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9200679A1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WO2019200679A1 WO2019200679A1 PCT/CN2018/090820 CN2018090820W WO2019200679A1 WO 2019200679 A1 WO2019200679 A1 WO 2019200679A1 CN 2018090820 W CN2018090820 W CN 2018090820W WO 2019200679 A1 WO2019200679 A1 WO 2019200679A1
- Authority
- WO
- WIPO (PCT)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phite film
- pressure roller
- film
- calendering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3/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pressing members, e.g. rollers, rings, disc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3/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otary pressing members, e.g. rollers, rings, discs
- B30B3/005—Roll constructions
Abstract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包括上压辊(1、11、21)和中压辊(2、12)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中压辊(2、12)和下压辊(3、13、23)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按照膜传送方向,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5、15、25),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6、16)。一种石墨膜的压延方法,分别进行第一次压延和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一种石墨膜,其厚度为11~13μm。从而能够大量生产超薄的石墨膜,可以有效避免气泡、褶皱现象导致的产品缺陷。
Description
本文涉及导热材料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现在电子产品的各项性能不断提高,其厚度也越来越薄,如智能手机、笔记本、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消费类电系产品,随着产品超薄化,电子元器件本身产生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所以对超薄散热、导电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最佳散热材料的石墨材料也会越来越薄,且达到更高效的导电性、散热性等特性。
目前人造石墨膜做到最薄达到10~12.5μm,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是研究石墨膜越做越薄的同时还能更高效的散热、导热、导电等。目前人造石墨膜材料在外观、性能、量产上都不是很稳定。
相关技术中石墨膜生产方法为在石墨膜的一面贴合第一离型膜;在石墨膜的另一面贴合第二离型膜;对石墨膜进行压延。石墨膜的两面分别贴合有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在压延的过程中,由于两层离型膜对中间的石墨膜的力是相对的而相互抵消,使得石墨膜的受力一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压延过程中产生褶皱的现象,但是石墨膜直接压延于离型膜上时,离型膜有一定的韧性、弹性,对于进一步降低石墨膜的厚度作用不大。
相关技术中用于石墨散热膜的压延工艺方法包括准备覆盖膜、承载膜、石墨膜、无基材双面胶、上辊轮和下辊轮,在承载膜上贴无基材双面胶,然后在无基材双面胶上放置石墨膜,石墨膜的前端部与无基材双面胶齐平,接着在石墨膜上放置覆盖膜;将上辊轮和下辊轮分别放置在覆盖膜上和承载膜的底部,进行精密压延;压延后裁掉石墨膜与承载膜的粘连部分,完成压延操作,所述承载膜和覆盖膜均为0.25mm-0.1mm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此方法通过无基材双面胶可以很好地将石墨膜与承载膜固定,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石墨膜与承载膜相对滑动而导致的石墨膜褶皱现象,但是对于进一步降低石墨膜的厚度作用不大。
因此本领域期望一种石墨膜的压延工艺方法和设备,能够大量生产超薄的石墨膜,可以有效避免气泡、褶皱现象导致的产品缺陷。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提供一种石墨膜的压延工艺方法和设备,可以大量生产超薄的石墨膜,有效避免气泡、褶皱现象导致的产品缺陷。
本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包括上压辊和中压辊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所述中压辊和下压辊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
按照膜传送方向,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
本文所述的“包括”,意指其除所述组件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这些其他组件赋予所述压延设备不同的特性。例如,用于固定压辊中心轴使之转动的装置,为了是整个装置具有整体移动性设置的支架等。除此之外,本文所述的“包括”,还可以替换为封闭式的“为”或“由......组成”。
本文中压延设备的工作过程为: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从上压辊及中压辊之间穿过,以完成第一次压延;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紧贴所述中压辊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引入所述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所述中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以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
石墨膜和离型膜有一定的韧性、弹性,随着石墨膜的厚度降低,对压延设备的不良率要求就越高,既要追求厚度较小又要质量稳定是本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相关技术中是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由于石墨膜与离型膜一起压延时,两种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且二者的延展性有差异,石墨膜压延厚度达不到12μm以下,未压延的石墨裸膜平整性低,一起压延时,易产生气泡、皱纹等缺陷。而本文中,第一压辊组件完成石墨膜的单独压延,提高平整性,第二压辊组件完成将平整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复合压延,中压辊不仅是第 一压辊组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第二压辊组件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两次压延之间没有传送装置,两次压延之间的衔接靠的是中压辊的转动,完成第一次压延后与开始第二次压延之前,石墨膜始终紧贴中压辊的辊面,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方法,有效避免位移造成气泡、闪电纹的产生,增加良率8%以上,减少成本10%以上,同时在保证良率的前提下,石墨膜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满足超薄石墨膜的要求,量化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为11~13μm,例如11μm、11.2μm、11.5μm、11.8μm、12μm、12.2μm、12.5μm、12.8μm或13μm等,优选11.5~12.5μ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小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为85~90μm,例如85μm、86μm、86.5μm、87μm、87.5μm、87.8μm、88μm、88.5μm、89μm或90μm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放料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张力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后方设有收料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收料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张力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为86.5~87.5μ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压辊的直径为400~410mm;
