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1602U - 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1602U
TWM621602U TW110211072U TW110211072U TWM621602U TW M621602 U TWM621602 U TW M621602U TW 110211072 U TW110211072 U TW 110211072U TW 110211072 U TW110211072 U TW 110211072U TW M621602 U TWM621602 U TW M62160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neck
unit
acupoi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1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侃 劉
子安 梁
Original Assignee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filed Critical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Publication of TWM621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160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包含主體、處理單元及發光模組。其中,主體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且包含一橫部及從橫部延伸出的二側部,並且橫部貼靠使用者後頸部,而二側部則分別貼靠於使用者兩肩。處理單元設置於主體內,用以產生啟動訊號。以及,發光模組設置第一面以貼靠於使用者的頸肩背,發光模組接收處理單元所產生的啟動訊號,並且根據啟動訊號發光以刺激人體位於頸肩背的穴位。藉由上述配置,使用者在穿戴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後,可以透過發光模組所發出的光以促進使用者的頸肩背的血液循環。

Description

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本創作涉及一種照光裝置,且特別涉及一種方便使用者穿戴於頸肩背並且可以透過照光促進使用者的血液循環的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由於現代工作型態改變,許多人需要久坐於電腦前,並且長時間操作電腦進行工作,若是坐姿不良可能導致頸肩背的血液循環不良,進而發生長期的頸肩背痠痛。在促進血液循環的技術中,針灸係為現今較為常見的方式,其透過針扎穴道以促進血液循環。然而,針灸療法主要是利用侵入式的方式執行,且普通人並無法自行針灸,必須經由專業人士執行才可以安全且有效地達到針灸之功效。
研究顯示,利用非侵入式的光線照射人體穴位,可以使人體的血球吸收光能,並達到促進促進血液循環及減緩發炎等功效。然而,現有的照光裝置體積過於龐大,只有特定場所能夠提供足夠的空間設置現有的照光裝置,而使用者則必需於上述場所使用照光裝置,相當的不便。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創作者思索並設計一種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以期改善先前技術之缺失,並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為了解決上述先前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方便穿戴且可以透過照光刺激穴道進而促進頸肩背的血液循環。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包含主體、處理單元及發光模組。其中,主體具有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處理單元設置於主體內,用以產生一啟動訊號。以及,發光模組設置於第一面,發光模組接收處理單元所產生的啟動訊號,並且根據啟動訊號發光以刺激人體位於頸肩背的穴位。
較佳地,主體包含橫部及從橫部延伸的二側部,並且橫部貼靠使用者後頸部,二側部分別貼靠於使用者兩肩。
較佳地,二側部的前緣分別設置有固定件,且主體包含連接於二側部的正面部及連接於橫部的背面部,正面部及背面部在彼此之鄰接邊緣處部分連接以形成兩個袖口,並且正面部及背面部分別貼靠於使用者的胸前部及背部。
較佳地,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進一步包含設定單元,其設置於第二面且電性連接處理單元,設定單元用以設定包含發光波長、發光強度、持續時間及發光間隔的發光模式,並且處理單元根據發光模式產生對應的啟動訊號。
較佳地,設定單元與外部裝置無線連接,以利用外部裝置進行發光模式的設定。
較佳地,設定單元進一步包含記憶體,記憶體儲存有環境條件資料庫,其包含對應於各種環境條件的發光模式,以使設定單元根據從外部裝置取得的環境條件設定對應的發光模式。
較佳地,發光模組包括複數個雷射元件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複數個雷射元件用以提供集束型照光,並且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用以提供散射型照光。
較佳地,發光模組包含第一發光單元、第二發光單元及第三發光單元,第一發光單元包含雷射元件,第二發光單元包含發光二極體元件,並且第三發光單元包含雷射元件及發光二極體元件。
較佳地,第一發光單元、第二發光單元及第三發光單元分別設置有保護殼。
較佳地,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進一步包含儲電單元及充電孔,儲電單元設置於主體內,且儲電單元電性連接處理單元及發光模組以提供電能至處理單元及發光模組,充電孔設置於主體上,並且充電孔連接外部電源以充電儲電單元。
