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4072U -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 Google Patents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4072U
TWM594072U TW108216181U TW108216181U TWM594072U TW M594072 U TWM594072 U TW M594072U TW 108216181 U TW108216181 U TW 108216181U TW 108216181 U TW108216181 U TW 108216181U TW M594072 U TWM594072 U TW M5940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auxiliary
rod body
screw
t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6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翎芳
Original Assignee
精法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法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法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6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4072U/zh
Publication of TWM594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407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切槽之尖尾螺絲,主要於桿體具有尖端並定義一通過該尖端之縱軸,該桿體上螺旋有複數向右螺旋之螺牙並開設有相互間隔之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該第一切槽之其一第一刃緣平行於該第二切槽之其一第二刃緣,同時該第一刃緣朝該螺絲之螺頭方向延伸時,其延伸走向與該等螺牙之右旋方向呈相反;利用前述切槽之反向延伸,有利鑽鎖初期之切削,以達快速排屑、避免裂材及壓掣切屑以提升鎖固力。

Description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本新型係有關一種螺絲,特別是一種具有切槽之尖尾螺絲。
參閱圖1,習知螺絲1包含一桿體11,一設於該桿體11一端之螺頭12,以及螺旋環設該桿體11上之右旋螺牙13,其中,該桿體11之另一端漸縮以形成一尖端14,且該桿體11上開設一切溝15;使用時,利用一工具(圖中未示)旋轉該螺頭12,以連動該等螺牙13鑽鎖入一物件(圖中未示)內,該切溝15切削該物件,且切削產生之切屑容置於該切溝15中,以完成鎖設;惟,單一切溝15之開設,一般為順時針方向延伸,與右旋螺牙13之旋向相同,但其切削效果有限且無法有效斬斷木纖維,加上其排屑效果及容屑空間有限,該切屑易因排屑不及而阻塞於該切溝15中,以致鑽鎖過程具較大鎖合阻力,甚至切屑易因過度堆積而向外擠壓,以致裂材及鎖合速度變慢等情事發生;縱使該螺絲1可螺入該物件內,該順向延伸之切溝15無法將剩餘切屑向下壓掣於其中,相對無法提升鎖固效果;再者,因僅以該尖端14抵靠於該物件,受力面積較小,故鑽鎖時易因不當施力而產生偏斜,導致該尖端14偏離原本抵靠之位置,故使用者需將該螺絲1重新導正才能進行鎖設,不僅耗時且費力,故仍有待改善。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可達快速鑽鎖、防止裂材等功效,鎖合後更具穩固鎖設及達抗拉出之效果。
於是,本新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包括一桿體,一設於該桿體一端之螺頭,以及一螺旋環設於該桿體上之螺牙部,其中,該桿體於相反該螺頭處之另一端係漸縮以形成一尖端,且通過該尖端處以定義出一縱軸,且該桿體之外周面截面更定義出呈相反朝向之第一周界及第二周界,該螺牙部具有複數向右螺旋之螺牙,任二相鄰之螺牙呈間隔以形成一螺距;該桿體上開設有相互間隔之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該第一切槽、第二切槽係位於該第一周界上以構成一切槽組;所述第一切槽具有分別朝向該螺頭、尖端方向之第一頂端、第一底端,至少一延伸於該第一頂端與第一底端之間之第一壁面,以及位於該至少一第一壁面與該桿體之外周面及該等螺牙的相接處之第一刃緣,該第一刃緣朝該螺頭方向延伸之延伸走向係與該等螺牙之右旋方向呈相反;是以,利用該第一、第二切槽之形成,可加強鑽鎖初期對物件之初期切削、導屑效果,以利快速排屑,降低鎖合阻力、避免因切屑過度堆積以致裂材情事,鎖設後更利用該第一、第二切槽之反向延伸,更有助壓掣剩餘切屑使其容置於該等切槽中,更提升鎖固力且達抗拉出效果。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明白地示出。
