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3138U - 循環式養蝦系統 - Google Patents

循環式養蝦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3138U
TWM593138U TW108217226U TW108217226U TWM593138U TW M593138 U TWM593138 U TW M593138U TW 108217226 U TW108217226 U TW 108217226U TW 108217226 U TW108217226 U TW 108217226U TW M593138 U TWM593138 U TW M5931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rimp
pond
algae
microalgae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7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群超
Original Assignee
林群超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群超 filed Critical 林群超
Priority to TW108217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3138U/zh
Publication of TWM593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3138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循環式養蝦系統,包含:一綜合養殖池係養殖一微藻、一藻類及培育一菌種;一種蝦與蝦苗池係供種蝦交配、產卵、孵化蝦苗及使該蝦苗長成,於該種蝦與蝦苗池內產生該微藻,並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一儲備養藻池內係各別批次培養該微藻及該藻類,並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一注水池,以供匯集及再輸出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一養蝦池係供長成後之小蝦繼續養殖直到成蝦後售出,並以該微藻及該藻類餵食,以及利用該菌種分解排泄物;一準種蝦池係供長成後之成蝦繼續養殖,該準種蝦池內係培育該菌種,並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

Description

循環式養蝦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可以將養蝦系統及養藻系統結合在一起養殖及管理之養蝦系統。
目前一般的養蝦池,需要相當大的養殖空間,而且要將蝦子從蝦苗飼養到成蝦可以收成時,均需要一段非常長的時間,因此造成飼養成本過高,而且利潤微薄。
因此有如中華民國103年11月1日所公告之新型第M488861號「三段式空化超集約養蝦系統」專利案,其係揭露:包括一小蝦養殖區、一中蝦養殖區以及大蝦養殖區,各養殖區分別設有養殖池、汙水蓄水池、空化分離機以及生化濾水池。利用將蝦群依大小分為三階段分別蓄養,讓蝦農可以在相隔較短的時間內將大蝦收成,並補充新的蝦苗,讓蝦子的收成不間斷,縮短收成期,增加收成期數,並利用收成期間進行蝦群移池與池清潔的工作,提供蝦群更好的養殖環境,確保收成的品質。
該專利前案由於養殖時需要維持恆溫狀態,於夏天時對於養殖水需要降溫,而冬天時又要對於養殖水進行加溫,因此使得養殖成本會大幅增加。
又一般養蝦需要提供其食用的微藻及藻類,以及益生菌等菌種幫助排泄物的分解。因此有如中華民國107年10月11日所公告之發明第I637685號「海水藻類養殖方法與設備」專利案,其係揭露:係實施於一養殖水池,其步驟包含:(a)於該養殖水池進行一曝氣動作,並培育一藻類;(b)當該養殖水池的一養殖水池水溫超過一目標溫度時,停止該曝氣動作,並靜止一固定時間,排出該養殖水池的水,並攔截該藻類;(c)當該養殖水池的水排出至一固定水量時,將一液化天然氣冷排水補入該養殖水池中到達一養殖體積,並重新該曝氣動作;以及(d)將該攔截之藻類重新加入該養殖水池中;其中,該步驟(a)~(d)重覆實施一次數。
惟該二件專利前案均需要將養蝦與養藻分開於不同的區域進行養殖,造成了養殖空間需求過大,而且需要增加人力、設備、時間及成本,造成養殖管理的困難性倍增,因此於使用上並不盡理想。
