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8026U - 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 Google Patents

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8026U
TWM618026U TW110202025U TW110202025U TWM618026U TW M618026 U TWM618026 U TW M618026U TW 110202025 U TW110202025 U TW 110202025U TW 110202025 U TW110202025 U TW 110202025U TW M618026 U TWM618026 U TW M6180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eth
mandibular
dental appliance
shell
anteri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2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剛
郭濤
徐子卿
蔣健羽
王特
王星星
庄慧敏
楊森森
吳剛
周瑞雪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正雅齒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沈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291126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M618026(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正雅齒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沈剛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正雅齒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18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8026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了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第一牙齒矯治器包括殼狀本體,該殼狀本體至少具有使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的幾何結構,該殼狀本體上還設有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可吸收其產生反作用力的輔助支抗部;該殼狀本體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還設有用於輔助傳導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的輔助傳導部;第一牙齒矯治器佩戴於上頜牙齒時,該輔助支抗部與上頜硬齶前區的齶黏膜接觸,使得上頜硬齶前區作為前牙區支抗或前牙區部分支抗,在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被上頜硬齶吸收或部分吸收,從而保持前牙位置和防止前牙唇傾。

Description

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本創作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關於一種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牙頜畸形是口腔三大疾病之一,有很高的患病率。多數牙頜畸形是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先天的遺傳因素或後天的環境因素引起的畸形現象,牙頜畸形對口腔局部甚至全身帶來極大的危害,例如影響頜面的發育、影響口腔健康、影響口腔功能、影響容貌外觀等,目前患者主要通過外科手術或者佩戴矯治器對牙頜畸形進行矯治。
近年來,隱形牙齒矯治器由於其佩戴舒適可摘戴,並且美觀,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正畸矯治過程中,任何施於施治牙使其移動的力必然同時產生一個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這種移動矯正牙體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況稱作“支抗”。實際上支抗是一個提供產生牙齒矯治力的基礎。一般在正畸治療中,支抗部分主要是由非矯治牙組成,齶部及牙槽也可作為支抗部分。支抗部分的牙齒受到矯治力所產生相反方向力即支抗力的作用。目前在隱形矯治過程中,支抗控制多採用增加支抗牙數目、備抗、頜間牽引以及種植支抗的方式。但是上述控制方式存在以下問題:增加支抗牙數目只能適用於少數病例;備抗的方式對於支抗不足時增加支抗單位很難精確控制,進而造成矯治結果的不確定性;鉤掛頜間牽引的方式因為同時有上頜(或下頜)內收及下頜(或上頜)前導的作用,所以使用時會有一些副作用;種植支抗需要對患者口內進行種植的損傷,一些患者不接受,並且操作上對醫生要求比較高;因此上述控制方式在個性化矯治過程中均存在一些問題。而在固定矯治中,常用的支抗控制方式中除了種植支抗,還有採用在口內增加橫齶杆(trans-palate anchorage,簡稱TPA)和Nance弓兩種裝置的方式,雖然其加強支抗作用很好但因為要跟磨牙固定在一起,影響進食和口腔衛生,患者體感較差。
因此研究一種隱形牙齒矯治器具有加強支抗作用,又能增強患者體驗感和口內衛生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創作提供了解決上述問題的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該牙齒矯治器佩戴在上頜牙齒上進行後牙遠移時能夠增加前牙支抗,防止前牙區的牙齒向唇側傾斜。
本創作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第一牙齒矯治器,包括殼狀本體,該殼狀本體設置有若干容納上頜牙齒的腔體,該殼狀本體至少具有使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的幾何結構,該殼狀本體上還設有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可吸收其產生反作用力的輔助支抗部,該輔助支抗部連接於該殼狀本體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處; 該殼狀本體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還設有用於輔助傳導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的輔助傳導部,該輔助傳導部設於該殼狀本體的前牙區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或該輔助傳導部設於該殼狀本體後牙區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 第一牙齒矯治器佩戴於上頜牙齒時,該輔助支抗部與上頜硬齶前區的齶黏膜接觸,使得上頜硬齶前區作為前牙區支抗或前牙區部分支抗,在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被上頜硬齶吸收或部分吸收。
