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8278U - 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 Google Patents

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8278U
TWM608278U TW109209457U TW109209457U TWM608278U TW M608278 U TWM608278 U TW M608278U TW 109209457 U TW109209457 U TW 109209457U TW 109209457 U TW109209457 U TW 109209457U TW M608278 U TWM608278 U TW M6082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locomotive
engine
catalytic converter
exhaust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孫振庭
黃玟誠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9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8278U/zh
Publication of TWM608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827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具有一前輪、一後輪、一車體框架、及一引擎之機車上,該排氣裝置包括:二排氣前管、一排氣集合管、一排氣管、及一消音器。其中,二排氣前管之前端分別與引擎之二排氣口連通;排氣集合管之前端與二排氣前管之後端連通;排氣管之前端與排氣集合管之後端連通,排氣管上依序設置有一上游含氧感知器及一第一觸媒轉換器;消音器之前端與排氣管之後端連通。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至少一部分該排氣集合管係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之垂直線前方,且位於該引擎之汽缸頭後方。藉此,除了可提升引擎啟動後的初始排放溫度至觸媒轉換器的工作溫度,進而提升引擎啟動初始階段的廢氣淨化效果;且第一觸媒轉換器的設置位置可抑制機車在上下方向尺寸大型化。

Description

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尤指一種適用於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目前機車四行程引擎排氣裝置內所配置之觸媒轉換器,係於金屬筒體上披覆觸媒,觸媒轉換器含有白金(Pt)、及鈀(Pd)等貴金屬,藉由該等貴金屬可將引擎所燃燒不完全而產生之空氣污染物質,如廢氣中的一氧化碳(CO)及碳氫化合物(HC)等氧化成無害的二氧化碳(CO2)及水(H2O),而廢氣中的氮氧化合物(NOX),則是經由觸媒轉換器所含之貴金屬銠(Rh)還原成無害的氮(N2)及氧(O2),以達到淨化引擎廢氣中之空氣污染物質。
因環保法規日趨嚴苛,跨坐型機車需長時間維持排氣淨化的初始性能,因此觸媒轉換器的尺寸不斷的往大型化發展。而觸媒轉換器大型化的結果,即是難以縮小觸媒轉換器整體之上下方向的尺寸,故難以一面確保地面與觸媒轉換器有足夠的分隔距離,一面抑制機車之上下方向尺寸的大型化。
創作人緣因於此,本於積極發明創作之精神,亟思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利用引擎下方的排氣管上設置第一觸媒轉換器,並將第二觸媒轉換器設置於消音器內,可抑制機車在上下方向尺寸大型化,幾經研究實驗終至完成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利用引擎下方的排氣管上設置第一觸媒轉換器,並將第二觸媒轉換器設置於消音器內,除了可提升引擎啟動後的初始排放溫度至觸媒轉換器的工作溫度,進而提升引擎啟動初始階段的廢氣淨化效果;且第一觸媒轉換器的設置位置可抑制機車在上下方向尺寸大型化。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具有一前輪、一後輪、一車體框架、及一引擎之機車上,該排氣裝置包括:二排氣前管、一排氣集合管、一排氣管、及一消音器。其中,二排氣前管之前端分別與該引擎之二排氣口連通;排氣集合管之前端與該二排氣前管之後端連通;排氣管之前端與排氣集合管之後端連通,排氣管上依序設置有一上游含氧感知器及一第一觸媒轉換器;消音器之前端與排氣管之後端連通。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至少一部分該排氣集合管係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之垂直線前方,且位於該引擎之汽缸頭後方。
上述消音器內可設置一第二觸媒轉換器,以增加淨化引擎廢氣中空氣污染物質之效果。
此外,上述排氣集合管、排氣管、上游含氧感知器及第一觸媒轉換器皆設置於引擎下方左右二側的其中一側。
上述消音器之後端可具有二尾管或是僅有一尾管,該尾管可用以排放引擎之廢氣至外界大氣。
上述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由機車之右方觀察,引擎之汽缸頭可大致呈水平方式設置於該引擎之前端。另外,消音器可位於該引擎之後方。又,上游含氧感知器之設置位置可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下方,其可避免機車於行駛中前輪所帶動的異物造成之傷害。
上述機車可更包括有一後搖臂,該後搖臂係連接後輪與車體框架,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該後搖臂可位於該引擎之後方。
上述排氣管上可設置有一下游含氧感知器,其位於該第一觸媒轉換器之下游,且位於第二觸媒轉換器之上游。亦即,本創作在第一觸媒轉換器之上游及下游分別設置一上游含氧感知器及一下游含氧感知器,二含氧感知器可採用同一控制裝置分別偵測二含氧感知器所回饋的訊號來調整引擎噴射系統,進而可達到減緩觸媒轉換器劣化之效果。
上述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至少一部分第二觸媒轉換器可外露於該消音器,也可全部第二觸媒轉換器皆設置於該消音器內。
上述第一觸媒轉換器之有效轉化容積大於該第二觸媒轉換器之有效轉化容積。
