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7816U - 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7816U
TWM597816U TW109202017U TW109202017U TWM597816U TW M597816 U TWM597816 U TW M597816U TW 109202017 U TW109202017 U TW 109202017U TW 109202017 U TW109202017 U TW 109202017U TW M597816 U TWM597816 U TW M59781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feature
fixing
base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2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琳
楊晶晶
Original Assignee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2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7816U/zh
Publication of TWM597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781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一種保持裝置,包括一固定座、一保持座及一繩輪。該固定座包括一固定座體及一錨件結構,該錨件結構連接於該固定座體且可呈一第一狀態或一第二狀態。該保持座包括一保持座體,該保持座體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於該固定座體且連接於一拉繩。該繩輪可選擇性轉動地設置於該保持座體內,該拉繩以可與該繩輪同步轉動的方式繞經該繩輪。

Description

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本創作關於一種保持裝置,特別是有關一種適用於一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一般操作窗簾的拉繩或珠鏈之型態大致區分為線狀及環狀,其中環狀的拉繩或珠鏈在未被固定的情況下,當風從窗口吹進室內時,拉繩或珠鏈有可能隨風飄動而碰撞牆壁或其他物品,產生噪音,或者因飄動而勾扯到窗簾附近的其他物品。此外,環狀的拉繩或珠鏈也有可能在不當操作時產生安全隱患,例如兒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小心將環狀的拉繩或珠鏈纏繞到脖子上,有發生窒息的危險。
因此,本創作提供一種安全且便於安裝、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創作提供一種適用於一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包括一固定座、一保持座及一繩輪。該固定座包括一固定座體及一錨件結構,該錨件結構連接於該固定座體,該錨件結構相對該固定座體呈一第一狀態或一第二狀態。該保持座包括一保持座體,該保持座體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於該固定座體,其中該保持座體連接於該拉繩。該繩輪可選擇性轉動地設置於該保持座體內,該拉繩以可與該繩輪同步轉動的方式繞經該繩輪。其中,於該錨件結構呈該第二狀態時,該保持座體能相對該固定座體滑動至一組合位置,使該繩輪可相對該保持座體轉動,且該拉繩可與該繩輪同步轉動而相對該保持座體移動;其中,於該錨件結構呈該第一狀態時,該保持座體無法相對該固定座體滑動至該組合位置,且該繩輪無法轉動。
根據一實施例,該錨件結構包括一錨定部及一彈性連接部,該錨定部對應該第一狀態呈一第一走向或對應該第二狀態呈一第二走向,該彈性連接部連接該錨定部與該固定座體,該錨定部藉由該彈性連接部由該第一走向切換至該第二走向。
根據一實施例,該保持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一組裝件,該第一固定部連接於該錨件結構之該彈性連接部,該第一組裝件用於將該第一固定部固定於一固定物,藉以使該固定座體固定於該固定物,且該第一組裝件於該第一固定部固定於該固定物的過程中抵壓該第一固定部,以使該彈性連接部形變。
根據一實施例,該保持座更包括一卡掣結構,對應該保持座體之一容置空間設置,其中該卡掣結構包括一卡掣部、一受抵特徵及一彈性臂部。該卡掣部相對該保持座體呈一卡掣狀態或一解掣狀態,該受抵特徵連接於該卡掣部,該彈性臂部連接該卡掣部與該保持座體,呈該第二走向的該錨定部能進入該保持座體並推抵該受抵特徵,使該卡掣部藉由該彈性臂部由該卡掣狀態切換至該解掣狀態。
根據一實施例,該固定座更包括一第一卡合特徵,該保持座更包括一第二卡合特徵,該第一卡合特徵設置在該固定座體上,該第二卡合特徵設置在該保持座體上。其中,當該保持座體相對該固定座體滑動至該組合位置時,該第二卡合特徵卡合於該第一卡合特徵,以阻止該保持座體沿一第一脫離方向脫離該固定座體。
