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5687U - 百葉簾 - Google Patents

百葉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5687U
TWM595687U TW109201079U TW109201079U TWM595687U TW M595687 U TWM595687 U TW M595687U TW 109201079 U TW109201079 U TW 109201079U TW 109201079 U TW109201079 U TW 109201079U TW M595687 U TWM595687 U TW M5956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drawstring
rotating member
rotat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1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羅雷
陳琳
Original Assignee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1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5687U/zh
Priority to CN202020606115.6U priority patent/CN212898257U/zh
Publication of TWM595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5687U/zh
Priority to US17/023,338 priority patent/US11549308B2/en
Priority to JP2020166743A priority patent/JP7025503B2/ja
Priority to AU2020260402A priority patent/AU2020260402B2/en
Priority to NL2026781A priority patent/NL2026781B1/en
Priority to GB2017162.5A priority patent/GB2591549B/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03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with ladder-ta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03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with ladder-tape
    • E06B9/307Details of tilting bars and their oper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2Details of operating devices, e.g. pulleys, brakes, spring drums, dri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6Details of cords, e.g. buckles, drawing kno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8Other details
    • E06B9/384Details of interconnection or interaction of tapes and lamella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8Other details
    • E06B9/388Details of bottom or upper slats or their attach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2Details of operating devices, e.g. pulleys, brakes, spring drums, drives
    • E06B2009/3222Cordless, i.e. user interface without co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2Details of operating devices, e.g. pulleys, brakes, spring drums, drives
    • E06B2009/3225Arrangements to aid the winding of cords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種百葉簾,包括一殼座、一簾體、一葉片角度調整裝置及一第一拉繩。簾體設於殼座下方並包含複數葉片及一下端部,葉片角度調整裝置包含一轉軸組及一梯繩組,轉軸組設置於殼座內,梯繩組包括至少二梯繩連接於轉軸組而受轉軸組的驅動以帶動葉片轉動。第一拉繩通過葉片的前側或後側,此第一拉繩的上端與轉軸組連動設置,下端連接簾體的下端部。當轉軸組被驅轉時,第一拉繩與梯繩組中位在與第一拉繩同側的前經線或後經線,會隨同轉軸組被驅轉的過程而全程同動地從殼座被釋出或被收入殼座,且葉片及下端部隨轉軸組的轉動而全程同動地轉動。

Description

百葉簾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百葉簾,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使葉片閉合良好的百葉簾。
常見的百葉簾,大多具有上樑、下樑以及設置於上樑及下樑之間的複數葉片。其操作模式包含升降開合及改變葉片角度,升降開合可以改變整體葉片遮蔽的範圍,改變葉片角度則可以調節葉片與葉片之間的間隙大小以調整光線穿過的程度。
然而現有百葉簾,尤其是無外露操作拉繩的百葉簾,在調節葉片與葉片之間的間隙時,往往無法達到完全閉合的狀態,亦即無法達到完全遮光的效果。例如:僅具有傳統梯繩的百葉簾,葉片容易有左右排列不整齊的情況發生,在將葉片完全閉合時,會在左右兩側產生不規則的漏光縫隙;又例如:同時具有梯繩及升降繩的百葉簾,當百葉簾被完全展開後,升降繩的長度即被固定而不再改變,此時若要將葉片翻轉至完全閉合的位置,升降繩的固定長度將對下樑的翻轉產生限制,尤其是升降繩配置在葉片前、後的百葉簾, 其前、後升降繩在簾體完全展開後長度即固定,之後再進一步使梯繩的兩條經線產生上下的錯位動作、以期將葉片翻轉至完全閉合位置時,由於升降繩的長度不會隨梯繩的兩條經線的上下錯位而產生變化,使得下樑因此受升降繩的固定長度所限制而無法隨梯繩翻轉至完全閉合位置,連帶影響靠近下樑位置的葉片也無法隨梯繩翻轉至完全閉合位置,使葉片閉合效果不如預期。
有鑑於上述習知的問題,本創作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百葉簾,其能在調整葉片角度的過程中使簾體的下端部隨同葉片的轉動而全程轉動,亦即使簾體的下端部不受拉繩長度固定的限制,以解決現有百葉簾之葉片閉合不良及產生漏光現象的問題。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一種百葉簾,包括:一殼座、一簾體、一葉片角度調整裝置及一第一拉繩。此殼座概呈長方體,並定義有一長軸及與此長軸垂直相交並位於同一水平面之一短軸,以及與此長軸垂直相交並與前述水平面之法線相同方向的一縱軸,其中,長軸通過殼座的左右兩端,短軸通過殼座的前後兩側,縱軸通過殼座的上下兩側。簾體設置於殼座的下方,此簾體包含複數葉片及一下端部,下端部位於葉片的最下方並與殼座對應設置。葉片角度調整裝置 包含一轉軸組及一梯繩組,轉軸組設置於殼座內並平行長軸方向設置,梯繩組包括至少二梯繩,且各梯繩分別具有一前經線、一後經線分別以平行縱軸的方向間隔設置,前經線及後經線之間有複數緯線間隔地設置而使各梯繩呈梯格狀;各葉片個別地對應設置於各緯線上,使葉片於前經線及後經線之間沿平行於縱軸的方向由殼座往下間隔地排列,前經線及後經線分別連接於轉軸組而受轉軸組的驅動沿縱軸的方向產生相對移動,以帶動葉片轉動。第一拉繩通過葉片的前側和後側的其中一側,此第一拉繩的上端與轉軸組連動設置,且第一拉繩的下端連接簾體的下端部;當轉軸組被驅轉時,第一拉繩與梯繩組中位在與第一拉繩同側的前經線或後經線,會隨同轉軸組被驅轉的過程而全程同動地從殼座被釋出或被收入殼座,且葉片及下端部隨轉軸組的轉動而全程同動地轉動。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有至少一梯繩具有複數耳圈設置在前經線及後經線的其中之一,且各葉片分別具有一穿孔各別對應各耳圈,前述的第一拉繩沿平行於縱軸的方向依序通過已穿過所對應的穿孔後的各耳圈,以限制葉片沿平行於長軸的方向相對梯繩組位移。