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0785U -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0785U
TWM590785U TW108213897U TW108213897U TWM590785U TW M590785 U TWM590785 U TW M590785U TW 108213897 U TW108213897 U TW 108213897U TW 108213897 U TW108213897 U TW 108213897U TW M590785 U TWM590785 U TW M59078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loop antenna
loop
item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3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合全
陳馥蓉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銘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銘板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銘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3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0785U/zh
Publication of TWM590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0785U/zh
Priority to JP2020003330U priority patent/JP3230334U/ja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揭露一種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包含天線基板、第一環形天線、二第二環形天線及至少二導體件。天線基板的第一面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晶片。第一環形天線圍繞天線基板,並電性連接天線基板,且第一環形天線具有至少二第一接點。二第二環形天線分別位於第一環形天線的兩側,且各第二環形天線與第一環形天線間隔預定距離,各第二環形天線對應於第一接點具有至少二第二接點。各導體件電性連接第一接點與第二接點之間。

Description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立體感應天線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增加無線射頻之感應距離及識別強度的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一般來說,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及其電性連結之天線往往是設置於立體感應天線裝置的殼體之中,進而當立體感應天線裝置接近感應目標或讀取裝置時,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及其電性連結之天線將進行相對之作動。
然,對於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來說,其所包含之天線位置關係著其可感應之實際距離;因此,若將天線置於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之中央,其感應距離便包含了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之中央到表面之距離,而縮短了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可感應的實際距離:若將天線設置於鄰近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之其中一表面之位置時,又將增加天線與相對另一表面之間的距離,而無法完全解決實際感應距離之問題。
綜上所述,要如何使天線的感應距離拉長,以達到更佳的識別強度,將是該業界極需探討及解決的一大課題。
有鑒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以解決習知所待改善之問題。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一種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包含天線基板、第一環形天線、二第二環形天線及至少二導體件。天線基板的第一面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晶片。第一環形天線圍繞天線基板,並電性連接天線基板,且第一環形天線具有至少二第一接點。二第二環形天線分別位於第一環形天線的兩側,且各第二環形天線與第一環形天線間隔預定距離,各第二環形天線對應於第一接點具有至少二第二接點。各導體件電性連接第一接點與第二接點之間。
較佳地,更包含一磁性元件。磁性元件設置於第二環形天線所圍繞的空間中,且磁性元件的一端面向天線基板的第二面。
較佳地,該第一環形天線的直徑係大於該第二環形天線的直徑。
較佳地,該第一環形天線係對應於該至少二第二接點具有向圓心方向延伸的至少二延伸部,且該至少二第一接點係設置於該延伸部。
較佳地,該至少二第一接點係對稱地或平均地設置於該第一環形天線的圓周上。
較佳地,該磁性元件係對應一讀取裝置之一第一無線射頻訊號產生一交變磁場,該第一環形天線及該第二環形天線係對應該交變磁場產生一感應電流,該感應電流係經該第一環形天線及該第二環形天線傳送至該無線射頻識別晶片,該無線射頻識別晶片係對應該感應電流傳送一第二無線射頻訊號至該讀取裝置。
較佳地,該磁性元件係垂直該天線基板。
較佳地,該磁性元件係為錳-鋅鐵氧體元件或鎳-鋅鐵氧體元件。
較佳地,更包含一發光模組,該發光模組係設置於該天線基板。
較佳地,該發光模組係包含一發光電路及一發光元件,該發光電路係電性連結該第一環形天線及該第二環形天線,該發光元件係電性連結該發光電路。
較佳地,更包含一殼體件,其係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容置該天線基板、該第一環形天線、該二第二環形天線、該至少二導體件及該磁性元件。
承上所述,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藉由天線基板連接第一環形天線,並且在第一環形天線的兩側對稱地設置第二環形天線,然後在其中一個第二環形天線中穿設磁性元件,進而增加無線射頻之感應距離,以達到縮短天線與外界距離之目的,故具有加強無線射頻之識別強度的功效。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圖式,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請一併參閱第1及2圖;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方塊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100包含天線基板10、第一環形天線20、二第二環形天線30、導體件40及磁性元件50。
續言之,天線基板10的第一面101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1。第一環形天線20圍繞天線基板10,並電性連接天線基板10,且第一環形天線20具有至少二第一接點21。二第二環形天線30分別位於第一環形天線20的兩側,且各第二環形天線30與第一環形天線20間隔一預定距離。其中,各第二環形天線30對應於第一接點21具有至少二第二接點31。各導體件40電性連接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31之間。磁性元件50設置於第二環形天線30所圍繞的空間中,且磁性元件50的一端面向天線基板10的第二面102。
