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6452U -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6452U
TWM586452U TW108203083U TW108203083U TWM586452U TW M586452 U TWM586452 U TW M586452U TW 108203083 U TW108203083 U TW 108203083U TW 108203083 U TW108203083 U TW 108203083U TW M586452 U TWM586452 U TW M58645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metallic
item
axis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3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智遠
宋志豪
許智凱
Original Assignee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進聯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誠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進聯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誠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進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3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6452U/zh
Publication of TWM586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6452U/zh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包括一用來組裝開關組件的本體,本體是一 薄板結構的金屬頭部和非金屬腹部的組合,定義有一軸線。金屬頭部具有垂直或傾斜於軸線的第一壁、連接第一壁一端而平行或傾斜於軸線的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間共同界定有一空間。以及,使非金屬腹部填充於該空間,並且連結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全部區域,而結合成一整體型態;在符合開關座體抵抗外側破壞力和製造簡單的條件下,改善舊法加工製造作業費時、麻煩和材料成本較高等情形。

Description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開關座體改良結構;特別是指一種特別是指一種使開關座本體應用薄板結構製成金屬頭部複合非金屬腹部,而構成一整體狀態的結構。
應用在電機、電子、自動控制系統,讓操作者知悉機台工作或電源開閉狀態的開關或開關指示裝置,已屬一已知技藝。這類開關裝置包括一座體或本體,以及開關內部元件和複數組端子腳配置在座體界定的一個腔室內;並且,使端子腳伸出腔室或座體,用來連接電性導線或插接在電路板上,形成電性連接。座體腔室內設置有一燈源,燈源電性連接端子腳的一組正、負極接腳,座體腔室的上部配裝有一略透明的保持或按壓開關,讓操作者通過保持或按壓開關,獲得燈源發光或不發光作用,而知悉機台工作或電源開閉狀態。
一個有關這類開關裝置在製造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已知的開關座體或本體整個以金屬材料製成一具有內部腔室的柱狀體,座體外表面局部區域實施車銑加工形成螺紋。座體的內部腔室組合開關內部元件後,經加壓作業迫使座體變形,將座體和開關內部元件固定,完成一開關裝置。
就像那些熟知此技藝的人所知悉,上述實施例在座體製造和組裝、加工固定工序等作業上,不僅較麻煩、費時,相對地也提高了製造成本。
另一個有關該開關裝置的座體在結構設計和操作應用方面的課題是,上述座體選擇金屬材料製造的原因在於:當開關裝置的座體安裝在面板或 基板上供人員操作時,座體有足夠的結構硬度來抵抗操作產生的外側破壞力,例如,基板施予座體的反作用力,造成座體表面結構的磨損,而使座體和基板的組合產生鬆動情形,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習知技藝已揭示一種開關座體結構,應用金屬頭部結合非金屬腹部的技術,可改善上述作業麻煩、費時等情形,並且提供足夠的結構硬度來抵抗操作產生的外側破壞力;例如,台灣第103108052號「開關座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專利案,係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實施例。
所述實施例包括一用來組裝開關內部元件的本體,本體是一金屬頭部和非金屬腹部的組合;金屬頭部具有一肩部和連接該肩部的裙部(及/或裙部形成有凹區和副肩部),肩部和裙部共同界定出一軸孔;肩部是朝金屬頭部外部凸出的型態,並且使裙部沿軸線方向朝非金屬腹部方向延伸;以及,配合成型模組,注入所述非金屬腹部材料,結合在裙部(及/或凹區、副肩部)的至少局部區域上,使非金屬腹部和金屬頭部結合成一整體結構。
一個有關上述實施例在結構和製造方面的課題是,該金屬彈部必須應用整支金屬柱體以車銑作業將金屬柱體製成圓柱體結構,配合銑床機器及/或鑽床機具撤除金屬圓柱體結構的大部分材料,來製出安裝開關(按鈕)組件的軸孔型態。
可了解的是,所述實施例的本體結構和製造應進一步再予以改善,來降低其製造作業的時間、麻煩和產生大量金屬廢料,解決環境汙染和影響成本等情形,也可促進開關產業的升級。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開關裝置的座體或本體和其相關結合元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設計考量座體或本體和相關元件結構,以及上述的應用情形,使其不同於習知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而有別於舊法。