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轉軸組包含一轉軸、一第一轉動件、一第二轉動件及一第三轉動件,轉軸設置於殼座內並平行長軸的方向配置,第一轉動件、第二轉動件及第 三轉動件分別與轉軸連動設置。梯繩的前經線的上端與後經線的上端分別連接於第一轉動件,另一梯繩的前經線的上端與後經線的上端分別連接於第二轉動件,第一拉繩的上端連接於第三轉動件。當轉軸被驅轉時,第一轉動件、第二轉動件及第三轉動件隨轉軸的轉動而轉動。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百葉簾更包含一第二拉繩,此第二拉繩相對於第一拉繩設置而通過葉片的前側和後側的其中另一側,且第二拉繩的上端與轉軸組連動設置,第二拉繩的下端連接簾體的下端部;當轉軸組被驅轉時,第二拉繩與梯繩組中位在與第二拉繩同側的前經線或經線隨同轉軸組被驅轉的過程而全程同動地從殼座被釋出或被收入殼座。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轉軸組包含一轉軸、一第一轉動件、一第二轉動件、一第三轉動件及一第四轉動件,一梯繩的前經線的上端及後經線的上端與第一轉動件連動設置,另一梯繩的前經線的上端及後經線的上端與第二轉動件連動設置,第一拉繩的上端與第三轉動件連動設置,第二拉繩的上端與第四轉動件連動設置;當轉軸被驅轉時,第一轉動件、第二轉動件、第三轉動件及第四轉動件隨轉軸的轉動而轉動。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三轉動件與第一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一第一轉筒;或者前述的第三轉動 件、第四轉動件與第一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第一轉筒;或者前述的第三轉動件與第一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第一轉筒,第二轉動件與第四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第二轉筒。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轉筒中,第三轉動件及第四轉動件相接;第一拉繩的上端與第二拉繩的上端相連接,且其中一梯繩的前經線及後經線分別以不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第一轉動件,第一拉繩鄰近其上端的區段以不可相對第三轉動件移動的方式繞經第三轉動件,第二拉繩鄰近其上端的區段以不可相對第四轉動件移動的方式捲繞於第四轉動件;當轉軸被驅轉時,第一轉筒帶動第一拉繩及第二拉繩隨同產生相對移動的前經線及後經線而產生相對移動。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拉繩的上端與第二拉繩的上端相連接,且第一拉繩繞經第三轉動件,第二拉繩繞經第四轉動件;當轉軸被驅轉時,第一拉繩及第二拉繩隨同產生相對移動的前經線及後經線而產生相對移動。
較佳地,在一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三轉動件及第四轉動件一體成形而形成一拉繩轉筒;此第一拉繩的上端與第二拉繩的上端相連接,且第一拉繩鄰近其上端的區段及第二拉繩鄰近其上端的區段捲繞於拉繩轉筒;當轉軸被驅轉時,拉繩轉筒、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隨轉軸轉動以帶動梯繩組的前經線與後經線產生相對移動,同時帶動第一拉繩 及第二拉繩產生相對移動。
承上所述,依本創作之百葉簾,其可具有下述優點:
(1)透過第一拉繩與梯繩的耳圈配合,可以防止葉片沿平行於長軸的方向左右位移,而不會發生左右排列參差不齊的情形,避免葉片在完全閉合時從簾體的左右兩側產生不規則的漏光現象。
(2)藉由前述之結構配置,第一拉繩(及第二拉繩)可以在轉軸被轉動的同時,全程隨同梯繩的前經線及後經線一起產生相應的上下錯位移動,使得在調整葉片角度的過程中,下端部(下樑)會隨著全程轉動,以避免因拉繩長度固定而導致的葉片閉合不良的現象發生。並且,進一步達到在調整葉片角度時使下端部(下樑)可以和緩流暢地隨葉片一起改變角度。
10:殼座
11:長軸
12:短軸
13:縱軸
20:簾體
21:葉片
211:穿孔
22:下端部
30:葉片角度調整裝置
31:轉軸組
311:轉軸
312:第一轉筒
312a:第一轉動件
312b:第二轉動件
312c:第三轉動件
312d:第四轉動件
3121:第一筒身
3122:第一軸孔
3123:第一限位槽
3124:第二限位槽
313:第二轉筒
32:梯繩組
321、322:梯繩
321a、322a:前經線
321b、322b:後經線
321c:緯線
321d:耳圈
321e:擋止件
323:繩錨
33:轉向機構
34:控制件
40:拉繩組
40a、41a、42a、43a:第一拉繩
40b、41b、42b、43b:第二拉繩
40c:第三拉繩
40d:第四拉繩
41c:接合件
42e:擋止件
50:升降裝置
51:動力組件
511:驅動輪
512:儲簧軸
513:渦捲彈簧
52:捲繩組件
521、522:捲繩輪
60:安裝件
第1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正視圖,揭示簾體呈完全展開且葉片角度呈水平的狀態。
第2圖 係為第1圖的立體圖,揭示簾體完全展開的百葉簾的不同視角。
第3圖 係為第1圖的背面立體視角之局部示意圖,揭示 第一拉繩通過已穿過葉片穿孔的梯繩耳圈之配置。
第4圖 係為第2圖移除下端部外殼之示意圖,揭示升降裝置設置於下端部之配置。
第5圖 係為第4圖之升降裝置之示意圖。
第6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簾體呈完全收合狀態之立體圖。
第7圖 係為第1圖所示之簾體呈完全展開狀態時之升降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8圖 係為第6圖所示之簾體呈完全收合狀態時之升降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第9圖 係為第1圖之局部示意圖,揭示部分之葉片角度調整裝置。
第10圖 係為第1圖之局部左視圖。
第11圖 係為第10圖的局部立體圖,揭示第一轉筒與梯繩及拉繩組之配置。
第12圖 係為第11圖的第一轉筒的立體圖。
第13圖 係為第11圖的另一視角之立體圖。
第14圖 係為第13圖的第一轉筒的立體圖。
第15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簾體葉片呈前下後上完全閉合狀態之正視圖。
第16圖 係為第15圖的立體圖,揭示簾體葉片呈前下後上 完全閉合狀態的百葉簾的不同視角。
第17圖 係為第15圖之局部左視圖。
第18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簾體葉片呈前上後下完全閉合狀態之正視圖。
第19圖 係為第18圖的立體圖,揭示簾體葉片呈前上後下完全閉合狀態的百葉簾的不同視角。
第20圖 係為第18圖之局部左視圖。
第21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示意圖,揭示簾體呈完全展開且葉片角度呈水平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第22圖 係為第21圖的左視圖。
第23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左視圖,揭示簾體葉片呈前下後上完全閉合狀態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第24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左視圖,揭示簾體葉片呈前上後下完全閉合狀態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第25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立體圖,揭示葉片角度調整裝置之轉軸組的配置。
第26圖 係為第25圖的局部正視圖,揭示第一轉動件及拉繩轉筒的配置。
第27圖 係為第26圖的另一視角立體圖。
第28圖 係為第27圖之局部示意圖,揭示第一轉動件及拉繩轉筒的配置。
第29A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左視圖,揭示簾體呈完全展開且葉片角度呈水平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第29B圖 係為第29A圖的右視圖。
