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0881U - 具有鑲嵌緩衝的編織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鑲嵌緩衝的編織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0881U
TWM590881U TW108204481U TW108204481U TWM590881U TW M590881 U TWM590881 U TW M590881U TW 108204481 U TW108204481 U TW 108204481U TW 108204481 U TW108204481 U TW 108204481U TW M590881 U TWM590881 U TW M5908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yarn
loops
inlaid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4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印克巴特 朵立谷克亥姆
德瑞克 A 費齊特
克里斯登 A 歐米
可林 M 魯恩寇爾
加甘迪普 辛格
朵洛瑞斯 S 湯普森
艾瑞 E 多拉雅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90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0881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3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laid-in unlooped yarn, e.g. fleece fabr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8Resilient uppers, e.g. shock absorb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3Fabric with at least two, predominantly unlinked, knitted or woven plies interlaced with each other at spaced locations or linked to a common internal co-extensive yarn system
    • D10B2403/0231Fabric with at least two, predominantly unlinked, knitted or woven plies interlaced with each other at spaced locations or linked to a common internal co-extensive yarn system including contracting yarn, e.g. blister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4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 D10B2403/0241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2Flat fabric of variable width, e.g. including one or more fashioned pane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種編織組件可包含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相對表面之一編織元件。一鑲嵌紗可延伸穿過該編織元件且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延伸。可包含其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固定在一起之一固定區域,其中該鑲嵌紗藉由環圈固定而形成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可包含一緩衝區域,其中該緩衝區域具有一管狀構造,使得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係可分開的,從而在其間形成一腔,且其中該鑲嵌紗延伸穿過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之該腔。

Description

具有鑲嵌緩衝的編織組件
本創作是關於具有鑲嵌緩衝的編織組件。
習知鞋類物件大體包含兩個主要元件: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該鞋面大體固定至該鞋底結構且可在鞋類物件內形成用於舒適地且牢固地接收一腳部之一內腔。鞋底結構大體固定至鞋面之一下表面以定位於鞋面與地面之間。例如,在一些運動鞋類物件中,鞋底結構可包含一中底及一外底。中底可由聚合物發泡體材料形成,其減弱地面反作用力以在步行、跑步及其他走動活動期間減輕腳部及腿部上的應力。外底可固定至中底之一下表面且可形成鞋底結構之一抓地部分,該抓地部分係由一耐久且耐磨材料形成。
鞋類物件之鞋面大體在腳部之腳背及腳趾區域上方,沿著腳部之內側及外側且圍繞腳部之後跟區域且在一些例項中在腳部下方延伸。伸入鞋面內部中之內腔大體由鞋類之一後跟區中及/或鄰近於鞋類之一後跟區之一腳踝開口提供。一鞋帶系統通常併入至鞋面中以調整鞋面之配合,藉此有利於腳部進入鞋面內之內腔及從該內腔移除。另外,鞋面可包含在鞋帶系統下方延伸以增強鞋類之可調整性之一鞋舌,且鞋面可併有其他結構,諸如(舉例而言)一後跟穩定器(heel counter)以提供支撐且限制 後跟之移動。
10‧‧‧編織組件
12‧‧‧編織元件
14‧‧‧第一層
18‧‧‧第二層
22‧‧‧第一表面
23‧‧‧第一環圈
25‧‧‧第二環圈
26‧‧‧第二表面
27‧‧‧腔
28‧‧‧第一鑲嵌紗
28a‧‧‧鑲嵌段
28b‧‧‧鑲嵌段
29‧‧‧第二鑲嵌紗
30‧‧‧第三鑲嵌紗
30a‧‧‧鑲嵌段
30b‧‧‧鑲嵌段
34‧‧‧紗
36‧‧‧鑲嵌紗/緩衝紗
46‧‧‧第一邊緣
50‧‧‧第二邊緣
102‧‧‧第一針床
104‧‧‧第二針床
201‧‧‧第一步驟
202‧‧‧第二步驟
203‧‧‧第三步驟
204‧‧‧第四步驟
205‧‧‧步驟
206‧‧‧步驟
207‧‧‧步驟
300‧‧‧鞋類物件
301‧‧‧鞋面
302‧‧‧編織組件
304‧‧‧第一緩衝墊
306‧‧‧第二緩衝墊
308‧‧‧第三緩衝墊
310‧‧‧第一層
312‧‧‧外表面
314‧‧‧第二層
315‧‧‧內表面
316‧‧‧後跟區域
318‧‧‧外側
320‧‧‧內腔
321‧‧‧內側
326‧‧‧邊界區
402‧‧‧編織組件
404‧‧‧第一緩衝墊
406‧‧‧第二緩衝墊
408‧‧‧第三緩衝墊
410‧‧‧第一層
412‧‧‧外表面
414‧‧‧第二層
422‧‧‧區域
424‧‧‧區域
426‧‧‧邊界區
428‧‧‧鞋領
430‧‧‧邊緣
432‧‧‧邊緣
436‧‧‧額外部分
438‧‧‧第四緩衝墊
502‧‧‧鞋面
504‧‧‧第一編織組件
506‧‧‧第二編織組件
508‧‧‧鞋幫口區域緩衝墊
602‧‧‧鞋面
604‧‧‧編織組件
606‧‧‧緩衝墊
607‧‧‧後跟區域
702‧‧‧鞋面
704‧‧‧編織組件
706‧‧‧外側足底部分
708‧‧‧內側足底部分
710‧‧‧邊緣
712‧‧‧邊緣
714‧‧‧第一緩衝墊
716‧‧‧第二緩衝墊
718‧‧‧第三緩衝墊
804‧‧‧鞋面
810‧‧‧邊緣
812‧‧‧邊緣
814‧‧‧第一緩衝墊
816‧‧‧第二緩衝墊
D至H‧‧‧緩衝區域
可參考下列圖式及描述更好地理解本創作。圖中之組件不一定按比例,而是將重點放在繪示本創作之原理上。此外,在圖中,相同元件符號指示不同視圖中的對應部分。
圖1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具有鑲嵌紗的一編織組件之一繪示。
圖2係展示圖1之編織組件之一代表性剖視圖之一繪示;
圖3A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延伸穿過一編織元件的一鑲嵌緩衝紗之一代表性俯視圖之一繪示。
圖3B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延伸穿過一編織元件的多根鑲嵌緩衝紗之一代表性俯視圖之一繪示。
圖4A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具有一緩衝墊的一編織組件之一正面透視圖之一繪示。
