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1085U - 高精度送膜裝置 - Google Patents

高精度送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1085U
TWM621085U TW110209518U TW110209518U TWM621085U TW M621085 U TWM621085 U TW M621085U TW 110209518 U TW110209518 U TW 110209518U TW 110209518 U TW110209518 U TW 110209518U TW M621085 U TWM621085 U TW M62108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block
roller
assembly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9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韓磊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常州欣盛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常州欣盛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常州欣盛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9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1085U/zh
Publication of TWM621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108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高精度送膜裝置,包括:電機輪的左端轉動設置在第一立板上,電機輪右端轉動設置在第二立板上;材料膜與電機輪表面接觸;壓輥設置在電機輪的正上方,材料膜位於電機輪和壓輥之間運送;壓輥的左右兩端分別套設有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第一壓輪與材料膜的一側接觸,第二壓輪與材料膜的另一側接觸;支撐板的左端與第一立板的頂部連接,支撐板的右端與第二立板的頂部連接,支撐板位於壓輥的上方;壓力調節機構安裝在支撐板上,壓力調節機構與壓輥的兩端連接,壓力調節機構能夠調節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對材料膜兩側的壓力大小,使得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對材料膜兩側的壓力保持一致。

Description

高精度送膜裝置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半導體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精度送膜裝置。
載帶(Carrier Tape)是指在一種應用於電子包裝領域的帶狀產品,它具有特定的厚度,在其長度方向上等距分佈著用於承放電子組件的孔穴,和用於進行索引定位的定位孔。
COF(覆晶薄膜)全名稱為chip on film,是指將顯示驅動晶片不經過任何封裝形式,直接安裝到撓性電路板上,達到縮小體積、能自由彎曲的目的。COF柔性封裝載帶,是連接半導體顯示晶片和終端產品的柔性電路板,是COF封裝環節的關鍵材料;COF封裝顯示驅動晶片目前主要應用於電視、電腦及手機等產品的顯示幕應用,是LCD/OLED顯示幕的關鍵核心晶片之一。
在COF的製造過程中,需要用到送膜設備,對材料膜進行傳送。目前的送膜設備大多採用整條壓輥壓在材料膜上,完成對材料膜的輸送,但是,這樣的輸送方式無法確保壓輥兩端對材料膜兩側的壓力是否一致,可能會存在微小的 差異,但是這樣微小的壓力差,在輸送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材料膜表面損傷,或者造成材料膜表面出現斜紋、折痕等瑕疵,而且材料膜的中間部分是精密的電子線路,如果材料膜在輸送過程中被損壞、壓折,會導致中間的電子線路被損壞,導致產品品質不合格,不僅影響生產效率,而且會增加生產成本。
本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送膜裝置無法保證壓輥兩端對材料膜兩側邊緣施加的壓力保持一致,導致產品品質不合格的技術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高精度送膜裝置,透過在壓輥兩端分別設置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透過壓力調節機構對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施加給材料膜兩側的壓力進行監測和微調,保證材料膜兩側邊緣受到的壓力保持一致後,再啟動電機輪轉動,這樣,一方面使得材料膜膜面張力均衡,在運送過程中不會出現折痕或斜紋,另一方面,電機輪轉動可以使得材料膜向前運輸,從而帶動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轉動,由於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對材料膜兩側邊緣的壓力是一致的,能夠使得傳送速率更加平穩,材料膜不會出現打滑或傾斜,並且,第一壓輪、第二壓輪與材料膜之間是滑動摩擦,可以減小對膜面的損傷。
本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精度送膜裝置包括:電機輪,所述電機輪的左端轉動設置在第一立板上,所述電機輪右端轉動設置在第二立板上;材料膜,所述材料膜與所述電機輪表面接觸;壓輥,所述壓輥設置在所述電機輪的正上方,所述材料膜位於所述電機輪和所述壓輥之間運送;所述壓輥的左右兩端分別套設有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當所述壓輥向下運動時,所述第 一壓輪和第二壓輪能夠壓緊所述材料膜的左右兩側;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立板的頂部連接,所述支撐板的右端與所述第二立板的頂部連接,所述支撐板位於所述壓輥的上方;壓力調節機構,所述壓力調節機構安裝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壓力調節機構與所述壓輥的兩端連接,所述壓力調節機構能夠調節所述第一壓輪和所述第二壓輪對所述材料膜兩側的壓力大小,使得所述第一壓輪和所述第二壓輪對所述材料膜兩側的壓力保持一致。