爰此,有鑑於目前所使用的養蝦及養藻系統係分開養殖,而具有上述之缺點。故本創作提供一種循環式養蝦系統,包含有:一綜合養殖池,係注入有一養殖水,以供養殖一微藻、一藻類及培育一菌種;一種蝦與蝦苗池,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該種蝦與蝦苗池係供一種蝦交配、產卵、孵化蝦苗及使該蝦苗長成,於該種蝦與蝦苗池內產生該微藻,並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  一儲備養藻池,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於該儲備養藻池內各別批次培養該微藻及該藻類,並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一注水池,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以供該養殖水中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注入到注水池內匯集,然後該注水池再輸出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一養蝦池,係盛接該注水池所輸出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於該種蝦與蝦苗池內之該蝦苗長成為小蝦後,移往該養蝦池內繼續養殖成為一成蝦,並以該微藻及該藻類餵食,以及利用該菌種分解排泄物;一準種蝦池,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該養蝦池內長成後之該成蝦,移往該準種蝦池內繼續養殖成為該種蝦,並於該準種蝦池內培育該菌種,且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
上述係於該綜合養殖池、該儲備養藻池及該養蝦池內收集多餘的該微藻及該藻類,並將其製成一冷凍藻。
係以上述冷凍藻餵食該小蝦、該成蝦及該種蝦。
上述進一步設有複數氣泡盤,該等氣泡盤分別置入於該綜合養殖池、該種蝦與蝦苗池、該儲備養藻池、該養蝦池、該注水池及該準種蝦池內,該等氣泡盤係連接一空氣泵後輸出氣泡,藉以提供該綜合養殖池、該種蝦與蝦苗池、該儲備養藻池、該養蝦池、該注水池及該準種蝦池內之溶氧量,並於高溫時加強打氣。
上述種蝦與蝦苗池設有一第一控制閥門,以供開啟後將該種蝦與蝦苗池之池水中所產生之該微藻,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之該養殖水內。
上述微藻及該藻類係包含隱藻類、等鞭金藻、凝球藻、橢球藻、周氏扁藻、萊氏衣藻、杜氏藻、壇藻、螺旋藻、小環藻、角毛藻、紫球藻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
上述菌種係包含硝化菌、益生菌、好氧菌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
上述儲備養藻池設有一第二控制閥門,以供開啟後將該儲備養藻池之池水中所養殖之該微藻及該藻類,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之該養殖水內。
上述注水池係設有至少一滴流管,該滴流管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該滴流管設有一第三控制閥門,以供開啟後輸出該養殖水中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
上述養蝦池內係設有至少一水車單元,藉以使該養蝦池內的池水產生循環流動,並於高溫時加強循環流動。
上述養蝦池內的池水係經由一過濾單元進行過濾後,再循環輸送回該養蝦池內。
上述準種蝦池係連接有一排水管,該排水管將該準種蝦池內產生的廢水予以排放至一過濾槽中,利用該過濾槽中的各層濾材予以過濾後成為一乾淨的水,然後流入一淨水槽內靜置沈澱,同時利用該淨水槽內之池水培養該菌種,再透過一抽水泵抽回到該準種蝦池內,以供循環過濾。
上述淨水槽設有一第四控制閥門,以供開啟後將該淨水槽之池水中所培育之該菌種,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之該養殖水內。
上述技術特徵具有下列之優點:
1.係根據陽光及溫度做調整,使得綜合養殖池可以有效率的養殖微藻、藻類及培育菌種,並將多餘的微藻及藻類製成冷凍藻儲存,藉以於低溫寒冷的氣候下,或是缺少活的微藻和藻類時,可以應急供應蝦苗、小蝦、成蝦及種蝦之餵食。
2.係將蝦苗、小蝦、成蝦及種蝦採取一條龍的管理模式,因此能有效的提昇管理效率,並且大幅節省飼養的空間、時間、人力及成本。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本創作實施例係包含有:綜合養殖池(1)、種蝦與蝦苗池(2)、儲備養藻池(3)、準種蝦池(4)、注水池(5)、養蝦池(6)及氣泡盤(7),其中:
綜合養殖池(1),其係注入有一養殖水(11),以供養殖一微藻、一藻類及培育一菌種,並可收集多餘的該微藻及該藻類,用以製成冷凍藻。
種蝦與蝦苗池(2),係與該綜合養殖池(1)相連通,並設有一第一控制閥門(21),以供開啟後可將該種蝦與蝦苗池(2)之池水中所產生之該微藻,將其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1)中之該養殖水(11)內。該微藻係包含隱藻類。該種蝦與蝦苗池(2)可供一種蝦交配、產卵、孵化蝦苗及使該蝦苗在此長成為小蝦。該種蝦與蝦苗池(2)係為本創作循環式養蝦系統中唯一採取恆溫養殖之養殖池,而其他養殖池皆採取常溫養殖。