參閱圖2,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2包括一桿體21,一設於該桿體21一端之螺頭22,以及一螺旋環設於該桿體21上之螺牙部23;其中,該螺牙部23具有複數螺牙231(如圖所示為右旋螺牙231),任二相鄰之螺牙231呈間隔以形成一螺距P,而該桿體21可呈圓桿狀並具有一外周面OP,該桿體21之另一端漸縮以形成一相反於該螺頭22之尖端211,該桿體21定義出一通過該尖端211之縱軸R1且還定義有一具有一段長度之下桿區21a及一界於該下桿區21a與該螺頭22間之主桿區21b,該尖端211係位於該下桿區21a內;另外,該外周面OP區分有呈相反朝向之第一周界OP1及第二周界OP2(如圖5之截面示意圖),例如,該桿體21之截面形成一基準線R2,透過該基準線R2將該外周面OP區分形成有面對不同方向之兩個周界OP1、OP2,而如該基準線R2通過該桿體21之中心,則該兩周界OP1、OP2較佳可呈對稱;再者,該桿體21上開設至少一切槽組G;該切槽組G包括有呈間隔設置之第一切槽24及第二切槽25,本實施例中,可設有一組切槽組G,其中該第一切槽24較佳是位於該第二切槽25之側邊的下方為例,且該等切槽24、25位於同一側之周緣邊上,即位於該第一周界OP1上(如圖4至圖9所示),以利提升切削加工效率,亦或可設有二組切槽組G,其一切槽組G之切槽24、25位於該第一周界OP1上,另一切槽組G之切槽24、25位於該第二周界OP2上(如圖10至圖12所示);而以下僅以圖4所示態樣來說明該螺絲2之實施作動。
參閱圖2、圖3,該第一切槽24包括一朝向該螺頭22方向之第一頂端241,一朝向該尖端211方向之第一底端242,以及至少一延伸於該第一頂端241與第一底端242之間之第一壁面243,而該第二切槽25包括有一朝向該螺頭22方向之第二頂端251,一朝向該尖端211方向之第二底端252,以及至少一延伸於該第二頂端251與該第二底端252之間之第二壁面253;其中,該第一壁面243、第二壁面253之數量可依需求調整,以便該第一切槽24、第二切槽25呈現相同或不同槽形,例如以相同槽形為例,如圖4、圖5所示該第一切槽24與第二切槽25可分別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一壁面243、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壁面253,以便呈現如L形槽(直角)、V形槽(非直角)、多邊形槽等槽形,而圖中僅示出兩個相接壁面為例,亦或如圖6、圖7所示該第一切槽24與第二切槽25可分別僅具有單一第一壁面243、單一第二壁面253,且該單一壁面243、253較佳可呈凹弧狀;再者,該第一壁面243、第二壁面253之數量可為不同(如圖8、圖9所示)或者數量相同但夾角不同(如呈一為L形槽,一為V形槽,圖中未示),亦能使該第一切槽24、第二切槽25呈現不同槽形;無論該第一切槽24、第二切槽25為相同或不同槽形,均可達反向切割、排屑,及達容屑且壓屑以提升鎖固效果,在此僅以圖4所示態樣來說明該螺絲2之實施作動。
再者,該第一壁面243與該桿體外周面OP及該等螺牙231的相接處形成有兩個第一刃緣244,而該第一刃緣244朝該螺頭22方向延伸時,其延伸走向E1與該等螺牙231之右旋方向呈相反;該第二壁面253與該桿體外周面OP及該等螺牙231的相接處形成兩個第二刃緣254,同時該第一切槽24之其一第一刃緣244(例如圖3所示位於右側之刃緣)平行於該第二切槽25之其一第二刃緣254(例如圖3所示位於左側之刃緣),因而該第二切槽25之延伸走向亦與該等螺牙231之右旋方向呈相反。
仍續前段,當該切槽組G設於該下桿區21a內時,該第一切槽24與該尖端211可呈間隔設置,即該第一底端242與該尖端211之間留有第一間距S1(即平行於該縱軸R1之軸向距離)以形成一前導區212,該第一間距S1較佳為該螺距P之1倍至1.5倍;另外,該第一底端242、第一頂端241分別位於該縱軸R1之右側、左側,以便該第一刃緣244之延伸走向E1係由該縱軸R1之右側橫跨至該縱軸R1之左側(如圖3所示),同時該第一刃緣244傾斜於該縱軸R1呈一傾斜夾角θ,該傾斜夾角θ可為5至60度,較佳可為10度、15度、45度、或者60度,故該第一切槽24之延伸走向E1相反於該等螺牙231之右旋方向,以形成一傾斜之反向槽,以利較佳切削及壓屑效果;配合參閱圖5,該第一切槽24與該第二切槽25係呈間隔設置,即該第一切槽24與第二切槽25之間留有第二間距S2,該第二間距S2較佳可為該螺距P之1/6倍至4/6倍,有利增強該等刃緣244、254之抗扭轉力矩的能力。