更進一步地,為了便於對材料膜兩側施加壓力,所述壓力調節機構包括氣缸固定組件、氣缸、輥輪固定板及壓輥安裝組件;所述氣缸固定組件包括驅動固定板和驅動固定塊,所述驅動固定板與所述支撐板頂部固定連接,所述驅動固定塊固定在所述輥輪固定板上,所述氣缸上端與所述驅動固定板連接,所述氣缸的下端與所述驅動固定塊連接,所述輥輪固定板位於所述支撐板的前側;以所述氣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線X,所述壓輥安裝組件包括第一壓輥安裝塊和第二壓輥安裝塊,所述第一壓輥安裝塊和所述第二壓輥安裝塊均與所述輥輪固定板的前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壓輥安裝塊和所述第二壓輥安裝塊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所述第一壓輥安裝塊與所述壓輥左端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壓輥安裝塊與所述壓輥的右端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為了便於測量材料膜兩側受到的壓力大小,所述壓力調節機構還包括壓塊組件、感測器固定組件及感測器組件;所述壓塊組件包括第一壓塊和第二壓塊,所述第一壓塊和第二壓塊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且所述第一壓塊的下端面與第二壓塊的下端面等高;所述感測器固定組件包括第一L形固定塊和第二L形固定塊,所述第一L形固定塊和第二L形固定塊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所述感測器組件包括第一壓力感測器和第二壓力感測器,所述第一 壓力感測器和第二壓力感測器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所述第一L形固定塊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後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L形固定塊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壓力感測器的下端面連接,所述第一壓塊的前端與所述輥輪固定板的後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壓塊至少部分位於所述第一壓力感測器的正上方;所述第二L形固定塊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後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L形固定塊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壓力感測器的下端面連接,所述第二壓塊的前端與所述輥輪固定板的後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壓塊至少部分位於所述第二壓力感測器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壓力感測器的上端面與所述第二壓力感測器的上端面等高。
更進一步地,為了便於調節材料膜兩側受到的壓力大小,所述壓力調節機構還包括調節組件,所述調節組件包括第一調節塊和第二調節塊,所述第一調節塊和第二調節塊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所述第一調節塊與所述支撐板底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調節塊與所述支撐板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輥輪固定板底端設有第一頂塊和第二頂塊,所述第一頂塊和第二頂塊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所述第一調節塊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頂塊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調節塊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二頂塊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調節塊上設有第一調節螺釘,所述第一調節螺釘貫穿所述第一調節塊,且所述第一調節螺釘的螺帽位於所述第一調節塊的下方,所述第二調節塊上設有第二調節螺釘,所述第二調節螺釘貫穿所述第二調節塊,且所述第二調節螺釘的螺帽位於所述第二調節塊的下方。
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板上設有第一連通口和第二連通口,所述第一壓塊的後端穿過所述第一連通口,所述第二壓塊的後端穿過所述第二連通口。
更進一步地,所述壓力調節機構還包括滑軌組件和滑塊組件,所述滑軌組件固定在所述支撐板的前側面上,所述滑塊組件固定在所述輥輪固定板的後側面上,所述滑軌組件包括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所述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所述滑塊組件包括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第一滑軌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滑塊與所述第二滑軌滑動連接。直線滑軌能夠達到導向作用,使得輥輪固定板上下移動時更加平穩。