儲備養藻池(3),係與該綜合養殖池(1)相連通,並設有一第二控制閥門(31),以供開啟後可將該儲備養藻池(3)之池水中所養殖之該微藻及該藻類,將其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1)中之該養殖水(11)內。
注水池(4),係與該綜合養殖池(1)相連通,以供該綜合養殖池(1)內該養殖水(11)中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可注入到注水池(4)內匯集。該注水池(4)係設有複數滴流管(41)與該綜合養殖池(1)相連通,該等滴流管(41)並設有一第三控制閥門42),以供開啟後可以輸出池水中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
養蝦池(5),係盛接該注水池(4)所輸出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又該養蝦池(5)內係可供將該種蝦與蝦苗池(2)內該蝦苗長成為該小蝦後,移往該養蝦池(5)內繼續養殖,直到長成為成蝦。如第三圖所示,該養蝦池(5)內係設有複數水車單元(51),藉以使該養蝦池(5)內的池水產生循環流動。又該養蝦池(5)內的池水可以經由一過濾單元(52)進行過濾後,再循環輸送回該養蝦池(5)內。
準種蝦池(6),係與該綜合養殖池(1)相連通。該準種蝦池(6)係可供將該養蝦池(5)內長成後之該成蝦,移往該準種蝦池(6)內繼續養殖成為該種蝦,並以該冷凍藻餵食該種蝦。如第二圖所示,該準種蝦池(6)係連接有一排水管(61),該排水管(61)係將該準種蝦池(6)內產生的廢水予以排放至一過濾槽(62)中,利用該過濾槽(62)中的各層濾材(63)予以過濾後成為一乾淨的水,然後流入一淨水槽(64)內予以靜置沈澱,同時利用該淨水槽(64)內可培育該菌種,然後再透過一抽水泵(65)將乾淨的水抽回到該準種蝦池(6)內,以供產生循環過濾的效果。該淨水槽(64)並設有一第四控制閥門(66),以供開啟後可將該淨水槽(64)之池水中所培育之該菌種,將其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1)中之該養殖水(11)內。該菌種係包含硝化菌、益生菌及好氧菌。
複數氣泡盤(7),係分別置入於該綜合養殖池(1)、該種蝦與蝦苗池(2)、該儲備養藻池(3)、該、該注水池(4)、該養蝦池(5)及該準種蝦池(6)內。該等氣泡盤(7)係連接一空氣泵後可以輸出氣泡,藉以提供該綜合養殖池(1)、該種蝦與蝦苗池(2)、該儲備養藻池(3)、該準種蝦池(4)該注水池(5)及該養蝦池(6)內之溶氧量。
使用時,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將該種蝦移入該種蝦與蝦苗池(2)內,並使該種蝦交配、產卵及孵化,該種蝦與蝦苗池(2)中的蝦苗剛孵化時(懼強光/陰暗中飼養),該蝦苗會分泌一些催化物促進一些微藻(如隱藻類)在陰暗環境滋生,以產生自行供給作用(autotrophic effect)。該等微藻一方面能夠提供食物給豐年蝦幼蟲、輪蟲,甚至肉足類幼蟲等食用,然後,這些原生物幼蟲再轉化成為該蝦苗的食物。
當該蝦苗長成30~45天後(無節幼蟲期2天/眼幼蟲期2天/糠蝦幼蟲期3天/後期幼蟲正游期5天/依壁期10天/紅筋期10天),該等微藻會自動死亡而腐敗成為水中有機體。腐敗的該等水中有機體必須從水中隔離出來。倘若這些腐敗藻類存在水中過久,則肉足蟲(原生蟲)與褐指藻(雜藻)又會爆發出來,並蠶食這些腐敗藻類。肉足蟲與褐指藻雖然無法附著為害該蝦苗的鰓部,但是其分泌物卻能夠抑止相關微藻成長以競食水中養分。
因此,結合以上兩種現象互動關係,該蝦苗孵化45天後,微藻無法繁殖。細菌、肉足類、褐指藻則會爆發出來,水中溶氧度持續性降低,好氧菌繁殖開始停頓下來,水中也開始出現亞硝酸鹽狀態。接著,原生蟲如輪蟲與枝角蟲也會出現並大量餵食細菌類,原生蟲如線蟲也會蠶食細菌類。輪蟲、枝角類、線蟲類甚至細菌類(尤其好氧菌)更需要消耗水中氧氣,水中溶氧大幅度降低,蝦苗缺氧。同時,好氧菌被吃光後,亞硝酸過量而產生毒素,共同導致蝦苗全數死亡。因此必須在蝦苗長成的30~45天之間,以上這些微藻(如陰暗藻)還未腐敗前,在以上肉足蟲與褐指藻還未爆發出來之前,就需要開啟該第一控制閥門(21),將該種蝦與蝦苗池(2)之池水內的該等微藻,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1)養殖。
