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809U - Stereoscopic antenna - Google Patents

Stereoscopic antenn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809U
TWM580809U TW108201257U TW108201257U TWM580809U TW M580809 U TWM580809 U TW M580809U TW 108201257 U TW108201257 U TW 108201257U TW 108201257 U TW108201257 U TW 108201257U TW M580809 U TWM580809 U TW M5808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tereoscopic
inner ring
radio frequency
ring antenn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1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合全
陳馥蓉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銘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銘板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銘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1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0809U/zh
Publication of TWM580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809U/zh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揭露一種立體感應天線,適用於設置在中空殼體之中,立體感應天線包含天線基板、磁性元件及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天線基板具有通孔,天線基板之一面設有外圈天線及內圈天線,內圈天線繞設於通孔之外圈,外圈天線電性連結內圈天線且繞設於內圈天線之外圈。磁性元件穿設於通孔。無線射頻識別晶片電性連結天線基板。

Description

立體感應天線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立體感應天線,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天線基板具有通孔,且磁性元件穿設通孔,以增加無線射頻之感應距離及識別強度的立體感應天線。
一般來說,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及其電性連結之天線往往是設置於立體感應天線的殼體之中,進而當立體感應天線接近感應目標或讀取裝置時,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及其電性連結之天線將進行相對之作動。
然,對於立體感應天線來說,其所包含之天線位置關係著其可感應之實際距離;因此,若將天線置於立體感應天線之中央,其感應距離便包含了立體感應天線之中央到表面之距離,而縮短了立體感應天線可感應的實際距離:若將天線設置於鄰近立體感應天線之其中一表面之位置時,又將增加天線與相對另一表面之間的距離,而無法完全解決實際感應距離之問題。
綜上所述,要如何使天線的感應距離拉長,以達到更佳的識別強度,將是該業界亟需探討及解決的一大課題。
有鑒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立體感應天線,以解決習知所待改善之問題。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一種立體感應天線,適用於設置在中空殼體之中,立體感應天線包含天線基板、磁性元件及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天線基板具有通孔,天線基板之一面設有外圈天線及內圈天線,內圈天線繞設於通孔之外圈,外圈天線電性連結內圈天線且繞設於內圈天線之外圈。磁性元件穿設於通孔。無線射頻識別晶片電性連結天線基板。
較佳地,磁性元件可對應讀取裝置之第一無線射頻訊號產生交變磁場,外圈天線及內圈天線對應交變磁場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經外圈天線及內圈天線傳送至無線射頻識別晶片,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對應感應電流傳送第二無線射頻訊號至讀取裝置。
較佳地,磁性元件可垂直天線基板。
較佳地,磁性元件可為錳-鋅鐵氧體元件或鎳-鋅鐵氧體元件。
較佳地,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可連結外圈天線或內圈天線。
較佳地,立體感應天線更可包含發光模組,其電性連結天線基板。
較佳地,發光模組可包含發光電路及發光元件,發光電路電性連結外圈天線或內圈天線,發光元件電性連結發光電路。
承上所述,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藉由天線基板之通孔中穿設磁性元件,磁性元件之兩端分別鄰近中空殼體兩側之內表面,進而增加無線射頻之感應距離,以達到縮短天線與外界距離之目的,故具有加強無線射頻之識別強度的功效。
為利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圖式,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請參閱第1及2圖;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之分解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之天線基板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100適用於設置在中空殼體200之中,立體感應天線100包含天線基板110、磁性元件120及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30。
續言之,上述之天線基板110具有通孔111,天線基板110之一面設有外圈天線112及內圈天線113,內圈天線113繞設於通孔111之外圈,外圈天線112電性連結內圈天線113且繞設於內圈天線112之外圈。磁性元件120穿設於通孔111。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30電性連結天線基板110。
請參閱第3圖,其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之第一方塊圖。如圖所示,磁性元件120可對應讀取裝置300之第一無線射頻訊號101產生交變磁場,外圈天線112及內圈天線113對應交變磁場產生感應電流102,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30連結外圈天線112及內圈天線113以接收感應電流,是以,感應電流102經外圈天線112及內圈天線113傳送至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30,無線射頻識別晶片130對應感應電流102傳送第二無線射頻訊號103至讀取裝置300。
其中,磁性元件120可垂直天線基板110,並穿設於通孔111但不接觸天線機板110,且磁性元件120之兩端分別鄰近中空殼體200之內表面。
另一方面,磁性元件120可為錳-鋅鐵氧體元件、鎳-鋅鐵氧體元件或其他高磁導率、高磁通密度、低磁損或高阻抗率之磁性元件。其中,錳-鋅鐵氧體具有高磁導率和高磁通密度的特點,且具有較低損耗的特性。鎳-鋅鐵氧體具有高阻抗率之特性。然,上述舉例僅為示例,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4圖,其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之第二方塊圖。如圖所示,立體感應天線100更可包含發光模組140,其電性連結天線基板110。
進一步地,發光模組140可包含發光電路141及發光元件142,發光電路141電性連結外圈天線112,發光元件142電性連結發光電路141。
更進一步地,當磁性元件120對應讀取裝置300之第一無線射頻訊號101產生交變磁場時,內圈天線113對應交變磁場產生感應電流102,感應電流102經外圈天線112傳送至發光模組140 之發光電路141,發光電路141再以感應電流102驅動發光元件142發光。其中,發光元件142可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然上述僅為舉例,並不以此為限。
承上所述,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藉由天線基板之通孔中穿設磁性元件,磁性元件之兩端分別鄰近中空殼體兩側之內表面,進而增加無線射頻之感應距離,以達到縮短天線與外界距離之目的,故具有加強無線射頻之識別強度的功效。
綜觀上述,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乃為習知技術所不能及者,確實已達到所欲增進之功效,且也非熟悉該項技藝者所易於思及,其所具之進步性、實用性,顯然已符合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懇請貴局核准本件創作專利申請案,以勵創作,至感德便。
100‧‧‧立體感應天線
101‧‧‧第一無線射頻訊號
102‧‧‧感應電流
103‧‧‧第二無線射頻訊號
110‧‧‧天線基板
111‧‧‧通孔
112‧‧‧外圈天線
113‧‧‧內圈天線
120‧‧‧磁性元件
130‧‧‧無線射頻識別晶片
140‧‧‧發光模組
141‧‧‧發光電路
142‧‧‧發光元件
200‧‧‧中空殼體
300‧‧‧讀取裝置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之分解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之天線基板之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之第一方塊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感應天線之第二方塊圖。