例如,相較於習知技藝而言,使所述的座體或本體結構在製造上,符合座體或本體具備有足夠的結構硬度或強度,來抵抗外側破壞力量(或外部作用力),降低座體表面結構磨損的條件下,可改善或撤除舊法中必須經過的車銑工序、製孔加工等作業,降低製造作業費時、麻煩和金屬廢料多、成本較高等情形;或進一步使座體(或本體)在獲得製造簡單的作用下,形成多種結構型態(及/或配置裝飾、指示作用之圖案或文字部分),提供人員可依據實際使用場合,選擇使用不同結構型態的本體結構,來增加它的應用範圍。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包括一用來組裝開關組件的本體,本體是一薄板結構的金屬頭部和非金屬腹部的組合,定義有一軸線。金屬頭部具有垂直或傾斜於軸線的第一壁、連接第一壁一端而平行或傾斜於軸線的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間共同界定有一空間。以及,使非金屬腹部填充於該空間,並且連結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全部區域,而結合成一整體型態;在符合開關座體抵抗外側破壞力和製造簡單的條件下,改善舊法加工製造作業費時、麻煩和材料成本較高等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該金屬頭部(或本體)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的角度是銳角、直角或鈍角角度;第一壁、第二壁共同界定有至少一個在軸線位置上的軸孔,軸孔成幾何形輪廓。以及,第二壁設置有複數個組合部,組合部成凸出板狀體結構或孔洞結構,用以增加第二壁和非金屬腹部的結合作用。
10‧‧‧金屬頭部
11‧‧‧第一壁
11a、12a、13a‧‧‧外表面
11b、12b、13b‧‧‧內表面
11c‧‧‧傾斜段
12‧‧‧第二壁
13‧‧‧副壁
13c‧‧‧頭段
13d‧‧‧連接段
13e‧‧‧尾段
14‧‧‧組合部
14a‧‧‧基區
14b‧‧‧副區
20‧‧‧非金屬腹部
21‧‧‧螺紋
22‧‧‧限制部
23‧‧‧部分區域
24‧‧‧嵌接部
25‧‧‧主部
26‧‧‧翼部
29‧‧‧肩部
30‧‧‧軸孔
31‧‧‧封閉體
32‧‧‧基部
33‧‧‧壁部
35‧‧‧空間
40‧‧‧基板
45‧‧‧圖案部分
90‧‧‧開關組件
95‧‧‧光源組件
96‧‧‧嵌合部
100‧‧‧本體
χ‧‧‧軸線
第1圖係本創作本體組合開關組件(或接線端子)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本體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第2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本體的金屬頭部和非金屬腹部的結構情形。
第4圖係本創作之平面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本體的金屬頭部和非金屬腹部結合的情形;圖中假想線部分顯示了本體和基板組合的情形。
第5圖係本創作之一平面結構剖視示意圖;圖中假想線部分描繪了本體組合另一結構型態的開關組件的情形。
第6圖係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的平面結構剖視示意圖;圖中假想線部分顯示了本體組合光源組件(例如,LED組件)的結構情形。
第7圖係本創作之一修正實施例的平面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本體第二壁朝本體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使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間形成銳角夾角型態的結構情形。
第8圖係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的平面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本體第一壁另一端朝圖中下方彎折,沿平行於軸線的方向延伸形成副壁的結構情形。
第9圖係第8圖之一衍生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本體第二壁朝本體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使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間形成銳角夾角型態的結構情形。
第10圖係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的平面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本體第一壁成傾斜於軸線方向延伸的型態,使第一壁另一端沿垂直於軸線的方向延伸形成副壁的結構情形。
第11圖係第10圖之一衍生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本體第二壁朝本體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使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間形成銳角夾角型態的結構情形。
第12圖係本創作之一修正實施例的平面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本體第一壁成垂直於軸線方向延伸的結構,使第一壁另一端朝本體外部方向延伸而形成副壁傾斜於軸線的型態;以及,副壁尾端朝本體外部方向延伸而垂直於軸線的形成連接段,又使連接段朝本體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的形成尾段的結構情形。
第13圖係第12圖之一衍生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本體第二壁朝本體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使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間形成銳角夾角型態的結構情形。
第14圖係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本體金屬頭部的第二壁設置組合部的結構情形。