再者,螺旋環設於該桿體21之該螺牙部23係朝該螺頭22方向軸向延伸有一總長度TL,而延伸於該第一頂端241、第一底端242之間的第一壁面243具有第一延伸長度L1,而延伸於該第二頂端251、第二底端252之間的第二壁面253具有第二延伸長度L2,以分別作為該第一切槽24、第二切槽25之槽長,而該等延伸長度L1、L2分別係為界於各自頂端241、251至各自底端242、252之間且與該縱軸R1平行的軸向距離,且該等延伸長度L1、L2可依需求調整,較佳為該總長度TL的三分之一;又如圖5所示,該等第一刃緣244間的距離D1(作為該第一切槽24之槽寬),以及該等第二刃緣254間的距離D2(作為該第二切槽25之槽寬)可各為該螺距P之0.5倍至1倍,以便該第一切槽24、第二切槽25可具適當槽長及槽寬以供切削、容屑及排屑。
另外,螺旋於該第一底端242與該尖端211間之螺牙231係呈至少一圈之完整螺旋配置且相接至該尖端211,亦即該前導區212中具有至少一圈完整螺旋之螺牙231,有利初期切削、導屑及咬合定位作用。
參閱圖2至5、圖13,使用時,該尖尾螺絲2可用於鑽鎖入一硬質物件5,例如鐵板(如0.8mm以下)、硬木或複合木等材質之物件,先以該尖端211頂抵於該物件5之表面,並以一順時針旋入方向(如圖13箭頭所示)旋轉該螺頭22,以連動該桿體21鑽鎖入該物件5中,此時,利用該螺牙部23相接於該尖端211及該前導區212之存在,該圈完整螺牙231會產生下拉力量,可旋切該物件5以漸進式帶動該桿體21鑽鎖入該物件5中並避免頂抵位置之偏移,以便鑽鎖初期可快速咬合定位;當該桿體21持續鑽鎖時,其一第一壁面243(例如以圖13所示是位於右側之壁面)之第一刃緣244與其一第二壁面253(例如以圖13所示是位於右側之壁面)之第二刃緣254繼續切削作業,此時因該等切槽24、25呈傾斜,加上該等切槽24、25之間的第二間距S2中留有具適當長度及傾斜狀之螺牙231,故有利切削及導屑作用,以便該桿體21順著該等螺牙231之角度而持續鑽鎖,進而降低鎖合阻力以達快速鑽鎖;同時該間距S2亦支撐該等切槽24、25,以抵抗該等切槽24、25於切削過程所承受的作用力,避免該等第一刃緣244、第二刃緣254因受力過大而崩壞,有利提升該尖尾螺絲2之抗扭轉力矩的能力。
仍續前段,經切削作業所產生之切屑順沿該等螺牙231以進入該第一切槽24、第二切槽25,再沿著另一第一壁面243及另一第二壁面253以朝該螺頭22方向移動,進而導引切屑快速向外排出;因該等切槽24、25有足夠槽寬及槽長可供容納剩餘切屑,加上該等切槽24、25均為反向延伸,故第一刃緣244、第二刃緣254切削時,亦會將剩餘切屑向下壓掣於該等切槽24、25中,故該尖尾螺絲2得以緊密鎖設於該物件5中,不僅提升鎖固效果,更提升抗拉出效果以避免該螺絲2被輕易拉出;是以,透過反向設置之第一切槽24、第二切槽25,不僅供該等切槽24、25抵抗鎖合阻力以漸進式切削並鑽鎖入該物件5中,更快速排屑以避免因切屑過度堆積導致裂材,且亦容納及壓掣切屑以提升鎖固力,以達防鬆效果。
參閱圖14,本新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2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仍包括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要件及所達目的功效,不再贅述;不同在於,本實施例中,當該切槽組G設在該下桿區21a內時,該第一切槽24之第一底端242係相接至該尖端211,亦有利達反向切割、排屑,及達容屑且壓屑以提升鎖固效果。
參閱圖15,本新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2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仍包括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要件組成、連結關係及所達目的功效,不再贅述;特別是,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切槽24之第一底端242至該第二切槽25之第二底端252之間留有第三間距S3(即為平行於該縱軸R1之軸向距離),該第三間距S3較佳為該螺距P之0.5倍至2倍,即該第一切槽24、第二切槽25之開設位置之間具有適當的高度差,可讓切屑更容易順沿該螺牙部23及該等切槽24、25而朝該螺頭22方向移動以向外排出,更能提升排屑功效。
參閱圖16,本新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2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仍包括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要件組成、連結關係及所達目的功效,不再贅述;特別是,本實施例中,所述該切槽組G還包括有開設於該桿體21上開設且與該第二切槽25呈間隔設置之至少一輔助切槽26,在此以增設一個輔助切槽26為例,該輔助切槽26包括有一朝向該螺頭22方向之輔助頂端261,一朝向該尖端211方向之輔助底端262,以及至少一延伸於該輔助頂端251與該輔助底端252之間之輔助壁面263,該至少一輔助壁面263與該桿體21之外周面OP及該等螺牙231的相接處形成有兩個輔助刃緣264,其一輔助刃緣264平行於該第二切槽25之其一第二刃緣254,故該輔助切槽26之延伸走向亦與該等螺牙231之右旋方向相反;因此,藉由複數反向槽24、25、26以達反向切割、排屑,亦可達容屑且壓屑以提升鎖固效果。