更進一步地,為了便於調節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壓輪與壓輥的左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壓輪與壓輥的右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壓輪上設有第一環形壓緊部,所述第二壓輪上設有第二環形壓緊部,當所述壓輥向下運動時,所述第一環形壓緊部和第二環形壓緊部能夠與所述材料膜兩側靠近邊緣的位置接觸,所述第一環形壓緊部所在的平面A、所述第二環形壓緊部所在的平面B均與所述壓輥的軸線垂直。
更進一步地,所述送膜裝置還包括顯示器,所述第一壓力感測器和第二壓力感測器均與所述顯示器連接,所述顯示器用於顯示所述第一壓力感測器和第二壓力感測器採集到的壓力值。
更進一步地,所述高精度送膜裝置還包括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安裝於所述第二立板的右側,所述伺服電機與所述電機輪的右端傳動連接。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新型的高精度送膜裝置,透過在壓輥的兩端分別設置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分別壓在材料膜靠近邊緣的兩側,透過壓力調節機構對材料膜兩側受到的壓力進行採集和顯示,當發現膜兩側受到的壓力不一致時,及時透過壓力調節機構進行調整,使得膜兩側受到的壓力保持平衡,然後再啟動電機輪轉動,開始送膜。這樣能夠保證材料膜表面整體的張力保持一致以及提高送膜精度,避免材料膜在傳送過程中損傷以及出現折痕、斜紋等情況,防止材料膜中間部分的電子線路被損壞。並且,由於膜兩側受到的壓力是平衡的,材料膜在傳送時的速率會更加平穩,能夠防止出現打滑或者傾斜的情況,進一步提高材料膜傳送的精度,可以有效提高產品的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1:電機輪
2:材料膜
3:壓輥
4:壓力調節機構
5:第一立板
6:第二立板
7:支撐板
8:第一凹槽
9:第二凹槽
10:伺服電機
101:顯示器
31:第一壓輪
32:第二壓輪
311:第一環形壓緊部
321:第二環形壓緊部
41:氣缸固定組件
42:氣缸
43:滑軌組件
44:滑塊組件
45:輥輪固定板
46:壓輥安裝組件
47:壓塊組件
48:感測器固定組件
49:感測器組件
50:調節組件
411:驅動固定板
412:驅動固定塊
431:第一滑軌
432:第二滑軌
441:第一滑塊
442:第二滑塊
451:第一頂塊
452:第二頂塊
461:第一壓輥安裝塊
462:第二壓輥安裝塊
471:第一壓塊
472:第二壓塊
481:第一L形固定塊
482:第二L形固定塊
491:第一壓力感測器
492:第二壓力感測器
501:第一調節塊
502:第二調節塊
503:第一調節螺釘
504:第一緩衝器
505:第二調節螺釘
506:第二緩衝器
71:第一連通口
72:第二連通口
圖1是本新型的高精度送膜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本新型的高精度送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新型的高精度送膜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本新型的壓力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新型的壓輥安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新型的壓力調節機構另一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新型的第一壓力感測器和第一L形固定塊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新型的第二壓力感測器和第二L形固定塊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新型的壓輥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新型調節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新型感測器組件與顯示器的連接關係圖。
現在結合圖式對本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圖式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新型有關的構成。在本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準”、“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圖式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組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透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組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所示,一種高精度送膜裝置,包括:電機輪1,電機輪1的左端轉動設置在第一立板5上,電機輪1右端轉動設置在第二立板6上;材料膜2,材料膜2與電 機輪1表面接觸;壓輥3,壓輥3設置在電機輪1的正上方,材料膜2位於電機輪1和壓輥3之間運送;壓輥3的左右兩端分別套設有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當壓輥3向下運動時,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能夠壓緊材料膜2的左右兩側(此時壓緊的狀態為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對材料膜2的左右兩側有一定的壓力,但是不會影響材料膜2在壓輥3和電機輪1之間傳送,在傳送時不會損壞材料膜2的表面);支撐板7,支撐板7的左端與第一立板5的頂部連接,支撐板7的右端與第二立板6的頂部連接,支撐板7位於壓輥3的上方;壓力調節機構4,壓力調節機構4安裝在支撐板7上,壓力調節機構4與壓輥3的兩端連接,壓力調節機構4能夠調節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對材料膜2兩側的壓力大小,使得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對材料膜2兩側的壓力保持一致。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上可以包覆橡膠,防止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劃傷材料膜2表面。