所述上压辊的直径为400~410mm;
所述下压辊的直径为400~410mm。
石墨膜和离型膜具有一定韧性,且二者的延展性有差异,经过相同压力的压延后二者容易发生微小的错位,设备长时间运作后,微小位移累积,易造成皱纹、气泡和色差等缺陷,同时造成石墨膜产品厚度不均匀,增加过渡张力辊能够进一步增加压延设备的精密程度,及时抵消位移和材料延展差异造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良率。此外,过渡张力辊纠偏功能保证离型膜成直线进入 压辊且收卷整齐,防止材料抖动。
第二方面,本文提供一种利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执行的石墨膜的压延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并从上压辊及中压辊之间穿过,以完成第一次压延;
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紧贴所述中压辊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引入所述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所述中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以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
在一实施例中,将离型膜引入所述第二压延组件时,所述将离型膜依次经过离型膜放料轴和第一过渡张力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75~80μm。
所述离型膜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收料轴将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进行卷装。
在一实施例中,将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经过第二过渡张力辊,并通过收料轴将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进行卷装。
第三方面,本文提供一种利用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制备的石墨膜,所述石墨膜的厚度为11~13μm,例如11μm、11.2μm、11.5μm、11.8μm、12μm、12.2μm、12.5μm、12.8μm或13μm等,优选11.5~12.5μm。
采用本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石墨膜经第一压辊组件紧贴中压辊再压延于离型膜上,石墨膜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满足超薄石墨膜的要求,且量化稳定;石墨膜经第一压辊组件紧贴中压辊再压延于离型膜上,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方法,有效避免气泡、闪电纹的产生,增加良率8%以上,减少成本10%以上。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图1为本文实施例1中石墨膜压延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文实施例3中石墨膜压延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文对比例3中石墨膜压延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11、21-上压辊;2、12-中压辊;3、13、23-下压辊;4、24-压辊固定架;5、15、25-石墨膜放料轴;6、16、-离型膜放料轴;7、-收料轴;8、28-放料轴固定架;9、29-第一过渡张力辊;10、210-第二过渡张力辊;11、211-收料轴固定架;221-中上压辊;222-中下压辊。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文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上压辊11和中压辊12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中压辊12和下压辊13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按照膜传送方向上,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15,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16。中压辊12与上压辊11的间距为11μm,中压辊12与下压辊13的间距为88μm,中压辊12的直径为420mm,上压辊11、下压辊13的直径均为410mm。
实施例2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方法,利用实施例1中的压延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15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从上压辊11及中压辊12之间穿过,以完成第一次压延。
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紧贴中压辊12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厚度为75μm的PET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16引入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中压辊12与下压辊13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以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
实施例3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上压辊1和中压辊2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中压辊2和下压辊3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轴向固定于压辊固定架4上,按照膜传送方向,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5,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6,后方设有收料轴7,离型膜放料轴6与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张力辊9,固定于放料轴固定架8上;收料轴7与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张力辊10,固定于收料轴固定架11上。中压辊2与上压辊1的间距为11.5μm,中压辊2与下 压辊3的间距为88μm,中压辊2、上压辊1、下压辊3的直径均为400mm。
实施例4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方法,利用实施例2中的压延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5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从上压辊1及中压辊2之间穿过,完成第一次压延;
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紧贴中压辊2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厚度为75μm的PET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6经过第一过渡张力辊9引入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中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以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接着将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经过第二过渡张力辊10,再通过收料轴7将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进行卷装。
对比例1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省去上压辊11。
对比例2
一种石墨膜,与实施例4区别仅在于:制备方法所采用的压延设备不同,替换为对比例1的设备。
对比例3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压辊组件的构造不同。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上压辊21和中上压辊221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中下压辊222和下压辊23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轴向固定于压辊固定架24上,按照膜传送方向,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25,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26,后方设有收料轴27,离型膜放料轴26与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张力辊29,固定于放料轴固定架28上;收料轴27与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张力辊210,固定于收料轴固定架211上。中上压辊221与上压辊21的间距为11.5μm,中下压辊222与下压辊23的间距为88μm,中上压辊221、中下压辊222、上压辊1、下压辊3的直径均为400mm。