第30A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左視圖,揭示簾體葉片呈前下後上完全閉合狀態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第30B圖 係為第30A圖的右視圖。
第31A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左視圖,揭示簾體葉片呈前上後下完全閉合狀態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第31B圖 係為第31A圖的右視圖。
第32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示意圖,揭示簾體呈完全展開且葉片角度呈水平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第33圖 係為第32圖的左視圖。
第34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左視圖,揭示簾體葉片呈前下後上完全閉合狀態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第35圖 係為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局部左視圖,揭示簾體葉片呈前上後下完全閉合狀態時的轉軸組的配置。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首先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百葉簾包含一殼座10、一簾體20、一葉片角度調整裝置30及一拉繩組40。此殼座10大致呈中空的長方體,其內部具有容置空間,並在此定義一長軸11通過殼座10的左右兩端,一短軸12與長軸11垂直相交並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且此短軸12通過殼座10的前後兩面,一縱軸13平行於長軸11與短軸12相交的水平面的法線方向,亦即通過殼座10的上下兩面;換句話說,長軸11、短軸12及縱軸13分別平行於殼座10的長、寬、高三個方向。
簾體20設置於殼座10的下方,此簾體20包含複數個葉片21及一下端部22,下端部22位於複數個葉片21的最下方並與殼座10對應設置。簾體20的下端部22可以是僅為一長板體或類似於葉片21的結構,也可以是類似於本實施例所揭示的殼座10而為中空的長方體,並可於其內設置所需的機構或配重,端視產品之需求而定。
葉片角度調整裝置30包含轉軸組31、梯繩組32、 轉向機構33及控制件34,轉軸組31設置於殼座10的容置空間中並沿著平行於長軸11的方向配置;梯繩組32則包括二梯繩321、322彼此間隔設置,以第1圖及第2圖左側的梯繩321為例,並搭配參閱第10圖,梯繩321具有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以平行於縱軸13的方向並垂直於短軸12的方向間隔設置,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之間沿著平行於縱軸13的方向間隔地設置有複數個緯線321c,使梯繩321呈現梯格狀;每一緯線321c上各承置一葉片21,使複數個葉片21在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之間沿平行於縱軸13的方向由殼座10往下間隔地排列;控制件34連接轉向機構33,且轉向機構33連接轉軸組31,藉由操作控制件34可以驅動轉向機構33作動,進而帶動轉軸組31以驅使梯繩組32改變葉片21的遮光角度。需說明的是,為使百葉簾的葉片能被穩妥的撐持,梯繩組一般都配置至少二條的梯繩,並視簾體的寬度增加梯繩的數量;在本實施例中係以第1圖中左側的梯繩321及右側的梯繩322表示,但不為所限,且第1圖右側的梯繩322之結構配置與左側梯繩321相仿,在此不另說明。
再請一併參閱第1圖至第14圖,各圖分別揭示本實施例之百葉簾的各結構細節。先定義簾體20具有前側及後側,前側及後側的延伸面與短軸12的延伸線相交並平行於長軸11及縱軸13,拉繩組40包含一第一拉繩40a通過簾體20的葉片21的後側而與其中一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相鄰(如第10圖 及第11圖所示);值得說明的是,此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可以進一步但不限於地設置有複數個耳圈321d,而各葉片21亦可進一步但不限於地設置有穿孔211分別對應各耳圈321d,將各耳圈321d分別穿過所對應的葉片21之穿孔211後,第一拉繩40a再依序通過該些已穿過穿孔211的耳圈321d(如第3圖所示),藉此可以限制各葉片21沿著平行於長軸11的方向相對梯繩321移動,即可有效避免葉片21排列成左右參差不齊而導致在閉合時產生不規則漏光的現象。
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之轉軸組31的配置,在本實施例中,轉軸組31所包含的轉軸311呈長桿狀,其截面輪廓非為圓形,且此轉軸組31還包含套設在轉軸311上的第一轉動件312a及第二轉動件312b,梯繩組32中的梯繩321的上端連接於第一轉動件312a,下端藉由一繩錨323而固定於下端部22;而另一梯繩322的上端則連接於第二轉動件312b,同樣的,下端亦藉由一繩錨323而固定於下端部22。另有一第三轉動件312c鄰近第一轉動件312a而同樣套設在轉軸311上(如第2圖所示),以第1圖及第2圖的左側為例,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連接在第一轉動件312a上,第一拉繩40a連接在第三轉動件312c上,在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轉動件312a及第三轉動件312c係為一體成形而構成一第一轉筒312(如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
具體說明本實施例中第一轉筒312之結構:此第 一轉筒312具有第一筒身3121及第一軸孔3122,第一軸孔3122貫通第一筒身3121並供轉軸311穿過,第一軸孔3122的孔形呈非圓形,其孔形與轉軸311的截面輪廓及尺寸相配合,使轉軸311的轉動可以帶動第一轉筒312同步轉動;進一步地,在第一筒身3121上大致沿著平行於長軸11的方向設有一第一限位槽3123及一第二限位槽3124,此第一限位槽3123與第二限位槽3124分別位在第一筒身3121的相反兩側,其中,第一限位槽3123及第二限位槽3124分別為一端開口且一端封閉的狹槽,且第一限位槽3123的開口位在第一筒身3121的一端,而第二限位槽3124的開口位在第一筒身3121的另一端(如第12圖及第14圖所示)。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的上端可藉由一擋止件321e而卡固於第一限位槽3123,後經線321b及第一拉繩40a的上端則可藉由另一擋止件321e卡固於第二限位槽312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擋止件321e係以夾扣表示,但不以此為限,擋止件亦可為拉繩40a或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自身形成的繩結或其他可供拉繩40a及梯繩321的上端卡抵於第一及第二限位槽3123、3124之結構或零件。又,第一限位槽3123及第二限位槽3124分別為一端封閉及一端開口的狹槽,且開口分別位在第一筒身3121的不同端,但不為所限,第一限位槽3123及第二限位槽3124亦可為孔型或兩端開口的夾槽,或限位槽的開口亦可位在第一筒身3121的同一端。
復請參閱第3到第8圖,在本實施例中,拉繩組40還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拉繩40b、一第三拉繩40c及一第四拉繩40d,第二拉繩40b與第一拉繩40a相對設置而位在簾體20的葉片21的前側,第三拉繩40c及第四拉繩40b則鄰近梯繩322並分別位在簾體20的葉片21的後側和前側(如第3圖所示)。其中,第二拉繩40b的上端隨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一起卡固於第一轉筒312的第一限位槽3123(如第10圖到第14圖所示)。同樣的,如第2圖所示,第三拉繩40c及第四拉繩40d則分別隨梯繩322的後經線322b和前經線322a卡固於第二轉筒313。同於第一轉筒312,第二轉筒313可以但不限於由第二轉動件312b及一第四轉動件312d一體成形所構成,而至少第三拉繩40c或第四拉繩40d其中之一或二者的上端即對應該第四轉動件312d設置。