較佳地,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進一步包含供電孔,供電孔設置於主體上,其連接處理單元及發光模組,以在供電孔連接外部電源時提供電能至處理單元及發光模組。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具有配合人體頸肩背的形狀,方便使用者穿戴於頸肩背。並且,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在其與人體接觸的表面設置有發光模組,以透過發光模組產生的照光刺激頸肩背的穴位,進而達到促進頸肩背血液循環之功效。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應當理解的是,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等在本創作中可用於說明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文討論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區域」、「第一層」及/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區域」、「第二層」及/或「第二部分」,而不背離本創作的精神及教示。
另外,術語「包括」及/或「包含」指所述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及/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另有定義,本創作所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可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及本創作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定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在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創作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創作的基本結構,因此並不作為對本創作的限定。
請一併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1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2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的方塊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繪示,本創作提供了一種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包含主體10、處理單元20及發光模組30。其中,主體10具有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處理單元20設置於主體10內,用以產生啟動訊號。以及,發光模組30設置於第一面,發光模組30接收處理單元20所產生的啟動訊號,並且根據啟動訊號發光以刺激人體位於頸肩背的穴位。其中,受到發光模組30所產生的照光刺激的頸肩背的穴位可以為肩外俞穴、大椎穴、風池穴及肩井穴等。也就是說,發光模組30中產生照光的位置可以對應於頸肩背穴位的位置而設置,以使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可以更有效地達到刺激穴位之目的。
具體來說,主體10包含橫部11及從橫部11延伸的二側部12,並且橫部11用於貼靠使用者後頸部,並且二側部12分別貼靠於使用者兩肩,以方便使用者穿戴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主體10係呈帶狀且以布料製成,使得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在未使用時可以進行摺疊以節省收納空間,但本創作不限定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主體可以為長條形的頸枕,使用者透過將其環繞於頸部的方式進行穿戴。此外,主體10的第一面為與使用者的皮膚表面接觸的表面,而第二面則為相對於第一面的另一表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中,二側部前緣設置有固定件,例如鈕扣、掛勾或魔鬼氈,以使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在穿戴於使用者的肩部後,可以將二側部於重疊於胸前,例如胸椎處,並透過二側部上的固定件進行固定。
此外,在本創作的又另一實施例中,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的本體可以進一步設置有方便穿戴的背心式設計,具體來說,主體包含連接於二側部的正面部及連接於橫部的背面部,正面部及背面部在彼此之鄰接邊緣處部分連接以形成兩個袖口。藉由上述配置,正面部及背面部可以分別貼靠於使用者的胸前部及背部。並且,在上述正面部及背面部之與使用者的皮膚表面接觸的表面同樣設置有發光模組,以達到刺激穴位的功效。在此具有背心式設計的實施例中,主體的二側部的前緣同樣設置有固定件,例如鈕扣、掛勾或魔鬼氈,以使二側部可以重疊於胸椎處,並透過固定件進行固定。其中,受到設置於正面部的發光模組所產生的照光刺激的胸部的穴位可以為大包穴、膻中穴、天宗穴、極泉穴等,而受到設置於背面部的發光模組所產生的照光刺激的背部的穴位可以為大椎穴、天宗穴及膏肓穴等。也就是說,發光模組中產生照光的位置可以對應於胸部及背部穴位的位置而設置,以使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可以進一步達到刺激人體多元穴位之目的。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發光模組30包含第一發光單元31、第二發光單元32及第三發光單元33,各發光單元分別由不同數量的雷射二極體及/或發光二極體組成,並且第一發光單元31、第二發光單元32及第三發光單元33的詳細結構將在下文中詳細說明。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發光模組30包含兩個第一發光單元31、兩個第二發光單元32以及兩個第三發光單元33,但本創作不限定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構成發光模組的各個種類的發光單元的數量及設置位置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任意配置。