Claims (7)

  1. 一種立體感應天線,適用於設置在一中空殼體之中,該立體感應天線係包含: 一天線基板,係具有一通孔,該天線基板之一面設有一外圈天線及一內圈天線,該內圈天線繞設於該通孔之外圈,該外圈天線係電性連結該內圈天線且繞設於該內圈天線之外圈; 一磁性元件,係穿設於該通孔;以及 一無線射頻識別晶片,係電性連結該天線基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其中該磁性元件係對應一讀取裝置之一第一無線射頻訊號產生一交變磁場,該外圈天線及該內圈天線係對應該交變磁場產生一感應電流,該感應電流係經該外圈天線及該內圈天線傳送至該無線射頻識別晶片,該無線射頻識別晶片係對應該感應電流傳送一第二無線射頻訊號至該讀取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其中該磁性元件係垂直該天線基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其中該磁性元件係為錳-鋅鐵氧體元件或鎳-鋅鐵氧體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其中該無線射頻識別晶片係連結該外圈天線或該內圈天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其更包含一發光模組,係電性連結該天線基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立體感應天線,其中該發光模組係包含一發光電路及一發光元件,該發光電路係電性連結該外圈天線或該內圈天線,該發光元件係電性連結該發光電路。
TW108201257U 2019-01-25 2019-01-25 Stereoscopic antenna TWM580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57U TWM580809U (zh) 2019-01-25 2019-01-25 Stereoscopic antenn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1257U TWM580809U (zh) 2019-01-25 2019-01-25 Stereoscopic antenna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809U true TWM580809U (zh) 2019-07-11

Family

ID=68050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1257U TWM580809U (zh) 2019-01-25 2019-01-25 Stereoscopic antenna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0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8909B2 (ja) 通信端末装置
US8339233B2 (en) Three dimensional inductor
RU2008112222A (ru) Изделие с модулем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й связи
WO2016143425A1 (ja) 無線icデバイス、それを備えた樹脂成型体、それを備えた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MY188221A (en) Antenna assistan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026941B (zh) 用于测量和优化光电子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JP2012059015A (ja) 無線icタグ及びrfidシステム
TWM580809U (zh) Stereoscopic antenna
JP2013141164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TWM578800U (zh) Light-emitting element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device
JP6658974B1 (ja) Rfidタグ読み取り用アンテナ
JP6187728B1 (ja) 無線通信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77644B (zh) 立体绕线贴片式nfc天线及天线系统
TWM590785U (zh)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JP5822010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WO2016163437A1 (ja) アンテナ装置、カード型情報媒体、電子機器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012137A (ja) 電力伝送コイルユニット
JP5354137B1 (ja) 無線icデバイス
TWM592118U (zh) 立體感應天線裝置
KR101719875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JP2016170808A (ja) 無線icタグ及びrfidシステム
TW201511403A (zh) 可撓式多層線圈裝置
JP7013716B2 (ja) Rfidタグ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物品
CN212675583U (zh) Rfid标签以及带rfid标签的物品
TWI414204B (zh) 光源裝置、發光元件封裝結構與供電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