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7426U - 發光機殼 - Google Patents

發光機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7426U
TWM587426U TW108206054U TW108206054U TWM587426U TW M587426 U TWM587426 U TW M587426U TW 108206054 U TW108206054 U TW 108206054U TW 108206054 U TW108206054 U TW 108206054U TW M587426 U TWM587426 U TW M5874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fixing
fixing portion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6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旭伸
Original Assignee
品威電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品威電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品威電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6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7426U/zh
Publication of TWM587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7426U/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發光機殼,其包含殼體、第一固定部、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及複數個導光元件。第一固定部設置於殼體之第一側,具有第一收容槽及複數個第一固定孔。複數個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第一收容槽內。每一導光元件穿過每一第一固定孔並與每一第一發光元件相連接,用來導通第一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線。發光機殼另包含一從殼體之第二側的一側邊延伸而出的固定板,第二側為第一側之相對側,固定板與第二側平行並具有複數個孔洞,每一孔洞是用來固定每一導光元件。

Description

發光機殼
本創作為一種用於電子裝置的機殼,尤指一種用於電子裝置的發光機殼。
電子產品越來越重視外形的設計,傳統的機殼不僅需要有保護內部裝置的功效,更需要與光學元件結合,利用光學元件的光源來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以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應用大致可分為顯示功能與照明功能,為了滿足現代社會對於視覺上的需求,目前LED已被廣泛運用在各種用途上。本創作之發光機殼是透過在至少一側具有透明蓋板的殼體中裝設發光元件及導光元件,來增加機殼在視覺上的美觀程度。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機殼,不僅可保護內部裝置,亦可發出光線來增加視覺效果。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機殼,該發光機殼是透過在至少一側具有透明蓋板的殼體中裝設發光元件及導光元件,使機殼發出光線,以增加視覺上的美觀程度。
本創作提供一種發光機殼,其包含一殼體、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發光元件及一導光元件。該第一固定部設置於該殼體之一第一側,具有一第一收容槽及一第一固定孔。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固定部之第一收容槽內,用來發光。該導光元件穿過該第一固定部之第一固定孔並與該第一發光元件相連接,用來導通該第一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線。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從該殼體之第二側的一側邊延伸而出的固定板,該第二側為該第一側之相對側,該固定板與該第二側平行並具有一孔洞,該孔洞是用來固定該導光元件。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固定部,設置於該殼體之第二側,該第二側為該第一側之相對側,該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固定孔,該第二固定孔是用來收容該導光元件。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收容槽及一第二發光元件。該第二收容槽設置於第二固定部。該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之第二收容槽內與該導光元件相連接,以增加該導光元件的亮度。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凸塊。該凸塊朝該第一固定孔的內側突起,用來增加對該導光元件的保持力。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固持部。該固持部設置於該第一固定部的表面上,用來將該第一固定部附著於該殼體。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固持部為一磁性膠帶或一雙面膠帶。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電路板。該電路板收容於該第一收容槽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上。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線纜。該線纜連接至該第一發光元件之電路板,用來傳遞電源及該第一發光元件之驅動訊號。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連接器。該連接器設置於該線纜之末端。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本創作的發光機殼進一步包含一透明蓋板,其設置於該殼體之一開口側。