而該儲備養藻池(3)則可在該低溫的季節時,於該綜合養殖池(1)缺少藻類時,可開啟該第二控制閥門(31),將該儲備養藻池(3)之池水中所養殖之該等微藻及藻類,將其輸送供應到該綜合養殖池(1)內。同樣的該準種蝦池(6)則可開啟該第四控制閥門(66),將該準種蝦池(6)之該淨水槽(64)內池水中所養殖之該菌種,則可透過開啟第四控制閥門(66),將其輸送供應到該綜合養殖池(1)內。該綜合養殖池(1)內所養殖的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則可匯集到該注水池(4)內,然後定時的開啟該第三控制閥門(42),以供將該注水池(4)內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將其輸送供應到該綜合養殖池(1)及該養蝦池(5)內。利用該微藻及該藻類餵食該中蝦或成蝦。由於該等微藻也會消耗掉池水中的硝酸鹽,因此可藉由該菌種中之該硝化菌、該益生菌及該好氧菌,藉以產生硝化作用,以去除池水中排泄物所產生的氨、亞硝酸鹽及硝酸鹽。而該菌種分解該中蝦或成蝦的排泄物,又可供作為該等微藻及藻類之食物來源,藉以形成一食物鏈。又透過啟動該水車單元(51),藉以使該養蝦池(5)內的池水產生循環流動,有利於該中蝦及成蝦的養成。並配合該等氣泡盤(7)於該綜合養殖池(1)、該種蝦與蝦苗池(2)、該儲備養藻池(3)、該該注水池(4)、該養蝦池(5)及準種蝦池(6)內持續不斷的打氣,以供應其溶氧量。如此,則可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式養蝦系統。
又本創作之系統係維持在常溫狀態下運行,因此針對不同的氣候、季節及氣溫狀況下,會有不同的操作管理模式。例如白天有陽光時,該等微藻及藻類可以透過陽光形成光合作用而成長,又每天早晨到傍晚時,需要補充該綜合養殖池(1)內蒸發之該養殖水(11)。同時也需要開啟該第三控制閥門(42),使該注水池(4)內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將其輸送到該養蝦池(5)內,以供餵食該小蝦或成蝦。到了傍晚過後,則會關閉該第三控制閥門(42),並利用該過濾單元(52)過濾掉該養蝦池(5)水中多餘的該微藻及該藻類後,再循環輸送回該養蝦池(5)內。而被過濾出來多餘的該微藻及該藻類,則予以收集製成冷凍藻。又該儲備養藻池(3)中所養殖多餘的該微藻及該藻類,同時可以收集製成該冷凍藻,或者可以形成微藻的孢子,以備下次培養使用。以供連續陰天或連續雨季沒有陽光,使得該微藻及該藻類短缺時,可以利用該冷凍藻分別餵食該種蝦與蝦苗池(2)、該養蝦池(5)及準種蝦池 (6)內的蝦子,該冷凍藻之安全存量以14~21天的存量為最佳。同時於連續陰天或連續雨季時,該氣泡盤(7)需要加大空氣輸出,以增加溶氧量,又該等水車單元(51)之轉速也要隨著加快,藉以增加池水的循環流動,以培育該菌種生長。
於春天、秋天之高溫時,該氣泡盤(7)同樣要加大空氣輸出以增加溶氧量,又該等水車單元(51)轉速也加快,以增加池水的循環流動。並適量添加維他命B12等營養劑。平日則需要補充活的微藻及藻類(例如:等鞭金藻、凝球藻、橢球藻、周氏扁藻、萊氏衣藻、杜氏藻)及菌種。
夏天出大太陽高溫時,池水中的原生蟲類會大量爆發出來,因此必須降低池水溫度,這是抑止原生蟲類爆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又透過晚上把多餘的原生蟲與過剩的藻類過濾出來,再排除出去。於晚上針對池水再預防性地或間斷性地使用臭氧紫外燈消毒。則白天時就需要於池水中適量增加活的微藻、藻類(例如:壇藻、螺旋藻、小環藻、角毛藻、紫球藻)及菌種。
冬天寒流來臨造成低溫時,則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微藻、藻類及冷凍藻,只需要添加菌種,甚至於注入純氧。又本創作之該綜合養殖池(1)係可設有七座以上,藉以能一周內的每一天都有微藻、藻類及菌種可以供應該養蝦池(5)之餵食。該綜合養殖池(1)之該養殖水(11)中需要加入螯合劑(EDTA),以中和水中的有機體,避免產生毒性而影響到該微藻及藻類之生長。但該等微藻及藻類之養分固定注入該養殖水(11)中,少量金屬、礦物質、維生素等也同時固定注入。如果是超級寒流侵襲時,最好是提前收成蝦子,倘若來不及收成,則必須增加溫水注入池水中,也必須大量增加氣泡與氧氣供應,該水車單元(51)轉動速度增強,該微藻與藻類暫停添加。待寒流慢慢過後,該微藻與藻類慢慢增加,氧氣也慢慢降低供應,該水車單元(51)也同步慢慢降低,直到恢復正常為止。
如此,本創作主要係根據陽光及溫度做調整,使得該綜合養殖池(1)可以有效率的養殖微藻、藻類及培育菌種,並可將多餘的微藻及藻類製成冷凍藻儲存,藉以於常溫或寒冷的氣溫下,可充足無虞的供應該蝦苗、小蝦、中蝦及成蝦的餵食,以供長成為成蝦後收成予以販賣,並且能大幅節省飼養的空間、時間、人力及成本。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創作之操作、使用及本創作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創作涵蓋之範圍內。
(1):綜合養殖池 (11):養殖水 (2):種蝦與蝦苗池 (21):第一控制閥門 (3):儲備養藻池 (31):第二控制閥門 (4):注水池 (41):滴流管 (42):第三控制閥門 (5):養蝦池 (51):水車單元 (52):過濾單元 (6):準種蝦池 (61):排水管 (62):過濾槽 (63):濾材 (64):淨水槽 (65):抽水泵 (66):第四控制閥門 (7):氣泡盤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配置簡單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實施準種蝦池之構造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實施例養蝦池之簡單示意圖。