第15圖係第14圖之組合結構的平面剖視示意圖;描繪了非金屬腹部結合金屬頭部、組合部的結構情形。
第16圖係本創作之一修正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本體金屬頭部的第二壁設置組合部、非金屬腹部設置嵌接部的結構情形。
第17圖係第16圖之組合結構的平面剖視示意圖;描繪了非金屬腹部、嵌接部結合金屬頭部、組合部的結構情形。
第18圖係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假想線部分顯示了本體組合開關組件(或接線端子)之結構情形。
第19圖係第18圖的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本體的金屬頭部和非金屬腹部的結構組合情形。
第20圖係本創作之一衍生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本體的金屬頭部和非金屬腹部的結構情形。
第21圖係第20圖的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本體的金屬頭部和非金屬腹部的結構組合情形。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創作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包括一開關座本體,概以參考編號100表示。本體100用來組裝開關組件90(或接線端子)以構成一開關裝置或開關總成。在較佳的實施例中,本體100是一薄板結構的金屬頭部10和非金屬腹部20的組合,定義有一軸線χ。
下列的說明中,假設提到上部、上方、下部、下方、外部、外邊、內部、內邊…等,是以圖中顯示的方向為參考方向。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金屬頭部10是應用金屬薄板直接壓製形成,具有垂直(或傾斜)於軸線χ的第一壁11、連接第一壁11一端而平行(或傾斜)於軸線χ的第二壁12,而共同界定出一位在軸線χ位置上的軸孔30。金屬頭部10(或本體100)的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的角度是銳角、直角或鈍角角度。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一壁11另一端選擇性的連接形成有副壁13;副壁13是第一壁11另一端朝圖中下方彎折,沿平行於軸線χ的方向延伸形成。以及,第一壁11、第二壁12和副壁13(依圖式顯示方向)分別定義有外表面11a、12a、13a和內表面11b、12b、13b。
第1、2圖的假想線部分描繪了金屬頭部10的第一壁11容許配置或印製、壓製出平面(或立體、鏤空)圖案(文字)部分45,以達到裝飾及/或指示作用。
第3圖特別顯示了第一壁11或第一壁內表面11b(及副壁13、副壁內表面13b)和第二壁12或第二壁外表面12a之間共同界定有一空間35。以及,使非金屬腹部20採用塑膠或其類似材料配合成型模組,填充於該空間35, 並且連結第一壁11(或第一壁內表面11b)和第二壁12(或第二壁外表面12a)及/或副壁13(或副壁內表面13b)的全部區域,使非金屬腹部20沿平行於軸線χ方向朝圖中下方延伸,而與金屬頭部10結合成一整體型態,達到金屬頭部10和非金屬腹部20的結構相互補強的作用;例如,第4圖(或第19、21圖)所描繪的情形。
圖中也描繪了非金屬腹部20製成一表面具有螺紋21的柱狀體結構,非金屬腹部20界定有一內部空間,配合金屬頭部10的軸孔30,用來組裝開關組件90。以及,非金屬腹部20的內部空間上設置有肩部29,用以規定金屬頭部10和非金屬腹部20的組合位置、輔助定位金屬頭部10等作用。
第4圖的假想線部分顯示了本體100和基板40組合的情形;因此,當本體100和基板40組合提供人員操作使用時,非金屬腹部20配合金屬頭部10的副壁13壓接基板40,形成穩固的組合效果,以利於獲得開關座體(或本體100)抵抗外側破壞力的作用和符合製造簡單的條件下,改善舊法加工製造作業費時、麻煩和材料成本較高等情形。
第5圖的假想線部分描繪了本體100組合另一結構型態的開關組件90的情形。
請參考第6圖,本體100或非金屬腹部20的內部空間安裝一光源組件95(例如,LED組件);例如,圖中假想線部分顯示的情形。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本體100的非金屬腹部20設置有一孔洞結構(或凸部結構)的限制部22,對應組合光源組件95(或開關組件90)成凸部結構(或孔洞結構)的嵌合部96,使光源組件95(或開關組件90)組裝固定在本體100內。以及,金屬頭部10的軸孔30設置有一封閉體31;封閉體31選擇塑膠材料或類似材料製成一斷面成「ㄇ」型體的結構。基本上,封閉體31也可與非金屬腹部20形成一體成型的型態。
圖中描繪了封閉體31包括位在上部區域的基部32和垂直連接基部32的壁部33;以及,壁部3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金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的型態,以獲得更穩固的固定結合作用。
在較佳的實施例中,封閉體31的基部32及/或壁部33可形成透明型態,讓光源組件95(或配合鏤空的圖案部分45)輸出光線,產生更特別的裝飾及/或指示效果。
第7圖係本創作之一修正實施例;描繪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或內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χ的型態,使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銳角(或鈍角)夾角的結構。以及,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傾斜的結構型態,使非金屬腹部20的部分區域2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在金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至少局部區域的型態,而構成穩固的固定結合作用。
請參閱第8圖,顯示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第一壁11成垂直於軸線χ的型態,第一壁11另一端朝圖中下方彎折,沿平行於軸線χ的方向延伸形成副壁13的結構情形。