圖4B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具有一緩衝墊的一編織組件之一背面透視圖之一繪示。
圖5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用於形成具有一緩衝區域之一編織組件的一編織序列之一繪示。
圖6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具有各種緩衝區域之一編織組件。
圖7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具有緩衝墊的一鞋類物件之一透視圖之一繪示。
圖8至圖9係展示圖7中描繪之鞋類物件之各種截面圖之繪示。
圖10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在一編織組件自一編織機移除之後且併入至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中之前的具有緩衝墊之一編織組件之一繪示。
圖11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在編織組件自一編織機移除之後且組裝及併入至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之前的具有緩衝墊之兩個編織組件之一繪示。
圖12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具有一鞋面及具緩衝墊之一分開編織組件的一鞋類物件之一透視圖之一繪示。
圖13至圖14係展示圖12中描繪之鞋類物件之各種截面圖之繪示。
圖15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具有具緩衝墊之足底部分及一鞋幫口區域(throat-area)緩衝墊的一編織組件之一繪示。
圖16至圖17係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之具有足底緩衝墊的一鞋面之視圖之繪示。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2018年4月13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657,451號之權利,該案之全文特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下文參考圖式描述各種態樣,其中相同元件大致由相同數字識別。可藉由參考下文[實施方式]更好地理解態樣之各種元件之關係及運作。然而,態樣不限於在圖式中繪示或在下文明確描述之態樣。亦應暸 解,圖式不一定按比例,且在某些例項中,可能已省略對於本文中揭示之態樣之理解不必要的細節(諸如習知製造及組裝)。
本創作之特定態樣係關於經構形用於一鞋類物件中之鞋面及/或其他物件(諸如服裝物件)。當提及鞋類物件時,本創作可描述籃球鞋、跑步鞋、騎行鞋、交叉訓練鞋、美式足球鞋、高爾夫球鞋、登山鞋及靴、滑雪靴及單板滑雪靴、英式足球鞋、網球鞋及/或休閒鞋以及大體被視為非運動的鞋類款式,包含但不限於禮鞋、平底便鞋及涼鞋。
本創作之一個一般態樣包含一種編織組件,其包含:一編織元件,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對第二表面;一鑲嵌紗,其延伸穿過該編織元件且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延伸;一固定區域,其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固定在一起,且其中該鑲嵌紗藉由環圈固定而形成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及一緩衝區域,其中該緩衝區域包含一管狀構造,使得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係可分開的,從而在其間形成一腔,且其中該鑲嵌紗延伸穿過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之該腔。
本創作之另一一般態樣包含一種編織組件,其包含:一編織元件,其具有一緩衝區域及一固定區域,其中該緩衝區域及該固定區域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對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在該緩衝區域中係可分開的;及一鑲嵌紗,其在該固定區域及該緩衝區域中延伸穿過該編織元件且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延伸,其中在該固定區域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之各者由至少一第一緯圈及一第二緯圈形成,其中在該固定區域中,該第一緯圈及該第二緯圈具有至少一個互相串套環圈(intermeshed loop),其中在該固定區域中,該鑲嵌紗之一第一段延伸穿過該固定區域中之該第一緯圈,且該鑲嵌紗之一第二段延伸穿過該 第二緯圈,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第一緯圈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一側上使得其形成該第一表面,且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第二緯圈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二側上使得其形成該第二表面。
本創作之另一一般態樣包含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面,該鞋面包含:一編織組件,其具有用複數個緯圈形成且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對第二表面的一編織元件,該複數個緯圈包含一第一緯圈及一第二緯圈;該第一緯圈具有一組第一環圈,且該第二緯圈具有一組第二環圈;一鑲嵌紗,其延伸穿過該第一緯圈及該第二緯圈之至少一者;及一緩衝區域,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等第一環圈之各者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一側上且形成該第一表面,且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等第二環圈之各者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二側上且形成該第二表面。
本創作之另一一般態樣包含一種編織組件,其包含:一第一層及一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及該第二層經由至少部分延伸穿過一邊界區之至少一個共同紗固定,其中該第一層包含一第一緩衝墊,其中該第二層包含一第二緩衝墊,且其中該第二層相對於該第一層倒置,使得該第一層及該第二層重疊。
本創作之另一一般態樣包含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面,其包含:一編織組件,其具有一第一層及一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及該第二層經由至少一個共同紗固定,其中該第一層包含一第一緩衝墊,其中該第二層包含一第二緩衝墊,且其中該第二層相對於該第一層倒置,使得該第一層及該第二層重疊。
本創作之另一一般態樣包含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面,其包含:一第一層及一第二層,該第一層形成該鞋面之一外表面且該第二 層形成該鞋面之一內表面,該第一層及該第二層至少部分共同延伸,其中該第二層係由一編織組件形成,該編織組件包含具有延伸穿過其間以形成一第一緩衝墊之一鑲嵌緩衝紗的一管狀編織結構,且其中該緩衝墊接觸該第一層。
本創作之另一一般態樣包含一種鞋類物件,其包含:一編織組件,該編織組件形成該鞋類物件之一鞋面及一足底區域之至少一部分,其中該足底區域包含至少一個緩衝墊,該至少一個緩衝墊包含延伸穿過該編織組件之一管狀編織構造之一鑲嵌緩衝紗。
參考圖1,其展示適用於若干應用(例如,鞋類、服裝及工業紡織品)之一編織組件10。編織組件10可由一單一編織程序(諸如一緯編程序(例如,運用具有一個、兩個或更多個針床之一平織機或運用一圓編機)、一經編程序或任何其他適合編織程序)形成為一體單件式元件。形成編織組件10之程序可為一混合編織程序,其中形成編織組件10之一或多種材料並非編織。例如,編織組件10之一或多種材料(例如,紗或線)可經鑲嵌。如本申請案中所使用,一紗可包含一線,且並不意欲將本創作限制於多絲材料。形成編織組件10之程序可實質上形成編織組件10之編織結構,而無需明顯的後編織程序或步驟。替代地,編織組件10之兩個或更多個部分可分開形成為相異的一體單件式元件,且接著可附接各自元件。