另外,第四較佳實施例中,延伸於該輔助頂端261、輔助底端262之間的輔助壁面263具有一第三延伸長度L3(即為平行於該縱軸R1之軸向距離),其較佳可為該總長度TL的三分之一,而該第二切槽25之第二底端252至該輔助切槽26之輔助底端262之間留有第四間距S4,該第四間距S4較佳可為該螺距P之0.5倍至2倍,因而不僅可供切削、容屑,更容易導引切屑向外排出;再者,本實施例中係以設有一組切槽組G為例,即如圖17所示三個切槽24、25、26均位於該桿體21之同一側周緣邊上,即該第一周界OP1上,亦或可如圖18所示設二組切槽組G,其一切槽組G之切槽24、25、26位於該第一周界OP1上,另一切槽組G之切槽24、25、26位於該第二周界OP2上,如此結構配置不僅更提升該尖尾螺絲2之切削及容排屑能力,更能一次性多槽切削加工以提升加工作業之效率;更甚者,該第二切槽25較佳可呈凹弧狀,以增加該第二切槽25與該等切槽24、26間之槽底厚度,進而有利增加多槽式之結構強度。
參閱圖19,本新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2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仍包括與第一較佳實施例或第二較佳實施例相同之要件組成、連結關係及所達目的功效,不再贅述;特別是,該切槽組G可為二組或二組以上,該等切槽組G相互間隔,即該等切槽組G分別設在該下桿區21a、主桿區21b內,設在該下桿區21a內之切槽組G至少需位於該第一周界OP1上(如前已述,參照圖4至圖9所示),其可與設在該主桿區21a內之切槽組G位於相同或不同周界上、或者該主桿區21a內之切槽組G同時位於兩周界OP1、OP2上,在此僅示出該下桿區21a與主桿區21b的切槽組G是位於相同周界上並呈間隔為例;是以,利用設在不同桿區21a、21b上之切槽組G,亦有利達反向切割、排屑,及達容屑且壓屑以提升鎖固效果。
參閱圖20,本新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2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仍包括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要件組成、連結關係及所達目的功效,不再贅述;特別是,至少有二個螺牙231係呈鋸齒狀,配合參閱圖21,每一呈鋸齒狀之螺牙231具有複數凹槽2311,該等凹槽2311間形成複數交錯設置之第一牙塊2312及第二牙塊2313,該等第一牙塊2312、該等第二牙塊2313各具有第一頂峰2312’、第二頂峰2313’,沿著該等第一頂峰2312’相接以形成一第一基線a1,沿著該等第二頂峰2313’相接以形成一第二基線a2,該第一基線a1與第二基線a2之位置不同,如圖22所示該第一基線a1位於第二基線a2之下方,使該等第一牙塊2312朝下傾斜,該等第二牙塊2313朝上傾斜,故整體形成具有上下交錯牙塊配置之鋸齒螺牙結構;是以,利用該等牙塊2312、2313增加切削點,可提升切削能力以達快速切削、降低鎖合阻力,鎖設後亦利用該交錯設置以提升該螺絲2之咬合定位效果,以達防鬆功效。
歸納前述,本新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主要於桿體具有尖端並定義一縱軸,該桿體上開設有呈間隔設置且相互平行之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且該第一切槽之第一刃緣的延伸走向與該等螺牙之右旋方向呈相反,故該第一切槽、第二切槽均成相反於該等右旋螺牙之旋向的反向槽設置,不僅可提升切削及排屑能力、降低鎖合阻力,以避免因切屑過度堆積以致裂材情事,同時該等切槽之反向延伸亦有利壓掣剩餘切屑使其容置該等切槽中,更提升鎖固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說明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範圍內。
(習知) 1:螺絲 11:桿體 12:螺頭 13:螺牙 14:尖端 15:切溝 (本創作) 2: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5:物件 21:桿體 22:螺頭 23:螺牙部 24:第一切槽 25:第二切槽 26:輔助切槽 21a:下桿區 21b:主桿區 211:尖端 212:前導區 231:螺牙 241:第一頂端 242:第一底端 243:第一壁面 244:第一刃緣 251:第二頂端 252:第二底端 253:第二壁面 254:第二刃緣 261:輔助頂端 262:輔助底端 263:輔助壁面 264:輔助刃緣 2311:凹槽 2312:第一牙塊 2312’:第一頂峰 2313:第二牙塊 2313’:第二頂峰 a1:第一基線 a2:第二基線 D1:第一刃緣間之距離 D2:第二刃緣間之距離 E1:第一切槽之延伸走向 θ:傾斜夾角 L1:第一延伸長度 L2:第二延伸長度 L3:第三延伸長度 TL:總長度 OP:桿體之外周面 OP1:第一周界 OP2:第二周界 P:螺距 R1:縱軸 R2:基準線 S1:第一底端與尖端間之第一間距 S2:第一切槽與第二切槽間之第二間距 S3:第一底端與第二底端間之第三間距 S4:第二底端與輔助底端間之第四間距