依據本創作的實施例,該透明蓋板的材質為玻璃或壓克力。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的發光機殼是透過在至少一側具有透明蓋板的殼體中裝設發光元件及導光元件,使機殼產生發光的視覺效果,以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為能進一步瞭解本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成的具體功能、目的,列舉較具體的實施例,繼以圖式、圖號詳細說明如後。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創作可用以實施之特定實施例。本創作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頂」、「底」、「水平」、「垂直」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第1圖是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發光機殼100的分解圖。第2圖為第1圖之發光裝置130及131的立體圖。發光機殼100包含第一殼體110、第二殼體112、固定元件120a-120d、第一發光裝置130、第二發光裝置131、導光元件140、固持部160以及透明蓋板170a及170b。第一發光裝置130包含第一發光元件135、電路板137a、線纜138a、連接器139a。第二發光裝置131包含第二發光元件136、電路板137b、線纜138b、連接器139b。第一發光元件135及第二發光元件136分別設置於電路板137a及137b上,用來發光。第一發光元件135及第二發光元件136可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電路板137a及137b分別與線纜138a及138b相連接。線纜138a是用於傳遞電源及第一發光元件135的驅動訊號,線纜138b是用於傳遞電源及第二發光元件136的驅動訊號。在線纜138a及138b末端分別設有連接器139a及139b,用於連接至產生電源及第一發光元件135與第二發光元件136之驅動訊號的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通過連接器139a和139b以及線纜138a和138b傳遞電源及驅動訊號來驅動第一發光元件135和第二發光元件136發出光。導光元件140是用於與第一發光元件135及第二發光元件136相連接,以導通第一發光元件135及第二發光元件136所發出的光線。固持部160是用於設置於固定元件124a-124d的表面上,以將固定元件124a及124b附著於第一殼體110,以及將固定元件124c及124d附著於第二殼體112。固持部160可為磁性膠帶或雙面膠帶。透明蓋板170a及170b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壓克力。
請參閱第1-4圖。第3A圖為第1圖之固定元件120a-120d之立體圖。第3B圖為第3A圖之區域A的局部放大圖。第4圖為第3A圖之固定元件120a及120b組合成第一固定部124,以及固定元件120c及120d組合成第二固定部127之立體圖。每一固定元件120a-120d具有溝槽121、凹槽122及凸塊123。固定元件120a及120b之溝槽121及凹槽122在位置上相對應,當固定元件120a及120b組合成第一固定部124時,固定元件120a及120b之溝槽121形成第一收容槽125,固定元件120a及120b之凹槽122形成第一固定孔126。固定元件120c及120d之溝槽121及凹槽122在位置上相對應,當固定元件120c及120d組合成第二固定部127時,固定元件120c及120d之溝槽121形成第二收容槽128,固定元件120c及120d之凹槽122形成第二固定孔129。第一收容槽125用於收容第一發光元件135與電路板137a,第二收容槽128用於收容第二發光元件136與電路板137b。導光元件140的兩端分別插入第一固定孔126和第二固定孔129。第一固定孔126和第二固定孔129固定導光元件140。此外,在對應於第一固定孔126和第二固定孔129之處設置複數個朝凹槽122之外側突起的凸塊123,當導光元件140的兩端分別插入第一固定孔126和第二固定孔129時,凸塊123擠壓導光元件140的力量可以增加導光元件140的穩定性和保持力。
請參閱第1-6圖。第5A圖為將第1圖之固定元件120a-120d、第一發光裝置130、第二發光裝置131及導光元件140組裝成發光柵欄150並設置固持部160的立體圖。第5B圖為第5A圖之設有固持部160之發光柵欄150的正面視圖。第6圖為第5B圖之設有固持部160的發光柵欄150沿A-A’切線的剖面圖。固定元件120a及120b組合成第一固定部124,其具有第一收容槽125及第一固定孔126。固定元件120c及120d組合成第二固定部127,其具有第二收容槽128及第二固定孔129。第一收容槽125收容設置在電路板137a上的第一發光元件135,電路板137a連接有線纜138a,線纜138a的末端設有連接器139a。第二收容槽128收容設置在電路板137b上的第二發光元件136,電路板137b連接有線纜138b,線纜138b的末端設有連接器139b。連接器139a和139b分別連接到發光機殼100內的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產生的電源及驅動訊號通過連接器139a和139b以及線纜138a和138b來驅動第一發光元件135和第二發光元件136發出光。第一發光元件135和第二發光元件136可依據電源和驅動訊號控制光的顏色、亮度、閃爍頻率和開關時間。第一發光元件135和第二發光元件136的發光時序是同步的。導光元件140之一端穿過第一固定部124之第一固定孔126並與第一發光元件135相連接,導光元件140之另一端穿過第二固定部127之第二固定孔129並與第二發光元件136相連接,形成發光柵欄150。再者,固持部160設置於第一固定部124及第二固定部127的表面上,用於將第一固定部124及第二固定部127分別附著於第一殼體110及第二殼體112上。