優選地,該輔助傳導部為該殼狀本體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設置的間隔孔,該間隔孔將該輔助支抗部與該殼狀本體部分分離。
優選地,該殼狀本體包括殼狀本體前牙區和殼狀本體後牙區,該輔助傳導部設於該殼狀本體前牙區的左側尖牙與右側尖牙之間,該輔助傳導部沿牙弓方向的長度為該前牙區至少一顆牙齒近遠中方向的長度。
優選地,該輔助支抗部包括設於上頜硬齶前區的支抗主體部和左右兩側分別與該殼狀本體連接的支抗連接部,該支抗連接部左右兩側分別至少設置一個。
優選地,與該殼狀本體左側連接的該支抗連接部,和/或與該殼狀本體右側連接的該支抗連接部為多個時,該支抗連接部之間的間隔孔即為該輔助傳導部。
優選地,該支抗連接部與該殼狀本體的連接寬度大於等於2mm。
優選地,該支抗主體部面向上頜硬齶前區一側的表面與上頜硬齶前區的表面形狀適配。
優選地,該輔助支抗部連接於該殼狀本體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齦緣處或舌側鄰近齦緣處。
優選地,該舌側鄰近齦緣處為整個牙冠高度距離齦緣的1/3-1/2處。
優選地,該殼狀本體與該輔助支抗部為一體成型結構或分體成型結構。
一種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牙齒矯治器和第二牙齒矯治器,該第一牙齒矯治器為如上述的第一牙齒矯治器; 該第二牙齒矯治器包括牙套主體和保持部,該牙套主體設有若干容納上頜牙齒的腔體,該牙套主體具有使前牙內收的幾何結構;該保持部分別與該牙套主體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處連接,該第二牙齒矯治器在該第一牙齒矯治器佩戴結束後佩戴於上頜牙齒上,使得進行前牙內收時,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作為整體支抗,且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遠中方向移動到位後保持其位置不變。
優選地,該保持部分別與該牙套主體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齦緣處或舌側鄰近齦緣處連接。
優選地,該舌側鄰近齦緣處為整個牙冠高度距離齦緣的1/3-1/2處。
優選地,該保持部為與上齶弧度一致的弓形結構。
優選地,該保持部上還設有增加穩定性的加強部。
優選地,該加強部為至少一個沿頰舌側方向設置,且與該保持部彎曲弧度一致或不同的加強脊。
優選地,該加強脊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為間斷截面或連續截面。
優選地,該加強脊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沿該保持部的橫斷面上下設置、沿該保持部的橫斷面以上設置或沿該保持部的橫斷面以下設置。
優選地,該加強脊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為弧型或半封閉的多邊形。
優選地,該保持部與該牙套主體連接處的長度為該牙套主體的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近遠中方向的長度。
優選地,該牙套主體與該保持部為一體成型結構或分體成型結構。
一種牙齒矯治套組,包括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下頜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上頜牙齒矯治器為如上述的第一牙齒矯治器,該下頜牙齒矯治器包括用於包裹下頜牙齒的下頜殼狀本體。
優選地,該下頜殼狀本體包括下頜前牙區和下頜後牙區,該下頜殼狀本體上還設有利用牙弓骨皮質增加支抗的下頜支撐部,該下頜支撐部設於該下頜前牙區。
優選地,該下頜支撐部與該下頜前牙區之間還設有下頜間隙部,該下頜間隙部將該下頜前牙區與該下頜支撐部分開。
一種牙齒矯治套組,包括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下頜牙齒矯治器,該上頜牙齒矯治器為如上述的牙科器械,該下頜牙齒矯治器包括用於包裹下頜牙齒的下頜殼狀本體。
優選地,該下頜殼狀本體包括下頜前牙區和下頜後牙區,該下頜殼狀本體上還設有利用牙弓骨皮質增加支抗的下頜支撐部,該下頜支撐部設於該下頜前牙區。
優選地,該下頜支撐部與該下頜前牙區之間還設有下頜間隙部,該下頜間隙部將該下頜前牙區與該下頜支撐部分開。
一種牙齒矯治系統,包括多組牙齒矯治套組,該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包括至少一組如上述的牙齒矯治套組,該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具有使牙齒從初始位置逐漸重新定位至目標位置的幾何形狀。
優選地,該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一牙齒矯治器時提供前牙支抗,且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後牙遠移的目標位置;之後使用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二牙齒矯治器時提供後牙支抗,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前牙內收的目標位置。
一種牙齒矯治系統,包括多組牙齒矯治套組,該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包括至少一組如上述的牙齒矯治套組,該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具有使牙齒從初始位置逐漸重新定位至目標位置的幾何形狀。
優選地,該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一牙齒矯治器時提供前牙支抗,且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後牙遠移的目標位置;之後使用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二牙齒矯治器時提供後牙支抗,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前牙內收的目標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創作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創作提供的第一牙齒矯治器,通過在第一牙齒矯治器的殼狀本體設置輔助支抗部和輔助傳導部,在將第一牙齒矯治器佩戴於上頜牙齒實施後牙遠移時,後牙遠移產生的反作用力的全部或部分在輔助傳導部的輔助作用下經殼狀本體傳導至輔助支抗部,進一步傳導至與輔助支抗部接觸的上頜硬齶前區,使得上頜硬齶前區作為前牙區支抗或前牙區部分支抗,上述反作用力最終被上頜硬齶吸收或部分吸收,從而能夠保持前牙區的牙齒的相對位置,避免前牙區牙齒向唇側傾斜的現象。提供的牙科器械包括第一牙齒矯治器和第二牙齒矯治器,其中第二牙齒矯治器在第一牙齒矯治器佩戴結束後佩戴於上頜牙齒上,使得第一牙齒矯治器後牙遠移到位後,進行前牙內收,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作為整體支抗,保持後牙區牙齒位置不變。提供的牙齒矯治套組能夠對上下頜進行矯治,可將第一牙齒矯治器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同時使用;也可以採用第一牙齒矯治器和第二牙齒矯治器分階段使用,同時配合下頜矯治器使用,依據臨床需求進行選擇使用。提供的牙齒矯治系統,包括一系列的牙齒矯治套組,不僅能夠對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同時還能夠對牙齒進行矯治,使得牙齒由初始位置移動至目標矯治位置。