其中,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進一步包含設定單元40,其設置於主體10的其中一側部12的第二面上,並且設定單元40電性連接處理單元20。使用者可以透過設定單元40上的按鍵以手動設定發光模組30的發光模式,例如發光波長、發光強度、持續時間及發光間隔,並且處理單元20可以根據所設定發光模式產生對應的啟動訊號並傳輸至發光模組30,使得發光模組30根據所設定的發光模式產生照光,但本創作不限定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設定模組可以設置在主體的橫部上或者設置在主體內。
此外,設定單元40可以與外部裝置70,例如智慧型手機,無線連接,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或者喜好利用外部裝置70控制設定單元40,以進行發光模式的設定。並且,設定單元40進一步包含記憶體41,記憶體41儲存有環境條件資料庫,其包含對應於各種環境條件的發光模式,以使設定單元40可以根據從外部裝置70取得的環境條件設定對應的發光模式。進一步地,設定單元40從外部裝置70取得的環境條件後可以確認當前的日期、季節、氣溫及時間等資訊,並且設定單元40可以根據記憶體41所儲存的環境條件資料庫以及當前的環境條件自動調整發光模式。舉例來說,當處於冬天時,由於冬天的氣溫較低且日照時間短,設定單元40可以自動調整發光模式的條件為,例如調高發光強度、延長持續時間及縮短發光間隔等。此外,設定單元40可以設定白天及晚上分別具有不同的發光模式。
進一步地,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包含儲電單元50及充電孔61,儲電單元50設置於主體10內,充電孔61設置於主體10上,且儲電單元50電性連接處理單元20、發光模組30及設定單元40以提供電能至處理單元20、發光模組30及設定單元40,並且充電孔61可以連接外部電源以充電儲電單元50。
此外,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進一步包含供電孔62,其設置於主體10上,且供電孔62連接至處理單元20、發光模組30及設定單元40,以在供電孔62連接外部電源時提供電能至處理單元20、發光模組30及設定單元40。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各發光單元彼此並聯以構成發光模組30,且儲電單元50及供電孔62分別串聯至發光模組30、處理單元20及設定單元40,因此使用者可以選擇使用儲電單元50以提供電能至處理單元20、發光模組30及設定單元40,或者可以選擇使用供電孔62連接外部電源以透過外部電源直接供電至處理單元20、發光模組30及設定單元40。
請一併參閱第3圖至第5圖,第3圖至第5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發光單元的示意圖。
如第3圖至第5圖所繪示,發光模組包含複數個雷射元件311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312,且雷射元件311及/或發光二極體元件312可以構成第一發光單元31、第二發光單元32及第三發光單元33。其中,雷射元件311因其同調性而使其具有光束集中和單波長的優點,用以提供集束型照光,發光二極體元件312則用以提供散射型照光。此外,雷射元件311可以包含雷射二極體,並且發光二極體元件312可以包含水平式發光二極體、覆晶式發光二極體或垂直式發光二極體,但本創作不限定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發光元件以構成發光模組中的各發光單元。值得一提的是,各雷射元件311及各發光二極體元件312所提供的照光的波長範圍較佳為665nm至850nm,但本創作不限定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設置雷射元件及發光二極體元件以提供具有特定範圍波長的照光。
具體來說,第一發光單元31包含單個雷射元件311,第二發光單元32包含至少一個發光二極體元件312,並且第三發光單元33包含單個雷射元件311及環繞雷射元件311佈置的至少一個發光二極體元件3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單元31包含單個雷射元件311,第二發光單元32包含五個發光二極體元件312,並且第三發光單元33包含設置於中央的單個雷射元件311,以及環繞雷射元件311設置的四個發光二極體元件312。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單元31、第二發光單元32及第三發光單元33分別設置有透明的保護殼(圖中未示出),以防止各發光單元的雷射元件311或發光二極體元件312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或者直接接觸使用者的皮膚。藉由保護殼的設置,可以保護各發光單元的雷射元件311或發光二極體元件312暴露於空氣中或者發生碰撞,進而延長其使用壽命,並且保護殼可以避免雷射元件311或發光二極體元件312直接接觸使用者的皮膚而導致的灼傷等情形發生。
進一步地,各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為可見光波段(380nm~780nm),並且各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的顏色可以相同或相異。並且,同一個第二發光單元32或者第三發光單元33中的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312所發出的光的波長及顏色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同樣的,同一個第三發光單元33中的雷射元件311與發光二極體元件312所發出的光的波長及顏色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各發光單元所提供的照光的波長範圍較佳為665nm至850nm,但本創作不限定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設置發光單元以提供具有特定範圍波長的照光。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具有貼靠於後頸的橫部以及從橫部的兩側延伸出且貼靠於雙肩的二側部,藉由此結構,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將其穿戴於頸肩背上。並且,本創作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在接近使用者皮膚的表面上設置有發光模組,以透過發光模組產生具有不同的發光波長、發光強度、持續時間及發光間隔的照光刺激穴位,進而達到促進頸肩背血液循環之功效。