上述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由機車之右方觀察,該排氣集合管可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之垂直線前方。
上述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由機車之右方觀察,該第一觸媒轉換器可位於該引擎的下方,且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之垂直線後方。
以上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範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新型的申請專利範圍。而有關本新型的其他目的與優點,將在後續的說明與圖示加以闡述。
請參閱圖1及圖2,其分別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側視示意圖、及圖1之部分放大圖。本實施例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具有一前輪10、一後輪19、一車體框架12、一後搖臂18、及一引擎15之機車上,該排氣裝置20包括有:二排氣前管211,212、一排氣集合管22、一排氣管27、一消音器28、及二尾管291,292。其中,後搖臂18係連接該後輪19與車體框架12,二排氣前管211,212之前端分別與引擎15之二排氣口連通,排氣集合管22之前端與二排氣前管211,212之後端連通,排氣管27之前端與排氣集合管22之後端連通,排氣管27上依序設置有一上游含氧感知器23、一第一觸媒轉換器24、及一下游含氧感知器25,消音器28之前端與排氣管27之後端連通,消音器28內設置有一第二觸媒轉換器26,二尾管291,292位於消音器28之後端,該二尾管291,292用以排放引擎15燃燒後之廢氣至外界大氣。在本實施例中,排氣集合管22、排氣管27、上游含氧感知器23及第一觸媒轉換器24皆設置於引擎15下方的右側。
如圖二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由機車之右方觀察,至少一部分該排氣集合管22係位於引擎15之曲軸中心151之垂直線C1前方,且位於引擎15之汽缸頭13後方。且引擎15之汽缸頭13與汽缸14係大致呈水平方式設置於引擎15之前端,消音器28位於引擎15之後方,而後搖臂18位於引擎15之後方。此外,下游含氧感知器25位於第一觸媒轉換器24之下游,且位於第二觸媒轉換器26之上游。另外,第一觸媒轉換器24係位於引擎15的下方,且位於引擎15之曲軸中心151之垂直線C1後方。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上游含氧感知器23係位於該引擎15之曲軸中心151下方,其可避免機車於行駛中前輪10所帶動的異物造成之傷害。另外,該第一觸媒轉換器24之有效轉化容積大於該第二觸媒轉換器26之有效轉化容積,且第二觸媒轉換器26係全部容設於該消音器28內。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媒轉換器24之上游及下游分別設置一上游含氧感知器23及一下游含氧感知器25,二含氧感知器23,25採用同一控制裝置分別偵測二含氧感知器23,25所回饋的訊號來調整引擎噴射系統,進而可達到減緩第一觸媒轉換器24與第二觸媒轉換器26劣化之效果。
圖3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之二排氣前管與排氣集合管連接之側視示意圖,請一併參閱圖1,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該排氣集合管22係位於該引擎15之曲軸中心151之垂直線C1前方。
圖4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之第二觸媒轉換器側視示意圖,本實施例之配置結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差異僅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二觸媒轉換器261及消音器281與第一實施例之第二觸媒轉換器26及消音器28的結構有些許差異。本實施例之第二觸媒轉換器261有部分外露於該消音器281外,而第一實施例之第二觸媒轉換器26全部容設於該消音器28內,其餘的配置結構則完全相同。因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之差異僅在第二觸媒轉換器26,261及消音器28,281,故圖4之圖式有省略下游含氧感知器25,特予說明。
上述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利用引擎15下方的排氣管27上設置第一觸媒轉換器24,並將第二觸媒轉換器26容設於消音器28內或部分第二觸媒轉換器261容設於消音器281,除了可提升引擎15啟動後的初始排放溫度至第一觸媒轉換器24的工作溫度,進而提升引擎15啟動初始階段的廢氣淨化效果;且第一觸媒轉換器24的設置位置可抑制機車在上下方向尺寸大型化。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0:前輪 12:車體框架 13:汽缸頭 14:汽缸 15:引擎 151:曲軸中心 18:後搖臂 19:後輪 20:排氣裝置 211:排氣前管 212:排氣前管 22:排氣集合管 23:上游含氧感知器 24:第一觸媒轉換器 25:下游含氧感知器 26:第二觸媒轉換器 261:第二觸媒轉換器 27:排氣管 28:消音器 281:消音器 291:尾管 292:尾管 C1:曲軸中心之垂直線
圖1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2係圖1之部分放大圖。 圖3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之二排氣前管與排氣集合管連接之側視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之第二觸媒轉換器側視示意圖。
12:車體框架
13:汽缸頭
14:汽缸
15:引擎
151:曲軸中心
18:後搖臂
19:後輪
20:排氣裝置
211:排氣前管
212:排氣前管
22:排氣集合管
23:上游含氧感知器
24:第一觸媒轉換器
25:下游含氧感知器
26:第二觸媒轉換器
27:排氣管
28:消音器
291:尾管
292:尾管
C1:曲軸中心之垂直線