為使本創作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創作的附圖,對本創作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創作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創作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創作保護的範圍。除非另外定義,此處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創作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創作中使用的“包括”等類似的詞語意指出現該詞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蓋出現在該詞後面列舉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正畸治療中常用牙作為支抗,作為支抗的牙將抵抗矯治力產生的反作用力對其的作用,通常情況下不希望支抗牙移動。當採用隱形牙齒矯治器進行後牙區牙齒遠移時,牙齒移動產生的反作用力承載在前牙區,容易導致前牙向唇側傾斜,造成不被期望的矯治效果;當採用隱形牙齒矯治器進行前牙區牙齒內收時,牙齒移動產生的反作用力承載在後牙區,導致已經遠移至矯治位置的後牙區牙齒向近中方向移動,同樣造成不被期望的矯治效果,而這些現象都是需要在正畸治療中避免的。因此,採用隱形牙齒矯治器進行正畸治療時,必須對移動的牙齒進行增加支抗的操作,能夠有效的避免上述現象的產生。
本創作提供一種牙科器械,該牙科器械包括第一牙齒矯治器10和第二牙齒矯治器20。第一牙齒矯治器10用於佩戴於上頜牙齒上,並對上頜牙齒實施後牙遠移,在實施後牙遠移時,第一牙齒矯治器10能夠增加前牙支抗,保持前牙區牙齒的相對位置,防止前牙區的牙齒發生向唇側傾斜的現象。第二牙齒矯治器20用於在第一牙齒矯治器10佩戴結束後佩戴於上頜牙齒上,並對上頜牙齒實施前牙內收,在實施前牙內收時,第二牙齒矯治器20能夠保持後牙位置,從而使得後牙區的牙齒保持其佩戴第一牙齒矯治器10結束後的矯治位置。
參照圖1,本創作實施例1提供一種第一牙齒矯治器10,第一牙齒矯治器10包括殼狀本體11、輔助支抗部12和輔助傳導部13。
殼狀本體11設置有若干容納上頜牙齒的腔體,並劃分有前牙區和後牙區,殼狀本體11至少具有使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的幾何結構。其中,“後牙區”根據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口腔醫學導論》第2版第36-38頁中對於牙齒的分類進行定義,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標記法顯示為4-8的牙齒,前牙區FDI標記法顯示為1-3的牙齒。殼狀本體11的前牙區可用於容納上頜牙齒的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殼狀本體11的後牙區可用於容納上頜牙齒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輔助支抗部12設於殼狀本體11上,並連接於殼狀本體11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處,在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輔助支抗部12可吸收該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並將該反作用力最終轉移至上頜硬齶前區。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輔助支抗部12連接於殼狀本體11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齦緣處或舌側鄰近齦緣處,舌側鄰近齦緣處優選為整個牙冠高度距離齦緣的1/3-1/2處,佩戴第一牙齒矯治器10時,上述連接位置的輔助支抗部12能夠減小患者口腔內的異物感,佩戴更加舒適。殼狀本體11與輔助支抗部12可以採用一體成型結構或分體成型結構;其中,殼狀本體11與輔助支抗部12可為一體壓膜成型結構或直接3D列印成型結構,也可以通過黏貼、磁吸、卡接等結構進行分體連接成型。
輔助傳導部13設於殼狀本體11與輔助支抗部12之間,用於輔助傳導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本實施例中,輔助傳導部13設於殼狀本體11的前牙區與輔助支抗部12之間,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該輔助傳導部13是設於殼狀本體11與輔助支抗部12之間的間隔孔,該間隔孔將輔助支抗部12與殼狀本體11部分分離,該輔助傳導部13用於將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輔助傳導至輔助支抗部12,且能夠阻擋傳導至輔助支抗部12的反作用力傳導至上頜牙齒的前牙區。進一步地,間隔孔結構的輔助傳導部13設於殼狀本體11前牙區的左側尖牙與右側尖牙之間,輔助傳導部13沿牙弓方向的長度為前牙區至少一顆牙齒近遠中方向的長度,上述結構的間隔孔能夠有效隔離輔助支抗部12和殼狀本體11前牙區,有效阻擋傳導至輔助支抗部12的反作用力傳導至上頜牙齒的前牙區。
第一牙齒矯治器10佩戴於上頜牙齒時,輔助支抗部12與上頜硬齶前區的齶黏膜接觸,使得上頜硬齶前區作為前牙區支抗或前牙區的部分支抗,在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被上頜硬齶吸收或部分吸收。上頜硬齶劃分有鄰近唇側的上頜硬齶前區和遠離唇側的上頜硬齶後區,第一牙齒矯治器10佩戴於上頜牙齒時,本實施例的輔助支抗部12朝向上頜硬齶前區沿伸並接觸上頜硬齶前區的齶黏膜。
具體地說,將第一牙齒矯治器10佩戴於上頜牙齒時,殼狀本體11的幾何結構使得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向遠中方向移動的至少一顆牙齒產生一個與殼狀本體11的矯治力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該反作用力全部或部分經殼狀本體11傳導至輔助支抗部12,輔助支抗部12吸收上述全部或部分的反作用力,並將上述全部或部分的反作用力傳導至與輔助支抗部12接觸的上頜硬齶前區,使得上頜硬齶前區作為前牙區支抗或前牙區的部分支抗,使得前牙區支抗得以增加,在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最終被上頜硬齶吸收或部分吸收,從而能夠保持前牙區牙齒的相對位置,避免前牙向唇側傾斜的現象。
參照圖1,輔助支抗部12包括設於上頜硬齶前區的支抗主體部121和左右兩側分別與殼狀本體11連接的支抗連接部122,支抗連接部122左右兩側分別至少設置一個,圖1所示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中,支抗主體部121為大致呈卵圓形的膜片,支抗連接部122左右兩側分別設置一個,支抗連接部122連接在支抗主體部121與殼狀本體11之間,支抗連接部122能夠將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傳導至支抗主體部121。
參照圖2,實施例2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與實施例1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的結構相似,兩者的區別在於,實施例2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中,輔助傳導部13設於殼狀本體11後牙區與輔助支抗部12之間。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輔助傳導部13為殼狀本體11與輔助支抗部12之間設置的間隔孔,間隔孔將輔助支抗部12與殼狀本體11部分分離,圖2中,間隔孔結構的輔助傳導部13形成在殼狀本體11後牙區與輔助支抗部12之間,輔助支抗部12同時連接殼狀本體11前牙區。在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向近中方向傳導時,在輔助傳導部13的輔助作用下,該反作用力全部或部分經殼狀本體11傳導至輔助支抗部12,輔助支抗部12吸收上述全部或部分的反作用力,並將上述全部或部分的反作用力傳導至與輔助支抗部12接觸的上頜硬齶前區,使得前牙區支抗得以增加,從而在實施後牙遠移時能夠保持前牙相對位置,使得前牙區牙齒不會向唇側方向傾斜。