圖1為習知螺絲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之圈圍處A之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其一結構變化態樣之局部立體圖。 圖5為圖4於另一視角之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結構變化態樣之局部立體圖。 圖7為圖6於另一視角之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再一結構變化態樣之局部立體圖。 圖9為圖8於另一視角之示意圖。 圖10為圖5之一變化態樣示意圖。 圖11為圖7之一變化態樣示意圖。 圖12為圖9之一變化態樣示意圖。 圖13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實施作動示意圖。 圖14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立體圖。 圖15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17為圖16所示A-A段之剖面示意圖。 圖18為圖17之一變化態樣示意圖。 圖19為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20為本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21為圖20之圈圍處C之放大示意圖。 圖22為圖21之平面示意圖。
2: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21:桿體
22:螺頭
23:螺牙部
24:第一切槽
25:第二切槽
21a:下桿區
21b:主桿區
211:尖端
231:螺牙
241:第一頂端
242:第一底端
251:第二頂端
252:第二底端
L1:第一延伸長度
L2:第二延伸長度
R1:縱軸
TL:總長度
P:螺距
G:切槽組
OP:桿體之外周面

Claims (11)

  1. 一種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包括一具有一外周面之桿體,一設於該桿體一端之螺頭,以及一螺旋環設於該桿體上之螺牙部;其中,該桿體於相反該螺頭處之另一端係呈漸縮以形成一尖端,通過該尖端處以定義出一縱軸,該桿體定義有一下桿區及一界於該下桿區與該螺頭間之主桿區,該尖端係位於該下桿區內,該螺牙部具有複數向右螺旋之螺牙,且任二相鄰之螺牙呈間隔以形成有一螺距,其特徵在於: 該外周面區分形成有呈相反朝向之第一周界及第二周界,該桿體上開設有一位於該第一周界上之切槽組,該切槽組包括有呈間隔設置之一第一切槽及一第二切槽,所述第一切槽具有分別朝向該螺頭、尖端方向之第一頂端、第一底端,至少一延伸於該第一頂端與第一底端之間之第一壁面,以及位於該至少一第一壁面與該桿體之外周面及該等螺牙的相接處之兩個第一刃緣,該第一刃緣朝該螺頭方向延伸時,其延伸走向與該等螺牙之右旋方向呈相反,所述第二切槽具有分別朝向該螺頭、尖端方向之第二頂端、第二底端,至少一延伸於該第二頂端與該第二底端之間之第二壁面,以及位於該至少一第二壁面與該桿體之外周面及該等螺牙的相接處之兩個第二刃緣,該第一切槽之其一第一刃緣與該第二切槽之其一第二刃緣呈相互平行。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切槽組係設在該下桿區內,且該第一切槽之第一底端與該尖端之間留有第一間距,該螺牙部自該尖端朝該螺頭方向螺旋環設,且螺旋於該第一底端與該尖端間的螺牙係呈至少一圈完整螺旋配置,而該第一底端、第一頂端分別位於該縱軸之右側、左側,以便該第一刃緣之延伸走向係由該縱軸之右側橫跨至該縱軸之左側。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切槽組係設在該下桿區內,且該第一切槽之第一底端係相接至該尖端。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等第一刃緣間之距離為該螺距之0.5至1倍,該等第二刃緣間之距離係為該螺距之0.5至1倍。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螺旋環設於該桿體上之該螺牙部軸向延伸有一總長度,該至少一第一壁面的延伸長度係為該總長度的三分之一,該至少一第二壁面的延伸長度係為該總長度的三分之一。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第一切槽之第一底端與該第二切槽之第二底端之間留有第三間距,該第三間距係為該螺距之0.5至2倍。