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714B - 穴位照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穴位照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6714B
TWI776714B TW110139008A TW110139008A TWI776714B TW I776714 B TWI776714 B TW I776714B TW 110139008 A TW110139008 A TW 110139008A TW 110139008 A TW110139008 A TW 110139008A TW I776714 B TWI776714 B TW I7767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acupoint
emitting units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9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6105A (zh
Inventor
侃 劉
子安 梁
Original Assignee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filed Critical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Publication of TW202216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71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一種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穴位偵測模組以及光源。主體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設置有操作面板,且主體穿戴於身體部位及第二面接觸身體部位。穴位偵測模組設置於第二面並偵測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設置於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間且鄰近穴位偵測模組,光源發射光線,光線行進第二面的出光孔而照射於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此外,設置於第一面的操作面板用以供使用者控制光源的發光強度及發光時間。透過本發明的設置,方便使用者穿戴且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

Description

穴位照光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利用穴位偵測模組和光源來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之穴位照光裝置。
近來,穿戴式照光裝置由於其非侵入性且促進患者血液循環而用於諸多治療方面,例如治療乾癬、傷口修復或禿頭治療。然而,現有的穿戴式照光裝置通常為單一顏色,而不同顏色的光具有不同的療效,現有的穿戴式照光裝置難以達成不同的療效;再者,由於穿戴式照光裝置的光源為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的所發出的光束較為分散,而其難以集中於某個身體部位的穴道。
綜觀前所述,本發明之發明者思索並設計一種穴位照光裝置,以期針對習知技術之缺失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有鑑於上述習知之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穴位照光裝置,用以解決習知技術中所面臨之問題。
基於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穴位偵測模組以及光源。主體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主體穿戴於身體部位及第二面接觸身體部位。穴位偵測模組設置於第二面並偵測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設置於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間且鄰近穴位偵測模組,光源發射光線,光線行進第二 面的出光孔而照射於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
可選地,光源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具有同調性,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圍繞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
可選地,當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排列形狀為圓形,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的設置位置為圓形的中心。
可選地,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的數目為複數個,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或相異。
可選地,本發明進一步包括透鏡組,透鏡組設置於光源和出光孔之間,透鏡組匯聚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束或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束。
可選地,本發明進一步包括可撓性電路板,可撓性電路板設置於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間,可撓性電路板上設置控制器和供電元件,控制器電性連接光源和供電元件,控制器控制光源的發光強度或發光時間,供電元件供應電能至控制器和光源。
可選地,本發明進一步包括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設置於第一面及電性連接控制器和供電元件,操作面板發出控制訊號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據控制訊號控制光源的發光強度或發光時間。
基於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穴位偵測模組以及光源。主體包括接觸部和握持部,接觸部接觸身體部位。穴位偵測模組設置於接觸部並偵測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設置於接觸部且鄰近 穴位偵測模組,光源發射光線,光線行進接觸部的出光孔而照射於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
可選地,光源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具有同調性,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圍繞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
可選地,當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排列形狀為圓形,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的設置位置為圓形的中心。
可選地,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的數目為複數個,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或相異。
可選地,本發明進一步包括透鏡組,透鏡組設置於光源和出光孔之間,透鏡組匯聚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束或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束。
基於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穴位偵測模組以及光源。主體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主體穿戴於身體部位及第二面接觸身體部位。光源設置於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間,光源發射光線,光線行進第二面的出光孔而照射於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