对比例4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方法,利用对比例3中的压延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25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并从上 压辊21及中上压辊221之间穿过,以完成第一次压延。
将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传送至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厚度为75μm的PET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26经过第一过渡张力辊29引入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中下压辊222与下压辊23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以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接着将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经过第二过渡张力辊210,再通过收料轴27将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进行卷装。
结果测试:
测试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石墨膜产品的厚度和气泡率、闪电纹、色差、不良率整理于表1。取同一批烧结后未压延石墨裸膜作为原料,规格130mm*100m*80R,采用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设备、方法各分20R进行压延,统计气泡情况、闪电纹情况、颗粒情况损耗的米数占比,不良率为综合损耗比。厚度可以用螺旋测微仪测量得出。
表1
如表1所示,对照对比例3与实施例4可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方法(如对比例4),本文实施例中的石墨膜经第一压辊组件压延后紧贴中压辊再第二次压延,贴合于离型膜上,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的同时,有效增加良率。
再对照对比例4与实施例4可知,在一次性压延工艺上徒增压延次数并不能实现本文的有益效果。本文实施例除了采用两次压延之外,还将中压辊共用于第一次压延和第二次压延中,这就导致两次压延之间没有传送装置,两次压延之间的衔接靠的是中压辊的转动。完成第一次石墨膜单独压延后与开始第二次与离型膜复合压延之前,石墨膜始终紧贴中压辊的辊面,两次压延互相协同,有效避免位移造成气泡、闪电纹的产生,降低色差,增加良率8%以上,减少成 本10%以上,同时在保证良率的前提下,石墨膜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满足超薄石墨膜的要求,量化稳定。
Claims (15)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包括上压辊和中压辊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所述中压辊和下压辊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按照膜传送方向,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
-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中,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为11~13μm,优选11.5~12.5μm。
-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中,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小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
-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中,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为86~88μm。
-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中,所述中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所述上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所述下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
-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所述离型膜放料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张力辊。
-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后方设有收料轴;优选地,所述收料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张力辊。
-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中,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为86.5~87.5μm。
-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中,所述中压辊的直径为400~410mm;所述上压辊的直径为400~410mm;所述下压辊的直径为400~410mm。
- 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执行的石墨膜的压延方法,包括: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并从上压辊及中压辊之间穿过,以完成第一次压延;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紧贴所述中压辊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离型膜 由离型膜放料轴引入所述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所述中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以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
-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离型膜引入所述第二压延组件时,所述将离型膜依次经过离型膜放料轴和第一过渡张力辊。
-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75~80μm;所述离型膜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 如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收料轴将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进行卷装。
- 如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经过第二过渡张力辊,并通过收料轴将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进行卷装。
- 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石墨膜,其中,所述石墨膜的厚度为11~13μm,优选11.5~12.5μ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49616.8 | 2018-04-18 | ||
CN201810349616.8A CN108437511A (zh) | 2018-04-18 | 2018-04-18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200679A1 true WO2019200679A1 (zh) | 2019-10-24 |
Family
ID=63200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PCT/CN2018/090820 WO2019200679A1 (zh) | 2018-04-18 | 2018-06-12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37511A (zh) |
WO (1) | WO20192006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21026A (zh) * | 2019-06-05 | 2019-09-10 | 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产品隐性不良的检测工艺 |
CN110526242A (zh) * | 2019-09-19 | 2019-12-03 | 北京中石伟业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一种两步法石墨压延装置及压延方法 |
CN111844841A (zh) * | 2020-07-20 | 2020-10-30 | 徐州吉赛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 |