根據一實施例,該固定座更包括至少一第一滑動特徵,該保持座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滑動特徵,該至少一第一滑動特徵設置在該固定座體上,該至少一第二滑動特徵設置在該保持座體上。其中,該至少一第二滑動特徵沿所對應的該至少一第一滑動特徵以一組裝方向相對該固定座體移動。
綜上所述,在本創作保持裝置的固定座未鎖附於固定物之前,錨件結構是呈該第一狀態,此時保持座的止擋特徵便能止擋呈該第一狀態的錨件結構,使保持座的卡掣結構相對保持座體呈一卡掣狀態並阻止窗簾拉繩移動,進而避免呈收合狀態的簾體在窗簾的運送過程中或在窗簾系統未安裝於固定物之前非期望地展開。當本創作保持裝置的固定座鎖附於固定物時,由於窗簾拉繩處於張緊狀態,因此能夠有效避免窗簾拉繩勾扯到其他物品的風險,也可以避免兒童的頭部穿過窗簾拉繩之間,使兒童不會有因脖子被窗簾拉繩纏繞而導致窒息的風險。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以下實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而非對本創作加以限制。此外,在下列各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
本創作通篇說明書與前附的權利要求中會使用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元件。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組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組件。在下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包含”、“含有”與“包括”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含有但不限定為…”之意。
應瞭解到,當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個元件 “上”或“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時,它可以直接在此另一元件或直接連接到此另一元件,或者兩者之間存在有插入的元件。相反地,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個元件 “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時,兩者之間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
須知悉的是,以下所舉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下,將數個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徵進行替換、重組、混合以完成其他實施例。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窗簾系統2000的示意圖。為達到簡單和清楚之目的,下文將省略一些元件的描述。在一實施例中,窗簾系統2000包含簾體2001、一上樑2002、一呈環狀的拉繩2004及一保持裝置1000。上樑2002設置有包含繩輪的控制機構,簾體2001連接於上樑2002,拉繩2004繞過位於上樑2002的繩輪及保持裝置1000的繩輪5(如第10圖所示),藉由拉動拉繩2004以驅轉控制機構的繩輪,進而帶動簾體2001的開闔。在此實施例中,保持裝置1000適用的窗簾系統2000為具有複數個葉片的百葉簾,但本創作保持裝置1000的應用可不侷限於圖式所繪示,例如保持裝置1000也可視實際需求而定,以適用於不同窗簾,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簾體2001可例如是但不限於一羅馬簾、一布簾、一蜂巢簾、一百褶簾、或一百葉簾。在一些實施例中,拉繩2004可例如是但不限於一循環式拉繩、一循環式珠鏈。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物6可例如是但不限於、一牆面、一窗框、一額外設置的框架、或一門板之玻璃視窗的邊框。
首先,如第1圖所示,在安裝窗簾系統2000時,利用固定托架(未顯示)將上樑2002固定在固定物6上的所需的位置,接著拉伸拉繩2004使其略呈張緊狀態後決定保持裝置1000在固定物6上的安裝位置B,此時保持裝置1000尚未被固定於固定物6上,保持裝置1000的繩輪5(如第10圖所示)不能轉動,進而限制繞設於其上的拉繩2004移動。接下來,請參閱第2圖,第2圖為根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顯示窗簾系統2000的示意圖,圖中揭示保持裝置1000已被固定於固定物6上,此時繩輪5可自由轉動,使得拉動拉繩2004時,拉繩2004可帶動繩輪5轉動同時相對保持裝置1000產生相對移動,藉此控制簾體2001的開闔。值得一提的是,如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的保持裝置1000在未固定於固定物6的狀態下,拉繩2004無法相對於保持裝置1000移動,可以避免呈收合狀態的簾體2001在運送過程中或在窗簾系統2000未安裝於固定物6之前非期望地展開。而當安裝窗簾系統2000將保持裝置1000安裝於固定物6後,繩輪5可自由轉動,使拉繩2004可受操作而循環往復,同時拉繩2004藉由保持裝置1000而維持張緊狀態,則可避免拉繩2004懸空晃蕩。