10:主體 11:橫部 12:側部 20:處理單元 30:發光模組 31:第一發光單元 32:第二發光單元 33:第三發光單元 311:雷射元件 312:發光二極體元件 40:設定單元 41:記憶體 50:儲電單元 61:充電孔 62:供電孔 70:外部裝置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 第1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的方塊圖;以及 第3圖至第5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發光單元的示意圖。
10:主體
11:橫部
12:側部
20:處理單元
30:發光模組
31:第一發光單元
32:第二發光單元
33:第三發光單元
40:設定單元
50:儲電單元
61:充電孔
62:供電孔
70:外部裝置

Claims (11)

  1. 一種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包含: 一主體,係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 一處理單元,係設置該主體內,用以產生一啟動訊號;以及 一發光模組,係設置於該第一面,該發光模組接收該處理單元所產生的該啟動訊號,並且根據該啟動訊號發光以刺激人體位於頸肩背的穴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主體包含一橫部及從該橫部延伸的二側部,並且該橫部貼靠使用者後頸部,該二側部分別貼靠於使用者兩肩。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二側部的前緣分別設置有一固定件,且該主體包含連接於該二側部的一正面部及連接於該橫部的一背面部,該正面部及該背面部在彼此之鄰接邊緣處部分連接以形成兩個袖口,並且該正面部及該背面部分別貼靠於使用者的胸前部及背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設定單元,係設置於該第二面且電性連接該處理單元,該設定單元用以設定包含發光波長、發光強度、持續時間及發光間隔的一發光模式,並且該處理單元根據該發光模式產生對應的該啟動訊號。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設定單元與一外部裝置無線連接,以利用該外部裝置進行該發光模式的設定。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設定單元進一步包含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儲存有一環境條件資料庫,其包含對應於各種環境條件的該發光模式,以使該設定單元根據從該外部裝置取得的環境條件設定對應的該發光模式。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發光模組包括複數個雷射元件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該複數個雷射元件用以提供集束型照光,並且該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用以提供散射型照光。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發光模組包含一第一發光單元、一第二發光單元及一第三發光單元,該第一發光單元包含該雷射元件,該第二發光單元包含該發光二極體元件,並且該第三發光單元包含該雷射元件及該發光二極體元件。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光單元、該第二發光單元及該第三發光單元分別設置有一保護殼。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儲電單元及一充電孔,該儲電單元設置於該主體內,且該儲電單元電性連接該處理單元及該發光模組以提供電能至該處理單元及該發光模組,該充電孔設置於該主體上,並且該充電孔連接一外部電源以充電該儲電單元。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供電孔,該供電孔設置於該主體上,其連接該處理單元及該發光模組,以在該供電孔連接一外部電源時提供電能至該處理單元及該發光模組。
TW110211072U 2020-10-26 2021-09-17 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TWM6216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05652P 2020-10-26 2020-10-26
US63/105,652 2020-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1602U true TWM621602U (zh) 2021-12-21

Family

ID=80680165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0882U TWM621218U (zh) 2020-10-26 2021-09-14 穿戴式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0883U TWM621219U (zh) 2020-10-26 2021-09-14 鞋體血脈活絡裝置
TW110210881U TWM623253U (zh) 2020-10-26 2021-09-14 手掌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1072U TWM621602U (zh) 2020-10-26 2021-09-17 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1148U TWM621905U (zh) 2020-10-26 2021-09-22 頭戴式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1941U TWM622641U (zh) 2020-10-26 2021-10-12 腿部穴位照光裝置