進一步來說,第一環形天線20的直徑係大於第二環形天線30的直徑,而二個第二環形天線30分別與第一環形天線20相距一預定距離,而此預定距離可視實際需求而加以調整,例如殼體結構的空間限制,或識別強度的設定而加以調整。
其中,天線基板10及第一環形天線20可為一個電路基板,在挖空不需要的部分後形成。此外,由於第一環形天線20的直徑係大於第二環形天線30的直徑,為使導體件40能適當地電性連接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31之間,從而第一環形天線20對應於第二接點31具有向圓心方向延伸的至少二延伸部22,且至少二第一接點21則設置於延伸部22。
順帶一提的是,導體件40可為具有微剛性的導線,其亦可為具有高度剛性的金屬柱體。藉由導體件40的設置,可使第二環形天線30與第一環形天線20穩定保持在相同的預定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接點21對稱地或平均地設置於第一環形天線20的圓周上。同樣地,第二接點31對應於第一接點21而對稱地或平均地設置於第二環形天線30的圓周上。舉例來說,當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31的數量分別為三個時,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31則設置於圓形內接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又當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31的數量分別為四個時,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31則對稱地設置於圓周的上、下及左、右;再當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31的數量分別為五個時,第一接點21及第二接點31則設置於圓形內接五角形的五個頂點上。
另一方面,磁性元件50可垂直天線基板10,並磁性元件50設置於第二環形天線30所圍繞的空間中,且磁性元件50的一端面向天線基板10的第二面102。磁性元件50較佳地可配置為不接觸天線機板10。
其中,磁性元件50可為錳-鋅鐵氧體元件、鎳-鋅鐵氧體元件或其他高磁導率、高磁通密度、低磁損或高阻抗率之磁性元件。其中,錳-鋅鐵氧體具有高磁導率和高磁通密度的特點,且具有較低損耗的特性。鎳-鋅鐵氧體具有高阻抗率之特性。然,上述舉例僅為示例,並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地,磁性元件50可對應讀取裝置200之第一無線射頻訊號201產生交變磁場,第一環形天線20、二第二環形天線30對應交變磁場產生感應電流12,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1連接第一環形天線20、二第二環形天線30以接收感應電流12。是以,感應電流12經第一環形天線20、二第二環形天線30傳送至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1,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1對應感應電流12傳送第二無線射頻訊號13至讀取裝置200。
請一併參閱第3及4圖;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方塊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100包含天線基板10、第一環形天線20、二第二環形天線30、導體件40、磁性元件50、發光模組60及殼體件70。
續言之,發光模組60設置於天線基板10上,並電性連接天線基板10。其中,發光模組60於天線基板10上的位置可為與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1相同的天線基板10的第一面101。
此外,進一步地,發光模組60可包含發光電路61及發光元件62。發光電路61電性連接天線基板10,發光元件62電性連結發光電路61。
當磁性元件50對應讀取裝置200之第一無線射頻訊號201產生交變磁場時,第一環形天線20、二第二環形天線30對應交變磁場產生感應電流12,感應電流12傳送至發光模組60之發光電路61,發光電路61再以感應電流12驅動發光元件62發光。其中,發光元件62可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然上述僅為舉例,並不以此為限。
另一方面,殼體件70包含第一殼體71及第二殼體72。第一殼體71及第二殼體72可為塑膠材質所製成,較佳地,殼體件70可為具有預定顏色的半透明殼體,亦可為透明殼體。其中,第一殼體71及第二殼體72可相互組合,從而第一殼體71及第二殼體72可組合成一個殼體件70,並於殼體件70的內部形成容置空間,以供容置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100的各元件。
順帶一提的是,殼體件70的形狀可為任何預定的形狀,而在此實施例中,殼體件70的形狀係以圓球作為示範態樣。因此,第一殼體71及第二殼體72可分別為兩個半圓的罩體。其中,第一殼體71及第二殼體72內部可分別設置相互對應的柱體及具有圓孔的柱體等結構,以方便組裝及定位天線基板10、第一環形天線20、第二環形天線30與磁性元件50等。另外,第一殼體71及第二殼體72之間亦設置有相互對應的凸部與凹部,及以卡勾等結構,從而第一殼體71及第二殼體72亦可在無使用螺絲等元件的條件下完成組裝,從而在組裝上亦具便利性。
承上所述,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藉由天線基板及第一環形天線的兩側分別設置第二環形天線,且於其中一個第二環形天線中設置磁性元件,進而增加無線射頻之感應距離,以達到縮短天線與外界距離之目的。故,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具有加強無線射頻之識別強度的功效。此外,本創作的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藉由發光模組及具透光性的殼體的設置,從而發出炫目光線至殼體件的外部,而更增加了實用性及外觀性。
綜觀上述,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乃為習知技術所不能及者,確實已達到所欲增進之功效,且也非熟悉該項技藝者所易於思及,其所具之進步性、實用性,顯然已符合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懇請貴局核准本件創作專利申請案,以勵創作,至感德便。
100‧‧‧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10‧‧‧天線基板 101‧‧‧第一面 102‧‧‧第二面 11‧‧‧無線射頻識別晶片 12‧‧‧感應電流 13‧‧‧第二無線射頻訊號 20‧‧‧第一環形天線 21‧‧‧第一接點 22‧‧‧延伸部 30‧‧‧第二環形天線 31‧‧‧第二接點 40‧‧‧導體件 50‧‧‧磁性元件 60‧‧‧發光模組 61‧‧‧發光電路 62‧‧‧發光元件 70‧‧‧殼體件 71‧‧‧第一殼體 72‧‧‧第二殼體 200‧‧‧讀取裝置 201‧‧‧第一無線射頻訊號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的方塊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的方塊圖。
100‧‧‧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10‧‧‧天線基板
101‧‧‧第一面
102‧‧‧第二面
11‧‧‧無線射頻識別晶片
20‧‧‧第一環形天線
21‧‧‧第一接點
22‧‧‧延伸部
30‧‧‧第二環形天線
31‧‧‧第二接點
40‧‧‧導體件
50‧‧‧磁性元件