以下將詳細說明保持裝置1000的詳細構件及組配。請參閱第3圖至第7圖、第8A圖及第8B圖、第9A圖及第9B圖,第3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1000的示意圖,第4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1000的爆炸示意圖,第5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1000在另一視角的爆炸示意圖,第6圖為第5圖所示固定座1沿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第7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固定座1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第8A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蓋體202的示意圖,第8B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蓋體202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第9A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一第一組裝件3、一第二組裝件4與固定座1的爆炸示意圖,第9B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第一組裝件3與第二組裝件4將固定座1固定於固定物6的示意圖。
首先,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保持裝置1000包括一固定座1及一保持座2,固定座1包括一固定座體10及連接於固定座體10的一錨件結構11。再請參閱第6圖,此錨件結構11包括一錨定部110及一彈性連接部111,其中彈性連接部111用以連接錨定部110與固定座體10。固定座1的錨件結構11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112,所述第一固定部112與彈性連接部111連接,其中彈性連接部111為一具有彈性的結構,因此當錨件結構11受一外力時,彈性連接部111可產生形變。請再次參閱第4圖及第5圖,保持座2可包括一保持座體20,保持座2的保持座體20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於固定座1的固定座體10;其中,保持座體20還可包括一主殼體201與一蓋體202,主殼體201與蓋體202彼此結合而構成保持座體20且形成容置空間200(如第3圖所示)。此外,保持裝置1000更包括一繩輪5與一樞接件7,繩輪5透過樞接件7而可轉動地設置於保持座體20的容置空間200內,拉繩2004通過保持座體20的容置空間200並繞經繩輪5,且繩輪5上具有若干凹槽或凸刺,用以供珠鍊式或繩線式的拉繩2004固定,以確保拉繩2004與繩輪5保持同步轉動,亦即拉繩2004與繩輪5不會產生相對轉動或移動。
請參閱第4圖、第5圖、第8A圖及第8B圖。進一步地,保持座2具有一穿越特徵21及一止擋特徵23,所述穿越特徵21及止擋特徵23設置於保持座體20上,其中,止擋特徵23的一側鄰接於穿越特徵21,且此穿越特徵21可為連通於容置空間200的一通孔,而止擋特徵23可為一凹部。此外,保持座2可更包括一卡掣結構25及一楔形導引特徵26,卡掣結構25設置於蓋體202,楔形導引特徵26設置於穿越特徵21與止擋特徵23之間(如第10圖所示)。其中,卡掣結構25包括一卡掣部250、一彈性臂部251及一受抵特徵252,彈性臂部251連接卡掣部250與蓋體202,受抵特徵252連接於卡掣部250,且受抵特徵252為朝向容置空間200之凸塊。此實施例中,卡掣結構25的卡掣部250係自受抵特徵252朝向繩輪5的方向延伸,但不為所限,卡掣結構25的卡掣部250亦可自彈性臂部251朝向繩輪5的方向延伸。
接著說明保持裝置1000的安裝組配。首先將固定座體1固定於固定物6,在此實施例中,固定座體10可透過至少一組裝件(例如第3圖所示之第一組裝件3與第二組裝件4)固定於固定物6。於此,組裝件可為一螺絲,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前述之安裝位置B位在固定物6上,用以供第一組裝件3對準鑽入固定物6;當決定安裝位置B後,利用第一組裝件3將該第一固定部112固定於固定物6,可將固定座1的固定座體10依第9B圖所示鎖附至固定物6的適當位置。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保持裝置1000更包括一第二固定部101,第二固定部101可為一通孔並設置於固定座1的固定座體10,且第二組裝件4用於將第二固定部101固定於固定物6,即固定座1的固定座體10可分別藉由第一組裝件3與第二組裝件4鎖附於固定物6,使固定座體10不會相對固定物6位移或旋轉。