此處的各拉繩40b、40c、40d,可以經設計而同於前述的第一拉繩40a,搭配所對應的梯繩321、322而用於限制葉片21的左右移動,也可以作為控制簾體20上下收合的升降拉繩使用。當要將各拉繩40a、40b、40c、40d作為控制簾體20上下收合的升降拉繩使用時,則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之百葉簾還可以包含有一升降裝置50設置於簾體20的下端部22,且第一拉繩40a、第二拉繩40b、第三拉繩40c及第四拉繩40d的下端分別連接於此升降裝置50。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升降裝置50包含一動力組件51及一捲繩組件52,其中,動力 組件51包含一驅動輪511、一儲簧軸512及一渦捲彈簧513,驅動輪511與儲簧軸512相互平行且彼此間隔設置,渦捲彈簧513的兩端分別連接驅動輪511及儲簧軸512,且渦卷彈簧513以S形方式捲繞於驅動輪511及儲簧軸512。捲繩組件52包含二捲繩輪521、52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拉繩40a及第二拉繩40b的下端捲繞於捲繩輪521,第三拉繩40c及第四拉繩40d的下端則捲繞於捲繩輪522,其中驅動輪511、捲繩輪521及捲繩輪522分別具有可彼此嚙合的齒盤,使得驅動輪511、捲繩輪521及捲繩輪522得以彼此連動。
當百葉簾呈現如第1圖所示的沿著平行於縱軸13的方向被完全展開時,大部分的渦卷彈簧513被捲繞在驅動輪511上以蓄積能量,展開簾體20(即下端部22向下移動)的過程中,驅動輪511會透過齒盤帶動捲繩輪521及捲繩輪522個別以一方向轉動,使得大部分的第一拉繩40a及第二拉繩40b從捲繩輪521釋出、大部分的第三拉繩40c及第四拉繩40d從捲繩輪522釋出(如第7圖所示);而當使用者沿著平行於縱軸13的方向向上推動下端部22以將簾體20收合至如第6圖所示的狀態時,過程中,原本繞在驅動輪511上的渦卷彈簧513會逐漸捲繞回儲簧軸512並釋放能量,同時,反向轉動的驅動輪511將帶動捲繩輪521及捲繩輪522個別以別於簾體20展開時的另一方向轉動以將第一拉繩40a、第二拉繩40b、第三拉繩40c及第四拉繩40d分別捲繞於所對應的捲繩輪521及捲繩輪522上 (如第8圖所示)。然而,升降裝置50之配置係為習知,不限於本實施例揭露之態樣,動力組件51及捲繩組件52中所包含的構件數量亦可視需求增減,凡設置在下端部22且能隨下端部22之升降而捲收或釋出拉繩之機構均應屬等效之技術。
重要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雖一併揭示了第一拉繩40a、第二拉繩40b、第三拉繩40c及第四拉繩40d,但僅為示例而非限制,就實現本創作所欲達成的目的而言,並非全數的拉繩均必須同時存在;例如,欲達到限制葉片21左右位移並可使下端部22升降之目的,僅第一拉繩40a搭配升降裝置50即可;但若考量下端部22升降時的穩定性及在調整葉片21角度時下端部22的俯仰角度變化,也可以採第一拉繩40a搭配第二拉繩40b或搭配第四拉繩40d,使拉繩相對簾體20呈前後設置(但不一定要對面配置),即可確保下端部22不會前傾或後仰。又,若將第二拉繩40b及第四拉繩40d位置交換,第一轉筒312則可被理解為由第一轉動件312a、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一體成形所構成,但其整體結構同於前述的第一轉筒312。換句話說,當拉繩與梯繩相鄰時,例如:第一拉繩40a靠近梯繩321,或第一拉繩40a及第二拉繩40b(或第四拉繩40d)靠近梯繩321,則其上端可以共用一體的第一轉筒312;此時,第一轉筒312可以是第一轉動件312a及第三轉動件312c所構成,也可以是第一轉動件312a、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所構成;若拉繩分別對應二梯繩,亦即第 一拉繩40a鄰近梯繩321,第二拉繩40b取代第四拉繩40d而鄰近梯繩322,則第一轉筒312由第一轉動件312a及第三轉動件312c所構成,第二轉筒313由第二轉動件312b及第四轉動件312d所構成。此外,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轉筒312與第二轉筒312係同樣套設於轉軸311而為同軸設置,但不為所限,各轉動件312a、312b、312c、312d或各轉筒312、313也可偏離轉軸311設置,惟須受轉軸311連動為必要。
以下將說明本創作之百葉簾於葉片閉合時各構件之作動關係。如第2圖及第9圖所示,轉向機構33連接轉軸311,控制件34以一長棒表示,其一端連接轉向機構33且另一端凸伸於殼座10外,以供使用者操作。其中,轉向機構33之結構配置係為習用技術且非為本創作所請標的,在此不另贅述,惟可以理解的是,轉向機構33係用於供使用者透過控制件34驅轉並藉以帶動轉軸311轉動,因此現有技術中的各式轉向機構均應屬技術等效之範疇;此外,控制件34係用於驅轉轉向機構33,不限於本實施例中揭露的長棒形式,舉凡繩線、電機等可供使用者驅轉轉向機構33以使轉軸311轉動的機構均應包含。
以第1圖的左側為例,將百葉簾藉由若干安裝件60而被固定於窗框或牆面(圖未示)之後,使其自然垂放並將簾體20完全展開且葉片21呈現如第1圖及第10圖所示的水平狀態,此時位在殼座10內的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 321b的長度大致相等,且緯線321c大致平行於短軸12的方向。
再請參閱第15圖至第17圖,當使用者操作控制件34,驅使其以一方向轉動,即可驅動轉軸311帶動第一轉筒312轉動,在本實施例中,此時的轉軸311及第一轉筒312係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且由於轉軸311與第一轉筒312的第一軸孔3122的形狀合配,因此轉軸311的轉動會全程帶動第一轉筒312一起轉動,並同時帶動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與第一拉繩40a向上移動和前經線321a與第二拉繩40b向下移動,進而帶動葉片21及下端部22一起逐漸產生前下後上的翻轉。藉此,即便在轉軸311轉動的過程中,升降裝置50所釋出的第一拉繩40a與第二拉繩40b的長度不變,但第一拉繩40a及第二拉繩40b仍可隨轉軸311的轉動全程與後經線321b及前經線321a一樣也產生上下錯位,而可協助下端部22隨轉軸311轉動的全程一起轉動,使得下端部22不受第一拉繩40a及第二拉繩40b長度固定的影響或干擾而能夠與葉片21產生相同的翻轉角度(如第16圖所示)。
再請參閱第18圖至第20圖,當使用者操作控制件34,驅使其以另一方向轉動,即可驅動轉軸311及第一轉筒312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同樣地,轉軸311的轉動會全程帶動第一轉筒312一起轉動,並同時帶動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與第一拉繩40a向下移動和前經線321a與第二拉繩40b向上移動,進而帶動葉片21及下端部22一起逐漸產生前上後下的翻轉,且 同於前述,第一拉繩40a及第二拉繩40b在轉軸311的轉動過程中,全程與後經線321b及前經線321a一樣也產生上下錯位,使得下端部22能夠與葉片21產生相同的翻轉角度(如第19圖所示)。
再請參閱第21圖至第24圖,其係為本創作之百葉簾之第二實施例,揭示不同於前述實施例的第一拉繩與第二拉繩之配置。此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大致相同,均包含殼座10、簾體20、葉片角度調整裝置30及拉繩組40,且同樣具有第一轉筒312,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上端及後經線321b上端同樣卡固於第一轉軸321的第一限位槽3213及第二限位槽3214,且第一拉繩41a與第二拉繩41b同樣分別對應後經線321b與前經線321a而相對地設在葉片21的後側與前側。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拉繩41a的上端與第二拉繩41b的上端係藉由一接合件41c連接在一起,其中,第一拉繩41a及第二拉繩41b鄰近其上端的區段繞在第一轉筒312上,且由於第一拉繩41a及第二拉繩41b的下端連接於簾體20的下端部22,因此至少需要支撐下端部22的重量而有向下的拉力,且隨簾體20向上收合而堆疊在下端部22的葉片21愈多拉力愈大,因此捲繞於第一轉筒312的第一拉繩41a及第二拉繩41b會大致服貼於第一筒身3121,捲繞的圈數愈多或向下的拉力愈大,第一拉繩41a及第二拉繩41b愈不容易相對第一轉筒312移動而可視為被固定於第一轉筒312的第一筒身3121 上,使之與前述實施例將第一拉繩及第二拉繩上端直接卡固於第一轉筒312的第一限位槽3213及第二限位槽3214類同。同理,若將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的上端連接在一起並捲繞於第一轉筒312的第一筒身3121上,也類同於將之卡固於第一限位槽3213及第二限位槽3214的作用。而可以理解的是,接合件41c可以是如第21圖所示的夾扣,也可以是第一拉繩41a及第二拉繩41b相互綁縛的繩結,或者第一拉繩41a及第二拉繩41b可以是一體的繩線而區分成兩段分設於葉片41的前後兩側。