Claims (11)

  1. 一種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包含: 一天線基板,其一第一面係具有一無線射頻識別晶片; 一第一環形天線,係圍繞該天線基板,並電性連接該天線基板,且該第一環形天線係具有至少二第一接點; 二第二環形天線,係分別位於該第一環形天線的兩側,且各該第二環形天線係與該第一環形天線間隔一預定距離,各該第二環形天線係對應於該至少二第一接點具有至少二第二接點;以及 至少二導體件,各該導體件係電性連接該第一接點與該第二接點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更包含一磁性元件,係設置於其中一該第二環形天線所圍繞的空間中,且該磁性元件的一端係面向該天線基板的一第二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環形天線的直徑係大於該第二環形天線的直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中該第一環形天線係對應於該至少二第二接點具有向圓心方向延伸的至少二延伸部,且該至少二第一接點係設置於該延伸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中該至少二第一接點係對稱地或平均地設置於該第一環形天線的圓周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中該磁性元件係對應一讀取裝置之一第一無線射頻訊號產生一交變磁場,該第一環形天線及該第二環形天線係對應該交變磁場產生一感應電流,該感應電流係經該第一環形天線及該第二環形天線傳送至該無線射頻識別晶片,該無線射頻識別晶片係對應該感應電流傳送一第二無線射頻訊號至該讀取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中該磁性元件係垂直該天線基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中該磁性元件係為錳-鋅鐵氧體元件或鎳-鋅鐵氧體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更包含一發光模組,該發光模組係設置於該天線基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中該發光模組係包含一發光電路及一發光元件,該發光電路係電性連結該第一環形天線及該第二環形天線,該發光元件係電性連結該發光電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裝置,其中更包含一殼體件,其係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容置該天線基板、該第一環形天線、該二第二環形天線、該至少二導體件及該磁性元件。
TW108213897U 2019-10-22 2019-10-22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TWM590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3897U TWM59078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JP2020003330U JP3230334U (ja) 2019-10-22 2020-08-05 立体誘導アンテ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3897U TWM59078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0785U true TWM590785U (zh) 2020-02-11

Family

ID=70414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3897U TWM59078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30334U (zh)
TW (1) TWM59078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0334U (ja)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8974B2 (ja) 識別情報アクセス装置
JP5621953B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JPWO2012050037A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US10484050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ring
JP5800118B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WO2014136505A1 (ja) キー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M590785U (zh)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JP4551641B2 (ja) 非接触データ通信機能を備えた携帯用電子機器
US11362423B2 (en) Non-contact typ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KR102611780B1 (ko) 관통 배선이 형성된 영역을 둘러싸는 개구부 및 개구부의 측면에 도전성 부재가 형성된 기판을 포함하는 기판 연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566140B1 (ko) 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6658974B1 (ja) Rfidタグ読み取り用アンテナ
TWM592118U (zh)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TWM580809U (zh) Stereoscopic antenna
JP641462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078104B1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기능을 갖는 led 발광형 금속 장신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6170808A (ja) 無線icタグ及びrfidシステム
US10938087B2 (en) Antenna structure for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read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RFID reader and RFID system
TWM597946U (zh) 具音效功能的無線感應裝置
CN11365895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18074345A (ja) アンテナ
TWM648030U (zh) 具延伸天線的票證裝置
JP5983724B2 (ja) 無線icタグ及びrfidシステム
KR20220017216A (ko)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내 배치된 코일의 이중 차폐 구조
JP2009251753A (ja) Icカード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C4K Revocation of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