請參閱第7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錨件結構11的第一固定部112可具有一第一弧形缺口結構113,且固定座1的固定座體10可具有一第二弧形缺口結構100。當第一組裝件3將第一固定部112朝向固定物6壓抵時,第一弧形缺口結構113朝向固定物6的一表面與固定物6的一表面大致平齊,且第一弧形缺口結構113與第二弧形缺口結構100大致相對應而呈環狀。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錨件結構11的第一固定部112可不具有第一弧形缺口結構113,且固定座1的固定座體10也可不具有第二弧形缺口結構100。此外,在此實施例中,錨件結構11的錨定部110設置於彈性連接部111及第一固定部112之間,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固定部112也可設置於錨定部110與彈性連接部111之間。
當固定座1未固定於固定物6時,錨件結構11相對固定座體10呈第一狀態,而錨定部110對應該第一狀態相對固定座體10呈一第一走向Y1(如第9A圖所示),此時錨定部110大致對應於保持座2的止擋特徵23,使得固定座1與保持座2處於無法組裝的狀態(如第10圖所示)。當固定座1固定於固定物6時,錨件結構11相對固定座體10呈第二狀態,而錨定部110對應該第二狀態相對固定座體10呈一第二走向Y2(如第9B圖所示),且第一走向Y1不同於第二走向Y2。此時,錨定部110可直接對準保持座2的穿越特徵21,接著,保持座2沿一組裝方向X3相對固定座1的固定座體10移動,使固定座1與保持座2進入組裝的狀態(如第11圖和第12圖所示)。
在將固定座體10固定於固定物6的過程中,第一組裝件3會將第一固定部112朝向固定物6壓抵,而使錨件結構11受外力,進而使彈性連接部111產生形變,從而使錨件結構11相對固定座體10由第9A圖所示的第一狀態(對應錨定部110的第一走向Y1)切換至第9B圖所示的第二狀態(對應錨定部110的第二走向Y2)。也就是說,錨件結構11的錨定部110可藉由彈性連接部111的形變而由第一走向Y1切換至第二走向Y2。需說明的是,當固定座體10固定於固定物6後,固定座1的錨件結構11中呈第二走向Y2的錨定部110也可能因零件的製造公差、組裝時的誤差或牆面狀態而偏移至穿越特徵21下方的楔形導引特徵26,導致錨定部110前端的斜面碰觸到楔形導引特徵26而未直接對準保持座2的穿越特徵21,例如:當固定物6為不平整的牆面時,此時,錨定部110前端的斜面(或如下文所稱之第一導引結構1100)便可用以導引偏移的錨定部110進入(例如:滑入)穿越特徵21,使得固定座1與保持座2進入組裝的狀態。
需注意的是,第一走向Y1和第二走向Y2相差的角度並沒有特殊限制,只要呈第一走向Y1的錨定部110可使固定座1與保持座2處於未組裝的狀態,且呈第二走向Y2的錨定部110可使固定座1與保持座2進入組裝狀態,其所應用的第一走向Y1和第二走向Y2即在本創作所欲保護的範圍內。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走向Y1和第二走向Y2相差的角度可大於0度至小於90度,例如可介於0~30、0~45度、0~60度或0~75度之間。應理解的是,第一走向Y1和第二走向Y2相差的角度範圍大小也可隨錨定部110的長度而改變。例如,當錨定部110的長度較長時,第一走向Y1和第二走向Y2相差的角度範圍可能較小;當錨定部110的長度較短時,第一走向Y1和第二走向Y2相差的角度範圍可能較大。另外,此實施例以螺絲為第一組裝件3的示例,利用第一組裝件3將固定座體10鎖在固定物6上,使錨件結構11由第一狀態切換至第二狀態,但本創作用以使錨件結構11切換狀態的方式不以此為限,例如錨件結構11的第一固定部112也可透過熱熔固定於固定座體10,透過熱的方式迫使彈性連接部111發生形變,而使錨件結構11由該第一狀態切換至該第二狀態。
進一步地,固定座1更包括至少一第一滑動特徵14,第一滑動特徵14設置在固定座體10內部的至少一側壁上,保持座2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滑動特徵29,第二滑動特徵29設置在保持座體20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滑動特徵14與第二滑動特徵29除了如第4、5圖所示分別為凹凸配合的軌條之外,也可分別為一定位滑柱及一定位滑槽等具有導引作用的配合結構。請參閱第10圖,保持座2的保持座體20可藉由第二滑動特徵29以滑動的方式沿第一滑動特徵14滑動並以組裝方向X3與固定座體10組配。
此外,錨定部110更可具有一第一導引結構1100,受抵特徵252具有對應第一導引結構1100的一第二導引結構2520。在保持座體20滑動進入固定座體10的過程中,第二走向Y2的錨定部110由第10圖所示的位置通過穿越特徵21到達如第12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呈第二走向Y2的錨定部110推抵卡掣結構25的受抵特徵252。進一步,錨定部110的第一導引結構1100在上述過程中與受抵特徵252的第二導引結構2520配合,使受抵特徵252從如第11圖所示位在錨定部110前端被導引至如第12圖所示呈現被錨定部110下壓的狀態。如此一來,卡掣結構25的卡掣部250便能藉由彈性臂部251由如第10圖所示的卡掣狀態切換至如第12圖所示的解掣狀態。