參照圖3,實施例3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中,與殼狀本體11左側連接的支抗連接部122,和/或與殼狀本體11右側連接的支抗連接部122為多個時,支抗連接部122之間的間隔孔即為輔助傳導部13。本實施例中,支抗主體部121通過兩個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左側連接,左側的兩個支抗連接部122之間設有間隔孔,該間隔孔即為左側的輔助傳導部13;支抗主體部121通過兩個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右側連接,右側的兩個支抗連接部122之間設有間隔孔,該間隔孔即為右側的輔助傳導部13。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中,支抗主體部121與殼狀本體11前牙區之間還設有間隔孔結構的輔助傳導部13,該輔助傳導部13與實施例1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中的輔助傳導部13的結構相同或類似。本實施例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在輔助支抗部12和輔助傳導部13的作用下,同樣能夠將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傳導至與輔助支抗部12接觸的上頜硬齶前區,其作用方式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的作用方式相似,在此不予贅述。
殼狀本體11左側和右側連接的支抗連接部122的數量越多越有利反作用力的傳導,但支抗連接部122的數量增加,導致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的連接寬度減小,連接寬度過小的支抗連接部122不利於反作用力的傳導。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的連接寬度大於等於2mm,即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舌側齦緣處或鄰近齦緣處的連接寬度大於等於2mm,以使輔助支抗部12具有較佳的力傳導作用。
位於殼狀本體11左側的支抗連接部122的數量和殼狀本體11右側的支抗連接部122的數量可以相同或不同,位於殼狀本體11左側的輔助傳導部13的數量和殼狀本體11右側的輔助傳導部13的數量可以相同或不同。
如圖4所示,實施例4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中,支抗主體部121通過兩個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左側後牙區連接,左側的兩個支抗連接部122之間設有間隔孔結構的輔助傳導部13;支抗主體部121通過一個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右側後牙區連接;支抗主體部121與殼狀本體11前牙區之間還設有間隔孔結構的輔助傳導部13。本實施例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同樣能夠將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傳導至與輔助支抗部12接觸的上頜硬齶前區,在此不予贅述。
如圖5所示,實施例5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中,支抗主體部121通過一個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左側後牙區連接;支抗主體部121通過兩個支抗連接部122與殼狀本體11右側後牙區連接,右側的兩個支抗連接部122之間設有間隔孔結構的輔助傳導部13;支抗主體部121與殼狀本體11前牙區之間還設有間隔孔結構的輔助傳導部13。本實施例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同樣能夠將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傳導至與輔助支抗部12接觸的上頜硬齶前區,在此不予贅述。
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支抗主體部121面向上頜硬齶前區一側的表面與上頜硬齶前區的表面形狀適配,表面形狀適配可以為凹凸匹配的方式,即支抗主體部121與上頜硬齶前區的形狀凹凸匹配,使佩戴更加貼合,舒適性增加,同時也有利於反作用力的傳導和支抗的增加。
參照圖6,本創作實施例6提供一種第二牙齒矯治器20,該第二牙齒矯治器20包括牙套主體21和保持部22。
牙套主體21設有若干容納上頜牙齒的腔體,並劃分有前牙區和後牙區,牙套主體21具有使前牙內收的幾何結構。牙套主體21的前牙區可用於容納上頜牙齒的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牙套主體21的後牙區可用於容納上頜牙齒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保持部22分別與牙套主體21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處連接,第二牙齒矯治器20在第一牙齒矯治器10佩戴結束後佩戴於上頜牙齒上,使得進行前牙內收時,使得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作為整體支抗,且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遠中方向移動到位後保持其位置不變。
具體地說,第一牙齒矯治器10佩戴結束後,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遠中方向移動到位,再將第二牙齒矯治器20佩戴於上頜牙齒時,牙套主體21的幾何結構產生使前牙內收的矯治力,前牙內收產生與牙套主體21的矯治力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該反作用力經牙套主體21向後牙區牙齒傳導,並使後牙區牙齒具有向近中方向移動的趨勢,保持部22的保持作用使得作為整體支抗的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的位置得以保持不變,降低或消除了前牙內收產生的反作用力對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的影響,保持後牙區牙齒位置不變。
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保持部22分別與牙套主體21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齦緣處或舌側鄰近齦緣處連接,舌側鄰近齦緣處優選為整個牙冠高度距離齦緣的1/3-1/2處,上述連接位置的保持部22能夠減小患者口腔內的異物感,佩戴更加舒適。保持部22與牙套主體21連接處的長度優選為牙套主體21的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近遠中方向的長度,使保持部22與牙套主體21之間具有較佳的連接強度,保持部22不僅具有較佳的保持力,而且該連接長度使患者口腔內的異物感較小,佩戴更加舒適。牙套主體21與保持部22可以採用一體成型結構或分體成型結構;其中,牙套主體21與保持部22可為一體壓膜成型結構或直接3D列印成型結構,也可以通過黏貼、磁吸、卡接等結構進行分體連接成型。