可選地,光源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具有同調性,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圍繞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
可選地,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和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的排列形狀為環形。
可選地,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單元的數目為複數個,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或相異。
可選地,本發明進一步包括透鏡組,透鏡組設置於光源和出光孔之間,透鏡組匯聚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束或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束。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利用穴位偵測模組和光源,確實找出身體部位的穴位,方便使用者穿戴及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
11:出光孔
20:穴位偵測模組
30:光源
31:第一發光單元
32:第二發光單元
40:可撓性電路板
41:控制器
42:供電元件
50:操作面板
61:第一凸透鏡
62:第二凸透鏡
63:凹透鏡
64:第三凸透鏡
70:濾波器
80:衰減片
C:接觸部
CTR:控制訊號
E:電能
H:握持部
10A、10B:主體
60A、60B:透鏡組
S1:第一面
S2:第二面
第1A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上視圖。
第1B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截面圖。
第1C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
第1D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方塊圖。
第2A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上視圖。
第2B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截面圖。
第3A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的上視圖。
第3B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的截面圖。
第4A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
第4B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的光線路徑圖。
第5A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五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
第5B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五實施例的光線路徑圖。
第6A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上視圖。
第6B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截面圖。
第6C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
第6D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方塊圖。
第7A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上視圖。
第7B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截面圖。
第7C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
第7D圖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方塊圖。
本發明之優點、特徵以及達到之技術方法將參照例示性實施例及所附圖式進行更詳細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發明可以不同形式來實現,故不應被理解僅限於此處所陳述的實施例,相反地,對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所提供的實施例將使本揭露更加透徹與全面且完整地傳達本發明的範疇,且本發明將僅為所附加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
應當理解的是,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等在本發明中可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文討論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區域」、「第一層」及/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區域」、「第二層」及/或「第二部分」,而不悖離本發明的精神和教示。
另外,術語「包括」及/或「包含」指所述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及/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另有定義,本發明所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定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請參閱第1A圖至第1D圖,其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上視圖、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截面圖、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以及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方塊圖。如第1A圖至第1D圖所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10A、穴位偵測模組20以及光源30。主體10A具有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主體10A穿戴於身體部位及第二面S2接觸身體部位。穴位偵測模組20設置於第二面S2並偵測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30設置於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之間且鄰近穴位偵測模組20,光源30發射光線,光線30行進第二面S2的出光孔11而照射於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30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
其中,身體部位可為手、腳、胸部或背部,身體部位的穴位可為曲池穴、列缺穴、神門穴、尺澤穴、曲澤穴、少海穴、陽溪穴、合谷穴、列缺穴或外關穴,上述僅為舉例,而未侷限於本發明所列舉的範圍。主體10A的材料 可由彈性材料組成,彈性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 siloxane,PDMS)、熱塑性彈性體(thermoplastic elastomers)、聚烯烴(polyolefin)、聚醯胺(polyamides)、聚異丁烯(polyisobutylene)或聚氨酯(polyurethane),前述彈性材料僅為列舉,而未侷限於本發明所列舉的範圍。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為可見光波段(380nm-780nm),第一發光單元31可為水平式發光二極體、覆晶式發光二極體或垂直式發光二極體,當然也可為其他較佳類型的發光二極體,而未侷限於本發明所列舉的範圍,第一發光單元31的數目根據所需而可為單個或多個,於此不加以限定第一發光單元31的數目。