在保持座2未與固定座1組裝時,保持座2的卡掣結構25的卡掣部250相對保持座體20呈一卡掣狀態(如第10圖所示),即卡掣部250卡掣住繩輪5,以使繩輪5無法相對保持座2轉動以限制拉繩2004位移,即當卡掣部250卡掣住繩輪5時,拉繩2004是處於被鎖定的狀態。而在固定座1被固定於固定物6、且保持座2被置入固定座1後,令拉繩2004呈現張緊狀態,同時卡掣結構25的卡掣部250處於第12圖所示的解掣狀態,卡掣部250不再卡掣住繩輪5,此時拉動拉繩2004即可使拉繩2004帶動繩輪5轉動並相對保持座2移動。
此外,本創作之保持裝置1000還可進一步設有避免固定座1與保持座2在組裝之後從不同方向彼此脫離的結構。如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固定座1更包括一第一卡合特徵12,第一卡合特徵12設置在固定座體10上,保持座2更包括一第二卡合特徵27,第二卡合特徵27設置在保持座體20上。當保持座體20相對固定座體10滑動至該組合位置P時,第二卡合特徵27卡合於第一卡合特徵12,以阻止保持座體20沿相反於組裝方向X3的一第一脫離方向X1脫離固定座體10。如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固定座1更可包括一第三卡合特徵13,第三卡合特徵13設置在固定座體10上,保持座2更包括一第四卡合特徵28,第四卡合特徵28設置在保持座體20上。當保持座體20相對固定座體10滑動至該組合位置P時,第四卡合特徵28卡合於第三卡合特徵13,以阻止保持座體20沿垂直於第一脫離方向X1的一第二脫離方向X2脫離固定座體10。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卡合特徵27與第四卡合特徵28可分別為一彈性卡合臂,第一卡合特徵12與第三卡合特徵13可分別對應第二卡合特徵27與第四卡合特徵28而為一卡槽,但本創作不受此限,例如第二卡合特徵27與第四卡合特徵28也可分別為一卡槽,第一卡合特徵12與第三卡合特徵13可分別對應第二卡合特徵27與第四卡合特徵28而為一彈性卡合臂。
在本創作所提供的保持裝置在未鎖附於固定物之前,保持座的止擋特徵能夠止擋呈第一狀態的錨件結構,使保持座的卡掣結構相對保持座體成一卡掣狀態並阻止拉繩移動,進而避免在窗簾的運送過程中呈收合狀態的簾體在窗簾的運送過程中或在窗簾系統未安裝於固定物之前非期望地展開。另一方面,當本創作保持裝置的固定座鎖附於固定物時,由於保持座的保持座體與固定座的固定座體組裝,因此即使在有微風的情況下,繫著拉繩的保持裝置也不會因碰撞牆壁而產生噪音或勾扯到其他物品。同時,當本創作保持裝置的固定座鎖附於固定物時,由於窗簾拉繩處於張緊狀態,因此能夠有效避免兒童的頭部穿過拉繩之間而發生危險。
雖然本創作已以前述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因此,本創作所保護之範圍以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固定座 10:固定座體 100:第二弧形缺口結構 101:第二固定部 11:錨件結構 110:錨定部 1100:第一導引結構 111:彈性連接部 112:第一固定部 113:第一弧形缺口結構 12:第一卡合特徵 13:第三卡合特徵 14:第一滑動特徵 2:保持座 20:保持座體 200:容置空間 201:主殼體 202:蓋體 21:穿越特徵 23:止擋特徵 25:卡掣結構 250:卡掣部 251:彈性臂部 252:受抵特徵 2520:第二導引結構 26:楔形導引特徵 27:第二卡合特徵 28:第四卡合特徵 29:第二滑動特徵 3:第一組裝件 4:第二組裝件 5:繩輪 6:固定物 7:樞接件 1000:保持裝置 2000:窗簾系統 2001:簾體 2002:上樑 2004:拉繩 P:組合位置 B:安裝位置 Y1:第一走向 Y2:第二走向 X1:第一脫離方向 X2:第二脫離方向 X3:組裝方向 A-A:剖面線
第1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窗簾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創作另一實施例顯示窗簾系統的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的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在另一視角的爆炸示意圖。 第6圖為第5圖所示固定座沿剖面線A-A的剖面示意圖。 第7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固定座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第8A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蓋體的示意圖。 