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保持部22為與上齶弧度一致的弓形結構,在對上頜牙齒實施前牙內收時,保持部22的弓形壓縮所產生的張力在上頜後段牙弓產生骨皮質支抗效應,能夠有效削弱或消除前牙內收產生的施加在後牙上的反作用力,在實施前牙內收時保持後牙區牙齒的相對位置。
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7A至圖7C,保持部22上還設有增加穩定性的加強部,加強部優選為至少一個沿頰舌側方向設置,且與保持部22彎曲弧度一致或不同的加強脊221,加強部提高了保持部22的穩定性,提高了抵抗前牙內收產生的反作用力和保持後牙位置不變的能力。
繼續參照圖7A至圖7C,加強脊221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可以為間斷截面或連續截面,該截面為間斷截面時,作為示例,圖7A所示的保持部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包括多個間隔的U型截面,圖7B所示的保持部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包括多個間隔的弧型截面;該截面為連續截面時,作為示例,如圖7C所示,保持部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由多個首尾相連的弧型截面形成,相鄰兩個弧形截面平滑連接,從而形成波浪狀的連續截面。加強脊221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沿保持部22的橫斷面上下設置、沿保持部22的橫斷面以上設置或沿保持部22的橫斷面以下設置,如圖7A所示,加強脊221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沿保持部22橫斷面以上設置,如圖7B所示,加強脊221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沿保持部22橫斷面以下設置,如圖7C所示,加強脊221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沿保持部22橫斷面上下設置,上述不同的設置方式均提高了保持部22的穩定性和保持後牙位置不變的能力。加強脊221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優選為弧型或半封閉的多邊形,該結構的加強脊221能有效提高保持部22的弓形壓縮產生的張力,提高削弱或消除前牙內收的反作用力的能力。
本創作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牙齒矯治系統,該牙齒矯治系統包括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具有使牙齒從初始位置逐漸重新定位至目標位置的幾何形狀。下面對本實施例的一組牙齒矯治套組進行詳細描述。
牙齒矯治套組包括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下頜牙齒矯治器30,上頜牙齒矯治器為上述實施例1-6中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和第二牙齒矯治器20,下頜牙齒矯治器30包括用於包裹下頜牙齒的下頜殼狀本體31,下頜殼狀本體31可以具有使下頜牙齒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的幾何結構,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上頜牙齒矯治器相配合分別對上頜牙齒和下頜牙齒進行矯治。
參照圖8,實施例7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中,下頜殼狀本體31包括下頜前牙區和下頜後牙區,下頜殼狀本體31的下頜前牙區可用於容納下頜牙齒的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下頜殼狀本體31的下頜後牙區可用於容納下頜牙齒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下頜殼狀本體31上還設有利用牙弓骨皮質增加支抗的下頜支撐部32,下頜支撐部32設於下頜前牙區,本實施例中,下頜支撐部32與下頜殼狀本體31的前牙區舌側處連接在一起,下頜支撐部32大致呈板狀或片狀結構。在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上頜牙齒矯治器相配合分別對上頜牙齒和下頜牙齒進行矯治時,作為上頜牙齒矯治器的第一牙齒矯治器10對上頜牙齒實施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移動產生的全部或部分反作用力經第一牙齒矯治器10的殼狀本體11上設置的輔助支抗部12傳導至上頜硬齶前區,使得反作用力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下頜牙齒矯治器30對下頜牙齒實施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向遠中方向移動的至少一顆牙齒產生一個與下頜殼狀本體31的矯治力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該反作用力使下頜牙齒前牙區的牙齒產生向唇側傾斜的趨勢,下頜殼狀本體31上的下頜支撐部32利用牙弓骨皮質支抗效應削弱或消除了下頜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傳導至下頜殼狀本體31前牙區的反作用力,下頜支撐部32增加了下頜牙齒矯治器30對下頜牙齒實施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的支抗,從而保持下頜前牙區的牙齒的相對位置,防止下頜前牙區牙齒向唇側傾斜。
參照圖9,實施例8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和實施例7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的結構相似,兩者的區別在於,實施例8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中,下頜支撐部32與下頜前牙區之間還設有下頜間隙部33,下頜間隙部33將下頜前牙區與下頜支撐部32分開,本實施例的下頜支撐部32大致呈杆狀結構,上述結構的下頜支撐部32同樣能夠增加下頜牙齒矯治器30對下頜牙齒實施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的支抗,從而保持下頜前牙區牙齒的相對位置,防止下頜前牙區牙齒向唇側傾斜。
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一系列不同的多組牙齒矯治套組能夠將牙齒從初始位置逐漸移動至目標矯治位置,其中牙齒矯治套組為實施例7和實施例8中的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下頜牙齒矯治器30同時使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進行矯治。初始位置為患者進行就醫時採集的數位化模型相對位置,目標矯治位置為經過醫生及醫學設計人員根據患者訴求及口內情況進行最終矯治效果的位置體現,由於個體差異,不同患者的口內情況均不相同,需要逐漸將牙齒從初始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在此過程中需要一系列不同的多組牙齒矯治器對牙齒進行佩戴矯治。對於需要進行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的患者,在進行牙齒矯治套組的佩戴時,其中上頜後牙遠移產生的反作用力的全部或部分在輔助傳導部13的輔助作用下經殼狀本體11傳導至輔助支抗部12,進一步傳導至與輔助支抗部12接觸的上頜硬齶前區,使得上頜硬齶前區作為前牙區支抗或前牙區部分支抗,上述反作用力最終被上頜硬齶吸收或部分吸收,從而能夠保持前牙區牙齒的相對位置,避免上頜前牙向唇側傾斜的現象。同時下頜支撐部32增加了下頜牙齒矯治器30對下頜牙齒實施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的支抗,從而保持下頜前牙區牙齒的相對位置,防止下頜前牙區牙齒向唇側傾斜。