於一實施例中,穴位偵測模組20包括光學檢測器和雷射光源,雷射光源發出入射光於身體部位的皮膚,由於身體部位的穴位及其附近位置為平坦,光學檢測器收集因入射光照射身體部位的皮膚所產生的散射光來確定身體部位的穴位。於另一實施例中,穴位偵測模組20包括定電流源和電壓偵測器,當定電流源施加定電流於身體部位的穴位,電壓偵測器會偵測到身體部位的穴位的電壓變化。
在第一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可撓性電路板40和操作面板50,可撓性電路板40設置於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之間,操作面板50設置於第一面S1,可撓性電路板40上設置控制器41和供電元件42。控制器41電性連接光源30、操作面板50以及穴位偵測模組20,亦即,控制器41電性連接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操作面板50電性連接供電元件42,供電元件42供應電能E至控制器41、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以及穴位偵測模組20,操作面板50發出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控制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或發 光時間。使用者可利用操作面板50來使控制器41確認穴位偵測模組20所偵測之身體部位的穴位,操作面板50則對應顯示身體部位的穴位。
當使用者按壓操作面板50的多個按鈕而使操作面板50發出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時,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控制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或發光時間,供電元件42(其可例如為電池)持續供應電能E以維持控制器41、穴位偵測模組20和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運作。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利用操作面板50發出使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相異的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時,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使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相同),此時,使用者可利用操作面板50再度發出延長發光時間的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延長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時間。
請參閱第2A圖至第3B圖,其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上視圖、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截面圖、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的上視圖以及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的截面圖。如第2A圖和第2B圖所示,主體10A的形狀為長方形;如第3A圖和第3B圖所示,主體10A的形狀為圓形,主體10A的形狀也可包括多邊形或其他圓形類的形狀,而未侷限於本發明所列舉的範圍。
請參閱第4A圖及第4B圖,其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以及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的光線路徑圖。如第4A圖和第4B圖所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10A、穴位偵測模組20、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可撓性電路板40以及操作面板50,其配置關係與第一實施例類似,於此不再加以重新敘述相似之處,但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 與第一實施例仍有不同之處,其差異:光源30進一步包括第二發光單元32,第二發光單元32具有同調性而可例如為雷射二極體,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以第二發光單元32為中心圍繞第二發光單元32,若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排列形狀為圓形,第二發光單元32的位置為圓形的中心;若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排列形狀為矩形,第二發光單元32的位置為矩形的中心點。
本發明進一步包括透鏡組60A和濾波器70,透鏡組60A設置於光源30和出光孔11之間,濾波器70設置於出光孔11和透鏡組60A之間;透鏡組60A包括第一凸透鏡61和第二凸透鏡62,第一凸透鏡61為靠近光源30的一側,第二凸透鏡62為靠近出光孔11的一側,濾波器70設置於第二凸透鏡62和出光孔11之間。第一凸透鏡61使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所發出的光束和第二發光單元32所發出的光束匯聚於第一凸透鏡61的焦點,第一凸透鏡61的焦距等於第二凸透鏡62的焦距,第二凸透鏡62則將匯聚於第一凸透鏡61焦點的光束再次匯聚於出光孔11,濾波器70則將雜散光濾除(舉例來說,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和第二發光單元32為發出綠光,濾波器70僅允許發出綠光通過而濾除其他顏色光和雜散光)。
類似地,第二發光單元32電性連接控制器41和供電元件42,供電元件42供應電能E至第二發光單元32,操作面板50發出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控制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或發光時間。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利用操作面板50發出使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為5mW/cm2的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時,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使第二發光單元32發亮,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為5mW/cm2
請參閱第5A圖及第5B圖,其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五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以及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五實施例的光線路徑圖。如 第5A圖和第5B圖所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10A、穴位偵測模組20、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可撓性電路板40以及操作面板50,其配置關係與第一實施例類似,於此不再加以重新敘述相似之處,但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仍有不同之處,其差異:光源30進一步包括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各第二發光單元32具有同調性而可例如為半導體雷射,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圍繞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各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可彼此相同或相異。
本發明進一步包括透鏡組60B和衰減片80,透鏡組60B設置於光源30和出光孔11之間,衰減片80設置於出光孔11和透鏡組60B之間;透鏡組60B包括凹透鏡63和第三凸透鏡64,凹透鏡63為靠近光源30的一側,第三凸透鏡64為靠近出光孔11的一側,衰減片80設置於第三凸透鏡64和出光孔11之間。凹透鏡63使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所發出的光束和第二發光單元32所發出的光束變為平行光束,第三凸透鏡64將平行光束匯聚於出光孔11,衰減片80適當地調整入射於出光孔11的平行光束的光強度。