請參閱第21圖及第22圖並搭配第1圖,當簾體20完全展開且葉片21呈現如第1圖及第22圖所示的水平狀態,此時位在殼座10內的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的長度大致相等。再請參閱第23圖並搭配第16圖,當使用者操作控制件34,驅使其以一方向轉動,即可驅動轉軸311帶動第一轉筒312轉動,在本實施例中,此時的轉軸311及第一轉筒312係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且轉軸311的轉動會全程帶動第一轉筒312一起轉動,並同時帶動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與第一拉繩41a向上移動和前經線321a與第二拉繩41b向下移動,進而帶動葉片21及下端部22一起逐漸產生前下後上的翻轉,以使下端部22隨轉軸311轉動的全程一起轉動,則下端部22不受第一拉繩41a及第二拉繩41b長度固定的影響或干擾而能夠與葉片21產生相同的翻轉角度而呈現如第16圖所示之葉片21及下端 部22呈前下後上完全閉合的狀態。
另外,參閱第24圖並搭配第19圖,當使用者操作控制件34,驅使其以另一方向轉動,即可驅動轉軸311及第一轉筒312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同樣地,轉軸311的轉動會全程帶動第一轉筒312一起轉動,並同時帶動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與第一拉繩41a向下移動和前經線321a與第二拉繩41b向上移動,進而帶動葉片21及下端部22一起逐漸產生前上後下的翻轉,且同於前述,第一拉繩41a及第二拉繩41b在轉軸311的轉動過程中,全程與後經線321b及前經線321a一樣也產生上下錯位,使得下端部22能夠與葉片21產生相同的翻轉角度而呈現如第19圖所示之葉片21及下端部22呈前上後下完全閉合的狀態。
請參閱第25圖至第28圖,係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揭示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轉軸組。搭配參閱第2圖,第25圖之視角與第2圖類似,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大致相同,均包含殼座10、簾體20、葉片角度調整裝置30及拉繩組40,且梯繩組32的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之上端連接於第一轉動件312a,另一梯繩322的前經線322a及後經線322b之上端連接於第二轉動件312b。其中,第一拉繩42a通過葉片21的後側,第二拉繩42b通過葉片21的前側,且第一拉繩42a的上端連接於第三轉動件312c,第二拉繩42b的上端連接於第四轉動件312d,在本實施例中,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 四轉動件312d一體成形而構成一拉繩轉筒314。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揭示的各轉動件312a、312b、312c、312d的周長大致相等,且輪廓大致呈圓筒狀,各轉動件所一體構成的第一轉筒312及第二轉筒313也大致呈均勻的圓筒狀;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轉動件312a與拉繩轉筒314的輪廓不同,其中,第一轉動件312a大致呈圓筒狀,而由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所一體構成的拉繩轉筒314則大致呈橄欖狀;此外,第一轉動件312a及拉繩轉筒314各自具有與前述第一實施例揭示的第一限位槽3123及第二限位槽3124(如第12圖及第14圖所示)類似的限位槽位在相對的兩側,以供梯繩321之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的上端以及第一拉繩42a和第二拉繩42b的上端卡固連接。同於前述各實施例,梯繩321之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的上端可以擋止件321e卡抵於第一轉動件312a兩側的限位槽,而第一拉繩42a和第二拉繩42b的上端也可以擋止件42e卡抵於拉繩轉筒314的限位槽,其結構與前述類似,在此不另贅述。
再請參閱第29A圖及第29B圖,並搭配第1圖,當簾體20完全展開且葉片21呈現如第1圖、第29A圖及第29B圖所示的水平狀態,此時位在殼座10內的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的長度大致相等,第一拉繩42a及第二拉繩42b的長度也大致相等。
再請參閱第30A圖及第30B圖並搭配第16圖,當 使用者操作控制件34,驅使其以一方向轉動,即可驅動轉軸311帶動第一轉筒312轉動,在本實施例中,以左視圖第30A圖來看,此時的轉軸311係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且轉軸311的轉動會全程帶動第一轉動件312a及拉繩轉筒314一起轉動,並同時帶動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與第一拉繩42a向上移動和前經線321a與第二拉繩42b向下移動,進而帶動葉片21及下端部22一起逐漸產生前下後上的翻轉,以使下端部22隨轉軸311轉動的全程一起轉動,則下端部22不受第一拉繩42a及第二拉繩42b長度固定的影響或干擾而能夠與葉片21產生相同的翻轉角度,最終可以呈現如第16圖所示之葉片21及下端部22呈前下後上完全閉合的狀態。
再參閱第31A圖及第31B圖並搭配第19圖,當使用者操作控制件34,驅使其以另一方向轉動,即可驅動轉軸311帶動第一轉動件312a及拉繩轉筒314以逆時針方向轉動(以第31A圖之左視圖為例),同樣地,轉軸311的轉動會全程帶動第一轉動件312a及拉繩轉筒314一起轉動,藉以同時帶動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與第一拉繩42a向下移動和前經線321a與第二拉繩42b向上移動,進而帶動葉片21及下端部22一起逐漸產生前上後下的翻轉,且同於前述,第一拉繩42a及第二拉繩42b在轉軸311的轉動過程中,全程與後經線321b及前經線321a一樣也產生上下錯位,使得下端部22能夠與葉片21產生相同的翻轉角度而呈現如第19圖所示之葉片21及下端部22呈 前上後下完全閉合的狀態。
須說明的是,第一轉動件312a及拉繩轉筒314的周長可略有差異,只要能使第一拉繩42a與第二拉繩42b受轉軸311轉動而與後經線321b和前經線321a一起產生上下錯位,即可克服下端部22受第一拉繩42a與第二拉繩42b繩長固定的限制而改善簾體20的閉合效果,但較佳的是周長相同,以使第一拉繩42a與第二拉繩42b受轉軸311轉動而產生上下錯位的動程與後經線321b和前經線321a相同。
請參閱第32圖到第35圖,其係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揭示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轉軸組。搭配參閱第2圖,第32圖之視角與第2圖類似,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大致相同,同樣包含殼座10、簾體20、葉片角度調整裝置30及拉繩組40,且梯繩組32之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之上端連接於第一轉動件312a,另一梯繩322的前經線322a及後經線322b之上端連接於第二轉動件312b。此外,第一拉繩43a與第二拉繩43b同樣分別對應後經線321b與前經線321a而相對地設在葉片21的後側與前側。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揭示的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不是一體成形,也不是同軸設置,而是分別設置在殼座10中不同於第一轉動件312a的位置。