編織組件10之主要元件係一編織元件12及一或多根鑲嵌紗28、29、30。編織元件12可併有賦予不同性質至編織元件12之分開區域的各種類型之紗。即,編織元件12之一個區域可由賦予一第一組性質之一第一類型之紗形成,且編織元件12之另一區域可由賦予第二組性質之一第二類型之紗形成。在此構形中,藉由針對編織元件12之不同區域選擇特定 紗,性質可在整個編織元件12內變化。一特定類型之紗將賦予編織元件12之一區域的性質部分取決於形成該紗內之各種細絲及纖維之材料。例如,棉提供一柔軟手感、自然美觀及生物可降解性。彈性纖維(Elastane)及聚酯伸縮紗各自提供實質拉伸及恢復性,其中聚酯伸縮紗亦提供可再利用性。人造纖維提供高光澤及吸濕性。羊毛除絕緣性質及生物可降解性之外亦提供高吸濕性。尼龍係具有相對較高強度之一耐久且抗磨材料。聚酯係亦提供相對較高耐久性之一疏水材料。除材料之外,針對編織元件12選擇之紗之其他態樣亦可影響編織元件12之性質。例如,形成編織元件12之一紗可為一單絲紗或一多絲紗。紗亦可包含各自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分開細絲。另外,紗可包含各自由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材料形成之細絲,諸如具有具一鞘芯構形或由不同材料形成之兩個半部之細絲的一雙組分紗。不同程度之加撚及捲曲以及不同丹尼亦可影響編織元件12之性質。因此,形成紗之材料及該紗之其他態樣兩者皆可經選擇以賦予多種性質至編織元件12之分開區域。
編織元件12係由至少一個紗形成,該紗經操縱(例如,運用一編織機)以形成界定多種緯圈及經圈之複數個互相串套環圈。即,編織元件12具有一編織紡織品之結構。編織元件12可包含至少一第一層14及一第二層18。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可形成於一編織機之一或多個針床上,例如一第一針床及/或一第二針床。當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之一者或兩者形成於一個以上針床上或當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形成於不同針床上時,則所得編織元件12係一多床編織元件。如本申請案中所使用,第一層14可形成包括第一複數個編織環圈之一第一表面22,且第二層18可形成包括第二複數個編織環圈之一第二表面26。第一層14可與第二層18之至 少一部分重疊,且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可在一或多個維度上相連;然而,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不必相連。第一層14之至少一部分可與第二層18自由分開。換言之,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可具有具對向表面之一或多個部分,藉此使第一層14之該等部分可與第二層18自由分開。即,第一表面22可大體面向一第一方向,且第二表面26可大體面向相反方向。儘管第一層14可在特定區域中與第二層18自由分開,然其不必可自由分開。例如,編織元件12可包含一或多個層間下針(knit stitch)(例如,在相同編織程序期間形成且在一第一針床與一第二針床之間延伸之針跡)。此等層間下針可藉由形成第一層14及/或第二層18之(若干)相同紗或一不同紗形成。在一個實例中,紗之至少一個緯圈可形成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之一部分,例如,形成於第一針床及第二針床兩者上之包含第一表面22上之第一複數個編織環圈及第二表面26上之第二複數個環圈的一編織結構。例如,在包含具有形成於一第一針床及一第二針床兩者上之環圈之一或多個緯圈的一互鎖編織結構或類似結構中,各緯圈可形成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兩者之至少一部分。替代地,紗之不同緯圈可形成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例如,一第一緯圈可在一第一針床上形成一單面平針第一層,且一第二緯圈可在一第二針床上形成一單面平針第二層,其中單面平針第一層之至少一部分可與單面平針第二層分開(例如,參見圖3A至圖3B之區段B、表面22、26)。編織元件12可接收額外層以例如增強強度、提供緩衝保護或用於其他優點。在各種非限制性應用中,第一層14或第二層18可與一服裝物件或工業紡織品之一外層或內層之至少部分、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之一外部層或內部層或另一應用之一層對應。
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可各自包含經選擇以賦予有利性質至 編織元件12的一或多種材料。例如,第一層14可最終與一鞋類物件之一外部層對應,諸如當物件已被組裝且經構形以容納一穿著者之腳部時,且因此可包含一相對無彈性第一紗之緯圈而提供耐磨性、抗水性及/或耐久性。用於第一層14之適合材料可包含聚酯紗,例如具有至少大約0.5kg-f之一最大抗張強度(例如,範圍從大約0.5kg-f至大約3.0kg-f)及至少大約150丹尼(例如,範圍從大約150丹尼至大約1,500丹尼)之一線性密度的聚酯紗。第一層14亦可為耐候的(weatherized),例如,其可由具有撥水或抗水性質之紗形成或其可具有一耐久撥水飾面。
第二層18可最終與一鞋類物件之一內部層對應,諸如當物件已被組裝且經構形以容納一穿著者之腳部時,且因此第二層18可包含具有一相對手感柔軟之紗(例如具有一絨毛飾面之一紗)之一或多個緯圈或以其他方式為穿著者提供透氣性及舒適性。額外地或替代地,第二層18可包含一或多個彈性化紗以給予彈性以編織元件12。實例係非限制性的且意欲繪示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之多樣性,其等可由(若干)相同紗或不同紗或其等之一組合形成,以依據需要或期望提供有利性質至各自層及/或各自層之不同部分、區域或區。
仍參考圖1且亦參考圖2之代表性剖視圖(且應注意,實務上,層可能無法如圖2中描繪般分開),編織組件10可包含定位於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且亦潛在地在第一層14與第二層18之間,若/當包含其等時)之一或多根紗以加強編織組件10、改良強度(例如,抗張強度)、賦予定向抗拉伸性、增強可壓縮性、形成一吸引人的外觀、增加抗滲透性及/或用於其他優點。當併入至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中時,定位於第一層14與第二層18之間之一或多根紗可幫助圍繞腳部固定鞋面、限制鞋面區 域中之變形(例如,賦予抗拉伸性)及/或提供緩衝保護至鞋面之選定區域等。例如,所描繪編織組件10包含一第一鑲嵌紗28、一第二鑲嵌紗29及一第三鑲嵌紗30。將暸解,圖2係代表性的;儘管選用第一層14被繪示為與選用第二層18分開(例如,以繪示鑲嵌紗28至30),然第一層14不必可與第二層18自由分開。此外,鑲嵌紗28至30可因形成編織元件12之相同程序形成於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換言之,鑲嵌紗28至30可為相同一體形成編織組件10之部分。儘管鑲嵌紗28至30大體沿著編織元件12內之緯圈延伸,然鑲嵌紗28至30亦可(或替代地)沿著編織元件12內之經圈延伸。