類似地,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電性連接控制器41和供電元件42,供電元件42供應電能E至各第二發光單元32,操作面板50發出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控制各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或發光時間。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利用操作面板50發出使各第二發光單元32週期性發光的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時,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使各第二發光單元32週期性發光,舉例來說,各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週期為5秒。
請參閱第6A圖至第6D圖,其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上視圖、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截面圖、本發明之穴位 照光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以及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六實施例的方塊圖。如第6A圖至第6D圖所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10B、穴位偵測模組20以及光源30。主體10B包括接觸部C和握持部H,接觸部C接觸身體部位。穴位偵測模組20設置於接觸部C並偵測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30設置於接觸部C且鄰近穴位偵測模組20,光源30發射光線,光線行進接觸部C的出光孔而照射於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30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如第6C圖的b部分所示),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其中,穴位偵測模組20的描述已於前述段落敘述,於此不再重複敘述。
於第六實施例中,光源30進一步包括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如第6C圖的a部分所示),各第二發光單元32具有同調性而可例如為半導體雷射,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圍繞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各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可彼此相同或相異,較佳地,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波段和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相同。
在第六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可撓性電路板40和操作面板50,可撓性電路板40設置於接觸部C,操作面板50設置於握持部H,可撓性電路板40上設置控制器41和供電元件42,控制器41電性連接供電元件42、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操作面板50以及穴位偵測模組20,操作面板50電性連接供電元件42,供電元件42供應電能E至控制器41、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以及穴位偵測模組20。操作面板50發出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控制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和複數 個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或發光時間。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利用操作面板50發出具有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150 lm/W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為5mW/cm2之訊息的控制訊號CTR,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使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150 lm/W及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為5mW/cm2
於第六實施例中,本發明可如第4A圖和第4B圖所示進一步包括透鏡組60A,透鏡組60A的相關敘述已於前段描述,於此不再重複敘述。
請參閱第7A圖至第7D圖,其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上視圖、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截面圖、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光源的配置圖以及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之第七實施例的方塊圖。如第7A圖至第7D圖所示,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主體10A以及光源30。主體10A具有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主體10A穿戴於身體部位及第二面S2接觸身體部位。光源30設置於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之間,光源30發射光線,光線30行進第二面S2的出光孔11而照射於身體部位的穴位,光源30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各第一發光單元31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其中,第一發光單元31可例如為發光二極體。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進一步包括第二發光單元32,第二發光單元32具有同調性而可例如為雷射二極體,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以第二發光單元32為中心圍繞第二發光單元32。在另一實施例中,光源30僅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亦即,光源30僅包括發光二極體。在另一實施例中,如第5C圖所示,本發明進一步包括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和複數 個第二發光單元32的排列形狀為環形,各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或相異。
在第七實施例中,本發明進一步包括可撓性電路板40和操作面板50,可撓性電路板40設置於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之間,操作面板50設置於第一面S1,可撓性電路板40上設置控制器41和供電元件42。控制器41電性連接光源30和操作面板50,亦即,控制器41電性連接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和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操作面板50電性連接供電元件42,供電元件42供應電能E至控制器41、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和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操作面板50發出控制訊號CTR至控制器41,控制器41根據控制訊號CTR控制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和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或發光時間。使用者可利用操作面板調整所需光源30的照射量,控制器41據此調整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31和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32的發光強度或時間。