再請一併參閱第32圖及第33圖,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在殼座10內呈前後配置並靠近第一轉動件 312a,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的上端相連接使其呈一體而可跨置於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上,使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鄰近其上端的區段分別繞過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同於第二實施例,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承受下端部22(及葉片21)的重量,因而壓抵於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上,當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移動時,會帶動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一起轉動,易言之,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相對於殼座10的移動不會受到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的干擾或阻滯。可以理解的是,若以光滑材質製成的插銷或桿體取代第三轉動件312c及第四轉動件312d,使其與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之間的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同樣可以達到在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相對殼座10移動時不會產生干擾或阻滯的目的。一併搭配參閱第1圖,當簾體20完全展開且葉片21呈現如第1圖及第33圖所示的水平狀態,此時位在殼座10內的梯繩321的前經線321a及後經線321b的長度大致相等,且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的長度也大致相等。
再請參閱第34圖並搭配第16圖,當使用者操作控制件34,驅使其以一方向轉動,即可驅動轉軸311帶動第一轉筒312轉動,在本實施例中,此時的轉軸311係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且轉軸311的轉動會全程帶動第一轉動件312a轉動以使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向上移動、且前經線321a向下移動,同 時帶動下端部22一起產生前下後上的翻轉,而由於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的下端連接於下端部22,故而在前經線321a與後經線321b產生上下錯位的位移而帶動下端部22翻轉的同時,下端部22也會帶動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做出相應地上下錯位移動,此外,若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分別貼靠於所對應的後經線321b及前經線321a,則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與所對應的後經線321b及前經線321a之間將具有摩擦力,而有助於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在後經線321b及前經線321a產生上下錯位移動時隨之移動,進而更即時且同步地隨轉軸311的轉動而產生相對應的位移。藉此,下端部22可不受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長度固定的影響或干擾而能夠與葉片21產生相同的翻轉角度,最終可以呈現如第16圖所示之葉片21及下端部22呈前下後上完全閉合的狀態。
再參閱第35圖並搭配第19圖,當使用者操作控制件34,驅使其以另一方向轉動,即可驅動轉軸311帶動第一轉動件312a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同樣地,轉軸311的轉動會全程帶動第一轉動件312a一起轉動以同時帶動梯繩321的後經線321b向下移動和前經線321a向上移動,並使得第一拉繩43a及第二拉繩43b隨下端部22的翻轉角度而產生相應的上下錯位移動,即第一拉繩43a對應後經線321b向下移動、第二拉繩43b對應前經線321a向上移動,進而帶動葉片21及下端部22一起 逐漸產生前上後下的翻轉,最終使得下端部22能夠與葉片21產生相同的翻轉角度而呈現如第19圖所示之葉片21及下端部22呈前上後下完全閉合的狀態。
藉由上述各實施例之各拉繩及轉軸組的配置,可以達到使葉片完全閉合的目的,避免葉片因左右位移而參差不齊所造成的在簾體兩側的不規則漏光現象,並且下端部可不受到拉繩之固定繩長的影響,以改善在葉片完全閉合時鄰近下端部的葉片閉合不全的問題。此外,藉由本創作所揭示的結構及配置,簾體的葉片和下端部會在轉軸被驅轉時全程轉動,使下端部以較和緩流暢的方式跟隨葉片一起改變角度至完全閉合。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殼座
11:長軸
12:短軸
13:縱軸
20:簾體
21:葉片
22:下端部
30:葉片角度調整裝置
31:轉軸組
311:轉軸
312:第一轉筒
312a:第一轉動件
312b:第二轉動件
312c:第三轉動件
312d:第四轉動件
313:第二轉筒
32:梯繩組
321、322:梯繩
33:轉向機構
34:控制件
40b:第二拉繩
40d:第四拉繩

Claims (21)

  1. 一種百葉簾,包括:一殼座,概呈長方體,並定義有一長軸及與該長軸垂直相交並位於同一水平面之一短軸,以及與該長軸垂直相交並與該水平面之法線同向的一縱軸,其中該長軸通過該殼座之左右兩端,該短軸通過該殼座之前後兩側,該縱軸通過該殼座之上下兩側;一簾體,係設置於該殼座的下方,該簾體包含複數葉片及一下端部,該下端部位於該些葉片之下方並與該殼座對應設置;一葉片角度調整裝置,包含:一轉軸組,設置於該殼座內並平行該長軸;及一梯繩組,包括至少二梯繩,且各該梯繩分別具有一前經線、一後經線分別平行該縱軸方向且間隔設置,該前經線及該後經線之間有複數緯線間隔地設置而使各該梯繩呈梯格狀;該些葉片個別地對應設置於各該緯線上,使該些葉片於該前經線及該後經線之間沿平行於該縱軸的方向由該殼座往下間隔地排列,該前經線及該後經線分別連接於該轉軸組而受該轉軸組的驅動沿該縱軸的方向產生相對移動,以帶動該些葉片轉動;以及一第一拉繩,係通過該些葉片的前側和後側的其中一側,該第一拉繩的上端係與該轉軸組連動設置,且該第一拉繩的下端連接該下端部;當該轉軸組被驅轉時,該第一 拉繩與該梯繩組中位在與該第一拉繩同側之該些前經線或該些後經線隨同該轉軸組被驅轉的過程而全程同動地從該殼座被釋出或被收入該殼座,且該些葉片及該下端部隨該轉軸組的轉動而全程同動地轉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轉軸組包含一轉軸、一第一轉動件、一第二轉動件及一第三轉動件,該轉軸設置於該殼座內並平行該長軸的方向配置,該第一轉動件、該第二轉動件及該第三轉動件分別與該轉軸連動設置;一該梯繩之該前經線的上端與該後經線的上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轉動件,另一該梯繩之該前經線的上端與該後經線的上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二轉動件,該第一拉繩的上端連接於該第三轉動件;當該轉軸被驅轉時,該第一轉動件、該第二轉動件及該第三轉動件隨該轉軸之轉動而轉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三轉動件與該第一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一第一轉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一轉筒具有一第一筒身及一第一軸孔,該第一軸孔貫通該第一筒身,該轉軸穿設該第一軸孔,且該轉軸之截面輪廓與該第一軸孔之孔形近似且非為圓形;一第一限位槽及一第二限位槽於該第一筒身上大致沿著平行該長軸的方向設置,且該第一限位槽與該第二限位槽分別位在該第一筒身的相反兩側;該梯繩之該前經線的上端卡固於該第一限位槽,該梯繩之該後經線的上端及該第一拉繩的上 端卡固於該第二限位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一限位槽及該第二限位槽分別為一端開口且一端封閉之狹槽,且該第一限位槽之開口位在該第一筒身的一端,該第二限位槽之開口位在該第一筒身的另一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葉片角度調整裝置還包含一轉向機構及一控制件,該轉向機構位於該殼座內並連接該轉軸,該控制件外露於該殼座,且該控制件用以驅使該轉向機構作動以帶動該轉軸轉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至少一該梯繩具有複數耳圈設置於該前經線及該後經線之其中之一,且該些葉片各別具有一穿孔分別對應各該耳圈,該第一拉繩沿平行該縱軸的方向依序通過已穿過所對應之該穿孔後的各該耳圈,以限制該些葉片沿平行該長軸的方向相對該梯繩組位移。