本創作實施例還提供另一種牙齒矯治系統,該牙齒矯治系統包括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具有使牙齒從初始位置逐漸重新定位至目標位置的幾何形狀。下面對本實施例的一組牙齒矯治套組進行詳細描述。
牙齒矯治套組包括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下頜牙齒矯治器30,上頜牙齒矯治器為上述實施例中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包括第一牙齒矯治器10和第二牙齒矯治器20,下頜牙齒矯治器30包括用於包裹下頜牙齒的下頜殼狀本體31,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上頜牙齒矯治器相配合分別對上頜牙齒和下頜牙齒進行矯治。下頜殼狀本體31可以是如實施例7和實施例8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在此不予贅述。
本創作一些實施例中,一系列不同的多組牙齒矯治套組能夠將牙齒從初始位置逐漸移動至目標矯治位置,其中牙齒矯治套組為實施例7和實施例8中的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下頜牙齒矯治器30同時使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進行矯治。初始位置為患者進行就醫時採集的數位化模型相對位置,目標矯治位置為經過醫生及醫學設計人員根據患者訴求及口內情況進行最終矯治效果的位置體現,由於個體差異,不同患者的口內情況均不相同,需要逐漸將牙齒從初始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在此過程中需要一系列不同的多組牙齒矯治器對牙齒進行佩戴矯治。對於需要進行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並且前牙區牙齒向舌側方向內收的患者,在進行牙齒矯治套組的佩戴時,其中首先對上頜牙齒佩戴第一牙齒矯治器10,使得上頜後牙遠移產生的反作用力的全部或部分在輔助傳導部13的輔助作用下經殼狀本體11傳導至輔助支抗部12,進一步傳導至與輔助支抗部12接觸的上頜硬齶前區,使得上頜硬齶前區作為前牙區支抗或前牙區部分支抗,上述反作用力最終被上頜硬齶吸收或部分吸收,從而能夠保持前牙區牙齒的相對位置,避免上頜前牙向唇側傾斜的現象。同時下頜支撐部32增加了下頜牙齒矯治器30對下頜牙齒實施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的支抗,從而保持下頜前牙區牙齒的相對位置,防止下頜前牙區牙齒向唇側傾斜。當上頜後牙區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到位後,對上頜牙齒進行第二牙齒矯治器20的佩戴,使得第一牙齒矯治器10後牙遠移到位後,進行前牙內收,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作為整體支抗,保持後牙區牙齒位置不變。
上述兩個實施例的牙齒矯治系統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一牙齒矯治器10時提供前牙支抗,且與下頜牙齒矯治器30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後牙遠移的目標位置,實施後牙遠移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優選是如實施例7和實施例8所示的帶下頜支撐部32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以增加前牙支抗;之後使用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二牙齒矯治器20時提供後牙支抗,與下頜牙齒矯治器30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前牙內收的目標位置,實施前牙內收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可使用正常佩戴的牙齒矯治器,該正常佩戴的牙齒矯治器例如是不帶下頜支撐部32的下頜牙齒矯治器30。
上列詳細說明係針對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所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創作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案之專利範圍中。
10:第一牙齒矯治器 11:殼狀本體 12:輔助支抗部 121:支抗主體部 122:支抗連接部 13:輔助傳導部 20:第二牙齒矯治器 21:牙套主體 22:保持部 221:加強脊 30:下頜牙齒矯治器 31:下頜殼狀本體 32:下頜支撐部 33:下頜間隙部。
圖1是本創作實施例1的第一牙齒矯治器的仰視圖; 圖2是本創作實施例2的第一牙齒矯治器的仰視圖; 圖3是本創作實施例3的第一牙齒矯治器的仰視圖; 圖4是本創作實施例4的第一牙齒矯治器的仰視圖; 圖5是本創作實施例5的第一牙齒矯治器的仰視圖; 圖6是本創作實施例6的第二牙齒矯治器的仰視圖; 圖7A是本創作一個實施例的第二牙齒矯治器的保持部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7B是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第二牙齒矯治器的保持部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7C是本創作又一實施例的第二牙齒矯治器的保持部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8是本創作實施例7的下頜牙齒矯治器的俯視圖; 圖9是本創作實施例8的下頜牙齒矯治器的俯視圖。
10:第一牙齒矯治器
11:殼狀本體
12:輔助支抗部
121:支抗主體部
122:支抗連接部
13:輔助傳導部

Claims (31)