於第七實施例中,本發明可如第4A圖和第4B圖所示進一步包括透鏡組60A,透鏡組60A的相關敘述已於前段描述,於此不再重複敘述。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穴位照光裝置,利用穴位偵測模組20和光源30,確實找出身體部位的穴位,方便使用者穿戴及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A:主體
20:穴位偵測模組
30:光源
50:操作面板
S1:第一面
S2:第二面

Claims (11)

  1. 一種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一主體,具有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該主體穿戴於一身體部位及該第二面接觸該身體部位;一穴位偵測模組,設置於該第二面並偵測該身體部位的一穴位;以及一光源,設置於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之間且鄰近該穴位偵測模組,該光源發射一光線,該光線行進該第二面的一出光孔而照射於該身體部位的該穴位,該光源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具有同調性,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圍繞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其中,包括一透鏡組,該透鏡組設置於該光源和該出光孔之間,該透鏡組匯聚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束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束;其中,該透鏡組包括一第一雙凸透鏡及一第二雙凸透鏡或一雙凹透鏡及一第三雙凸透鏡,該透鏡組包括該第一雙凸透鏡及該第二雙凸透鏡時,該第一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光源,該第二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出光孔;當該透鏡組包括該雙凹透鏡及該第三雙凸透鏡時,該雙凹透鏡為靠近該光源的一側,該第三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出光孔的一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穴位照光裝置,當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排列形狀為圓形,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的設置位置為圓形的中心。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的數目為複數個,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或相異。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穴位照光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可撓性電路板,該可撓性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之間,該可撓性電路板上設置一控制器和一供電元件,該控制器電性連接該光源和該供電元件,該控制器控制該光源的一發光強度或一發光時間,該供電元件供應一電能至該控制器和該光源。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穴位照光裝置,進一步包括一操作面板,該操作面板設置於該第一面及電性連接該控制器和該供電元件,該操作面板發出一控制訊號至該控制器,該控制器根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光源的該發光強度或該發光時間。
  6. 一種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一主體,包括一接觸部和一握持部,該接觸部接觸一身體部位;一穴位偵測模組,設置於該接觸部並偵測該身體部位的一穴位;以及一光源,設置於該接觸部且鄰近該穴位偵測模組,該光源發射一光線,該光線行進該接觸部的一出光孔而照射於該身體部位的該穴位,該光源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該 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具有同調性,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圍繞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其中,包括一透鏡組,該透鏡組設置於該光源和該出光孔之間,該透鏡組匯聚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束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束;其中,該透鏡組包括一第一雙凸透鏡及一第二雙凸透鏡或一雙凹透鏡及一第三雙凸透鏡,該透鏡組包括該第一雙凸透鏡及該第二雙凸透鏡時,該第一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光源,該第二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出光孔;當該透鏡組包括該雙凹透鏡及該第三雙凸透鏡時,該雙凹透鏡為靠近該光源的一側,該第三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出光孔的一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穴位照光裝置,當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排列形狀為圓形,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的設置位置為圓形的中心。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的數目為複數個,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或相異。
  9. 一種穴位照光裝置,其包括:一主體,具有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該主體穿戴於一身體部位及該第二面接觸該身體部位;以及一光源,設置於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之間,該光源發射一光線,該光線行進該第二面的一出光孔而照射於該身體部位的一 穴位,該光源包括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及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異且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相同,或者,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波段彼此相異且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具有同調性,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圍繞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其中,包括一透鏡組,該透鏡組設置於該光源和該出光孔之間,該透鏡組匯聚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所發射的光束或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所發出的光束;其中,該透鏡組包括一第一雙凸透鏡及一第二雙凸透鏡或一雙凹透鏡及一第三雙凸透鏡,該透鏡組包括該第一雙凸透鏡及該第二雙凸透鏡時,該第一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光源,該第二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出光孔;當該透鏡組包括該雙凹透鏡及該第三雙凸透鏡時,該雙凹透鏡為靠近該光源的一側,該第三雙凸透鏡為靠近該出光孔的一側。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穴位照光裝置,該複數個第一發光單元和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的排列形狀為環形。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穴位照光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二發光單元的數目為複數個,該複數個第二發光單元的發光強度彼此相同或相異。