壓力調節機構4包括氣缸固定組件41、氣缸42、輥輪固定板45及壓輥安裝組件46;氣缸固定組件41包括驅動固定板411和驅動固定塊412,驅動固定板411與支撐板7頂部固定連接,驅動固定塊412固定在輥輪固定板45上,氣缸42上端與驅動固定板411連接,氣缸42的下端(指氣缸的伸出端)與驅動固定塊412連接,輥輪固定板45位於支撐板7的前側;以氣缸42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線X,壓輥安裝組件46包括第一壓輥安裝塊461和第二壓輥安裝塊462,第一壓輥安裝塊461和第二壓輥安裝塊462均與輥輪固定板45的前側面固定連接,第一壓輥安裝塊461和第二壓輥安裝塊462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第一壓輥安裝塊461與壓輥3左端轉動連接,第二壓輥安裝塊462與壓輥3的右端轉動連接。
壓力調節機構4還包括壓塊組件47、感測器固定組件48及感測器組件49;壓塊組件47包括第一壓塊471和第二壓塊472,第一壓塊471和第二壓塊472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且第一壓塊471的下端面與第二壓塊472的下端面等高;感測器固定組件48包括第一L形固定塊481和第二L形固定塊482,第一L形固定塊481和第二L形固定塊482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感測器組件49包括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第二壓力感測器492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第一L形固定塊481的一端與支撐板7的後側面固定連接,第一L形固定塊481的另一端與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下端面連接,第一壓塊471的前端與輥輪固定板45的後側面固定連接,第一壓塊471的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正上方;第二L形固定塊482的一端與支撐板7的後側面固定連接,第二L形固定塊482的另一端與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下端面連接,第二壓塊472的前端與輥輪固定板45的後側面固定連接,第二壓塊472的至少部分位於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正上方,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上端面與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上端面等高。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壓塊471的下端面與第二壓塊472的下端面等高,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上端面與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上端面等高,是為了當第一壓塊471和第二壓塊472分別壓在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第二壓力感測器492上時,能夠使得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第二壓力感測器492採集到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平衡的,防止其他因素對壓力檢測結果造成影響。第一壓塊471的至少部分位於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正上方,第二壓塊472的至少部分位於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正上方,並且,當第一壓塊471和第二壓塊472向下運動時,第一壓塊471的下端面與第一壓力感測器491接觸,第二壓塊472的下端面與第二壓力感測器492接觸,並且,第一壓塊471與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接觸面積為S1,第二壓塊472與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接觸面積為S2,S1=S2,這樣,使得第一壓力感測器491與第二壓力感測器492在檢測壓力時的受力面積是相同的。支撐板7上設有第 一連通口71和第二連通口72,第一壓塊471的後端穿過第一連通口71,第二壓塊472的後端穿過第二連通口72。在本實施例中,當輥輪固定板45上下運動時,壓塊組件47和壓輥安裝組件46可以同步上下運動。第一連通口71的尺寸大於第一壓塊471的尺寸,第二連通口72的尺寸大於第二壓塊472的尺寸,便於第一壓塊471和第二壓塊472上下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L形固定塊481另一端的上端面設有第一凹槽8,當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安裝到第一L形固定塊481上時,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下端面與第一L形固定塊481另一端的上端面之間形成間隙,當第一壓塊471向下運動時,第一壓力感測器491被施加壓力,此時,由於間隙的存在,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可以有一定形變的空間,能夠更好地檢測出壓力的大小。同理,第二L形固定塊482另一端的上端面設有第二凹槽9,當第二壓力感測器492安裝到第二L形固定塊482上時,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下端面與第二L形固定塊482另一端的上端面之間形成間隙,當第二壓塊472向下運動時,第二壓力感測器492被施加壓力,此時,由於間隙的存在,第二壓力感測器492可以有一定形變的空間,能夠更好地檢測出壓力的大小。