  1. 一種第一牙齒矯治器,包括殼狀本體,該殼狀本體設置有若干容納上頜牙齒的腔體,該殼狀本體至少具有使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的幾何結構,其特徵在於, 該殼狀本體上還設有後牙區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可吸收其產生反作用力的輔助支抗部,該輔助支抗部連接於該殼狀本體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處; 該殼狀本體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還設有用於輔助傳導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的輔助傳導部,該輔助傳導部設於該殼狀本體的前牙區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或該輔助傳導部設於該殼狀本體後牙區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 第一牙齒矯治器佩戴於上頜牙齒時,該輔助支抗部與上頜硬齶前區的齶黏膜接觸,使得上頜硬齶前區作為前牙區支抗或前牙區部分支抗,在後牙區的至少一顆牙齒向遠中方向移動時產生的反作用力被上頜硬齶吸收或部分吸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輔助傳導部為該殼狀本體與該輔助支抗部之間設置的間隔孔,該間隔孔將該輔助支抗部與該殼狀本體部分分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殼狀本體包括殼狀本體前牙區和殼狀本體後牙區,該輔助傳導部設於該殼狀本體前牙區的左側尖牙與右側尖牙之間,該輔助傳導部沿牙弓方向的長度為該前牙區至少一顆牙齒近遠中方向的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輔助支抗部包括設於上頜硬齶前區的支抗主體部和左右兩側分別與該殼狀本體連接的支抗連接部,該支抗連接部左右兩側分別至少設置一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與該殼狀本體左側連接的該支抗連接部,和/或與該殼狀本體右側連接的該支抗連接部為多個時,該支抗連接部之間的間隔孔即為該輔助傳導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支抗連接部與該殼狀本體的連接寬度大於等於2m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支抗主體部面向上頜硬齶前區一側的表面與上頜硬齶前區的表面形狀適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輔助支抗部連接於該殼狀本體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齦緣處或舌側鄰近齦緣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舌側鄰近齦緣處為整個牙冠高度距離齦緣的1/3-1/2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殼狀本體與該輔助支抗部為一體成型結構或分體成型結構。
  11. 一種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牙齒矯治器和第二牙齒矯治器,該第一牙齒矯治器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 該第二牙齒矯治器包括牙套主體和保持部,該牙套主體設有若干容納上頜牙齒的腔體,該牙套主體具有使前牙內收的幾何結構;該保持部分別與該牙套主體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處連接,該第二牙齒矯治器在該第一牙齒矯治器佩戴結束後佩戴於上頜牙齒上,使得進行前牙內收時,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作為整體支抗,且上頜後牙區左右兩側牙齒遠中方向移動到位後保持其位置不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保持部分別與該牙套主體左右兩側後牙區舌側齦緣處或舌側鄰近齦緣處連接。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舌側鄰近齦緣處為整個牙冠高度距離齦緣的1/3-1/2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保持部為與上齶弧度一致的弓形結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保持部上還設有增加穩定性的加強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加強部為至少一個沿頰舌側方向設置,且與該保持部彎曲弧度一致或不同的加強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加強脊沿矢狀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為間斷截面或連續截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加強脊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沿該保持部的橫斷面上下設置、沿該保持部的橫斷面以上設置或沿該保持部的橫斷面以下設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加強脊截斷面近遠中方向的截面為弧型或半封閉的多邊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保持部與該牙套主體連接處的長度為該牙套主體的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近遠中方向的長度。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牙科器械,其特徵在於,該牙套主體與該保持部為一體成型結構或分體成型結構。
  22. 一種牙齒矯治套組,包括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下頜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上頜牙齒矯治器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第一牙齒矯治器,該下頜牙齒矯治器包括用於包裹下頜牙齒的下頜殼狀本體。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牙齒矯治套組,其特徵在於,該下頜殼狀本體包括下頜前牙區和下頜後牙區,該下頜殼狀本體上還設有利用牙弓骨皮質增加支抗的下頜支撐部,該下頜支撐部設於該下頜前牙區。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牙齒矯治套組,其特徵在於,該下頜支撐部與該下頜前牙區之間還設有下頜間隙部,該下頜間隙部將該下頜前牙區與該下頜支撐部分開。
  25. 一種牙齒矯治套組,包括上頜牙齒矯治器和下頜牙齒矯治器,其特徵在於,該上頜牙齒矯治器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2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牙科器械,該下頜牙齒矯治器包括用於包裹下頜牙齒的下頜殼狀本體。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牙齒矯治套組,其特徵在於,該下頜殼狀本體包括下頜前牙區和下頜後牙區,該下頜殼狀本體上還設有利用牙弓骨皮質增加支抗的下頜支撐部,該下頜支撐部設於該下頜前牙區。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牙齒矯治套組,其特徵在於,該下頜支撐部與該下頜前牙區之間還設有下頜間隙部,該下頜間隙部將該下頜前牙區與該下頜支撐部分開。
  28. 一種牙齒矯治系統,包括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其特徵在於,該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包括至少一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至2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牙齒矯治套組,該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具有使牙齒從初始位置逐漸重新定位至目標位置的幾何形狀。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牙齒矯治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一牙齒矯治器時提供前牙支抗,且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後牙遠移的目標位置;之後使用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二牙齒矯治器時提供後牙支抗,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前牙內收的目標位置。