TW110139008A 2020-10-26 2021-10-21 穴位照光裝置 TWI776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05652P 2020-10-26 2020-10-26
US63/105,652 2020-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105A TW202216105A (zh) 2022-05-01
TWI776714B true TWI776714B (zh) 2022-09-01

Family

ID=80680165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0881U TWM623253U (zh) 2020-10-26 2021-09-14 手掌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0882U TWM621218U (zh) 2020-10-26 2021-09-14 穿戴式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0883U TWM621219U (zh) 2020-10-26 2021-09-14 鞋體血脈活絡裝置
TW110211072U TWM621602U (zh) 2020-10-26 2021-09-17 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1148U TWM621905U (zh) 2020-10-26 2021-09-22 頭戴式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1941U TWM622641U (zh) 2020-10-26 2021-10-12 腿部穴位照光裝置
TW110139008A TWI776714B (zh) 2020-10-26 2021-10-21 穴位照光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0881U TWM623253U (zh) 2020-10-26 2021-09-14 手掌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0882U TWM621218U (zh) 2020-10-26 2021-09-14 穿戴式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0883U TWM621219U (zh) 2020-10-26 2021-09-14 鞋體血脈活絡裝置
TW110211072U TWM621602U (zh) 2020-10-26 2021-09-17 頸肩背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1148U TWM621905U (zh) 2020-10-26 2021-09-22 頭戴式穴位照光裝置
TW110211941U TWM622641U (zh) 2020-10-26 2021-10-12 腿部穴位照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7) TWM62325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060B (zh) * 2021-12-24 2023-01-11 何國梁 改善攝護腺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9783A (zh) * 2010-08-06 2010-12-22 暨南大学 激光与红外光组合针灸治疗仪
TWM498566U (zh) * 2013-09-16 2015-04-11 Zhuoyueji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穴位尋找關節炎治療儀
CN204274986U (zh) * 2014-09-30 2015-04-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腕式激光针灸仪
CN207679874U (zh) * 2017-06-15 2018-08-03 湖北双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动力理疗面罩
TWI702067B (zh) * 2019-05-17 2020-08-21 百會科技有限公司 可攜式光療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9783A (zh) * 2010-08-06 2010-12-22 暨南大学 激光与红外光组合针灸治疗仪
TWM498566U (zh) * 2013-09-16 2015-04-11 Zhuoyueji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穴位尋找關節炎治療儀
CN204274986U (zh) * 2014-09-30 2015-04-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腕式激光针灸仪
CN207679874U (zh) * 2017-06-15 2018-08-03 湖北双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动力理疗面罩
TWI702067B (zh) * 2019-05-17 2020-08-21 百會科技有限公司 可攜式光療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105A (zh) 2022-05-01
TWM621905U (zh) 2022-01-01
TWM621602U (zh) 2021-12-21
TWM621218U (zh) 2021-12-11
TWM623253U (zh) 2022-02-11
TWM621219U (zh) 2021-12-11
TWM622641U (zh)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461868T3 (en) Handheld low-level laser therapy equipment
KR101807533B1 (ko) 엘이디 마스크
KR101496370B1 (ko) 치료용 및/또는 미용 요법에 이용되는 발광 장치
US2008027553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therapeutic light
JP2008508985A (ja) 皮膚治療用フォトセラピー装置
JP2010500076A (ja) プラスタ及び放射装置のシステム
TWI776714B (zh) 穴位照光裝置
JP5702777B2 (ja) Oled光治療装置
KR101950429B1 (ko) 광 조사 장치
US20190142512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to Remove Hair
KR102097047B1 (ko) Led를 이용한 광치료 장치
KR102490509B1 (ko) 개인용 조합자극 led 마스크
US20220040493A1 (en) Phototherapy Systems, Methods of Using a Phototherapy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 Phototherapy System
KR20190008451A (ko) 파장 가변 기능을 구비한 포톤 테라피 마스크 장치 및 파장 가변 led 모듈
TWM483061U (zh) 手持式光療儀
TWI833370B (zh) 光療裝置
TWI830641B (zh) 貼片式光療裝置
KR20210003365A (ko) 가변형 파장을 가진 테라피 led 마스크
KR20210036225A (ko) 가변형 파장을 가진 테라피 led 마스크
KR101712286B1 (ko) 모발 성장 촉진용 광 치료기
TWI287462B (en) Phototherapy treatment system
KR102663911B1 (ko) 피부 관리 장치
TW202412879A (zh) 光療裝置
CN219764312U (zh) 基于光的头皮护理装置
KR20180136326A (ko) 광 조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