第8B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蓋體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第9A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第一組裝件、第二組裝件與固定座的爆炸示意圖。 第9B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第一組裝件與第二組裝件將固定座固定於固定物的示意圖。 第10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處於第一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處於預備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第12圖為根據本創作一實施例顯示保持裝置處於第二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1:固定座
10:固定座體
100:第二弧形缺口結構
101:第二固定部
11:錨件結構
110:錨定部
1100:第一導引結構
111:彈性連接部
112:第一固定部
12:第一卡合特徵
13:第三卡合特徵
14:第一滑動特徵
2:保持座
20:保持座體
21:穿越特徵
23:止擋特徵
25:卡掣結構
250:卡掣部
251:彈性臂部
252:受抵特徵
2520:第二導引結構
26:楔形導引特徵
27:第二卡合特徵
28:第四卡合特徵
5:繩輪
7:樞接件
1000:保持裝置
2004:拉繩
Y1:第一走向
X1:第一脫離方向
X2:第二脫離方向
X3:組裝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適用於窗簾的一拉繩的保持裝置,包括: 一固定座,包括: 一固定座體;及 一錨件結構,連接於該固定座體,該錨件結構相對該固定座體呈一第一狀態或一第二狀態; 一保持座,包括: 一保持座體,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於該固定座體,其中該保持座體連接於該拉繩;及 一繩輪,可選擇性轉動地設置於該保持座體內,該拉繩以可與該繩輪同步轉動的方式繞經該繩輪; 其中,於該錨件結構呈該第二狀態時,該保持座體能相對該固定座體滑動至一組合位置,使該繩輪可相對該保持座體轉動,且該拉繩可與該繩輪同步轉動而相對該保持座體移動; 其中,於該錨件結構呈該第一狀態時,該保持座體無法相對該固定座體滑動至該組合位置,且該繩輪無法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該錨件結構包括: 一錨定部,對應該第一狀態呈一第一走向或對應該第二狀態呈一第二走向;及 一彈性連接部,連接該錨定部與該固定座體,該錨定部藉由該彈性連接部由該第一走向切換至該第二走向。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保持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固定部,連接於該錨件結構之該彈性連接部;及 一第一組裝件,用於將該第一固定部固定於一固定物,藉以使該固定座體固定於該固定物,且該第一組裝件於該第一固定部固定於該固定物的過程中抵壓該第一固定部,以使該彈性連接部形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弧形缺口結構,且該固定座體具有一第二弧形缺口結構; 其中,當該錨定部呈該第二走向時,該第一弧形缺口結構與該第二弧形缺口相對應而概呈環狀。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該錨定部設置於該彈性連接部及該第一固定部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該繩輪上具有複數個凹槽或凸刺,用以固定該拉繩,使該拉繩與該繩輪保持同步轉動。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該保持座更包括: 一穿越特徵,設置於該保持座體上,供該錨定部進入該保持座體,使該保持座體可相對該固定座體移動至該組合位置;及 一止擋特徵,設置於該保持座體上且鄰近該穿越特徵,該止擋特徵用以止擋呈該第一走向的該錨件部,使該保持座體無法相對該固定座體移動至該組合位置。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該保持座更包括: 一楔形導引特徵,設置於該穿越特徵和該止擋特徵之間,用以導引呈該第二走向的該錨定部進入該穿越特徵。