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百葉簾,其更包含一第二拉繩,該第二拉繩相對於該第一拉繩而通過該些葉片的前側和後側的其中另一側,且該第二拉繩的上端係與該轉軸組連動設置,該第二拉繩的下端連接該簾體的該下端部;當該轉軸組被驅轉時,該第二拉繩與該梯繩組中位在與該第二拉繩同側之該些前經線或該些後經線隨同該轉軸組被驅轉的過程而全程同動地從該殼座被釋出或被收入該殼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轉軸組包 含一轉軸、一第一轉動件、一第二轉動件、一第三轉動件及一第四轉動件,一該梯繩之該前經線的上端與該後經線的上端與該第一轉動件連動設置,另一該梯繩之該前經線的上端與該後經線的上端與該第二轉動件連動設置,該第一拉繩的上端與該第三轉動件連動設置,該第二拉繩的上端與該第四轉動件連動設置;當該轉軸被驅轉時,該第一轉動件、該第二轉動件、該第三轉動件及該第四轉動件隨該轉軸之轉動而轉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葉片角度調整裝置還包含一轉向機構及一控制件,該轉向機構位於該殼座內並連接該轉軸,該控制件外露於該殼座,且該控制件用以驅使該轉向機構作動以帶動該轉軸轉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三轉動件與該第一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一第一轉筒。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三轉動件、該第四轉動件與該第一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一第一轉筒。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三轉動件與該第一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一第一轉筒,該第二轉動件與該第四轉動件一體成形而構成一第二轉筒。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任一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一轉筒具有一第一筒身及一第一軸孔,該第一軸孔貫通該第一筒身,該轉軸穿設該第一軸孔,且該轉 軸之截面輪廓與該第一軸孔之孔形近似且非為圓形;一第一限位槽及一第二限位槽於該第一筒身上大致沿著平行該長軸的方向設置,且該第一限位槽與該第二限位槽分別位在該第一筒身的相反兩側;該梯繩之該前經線的上端卡固於該第一限位槽,該梯繩之該後經線的上端卡固於該第二限位槽,且該第一拉繩的上端卡固於該第一限位槽及該第二限位槽其中之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一限位槽及該第二限位槽分別為一端開口且一端封閉之狹槽,且該第一限位槽之開口位在該第一筒身的一端,該第二限位槽之開口位在該第一筒身的另一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在該第一轉筒中,該第三轉動件及該第四轉動件相接;該第一拉繩的上端與該第二拉繩的上端相連接,且一該梯繩的該前經線及該後經線分別以不可移動的方式設置於該第一轉動件,該第一拉繩鄰近其上端的區段以不可相對該第三轉動件移動的方式繞經該第三轉動件,該第二拉繩鄰近其上端的區段以不可相對該第四轉動件移動的方式捲繞於該第四轉動件;當該轉軸被驅轉時,該第一轉筒帶動該第一拉繩及該第二拉繩隨同產生相對移動的該前經線及該後經線而產生相對移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一拉繩的上端與該第二拉繩的上端相連接,且該第一拉繩繞經該第三轉動件,該第二拉繩繞經該第四轉動件;當該 轉軸被驅轉時,該第一拉繩及該第二拉繩隨同產生相對移動的該前經線及該後經線而產生相對移動。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第三轉件及該第四轉動件一體成形而形成一拉繩轉筒;該第一拉繩的上端與該第二拉繩的上端相連接,且該第一拉繩鄰近其上端的區段及該第二拉繩鄰近其上端的區段捲繞於該拉繩轉筒;當該轉軸被驅轉時,該拉繩轉筒、該第一轉動件及該第二轉動件隨該轉軸轉動以帶動該梯繩組的該些前經線與該些後經線產生相對移動,同時帶動該第一拉繩及該第二拉繩產生相對移動。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百葉簾,其更包含一升降裝置設置於該下端部,且該第一拉繩的下端及該第二拉繩的下端連接於該升降裝置;當該下端部沿該縱軸的方向移動時,該升降裝置隨該下端部的移動而同步釋出或收取該第一拉繩與該第二拉繩。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升降裝置包含一動力組件及一捲繩組件,該動力組件與該捲繩組件連動設置,該第一拉繩的下端與該第二拉繩的下端分別連接於該捲繩組件;當該下端部沿該縱軸的方向移動時,該動力組件驅動該捲繩組件釋出或收取該第一拉繩及該第二拉繩。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百葉簾,其中,該動力組件包含一驅動輪、一渦捲彈簧及一儲簧軸,該驅動輪與該儲簧軸平行且間隔配置,且該渦捲彈簧之兩端分別連 接並捲繞於該驅動輪及該儲簧軸;該捲繩組件包含至少一捲繩輪,該第一拉繩的下端及該第二拉繩的下端分別連接於該至少一捲繩輪,且該驅動輪與該至少一捲繩輪連動設置;當該下端部沿該縱軸的方向向下移動時,該至少一捲繩輪轉動地同步釋出該第一拉繩及該第二拉繩,且該驅動輪同步地受該至少一捲繩輪的轉動所驅轉,使該渦捲彈簧從該儲簧軸釋出並捲繞於該驅動輪;當該下端部沿該縱軸方向向上移動時,該渦捲彈簧從該驅動輪釋出並捲繞於該儲簧軸,使該驅動輪同步地帶動該至少一捲繩輪捲收該第一拉繩及該第二拉繩。
TW109201079U 2020-01-22 2020-01-22 百葉簾 TWM595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079U TWM595687U (zh) 2020-01-22 2020-01-22 百葉簾
CN202020606115.6U CN212898257U (zh) 2020-01-22 2020-04-21 百叶帘
US17/023,338 US11549308B2 (en) 2020-01-22 2020-09-16 Window blind
JP2020166743A JP7025503B2 (ja) 2020-01-22 2020-10-01 ブラインドカーテン
AU2020260402A AU2020260402B2 (en) 2020-01-22 2020-10-27 Window blind
NL2026781A NL2026781B1 (en) 2020-01-22 2020-10-28 Window blind
GB2017162.5A GB2591549B (en) 2020-01-22 2020-10-29 Window blin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079U TWM595687U (zh) 2020-01-22 2020-01-22 百葉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5687U true TWM595687U (zh) 2020-05-21

Family

ID=7189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1079U TWM595687U (zh) 2020-01-22 2020-01-22 百葉簾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9308B2 (zh)
JP (1) JP7025503B2 (zh)
CN (1) CN212898257U (zh)
AU (1) AU2020260402B2 (zh)
GB (1) GB2591549B (zh)
NL (1) NL2026781B1 (zh)
TW (1) TWM5956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048A (zh) * 2020-09-22 2022-03-29 敬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便调整叶片角度的百叶窗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9931B2 (en) * 2019-09-10 2022-04-12 Hunter Douglas Inc. Wand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vertical architectural-structure covering