Claims (10)

  1. 一種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係設置於一具有一前輪、一後輪、一車體框架、及一引擎之機車上,該排氣裝置包括: 二排氣前管,其前端分別與該引擎之二排氣口連通; 一排氣集合管,其前端與該二排氣前管之後端連通; 一排氣管,其前端與該排氣集合管之後端連通,該排氣管上依序設置有一上游含氧感知器及一第一觸媒轉換器;以及 一消音器,其前端與該排氣管之後端連通;其中,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至少一部分該排氣集合管係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之垂直線前方,且位於該引擎之汽缸頭後方。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該消音器內設置有一第二觸媒轉換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該消音器之後端具有二尾管,用以排放廢氣至大氣。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該引擎之汽缸頭大致呈水平方式設置於該引擎之前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該消音器位於該引擎之後方。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該機車更包括有一後搖臂,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該後搖臂位於該引擎之後方。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該排氣管上設置有一下游含氧感知器,其位於該第一觸媒轉換器之下游,且位於該第二觸媒轉換器之上游。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至少一部分該第二觸媒轉換器外露於該消音器。
  9. 如請求項2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該第一觸媒轉換器之有效轉化容積大於該第二觸媒轉換器之有效轉化容積。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其中,由該機車之右方觀察,該第一觸媒轉換器係位於該引擎的下方,且位於該引擎之曲軸中心之垂直線後方。
TW109209457U 2020-07-23 2020-07-23 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TWM608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457U TWM608278U (zh) 2020-07-23 2020-07-23 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457U TWM608278U (zh) 2020-07-23 2020-07-23 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8278U true TWM608278U (zh) 2021-03-01

Family

ID=7603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457U TWM608278U (zh) 2020-07-23 2020-07-23 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8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90189A1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及び排気浄化方法
KR101795394B1 (ko) 배기 시스템 및 우레아 공급량 제어 방법
CN105402007A (zh) 柴油车箱式后处理总成
WO2011090190A1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及び排気浄化方法
JP2007291980A (ja) 排気浄化装置
JP2007040149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KR20130040269A (ko) 배기 정화 필터, 매연 필터 재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10180861A (ja) 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2006242020A (ja) 排気浄化装置
JP2011043160A (ja) ディーゼル自動車の排気装置
JP2009019556A (ja) 排気浄化装置
JP5020185B2 (ja) 排気浄化装置
JP2010038034A (ja) 排気浄化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20128938A (ko) 차량용 매연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기 장치
CN101180455A (zh) 用于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再生的方法
JP2008240552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TWM608278U (zh) 機車排氣裝置之配置結構
KR101022018B1 (ko) 엔진의 배기 가스 정화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용 엔진
CN209510425U (zh) 一种dpf可拆的柴油车箱式后处理总成
CN213870018U (zh) 摩托车排气装置的配置结构
JP2004204700A (ja) 排気浄化装置
JP2010031719A (ja) 排気浄化装置
JP7211174B2 (ja) 排気管構造および車両
CN216077276U (zh) 一种摩托车尾气后处理系统
KR100303978B1 (ko) 자동차의린번엔진용배기후처리시스템및그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