鑲嵌紗28至30可各自包含鑲嵌在編織元件12內之一或多根緩衝紗。例如,一緩衝紗可具有約1/16”或更大之一全直徑(例如,當未受限制或壓縮時),但其他緩衝紗可具有其他直徑(例如,1/8”、1/4”或甚至更大)。緩衝紗之兩個非限制性例示性實例係已紋理化為鬆軟之多絲聚酯紗之一5500丹尼版本及一3500丹尼版本。特定實例作為「LILY」紗市售且由Sawada Hong Kong Co.Ltd.公司銷售,但來自其他製造商之其他紗亦可為緩衝紗。在本申請案中,一或多根緩衝紗可經鑲嵌使得其被放置於一些紗之環圈前方及其他紗之環圈後方(例如,在形成於第一針床與第二針床上之環圈之間)。例如,一鑲嵌緩衝紗可放置於固持於一第一針床上之一第二紗之環圈前方,及固持於一第二針床上之第二紗(或一第三紗)之環圈後方。作為另一實例,一鑲嵌緩衝紗可放置於第一層14前方及第二層18後方;在此等情況中,第一層14及第二層18可自由分開或可無法自由分開。隨後,固持在第一針床及第二針床上之一或多根紗可與紗之額外緯圈互相成環圈及/或集圈於另一針床上,因此將鑲嵌紗封閉或固定在編織 元件12內且將鑲嵌紗有效地整合至編織組件10之一體編織結構中。以此方式,一鑲嵌紗可具有未與編織組件10之其他紗互相成環圈之部分,即,鑲嵌紗可具有可能看似筆直延伸穿過編織元件12之至少部分的部分。此可在例如具有一組合送線器或一鑲入送線器之一編織機上完成,例如,如美國專利第8,522,577號中描述,其之全文特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固持一鑲嵌緩衝紗之段之編織元件12的緯圈可具有一間隔關係(其中在此內容背景中之一「段」意謂延伸穿過一個緯圈之鑲嵌緩衝紗之一部分)。在一些實例中,一緩衝紗可鑲嵌在編織元件12之兩個連續緯圈內(例如,具有互相串套環圈之兩個緯圈)。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織元件12之至少一個緯圈可定位於一鑲嵌緩衝紗之段之間,諸如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或甚至更多個緯圈。例如,當一緩衝紗之一第一段鑲嵌在編織元件12之一第一緯圈之環圈中間,且當相同緩衝紗之一第二段鑲嵌在編織元件12之一第二緯圈之環圈之間時(當無其他段定位於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時),第一緯圈及第二緯圈可為連續的,且因此第一緯圈可具有與第二緯圈之環圈互相串套之環圈。替代地,第一緯圈及第二緯圈可藉由編織元件12之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或甚至更多個緯圈分開。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鑲嵌緩衝紗可延伸穿過整個編織元件12。例如,第一鑲嵌紗28(其被描繪為鑲嵌在一起之兩根紗,各自具有11個鑲嵌段)可從第一邊緣46延伸至第二邊緣50。替代地,一些鑲嵌紗可僅部分延伸穿過編織元件12,諸如第二鑲嵌紗29(被描繪為具有8個鑲嵌段之一根紗)。此外,緩衝紗之各鑲嵌段可藉由一根連續紗形成(諸如以一蛇狀或Z字形圖案跨編織元件12之至少一部分延伸的第一鑲嵌紗28之鑲嵌段 28a及28b)或藉由紗之相異、個別端(諸如(若干)第三鑲嵌紗30之鑲嵌段30a及30b)形成。在任一情況中,(若干)緩衝紗之一或多個段可延伸超過編織元件12之一或多個邊緣,諸如鑲嵌段28a及28b(其等形成一環圈或髮夾狀彎以例如依此一圖案反向延伸穿過編織元件12兩次或更多次)及鑲嵌段30a及30b。
形成編織元件12之緯圈(例如,形成第一層14及/或第二層18之環圈)之適合紗可包含形成為具有在至少大約6公克-力/丹尼(例如,大約6至10公克-力/丹尼)之範圍內之一韌度之紗的聚酯及其他組合物。例如,具有範圍從大約275丹尼至325丹尼之線性密度及至少1,650公克-力之一最大抗張強度之聚酯紗可為適當的。
如圖3A至圖3B中展示,編織組件10被描繪為具有其中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經固定之兩個區域(在本文中稱為「固定區域」),其等被展示為區段A及區段C。其中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無法分開之固定區域可用雙面平針編織結構或其中藉由兩個針床之針操縱紗之另一編織結構形成。鑲嵌紗36可延伸穿過雙面平針編織結構或其他適合結構使得其相對於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相對固定在適當位置中。表示其中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可分開(因此在其間形成一腔27)之管狀構造之一區域的區段B被描繪為在兩個固定區域區段A與區段C之間。如所展示,形成第一表面之一組第一環圈23之各者定位於鑲嵌紗36之一第一側上,且第一環圈23全部由相同連續紗循序形成。類似地,形成第二表面26之一組第二環圈25之各者定位於鑲嵌紗36之一相對第二側上,且第二環圈25全部由相同連續紗循序形成。形成第一環圈23及第二環圈25之紗可在固定區域(例如,如所展示之區段A、C)中之鑲嵌紗36之第一側與第二側之間 交替。編織組件10之固定區域(例如,區段A、C)可定位於編織組件10之側或邊緣處,且額外地或替代地,可定位成鄰近於及/或圍繞未固定區域(例如,區段B)。
定位於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之緩衝紗36之鑲嵌部分可從固定區域(區段A及C)經過且穿過區段B中之管狀結構。一或多個緩衝紗36可鑲嵌在一起(例如,一根緩衝紗36,如圖3A中展示,或一根以上緩衝紗36,如圖3B中展示)。在未固定區域中,(若干)緩衝紗36可實質上自由膨脹或保持在一鬆軟或膨脹狀態,使得可達到一最大直徑。即,在區段B之管狀結構中,緩衝紗36之鑲嵌段可自由徑向向外延伸以達到其等各自之最大直徑。此可將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徑向向外推動以形成一「枕頭狀」,且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之內部容積或腔27可填充有緩衝紗36之材料。相比之下,定位於固定區域(例如,區段A、C)中之緩衝紗36之部分處於一相對受限或壓縮狀態,使得未達到緩衝紗之最大直徑。可藉由改變編織元件之針跡密度、藉由改變形成編織元件12之紗之彈性等而改變限制/壓縮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未固定區域(例如,區段B)中之緩衝紗36之直徑比其在固定區域(例如,區段A、C)中之直徑大至少50%,諸如為其兩倍大、3倍大、5倍大或甚至更大。換言之,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定位於未固定區域(例如,區段B)內之緩衝紗36之部分在形成於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之內部容積內自由膨脹至一第一直徑,而定位於固定區域(例如,區段A、C)內之緩衝紗36之部分由編織元件12限制至一較小第二直徑。以此方式,未固定區域(例如,區段B)可以一可見方式從鄰近於或至少部分包圍未固定區域(例如,圖4A至圖4B)之固定區域(例如,區段A、C)突出。
例如,參考展示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之圖4A至圖4B,未固定區域(例如,區段B)可自未固定區域(例如,區段B)中之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之至少一者突出至少1/8”(例如,1/4”、1/2”或甚至更大)。在固定區域(例如,區段A及區段C)中,編織組件10可在兩個表面22、26上實質上平坦,且其可看似相同於或類似於完全沒有鑲嵌緩衝紗之一編織組件(此係因為緩衝紗被壓縮在編織元件12內)。
鑲嵌緩衝紗達到其等之各自膨脹直徑之能力賦予一可壓縮態樣至未固定區域(例如,區段B),使得可形成鑲嵌緩衝區域。藉由使未固定區域由固定區域包圍或鄰近於固定區域,未固定區域被定位在編織組件10中之一特定區帶內。此外,再參考圖3A至圖3B,雖然鑲嵌緩衝紗36可相對於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相對固定在適當位置中,但鑲嵌緩衝紗36在未固定區域內具有相對於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移動之一些自由度。此構形之一優點在於一鑲嵌緩衝區域可在與單件式編織組件10之整個其餘部分相同之程序期間一體形成於單件式編織組件10內,而無需在編織程序之後將一分開緩衝組件插入至編織組件10中。具有鑲嵌緩衝區域之一體形成編織組件提供優於習知緩衝構造之多種優點。如上所述,習知緩衝構造係藉由將分開緩衝組件插入至先前形成之編織組件內之內腔中而形成。習知緩衝組件可由發泡體材料、流體填充囊袋或單獨或結合其他元件一起使用之其他緩衝元件組成。隨著編織組件內之緩衝組件及內腔之數目及類型增加,與運送、存放、切割及結合(例如,縫合、接合)編織組件內之緩衝組件及內腔相關聯的時間及費用亦可增加。此外,具有更大數目個分開結合(例如,插入)之緩衝組件之編織組件可能比具有鑲嵌緩衝紗之編織組件更難以回收再利用。隨著編織組件內之緩衝組件及內腔之數目及類 型增加,來自切割及縫合程序之廢料亦在更大程度上積累。藉由一體形成一編織組件與鑲嵌緩衝區域,可減少浪費、可簡化可再利用性、可增加製造效率且可降低製造成本。
圖5展示可用於諸如透過一緯編程序(例如,運用具有一個、兩個或更多個針床之一平織機)形成如上文描述之一體編織組件10之一編織序列。在具有一第一針床102及一第二針床104之一緯編機上繪示圖5之非限制性序列。形成於第一針床102上之環圈可大體形成第一表面22(例如,如圖3B中展示),且形成於第二針床104上之環圈可大體形成第二表面26(例如,圖3B)。環圈可用一紗34(例如,聚酯紗)形成,且一鑲嵌紗36可鑲嵌在環圈內。鑲嵌紗36可為如上文描述之一緩衝紗。區段A、B及C可與上文類似命名之區段(例如,在圖3A中)對應。