第9圖係第8圖之一修正實施例;描繪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或內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χ的型態,使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銳角(或鈍角)夾角的結構。以及,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傾斜的結構型態,使非金屬腹部20的部分區域2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在金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的結構型態。
請參考第10圖,顯示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第一壁11成傾斜於軸線χ方向延伸的型態,而具有一傾斜段11c,使第一壁11(或傾斜段11c)另 一端沿垂直於軸線χ的方向延伸形成副壁13的結構,而容許整個副壁13(完全)壓合在基板40上的型態。
第11圖係第10圖之一修正實施例;描繪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或內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χ的型態,使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銳角(或鈍角)夾角的結構。以及,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傾斜的結構型態,使非金屬腹部20的部分區域2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在金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的結構型態。
請參閱第12圖,顯示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第一壁11成垂直於軸線χ方向延伸的結構,使第一壁11另一端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而形成副壁13傾斜於軸線χ的型態,而具有一(斜)頭段13c;以及,副壁13(或頭段13c)的尾端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而垂直於軸線χ的形成連接段13d,又使連接段13d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χ的形成尾段13e,使金屬頭部10(或第一壁11、副壁13)構成至少二階狀結構或高、低階狀結構的型態,而使金屬頭部10具有更佳的彈性作用,來響應人員操作開關裝置產生的作用力(或基板40施予本體100的反作用力)。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一壁11和副壁頭段13c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或鈍角的型態;副壁頭段13c和連接段13d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或鈍角的型態;以及,連接段13d和尾段13e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或鈍角的型態。
第13圖係第12圖之一修正實施例;描繪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χ的型態,使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銳角夾角的結構。以及,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傾斜的結構型態,使非金屬腹部20的部分區域2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在金 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的結構型態。
請參考第14圖,顯示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的結構。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二壁12沿平行於軸線χ的方向從下部(一體)凸出複數個組合部14的型態;所述組合部14包括位在相同於第二壁12(或第二壁外表面12a)平面的基區14a和從基區14a垂直彎折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凸出的副區14b,使組合部14構成一「L」型板體結構。
第15圖描繪了組合部14構成一「L」型板體結構的型態,有助於非金屬腹部20結合金屬頭部10時,配合組合部14的結構,使金屬頭部10不易脫離非金屬腹部20,形成穩固的結合作用。
請參閱第16圖,顯示了本體100或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非金屬腹部20設置至少一嵌接部24的結構。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組合部14形成孔洞結構(或凸出結構),配合非金屬腹部20組合金屬頭部10時,使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向軸線χ方向(或本體100內部方向)凸出的嵌接部24(或使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遠離軸線χ方向(或本體100外部方向)凹入的嵌接部24),嵌合組合部14的型態,使金屬頭部10不易脫離非金屬腹部20,形成穩固的結合作用;例如,第17圖所描繪的情形。
請參考第18、19圖,第18圖的假想線部分顯示了本體100組合開關組件90(或接線端子)之結構型態。在所採的實施例中,金屬頭部10依據實務使用需求,使第一壁11具有比上述實施例更大的面積,也可讓業者配置或印製、壓製出更多的圖案(文字)部分45。