(1):綜合養殖池
(11):養殖水
(2):種蝦與蝦苗池
(21):第一控制閥門
(3):儲備養藻池
(31):第二控制閥門
(4):注水池
(41):滴流管
(42):第三控制閥門
(5):養蝦池
(52):過濾單元
(6):準種蝦池
(61):排水管
(62):過濾槽
(64):淨水槽
(65):抽水泵
(66):第四控制閥門
(7):氣泡盤

Claims (13)

  1. 一種循環式養蝦系統,包含有: 一綜合養殖池,係注入有一養殖水,以供養殖一微藻、一藻類及培育一菌種;一種蝦與蝦苗池,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該種蝦與蝦苗池係供一種蝦交配、產卵、孵化蝦苗及使該蝦苗長成,於該種蝦與蝦苗池內產生該微藻,並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 一儲備養藻池,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於該儲備養藻池內飼養該微藻及該藻類,並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 一注水池,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以供該養殖水中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注入到注水池內匯集,然後該注水池再輸出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 一養蝦池,係盛接該注水池所輸出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於該種蝦與蝦苗池內之該蝦苗長成為小蝦後,移往該養蝦池內繼續養殖成為一成蝦,並以該微藻及該藻類餵食,以及利用該菌種分解排泄物; 一準種蝦池,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該養蝦池內長成後之該成蝦,移往該準種蝦池內繼續養殖成為該種蝦,並於該準種蝦池內培育該菌種,且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係於該綜合養殖池、該儲備養藻池及該養蝦池內收集多餘的該微藻及該藻類,並將其製成一冷凍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係以該冷凍藻餵食該小蝦、該成蝦及該種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進一步設有複數氣泡盤,該等氣泡盤分別置入於該綜合養殖池、該種蝦與蝦苗池、該儲備養藻池、該養蝦池、該注水池及該準種蝦池內,該等氣泡盤係連接一空氣泵後輸出氣泡,藉以提供該綜合養殖池、該種蝦與蝦苗池、該儲備養藻池、該養蝦池、該注水池及該準種蝦池內之溶氧量,並於高溫時加強打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種蝦與蝦苗池設有一第一控制閥門,以供開啟後將該種蝦與蝦苗池之池水中所產生之該微藻,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之該養殖水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微藻及該藻類係包含隱藻類、等鞭金藻、凝球藻、橢球藻、周氏扁藻、萊氏衣藻、杜氏藻、壇藻、螺旋藻、小環藻、角毛藻、紫球藻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菌種係包含硝化菌、益生菌、好氧菌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儲備養藻池設有一第二控制閥門,以供開啟後將該儲備養藻池之池水中所養殖之該微藻及該藻類,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之該養殖水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注水池係設有至少一滴流管,該滴流管係與該綜合養殖池相連通,該滴流管設有一第三控制閥門,以供開啟後輸出該養殖水中之該微藻、該藻類及該菌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養蝦池內係設有至少一水車單元,藉以使該養蝦池內的池水產生循環流動,並於高溫時加強循環流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養蝦池內的池水係經由一過濾單元進行過濾後,再循環輸送回該養蝦池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準種蝦池係連接有一排水管,該排水管將該準種蝦池內產生的廢水予以排放至一過濾槽中,利用該過濾槽中的各層濾材予以過濾後成為一乾淨的水,然後流入一淨水槽內靜置沈澱,同時利用該淨水槽內之池水培養該菌種,再透過一抽水泵抽回到該準種蝦池內,以供循環過濾。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循環式養蝦系統,其中,該淨水槽設有一第四控制閥門,以供開啟後將該淨水槽之池水中所培育之該菌種,輸送到該綜合養殖池之該養殖水內。