請參閱第5A圖、第7圖及第8圖。第7圖為將第5A圖之設有固持部160的發光柵欄150附著於第一殼體110及第二殼體112的發光機殼100之立體圖。第8圖為第7圖從相反視角觀看的發光機殼100之立體圖。第一殼體110及第二殼體112組成方框形殼體,發光柵欄150之第一固定部124及第二固定部127藉由設置於其上的固持部160分別附著至第一殼體110及第二殼體112。第二殼體112設有複數個螺孔1121,透明蓋板170a及170b設有複數個開孔171。
請參閱第7圖、第8圖及第9圖。第9圖為第7圖及第8圖之由第一殼體110及第二殼體112所組成之方框形殼體的二開口側設置透明蓋板170a及170b的發光機殼100之立體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發光機殼之立體圖。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第二殼體112設有複數個螺孔1121,透明蓋板170a及170b設有複數個開孔171。藉由螺絲(未圖示)穿過透明蓋板170a及170b之開孔171與相對應的第二殼體112之螺孔1121,以將透明蓋板170a及170b鎖固於由第一殼體110及第二殼體112所組成之方框形殼體的二開口側。
請參閱第10圖。第10圖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所使用之第二殼體112。第二殼體112從一側邊延伸出與該側邊平行的固定板113。固定板113具有複數個孔洞114,用來固定導光元件140。第二殼體112另設有複數個螺孔1121。
請參閱第1-4、7-10圖、第11A圖、第11B圖及第11C圖。第11A圖為第10圖之第二殼體與第1圖除透明蓋板外的其它元件組裝後的立體圖。第11B圖為第11A圖之區域B的正視圖。第11C圖為第11B圖沿B-B’切線的剖面圖。第一固定部124之第一收容槽125收容設有第一發光元件135的電路板137a,電路板137a連接有線纜138a,線纜138a的末端設有連接器139a。第二固定部127之第二收容槽128收容設有第二發光元件136的電路板137b,電路板137b連接有線纜138b,線纜138b的末端設有連接器139b。固持部160設置於第一固定部124及第二固定部127的表面上。第一固定部124藉由固持部160附著於第一殼體110。第二固定部127藉由固持部160附著於第二殼體112,位於固定板113的下方。導光元件140之一端插入第一固定部124之第一固定孔126並與第一發光元件135相連接。導光元件140之另一端插入第二殼體112之固定板113上的孔洞114及第二固定部127之第二固定孔129,並與第二發光元件136相連接。第一固定孔126固定導光元件140之一端。第二殼體112之固定板113上的孔洞114及第二固定部127之第二固定孔129固定導光元件140的另一端。第二殼體112設有複數個螺孔1121。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第二殼體112的複數個螺孔1121與透明蓋板170a及170b上的複數個開孔171相對應。可藉由螺絲穿過第二殼體112之螺孔1121與相對應的透明蓋板170a及170b之開孔171,來將透明蓋板170a及170b鎖固於由第一殼體110及第二殼體112所組成之方框形殼體的二開口側,形成如第9圖所示之發光機殼100。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的發光機殼是透過將第一發光元件135、第二發光元件136、導光元件140裝設於由第一殼體110及第二殼體112所組成之方框形殼體中,並在方框形殼體的二開口側裝設透明蓋板170a及170b,使消費者看到機殼發出閃爍的光線,進而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雖然本創作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100‧‧‧發光機殼
110‧‧‧第一殼體
112‧‧‧第二殼體
1121‧‧‧螺孔
113‧‧‧固定板
114‧‧‧孔洞
120a、120b、120c、120d‧‧‧固定元件
121‧‧‧溝槽
122‧‧‧凹槽
123‧‧‧凸塊
124‧‧‧第一固定部
125‧‧‧第一收容槽
126‧‧‧第一固定孔
127‧‧‧第二固定部
128‧‧‧第二收容槽
129‧‧‧第二固定孔
130‧‧‧第一發光裝置
131‧‧‧第二發光裝置
135‧‧‧第一發光元件
136‧‧‧第二發光元件
137a、137b‧‧‧電路板
138a、138b‧‧‧線纜
139a、139b‧‧‧連接器
140‧‧‧導光元件
150‧‧‧發光柵欄
160‧‧‧固持部
170a、170b‧‧‧透明蓋板
171‧‧‧開孔
第1圖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的發光機殼的分解圖。
第2圖為第1圖之發光裝置的立體圖。
第3A圖為第1圖之固定元件的立體圖。
第3B圖為第3A圖之區域A的局部放大圖。
第4圖為第3A圖之固定元件組合成固定部的立體圖。
第5A圖為將第1圖之固定元件、發光裝置及導光元件組裝成發光柵欄並設置固持部的立體圖。
第5B圖為第5A圖之設有固持部的發光柵欄的正面視圖。
第6圖為第5B圖之設有固持部的發光柵欄沿A-A’切線的剖面圖。
第7圖為將第5A圖之設有固持部的發光柵欄附著於殼體的發光機殼之立體圖。
第8圖為第7圖從相反視角觀看的發光機殼之立體圖。
第9圖為在第7圖之殼體的二開口側設置透明蓋板的發光機殼之立體圖。
第10圖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所使用之第二殼體。
第11A圖為第10圖之第二殼體與第1圖除透明蓋板外的其它元件組裝後的立體圖。
第11B圖為第11A圖的正視圖。
第11C圖為第11B圖沿B-B’切線的剖面圖。