在一第一步驟201中,機器可在區段A中用雙面平針編織結構在第一針床102及第二針床104兩者上、在區段B中以單面平針編織結構僅在第二針床104上,及接著在區段C中再次在兩個針床102、104上形成紗34之環圈。接下來,在一第二步驟202中,機器可將緩衝紗36鑲嵌在第一針床102與第二針床104之間。在一第三步驟203中,可形成紗34(其可為一共同連續紗)之另一緯圈,其類似於第一步驟201之緯圈,惟在區段B中,紗34之環圈定位於第一針床102上除外。在一第四步驟204中,可再次鑲嵌另一緩衝紗36(或多根緩衝紗),使得緩衝紗36被鑲嵌在連續緯圈中。當重複此等步驟(例如,步驟205至207分別與步驟201至203相同)時,所得編織組件將具有與區段A、C對應之兩個固定區域,其中紗36實質上相對於第一表面22及第二表面26固定(例如,圖3A)。在區段B中,編織組件將具有一管狀構造,此係因為第一針床102及第二針床104上之環 圈不互鎖,藉此形成根據上文描述之一未固定區域(例如,緩衝區域)。
藉由圖5之序列形成之編織結構僅用於繪示,且可在所使用之針之數目、跳過之針之數目、特定編織結構(例如,集圈對比環圈)、某些區段/區域之大小等方面不同。藉由使用各種編織結構,編織組件10可併有具有變化尺寸及形狀之各種鑲嵌緩衝區域,藉此賦予特定性質及優點至編織組件10之不同區域。例如,藉由改變未固定區域(例如,區段B)內之紗34之緯圈及/或經圈之數目,可相應地改變緩衝區域之尺寸及形狀。參考圖6,編織組件10展示具有不同編織結構、不同尺寸及形狀以及不同程度之緩衝的各種鑲嵌緩衝區域D至H。例如,緩衝區域D、E、F類似地呈一橢圓形之形狀,而緩衝區域D藉由在緩衝區域D內併有緯圈方向上之一較大管狀結構(例如,透過沿著緯圈利用更多未固定環圈)而具有大於緩衝區域E及F之尺寸。作為另一實例,緩衝區域H藉由在緩衝區域H內併有更大數目個經圈及緯圈而具有大於緩衝區域E之一尺寸。作為又一實例,緩衝區域H及G藉由使用具有不同數目個經圈、不同數目個緯圈及/或不同數目個環圈之變化管狀編織構造或結構而具有不同尺寸及形狀。
此外,藉由將各種緩衝紗類型與編織結構組合,編織組件10可賦予一系列緩衝及/或剛性至不同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形成在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延伸之鑲嵌緩衝區域之緩衝紗的類型可變化。例如,藉由改變用於形成鑲嵌緩衝區域之緩衝紗之厚度,緩衝之量或程度可類似地變化。在一些情況中,藉由將一較薄緩衝紗鑲嵌至編織元件12中,可在緩衝區域中之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提供較小程度之可壓縮性及/或彈性,藉此使鑲嵌緩衝區域更容易壓縮。在其他情況中,藉由將一較厚緩衝紗鑲嵌至編織元件12中,可在緩衝區域中之第一表 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提供較大程度之可壓縮性及/或彈性,藉此使鑲嵌緩衝區域更難壓縮且提供額外的或增大的填充及/或緩衝。
額外地或替代地,用於形成在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延伸之鑲嵌緩衝區域之緩衝紗的數目可變化。例如,緩衝紗之一個以上端可在編織元件12之一緯圈內鑲嵌在一起(視情況,呈一加撚構形或非加撚構形)。藉由改變用於延伸穿過編織元件12之各緯圈之緩衝紗的數目,緩衝之量或程度可類似地變化。在一些情況中,藉由使較小數目根緩衝紗延伸穿過編織元件12之各緯圈,可在未固定區域中之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提供較小程度之可壓縮性及/或彈性,藉此使鑲嵌緩衝區域更容易壓縮。在其他情況中,藉由使更大數目根緩衝紗延伸穿過未固定區域中之編織元件12之各緯圈,可在未固定區域中之第一表面22與第二表面26之間提供較大程度之彈性,藉此使鑲嵌緩衝區域更難壓縮且提供額外的或增大的填充及/或緩衝。再參考圖3B,描繪鑲嵌緩衝區域(區段B)以繪示相對較高程度之緩衝,此至少部分歸因於一根以上緩衝紗(在此情況中,四根)經鑲嵌穿過編織元件12之緯圈且一起延伸穿過未固定區域(區段B)之腔。
當編織組件10被併入至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中時,可選擇不同類型之紗來賦予變化抗拉伸性、耐磨性、可撓性、透氣性、可壓縮性、舒適性、色彩及吸濕排汗性至編織組件10之不同區域,藉此賦予適當性質及優點至鞋面之不同區域。例如,鞋面可包含在相對於一穿著者之腳部之骨骼結構及其他解剖結構之選定位置具有不同位準之緩衝/剛性以為穿著者之腳部提供緩衝保護及/或穩定性的鑲嵌緩衝區域。例如,在壓縮時具有一較小相對剛性之緩衝區域可定位於最可能在跑步及類似活動期間 經歷衝擊負荷之位置處。在壓縮時具有一較大相對剛性之緩衝區域可定位於衝擊負荷不太可能出現且需要較大阻力來穩定跑步運動之位置處。上述類型之緩衝墊可定位於任何適合位置中,諸如鞋面之一腳趾區域、一中足區域、一後跟區域、一鞋幫口區域、一腳踝區域及/或鞋領區域中之鞋面之一內側及/或外側、一外部或內部表面層等中。下文為繪示之目的描述數個非限制性實例。
圖7至圖8展示可用具有形成緩衝墊304、306、308之緩衝區域之一編織組件302形成的一鞋類物件之一實例。緩衝墊304、306、308可根據上文態樣形成,且因此編織組件302可為一體的,且具有填充形成於緩衝墊304、306、308之一管狀編織構造內之一腔的鑲嵌緩衝紗。
如圖8中展示,編織組件302可包含一第一層310(例如,形成鞋面301之一外表面312之一外層)及一第二層314(例如,形成鞋面301之一內表面315之一內層)。第一層310可包含第一緩衝墊304。第一緩衝墊可沿著鞋面301之後跟區域316從一外側318延伸至一內側321,且第一緩衝墊304可在外表面312上暴露且可見。第一緩衝墊304亦可突出朝向內腔320,如所展示。
第二層314可包含第二緩衝墊306及第三緩衝墊308。第二緩衝墊306及第三緩衝墊308可定位為在鞋類物件300在使用時與一穿著者之腳踝連通(如藉由圖7至圖9描繪)。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墊306及第三緩衝墊308可定位為與跟腱連通。即,第二緩衝墊306可恰好相對於一穿著者之一跟腱定位於外側,且第三緩衝墊308可恰好定位於跟腱內側。有利地,第二緩衝墊306及第三緩衝墊308可提供一舒適、適貼配合(例如,尤其在後跟區域中),且可相對於其他實施例提供增強的跟腱支 撐。
第一層310及第二層314可重疊,使得其等至少部分共同延伸。例如,參考圖8至圖9,第二層314可相對於第一層310倒置(如下文更詳細描述),且因此第一緩衝墊304可接觸第二緩衝墊306及第三緩衝墊308之至少一者。此可有利於提供增強的緩衝特性至第二緩衝墊306及第三緩衝墊308,此係因為其等可受第一緩衝墊304壓迫以突出朝向內腔320。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緩衝墊306及第三緩衝墊308之至少一者可相對於第一緩衝墊304偏移,及/或可不包含第一緩衝墊304、第二緩衝墊306及第三緩衝墊308之至少一者。
圖10展示類似於圖7至圖9之編織組件302但成一平坦定向(例如,如其在其最初從一編織機移除且在被摺疊或以其他方式操縱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中之一形狀之前可能呈現)的一編織組件402之一實例。如同圖7至圖9之上述編織組件,圖10之編織組件402包含一第一緩衝墊404、一第二緩衝墊406及一第三緩衝墊408。第二緩衝墊406及第三緩衝墊408定位為與一使用者之一跟腱連通,且第一緩衝墊404經定位以在一外表面412上暴露(如上文描述)。
第一緩衝墊404定位於一第一層410中,且第二緩衝墊406及第三緩衝墊408定位於一第二層414中。應注意,第一層410及第二層414可在不同時間編織,且各自具有其等自身之子層(例如,當使用兩個針床時,如上文描述)。因此,第一緩衝墊404可具有一管狀構造,其具有形成一未固定區域之可分開表面及/或腔,使得一緩衝紗可膨脹至其全直徑。區域422、424可為固定區域,其等亦包含鑲嵌緩衝紗(但呈一固定構形,其中緩衝紗之直徑受編織環圈限制/壓縮)。第二緩衝墊406及/或第三 緩衝墊408及包圍其等之對應區域可具有一類似構造。
如所展示,第一層410及第二層414可用相同一體編織組件402形成(例如,在編織機中一起形成,而未在之後經由一縫線連接),且因此第一層410及第二層414可共用一共同紗。共同紗可為一鑲嵌紗及/或形成編織環圈之一紗。例如,共同紗可在一邊界區426處形成編織環圈。邊界區426可為其中第一層410與第二層414相接之點。此外,編織組件402可在被操縱以形成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時在邊界區426處摺疊,使得第二層414變為相對於第一層410倒置。因此,第一層410及第二層414可變為共同延伸且重疊,且第二緩衝墊406及/或第三緩衝墊408可接觸第一緩衝墊404(如圖7至圖9中展示)。