須加以說明的是,薄板體的金屬頭部10的軸孔30容許直接被壓製出幾何形輪廓的型態;例如,第18、19圖揭示了(圓形)軸孔30兩邊分別連接(方形)孔洞的結構型態。因此,軸孔30也容許製成方形、矩形、三角形、多角形…等幾何形輪廓的結構。
請參閱第20、21圖,係本創作之一衍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顯示了金屬頭部10的(圓形)軸孔30兩邊分別連接(長形)孔洞的結構型態。並且,非金屬腹部20依據實務使用需求(和對應軸孔30的結構或組裝不同型態的開關組件、光源組件),具有(圓形或弧形)主部25和一體連接在主部25兩邊的(長形)翼部26的結構。
代表性地來說,這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在符合結構精簡和製造容易的條件下,相對於舊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慮和優點:
1.本體100和相關元件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慮,使其不同於常用者,改變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態,而有別於舊法。例如,本體100包括薄板體結構的金屬頭部10和非金屬腹部20的複合結構、金屬頭部10的第一壁11、第二壁12及/或副壁13共同界定出空間35,使非金屬腹部20填充空間35,連結第一壁11、第二壁12及/或副壁13的全部區域等部分,更有利於製造加工;像已知技藝整個應用金屬材料製成座體或應用整個金屬柱體實施車銑作業等製造/加工麻煩、費時和材料耗費、成本較高等情形,都獲得明顯的改善。並且,所述結構設計可明顯減少金屬廢料、解決環境污染等課題。
2.使本體100或金屬頭部11的第二壁12傾斜於軸線χ(及/或軸孔30設置封閉體31)的結構型態,有利於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的外表面12a、內表面12b,形成穩固的結合作用。以及,金屬頭部10形成薄板體結構,不僅獲得易於壓製成型的作用,構成多種結構型態,提供人員可依據實際使用場合,選擇使用不同結構型態的本體100結構(組合不同類型的開關組件90、光源組件95或接線端子),來增加它的應用範圍;也使第一壁11提供容易印製圖案文字部分45,產生裝飾、指示等作用。
故,本創作提供了一有效的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Claims (42)

  1. 一種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包括:本體(100),是一薄板結構的金屬頭部(10)和非金屬腹部(20)的組合,定義有一軸線(χ);金屬頭部(10)具有第一壁(11)、連接第一壁(11)的第二壁(12)和位在軸線(χ)上容許直接被壓製出幾何形輪廓的軸孔(30);第一壁(11)垂直和傾斜於軸線(χ)的其中之一,第二壁(12)平行和傾斜於軸線(χ)的其中之一,使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的角度是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分別有外表面(11a)、(12a)和內表面(11b)、(12b);以及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共同界定有一空間(35);使非金屬腹部(20)填充於該空間(35),並且至少連結第一壁內表面(11b)和第二壁外表面(12a)的全部區域,而結合成一整體結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設有內部空間,配合軸孔(30)安裝開關組件(90)、光源組件(95)和接線端子的其中之一;非金屬腹部(20)沿平行於軸線(χ)方向朝下方延伸,非金屬腹部(20)的內部空間上設置有肩部(29)。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本體(100)安裝光源組件(95);金屬頭部(10)的軸孔(30)設置有一封閉體(31);封閉體(31)是一斷面成「ㄇ」型體的結構;封閉體(31)包括位在上部區域的基部(32)和垂直連接基部(32)的壁部(33);壁部(3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金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的型態;封閉體(31)的基部(32)和壁部(33)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透明型態,讓光源組件(95)輸出光線;以及金屬頭部(10)的第一壁(11)容許配置圖案部分(4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封閉體(31)與非金屬腹部(20)形成一體成型的型態;光源組件(95)設有嵌合部(96),嵌合部(96)成凸部結構和孔洞結構的其中之一;非金屬腹部(20)設置有限制部(22),限制部(22)成孔洞結構和凸部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光源組件(95)的嵌合部(96)。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本體(100)安裝開關組件(90);開關組件(90)設有嵌合部(96),嵌合部(96)成凸部結構和孔洞結構的其中之一;非金屬腹部(20)設置有限制部(22),限制部(22)成孔洞結構和凸部結構的其中之一,對應組合開關組件(90)的嵌合部(96);以及金屬頭部(10)的第一壁(11)容許配置圖案部分(4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或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壁(11)另一端連接形成有副壁(13);所述副壁(13)是第一壁(11)另一端朝下方彎折,沿平行和傾斜於軸線(χ)方向的其中之一延伸形成;副壁(13)有外表面(13a)和內表面(13b),第一壁(11)、第二壁(12)和副壁(13)共同界定出該空間(35);並且使非金屬腹部(20)連結副壁內表面(13b)的全部區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製成一表面具有螺紋(21)的柱狀體結