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螺牙部之至少有二個螺牙具有複數凹槽,該等凹槽間形成複數具有頂峰之第二牙塊、第一牙塊,任二相鄰之第二牙塊、第一牙塊係呈上下交錯設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切槽組係設在該下桿區內,且該切槽組之數量為二組,其分別位於該第一周界、第二周界上。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切槽組包括有至少一開設於該桿體上並與該第二切槽呈間隔設置之輔助切槽,該至少一輔助切槽具有分別朝向該螺頭、尖端方向之輔助頂端、輔助底端,至少一延伸於該輔助頂端與輔助底端之間之輔助壁面,以及位於該至少一輔助壁面與該桿體之外周面及該等螺牙的相接處之兩個輔助刃緣,該其一第二刃緣與該輔助切槽之其一輔助刃緣呈平行,且該第二切槽之第二底端與該輔助切槽之輔助底端之間留有第四間距,該第四間距為該螺距之0.5至2倍。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切槽組之數量為至少二組,其分別設在該下桿區、主桿區內,且設在該下桿區內之切槽組至少係位於該第一周界上。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切槽之尖尾螺絲,其中,該第一切槽與該第二切槽之間留有第二間距,該第二間距係為該螺距之1/6至4/6倍。
TW108216181U 2019-12-04 2019-12-04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TWM594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6181U TWM594072U (zh) 2019-12-04 2019-12-04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6181U TWM594072U (zh) 2019-12-04 2019-12-04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4072U true TWM594072U (zh) 2020-04-21

Family

ID=7113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6181U TWM594072U (zh) 2019-12-04 2019-12-04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4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704B (zh) * 2022-10-19 2023-09-11 寬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防裂木螺絲及其弧形割溝槽的成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704B (zh) * 2022-10-19 2023-09-11 寬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防裂木螺絲及其弧形割溝槽的成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89788C (en) Multi-mate fastener
US10801539B2 (en) Screw capable of reducing drilling torque
TWM594072U (zh)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CN211343627U (zh) 具切槽的尖尾螺丝
US11391314B2 (en) Screw with cutting slots
CN113027890B (zh) 具切槽的尖尾螺丝
TWI709694B (zh) 具切槽之尖尾螺絲
TWI592582B (zh) Expand the aperture screws
JP6177838B2 (ja) ねじ
TWI797710B (zh) 螺絲
TWI720899B (zh) 快速排屑擴孔螺絲
TWM631081U (zh) 螺絲搓牙板組、齒模塊及螺絲
CN110886758B (zh) 具低旋锁扭力的螺丝
TWM511559U (zh) 螺絲
TWI705201B (zh) 具低旋鎖扭力之螺絲
TWI738043B (zh) 具快速鎖設之緊固件
TWI852838B (zh) 多功能螺絲
TWI854910B (zh) 螺絲
TWM598897U (zh) 快速排屑擴孔螺絲
TWI646268B (zh) 螺絲
JP6021736B2 (ja) スクリュー締結具
TWI640695B (zh) 木螺絲(二)
TWM543304U (zh) 螺絲排屑結構
TWI640697B (zh) 木螺絲(三)
TW202339881A (zh) 螺絲搓牙板組、齒模塊及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