TW108217226U 2019-12-25 2019-12-25 循環式養蝦系統 TWM593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7226U TWM593138U (zh) 2019-12-25 2019-12-25 循環式養蝦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7226U TWM593138U (zh) 2019-12-25 2019-12-25 循環式養蝦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3138U true TWM593138U (zh) 2020-04-11

Family

ID=7113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7226U TWM593138U (zh) 2019-12-25 2019-12-25 循環式養蝦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31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756A (zh) * 2021-08-06 2021-10-1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循环水养殖降温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756A (zh) * 2021-08-06 2021-10-1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循环水养殖降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US20190045756A1 (en) Dark-bright integrated greenhouse system in intensive recirculating eco-aquaculture and aquaculture method
CN100534297C (zh) 一种鲥鱼集约化生态型育苗方法
CN104255632A (zh) 全封闭全透光智能化有机对虾生态养殖装置
KR101489660B1 (ko) 순환여과방식과 단계적 해수순치를 통한 강하성어류(무태장어) 양식 방법
CN109122531B (zh) 一种鲥鱼的养殖方法
CN104054614B (zh) 一种河蟹、青虾和中华鳑鲏的生态混养方法
CN103444603B (zh)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CN102754610A (zh) 一种提高线纹海马幼苗养成率的方法
CN103314904A (zh)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CN110338130B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实验室养殖系统及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03168734A (zh) 虾夷扇贝亲贝培育及孵化方法
CN111771772B (zh)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CN109122443A (zh) 澳洲淡水龙虾循环水抱卵孵化系统及育苗方法
CN105638528B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团头鲂生态养殖方法
CN104186431B (zh) 一种利用单细胞蛋白一步食物链高密度养殖卤虫的方法
CN106577372A (zh) 一种海龙的越冬及人工繁殖方法
CN106665424B (zh) 自动化生态养殖鲥鱼的方法
CN111066702B (zh) 一种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格星虫的方法
CN106614171A (zh) 一种高效河蟹育苗集成培育方法
TWM593138U (zh) 循環式養蝦系統
CN109006605B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生态养殖方法
CN109819912B (zh) 一种鱼虾菜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11990297A (zh) 一种斑点叉尾鮰与南美白对虾套养的方法
CN114946717B (zh) 一种美洲鲥立体综合式生态养殖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