構;本體(100)和基板(40)組合,使非金屬腹部(20)配合金屬頭部(10)的副壁(13)壓接基板(4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或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和內部方向的其中之一,延伸傾斜於軸線(χ),使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銳角和鈍角夾角的其中之一;以及非金屬腹部(20)的部分區域(2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在金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至少局部區域的型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和內部方向的其中之一,延伸傾斜於軸線(χ),使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銳角和鈍角夾角的其中之一;以及非金屬腹部(20)的部分區域(2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在金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至少局部區域的型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第二壁(12)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和內部方向的其中之一,延伸傾斜於軸線(χ),使第一壁(11)和第二壁(12)之間形成銳角和鈍角夾角的其中之一;以及非金屬腹部(20)的部分區域(2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分別壓合在金屬頭部第二壁(12)的內表面(12b)和外表面(12a),形成非金屬腹部(20)包覆第二壁(12)至少局部區域的型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或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第一壁(11)成傾斜於軸線(χ)方向延伸的型態,而具有一傾斜段(11c),使傾斜段(11c)另一端沿垂直於軸線(χ)的方向延伸形成副壁(13)。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第一壁(11)成傾斜於軸線(χ)方向延伸的型態,而具有一傾斜段(11c),使傾斜段(11c)另一端沿垂直於軸線(χ)的方向延伸形成副壁(13)。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製成一表面具有螺紋(21)的柱狀體結構;本體(100)和基板(40)組合,副壁(1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壓接基板(40),並且使整個副壁(13)壓合在基板(40)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製成一表面具有螺紋(21)的柱狀體結構;本體(100)和基板(40)組合,副壁(1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壓接基板(40),並且使整個副壁(13)壓合在基板(40)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或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第一壁(11)成垂直於軸線(χ)方向延伸的結構,使第一壁(11)另一端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而形成副壁(13)傾斜於軸線(χ)的型態,而具有一頭段(13c);頭段(13c)的尾端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而垂直於軸線(χ)的形成連接段(13d),又使連接段(13d)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χ)的形成尾段(13e),使金屬頭部(10)的第一壁(11)、副壁(13)構成至少二階狀結構的型態;第一壁(11)和副壁頭段(13c)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副壁頭段(13c)和連接段(13d)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以及連接段(13d)和尾段(13e)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第一壁(11)成垂直於軸線(χ)方向延伸的結構,使第一壁(11)另一端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而形成副壁(13)傾斜於軸線(χ)的型態,而具有一頭段(13c);頭段(13c)的尾端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而垂直於軸線(χ)的形成連接段(13d),又使連接段(13d)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延伸傾斜於軸線(χ)的形成尾段(13e),使金屬頭部(10)的第一壁(11)、副壁(13)構成至少二階狀結構的型態;第一壁(11)和副壁頭段(13c)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副壁頭段(13c)和連接段(13d)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以及連接段(13d)和尾段(13e)之間的夾角角度是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其中之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製成一表面具有螺紋(21)的柱狀體結構;本體(100)和基板(40)組合,副壁(1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