  9. 如請求項2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該保持座更包括一卡掣結構,對應該保持座體之一容置空間設置,其中該卡掣結構包括: 一卡掣部,相對該保持座體呈一卡掣狀態或一解掣狀態; 一受抵特徵,連接於該卡掣部;及 一彈性臂部,連接該卡掣部與該保持座體,呈該第二走向的該錨定部能進入該保持座體並推抵該受抵特徵,使該卡掣部藉由該彈性臂部由該卡掣狀態切換至該解掣狀態。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該錨定部具有一第一導引結構,該受抵特徵具有對應該第一導引結構的一第二導引結構,在該保持座滑動至該組合位置的過程中,該第一導引結構與該第二導引結構配合,以將該受抵特徵由位在該錨定部前端的位置導引至呈現受該錨定部下壓的狀態。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 呈該卡掣狀態的該卡掣部卡掣住該繩輪,以限制該拉繩相對該保持座體移動; 呈該解掣狀態的該卡掣部與該繩輪分離,使該拉繩可帶動該繩輪轉動。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 該固定座更包括一第一卡合特徵,設置在該固定座體上;及 該保持座更包括一第二卡合特徵,設置在該保持座體上; 其中,當該保持座體相對該固定座體滑動至該組合位置時,該第二卡合特徵卡合於該第一卡合特徵,以阻止該保持座體沿一第一脫離方向脫離該固定座體。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 該固定座更包括一第三卡合特徵,設置在該固定座體上;及 該保持座更包括一第四卡合特徵,設置在該保持座體上; 其中,當該保持座體相對該固定座體滑動至該組合位置時,該第四卡合特徵卡合於該第三卡合特徵,以阻止該保持座體沿垂直於該第一脫離方向的一第二脫離方向脫離該固定座體。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 該固定座更包括至少一第一滑動特徵,設置在該固定座體上;及 該保持座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滑動特徵,設置在該保持座體上; 其中,該至少一第二滑動特徵沿所對應的該至少一第一滑動特徵以一組裝方向相對該固定座體移動。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保持裝置,其中呈該第二狀態的該錨件結構能藉由該至少一第二滑動特徵與該至少一第一滑動特徵的配合進入該保持座體。
TW109202017U 2020-02-24 2020-02-24 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TWM597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2017U TWM597816U (zh) 2020-02-24 2020-02-24 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2017U TWM597816U (zh) 2020-02-24 2020-02-24 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7816U true TWM597816U (zh) 2020-07-01

Family

ID=72602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2017U TWM597816U (zh) 2020-02-24 2020-02-24 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7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53649A (en) Blind apparatus
JP6412178B2 (ja) 行程制御装置及びこの行程制御装置を含むカーテン
US7267156B2 (en) Blinds for adjusting illumination
KR101543044B1 (ko) 선택식 틸팅 동작을 하는 가변형 반경 랩 이중-피치의 블라인드
CN100470005C (zh) 用于无绳百叶窗的单向制动器
KR200476345Y1 (ko) 커튼용 싱글 당김 로프 구동 장치
TWI564468B (zh) 窗簾及其致動系統
WO2017164047A1 (ja) スクリーン装置
TW201350667A (zh)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EP2487316B1 (en) Screen apparatus
JP2020504256A (ja) 窓シェード
TWI648460B (zh) 窗簾和其彈簧驅動系統
JP4284716B2 (ja) シャッター用施錠装置
TWM597816U (zh) 適用於窗簾拉繩的保持裝置
JP5246832B2 (ja) 手動操作式シャッターにおけるロック機構
JP5315009B2 (ja) ブラインド
JP5053763B2 (ja) 障子閉鎖装置
JP4696401B2 (ja) ブラインド装置
KR200484451Y1 (ko) 방화문 자동폐쇄장치
KR20090033540A (ko) 블라인드 승강용 와이어 권취장치
JP7199923B2 (ja) 遮蔽装置
JP2000064727A (ja) 上げ下げ窓
JP7219655B2 (ja) コード規制部材
JP7328867B2 (ja) 遮蔽装置
CN109667525B (zh) 窗帘和其弹簧驱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