壓力調節機構4還包括調節組件50,調節組件50包括第一調節塊501和第二調節塊502,第一調節塊501和第二調節塊502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第一調節塊501與支撐板7底端固定連接,第二調節塊502與支撐板7的底端固定連接,輥輪固定板45底端設有第一頂塊451和第二頂塊452,第一頂塊451和第二頂塊452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第一調節塊501向前延伸至第一頂塊451的正下方,第二調節塊502向前延伸至第二頂塊452的正下方,第一調節塊501上設有第一調節螺釘503,第一調節螺釘503貫穿第一調節塊501,且第一調節螺釘503的螺帽位於第一調節塊501的下方,第二調節塊502上設有第二調節螺釘505,第二調節螺 釘505貫穿第二調節塊502,且第二調節螺釘505的螺帽位於第二調節塊502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調節塊501上還可以設置第一緩衝器504,第一緩衝器504貫穿第一調節塊501,當輥輪固定板45向下運動時,能夠達到緩衝作用。第二調節塊502上還可以設置第二緩衝器505,第二緩衝器505貫穿第二調節塊502,當輥輪固定板45向下運動時,能夠達到緩衝作用。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調節螺釘503、第二調節螺釘505、第一緩衝器504和第二緩衝器505的下端面均與壓輥3表面不接觸,防止對壓輥3增加額外的壓力,導致壓力調整結果不準確。
壓力調節機構4還包括滑軌組件43和滑塊組件44,滑軌組件43固定在支撐板7的前側面上,滑塊組件44固定在輥輪固定板45的後側面上,滑軌組件43包括第一滑軌431和第二滑軌432,第一滑軌431和第二滑軌432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滑塊組件44包括第一滑塊441和第二滑塊442,第一滑塊441和第二滑塊442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第一滑塊441與第一滑軌431滑動連接,第二滑塊442與第二滑軌432滑動連接。滑軌組件43為直線滑軌,可以達到導向作用,使得輥輪固定板45上下運動時更加平穩。
第一壓輪31與壓輥3的左端可拆卸連接,第二壓輪32與壓輥3的右端可拆卸連接(透過螺釘連接),第一壓輪31上設有第一環形壓緊部311,第二壓輪32上設有第二環形壓緊部321,當壓輥3向下運動時,第一環形壓緊部311和第二環形壓緊部321能夠與材料膜2兩側靠近邊緣的位置接觸,第一環形壓緊部311所在的平面A(第一環形壓緊部311左右端面所在的平面)、第二環形壓緊部321所在的平面B(第二環形壓緊部321左右端面所在的平面)均與壓輥3的軸線垂直。例如,第一環形壓緊部311與第二環形壓緊部321之間的距離為L,材料膜2的寬度為W, 距離L與寬度W是相匹配,防止損壞材料膜中間的電子線路。在本實施例中,240mm<距離L<262mm,可以根據材料膜的寬度W進行選擇,當材料膜2的寬度發生變化時,可以調整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固定在壓輥3上的位置,使得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之間的間距L可以增大或者縮小。
高精度送膜裝置還包括顯示器101,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第二壓力感測器492均與顯示器101連接,顯示器101用於顯示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第二壓力感測器492採集到的壓力值。
高精度送膜裝置還包括伺服電機10,伺服電機10安裝於第二立板6的右側,伺服電機10與電機輪1的右端傳動連接。
工作原理:
氣缸42的伸出端向下運動,可以帶動輥輪固定板45向下運動,輥輪固定板45向下運動可以同時帶動第一壓輥安裝塊461、第二壓輥安裝塊462、第一壓塊471和第二壓塊472向下運動。此時,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分別對材料膜2的兩側邊緣施加壓力F1和F2,同時,第一壓塊471對第一壓力感測器491施加壓力f1,第二壓塊472對第二壓力感測器492施加壓力f2,壓力F1=f1,壓力F2=f2。此時,第一調節螺釘503的上端面與第一頂塊451是不接觸的,第二調節螺釘505的上端面與第二頂塊452也是不接觸的。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可以採集到壓力f1的數值並發送給顯示器101,第二壓力感測器492可以採集到壓力f2數值並發送給顯示器101。工作人員可以透過顯示器101觀察壓力f1和壓力f2的數值是否一致,如果顯示為壓力f1大於壓力f2,則透過調節第一調節螺釘503使得輥輪固定板45的左端能夠被 頂起,從而使得第一壓力感測器491採集到的壓力f1減小(也就是第一壓輪31對材料膜2的邊緣施加壓力F1減小),同時觀察顯示器101中壓力f1的數值是否達到和壓力f2一致,如果一致,則停止調節第一調節螺釘503。如果顯示為壓力f2大於壓力f1,則透過調節第二調節螺釘505使得輥輪固定板45的右端能夠被頂起,從而使得第二壓力感測器492採集到的壓力f2減小(也就是第二壓輪32對材料膜2的邊緣施加壓力F2減小),同時觀察顯示器101中壓力f2的數值是否達到和壓力f1一致,如果一致,則停止調節第二調節螺釘505。第一壓輪31和第二壓輪32分別對材料膜2的兩側邊緣施加壓力F1和F2為一致時,啟動伺服電機10,使得電機輪1開始轉動,進行送膜工作。