TW110139008A TWI776714B (zh) 2020-10-26 2021-10-21 穴位照光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0882U TWM621218U (zh) 2020-10-26 2021-09-14 穿戴式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0883U TWM621219U (zh) 2020-10-26 2021-09-14 鞋體血脈活絡裝置
TW110210881U TWM623253U (zh) 2020-10-26 2021-09-14 手掌穴位照光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1148U TWM621905U (zh) 2020-10-26 2021-09-22 頭戴式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1941U TWM622641U (zh) 2020-10-26 2021-10-12 腿部穴位照光裝置
TW110139008A TWI776714B (zh) 2020-10-26 2021-10-21 穴位照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7) TWM6212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060B (zh) * 2021-12-24 2023-01-11 何國梁 改善攝護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9783B (zh) * 2010-08-06 2012-09-05 暨南大学 激光与红外光组合针灸治疗仪
CN203436703U (zh) * 2013-09-16 2014-02-19 卓越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穴位寻找关节炎治疗仪
CN204274986U (zh) * 2014-09-30 2015-04-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腕式激光针灸仪
CN207679874U (zh) * 2017-06-15 2018-08-03 湖北双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动力理疗面罩
TWI702067B (zh) * 2019-05-17 2020-08-21 百會科技有限公司 可攜式光療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060B (zh) * 2021-12-24 2023-01-11 何國梁 改善攝護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2641U (zh) 2022-01-21
TWI776714B (zh) 2022-09-01
TWM623253U (zh) 2022-02-11
TWM621905U (zh) 2022-01-01
TWM621218U (zh) 2021-12-11
TW202216105A (zh) 2022-05-01
TWM621219U (zh) 2021-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0275B1 (en) Devices for treating 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 using LED's
US20160271420A1 (en) Laser therap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60367833A1 (en) Device for Providing 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and/or Therapeutic Light Directed to Vasculature
CN106237531A (zh) 光疗仪的层状结构、柔性可穿戴式光疗仪及光疗系统
US20140296946A1 (en) Lasing headgear for mediating hair growth
TWM621602U (zh) 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CN106621055A (zh) 柔性可穿戴式光疗仪及光疗系统
WO2019045924A1 (en) LASER THERAPY APPARATUS COMPRISING A DIFFUSER
US20200360712A1 (en) Portable phototherapy device
CN106730391A (zh) 一种可折叠弧形多种光色光照治疗仪
TWM300116U (en) Laser wrinkle removing device
US20190015680A1 (en) A New Type of LED Facial Mask
CN201719431U (zh) 一种膝盖按摩垫
JP2013222651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睡眠障害治療器
JP2018102546A (ja) 光覚醒用照明体を備えた化粧鏡
CN217661132U (zh) 一种柔性光疗面罩
EP2486955A1 (en) Therapeutic cap
KR101467552B1 (ko) 광파장을 이용한 기능성 신발 깔창
CN206197189U (zh) 一种新型光疗保健鞋
KR20190001154A (ko) 근적외선 엘이디를 이용한 기능성 깔창
AU2013201772A1 (en) Hair regrowth laser cap
JP2016043228A (ja) 有機el照明装置高照度光療法補助器具
KR20160085014A (ko) 발광 다이오드가 구비된 탈모 치료장치
US20050002178A1 (en)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biological clock of a traveler
TWI775146B (zh) 發光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