  30. 一種牙齒矯治系統,包括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其特徵在於,該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包括至少一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至2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牙齒矯治套組,該多組牙齒矯治套組具有使牙齒從初始位置逐漸重新定位至目標位置的幾何形狀。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牙齒矯治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一牙齒矯治器時提供前牙支抗,且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後牙遠移的目標位置;之後使用牙齒矯治套組中上頜牙齒矯治器為第二牙齒矯治器時提供後牙支抗,與下頜牙齒矯治器共同作用使得上下頜牙齒同時調整至上下頜前牙內收的目標位置。
TW110202025U 2020-02-26 2021-02-25 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TWM6180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3787.0U CN211750177U (zh) 2020-02-26 2020-02-26 牙齿矫治器、牙科器械、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
CN202020213787.0 2020-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8026U true TWM618026U (zh) 2021-10-11

Family

ID=72911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2025U TWM618026U (zh) 2020-02-26 2021-02-25 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50177U (zh)
TW (1) TWM61802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1228088A1 (en) * 2020-02-26 2022-09-29 Shanghai Smartee Denti-Technology Co., Ltd.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uses thereof
WO2023226794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50177U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76015B1 (en) Osteogenetic-pneumopedic appliance, system, and method
US11504213B2 (en) Anterior guidance package, kit, and constructing method thereof
US7661955B2 (en) Dental appliance
CN111281578B (zh) 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牙齿矫治系统
Conley et al. Correction of sever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ith bimaxillary transverse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and maxillomandibular advancement
EP1323393A1 (en) Mouthpiece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device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using the mouthpiece
KR20150032180A (ko) 하악 전돌자의 ⅲ급 문제를 해결하기 위한 구강 기기, 시스템 및 방법
AU2019466288B2 (en) Mandibular positioning facial retrognathism orthodontic system and design method thereof
TWI763289B (zh)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TWM618026U (zh) 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CN215458810U (zh) 齿列矫正牙套
WO2021170101A1 (zh) 牙齿矫治器、牙科器械、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以及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Singh et al. Habit Breaking Appliance For Tongue Thrusting-A Modification.
CN209984332U (zh) 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
CN213607024U (zh) 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及矫治系统
Teixeira et al.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open bite using CTOR Plates
TWI830228B (zh)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CN220360466U (zh) 一种牵引支抗装置组件
WO2021052337A1 (zh) 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
Prakash et al. Slow expansion in cleft patient with quad-helix
CN115770118A (zh) 一种适用于高角患者的安氏iii类功能矫治器及制造方法
Teixeira et al. Stimulating Cortical Drift for Non-Invasive and Efficient Treatment of a Skeletal Class III Patient
KR20240019082A (ko) 쉘형 치과 기구
Rondeau Herbst App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