當編織組件402被操縱成其可穿著形狀時,邊界區426可定位於鞋領428處(參見例如圖9之邊界區326)。第一層410之邊緣430及第二層414之邊緣432(其等可為終端邊緣)可延伸朝向一鞋底結構及/或內腔之底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層410之邊緣430可靠近鞋類物件之一咬合線結束,且第二層414之邊緣432可在鞋類物件之內腔之底部附近或該底部處結束,但亦設想其他邊緣位置。
視情況,編織組件402可包含具有一第四緩衝墊438之一額外部分436。額外部分436可經塑形且經定位(或以其他方式構形)以形成鞋面之另一表面,例如一側向內側表面、一鞋舌、一底表面等。因此,第四緩衝墊438可定位於鞋面之多種位置處以提供多種位置中之緩衝及/或支撐。在圖9之所描繪實施例中,額外部分436可延伸至鞋面之鞋幫口區域,且因此第四緩衝墊438可提供鞋幫口區域中之緩衝。
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圖11中描繪之實施例,一鞋面502 可包含分開編織組件504、506,其等被縫合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以完成鞋面502。雖然未展示,但亦可包含額外非編織元件(及/或額外編織組件)以完成鞋面之形狀。例如,一第一編織組件504(其具有構形為重疊之兩個層,類似於圖10之實施例)可與一第二編織組件506分開編織。第二編織組件506可大體經構形以形成鞋面之一鞋幫口區域及/或一鞋舌,且其可包含一鞋幫口區域緩衝墊508。鞋幫口區域緩衝墊508可具有上文描述之緩衝墊之任一者之特徵及特性,且可有利於提供一舒適配合及/或保護腳部之頂表面。亦可包含具有用於定位於其他區域中之緩衝墊之其他編織組件。
如圖12至圖14中展示,根據上文實施例,可由或可非由一編織組件形成之一鞋面602可附接至包含一緩衝墊606之一分開編織組件604。編織組件604可藉由縫合、使用一黏著劑或藉由任何其他適合方法固定至鞋面602之其餘部分。雖然編織組件604可定位於任何適合位置處,但將編織組件604定位於鞋類物件之後跟區域607中(如描繪)以提供增強的後跟緩衝可為有利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編織組件604可具有一個以上緩衝墊(例如,其可包含一對跟腱緩衝墊,如上文相對於圖7至圖10描述)。
圖15展示用於形成一鞋面702之一編織組件704之另一實施例。編織組件704包含一外側足底部分706及一內側足底部分708,其等經塑形且經定位以在其等各自邊緣710、712處連接,因此形成在鞋面在使用時將定位於內腔(及穿著者之腳部)下方之鞋面的一足底部分。其他構形亦可提供一足底區域。
如所展示,一第一緩衝墊714及一第二緩衝墊716可分別定 位於外側足底部分706及內側足底部分708上。當被操縱成一可穿著形狀時,第一緩衝墊714及第二緩衝墊716可提供有利足底緩衝,藉此潛在地免除使用一中底及/或其他足底組件之需要。圖15之實施例亦包含鞋幫口區域中之一選用第三緩衝墊718。圖16至圖17展示在編織組件已被摺疊成其可穿著形狀之後之類似於圖15之鞋面702(但無第三緩衝墊718)的一鞋面804之視圖。如所展示,邊緣810、812在一足底區域處相接,且第一緩衝墊814及第二緩衝墊816現定位於鞋面804之內腔下方。視情況,一鞋底可附接至緩衝墊下方之足底區域。
雖然已描述本創作之各種實施例,但本創作不受限制,惟鑑於隨附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等效物除外。熟習相關技術者將認知,可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許多變動及修改而不脫離如由隨附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定義之本創作之範疇。此外,本文中描述之優點未必為本創作之僅有優點,且未必期望本創作之每個實施例皆將達成所描述之所有優點。
10‧‧‧編織組件
12‧‧‧編織元件
14‧‧‧第一層
18‧‧‧第二層
22‧‧‧第一表面
26‧‧‧第二表面
28‧‧‧第一鑲嵌紗
28a‧‧‧鑲嵌段
28b‧‧‧鑲嵌段
29‧‧‧第二鑲嵌紗
30‧‧‧第三鑲嵌紗
30a‧‧‧鑲嵌段
30b‧‧‧鑲嵌段
46‧‧‧第一邊緣
50‧‧‧第二邊緣

Claims (20)

  1. 一種編織組件,其包括: 一編織元件,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對第二表面; 一鑲嵌紗,其延伸穿過該編織元件且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延伸; 一固定區域,其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固定在一起,且其中該鑲嵌紗藉由環圈固定而形成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及 一緩衝區域, 其中該緩衝區域包含一管狀構造,使得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係可分開的,從而在其間形成一腔,及 其中該鑲嵌紗延伸穿過形成於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之該腔。
  2. 如請求項1之編織組件, 其中該編織元件包含具有一組第一環圈之一第一緯圈及具有一組第二環圈之一第二緯圈, 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等第一環圈之各者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一側上且形成該第一表面,及 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等第二環圈之各者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二側上且形成該第二表面。
  3. 如請求項1之編織組件,其中該鑲嵌紗在該緩衝區域中具有一第一直徑,其中該鑲嵌紗在該固定區域中具有一第二直徑,且其中該第一直徑大於該第二直徑。
  4. 如請求項3之編織組件,其中該第一直徑比該第二直徑大至少50%。
  5. 如請求項3之編織組件,其中該第一直徑係該第二直徑之至少兩倍大。
  6. 如請求項1之編織組件,其中該緩衝區域被放置於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之一腳踝區域、一中足區域、一鞋領區域、一鞋幫口區域及一足底區域之至少一者中。
  7. 一種編織組件,其包括: 一編織元件,其具有一緩衝區域及一固定區域,其中該緩衝區域及該固定區域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對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在該緩衝區域中係可分開的;及 一鑲嵌紗,其在該固定區域及該緩衝區域中延伸穿過該編織元件且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延伸, 其中在該固定區域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之各者係由至少一第一緯圈及一第二緯圈形成, 其中在該固定區域中,該第一緯圈及該第二緯圈具有至少一個互相串套環圈, 其中在該固定區域中,該鑲嵌紗之一第一段延伸穿過該固定區域中之該第一緯圈,且該鑲嵌紗之一第二段延伸穿過該第二緯圈, 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第一緯圈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一側上,使得其形成該第一表面,及 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第二緯圈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二側上,使得其形成該第二表面。
  8. 如請求項7之編織組件,其中該固定區域鄰近於該緩衝區域且具有一雙面平針編織結構。
  9. 如請求項7之編織組件,其中該第一緯圈具有複數個第一環圈且其中該第二緯圈具有複數個第二環圈,且其中一腔形成於該緩衝區域中之該等第一環圈與該等第二環圈之間。
  10. 如請求項9之編織組件,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鑲嵌紗定位於該腔內。
  11. 如請求項9之編織組件,其中在該固定區域中,該第二緯圈之該等第二環圈之至少一者定位於該鑲嵌紗之該第一側上,且其中該第一緯圈之該等第一環圈之至少一者定位於該鑲嵌紗之該第二側上。