壓接基板(40),並且使整個副壁(13)壓合在基板(40)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製成一表面具有螺紋(21)的柱狀體結構;本體(100)和基板(40)組合,副壁(13)配合非金屬腹部(20)壓接基板(40),並且使整個副壁(13)壓合在基板(40)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或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的結構;第二壁(12)沿平行於軸線(χ)的方向從下部一體凸出組合部(14)的型態;組合部(14)包括位在相同於第二壁外表面(12a)平面的基區(14a)和從基區(14a)垂直彎折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凸出的副區(14b),使組合部(14)構成一「L」型板體結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的結構;第二壁(12)沿平行於軸線(χ)的方向從下部一體凸出組合部(14)的型態;組合部(14)包括位在相同於第二壁外表面(12a)平面的基區(14a)和從基區(14a)垂直彎折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凸出的副區(14b),使組合部(14)構成一「L」型板體結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的結構;第二壁(12)沿平行於軸線(χ)的方向從下部一體凸出組合部(14)的型態;組合部(14)包括位在相同於第二壁外表面(12a)平面的基區(14a)和從基區(14a)垂直彎折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凸出的副區(14b),使組合部(14)構成一「L」型板體結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的結構;第二壁(12)沿平行於軸線(χ)的方向從下部一體凸出組合部(14)的型態;組合部(14)包括位在相同於第二壁外表面(12a)平面的基區(14a)和從基區(14a)垂直彎折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凸出的副區(14b),使組合部(14)構成一「L」型板體結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的結構;第二壁(12)沿平行於軸線(χ)的方向從下部一體凸出組合部(14)的型態;組合部(14)包括位在相同於第二壁外表面(12a)平面的基區(14a)和從基區(14a)垂直彎折朝本體(100)外部方向凸出的副區(14b),使組合部(14)構成一「L」型板體結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或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非金屬腹部(20)設置至少一嵌接部(24)的結構;組合部(14)形成孔洞結構和凸出結構的其中之一,配合非金屬腹部(20)組合金屬頭部(10)時,使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向軸線(χ)方向凸出的嵌接部(24)和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遠離軸線(χ)方向凹入的嵌接部(24)的其中之一,嵌合組合部(14)的型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非金屬腹部(20)設置至少一嵌接部(24)的結構;組合部(14)形成孔洞結構和凸出結構的其中之一,配合非金屬腹部(20)組合金屬頭部(10)時,使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向軸線(χ)方向凸出的嵌接部(24)和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遠離軸線(χ)方向凹入的嵌接部(24)的其中之一,嵌合組合部(14)的型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非金屬腹部(20)設置至少一嵌接部(24)的結構;組合部(14)形成孔洞結構和凸出結構的其中之一,配合非金屬腹部(20)組合金屬頭部(10)時,使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向軸線(χ)方向凸出的嵌接部(24)和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遠離軸線(χ)方向凹入的嵌接部(24)的其中之一,嵌合組合部(14)的型態。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非金屬腹部(20)設置至少一嵌接部(24)的結構;組合部(14)形成孔洞結構和凸出結構的其中之一,配合非金屬腹部(20)組合金屬頭部(10)時,使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向軸線(χ)方向凸出的嵌接部(24)和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遠離軸線(χ)方向凹入的嵌接部(24)的其中之一,嵌合組合部(14)的型態。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金屬頭部(10)的第二壁(12)設置至少一組合部(14)、非金屬腹部(20)設置至少一嵌接部(24)的結構;組合部(14)形成孔洞結構和凸出結構的其中之一,配合非金屬腹部(20)組合金屬頭部(10)時,使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向軸線(χ)方向凸出的嵌接部(24)和非金屬腹部(20)形成朝遠離軸線(χ)方向凹入的嵌接部(24)的其中之一,嵌合組合部(14)的型態。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或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軸孔(30)成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規則輪廓的其中之一。