以上述依據本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透過上述的說明內容,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的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新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新型的技術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申請專利範圍來確定其技術範圍。
1:電機輪
2:材料膜
3:壓輥
4:壓力調節機構

Claims (9)

  1. 一種高精度送膜裝置,包括:一電機輪(1),該電機輪(1)的左端轉動設置在一第一立板(5)上,該電機輪(1)右端轉動設置在一第二立板(6)上;一材料膜(2),該材料膜(2)與該電機輪(1)表面接觸;一壓輥(3),該壓輥(3)設置在該電機輪(1)的正上方,該材料膜(2)位於該電機輪(1)和該壓輥(3)之間運送;該壓輥(3)的左右兩端分別套設有一第一壓輪(31)和一第二壓輪(32),當該壓輥(3)向下運動時,該第一壓輪(31)和該第二壓輪(32)能夠壓緊該材料膜(2)的左右兩側;一支撐板(7),該支撐板(7)的左端與該第一立板(5)的頂部連接,該支撐板(7)的右端與該第二立板(6)的頂部連接,該支撐板(7)位於該壓輥(3)的上方;一壓力調節機構(4),該壓力調節機構(4)安裝在該支撐板(7)上,該壓力調節機構(4)與該壓輥(3)的兩端連接,該壓力調節機構(4)能夠調節該第一壓輪(31)和該第二壓輪(32)對該材料膜(2)兩側的壓力大小,使得該第一壓輪(31)和該第二壓輪(32)對該材料膜(2)兩側的壓力保持一致。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高精度送膜裝置,其中,該壓力調節機構(4)包括一氣缸固定組件(41)、一氣缸(42)、一輥輪固定板(45)及一壓輥安裝組件(46);該氣缸固定組件(41)包括一驅動固定板(411)和一驅動固定塊(412),該 驅動固定板(411)與該支撐板(7)頂部固定連接,該驅動固定塊(412)固定在該輥輪固定板(45)上,該氣缸(42)上端與該驅動固定板(411)連接,該氣缸(42)的下端與該驅動固定塊(412)連接,該輥輪固定板(45)位於該支撐板(7)的前側;以該氣缸(42)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線X,該壓輥安裝組件(46)包括一第一壓輥安裝塊(461)和一第二壓輥安裝塊(462),該第一壓輥安裝塊(461)和該第二壓輥安裝塊(462)均與該輥輪固定板(45)的前側面固定連接,該第一壓輥安裝塊(461)和該第二壓輥安裝塊(462)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該第一壓輥安裝塊(461)與該壓輥(3)左端轉動連接,該第二壓輥安裝塊(462)與該壓輥(3)的右端轉動連接。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高精度送膜裝置,其中,該壓力調節機構(4)還包括一壓塊組件(47)、一感測器固定組件(48)及一感測器組件(49);該壓塊組件(47)包括一第一壓塊(471)和一第二壓塊(472),該第一壓塊(471)和該第二壓塊(472)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且該第一壓塊(471)的下端面與該第二壓塊(472)的下端面等高;該感測器固定組件(48)包括一第一L形固定塊(481)和一第二L形固定塊(482),該第一L形固定塊(481)和該第二L形固定塊(482)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該感測器組件(49)包括一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一第二壓力感測器(492),該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第二壓力感測器(492)在中心線X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該第一L形固定塊(481)的一端與該支撐板(7)的後側面固定連接,該第一L形固定塊(481)的另一端與該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下端面連接,該第 一壓塊(471)的前端與該輥輪固定板(45)的後側面固定連接,該第一壓塊(471)的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正上方;該第二L形固定塊(482)的一端與該支撐板(7)的後側面固定連接,該第二L形固定塊(482)的另一端與該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下端面連接,該第二壓塊(472)的前端與該輥輪固定板(45)的後側面固定連接,該第二壓塊(472)的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正上方,該第一壓力感測器(491)的上端面與該第二壓力感測器(492)的上端面等高。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高精度送膜裝置,其中,該壓力調節機構(4)還包括一調節組件(50),該調節組件(50)包括一第一調節塊(501)和一第二調節塊(502),該第一調節塊(501)和該第二調節塊(502)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該第一調節塊(501)與該支撐板(7)底端固定連接,該第二調節塊(502)與該支撐板(7)的底端固定連接,該輥輪固定板(45)底端設有一第一頂塊(451)和一第二頂塊(452),該第一頂塊(451)和該第二頂塊(452)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該第一調節塊(501)向前延伸至該第一頂塊(451)的正下方,該第二調節塊(502)向前延伸至該第二頂塊(452)的正下方,該第一調節塊(501)上設有一第一調節螺釘(503),該第一調節螺釘(503)貫穿該第一調節塊(501),且該第一調節螺釘(503)的螺帽位於該第一調節塊(501)的下方,該第二調節塊(502)上設有一第二調節螺釘(505),該第二調節螺釘(505)貫穿該第二調節塊(502),且該第二調節螺釘(505)的螺帽位於該第二調節塊(502)的下方。