  12. 如請求項9之編織組件,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鑲嵌紗具有一第一直徑,其中在該固定區域中,該鑲嵌紗具有一第二直徑,且其中該第一直徑比該第二直徑大至少50%。
  13. 如請求項12之編織組件,其中該第一直徑係該第二直徑之至少兩倍大。
  14. 如請求項9之編織組件,其中該第一緯圈及該第二緯圈係由一共同連續紗形成。
  15. 如請求項9之編織組件,其中該緩衝區域被放置於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之一腳踝區域、一中足區域、一鞋領區域、一鞋幫口區域及一足底區域之至少一者中。
  16. 一種用於一鞋類物件之鞋面,該鞋面包括: 一編織組件,其具有用複數個緯圈形成且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相對第二表面之一編織元件,該複數個緯圈包含一第一緯圈及一第二緯圈; 該第一緯圈具有一組第一環圈,且該第二緯圈具有一組第二環圈; 一鑲嵌紗,其延伸穿過該第一緯圈及該第二緯圈之至少一者;及 一緩衝區域, 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等第一環圈之各者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一側上且形成該第一表面,及 其中在該緩衝區域中,該等第二環圈之各者定位於該鑲嵌紗之一第二側上且形成該第二表面。
  17. 如請求項16之鞋面,其中該等第一環圈之至少一者在一固定區域中與該等第二環圈之至少一者互相串套。
  18. 如請求項16之鞋面,其中該鑲嵌紗在該緩衝區域中具有一第一直徑且在該固定區域中具有一第二直徑,且其中該第一直徑比該第二直徑大至少50%。
  19. 如請求項18之鞋面,其中該緩衝區域被放置於該鞋面之一腳踝區域中。
  20. 如請求項16之鞋面,其中該編織組件包含一第二緩衝區域,該第二緩衝區域與第一緩衝區域重疊,使得該第一緩衝區域及該第二緩衝區域至少部分共同延伸。
TW108204481U 2018-04-13 2019-04-12 具有鑲嵌緩衝的編織組件 TWM5908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7451P 2018-04-13 2018-04-13
US62/657,451 2018-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0881U true TWM590881U (zh) 2020-02-21

Family

ID=66287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4481U TWM590881U (zh) 2018-04-13 2019-04-12 具有鑲嵌緩衝的編織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492736B2 (zh)
EP (1) EP3773050A1 (zh)
CN (2) CN116172307A (zh)
TW (1) TWM590881U (zh)
WO (1) WO20191998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27511B2 (en) 2016-07-08 2019-06-25 Cole Haan Llc Shoe having knit wingtip upper
US20190365049A1 (en) * 2018-06-04 2019-12-05 Cole Haan Llc Shoe Having A Structural Knit Region
CN112789375B (zh) 2018-08-09 2023-10-17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带有刺绣徽标的织物部件
CN115279959A (zh) * 2019-12-16 2022-11-01 纯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绗缝织物及由其制成的加压服装
US20220240624A1 (en) * 2021-01-29 2022-08-04 Nike, Inc.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t least one expandable yarn
CN113215715A (zh) * 2021-04-28 2021-08-06 东莞晶富编织有限公司 飞织鞋面方法以及编织设备
JP2023050268A (ja) * 2021-09-30 2023-04-11 株式会社アシックス アッパー及びシュー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50318C3 (de) * 1973-10-06 1982-02-11 Opti Patent-, Forschungs- und Fabrikations-AG, 8750 Glarus Kettengewirktes Reißverschlußtragband
US4733546A (en) * 1984-02-24 1988-03-29 Toray Industries, Inc. Knitted fabric for clothing
DE3705908A1 (de) * 1987-02-24 1988-09-01 Arova Mammut Ag Gepolsterter gurt
US4736531A (en) * 1987-04-13 1988-04-12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Athletic shoe for aerobic exercise and the like
MY106949A (en) * 1988-02-05 1995-08-30 Rudy Marion F Pressurizable envelope and method
US5211672A (en) * 1990-04-09 1993-05-18 Andujar Edward M Protective shoe
US5133199A (en) * 1990-12-10 1992-07-28 The Kendall Company Conformable stretch bandage
US6673982B1 (en) * 1998-10-02 2004-01-0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center fill performance
US6658835B1 (en) * 2000-11-28 2003-12-0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Untwisted wrapped singles yarns and carpets manufactured therefrom
JP3880320B2 (ja) * 2001-02-08 2007-02-14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軽量保温編地を用いてなる肌着衣料
US6612136B2 (en) * 2002-02-07 2003-09-02 Wigwam Mills, Inc. Double layer so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7086423B2 (en) * 2003-05-15 2006-08-08 Milliken & Company Pile fabric
US6981394B2 (en) * 2003-07-03 2006-01-03 Milliken & Company Textile fabric having randomly arranged yarn segments of variable texture and crystalline orientation
TW200745398A (en) * 2006-02-22 2007-12-16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US7380420B1 (en) * 2007-02-05 2008-06-03 Ruey Tay Fibre Industry Co., Ltd. Fabric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NL2000825C2 (nl) * 2007-08-22 2009-02-24 Innotex Beheer B V Breisel met ten minste twee lagen die lokaal op afstand van elkaar zijn gelegen en werkwijze ter vervaardiging van een dergelijk breisel.