CN113292971A (zh) * | 2021-06-01 | 2021-08-24 | 江西德思恩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散热功能的增强抗拉强度人工石墨膜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16808A (ja) * | 1998-04-28 | 2000-0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柔軟性のあるグラファイトシ―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9292694A (ja) * | 2008-06-06 | 2009-12-17 | Kaneka Corp | グラファイ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CN103466601A (zh) * | 2012-06-07 | 2013-12-25 | 嘉兴中易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 石墨膜的生产工艺 |
KR101386191B1 (ko) * | 2013-02-05 | 2014-04-17 | (주)세경하이테크 | 그라파이트 복합 필름 제조 방법 |
CN104260261A (zh) * | 2014-09-12 | 2015-01-07 | 易脉天成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半包石墨膜压延模切工艺方法以及设备 |
CN106274000A (zh) * | 2016-08-12 | 2017-01-04 | 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人工石墨散热片的贴合方法 |
CN207028273U (zh) * | 2017-07-27 | 2018-02-23 | 昆山富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型石墨压延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49631A1 (en) * | 2003-02-18 | 2004-08-25 | Morgan Adhesives Company | Calendering of polymeric vinyl films exhibiting high glos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
CN102434177A (zh) * | 2011-12-16 | 2012-05-02 | 四川省宏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防水板及其生产工艺 |
CN103171028A (zh) * | 2013-03-13 | 2013-06-26 | 西峡县金方圆密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柔性石墨带复合装置 |
CN204820596U (zh) * | 2015-08-06 | 2015-12-02 | 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石墨烯连续压膜和贴膜的一体化装置 |
CN205272463U (zh) * | 2015-12-10 | 2016-06-01 | 浙江铭龙塑胶有限公司 | 一种斜向稳固输送的薄膜压延机 |
CN206154853U (zh) * | 2016-08-31 | 2017-05-10 | 昆山科顺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卷材成型覆膜装置 |
CN208529805U (zh) * | 2018-04-18 | 2019-02-22 | 苏州格优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
-
2018
- 2018-04-18 CN CN201810349616.8A patent/CN108437511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6-12 WO PCT/CN2018/090820 patent/WO201920067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16808A (ja) * | 1998-04-28 | 2000-0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柔軟性のあるグラファイトシ―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9292694A (ja) * | 2008-06-06 | 2009-12-17 | Kaneka Corp | グラファイ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CN103466601A (zh) * | 2012-06-07 | 2013-12-25 | 嘉兴中易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 石墨膜的生产工艺 |
KR101386191B1 (ko) * | 2013-02-05 | 2014-04-17 | (주)세경하이테크 | 그라파이트 복합 필름 제조 방법 |
CN104260261A (zh) * | 2014-09-12 | 2015-01-07 | 易脉天成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半包石墨膜压延模切工艺方法以及设备 |
CN106274000A (zh) * | 2016-08-12 | 2017-01-04 | 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人工石墨散热片的贴合方法 |
CN207028273U (zh) * | 2017-07-27 | 2018-02-23 | 昆山富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型石墨压延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7511A (zh) | 2018-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200679A1 (zh)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 |
CN103129095B (zh) | 剥离保护膜的装置和方法及制造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 |
JP3465656B2 (ja) | 接合体製造装置および接合体製造方法 | |
KR100724046B1 (ko) | 적층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 |
CN212451277U (zh) | 一种泡棉双面胶生产设备 | |
US20080225224A1 (en) | Adhesive-film exfolia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device | |
CN111775543B (zh) | 柔性覆铜板制造方法及设备 | |
JP5267379B2 (ja) | 金属被覆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1545192B1 (ko) | 선단기포 제거기능을 갖는 필름 부착장치 | |
CN208529805U (zh)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 |
US7052574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 laminate | |
WO2021057688A1 (zh) | 一种异步加热延压装置、大宽幅超薄金属锂箔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211567231U (zh) | 一种载膜基板的加工系统及其撕膜装置 | |
CN109536067B (zh) | 一种防止辊压溢胶的耐高温胶带 | |
TW200410889A (en) | Film la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 |
TW200523102A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flexible laminate | |
WO2022120557A1 (zh) | 膜电极的制造方法 | |
CN210047085U (zh) | 一种防水卷材覆膜装置 | |
JP2012011556A (ja) |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CN106118517A (zh) | 高致密性导热贴膜 | |
CN103358557B (zh) | 热剥离聚乙烯薄膜胶带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2251793B (zh) | 一种铝箔卷带牵引电镀装置和电镀方法 | |
CN214000877U (zh) | 一种塑胶高精度贴合装置 | |
CN220114007U (zh) | 一种可调节控压膜间隙并带水冷的压膜装置 | |
CN108530663A (zh) | 一种石墨压延用离型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121 |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ef document number: 189156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
|
NENP |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
Ref country code: DE |
|
122 |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
Ref document number: 189156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