動元件相對該二第二軌道進行位移。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更包含有一投料輸送機構及一收料輸送機構,該投料輸送機構相鄰該第一輸送機構,包含有二平行相對的投料軌道所構成的一投料軌道組及二投料傳動元件,該二投料傳動元件可分別相對應的安裝於該投料軌道組的二該投料軌道,且該投料傳動元件可相對該投料軌道位移;該收料輸送機構相鄰該第二輸送機構,包含有二平行相對的收料軌道所構成的一收料軌道組及二收料傳動元件,該二收料傳動元件可分別相對應的安裝於該收料軌道組的二該收料軌道,且該收料傳動元件可相對該收料軌道位移。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該投料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投料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投料軌道組的該第一端,該投料輸送機構更包含有二投料驅動組件,該二投料驅動組件其一安裝於該投料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投料軌道組之該第二端,該二投料驅動組件可受驅動而轉動並且帶動該二投料傳動元件相對該二投料軌道進行位移;該收料軌道組的一端為一第一端,該收料軌道組的另一端為一第二端且相對該收料軌道組之第一端,該收料輸送機構更包含有二收料驅動組件,該二收料驅動組件其一安裝於該收料軌道組之該第一端,另一安裝於該收料軌道組之該第二端,該二收料驅動組件可受驅動而轉動並且帶動該二收料傳動元件相對該二收料軌道進行位移。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該轉移輸送組更包含有一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及一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相鄰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且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 設置在該投料輸送機構內鄰近該投料輸送機構的一端;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設置在該收料輸送機構內鄰近該收料輸送機構的一端。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該第一回送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一回送框架、一第一回送滾筒組、二第一回送升降裝置及一第一回送阻擋裝置;該第一回送框架具有一第一回送框體及一第一回送底板,該第一回送底板設於該第一回送框體下方;該第一回送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一回送框體內;該二第一回送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回送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一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一回送框架及該第一回送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一回送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一回送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一回送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一輸送機構移動;該第二回送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二回送框架、一第二回送滾筒組、二第二回送升降裝置及一第二回送阻擋裝置;該第二回送框架具有一第二回送框體及一第二回送底板,該第二回送底板設於該第二回送框體下方;該第二回送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二回送框體內;該二第二回送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回送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二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二回送框架及該第二回送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回送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二回送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二回送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二輸送機構移動。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該第一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一半成品框架、一第一半成品滾筒組、二第一半成 品升降裝置及一第一半成品阻擋裝置;該第一半成品框架具有一第一半成品框體及一第一半成品底板,該第一半成品底板設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下方;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內;該二第一半成品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半成品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一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一半成品框架及該第一半成品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一半成品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一半成品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一半成品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一輸送機構移動;該第二半成品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二半成品框架、一第二半成品滾筒組、二第二半成品升降裝置及一第二半成品阻擋裝置;該第二半成品框架具有一第二半成品框體及一第二半成品底板,該第二半成品底板設於該第二半成品框體下方;該第二半成品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二半成品框體內;該二第二半成品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半成品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二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二半成品框架及該第二半成品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半成品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二半成品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二半成品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二輸送機構移動。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該第一空盤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一空盤框架、一第一空盤滾筒組、二第一空盤升降裝置及一第一空盤阻擋裝置;該第一空盤框架具有一第一空盤框體及一第一空盤底板,該第一空盤底板設於該第一空盤框體下方;該第一空盤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一空盤框體內;該二第一空盤升降 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一空盤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投料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一空盤框架及該第一空盤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一空盤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一空盤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一空盤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投料輸送機構移動;該第二空盤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第二空盤框架、一第二空盤滾筒組、二第二空盤升降裝置及一第二空盤阻擋裝置;該第二空盤框架具有一第二空盤框體及一第二空盤底板,該第二空盤底板設於該第二空盤框體下方;該第二空盤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第二空盤框體內;該二第二空盤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第二空盤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收料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第二空盤框架及該第二空盤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第二空盤阻擋裝置設於該第二空盤框體一側,具有二第二空盤阻擋塊,用以升降位移阻擋該載盤沿該收料輸送機構移動。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每一該印刷站包含有一基座及一滾筒組,該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基座內;每一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包含有一印刷站框架、一印刷站滾筒組、二印刷站升降裝置及一印刷站阻擋裝置;該印刷站框架具有一印刷站框體及一印刷站底板,該印刷站底板設於該印刷站框體下方;該印刷站滾筒組係複數個滾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於該印刷站框體內;該二印刷站升降裝置其一端分別連接該印刷站底板之相對兩端,另一端分別連接該二第一軌道下方,用以驅動該印刷站框架及該印刷站滾筒組產生升降位移;該印刷站阻擋裝置設於該印刷站框體一側,具有二印刷站阻擋塊,用以升降位 移阻擋該載盤沿該第一輸送機構移動;且該印刷站轉移輸送機構之該印刷站滾筒組的預定高度低於該印刷站之該滾筒組的高度。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其中每一該印刷站更包含有二定位裝置,該二定位裝置分別設於該基座之兩側,位於該滾筒組之軸向兩端;該二定位裝置分別具有一定位件及一驅動件,該定位件連接於該驅動件,可受該驅動件驅動而產生位移;該載盤具有二凹口,該二定位件之端部對應於該二凹口,用以固定該載盤於該印刷站。
TW110210072U 2021-08-26 2021-08-26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TWM626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0072U TWM626224U (zh) 2021-08-26 2021-08-26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0072U TWM626224U (zh) 2021-08-26 2021-08-26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6224U true TWM626224U (zh) 2022-05-01

Family

ID=82559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0072U TWM626224U (zh) 2021-08-26 2021-08-26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62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1741B (zh) * 2021-08-26 2022-10-21 鼎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及其印刷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1741B (zh) * 2021-08-26 2022-10-21 鼎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及其印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2122B (zh) 一种全自动网版印刷机
JP6139815B2 (ja) ワークピース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6035145A1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CN211918034U (zh) 丝印设备
KR101727118B1 (ko) 소재 반송 시스템
CN111204116A (zh) 丝印设备
WO2021082702A1 (zh) 一种转盘式烫印机
CN106550551B (zh) 自动贴片机
TWM626224U (zh)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
US2022025846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creen-printed workpieces
CN112707174A (zh) 一种物流搬运用的设备
CN108284645A (zh) 一种纸托盘自动化生产线
JPH045381B2 (zh)
KR20130056232A (ko) 스크린 인쇄 라인 및 스크린 인쇄 방법
WO2023050042A1 (zh) 智能网版印刷系统
TWI781741B (zh) 智能網版印刷系統及其印刷方法
JP2023529809A (ja) 連続的ガラス搬送式のガラス印刷機
CN216425903U (zh) 智能网版印刷系统
CN112827725A (zh) 一种全自动冲片喷胶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及其运行方法
JP5243367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におけるバキュームベルト搬送方法とその搬送装置
CN113247681B (zh) 一种码垛顶升装置、码垛设备及方法
JP5130789B2 (ja) 板材加工システム
US2022020367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creen-printed workpieces
WO2021237638A1 (zh) 循环式产线系统
KR20220068009A (ko) 코팅 또는 시트가 형성된 보드용 회전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