US8490299B2 (en) * 2008-12-18 2013-07-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US9295298B2 (en) * 2009-10-07 2016-03-29 Nike, Inc. Footwear uppers with knitted tongue elements
US9353465B2 (en) * 2010-04-20 2016-05-31 Kuraray Trading Co., Ltd. Bulked yarn and wound yarn for production of woven or knit fabric, woven or knit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536076B1 (en) * 2010-05-04 2013-09-17 Innovative Textiles, Inc. Thermal energy resistant textile fleece fabric for use in safety apparel
DE202010009276U1 (de) * 2010-06-18 2010-09-16 Kobleder Vermögensverwaltung GmbH Formgestrickte Schuheinlage mit integrierter Polsterung
JP2012087434A (ja) * 2010-10-20 2012-05-10 Toyota Boshoku Corp 発熱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織編物
US8522577B2 (en) 2011-03-15 2013-09-03 Nike, Inc. Combination feeder for a knitting machine
WO2012162540A1 (en) * 2011-05-24 2012-11-29 Lee David E Knitted fabric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MX2014002735A (es) * 2011-09-07 2014-08-22 Invista Tech Sarl Tela durable que incluye un hilo engrosado y enredado.
EP2752510B1 (en) * 2011-12-07 2017-05-10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Synthetic fiber
US9320312B2 (en) * 2012-08-30 2016-04-26 Nike, Inc. Composite upper for shoe with selectively disposed bonding agent
US9861160B2 (en) * 2012-11-30 2018-01-0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US9226540B2 (en) * 2013-02-28 2016-01-05 Nike,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with a vertically inlaid tensile element
CA2935424C (en) * 2013-12-31 2021-11-02 Sense Textile B.V. Stretchable textile stay and transfer sheet
DE102014202432B4 (de) * 2014-02-11 2017-07-27 Adidas Ag Verbesserter Fußballschuh
US10194711B2 (en) * 2014-05-06 2019-02-05 Nike, Inc. Packaged dyed knitted component
JP6408842B2 (ja) * 2014-09-12 2018-10-17 ショーワ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耐切創性手袋及び耐切創性手袋の製造方法
US10011925B2 (en) * 2015-05-14 2018-07-03 Gunze Limited Conductive stretchable knitted fabric and harness for conduction
TW201726993A (zh) * 2016-01-22 2017-08-01 艾尼特國際有限公司 用於鞋面的立體緯編針織織物
BR112018070366B1 (pt) * 2016-04-04 2022-01-25 Mirka Ltd Produto abrasivo flexível e interface flexível para produtos abrasivos
EP3263755B1 (en) * 2016-06-28 2021-08-04 Aknit International Ltd. Double-sided fabric comprising a stitched sack having an interlayer stacked with continuous cord material to from an area of high thickness
US11168415B2 (en) * 2016-07-01 2021-11-09 Federal-Mogul Powertrain Llc Circumferentially continuous and constrictable textile sleev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US10415164B2 (en) * 2017-05-02 2019-09-17 Nike, Inc. Upper-torso garment with three-dimensional knit structures
CN110573665B (zh) * 2017-08-04 2022-04-26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由包括至少一个分层荚形物的针织部件形成的物品和针织部件
DE102017126047A1 (de) * 2017-11-08 2019-05-09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Abstandsgestrick
US10791791B2 (en) * 2018-01-20 2020-10-06 Nike, Inc. Articles of footwear reinforced with high tenacity yarn
WO2020056231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The North Face Apparel Corp.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DE102019110909B4 (de) * 2019-04-26 2020-12-10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US20200385896A1 (en) * 2019-06-04 2020-12-10 Milliken & Company Magnetic fabric for molding appl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48832A1 (en) 2023-02-16
CN112543600B (zh) 2023-04-04
WO2019199812A1 (en) 2019-10-17
US11492736B2 (en) 2022-11-08
CN116172307A (zh) 2023-05-30
US20190313738A1 (en) 2019-10-17
EP3773050A1 (en) 2021-02-17
WO2019199812A8 (en) 2021-02-11
CN112543600A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25486B2 (ja) レンチキュラーニット構造を組み込む製品用のニット構成要素およ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TWI542749B (zh) 編織具有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TWI602520B (zh) 包含具有若干單絲區域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I620517B (zh) 具有一彎曲編織繫帶元件之鞋類物件及形成具有一編織組件之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之方法
TWI606795B (zh) 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一具有形成具包覆部分之無縫套部之經編構造的編織組件
TWI516215B (zh) 設置具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I613974B (zh) 包含具有一整體式編織踝帶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TWI574642B (zh) 具有設置本體部及跟部之編織組件的鞋類物件
TWI736836B (zh) 用於鞋類物件之鞋面及鞋類物件
TWM590881U (zh) 具有鑲嵌緩衝的編織組件
CN108433234B (zh) 具有编织的鞋舌元件的鞋类鞋面
TWI634850B (zh) 製造一鞋類物件之方法,包括編織一具有形成無縫套部之經編構造的編織組件
TW201622603A (zh) 含有鑲設張力元件之編織部件的鞋類物件及組合方法
TWM520275U (zh) 鞋類物件
TW201531249A (zh) 用於包含一全單絲鞋面之鞋類物件之編織組件
TW201932661A (zh) 以高軔度紗加強的鞋類物件
TWI598053B (zh) 合併有具有單絲區域之一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