Claims (12)

  1. 一種發光機殼,其包含:
    一殼體;
    一第一固定部,其設置於該殼體之第一側,該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收容槽及一第一固定孔;
    一第一發光元件,其設置於該第一固定部之第一收容槽內,用來發光;以及
    一導光元件,其穿過該第一固定部之第一固定孔並與該第一發光元件相連接,用來導通該第一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機殼,其進一步包含一從該殼體之第二側的一側邊延伸而出的固定板,該第二側為該第一側之相對側,該固定板與該第二側平行並具有一孔洞,該孔洞是用來固定該導光元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機殼,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固定部,設置於該殼體之第二側,該第二側為該第一側之相對側,該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固定孔,該第二固定孔是用來收容該導光元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發光機殼,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收容槽及一第二發光元件,該第二收容槽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設置於該第二固定部之第二收容槽內與該導光元件相連接,以增加該導光元件的亮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機殼,其中該第一固定部進一步包含一凸塊,該凸塊朝該第一固定孔的內側突起,用來增加對該導光元件的保持力。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機殼,其進一步包含一固持部,設置於該第一固定部的表面上,用來將該第一固定部附著於該殼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發光機殼,其中該固持部為一磁性膠帶或一雙面膠帶。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機殼,其進一步包含一電路板,其中該電路板收容於該第一收容槽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電路板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發光機殼,其進一步包含一線纜,連接至該第一發光元件之電路板,用來傳遞電源及該第一發光元件之驅動訊號。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發光機殼,其進一步包含一連接器,設置於該線纜之末端。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機殼,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透明蓋板,設置於該殼體之一開口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發光機殼,其中該透明蓋板的材質為玻璃或壓克力。
TW108206054U 2019-05-15 2019-05-15 發光機殼 TWM587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054U TWM587426U (zh) 2019-05-15 2019-05-15 發光機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6054U TWM587426U (zh) 2019-05-15 2019-05-15 發光機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7426U true TWM587426U (zh) 2019-12-01

Family

ID=69584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6054U TWM587426U (zh) 2019-05-15 2019-05-15 發光機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7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1654B1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077876B2 (en) Flexible illuminating flat cable structure
JP4948621B2 (ja) 照明装置
KR100924856B1 (ko) 엘이디를 도광판에 장착하는 구조를 간소화한 면발광조명장치
KR2017012382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708442B2 (en) Light emitting panels for display devices
KR10218300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610282B2 (ja) 照明器具
TWI652568B (zh) 電子裝置
JP6612085B2 (ja) 照明装置
JP7043951B2 (ja) カバー、および照明装置
TWM587426U (zh) 發光機殼
CN117080003A (zh) 发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1041976B1 (ko) 광고용 간판
CN210130026U (zh) 发光机壳
KR101313678B1 (ko) 로고 발광을 위한 광원 조립체 및 발광 로고를 구비하는 전자제품
JP2018185910A (ja) 照明装置
TWM584587U (zh) 發光濾網模組
TWM588761U (zh) 發光裝置
KR101053599B1 (ko) 발광 로고 어셈블리
JP5861097B2 (ja) 照明器具
CN210069580U (zh) 发光装置
JP2013178991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TWM588371U (zh) 保持導光元件與訊號線間距的發光排線結構
JP5678786B2 (ja) 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