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軸孔(30)成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規則輪廓的其中之一。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軸孔(30)成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規則輪廓的其中之一。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軸孔(30)成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規則輪廓的其中之一。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軸孔(30)成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規則輪廓的其中之一。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軸孔(30)成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規則輪廓的其中之一。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軸孔(30)成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規則輪廓的其中之一。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或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具有弧形主部(25)和一體連接在主部(25)兩邊的長形翼部(26)。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具有弧形主部(25)和一體連接在主部(25)兩邊的長形翼部(26)。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具有弧形主部(25)和一體連接在主部(25)兩邊的長形翼部(26)。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具有弧形主部(25)和一體連接在主部(25)兩邊的長形翼部(26)。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具有弧形主部(25)和一體連接在主部(25)兩邊的長形翼部(26)。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具有弧形主部(25)和一體連接在主部(25)兩邊的長形翼部(26)。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開關座體改良結構,其中該非金屬腹部(20)具有弧形主部(25)和一體連接在主部(25)兩邊的長形翼部(26)。
TW108203083U 2019-03-14 2019-03-14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TWM586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083U TWM586452U (zh) 2019-03-14 2019-03-14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083U TWM586452U (zh) 2019-03-14 2019-03-14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6452U true TWM586452U (zh) 2019-11-11

Family

ID=69189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3083U TWM586452U (zh) 2019-03-14 2019-03-14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6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1486U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ー
TWI584329B (zh) Switch bod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713072B (zh) 開關座體組合結構
TWI713071B (zh)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TWM586452U (zh) 開關座體改良結構
TWM586453U (zh) 開關座體組合結構
CN103453298A (zh) 一种楔形连接板
CN21642080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模具冲头
CN105070563A (zh) 键帽及应用其的按键结构
TWI394326B (zh) 轉接結構及應用其之鍵盤部件
CN111696806A (zh) 开关座体改良结构
CN203533173U (zh) 一种楔形连接板
KR100415945B1 (ko) 설치가 용이한 디지털 도어록
CN108826226B (zh) 灯罩及其应用的灯具
CN205752855U (zh) 一种ssd外壳与连接器免铆钉固定结构
CN217944445U (zh) 提高冲子寿命的分体式冲子结构
CN219618493U (zh) 一种用于tom工装上的辅助成型结构
CN114714053B (zh) 一种模胚吊装结构的加工方法
CN209691626U (zh) 开关座体组合结构
CN215896214U (zh) 一种电梯按钮
CN213774279U (zh) 一种多角度拼接形地板基材
CN220406807U (zh) 一种便于更换冲头的冲孔机
CN210334469U (zh) 一种便捷式钻模
CN111696797A (zh) 开关座体组合结构
CN202689553U (zh) 方便拆卸的调整板结构