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高精度送膜裝置,其中,該支撐板(7)上設有一第一連通口(71)和一第二連通口(72),該第一壓塊(471)的後端穿過該第一連通口(71),該第二壓塊(472)的後端穿過該第二連通口(72)。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高精度送膜裝置,其中,該壓力調節機構(4)還包括一滑軌組件(43)和一滑塊組件(44),該滑軌組件(43)固定在該支撐板(7)的前側面上,該滑塊組件(44)固定在該輥輪固定板(45)的後側面上,該滑軌組件(43)包括一第一滑軌(431)和一第二滑軌(432),該第一滑軌(431)和該第二滑軌(432)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該滑塊組件(44)包括一第一滑塊(441)和一第二滑塊(442),該第一滑塊(441)和該第二滑塊(442)在中心線X左右兩側對稱設置,該第一滑塊(441)與該第一滑軌(431)滑動連接,該第二滑塊(442)與該第二滑軌(432)滑動連接。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高精度送膜裝置,其中,該第一壓輪(31)與該壓輥(3)的左端可拆卸連接,該第二壓輪(32)與該壓輥(3)的右端可拆卸連接,該第一壓輪(31)上設有一第一環形壓緊部(311),該第二壓輪(32)上設有一第二環形壓緊部(321),當該壓輥(3)向下運動時,該第一環形壓緊部(311)和該第二環形壓緊部(321)能夠與該材料膜(2)兩側靠近邊緣的位 置接觸,該第一環形壓緊部(311)所在的平面A、該第二環形壓緊部(321)所在的平面B均與該壓輥(3)的軸線垂直。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高精度送膜裝置,其中,該送膜裝置還包括一顯示器(101),該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該第二壓力感測器(492)均與該顯示器(101)連接,該顯示器(101)用於顯示該第一壓力感測器(491)和第二壓力感測器(492)採集到的壓力值。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高精度送膜裝置,其中,該高精度送膜裝置還包括一伺服電機(10),該伺服電機(10)安裝於該第二立板(6)的右側,該伺服電機(10)與該電機輪(1)的右端傳動連接。
TW110209518U 2021-08-12 2021-08-12 高精度送膜裝置 TWM621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518U TWM621085U (zh) 2021-08-12 2021-08-12 高精度送膜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518U TWM621085U (zh) 2021-08-12 2021-08-12 高精度送膜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1085U true TWM621085U (zh) 2021-12-11

Family

ID=8068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9518U TWM621085U (zh) 2021-08-12 2021-08-12 高精度送膜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1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7199A (zh) 补强板全自动假贴机
CN207467060U (zh) 一种双头贴膜机
CN204666124U (zh) 一体化板板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WO2019200679A1 (zh)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CN113371505B (zh) 高精度送膜装置的使用方法
TWM621085U (zh) 高精度送膜裝置
US2024010278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wavy edge of electrode sheet
TWI764806B (zh) 高精度送膜裝置
TWI772143B (zh) 高精度送膜裝置的使用方法
KR101575055B1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검사장치
JP7089737B2 (ja) シート厚み測定装置
CN113457928A (zh) 一种点胶工件输送装置及点胶设备
CN202721230U (zh) 电池卷绕机
CN207809889U (zh) 覆膜机
CN220165360U (zh) 输送装置及料带加工设备
CN111331482A (zh) 一种带式偏光片自动研磨装置
KR102267730B1 (ko) 스크라이브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218024601U (zh) 基于平面接触式的麦拉贴附自动纠偏结构
CN109633951A (zh) 破片检测装置及破片检测方法
CN215478684U (zh) 一种胶带生产线用位置可调传送装置
CN209472842U (zh) 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加工的压膜装置
CN218201200U (zh) 一种偏光片防翘曲装置
CN216268154U (zh) 一种纸箱包装机的印刷轮自动升降机构
CN218664554U (zh) 一种泡棉生产用自动纠偏装置
CN216466739U (zh) 一种薄膜复合机用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