US20220228433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Wei-Shun HONG Tilt angle adjusting device for slats of a venetian blind
CA3191385A1 (en) 2022-03-18 2023-09-18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Window bli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97765A (en) * 1944-04-05 1946-04-02 August R Sylvanus Venetian blind
US4643238A (en) * 1983-09-12 1987-02-17 Tachikawa Corporation Venetian blind
US5573051A (en) 1995-02-06 1996-11-12 Judkins; Ren Venetian type blinds
US5806579A (en) * 1995-02-06 1998-09-15 Judkins; Ren Venetian type blinds having opposed lift cords
US5839494A (en) 1995-02-06 1998-11-24 Judkins; Ren Bottom and top stacking venetian type blind with fixed headrail tilt
US6976522B2 (en) * 2003-05-21 2005-12-20 Springs Window Fashions Lp Venetian blind ladder drum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venetian blind
US7093644B2 (en) 2003-06-02 2006-08-22 Springs Window Fashions Lp Window covering with lifting mechanism
US7100663B2 (en) 2003-08-29 2006-09-05 Springs Window Fashions Lp Window covering and method of use
JP5015353B2 (ja) 2010-05-07 2012-08-29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横型ブラインド
US9435154B2 (en) 2014-11-05 2016-09-06 Chin-Fu Chen Blind body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non pull cord window blind and window blind using the same
CN205370398U (zh) 2015-11-17 2016-07-06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百叶式窗帘
CN107269203B (zh) 2016-04-06 2019-05-17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窗帘控制机构及其窗帘系统
CN206360623U (zh) * 2016-10-21 2017-07-28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梯带以及具有该梯带的百叶窗帘
JP6840509B2 (ja) 2016-10-31 2021-03-10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横型ブラインド
US10036199B2 (en) 2016-12-21 2018-07-31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Window blind
JP6825983B2 (ja) 2017-05-17 2021-02-03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装置
CN109424308B (zh) * 2017-09-05 2020-07-10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百叶窗帘
US10954716B2 (en) 2017-09-21 2021-03-23 Hunter Douglas Inc. Lift station for a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WI648460B (zh) * 2017-10-16 2019-01-21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簾和其彈簧驅動系統
TWM569201U (zh) 2017-11-16 2018-11-01 周哲文 Ladder structure for high and low rail install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048A (zh) * 2020-09-22 2022-03-29 敬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便调整叶片角度的百叶窗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98257U (zh) 2021-04-06
NL2026781A (en) 2021-09-01
GB2591549A (en) 2021-08-04
US20210222487A1 (en) 2021-07-22
JP7025503B2 (ja) 2022-02-24
GB202017162D0 (en) 2020-12-16
AU2020260402A1 (en) 2021-08-05
GB2591549B (en) 2022-03-16
US11549308B2 (en) 2023-01-10
AU2020260402B2 (en) 2022-07-14
NL2026781B1 (en) 2022-06-01
JP2021116678A (ja)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95687U (zh) 百葉簾
JP5107869B2 (ja) ブラインドの駆動装置
US7438113B2 (en) Window covering having operable segments
US7100663B2 (en) Window covering and method of use
CN212271990U (zh) 百叶窗帘
TW201510343A (zh) 用於將百葉窗葉片傾斜的系統及方法
JP5030831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角度調節装置
TWI638090B (zh) curtain
JP7175754B2 (ja) ブラインド
JP6550382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TWM632133U (zh) 百葉簾
AU2014263713A1 (en) Cam unit, horizontal blind, and drive unit for sunlight blocking device
KR102632317B1 (ko) 로만쉐이드 커튼
JP6479413B2 (ja) 昇降コード支持装置及び遮蔽装置
WO2016084527A1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TW202210707A (zh) 方便調整葉片角度之百葉窗簾
TWM604599U (zh) 窗簾及窗簾限位裝置
JP4953916B2 (ja) ブラインド、縦型ブラインド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
KR200363365Y1 (ko) 블라인드
JP6850154B2 (ja) ブラインド
JP6604753B2 (ja) 遮蔽装置
TWM630669U (zh) 百葉簾
JP7280139B2 (ja) ブラインド
JP6738740B2 (ja) 横型ブラインド
TWM594418U (zh) 窗簾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